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继室子的为官路-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道只能给姐姐压箱底?那拿回来有什么用,”谢笙皱着眉头,对谢侯道,“爹,我先去娘那边。”
  “去吧去吧,”谢侯直接将谢笙赶了出去,才对谢麒道,“一遇上他姐姐的事情,总是瞻前不顾后的。”
  “小满也是想将最好的东西都给大妹妹,”谢麒倒有些羡慕。几个兄弟姊妹里,大姐儿和谢笙的感情,毋庸置疑,是最好的。
  那匣子首饰到底是经李氏的手转交到了大姐儿手上,谢笙虽没达成让大姐儿在及笄礼上穿戴的目的,却得知等大姐儿日后做了王妃,这样全套的首饰是都能经常穿戴的,不怕放着用不着。
  谢家人一向是行动派,早先知道此事之后,谢侯就派人去了谢麒所说的京西方向探查。
  京西的县城不多,却也算不得少,好在县城再多,也总有定数。有的县城本就有谢家的产业,打听起来也就更不费劲。
  谢侯原以为至少要等一日才能有结果回来,没想到当天城门关闭之前,就有人传了消息回来。
  那人是打扮成押送时蔬进京的庄户进城的,其实他也的确是个庄户。不过在成为庄户之前,他是跟着谢侯一起征战过的小队长。后头在战场上伤了腿才退下来。
  他本就是逃难出来的,家里早就没人了,伤了腿又无处可去,便被谢侯收容下来,暂且帮谢侯管着庄子上的事,一管就是近二十年。
  那人将车直接赶到了谢家的后门处,敲响了林家的院子。而后像正常底下上来送东西的庄户一样,被林管家领着,去见了主子。
  “小人见过老爷、世子、二少爷。”
  那个庄户看着慈眉善目的,听说如今已经做了祖父。
  那庄户也没含糊,当即便将自己探查的经过详细叙述了一遍:“小人得了消息之后,就先去问了咱们家的佃户。只说小人近期有意出门打猎,问最近有没有哪座山上有山神发怒。”
  “当即便得知,有一座山名叫枇杷山,虽然没有山神发怒,可却时常有人失踪。而且失踪的多是一些不认识的壮年人。”
  “小人借口怕佃户返家时出事,带人护送他们回去之时,曾悄悄探查过,枇杷山中,的确有一些本不该有的痕迹,甚至有些可以明确认出,就是军中训练所用的兵器痕迹。”


第86章 双更
  军中训练所用的兵器?在场的谢家人都不由得心里一沉。
  军用物品流落在外,什么时候的军用物; 又或者说; 是不是私自铸造?这件事一个不好; 是要把兵部; 以及一直独善其身的工部都拉下水的。
  这件事必须要让皇帝的人参与; 谁也担不起独自经手的责任。一个不好,就是粉身碎骨。
  谢侯立刻问道:“可知道哪些失踪的壮年人都是哪里的人?什么时候来的?”
  “那些人的口音比较杂乱; 不过以北地居多,约莫是从一个月前开始出现的; 起初人少,并没有什么人在意,直到后来怪事渐渐多了,当地人才将这些事情联想起来。”
  “会不会是从其他路走了,”谢麒问。
  “起初那些老乡也是这么想,可周围几个村子互通有无之后才发现,不止是一个村子出了这样的事情。”
  “小人也派人查过。近一个月在附近村镇出现的生面孔; 最后消失的地点; 大都在这枇杷山附近。”
  “对了,你方才说怪事是什么怪事?”谢笙敏锐的抓到了这人话中的关键。
  “有人自称曾经进过山,分明觉得自己听到有不属于他的呼吸声; 却看不到人在哪里。还有比较敏锐的猎户,觉得一直有人在看他,可就是找不到人在何处。”
  这话说的越来越像灵异事件,可他们都知道; 这件事肯定是人为。
  “这一定是一队非常善于隐匿的人,”谢麒喃喃道。
  谢侯点了点头,让那人下去休息。
  “爹,那山中会不会有密道?”谢笙可从来不信妖魔鬼怪能凭空让人消失。
  “那么多人上了山,不可能完全没有半点消息和活动,”谢笙越说越觉得疑惑,“而且现在是冬日,要是不生火,可难熬得很。可一旦有人升起炊烟,山脚下定会有人知道。他们能瞒得了这么久?”
  的确,烟雾对于现在的手段来说,几乎是无法隐藏的。就算饭食可以做好了送去,可烟他们又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解决的呢。
  这一点让谢笙有些怀疑,这枇杷山真的就是他们要找的地方吗。
  “关于这一点,”一直站在一旁没有开口的林管家道,“平日百姓之家多用的是木柴烧火,所以总是炊烟袅袅。可是有一种炭,只要通风做得好些,一个小小的炉子,根本不会引起多大的注意。”
  谢麒恍然:“如果是这样的话,有了炉子,他们自然也就能生火做饭,自给自足了。”
  谢笙则是在脑子里仔细思索这。然而他除了一些上好的特供炭,还真想不出来什么炭烧起来能没太大的烟。这么好用的话,岂不是早就普及了?又不是蜂窝煤。
  对了,蜂窝煤。
  在谢笙的记忆中,似乎蜂窝煤炉子,除了在最初点燃的时候烟很大,特别呛人之外,只要使用得当,在燃烧过程中是不会再产生太大的烟雾的。
  山上草木茂盛,若有什么遮挡,本来就不多的烟被阻隔之后四散开来,想来也就不会再有多少痕迹。
  就算是在最初点燃的时候烟大,可他们也能选在夜里点啊。
  借着夜色的掩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普通人,谁会去注意山上那几乎看不见的烟呢。
  谢笙思忖着是不是从厨下找个烧蜂窝煤的小炉子来试验一下,现今的工艺是否已经达到了那样的程度。
  谢侯在听了几人的话后,并没有发表什么评论,而是点了个人,派他明日一早和这个庄户一同回去。对外只说是走亲戚,事实上却是去进行查探。
  此时事关重大,只是一个人的一面之词,并不能让谢侯完全信任。
  谢麒和谢笙是一起出门的,谢麒见谢笙一路上都在想事情,有些奇怪,正要问出口,不妨就对上了谢笙晶亮的眼睛。
  “大哥,走,我带你去看个东西。”
  谢麒以为谢笙是要带他看什么好东西,没想到直接进了他院子里的小厨房。
  这个小厨房平日也就用来烧常用的热水,偶尔再温个点心,很少用来做饭,所以并没添置多少柴火,反倒是小煤炉子有两三个。
  “大哥你瞧,”谢笙道,“起初我还在想到底是什么样的炉子才能做到没太大的烟,可咱们又不太用的上,思来想去,大抵也就是这个了。”
  这会儿烧的还不是蜂窝煤,而是搓好的煤球。谢笙虽然不知道这煤球里到底混合了些什么东西,可只从一旁的另两个煤炉子也能知道,这种煤球燃烧的时候并没有太大的烟气。
  谢麒感受了一番之后,也道:“初进来时觉得有些呛人不习惯,久了之后,竟也觉得身上有些暖烘烘的。”
  兄弟二人对视一眼,心里都已经有了答案。
  “少爷?世子?”管着小厨房的人就出去打了个水,回来瞧见谢笙两个都在屋里,被吓得差点水壶都没提住。
  谢笙随意的挥了挥手道:“我瞧着那边还有个没点的炉子,旁边东西都已经放好了,你是要生火?”
  那人忙点头,小声道:“是,现今天气冷了,各处要的火也要多一些,小人便习惯了这会儿把平日用不着的炉子也升起来,到时候撤给各处的火盆,就从这个炉子里出,也不影响其他两个炉子。”
  “你倒是聪明,”谢笙夸了一句,就让他赶紧生火,他要看看这炉子是怎么升起来的。
  那人赶忙将手里的水壶坐在了先前空着的炉子上,才将另一个空炉子提到了一旁,开始生火。
  这人的手很稳,却也还是免不了在最开始的时候,有滚滚浓烟升起。
  谢笙和谢麒不约而同的看向天空。
  这会儿天色已经有些昏沉,浓烟升上天空之后,不多时候,就四散开来,很快被清气代替。浓烟越来越少,直到几乎完全消失。
  若是在漆黑的夜里,没什么灯火,这样的烟雾别说是升上天空,在山脚下了,就在这附近都未必能看得清楚。
  看来应当就是这个了,谢笙和谢麒同时想到。
  已经验证了自己的想法,谢笙兄弟自然心满意足的回去休息。
  一夜好眠,安稳无梦。
  今日可不是休沐,谢侯自然要去兵部,谢笙难得赖了会儿床,才拉响了铃铛。
  “少爷,您今儿要穿出门的衣裳,还是在家的衣裳?”
  因昨日谢笙没有特别的吩咐,捧墨便直接准备了两套,以备谢笙之需。
  谢笙想着上次从李翰林处得了消息,起初是没注意,后来才破解了,家里就紧锣密鼓的准备起来,还没来得及去李家呢。
  “穿出门的衣裳,”谢笙道,“今儿我要去李家。”
  谢笙换好了衣裳,又去书房再收拾了一些书本。难得去李家一次,只说说话就走,怎么能行,自然是要向李翰林或者李三舅请教一番,才能安心的回来。
  谢笙才出了门,就遇上也是一副出门的打扮,正好也出了院子的谢麒。
  许久不见谢麒出门,谢笙随口问了一句:“大哥你今日是要去哪里?”
  谢麒道:“今日在折柳别院有个聚会。”
  谢笙点了点头,算了一下地方:“那咱们还是去的相反的方向,也不能一道回来了。大哥你既是要出城,叫他们小心驾车,若今日赶不回来,就在自家庄子上住一日便是。”
  谢麒应道:“小满放心,我都省得的。”
  两人说话间已经走到了府门外,谢笙这才和谢麒道别,两人分别上了马车,向着相反方向而行。
  去李家的路,谢笙走了上百遍。即使不用看,只用听的,都快能知道过了什么吆喝声,就还有多久能到的地步了。
  这会儿天冷,门房正在屋里烤火,听见外头的响动,出来一看,忙将门打开。
  “这么冷的天,小满少爷快进来暖暖,”那门房已经叫了屋里另一个昏昏欲睡的小厮进去禀报。
  “前几日老夫人还在念叨,说您好久没来了,今儿见了您肯定高兴!”
  “是我的不是,”谢笙道,“我这就寻外祖母说话去。”
  那门房闻言连道不敢,小满少爷是有正事要做的人。
  谢笙也不需要别人带路,自己往里走,直接进了李家的正房。
  李老夫人早已经在里头等着了,此时一见他进来,就招呼他到自己身边。
  “怎么这时候来了?”李老夫人摸了摸他的手,见是暖的,这才放心,“少年人到底是底子好,若是叫老婆子我在这样的天气出门,只怕回来就要病一场的。”
  “您身体好着呢,咱们不是说好了您要长命百岁,等着我把您外孙媳妇给娶进门,再生两个孩子的吗,”谢笙立刻反握住李老夫人的手。
  “何况谁敢劳动您这样的天气出门?”谢笙特意放低了身子,好让李老夫人能好好看他,“谁要敢做,您就告诉我。我找他拼命去。”
  “好,一定告诉你,”李老夫人说着,也不由得笑了起来。
  “你外祖父在书房呢,去吧。”
  “今儿我就陪着您,”谢笙哄道,“怎么琛琛不在家?”
  “昨儿去了温家,夜里下雪,就住下了,如今还没回来呢,”李老夫人故意做出嫌弃的模样,“还说是来陪我,一进门就问琛琛。”
  “快去,快去,别在跟前烦我。”
  见李老夫人面上依旧带笑,谢笙这才起身,往书房去了。
  书房里李翰林正在练字,一篇兰亭集序被李翰林写得如铁钩银划一般。
  “看来看去,还是只有外祖父您的字写得最好了,”谢笙见李翰林已经搁了笔,就赶忙恭维了一句,
  “什么时候也学了你爹的那些调调来,”李翰林看了谢笙一眼。
  “这不叫学我爹的调调,而是我发自内心的觉得外祖父你字写得好。”
  李翰林脸上这才露出几分笑模样。
  “我当年就是因为字写得好,才从一干世家子中脱颖而出,被点了庶吉士,后专在皇上身边做拟旨的活计的。”
  李翰林很少会说起那么久之前的事情,谢笙便只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李翰林当初只是一个毛头小子,又比不上人家的家世,若不是写了一首好字,而被上头赏识,只怕不还知道要熬多久,才能出头。
  虽说庶吉士馆选是选才,可能考上秀才的,能有无才之人吗?此时若你有哪一方面格外出众的话,被留馆的几率就会大很多了。
  之所以后头会有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除了和进入翰林院之后的学习有关外,也和庶吉士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关。
  成为普通的外臣,是几乎没什么机会能够见到皇帝的,除非你一步步往上爬,可等到那个时候,你也已经老了,能够留给皇帝的印象总归有限。可庶吉士就不同了。
  庶吉士负责起草诏书、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职责,一桩桩一件件,都预示着这个位子,是名副其实的天子近臣。
  虽然庶吉士人数不少,可时间也长啊。两三年过后,要是你还不能让皇帝对你有印象,那你想来也不怎么能适应这个官场。
  谢笙以为,自己外祖父这么厉害,应当也是走得一帆风顺的,没想到其实并非如此。
  皇帝的宠幸有时候是一把双刃剑,你知道的多了,皇帝反而不会放心将你放到外地,所以这其实才是李翰林当初一直任职侍读学士,却一直没升迁的真正理由。
  “我以为……”谢笙才开了个头,就止住了,他以为的所有事情,都是从谢侯那里,或者别人口中听来的,用在这里,实在太不合适。
  表面上的理由,看上去似乎很简单,可事实上,剥开内里,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妥协和残酷的真相。
  “我做了十来年的侍读学士,看着身边的老朋友一个个上去,自己却还在原地踏步,心里也曾焦躁急迫,不过后来慢慢的也就不去想了,反而越发得先帝的信任。”
  所以当初皇帝登基之后,才会一样的重用李翰林。他并非说是忠诚于什么,而是他懂得自己的位置,知道什么时候不应该说话。
  也正因此,才会有了之后,李翰林一路顺畅的升迁。李翰林任左都御史之时,弹劾的折子多的让皇帝都觉得恼火,可他依旧稳如泰山,任何一个想要把他拉下马的人,都没能撼动他在皇帝心里的地位。
  何况他本就是个老狐狸,家人也争气,唯有一个不争气的女婿,更是三天两头被他逮着弹劾。这样的情况,谁还敢动?
  “先帝也同我说了不少本不该我听的话,”李翰林叹了口气,“我本以为,夺嫡之争,没那么快来的。”
  “可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谢笙道,“太子已经该加冠了,却一直被拖着,三皇子四皇子后来居上,已经对他形成了威胁。”
  李翰林看着谢笙,小声道:“你就不怕……”
  李翰林指了指天:“活不到那位长成?”
  谢笙是六皇子伴读,自然算是六皇子嫡系。不过六皇子虽然一直受宠,却年纪太小了,上头几位兄长尘埃落定,他纵然再有才华,也是无济于事。
  李翰林对于六皇子,并不亲近,也不疏远。就连六皇子到李家来做客过,他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对待。
  李翰林隐隐知道一点朱王妃很厉害的事情,可到底厉害成什么样子,谢笙不会说,谢侯也不会说。
  这一回促使李翰林将这么重要的消息告诉谢笙的契机在于,李翰林从谢笙的三舅母处得知,皇帝竟然亲自去了温家,请温相收了六皇子做弟子,并言明是用教导先帝太子的的方式来教导他。
  “只要这回那位不死,外祖父,您觉得如今这两方势力,谁还能有一战之力?”
  谢笙这话说得狂妄,却明显的透露出,谢家,或者说六皇子一脉想借着这个事去将三皇子四皇子一起拖下水,和太子打擂台、共沉沦的消息。
  这当然是谢笙故意的。
  李翰林有些沉默,他得承认这样的做法非常有效。同时他也觉得很欣慰,谢笙身上还带着少年意气,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可是他并不盲目。虽有不足,仍可继续塑造。
  谢笙并没有逼迫自己的外家一定要跟着自己站队的意思,其实李家不站队,或许反而会更好一些。
  何况李家就算不站队,难道就真的一点都不会给自己提供帮助了吗?不尽然吧,像是这次,太子蓄养私兵的消息,就不是谢家能拿到的,除非有一定特殊的消息渠道,谁会知道呢。
  说起那封信,谢笙不免问:“外祖父,那封信,您的消息是从何处得到的啊?”
  “自然是一些特殊的消息来源,”李翰林没有只说,而是道,“不过真实性是不必担忧的,这个消息,不可能有假。”
  谢笙在心底暗暗吐槽了一句,要是人家骗你呢。只一句暗蓄私兵,这得查到天南海北去啊。
  “你们难道不是已经叫人去查了吗,这么久还没有消息?”李翰林道,“你爹的速度可真慢。”
  对此,谢笙倒有些不好意思:“其实是我起初并没放在心上,后头等从城外回来了,才仔细的研究了一番。这才发现您想给我说的话。”
  李翰林轻哼一声:“若日后出仕了,你还像这个样子,只怕什么时候死的都不知道。这消息不算紧迫,可万一你就遇到了那需要立刻处理的呢?”
  谢笙赶忙再次认错,点头哈腰的可算是把李翰林给哄好了。
  “得了,你难得过来,也不说那些扫兴的事,”李翰林将自己的桌案让了出来,“你也来写一段,我瞧瞧你退步了没有。”
  谢笙明白从自家外祖父这里,是问不出什么关于这件事情的更多内情,只能肯定这绝对是真实的消息,可这已经足够。毕竟在他们的计划之中,也没包括什么内情啊。
  谢笙也不客气,选了一支自己用惯了的笔,也写了一段兰亭集序的句子。
  “结构已经成熟,只是字上下的苦功还不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李翰林看着很不满意,“你这样拿去考举人勉勉强强,若日后考进士之时还是这个样子,就实在差强人意了。”
  谢笙自然只能说受教,毕竟他近些日子事情多,的确荒废了不少功课。如今想起来,面上竟有些羞愧之意。
  李翰林也不是非要把谢笙说得无地自容,只是按着以往的惯例敲打他两句,让他别把尾巴翘上天去。
  末了,李翰林到底还是说了一句:“不管此时你和六皇子关系有多么要好,日后,你还是要注重身份,以及和他之间的距离。”
  “您放心,我都晓得的,”李翰林已经不是第一个和自己说这种话的人,自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谢笙知道他们说的都是对的,甚至这也算是自己和二郎之间关系的必然趋势,心里也还是有些不得劲。
  “叩叩叩。”
  就在谢笙和李翰林还要说什么时,门被敲响了。
  “叩叩叩。”
  外头人见并没有人回应,就又敲了一回。
  “是谁?”李翰林的话才说完,门就直接被人从外头推开了。
  “祖父、小满哥哥,你们怎么这么久才出声啊,”进来的不是别人,正是琛琛。
  琛琛今儿穿着一件淡粉色的衣裳,她的头发已经长得很长了,恰被梳成两个双丫髻。不过她的发髻上除了同色发带之外,还被人巧心的点上了一些细碎的小首饰。虽然大都是米珠和碎宝石,却十分得琛琛的喜欢。
  “小满哥哥你瞧琛琛今天好不好看?”
  “当然好看,我们琛琛是这个世上最可爱的妹妹!”
  琛琛骄傲的点了点头,而后兴奋地问:“那小满哥哥你快猜猜,是谁给琛琛梳的头?”


第87章 双更
  “让我猜猜; ”谢笙故意做出一副想了很久的模样道; “是三舅母?三舅母手巧,一直喜欢亲手把琛琛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谢笙搁下了手里的笔。
  “不是的,小满哥哥再猜,”琛琛垫着脚往桌子上看了一眼,“祖父在教小满哥哥写字吗?”
  “琛琛今日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李翰林将琛琛搂在怀里; 坐在了谢笙特意让出来的太师椅上。
  “昨儿下雪琛琛没能回来呀; 今儿就早些回来给祖父祖母问安。”
  琛琛奶声奶气的话; 让李翰林只觉得自己的心都要化了。
  “我们琛琛最好了; 又知礼又孝顺,”李翰林又问琛琛,“琛琛要不要学字?以后写得像你小满哥哥一样好哟!”
  “要!”
  琛琛立刻兴奋起来; 完全忘记自己的问题谢笙还没有回答:“琛琛要好好学字; 等弟弟出来; 琛琛就能教弟弟啦!而且琛琛不要写和小满哥哥一样的字; 要写和小寒姐姐一样的字。”
  这还是第一次; 琛琛抛弃了自己崇拜的谢笙; 被别人拐走。
  “琛琛这么说,小满哥哥好伤心啊,”谢笙一手捂住自己的心口的位置; 做出一副忧郁的模样。
  琛琛见状立刻慌了,忙道:“小满哥哥别伤心,琛琛还是最喜欢你的。只是琛琛是女孩子; 肯定不能学男孩子的字啊,小寒姐姐是琛琛见过的女孩子里面写字最漂亮的啦。”
  “胡说,”李翰林忍不住反驳道,“你姑姑写的字也好,而且你姑姑的诗也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