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继室子的为官路-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帝看着底下几个儿子,突然道:“可惜小七年纪尚小,不然若是他来,也就齐了。”


第213章 补更
  皇帝这话一出口; 就觉得有些不大对; 便立时拿了其他话来岔开,可场面到底不如方才。
  四皇子和英郡王默契的对视一眼; 都明白了对方的想法,只是不曾开口。
  朱皇后见状,搁下手中杯盏; 同谢笙道:“听说这几日那王大人对你恭恭敬敬,半点没了先前的颐指气使?”
  谢笙忙道:“可不是吗,还有不少同僚疑心我是不是私底下做了什么,我可冤枉得很。”
  “王大人?”诸位皇子的注意力很配合的被移开。
  “看来翰林院上批人都不怎么样啊; ”四皇子懒洋洋的道; “没两个聪明人; 还把精力都用在算计上。”
  “可不是?”三皇子安安稳稳的接口; “在翰林院里都这样; 难保日后去了别处不会如此。”
  皇帝听了几人的话,略一思考; 对严瑜道:“等再过些时候要授官了提醒我一声; 这批人还是不必留在翰林院的好; 难得一个清静地。”
  严瑜应了下来; 和谢笙对视一眼才道:“不如再叫人私下审查一番; 心思不纯者多; 但那被湮没的人也不是没有。”
  “何况……”严瑜看了谢笙一眼,“若同一批人都遣出去了,也不好。”
  皇帝不耐烦理会这些细枝末节; 索性丢开手去,同严瑜道:“那这事儿就你去做吧。”
  “是。”
  左右翰林院官员的去留,即便只是一批在皇帝眼里没什么意义的人,也不能掩盖他们是从科举千军万马独木桥出来的有才之人。
  何况翰林院三年一散馆,能留在翰林院里的,自然不是庸才。
  这些人,对于严瑜来说,是一个机会,对皇帝来说,却是无关紧要。
  其它几位皇子因为皇帝的打压,如今还不曾重入朝堂,五皇子还好,英郡王和三皇子四皇子却已经年纪大了。被打压这么些年,便是再有野心,也学会了将事情埋在心底,或是彻底放弃。
  用过膳食,帝后有旁的事要做,几人自然要各自离开。只是在离开前,皇帝突然轻咳两声。
  朱皇后赶忙看向皇帝,柔声问:“可是这几日朝中事情太多累着了?不如过会儿叫太医来请脉吧。”
  “只是喉咙有些痒,太医又能有什么法子,”皇帝拒绝了朱皇后的提议,却十分受用于朱皇后的关心。
  原本皇帝想立即回去,也没再离开,而是拉了朱皇后的手,预备和她说说话再走。
  几位皇子俱在原地又坐了片刻,才不约而同的起身。
  三皇子五皇子一早就说了要进后宫去拜见母妃,谢笙除了东宫,似乎往别处去也都不大合适,唯有四皇子和英郡王一言不合又争执起来,最后竟一道离开。
  “若说那两位感情好吧,又自小不对盘,若说不好,竟也从没撕破脸过,”谢笙见周围无人,才同严瑜感叹,“若非语境不对,我都要说他们‘打是亲骂是爱’了。”
  “也算不得是说差了,”严瑜意味深长道。
  “此话怎讲?”谢笙下意识问了这么一声,又想起这还是在外头,立刻又道,“还是先回去再说吧。”
  待到回到东宫,两人半歪在榻上,等桌上茶点摆好,便将屋里做事的宫人都遣了出去。
  “这两年你不在京中,四哥和英郡王的关系……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差,”严瑜想了想道,“或者说自从小七出生之后,我们所有人的关系都渐渐好起来了。”
  严瑜在我字上加了重音。
  七皇子出生后?
  谢笙几乎是在严瑜话出口的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所谓的关系好,其实是建立在皇帝极度偏心的基础上的。
  当然,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前提,即是如今严瑜做了太子,且地位越来越稳固,其他皇子的继位可能也一个个被皇帝亲手折断。
  在七皇子出生前,几位皇子之间的联盟就已经被拆的七零八落,不成气候。
  而那时,作为最后的胜利者,严瑜是承担了几位兄长不小的恶意的,不过那时候,成王败寇,谁也没资格说谁,只是自己手段不够。
  等到七皇子出生后,这恶意逐渐被转嫁到他身上,却是真正和皇帝的态度有关了。
  好歹严瑜六岁之后,也算是和几位兄长一起长大,之前也过过一段辛苦的日子。七皇子的出生,却是将皇帝为数不多的父爱几乎完全吸引走了的。
  “若不是知道父皇的脾气,有时候我都要怀疑,父皇是真的喜欢小七,还是捧杀他了,”严瑜叹了口气才道,“分明旧日父皇也不是这样的。”
  “其实也不难理解,”谢笙想了想,还是同严瑜道,“从前因着高太尉……如今随性些倒也正常。”
  高太尉那时权倾朝野,将皇帝压的很了,如今皇帝集天下主权于一身,时间一长,自然免不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如今已经有了资本,他又何必再去看人脸色。
  “你说的是,”严瑜道,“何况小儿子,大孙子……”
  严瑜顿了顿,才继续道:“七弟是小儿子,自是不一般。”
  谢笙点了点头,没再继续说这件事,而是问严瑜:“翰林院的事,可要我帮你?”
  严瑜想了想道:“你私底下帮我看看,有那些人是的确人品过关的,又或是只适合呆在翰林院中的,若谁有些旁的擅长之处,也可罗列给我。”
  “我过几日再悄悄叫人去仔细查一查他们,”严瑜随后又道,“还有,到时候还得你再看看那些个资料,你对情绪比较敏锐,资料总是外在,比不上你日日和他们亲身相处。”
  这不是什么难事,谢笙自是一口应了下来。
  “有位姚大人,是个难得清醒的,你可以先查一查他,”谢笙对那时姚大人作为唯一一个劝谏王大人的同僚感到印象深刻,而平日姚大人的表现也预示着他并不是一个平庸之辈。
  谢笙有预感,这个姚大人若是用的好了,必然能给严瑜以帮助。
  严瑜听了谢笙的话,自然不会不放在心上,便在姚大人上头做了一个重点标记。
  谢笙又坐了一阵,才起身出宫。
  在离宫前,谢笙遇上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正是云贵妃。
  云贵妃身边只带了一个贴身的宫人,站在谢笙的必经之路上,显然不是偶然相遇。


第214章 补更
  谢笙远远的见到云贵妃; 第一个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想要直接避开; 只是谢笙出来的稍晚,按着时辰,也的确该是要出宫的时候了。
  谢笙脚步一顿; 又像是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举步向前。
  “谢修撰,”云贵妃先喊了谢笙一声,“看来还是本宫与谢修撰有缘,竟然又遇上了。”
  “不敢,”谢笙道,“臣只是出宫,娘娘所在,乃是臣出宫的必经之路; 能遇上实属应当,何况……和娘娘有缘的; 除了皇上,旁人是再不能说这样的话的。”
  云贵妃面上一僵,竟然露出几分伤心的意味。
  “是本宫走的远了,不想竟走到了这边,”云贵妃这才像忽然想起什么,道,“拱门马上就要下钥,本宫就不耽搁谢修撰了。”
  谢笙远远的向着云贵妃拱手一礼,才率先离开。
  等彻底离开了; 谢笙才终于松了口气,今天又是不知道云贵妃到底在算计着什么的一天。
  “娘娘,”云贵妃身边的宫人是她唯一一个从宫外带进来,从小就伺候她的。这个宫人陪她长大,陪她出嫁,又自梳陪她进宫,可以说是她最信任的人,甚至于连她的兄长云尚书都比不过她。
  “娘娘日后,还是远着谢修撰的好,”那宫人见谢笙走后,变得有些低落的云贵妃道,“毕竟是不一样的,他不是小主子。”
  “可他生的好像相公,”云贵妃的话含混不清,声音又小得几不可闻,“子和他,活脱脱就是我和相公当初预想中的孩子。”
  “而且……”云贵妃紧了紧拉着那宫人的手,“他和那孩子太像了,活脱脱就像他站在我面前一样。”
  提到这个,那宫人终于再不开口。当初进宫,除了云贵妃死了相公后被婆家欺负,云贵妃想要逃离的因素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
  比如云贵妃作为一个优秀贵女的野心,当初若不是和丈夫相爱,她也是会进宫的。
  比如云尚书和云贵妃婆家的交易与算计。
  不过身为云贵妃的贴身宫人,她总会为云贵妃找许多的理由
  其实云贵妃进宫不冤,抛弃亲子也是确有其事。只是一个人啊,往往得到了什么之后,就会想要拥有更多。
  云贵妃很清楚,她今生都不能见到自己的另一个孩子了,没有谁会愿意让她去见他的。不过要是真的让云贵妃有能自己选择的余地,她自己也不会见的。
  她从不后悔进宫,只是后悔进宫太迟了些。
  “她又去堵子和了?”朱皇后一见有宫人进来,立刻就猜到发生了什么事。
  “娘娘神机妙算。”
  “神机妙算,”朱皇后轻哼一声,不过是知道某些人一点见不得人的心思罢了。
  她轻声道:“她倒是天真,当初扔了的,就该彻底丢开不想才是,像我们这样的人啊……”
  朱皇后一时有些恍惚,却也不得不承认,再者后宫之中,和她最像的,还真就是她目前明面上的威胁者云贵妃。
  她们本质上其实都是一样的人。
  不过很可惜,古话说得好,一山不容二虎,最后的胜利者自然只能有一个。
  “下回红玉进宫,记得提醒我一声,”朱皇后道,“子和如今,定然觉得奇怪得很,想来还不晓得是发生了什么事呢。”
  朱皇后话才出口,她身边的贴身女官便赶忙应了下来。
  谢笙猜不到云贵妃的想法,自然也就不再去想,虽然不知道是为什么,可他能感觉得到,云贵妃暂时对他没什么恶意,反而有一种在他身上寻找着什么的感觉。
  早晚会弄清楚的,谢笙想。
  “谢修撰?”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正是早晨一同进宫的王大人。
  谢笙还没抬头,就已经带上了笑:“王大人也这时候出宫?这可真是巧了。”
  “是啊,可真是巧了,”许是这些日子几乎每天都要和谢笙打个照面,王大人已经渐渐习惯于和谢笙正常相处。何况,经过了今天早晨那一出,已经足够王大人明白谢笙在宫中是个什么地位。
  已经经历了最让人觉得震惊的事情,旁的,似乎也就有些无关紧要了。
  谢笙看着面前的王大人,不得不承认,他的确是有留在翰林院之中继续任职的资本的,学识不必说,一心想要表现出自己最好一面的王大人看起来,也的确赏心悦目。
  “既然正巧遇上,王大人不如一道?”
  “恭敬不如从命,”,王大人出人意料的答应下来,两人一并上了谢笙的马车。
  谢笙的马车更大,足够两人分坐两边,只是虽然空间上的距离变得近了,两人之间还是有止不住的尴尬蔓延。
  “如今条件有限,没什么好茶,还请王大人勿怪,”谢笙从小几上翻了两个杯子出来,又将捧墨提前备好的茶水斟满,才将其中一杯推到了王大人面前。
  杯盏近前,便是一阵芳香扑鼻。
  先前谢笙说话时,王大人还有几分不以为意,如今却有些迫不及待的捧起杯盏,小酌一口,旋即露出几分愉悦神色。
  “这可是雨前龙井?”王大人有些痴迷道,“谢修撰实在太客气了,若这还不算是好茶,那什么又是好茶呢。”
  雨前龙井本就贵重难得,谢笙手里的,自然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一两茶二两金,可不是平白无故说出来的,谢笙这茶,只怕寻常人抱着金娃娃过市,也是买不到的。
  “也并不是客气,”谢笙道,“这茶择水,择正确手法,我这家人,只是简单的用热水冲茶,到底失了它原本的味道,失了形色。即便它原本十分贵重,此时也只能勉强借着名头,压下其他好茶罢了,若真是计较起来,可什么都算不上的。”
  “没想到谢修撰对于茶还有这么深的研究,”王大人木着脸,小口小口将杯中的茶水饮尽,才有些依依不舍的放下了杯盏,而他看向车帘子的视线似乎要将帘子洞穿,投射在外头的捧墨身上,好责怪他的暴殄天物。
  谢笙见此有些忍不住唇边笑意,再次给王大人添上:“王大人既然喜欢,不如再来一杯?”
  王大人很想拒绝,只是他发现自己的手似乎有些不听使唤,这茶太香了,怎么不早点拿出来?
  王大人心道,若是早些时候拿出来,便是为着这茶,自己也不能难为……
  王大人努力压抑住了自己抽痛的心。


第215章 补更
  自从答应了严瑜; 谢笙便将这事儿放在了心里。
  往日他虽然也和同僚相交,却并没废太多心力,对于一些人事,自然了解片面。如今因着答应严瑜的事情,用心去和同僚交往,反倒有了不少与从前不同的体会。
  就像是王大人; 虽然对勋贵有偏见; 却懂得趋利避害。其人最为好茶; 生平一大志愿,就是喝遍天下名茶。
  像是姚大人; 平日里瞧着不言不语的; 心里却是门儿清; 只是为人谨慎小心过了头; 才显得有些默默无闻。
  谢笙既用了心; 不过才过了小半月,就已经将各人的性子摸了个大概。
  这一回,即便是不和长辈们交流,谢笙也意识到,自己疏忽了什么。
  谢笙因为本人站的起点够高; 与旁人便总有一种距离感。
  也不是谢笙高傲不理人; 而是双方在最初的时候; 都不知道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相处,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谢笙的身份和他们完全不同。
  谢笙没能够及时察觉到这一点; 便错过了许多机会。
  等到习惯了这样的关系之后,没人觉得这是有问题的,谢笙对于同僚的了解也十分片面。
  或许这样做的后果在如今还看不大出来,可等到以后,谢笙除了翰林院,到了应该知人善用的时候,却对自己手下的人半点不了解,难道还要捧墨去顶上吗?
  好在,如今为时尚早,明白过来,也不算迟。
  “那少爷,咱们是不是得做些什么才好?”捧墨问。
  “也无需做什么特别的事情,”谢笙道,“难道你觉得这半个月,我是做的无用功?”
  捧墨听罢,忙道:“这怎么可能!”
  而这话出口,捧墨也明白了谢笙的意思。谢笙可不会这么笨,真的等到了此刻,才看出来这点。
  谢笙必然是从隐隐意识到这一点时,就已经有意识的开始修复自己与旁人之间的关系。
  不过谢笙也不是对谁都修复和深交的,虽然听上去难免有些功利,可平庸到几乎没有任何能力的人,谢笙为什么又要去多做无关紧要的事呢。平日里见面时多打个招呼,便已经够了。
  这日朱红玉进宫后,便回来见了李氏。见谢笙还没回院子,便笑道:“得亏我来的巧,不然还要寻子和去。”
  “红玉姐你这话说的,”谢笙闻言笑了起来,“你若是想见我,使人送个信儿就是,难道还能劳动你不成?何况我也好些日子没见元宵了,才叫人把从外头买回来的玩具煮了晒干,准备给他送去呢。”
  “你还给他买玩具呢,”朱红玉分明还高兴着,却偏要装出点子不不悦来,“你给他买的也太多了,他那屋子里如今摆的到处都是,若叫他自己收拾,都收拾不过来了。”
  这回,谢笙不说话了,虽然出身勋贵,可谢笙还是认为,不管什么时候,自己的事情自己一定要会做,即使只是小处。
  “买都买回来了,怎么能不给他,何况不止元宵,汤圆也有呢,他们俩能少了谁的去?过会子我同他聊聊去。”
  “成,”朱红玉一口答应下来,“我必会好生约束着他身边的人的。”
  整个谢家,除了谢麒外,都是过过苦日子的,自然也就想要将府里的下一代好好教导。
  虽然祖辈隐蔽,能让人生来享受,可自己若贪图享乐,家族衰败,也就成了理所应当。
  等两人说的差不多了,李氏才问:“可是娘娘有什么吩咐?”
  朱红玉想了想道:“也不是什么吩咐,只是姑姑问起了子和成亲的事,还问选了什么日子,言辞间,似乎觉得选的迟了些,最合是烟花三月。再不济,也要春日里才是。”
  “这么早?”李氏也有些惊讶了。
  谢笙才定下日子的时候,就进宫去见过了朱皇后,那时候也没见她说什么反对意见,怎么突然这时候觉得有些迟了?
  倒是谢笙,在听见朱红玉这么说时,脑子里突然闪过了皇帝的身影,不过很快,又被谢笙自己推翻。
  皇帝身体不好,也不是一日两日,他自来唇色总是带着缺氧的乌色,连太医都不以为意。
  旁的,也就是前些日子宫中皇子家宴,皇帝咳了那么两声。当时回去之后,朱皇后就强硬的请了太医来,结果皇帝果然只是喉咙不适,用了些药便好了。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谢笙总觉得朱皇后绝对不是无缘无故提起自己的婚事时间的。
  “娘,趁着时辰还早,我亲自去一趟温家吧,”谢笙道,“娘娘既然已经提了出来,就必然又有她的道理。”
  李氏原本还在犹豫,听见谢笙说了这么一句,总算是点了头,却又道:“今日太迟了,还是等你爹回来之后,叫他修书一封,待到你休沐时,再正式前去。只是对外,可不要说是娘娘的意思。”
  “我都晓得的,到时候旁人问起,我就说是我觉得婚期太迟,特意去求了老丈人将日子定的考前一些。”
  李氏听了这话,忍不住抿唇笑了起来,隔空点了点谢笙,才道:“小寒是个好孩子,日后成了家,你可不许欺负她。”
  等谢笙忙不迭答应下来,李氏才看向朱红玉:“原先说时候还早,慢慢准备就是,如今只怕是慢不起来了,我精神不济,还要红玉你帮着子和再操劳这么一回,等日后他成亲分家出去单过,便叫他们自己管着自己的院子,不许来烦你。”
  李氏一向保养得好,哪里有什么精神不济,不过是眼看着谢笙也要成亲了,不愿意小辈间生了嫌隙,便提前将定边侯府的大权分一部分到朱红玉处。
  倒是朱红玉听见这话一愣,连忙推辞,见推辞不过才道:“子和便是成了亲,也合该在府里住着,父母俱在,哪有分家的道理。”
  “成家立业,叫他自个儿去,”李氏道,“那边府里早准备齐全,离得也不远,若有什么事情,他姐姐还能看顾着,亏待不了他去。”


第216章 补更
  “方才你也是; 怎么也不说话; ”朱红玉带着几分气闷道; “娘还那么年轻; 哪里就有做老封君的道理。”
  早先李氏说话时; 谢笙是半点没插嘴的; 这是母亲和嫂嫂之间的事情; 他自然不会瞎掺和。
  “红玉姐你能者多劳,难道不好?还是说你接过了管家权后就会苛待娘?”谢笙当然知道答案,只是故意这样去问。
  朱红玉瞪了谢笙一眼:“在你心里我就是那样的人?”
  谢笙摸了摸鼻子,赶忙讨饶道:“是我的错,红玉姐你当然不是那样的人。只是正因为知道你不是那样的人; 娘才放心的早早把管家权交给你啊。”
  “红玉姐你嫁进府那么多年,为了府里上下操劳; 谁人不说你好?”谢笙顿了顿,继续道; “何况你往日里做的事情,和掌家也没什么区别啊; 如今娘这么提出来,而后慢慢过渡到你手里,也就是正个名。”
  “那也不能这么早,”朱红玉被谢笙说的心里舒坦,却也还是有着自己的坚持,她看了一眼还要再劝自己的谢笙道,“算了; 你和娘是一边的,和你说不清楚。”
  谢笙还没等反应过来呢,就已经直接被朱红玉赶去和小元宵一块儿玩儿了。
  “这可真是,”谢笙无奈的笑了笑,认真同小元宵玩儿了起来。
  没几日,朱红玉递了牌子进宫,将此事说给了朱皇后听。
  “姑姑您说,娘还这么年轻呢,我怎么能越过娘去,虽然咱们府里自己都不在意,可说到外头去,只怕那些人还以为娘是犯了什么不可说的错处,才如此被下脸面呢。”
  朱红玉越说越急:“偏生那一家子一个两个的都不当一回事,您说,这叫什么事儿啊!”
  朱皇后听完这话,面上笑意就没下来过,神色中也带了几分欢喜和怅然。
  她同身边的老宫人道:“咱们红玉这是掉到福窝里去啦!”
  而后,朱皇后才同朱红玉道:“你婆母也不是说一气儿就将库房钥匙都交到你手上,到底还是有个循序渐进的意思在的。何况你婆母那人,我也是晓得的,一贯慈爱聪敏,想来她也是想着,先把有些态度摆出来,日后才能不乱。”
  “也就是你们这一家子关系都好了,都互相为对方着想,你瞧瞧旁人家里,那一摊子事,若都能像你婆婆这样,打从一开始就表明态度。那便是有矛盾,也不过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见朱红玉听进去了,朱皇后才拉了朱红玉的手继续道:“你小时候长在你婆母身边,比着亲女儿也不差,子和虽说是她亲子,可这手心手背都是肉,子和又不是个没什么能耐,只能靠父母养着的,她还能有什么不放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