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枭雄-第3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世绩摇了摇头,“总管未必愿意我们去杨氏宗族上香,算了,不要多事。”
    徐世绩调转马头继续前进,刚走没多久,前面有士兵来报,“徐将军,前面有几名乡人求见,为首者自称杨氏族长。”
    “请他们上前见面!”
    徐世绩翻身下马,他不敢怠慢,居然是杨氏族长亲自来了,这个面子他得给。
    片刻,士兵带着几名男子快步走来,为首是一名四十余岁的中年男子,长得方面大耳,行走从容,举手投足之间有几分威严之气,他便是弘农杨氏目前的族长杨文晋,他的从兄杨善会现在是隋朝相国。
    杨文晋上前拱手笑道:“听闻隋军到来,弘农杨氏特备一杯水酒为将军接风,以尽地主之谊。”
    徐世绩也连忙回礼道:“在下徐世绩,在楚王驾前为将,路过弘农,按理应该去拜祭祠堂,只是任务紧急,所以未能前去,望族长见谅!”
    “不妨!不妨!”
    杨文晋勉强笑道:“只要徐将军有这个心就行了,上不上香,其实也无所谓。”
    杨家村虽为杨元庆祖地,可事实上,杨元庆从小到大,一次也没有回来过,所以徐世绩就算去上香,也找不到杨元庆的踪迹,反而尴尬。
    有士兵在路边铺了一张席子,徐世绩和杨文晋坐下,一名家族子弟倒了一杯酒,杨文晋将酒端给徐世绩,“这杯酒请徐将军一定要喝下,算是杨家为隋军的接风之酒。”
    徐世绩有些为难,他是瓦岗出身,心思很机敏,这种来路不明的酒当然不能喝,他接过酒杯笑道:“军纪森严,战时滴酒不能沾,否则是死罪,临走前楚王殿下特地交代过,所以酒我心领了,反敬弘农杨氏。”
    说完,他将酒慢慢倒在地上,将酒杯还给杨文晋,“多谢家主!”
    杨文晋见他不肯饮酒,也没有办法,只得接过酒杯笑了笑道:“我没有猜错的话,将军是去攻打长渊县吧!”
    徐世绩心念一动,杨氏是弘农郡望,难道他们能给自己什么帮助吗?
    “在下正是去攻打长渊县,家主可有什么指教?”
    杨文晋呵呵一笑,“指教谈不上,不过可以略助将军一二。”
    他一招手,将身后一名年轻人叫上前,对徐世绩道:“此人叫张安,是我杨学中的才俊,只有十九岁,他父亲张弘邦,也是杨学子弟出身,现任长渊县丞,对唐军的后勤物资仓库了如指掌。”
    徐世绩顿时明白了,他心中大喜,连忙拱手谢道:“多谢家主相助。”
    “呵呵!不用客气。”
    杨文晋眼睛笑成一条缝,他自有打算,杨元庆至今还没有来过弘农杨氏,他希望杨元庆能回来看一看,就算不是正式祭祖,但私下回来一趟,对杨氏家族也将是极大的激励,对弘农杨氏的重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今天他帮隋军一次,这位徐将军必然会告诉杨元庆,那杨元庆会不会承这个人情,来一趟杨家村呢?
    杨文晋心中有想法,便对年轻人张安道:“还不快给徐将军见礼?”
    张安连忙上前躬身施礼,“学生张安,早闻徐将军威名,愿为隋军效命!”
    徐世绩见他相貌俊朗,显得十分精明能干,心中也喜欢,连忙道:“张少郎不必多礼,这次还要烦请少郎帮助隋军。”
    “张安愿全力相助,请将军安排。”
    杨文晋告辞离去,徐世绩找来一名得力手下,写了一封信给他,嘱咐道:“你乔装随从,跟张少郎去长渊县见他父亲,替我把信交给他。”
    “卑职遵令!”
    手下带着张安走了,徐世绩又下令道:“全军停止前进,就地休息!”
    有了张安这条路子,徐世绩便有了新的计划。
第三十一章 蝇头小利
    长渊县是弘农郡最东北的一个县,紧靠洛阳所在的河南郡,长渊县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正好位于弘农到洛阳的咽喉部位,在唐军进攻洛阳时,长渊县便被唐军安排成最大的粮草后勤重地。
    李世民极为重视粮草后勤的安全,命史大奈率一万军队驻守长渊县,唐军的物资大营位于长渊县城东三里外,是一座壁垒式营盘,占地数百亩,而一万军队,一半驻扎在县城内,一半在大营里。
    长渊县是一座中县,人口三千余户,县令姓蒋,洛阳人,县丞叫张弘邦,弘农郡本地人,他便是杨家介绍给徐世绩的内应。
    张弘邦年约四十岁,从小家境贫寒,但他聪明好学,二十五年前被杨家看中,便让他进杨学读书,刻意培养他。
    有杨家为后台,张弘邦便一步步走上仕途,先后任功曹、县令,大业元年被杨素推荐为弘农郡长史,后又出任司农寺少卿。
    大业九年,受杨玄感造反牵连,被贬为长渊县丞,王世充登基后,请他去洛阳出任司农寺卿,他却托病不去。
    上午,张弘邦正在县衙内处理公务,这几天洛阳战事紧张,他也格外忙碌,这时一名衙役进来禀报,“县丞,公子来了!”
    张弘邦有一子一女,女儿已经出嫁,儿子张安现在杨学读书,是他掌上明珠,听说儿子来了,他呵呵笑道:“让他进来!”
    片刻儿子张安带着一名随从走进父亲官房,张安上前行一礼,“父亲安好!”
    张弘邦捋须点点头问道:“怎么有空来为父这里?”
    “回禀父亲,是家主让孩儿前来。”
    居然是杨氏家主主让儿子前来,张弘邦微微一怔,他看一眼随从,见他身材高大。体格健壮,两臂孔武有力,不像是乡人,便问儿子,“此人是?”
    张安上前给父亲附耳说了几句,张弘邦这才恍然,原来是隋军来了,他起身向里屋走去。“你们跟我来吧!”
    里屋内。随从上前施礼一礼,“在下是徐将军帐下亲兵,奉徐将军之命,给张县丞送一封信。”说完,随从取出信呈给了张弘邦,张弘邦知道徐世绩。是杨元庆帐下最年轻的将军,只比儿子大两三岁,年轻有为。他率大军前来长渊县,自然是为了唐军的粮草物资。
    他拆开信看了一遍,沉吟一下问:“不知徐将军现在何处?”
    “我们军队现在二十余里外的忘忧岗。”
    二十几里的路程并不算远。张弘邦便道:“这样吧!我去见一见你们徐将军。”……
    几人一路疾奔,大半个时辰后,张弘邦便赶到了隋军的临时行营,徐世绩亲自迎出大帐,他知道张弘邦也曾是朝廷高官。故对他十分客气。
    两人走进大帐坐下,徐世绩命左右上茶,这才歉然道:“没想到还要烦劳使君亲自前来,世绩惭愧啊!”
    张弘邦见徐世绩虽然年轻,但举止从容,言语睿智,颇有儒将之风,他心中暗暗欣赏,便捋须笑道:“徐将军不必客气,现在是非常时期,当一切以大局为重,张某人是隋臣,自然心向隋朝,我会竭力帮助隋军,不知我能为将军做什么?”
    徐世绩知道他心里有数,也不客气,开门见山道:“我们是为唐军的后勤粮草重地而来。”
    张弘邦眉头微皱,低头沉吟不语,徐世绩见他面有难色,便笑道:“如果张县丞为难,我绝不勉强。”
    张弘邦叹了口气道:“实不相瞒,唐军粮草重地守卫森严,很难混进去,我至今只进过一次,还要被搜身,如果是想进营烧粮,我确实很难帮助。”
    徐世绩摇了摇头,“张使君误会了,我并非是要烧粮,我来的目的是要造势,逼李世民主力西撤,当然,如果能给敌军造成一点损失,那是最好不过。”
    徐世绩心里也清楚,李世民留一万重兵镇守后勤大营,他们很难攻破敌营,可如果只是制造危局,虚张声势便可,也不需要张弘邦的帮助。
    关键是他想给敌军造成损失,这次长渊县不能白跑一趟,至少要赚点蝇头小利,这就需要张弘邦全力协助。
    张弘邦这才明白徐世绩的意思,他笑了笑道:“那不知我能提供什么样的协助。”
    徐世绩胸有成竹,不慌不忙说:“我想先请使君说一说唐军的具体情况。”……
    入夜,夜色笼罩着大地,天空飘着几片暗灰色浮云,一轮弯月在浮云中穿行,使大地变得时明时暗,但唐军后勤大营前却灯火通明,数百支火把将营门前照如白昼。
    数百名唐军守卫在营门附近来回巡哨,没有一点懈怠,另有几支数百余人的巡逻队,在大营外两里范围内巡视,不准任何人靠近。
    在大营南面约五里外有一条延绵十几的山岗,叫做回龙岗,岗上林木茂盛,森林密布,此刻,两万隋军进入了山岗树林内,士兵们三三两两,靠在树上安静地休息。
    山岗前沿,徐世绩站在一棵大树下,注视着远处的唐军大营,唐营规模庞大,和长渊县城相仿,四周是高一丈的板墙壁垒,每隔三十步便有一座岗哨,戒备十分森严。
    站在高处,可以清晰地看见大营内一座座巨大的营帐,那里面便储藏着唐军的二十万石粮食和几十万担草料,还有无数的帐篷军械。
    徐世绩微微叹了口气,从战术上,他当然是很想毁掉这座唐军后营,可战略上这座大营又必须保留,这样才能牵住李世民大军来弘农郡,如果没有了这座后勤大营,李世民主力必然转道去颍川郡。
    这时,山脚下跑来一个黑影,很快奔上山岗,两名士兵将黑影带了上来,这是张弘邦一名心腹家人,特地赶来送信,他带着张弘邦的信物。
    “我家老爷让我转告将军,唐军主将史大奈现就在县城内,我家老爷问,具体动手时间。”
    徐世绩看了看月色,便道:“请转告张使君,亥时左右发动!”
    “我明白了,这就回去转告老爷!”
    家人行一礼,转身走了,徐世绩望着他的背影走远,毅然下令道:“传令全军准备作战!”……
    由于营盘内储存物资过多,住不下一万士兵,唐军便分兵两路,一半五千人驻扎在大营内,另一半五千人则驻扎在县城里,唐军主将史大奈在大营和县城都有宿处,但他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县城内。
    史大奈是西突厥贵族,全名叫阿史那大奈,大业五年,西突厥处罗可汗被射匮可汗击败,处罗可汗便带余部入隋朝避难,史大奈也跟随着一同前来,手下有三千部族军队。
    李渊在太原起兵,史大奈便投靠了唐军,他的部族也成为唐军中的一支突厥人部队。
    史大奈颇得李世民信任,这次更是命他为后勤主将,掌管一万大军,史大奈也不敢大意,守卫大营尽心尽职。
    晚上,史大奈一个人坐在房中饮酒,喝酒是他最大的爱好,如果不是战时,他一顿可以喝五六斤,但现在他不敢多喝,偶然喝上几杯。
    这也是他不愿意住在大营内的原因,大营内严禁饮酒,住在县城内稍微自由一点。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亲兵的禀报,“将军,张县丞有急事求见!”
    “嗯!让他进来。”
    片刻县丞张弘邦匆匆走进,躬身施礼道:“史将军,下官有重要事情禀报。”
    “有什么事?”
    “将军,我今天有家人刚从老家过来,他说在县城西面发现一支隋军骑兵。”
    “隋军?”
    史大奈顿时吃了一惊,急忙问道:“在什么地方,有多少隋军?”
    “在县城西北方向二十里外,大约有两三千人。”
    史大奈已经无心喝酒,心中变得紧张起来,隋军居然出现长渊县,这显然就是冲着他们而来,不过人不多,这让他的心稍稍放下,他沉吟一下问:“大约是什么时候发现隋军?”
    “家人是刚刚抵达,发现隋军之时,应该是在傍晚。”
    史大奈心里焦急起来,如果是这样,隋军应该已经到了,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奔跑声,有士兵惊惶禀报:“启禀将军,有大约三千隋军急攻大营,在大营西北角,隋军使用火箭,十分危急。”
    史大奈腾地站起身,厉声喝道:“军队立刻集中,与我出城援救大营!”
    张弘邦点头不语,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冷笑……
    城门开始,史大奈一马当先,率领五千唐军向五里外的大营疾奔而去,对方只有三千骑兵,和张县丞的情报吻合,这显然隋军是来偷袭大营。
    这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张弘邦先告诉他有两三千人,然后大营又发现有三千人隋军来攻打,在这种双重暗示下,很容易就让人认为隋军只有三千人,从而使史大奈失去了警惕。
    黑夜中,五千唐军一路疾奔,道路十分熟悉,五里路的距离,他们一刻钟便可以赶到。
    行军三里后,前面是一条宽数丈的小河,河上有一座木桥,在远处,已经隐约可以看见大营黑黝黝的板墙。
    队伍放慢速度,开始陆续过桥,队伍过桥不到一半,就在这时,只听一声梆子响,对面数十步外忽然万箭齐发,箭如暴风骤雨,射向正在渡河的唐军。
第三十二章 被迫西撤
    突来的袭击使唐军一阵大乱,在他们五十步外的草丛内,忽然出现大群黑影,足有数千人之多,他们密集排列,手执硬弩,一支支夺人性命的弩箭就从他们手中射出。
    凄厉的惨叫声响彻小河,第一轮箭,唐军便有近千人坠入河中,鲜血染红河水,很快,第二轮又有数千支箭射来,唐军已吓得魂飞魄散,争先恐后调头逃命,史大奈被一箭射中左肩,从马上跌下。
    他本身是步将,左肩受伤并不影响他腿上的速度,史大奈吼声如雷,企图向前冲杀,但几名士兵却强行拖着他逃回桥西。
    就在这时,他们脚下大地开始震动,远处传来闷雷般的马蹄声,有士兵大喊:“隋军骑兵杀来了!”
    史大奈回头望去,只见西南方向有铺天盖地的骑兵杀来,足有万人之多,离他们已不足百步,凛冽的杀机使月光失色,前面有弓弩军伏击,后面有骑兵杀来,兵力数倍于已,数千唐军彻底崩溃了。
    史大奈嘶声大喊:“列队!列队!”但是没有人听他的叫喊,恐惧笼罩在每个士兵的心中,他们丢盔弃甲,没命地沿着小河向北奔逃,百步距离对于骑兵来说,只是在片刻之间,上万骑兵席卷而至,挥刀杀戮,凶悍异常,一些逃跑较慢的士兵被骑兵砍杀,惨叫声一片。
    史大奈跳进河中,手执独脚铜人槊,伏在桥后一根立柱后。四周全堆满了他部族战士的尸体,他的三千部族在队伍前面,在密集的箭矢下死伤最为惨重。
    他目光凶狠地盯着岸上骑兵,恨得牙齿咯咯直响,这时大队骑兵已经追远,岸上只剩下数百人。
    史大奈忽然发现,数十名骑兵簇拥着一名隋军大将缓缓走近。似乎要过桥去对岸,这必然就是隋军主将。
    突厥人特有的勇烈使他难以冷静,一股复仇之心火在史大奈心中熊熊燃烧。他捏紧了独脚铜人槊,一点点向岸上爬去。
    这名隋军大将正是徐世绩,他分兵两路。一路由高子开率三千人佯攻大营,吸引城内史大奈出来援救,另一队由他亲自率领一万七千余人在去军营的路上设下埋伏。一万七千人伏击五千人,这一仗他不胜也要胜了,徐世绩率领数百人视察战场,这时他慢慢来到桥边,准备去对岸,这一带是敌军死伤最多之处,大多是中箭而亡。
    他刚到桥头,忽然听到一声霹雳般的吼声。一条黑影从桥边一跃而起,“隋将,拿命来!”
    一只独脚铜人槊猛地向徐世绩迎面砸来,黑夜中,此人出现得太突然。令周围的亲兵都措手不及,想救援已经来不及,亲兵们发出一片惊呼,徐世绩却反应过来了,手中长槊一摆,向迎面砸来的兵器挥打而去。
    徐世绩文武双全。一根马槊也使得神出鬼没,但在天下猛将中排不进前二十,主要是力量稍弱,只听‘当!’的一声巨响,独脚铜人槊正砸在徐世绩的槊杆上,独脚槊顺着槊杆划飞出去。
    巨大的力量砸得徐世绩双臂发麻,马槊几乎脱手而出,但史大奈却受伤更重,他肩上有箭伤,猛烈的撞击下,使他伤口迸裂。
    剧烈的疼痛使他握不住独脚铜人槊,兵器脱手,他身体倒在地上,痛苦地蜷成一团。徐世绩的亲兵这才反应过来,一拥而上,挥刀便砍,徐世绩大喊:“休伤他性命!”
    士兵们将他按住,牢牢绑缚起来,剧烈疼痛已经使史大奈晕厥过去,几根火把点燃他面前,这是一名黄色头发的突厥大汉,徐世绩看见了旁边的独脚铜人槊,他忽然知道此人是谁了。
    “此人就是号称西突厥第一猛将的史大奈,让军医给他治伤!”
    能把史大奈抓住,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收获,就在这时,一名骑兵飞奔而至,“禀报徐将军,高将军请示,唐军大营要不要继续攻打下去。”
    徐世绩沉吟一下,他的目的已经达到,李世民应该很快知道长渊县出事的消息,就没有必要再停留下去。
    想到这,徐世绩立刻令道:“可以停止攻打,让他带上阵亡弟兄的遗体,立刻向弘农县撤退!”
    一道道命令传下去,追击敌军的隋军骑兵陆续撤了回来,准备向西撤退了,徐世绩见张氏父子走了过来,便上前对张弘邦拱手谢道:“这次多亏张使君大力协助,隋军才能大胜,世绩感激不尽。”
    张弘邦也回礼,笑了笑道:“我本隋臣,助隋军也是本份,这个卑官我也不想做了,打算回杨学教授子弟,我有件事,能否请徐将军帮忙?”“使君尽管说,世绩一定照办。”
    张弘邦把儿子拉过来,都:“犬子略通文墨,身体也健壮,我想让他跟随徐将军,帮忙整理文书,替士兵写写家信之类,不知将军能否收下他?”
    张弘邦看出徐世绩文武双全,年轻有为,将来必是大隋的栋梁之才,自己儿子跟随他也能谋个前途,他眼睛里充满期盼之色。
    徐世绩微微一笑,上前拍了拍张安的肩膀,“我们军队要撤退了,你愿意跟随我们一起走吗?”
    张安心中激动,深深行一礼,“晚辈愿为将军效力!”
    “不是为我效力,是为楚王殿下效力。”
    徐世绩随即命令左右亲兵,“给他一身军服换上!”
    很快张安换了一身文官军服,他左右拉了拉衣服,心中颇为激动,他上前给父亲跪下,“父亲,孩儿这就走了,有时间一定会回来探望父亲,望父亲保重身体!”
    张弘邦心中有些伤感,上前扶起儿子,“孩子,起来吧!父亲心里为你高兴。”他把儿子扶起,勉强笑道:“上马吧!愿你早立功勋。”
    他又对徐世绩一拱手,“徐将军,我儿就交给你了。”
    徐世绩点了点头,“使君放心,我会视他为弟。”
    他见士兵都已回来,一挥手,“出发!”
    隋军大队离开了长渊县,向西北方向而去,张安远远向父亲挥手,身影渐渐消失在黑夜之中,张弘邦望着儿子身影消失的方向,深深叹息一声,“吾儿长大成人了。”……
    隋军对位于长渊县的唐军后勤大营发动了闪电袭击后,便迅速撤离长渊县,向西弘农县方向迅速撤离,唐军损失惨重、主将史大奈被擒消息如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向洛阳。
    此时李世民率唐军主力刚刚撤到三原城,这里是唐军后勤物资的中转站,也存储了小部分粮草物资。
    房间里,李世民心情沉重,背着手来回踱步,实际上他已经看出了隋军的策略,袭击长渊县后勤大营,逼他回援弘农郡,可这样一来,他和李孝恭的军队也就越来越远了。
    隋军很明显是要把门一分为二,不准他们合兵一处,虽然隋军的企图很明显,但他却无能为力,他只能眼睁睁地被隋军牵着走。
    李世民注视着沙盘,忍不住叹了口气,这时,房玄龄出现门口,“殿下,我可以进来吗?”
    “先生请进!”
    房玄龄走进房间笑道:“屈突老将军和赵王都平安抵达颍川郡,殿下应该高兴才对,怎么还愁眉苦脸?”李世民苦笑一声,“杨元庆步步为营,逼着我们按照他的部署走,偏偏我又无能为力,你说我怎么高兴得起来?”
    “殿下是指隋军夜袭长渊县大营之事吗?”
    “是啊!史大奈被擒,生死不知,我明知这是隋军引我回援,但我却无计可施,真的令人很沮丧。”
    房玄龄沉吟一下道:“殿下,卑职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先生尽管说!”
    李世民一摆手,“请坐下说吧!”
    房玄龄坐了下来,忧心忡忡道:“其实我倒并不担心杨元庆之谋,他的谋略虽厉害,但也不是不能破解,大不了就撤回关中,我担心是殿下和太子的关系已经被杨元庆掌握,他已经开始利用了。”
    李世民一怔,“先生此话是何意?”
    “殿下有没有想过,杨元庆为什么不惧怕潼关唐军出兵东援,直接命徐世绩袭击长渊大营。”
    “先生的意思是说,杨元庆很清楚潼关的军队不会来援,是这个意思吗?”房玄龄点了点头,“潼关的军队是太子势力,潼关主将罗艺更是只听太子的派遣,如果罗艺肯出兵做个姿态,就算只出数千兵,出潼关造造声势,徐世绩也不敢轻易南下,但潼关却一点动静都没有,杨元庆也没有潼关放在心上,如果不是罗艺和杨元庆有勾结,那就是杨元庆知道潼关肯定不会出兵,如此,这不就证明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