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枭雄-第4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是要去找李世民?”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我不知道秦王殿下去了哪里?既然唐朝已败,那彼此缘分已尽,我也没有跟随他的必要了,我不投降隋朝,就是给他最后的交代,请殿下成全。”
    杨元庆沉吟片刻,便吩咐左右亲兵,“赠他五百两黄金,放他离去。”
    “多谢殿下!”
    长孙无忌行一礼告辞而去,杨元庆望着他走远的背影,心中有些遗憾,不由摇了摇头,此人确实有才华,可惜不为自己所用。
    这时,又有士兵在帐外禀报,“启禀殿下,程将军带来十几名县令在大营外求见,都是京兆府的县令。”
    杨元庆一怔,程咬金这是搞什么名堂,他想了想道:“先把程咬金召来。”
    很快,程咬金来到大帐,他心中有些忐忑,他虽然夺金锁关,从铜关道杀入关中,但他在关中晃了近十天,也没有立下什么大功,李世民也没有因为他的入关中而退兵,他更攻不下长安。
    无奈,他只得率领军队,一个县一个县的逼降县令,一连逼降了十几个县,然后把这些县令带来大营向杨元庆请功,也不知道这次自己能立下什么功,得到什么封赏?
    这一次,程咬金恭恭敬敬单膝跪下,抱拳道:“卑职程咬金向殿下交令!”
    杨元庆忍不住笑了起来,这家伙从来就是站无站样,坐无坐样,连行个礼也是歪东倒西,今天怎么变成如此正经?
    “你交令也罢!怎么还带一群县令来,这也是我给你令吗?”
    程咬金的黑脸胀成紫脸,呐呐道:“不是我要带他们来,是他们缠着我,一定要我带他们来拜见殿下,否则他们就要跳河自刎,我没法子。”
    杨元庆哈哈大笑起来,连忙旁边的亲兵也忍不住扭过头去捂嘴偷笑,杨元庆点点头令道:“先把县令带进来,让他们别帐休息片刻,等会儿再见他们。”
    说完,杨元庆又吩咐左右亲兵道:“把那匹乌骓马牵来!”
    亲兵牵来一匹通身漆黑的战马,正是程咬金从回纥人所献战马中喜欢上的那一匹,杨元庆走出帐,拍了拍战马,对程咬金笑道:“这次夺取铜官道,扫荡关中,你立下了大功,这匹马就赏你了。”
    要是往常,程咬金肯定欢呼一声,跳上前牵马,可今天他不想,他瞅了一眼战马,尽管他心中十分想要这匹乌骓马,但是他心中还有更想要的东西,他低下头,小声道:“殿下。。。。。这匹马我不要,可以赏给别的将士,能不能就封我个什么爵位?”
    杨元庆哑然失笑,原来这小子想要爵位。
    他点了点头,微微笑道:“你立下了功绩,爵位是可以升一级,封郡公,不过明年我打算让李靖去灭高丽,你也可以跟随他前往高丽作战,只要你能在高丽立下功绩,我会封你为鲁国公。”
    程咬金大喜过望,他迅速忘记了刚才自己说过的话,接过缰绳,拍拍这匹战马的长脸,笑着嘴都合不拢了,“殿下之赏,卑职怎敢不要,只是。。。殿下怎么知道我喜欢这匹马?”
    。。。。。。。。(未完待续。
第九十三章 隋唐大战(二十三)
    【重要通知,老高昨天刚开了腾讯微薄,上面有老高的火辣新鲜热照,可以一睹老高真容,还有新书爆料,还有三国随笔,欢迎大家加老高微薄@gaoyue2006720,先睹为快。】
    。。。。。。。。。。。
    长安围城已经过去了近十天,隋军始终没有发动攻势,从一开始,杨元庆便没有打算攻城,唐朝已经大势已去,唐军已经没有任何希望,或许刚开始他们还有点茫然,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只会越来越绝望.......
    第十天上午,长安的东、西、南四面城墙外,各出现了十架巨大的投石机,巨型投石机高达两丈五尺,被数十头牛拉拽着,轰隆隆向城墙挺进。
    城头的士兵顿时紧张起来,当当敲响了jǐng钟,早已被折磨得筋疲力尽的唐军士兵再次奔上城头,张弓搭箭,心中忐忑不安望着城下缓缓靠近的投石机。
    “准备床弩!”
    段德cāo大声叫喊,一架架床弩搭上了城垛,对准了数百步外的投石机。
    “shè击!”
    咚咚鼓声响起,城头上的上千架床弩同时发shè,密集的长箭矢shè向投石机,力量强劲,shè在木架上啪啪作响,不断有拉拽的牛被shè中,倒在血泊之中。
    巨型投石机在三百步外停下,一架投石机由百余名士兵拉挽,长达数长的投掷臂杆被拉弯下来,几名隋军士兵将圆球形的皮囊放进了投石机内。
    “放!”
    数十颗大皮球接二连三向长安城头投掷而去,在空中,球囊破裂开,一团团传单铺天盖地飘落,纷纷扬扬被风吹进了城内,城头上的唐军士兵也停止了shè击,呆呆地望着天空中飘落而下纸片,很多士兵趁军官不备,抓起一张揣进了怀中。
    “不准私藏。所有传单上缴!”
    段德cāo骑马在城头上大喊,但不久他也绝望了,隋军又继续投掷,整个城池上空飘荡着纸片,足有数十万张之多。。。。。。
    独孤家族在长安城内摆下了二十四座赈粥大棚,昼夜不停地周济长安饥民,使很多家贫无存粮、本已绝望的家庭又看到了希望,每天络绎不绝的人群在粥棚前排满了长队。接受独孤家族的赈济。
    仅在利人市大门前就摆下了三座粥棚。每天都有数千人赶来排队领粥,中午时分,一辆马车在十几名骑士的护卫下,缓缓在利人市大门前停下。车门开了,穿着一身普通人服sè的李建成从马车里走出来。
    仅仅十天时间,李建成就瘦了一圈。朝廷中请求投降的呼吁此起彼伏,给他施加了极大的压力,他也渐渐有些绝望了,今天他专门微服私访,了解民间的情况。
    远远地,他看见了三座巨大的粥棚。粥棚旁插着一面大旗。上写‘独孤赈粥’,四个大字。独孤家族竟然把所有的粮食都用来赈济平民了,这让李建成心中暗叹一口气。
    他明明知道独孤家族用意何在,却又无法指责他们,独孤家族虽然没有参与朝臣逼宫,但他的所作所为,却比逼宫更要打击李建成的内心。
    此时正值中午,三座粥棚前人cháo汹涌,数千名贫民从四面八方赶来,粥棚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李建成也排进了队伍中,几名侍卫想阻拦,却被他摆摆手,赶去另一边,队伍里人声喧杂,似乎都在议论着一件什么事,李建成这才发现他们每人手上都拿着一张花花绿绿的纸片。
    “这位老伯,这纸片是什么?”李建成好奇地问旁边一名老者。
    “呵呵!这是今天上午隋军投进城的单子,上面有十三条承诺,令人期待啊!”
    李建成心中诧异,借过单子看了看,正面写着一行大字‘大隋王朝告长安军民书’,接下来则是十三条承诺,第一条便是承诺在关中实行均田制,和河东河北一样,丁男授田百亩,丁女授田八十亩。
    第二条则承诺实行低税负薄劳役,与民休养生息;而第三条则是唐朝官员一概既往不咎,全部赦免;第四条是承诺不杀李唐宗室,不杀他李建成;第五条是隋朝将定都长安,恢复长安的繁荣,尽快击溃西突厥,恢复丝绸之路;第六条是开仓放粮,承诺将粮价降到斗米百文以下。
    几乎每一条都有针对xìng,非常能打动人心,看得李建成心中一阵阵发凉。
    老者笑道:“说老实话,长安上上下下都盼望着隋军进城,重新恢复开皇盛世时的繁荣,这个唐朝赶紧结束!真的让人有点厌烦了。”
    “就是!”旁边一名妇人忿忿道:“肯定要完蛋了,还死皮赖脸呆在上面有什么意思,一天天拖下来,那个李建成不是自诩爱民如子吗?他若真的爱民,就应该顺从民意,结束战争,不要再自相残杀了。”
    “马上就要夏收了,可是城门关着,城外的麦子怎么办?”
    “我二舅家在绛郡,家里有一百五十亩地,还分了牛羊,盖了新房,唐朝在关中几年,给我们什么了,屁都没有!”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听得李建成心中格外沉重,他再也呆不下去了,离开了队伍,此时他已经没有心思再视察市场了,长长叹息一声,对侍卫们道:“回宫!”
    李建成回到东宫,刚进自己书房,一名宦官便上前禀报道:“陛下,萧相国和陈相国求见。”
    “宣他们进来。”
    不多时,萧瑀和陈叔达匆匆走了进来,脸sè神情凝重,上前躬身施礼,“参见陛下!”
    “发生什么事吗?”李建成平静地问道,这段时间他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已经有点麻木了。
    陈叔达上前道:“启禀陛下,窦轨、裴寂和封德彝三人率领百官集体辞职,一共有一百五十六名官员递交了辞呈。”
    李建成苦笑一声,总共才一百七十人不到,就有一百五十六人要辞职吗?”
    他又问萧瑀,“萧相国也是这件事吗?”
    萧瑀摇了摇头:“陛下,刚才柴驸马传来消息,西城发生了内讧。千余名士兵要开城投降,被柴驸马及时制止住了。”
    李建成长长叹息一声,背手来到窗前,他抬头凝望着天空的悠悠白云,民心、臣心、军心已去,大唐就这么结束了吗?
    “两位相国!”
    李建成缓缓道:“朕打算开城投降了。”
    陈叔达和萧瑀对望一眼,两人并没有反对,其实他们也是想劝李建成投降。隋军发动了强大的心理攻势。估计今天晚上就会军队哗变投降,除了段德cāo和长孙顺德外,下面的军官们都不可能再效忠唐朝了,民心、军心已去。肯定会有军官投降献城,与其被隋军攻破城池,还不如谈判投降。得到一点政治优势。
    萧瑀躬身道:“陛下,臣愿意为使者去隋营与杨元庆谈判。”
    李建成点了点头,取出一面金牌给他,“你可以全权代表朕去和隋军谈判。”
    。。。。。。。
    西城金光门缓缓开启,萧瑀带着两名侍卫骑马出了城门,向隋军大营而去。城上上万士兵注视着他。他们都明白,这是要和隋军谈判了。
    萧瑀来到隋营前。高声大喊:“我是大唐相国萧瑀,奉大唐皇帝陛下之命来见楚王殿下,请与我通报。”
    士兵们飞奔去禀报,不多时,营门开启,一队杨元庆的亲兵从营内驶出,为首校尉拱手道:“楚王殿下有请,请萧相国跟我们来。”
    萧瑀深深吸一口气,跟着他们进营了,他沿着马道缓行,两边戒备森严,一队队隋军士兵执枪携弓,冷冷盯着他,一直来到中军大帐前,几名亲兵上前搜了身,把他请进大帐。
    大帐内只有杨元庆一人,正背着手站在沙盘前,这一张沙盘是天下沙盘,长宽各五丈,几乎占据了大帐一半,萧瑀走上前躬身施一礼,“参见楚王殿下!”
    杨元庆瞥了他一眼,微微笑道:“萧相国免礼,希望我的亲兵没有对相国无礼。”
    萧瑀摇摇头,“他们没有无礼。”
    杨元庆笑了笑,又道:“我先告诉相国一个好消息!我手下大将苏定方率领六万联军攻破了西突厥牙帐,斩敌四万余人,shè匮可汗被苏定方亲手斩首,俘获突厥贵族五百余人,怎么样,这是好消息吗?”
    萧瑀脸上露出苦涩的笑容,“这确实是好消息,作为一个汉人,我深感欣慰。”
    “萧相国能这样说,足见心胸宽广,不过,还有一个不好的消息,段志弘已经率军投降了隋军,希望这个消息不要太打击萧相国。”
    萧瑀咬了一下嘴唇,这本来是他来谈判的一个筹码,可以让巴蜀军投降,但这个筹码现在却消失了,他深深吸一口气,“殿下,我们谈一谈以后的事情!怎么解决眼前的困局?”
    “萧相国以为还有什么谈的必要吗?”
    杨元庆取出一叠信扔到他面前,淡淡道:“这是贵方十四名守城郎将的效忠书,都是用箭shè下城,其中有八人表示愿意今晚献城投降,说实话,我完全可以不见你。”
    萧瑀只觉眼前一阵眩晕,半晌他才吃力道:“好!我们只有一个要求,请给予大唐皇帝陛下最后的尊严。”
    杨元庆点点头,“封闭府库,保存档案,关闭宫门,只要李建成能做到这三点,我可以给他最后的尊严,他也不用出城投降。”
    “那殿下怎么处置他?”
    杨元庆取出一封信递给他,“这是我的亲笔信,你交给他,我将封他为唐国公,带着他的家人去唐县养老!”
    ........
    长安明德门缓缓开启,十万隋军列队进入长安,随着太极宫沉闷的钟声响起,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
第九十四章 新朝开启
    【说说新书,新书是三国,新书名叫《兵临天下》,从汝南之战为切入口,主角是龚都手下的一名黄巾军少年小兵,从前世魂穿而来已经三年,一直在残酷的乱世中挣扎,一次偶然的遭遇,他抓住了一个机会,从此他的命运和整个历史都随之改变,新书将在五月上传,老高将微博中及时和大家沟通,聊聊三国感悟,爆爆老高的花边八卦,请关注老高腾讯微博@gaoyue2006720,第一信息将在微博中发布】
    。。。。。。。。
    两个月后,蒲津关,随着一声悠扬的钟声响起,城头数千守军一起举起长矛,向一队长长的马车队致敬。
    蒲津关城门开启,一队由三百辆马车组成的车队,在三千骑兵的护卫下缓缓驶进了关城。
    第二辆马车里,裴敏秋静静地注视着城头上飘扬的赤鹰战旗,眼中流露出复杂的情绪,尽管她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但当它终于到来时,她心中无限感慨。
    很快,她就将成为这个新王朝的皇后,将母仪天下,她能否做好,令她忧心忡忡。
    坐在她对面是张出尘,她将被封为元妃,不过她对这个名号看得并不重,她心中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大姐,元庆说他准备巡视江南,是什么时候?”
    “好像是秋天!”
    裴敏秋微微笑道:“难道你想跟他一起去?”
    张出尘点了点头,“很怀念那方的水和土地,总希望能再去看一看,就怕以后没有机会了。”
    “怎么会没有机会?以后的rì子还长着呢!”
    裴敏秋的目光蔚蓝的天空,其实她也有点担心,一旦进了皇宫,她们还能像楚王府那样,带着家人出游吗?
    在后一辆马车里,坐着杨冰和杨芳馨,杨芳馨坐在小桌旁。一遍一遍地写着另一个名字,萧芳馨,萧是她母亲的姓,以后她将改名为萧芳馨,杨芳馨从此消失在人间。
    “阿姑,别写了,你已经写了几百遍了,难道我还会搞错吗?”
    杨冰在一旁笑嘻嘻道。
    杨芳馨脸一红。“你那么多嘴做什么?要不要我你做绣袋的事情说出去。”
    杨冰脸上立刻有些不自然起来。“我给爹爹做绣袋,又有什么关系?”
    “是吗?”
    杨芳馨似笑非笑地望着她,“你做了两个绣袋,另一个绣袋上有怀玉两个字。我就不懂了,谁叫怀玉,难道是绣‘怀chūn’绣错了?”
    “你这个死小娘。看我拧你嘴!”
    杨冰冲上来,扑倒她,伸手捏她的脸,“看你还敢嚼舌头!”
    车厢响起一阵求饶般的笑声,“别挠痒了,我不敢再说了。”
    在后面一辆马车上。杨元庆的次子杨静手中拿一本书。不时探头出去,好奇地望着前面马车。他长得身材柔弱,就像一个女孩子,文静异常。
    他捂着嘴笑了起来,“大哥,好像大姊在挠阿姑的痒。”
    坐在他对面的是长子杨宁,他正靠在车壁上看书,见兄弟有点心不在焉,便伸手敲了敲小桌子,“专心点!”
    “哦!”
    杨静吐了一下舌头,又乖乖坐好,展开书认认真真读了起来,他是个认真的孩子,而且极喜欢读书,有点像躲在晋阳宫里读书的杨侑,有一次他母亲阿莲一整天没看见他,吓得全家人四处找寻,连水井也掏干了,最后才发现他躲在父亲的外书房里读书。
    他的对面的杨宁却反而有点心神不宁,似乎有点心事,师父李纲告诉他,他即将为太子,必须要学习如果做太子,新给他定下了几十条规矩,说话走路都要讲规矩。
    杨宁心中叹息一声,他也想跟父亲出去巡视,不知道父亲肯不肯带他同行?
    在他们身后的一辆马车是江佩华和尉迟绾,江佩华抱着儿子望向窗外,不时低声告诉他窗外飞过的小鸟,告诉他路边的小羊,小家伙欢喜得咯咯直笑。
    这时,江佩华回头看了一眼尉迟绾,关心地问道:“怎么,反应很严重吗?”
    尉迟绾小腹已经微微隆起,她脸sè苍白,用手帕捂住嘴,不时干呕,她怀孕已快四个月,但反应依然很严重,尤其这次从太原到长安的跋涉,先是坐船,然后改坐马车,坐船还好一点,但马车却颠簸得她极为难受。
    “三姐,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抵达长安,真的受不了。”
    江佩华连忙把孩子交给旁边的rǔ母,轻轻扶住她,拍打她的背,低声道:“再坚持一下,再走几十里就到广通渠,我们还是改坐船,直接到长安。”
    “嗯!”尉迟绾点点头,又是一阵干呕。
    长长的马车队进入了蒲津关,折道向西南,向广通渠方向而去,在那里,已经有几十条坐船在等待着他们。
    .........
    会宁郡,杨元庆视察河湟归来,转道会宁,视察这里的银矿,银矿已经大规模开采,来自关陇、河西和突厥的六万余矿工,在这里昼夜不息地开采银矿和铜矿,稍微粗炼后,又转送去灵武郡jīng炼成银锭和铜锭。
    负责会宁银矿的最高官员是马绍,他跟随杨元庆二十余年,对杨元庆忠心耿耿,爵封颖国公、冠军大将军,出任关内道副总管兼会宁都督。
    马绍已经四十余岁,生了两个儿子,都在军中从军,其中长子马述武是杨元庆的亲兵校尉。
    此时,马绍正陪同着杨元庆视察银矿,他用马鞭指着一座刚建好的银矿井笑道:“殿下,那座银矿开始,我们不再用矿洞方式,而是矿井,逐步扩大扩深,最终会形成一个巨大的矿坑,应该足够天下的白银耗用。”
    杨元庆却摇了摇头道:“我们不能一直依赖会宁郡银矿,应该居安思危,想法寻找新的白银来源,和西方进行贸易是一个好办法。丝绸、茶叶、瓷器,我们的利润就是西方源源不断送来的白银黄金,以后会宁郡银矿不能再扩大了,要给子孙留一点,明白了吗?”
    “卑职明白了!”
    停一下,马绍又小心翼翼道:“殿下为何要留下李唐余孽,不把他们赶尽杀绝?”
    杨元庆看了他一眼,淡淡笑道:“为什么要赶尽杀绝?”
    “当年杨坚可是把宇文皇族给斩尽杀绝了。”马绍有些不服气道。
    “那为什么杨坚为何不把陈国和萧国皇族赶尽杀绝?”
    “这......”马绍语塞了。他有点反应过来。杨坚是因为篡位才杀宇文皇族,和杨元庆不一样。
    杨元庆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坐天下要有气度,我能饶过窦建德、饶过萧铣。为何就不能饶过李建成?他们还可能翻身吗?若连这点自信都没有,何以能取天下?”
    马绍低下头,半晌咬了一下嘴唇道:“殿下。我不想看守银矿,我想为殿下拓边,让我也参加打高丽!”
    杨元庆微微摇头,马绍顿时急了,“殿下,我才四十五岁。至少还可以征战十年。整天看着他们采矿,我都要憋疯了。”
    杨元庆笑了。“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想让你打西突厥,虽然西突厥牙帐被攻破,但余孽犹在,还要继续进攻,过几个月,你和杨巍一起,协助苏定方征西。”
    马绍大喜,“卑职多谢殿下厚爱!”
    ........
    离开会宁郡,杨元庆继续向长安进发,这天晚上过了始平县,数千军队在阿城小镇外驻扎下来,离长安还有四十余里。
    这时有士兵来禀报,“杜相国来了!”
    杨元庆正在帐中看书,便点点头笑道:“请他进来。”
    片刻,杜如晦匆匆从远处走来,看着杜如晦的身影,杨元庆倒想起了房玄龄,在最后的决战中被俘,一直不肯低头,直到李建成投降后,他才终于归顺,现出任蜀郡长史,不知将来会不会杜房二人会不会同朝为相?
    这时,杜如晦走进大帐,躬身行礼道:“参见殿下!”
    “杜相国不必客气,请坐!”
    杜如晦坐下笑道:“恭喜殿下,天降吉兆!”
    “有什么吉兆?”杨元庆也忍不住笑道。
    “今天上午,一只五彩凤鸟落在朱雀大街祈年塔上,引来满城轰动,十几万人亲眼目睹凤鸟,连臣也亲眼看见了,展翅飞翔时,瑞气万丈,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尽管杜如晦知道这是匠作少监何稠的杰作,但他还是忍不住赞叹,简直就是巧夺天工,真假难辨。
    “殿下,时机已经成熟,可以行禅让仪式了,殿下需要三辞后方可接受天下社稷。”
    杨元庆眯着眼笑了,他却转开了话题,“朝臣们迁到长安,已经安顿好了吗?”
    “大家都已经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