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枭雄-第3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张弓一箭,一支信箭射上了城头,一名士兵拾到,飞奔跑到高建武面前,跪下将信呈上。
    高建武接过箭信,将无头箭抽掉,信是用汉字所书,正面写着‘大隋摄政楚王杨元庆致高丽平原王殿下……
    高建武刚才听到了骑兵的喊话,又望着眼前这封信,他心中愈加惊惶,原来竟是杨元庆亲征。
    他尽量克制着内心的紧张,防止被士兵看出他内心的惶恐和不安,但他的手还是在微微颤抖,他打开信,杨元庆在信中非常坦率,直接开出了三个条件:
    第一,高丽补偿粮食五十万石,黄金十万两,绢三十万匹,作为隋军撤军的先决条件。
    第二,高丽割让辽东半岛给隋朝。
    第三,高丽正式向大隋称臣,高丽王接受隋朝册封。
    答应这三个条件,隋军可以不进攻平壤,撤军返回中原,否则隋军攻破平壤,将血洗平壤城。
    在信的最下面,杨元庆的写下了最后期限,限两个时辰内答复。
    这个三个条件之苛刻,高建武一个都难以接受,他现在终于明白了,一定是隋朝内部出现了财力困难,隋军才打上高丽的主意,派远征军来洗劫高丽。
    他长长叹了口气,转身走下了城,生死由天吧!他已经不想管守城之事了。
    三万隋军分成十个方阵,先后抵达了平壤西城,在距离城池两里外排下了阵型。
    平壤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是一座城中之城,周长十二里,宫殿、官署、官仓和军营都集中在内城,另外官员府邸和很多高门巨富也住在内城。
    而在内城和外城之间则集中了大量平民,大业七年,来护儿之军攻破了外城,军纪涣散,士兵大肆抢掠民居,才被埋伏在内城的高丽军击败。
    所以对于隋军来说,攻破外城只是第一步,他们所需要的粮食物资都集中在内城,只有击破内城才能夺取战利品。
    杨元庆立马在一座低缓的高坡上眺望城池,从他多年的攻城守城经验来看,平壤城是一座雄城,整体十分坚固,几乎是浑然一体,很难有取巧的办法攻下它。
    护城河宽达两丈,每隔十丈建有一座凸出的马城,吊桥高启,城门坚固,用攻城槌难以奏效,唯一的办法便是攀城而上,用云梯强攻城池。
    关键是隋军只有三万军队,需要付出很大的伤亡才能攻下这座城池,但这些都是他的精锐之军,他不愿意伤亡过大。
    凝视观看了片刻,杨元庆一时无计可施,这时,亚将沈光上前禀报道:“总管,不妨晚上攻城,比白天攻城更有成效。”
    一句话倒提醒了杨元庆,他当时命令辽东军派出一支斥候小队混入平壤城内,不知这支斥候有没有成功,如果城内真有隋军斥候,那么他们会想办法和隋军取得联系。
    想到这里,杨元庆心中又有了一线希望,问沈光道:“当年你曾参与攻打辽东城,最后是怎么攻下辽东城?”
    沈光一直在绛郡出任地方守将,这次攻打高丽,杨元庆特地将他调来,就是因为沈光曾代表丰州军参加过高丽战役,在攻克辽东城时立下大功,他对高丽军的情况很熟悉。
    沈光叹了口气道:“高丽军最大的特点就是顽强,总管千万不要指望他们能投降,只有杀死他们,不要想着俘获,才是进攻正道,而且也决不能相信他们,他们所谓的投降都是虚假,一旦隋军上当,就前功尽弃,当年这个教训太深刻了。”
    杨元庆点了点头,当即下令道:“命令士兵在三里外扎营,就地休息!”
    隋军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在西城三里外扎下大营,一座座营帐拔地而起,士兵们埋锅做饭,养精蓄锐,等待夜间作战……”。”。”
    夜战一直是隋军的传统强项,在中原人人皆知,为了应对隋军,唐军和李密魏军都纷纷效仿,展开了夜战训练,但高丽军未必知道,他们也未必能在夜间防御。
    所以第一场战役,杨元庆便选择在夜间。
    入夜,夜幕刚刚降临,平壤城下鼓声大作,‘咚!咚!咚!,巨大的鼓声震天动地,隋军投入了九千军队,其中四千攻城士兵,五千士兵用弓箭辅助防御,开始进行第一次试探性的进攻。
    四千刀盾兵一手执盾牌,一手握战刀,如潮水般涌上,在他们中间夹杂着十部攻城云梯,向西城墙进发。
    城上高丽守军不敢懈怠,他们一直在关注隋军动静,当隋军战鼓声敲响时,高丽军立刻投入了一万守军和两万临时武装起来的青壮,密集地布防在城头。
    攻城战终于爆发,城头上箭如疾雨,铺天盖地射向隋军,而隋军五千弓兵也发动反击,密集的箭雨射向城头,城上城下结成一张箭网,数百隋军前锋头顶着长达三丈的木板,冒着箭雨向城下飞奔。
    他们迅速用宽厚的木板在护城河上搭起了临时便桥,木板两头有巨大的铁钉,牢牢钉入泥土中。
    第一辆云梯被士兵们推动着缓缓靠近城墙,云梯臂转动,‘轰!,一声巨响,厚重的云梯搭上城头,数十名隋兵纵身而上,高举盾牌向城头冲去。
第四十四章 血战平壤(中)
    攻城战在惨烈的进行着,箭如疾雨,木头石块如冰雹般砸下,不断有惨叫声在黑夜中传出,一个个黑影坠下城头,分不清是隋军还是高丽军。
    但一架云梯被高丽士兵用铁叉推离了城头,重重地向后方摔去,云梯上一串士兵发出绝望的惨叫声。
    不断有隋军士兵攻上城头,但不断又被杀死抛下城,城头上,隋军士兵的长矛刺透了高丽士兵的胸膛,将尸体高高挑下城去。
    对于攻城战而言,夜战的意义其实并不大,双方不用排兵布阵,也无须调兵遣将,只是一味地闷头攻杀。
    攻城一方抓住一切机会向上冲杀,而守城一方拼死守住城头,不准敌军攻上城头,他们只管盲目地向黑影处放箭。
    在黑夜中,死亡会悄然而至,没有任何征兆,这便给攻守双方士兵都带来巨大的压力,唯有拼死一战,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但杨元庆之所以选择夜战,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和城内的斥候联系上,夜晚攻城,便给城内斥候们带来了机会。
    五十名城内的隋军斥候都编入了协助守城的民夫队伍,但他们却被打散,校尉吴阶和另外十几名弟兄被投入到今晚的防御之中。
    城头的混乱使他们很快汇合在一起,吴阶躲在一座城垛后,注视着隋军的进攻,他发现隋军投入的兵力并不多,只是一种试探性进攻。
    沉思片刻,他对几名手下低声道:“得想办法派一个弟兄下城去。”
    “校尉,用绳子!”
    一名士兵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卷绳索,这是用来将箭矢吊上城头,足有六七丈长,吴阶飞奔上前,将绳索抱回。
    夜色中,城头一片混乱,这边没有隋军攻城没有高丽军注意到他们几个的古怪举动。
    吴阶命一名身材瘦小灵活的斥候下城去报信,他将绳索捆在士兵腰间,再三叮嘱他,“告诉总管明天晚上让大军进攻南城,我们在紧靠南城门吊棒的西面接应。”
    士兵点点头,翻身下了城头,士兵们拉着绳索,一点点向下放,离地面还有三尺时,报信士兵用匕首割断绳索,轻轻跳下地见左右无人他一头钻进了护城河中。
    ……
    一里外杨元庆注视着隋军攻打平壤城,虽然夜色中看不清两军交战情况,但隋军显然没有攻上城头,他投入的兵力太少,无法突破高丽军密集的防守。
    杨元庆眉头皱成一团,这种中规中矩的攻城方式伤亡太大,有点得不偿失,还是必须想办法寻找突破的机会。
    这时罗士信上前建议道:“总管,不如用陌刀军攻城试一试。”
    杨元庆摇了摇头,“城池太高而陌刀军又过于笨重,除了不畏箭矢外,还不如普通士兵灵活,让他们攻城更加危险。”
    “那让卑职上吧!卑职有把握冲破高丽军防线,杀上城头。”罗士信急不可耐道。
    杨元庆想了想道:“可是可行,但今天只是试探进攻,正式进攻再说。”
    杨元庆当即下令,“传我的命令,停止进攻,军队撤回!”
    令下则行,隋军大营内立刻传来了‘当!当!’的钟响,这是鸣金收兵了,数千隋军如退潮一般地撤下,扛着受伤的士兵,只留下十架残破不全的云梯。
    城头上高丽士兵一片欢呼,欢庆隋军攻城失利,早有士兵向内城飞奔而去,向高建武汇报击败隋军的战况……
    ……
    大帐内,栖元庆正在听取牛进达的禀报,牛进达是今晚试探进攻的指挥者,今晚的进攻非常不顺利,令他心中十分惭愧。
    “回禀总管,今晚进攻弟兄们死伤了七百余人,其中阵亡大约四百三十人,其余都是伤者,十架云梯全部被毁坏,高丽军打得非常凶狠,弟兄们四次攻上城头,但四次都最后失败,一百多名弟兄因此阵亡,是卑职指挥不力,请总管责罚。”
    杨元庆摇立摇头,“今晚进攻并不是你的责任,我只投入了四千人,而守军足有两三万人,又有城池为依凭,你作战失利是情理之中,只是要好生安抚伤兵,阵亡士兵要想办法把尸首找回来。”
    “卑职明白了,多谢总管宽恕。”
    杨元庆又看了一眼众人,道:“大家集思广益吧!看看有没有什么奇兵攻破城池。”
    这时,程咬金举手道:“总管,我有一策。”
    程咬金在奇兵攻城方面,还是有一点水平,杨元庆对他的建议很是看重,便笑道:“程将军请说!”
    程咬金一向惜命如金,他是不会冒险主动请缨,但想想歪点子之类,他却很在行,他嘿嘿一笑道:“我们一路过来,见两岸都是村庄,人口密集,不如抓他娘的几千高丽妇孺来当肉盾攻城,我想高丽人不会连自己人也杀吧!”
    程咬金的建议遭到了在座众将的一片反对之声,“妇孺哪能打仗,倒时混乱起来,她们四散奔逃,把我们的军队也冲乱了,反而影响军心。”
    罗士信尤为不满,他怒斥程咬金道:“隋军向来军纪严明,作战不伤妇孺,军规里写得清清楚楚,你却让妇孺来打前锋,这个军规还有什么意义?”
    程咬金被众人说得满脸通红,他也怒道:“军规只是针对隋朝民众,高丽人是异族,赶尽杀绝最好,你这种妇人之仁要害死大家!”
    “好了!”
    杨元庆打断了他们的争论,其实杨元庆心中也觉得程咬金的计策不错,但众将反对得厉害,他也不再提了,他又问:“程将军的这个条策略先放一放,大家还有别的什么计策?”
    众人七嘴八舌,有人说挖地道入城,有人说效仿攻克太原城,从吊桥上打主意,有人说先撤军,然后派士兵跟着附近村民混进城内,里应外合攻城。
    正在议论时,一名士兵进帐禀报:“启禀总管,营外来了一名士兵,他说是辽东斥候,有重要情报禀报总管。”
    众人皆一愣,辽东斥候怎么跑到平壤来了,杨元庆却心里明白,顿时大喜道:“快带他进来!”
    很快,亲兵将从城内出来的斥候士兵带进大帐,他单膝在杨元庆面前跪下,将自己军牌高高举起,大声禀报道“卑职是辽东斥候,叫做王小义,奉校尉之命,出城向总管禀报重要军情。”
    大帐内一片窃窃私语声,大家都听出来子,平壤城内竟然有辽东隋军斥候,令人深感意外。
    杨元庆笑着对众人解释道:“出兵之前,我便密令辽东总管侯莫陈义派斥候潜入平壤,只是后来没有联系上,没想到真的成功了。”
    众人这才恍然,程咬金眉开眼笑说:“总管,这个办法好,让斥候混在守军之中,趁乱放下吊桥,我们就可以集中兵力攻城门。”
    程咬金这个方案却没有人叫骂了,众人皆觉得可行,杨无庆又问报信士兵:“你们一共有多少人,准备怎么接应大军?”
    “回禀总管,我们一共五十人,都被高丽人编为协守民夫,不过我们可以集中在一起,吴校尉的意思是,要在关键时候行动,帮助隋军攻城。”
    杨元庆点点头,“你们校尉应该告并你用什么方案了吧!”
    “启禀总管,吴校尉的意思是,定在明天晚上,还是像今天一样攻城,不过改在南城,他会率领弟兄们在紧靠南城门的西面一侧,届时请总管派最精锐的士兵攻打此处,我们会在城头接应。”
    杨元庆召集众将商议奇兵计策,城内斥候却有消息传来,这就叫做:‘踏破铁鞋无兔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乙支文德率领十几名随从一路向东北方向骑马疾奔,奔行近一天一夜,大约在四更时分,他终于抵达了国内城。
    守城士兵急忙奔去向盖苏文禀报,“大将军!大将军!”一名亲兵在盖苏文宿房外搞打着窗户。
    盖苏文从睡梦中惊醒了,他打了两个哈欠,很不耐烦问:“有什么事?”
    “禀报大将军,大王派次相乙支文德紧急赶来,说都城有重大事情发生。”
    这个消息令盖苏文睡不着了,他立刻令道:“速带他到贵客房等候!”
    这段时间盖苏文一直休息不好,他今晚好不容易才睡着,却又被士兵惊醒,他一连打了几个哈欠,起身披一件衣服,向贵客房而去。
    不多时,侍卫们领着乙支文德匆匆走进了贵客房,乙支文德和盖苏文私交还算不错,算是盖苏文和高丽朝廷之间矛盾的润滑剂,若没有乙支文德,盖苏文早就和朝廷翻脸了。
    盖苏文行一礼,很客气地笑道:“次相这么匆匆赶来,朝廷有什么事情发生?”
    乙支文德满脸焦急,连声道:“大将军,杨元庆亲率数万精锐士兵从海路进攻平壤,大王请求大将军前去救援平壤。”
    这个意外的消息让盖苏文猛地一愣,他心念一转,忽然明白了谢思礼话中的深意,杨元庆可以不把他父亲渊太诈放回来,但条件就是不准他支援平壤。
    尽管谢思礼什么都没有说,但盖苏文却完全明白了杨元庆的意思,这就是杨元庆开出的条件。
第四十五章 血战平壤(下)
    乙,支文德看出了盖苏文的犹豫,又再次劝他“大王已有承诺,若大将军肯出兵,大王将把莫离支授予大将军。”
    这个承诺不可谓不重,盖苏文半年多来,—直就是为得不到这个职务耿耿于怀,若是往常,他会毫不犹豫答应出兵。
    但此刻……他却非常犹豫,他必须权衡利弊,如果他父亲回来,那高丽就有两个莫离支,更关键是,他父亲—旦夺走军权,—个没有军权的莫离支又有什么意义?
    —面是实权,另—面是虚名,在虚与实之间,盖苏文没有什么好犹豫,他只是担心杨元庆不守信用。
    事实上,栖元庆压根就没有答应他什么,杨元庆只是做了—个势,—切都是他自己领会,或许杨元庆的条件就是不准他支援平壤,或许又不是。
    这让盖苏文的心中极为纠结,他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他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乙支文德见他犹豫不绝,心中暗暗吃惊,难道连这个条件他都不肯答应吗?
    “大将军,大家都是高丽人,面对隋朝入侵,大将军若不救援大王,恐怕会寒了高丽人之心,大将军三思啊!”
    盖苏文要的是利益,但名声他也需要,想到这,他缓缓道:“平壤被围,我当然要救援,只是隋军突然屯兵于辽河以西,我已将主力派去辽河防御,调回来需要三五天时间,而且把他们调回,谁来防御辽东隋军进攻?”
    乙支文德急道:“那汉江北岸的军队呢?他们可以支援平壤,调他们支援应该来得及吧!”
    盖苏文喝了—口茶,不慌不忙道:“这个我会考虑,次相不要着急,调动大军不是儿戏,牵—发动全身,决不能大意。”
    “可是平壤已危在旦乒,再拖下去没有时间了。”
    乙支文德已看出盖苏文并没有诚意,急得要跳起来,盖苏文忽然心念—转,他有了对策。
    “次相放心,我用鹰信传到汉江,中午时分汉江北岸的五万驻军便可以出动,最多半天便可抵达平壤,误不了事。
    乙支文德大喜,深深施—礼,“—切就有劳大将军了!”
    盖苏文眼中露出—丝阴冷的笑意,他当然要摆出赴国难勤王的姿态,只是能不能救得到,那就是另—回事了。
    ……
    高丽虽然也算大国,但它的主要疆域在北方,那边是雄山峻岭,分布着莽莽森林,大河冲积出平原,土地肥沃,却人烟稀少,主要以游牧民族为主。
    高丽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涢,江平原和汉江平原北部,两地相距不足百里,当盖苏文的调兵鹰信送去汉江后,驻扎在汉江北部的五万高丽军立刻出动了。
    他们—路疾行,杀向平壤,但在黄副时分,这五万疾行大军却停住了脚步,他们被浩荡的陨江阻拦在南岸,没有桥梁,也没有船只,三座木桥都被隋军摧毁,数千艘民船也被隋军付之—炬。
    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艘艘俨如庞然大物般的隋军战船在濒江中游弋,耀武扬威,而对岸的平壤近在咫尺,却无法援助。
    ……
    夜幕再—次降临在涢,江北岸,平壤城头已严阵以待,甚至连高丽王高建武也再次登上城头,昨晚的胜利大大鼓舞了高丽守军,令他们士气高昂。
    但高丽将领们也知道,昨晚只是隋军的试探性进攻,隋军并没有全力以赴,当忐忑度过—天后,随着夜幕降临,高丽将领们开始紧张起来。
    他们注视着隋军大营,如临大敌,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如果隋军再次进攻,将是他们正式发动攻势。
    高建武站在南城墙,远远眺望着数里外的惯江,他已经知道盖苏文的军队就在涢江南岸,但—条大江却阻断了平壤城的希望,高建武只能望江兴叹。
    ……
    惯江北岸,杨元庆站在江边,同样在凝视着涸江对岸,他也接到了消息,高丽军五万大军赶来援助平壤,却被阻拦在濒江南岸,除非援军泅水渡江,否则他们插翅也飞不过宽达数里的江面。
    杨元庆知道这是盖苏文的狡猾之处,不从北面支援,而从南面赶来平壤,摆明了他就无心救援平壤,看来,他很在意父亲渊太诈的归来。“只是”自己答应他什么了吗?”杨元庆嘴角露出了—丝嘲讽的笑意。
    良久,杨元庆转过身,平静地下达了命令:“攻城开始吧!”
    ……
    “咚!咚!咚!,隋军大营内巨大的战鼓声惊破了宁静的夜晚,—队队隋军士兵列队而出,这次攻城,隋军投入了两万大军,三千强弩军率先出击,他们奔至距离城墙—百五十步外,架起强尊对准了城头。
    随着—声令下,—千五百支射向城头,弩箭力道强劲,射在城垛在发出‘啪!啪!,的撞击声,碎屑四溅,火光迸出,城头上的守军措不及防,二百余人被弩箭射中,发出—片凄厉的惨叫声。
    夜色死神的突然而至令城头—片混乱,守薄纷纷蹲下身子,躲在城垛之后,不少细心士兵都发现了,被射死的二百余人大多是被射穿头颅或者胸膛,隋军使用的弩箭要比—般弩箭要长,这是昨晚隋军进攻时没有看到的情形。
    这个意外的发现使高丽军中弥漫着—种恐怖的气息,隋军要比他们想象的强大得多,昨天的攻城,隋军根本没有尽力。
    隋军强大的弩箭压制住了城头高丽士兵的反击,数百隋军工事兵迅速奔上前,重新搭建渡过护城河的简易平板桥。
    黑暗中,隋军开始大举进攻,两万隋军从西城和南城同时发动了攻势,其中西城约有三十余架云梯和十部巢车,共—万五千人,而南城只有十架云梯,五干人攻城,很显然,隋军把进攻重头戏放在了西城。
    密集的隋军士兵如潮水般涌上他们高举盾牌,手执长矛,在激昂的战鼓声中,跟随着云梯奋勇向前奔跑。
    箭矢在漫天飞射如雨点般地落下,高丽军石袍也不断将—块块巨石射向越来越近的云梯和巢车,黑暗中,云梯和巢车俨如缓慢行走的巨怪,随着砰砰的撞击声,—座云梯被砸断,长梯轰然断裂。
    但高丽守军的防御阻拦不了隋军的进攻,三架云梯率先抵达城下长长的云梯搭上了城头数十名隋军士兵如猿猴般地向城头攀去城头上,巨石和木头如冰雹般砸下,不断有隋军士兵被砸得翻滚下城。
    杨元庆此时却在南城外,注视着南城的进攻,西城—万五千余人的进攻实际上是掩护南城的进攻,今晚的突破将在南城出现。
    杨元庆目光锐利地凝视着城头,位于吊桥西面的—段城墙,隋军斥候是否已混迹在城头守军之中。
    南城头上同样是—片混乱黑暗中,到处是奔跑的高丽士兵和协助守城的青壮,所有的编制都已散乱五十名隋军斥候从城墙各处聚集到了南城楼旁。
    这里有—块碑文,记录着高句丽的建国史,平时这块石碑深受高丽军保护,但在此时,谁也顾不上这块历史古迹,它成了隋军斥候的汇集之地。
    校尉吴阶迅速清点了手下,已来了四十六人,除去报信的—人外,还有三人未到,但他也顾不上了。
    此时,所有的四十六名隋军斥候都顶盔贯甲,手执长矛和战刀,和普通士兵并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