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大民国-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八节 直皖战争
    一个月后,大军沿着库张公路回到了北京,这个速度可谓神速了。对于赵书礼带领的骑兵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徐树铮亲自带的两旅步兵可就受苦了,可是没有办法,北京的情势非常严峻。直系军阀联合奉系张作霖通电,要求段祺瑞免掉徐树铮的职位,赶他出中央。但是段祺瑞为了徐树铮连袁世凯都敢得罪,更何况这两个军阀呢,他不惜开战。
    为什么直奉两系军阀对徐树铮这么痛恨呢,这还得从三年前说起。
    徐树铮辅佐段祺瑞当了北洋政府总理后,就开始推行铁腕的独裁政策,当时一战还没有结束,段祺瑞主张对德国宣战,可是其他各系军阀多反对。尤其是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势力最大,当时徐树铮为了杀鸡儆猴,在天津诱杀了直系元老陆建章,导致了直皖矛盾。
    而跟奉系的矛盾,更是因为徐树铮不择手段的结果了,他为了除掉张作霖,请张作霖去段府喝酒,本来打算是让段祺瑞酒席上杀了张作霖的。可是段祺瑞却刻意放走了,这个很会做人,很会拍马屁巴结他的小胡子。但是从此,张作霖就恨上了徐树铮。
    而这次突然紧张的导火索却是因为南方的孙中山,由于孙中山不满段祺瑞专权,废除了临时约法,在南方搞起了护法战争。段祺瑞的对策是武力统一,要派军队南下攻打孙军。可是南下作战的军队,却只能是现在镇守在武汉的吴佩孚军,这是直系的军队。跟孙军打仗自然要消耗自身实力,增加的却是段祺瑞的威势,直系自然不同意。吴佩孚的军队不但没有南下,反而直接北上保定,跟奉系勾勾搭搭,准备随时讨伐段祺瑞政府。
    而段祺瑞也不甘示弱,调徐树铮的西北边防军立刻南下,布防北京周边。
    四月徐树铮接到命令,五月已经到达北京,六月段祺瑞成立安**武力准备完毕。
    而这期间赵书礼又当官了,这次是军官,他成了安**第三骑兵旅旅长。除了赵书礼谁也管不了这只军队,因为段军中竟然找不出几个将领懂蒙语,尤其是本来就很少的骑兵中就更是找不到了。
    跟赵书礼一起升官的还有宋远,这倒不是因为他立功了,而是因为段祺瑞短期内扩编军队太厉害,宋远的那个团随后也回到了国内,顺势就塞进去了很多新兵,扩编成了一个步兵旅。也就是宋远的升官是因为皖系军阀内部的扩编,跟赵书礼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宋远还是送来了一千大洋,说是要不是赵书礼把他劝回库伦,恐怕他都来不及回来。赵书礼也回礼,送了他一百匹战马,让他成立了一个骑兵营,他的旅也成了一个混成旅。
    从六月开始,直皖双方以北京为中心,对峙起来,并且积极备战。
    赵书礼也开始训练军队,这些他不懂,他前世最接近军队的行为就是参加了大学一个月的军训,可那显然不行。于是又找上了宋远,宋远派了一些基层军官在赵书礼的军中日夜操练,赵书礼也亲自跟士兵一起,他也需要接受军事训练。
    从走正步起到拉栓打枪,无一不学。而赵书礼也派人去教宋远的人骑马,一来二去两人关系升温很快,私下里商量一旦战争打响,互为援助。在这个乱世里,多个朋友多条路,双方也算各取所需。
    一个月后,战争终于打响,赵书礼和宋远的军队被编为东路军,属徐树铮指挥。段祺瑞总领全局,指挥中路军驻扎团河。另一路西路军,则由段芝贵指挥。
    段芝贵指挥曲同丰的边防军第一师、刘询的陆军第十五师、边防军第三师第五混成旅,第九师两个营、第十三师辎重营,部署于涿州、固安、涞水以北,计划沿京汉路南下,首先夺取保定,然后继续南进。直系以吴佩孚为前敌总司令兼西路总指挥,主力第三师及第二、第三混成旅部署在易县、涞水、涿州、固安以南一线,抗击皖系的进攻。
    十四日夜,吴佩孚亲率其第三师的第五旅,企图出其不意的直捣团河,捉拿段祺瑞,却被段祺瑞侦知,一面调集援兵,一面逃回北京。吴佩孚捉段计划落空,便指挥部队在琉璃河、涿州一线面对皖军的进攻,并且避其锋锐,主动撤出高碑店,并将其所部分左三路:以固安为中路,涿州、高碑店为西路,廊坊、杨村为东路。
    而赵书礼的军队就驻扎在杨村附近,这里是铁路要道,双方必争之地。
    十五日晨,赵书礼接到命令,率军随同第二混成旅,第三师对杨村阵地发起攻击,一定要在吴佩孚军立足未稳前将其赶出杨村。
    杨村有海河流过,上面有一座铁路桥,赵书礼奉命突袭占领此桥,并立即构筑防御阵地。
    “冲啊!”
    赵书礼也不会打仗,不懂上面阵法之类的,索性带人冲锋吧。其实此时他的心里还忐忑不安,怕怕啊,子弹不长眼,心里不由得打起了小九九,已经打算好,要是不利赶紧撤退,保存实力和小命要紧。
    铁桥搞过路面十米,这本是佯攻,加上道路狭窄,十分不利于骑兵的展开。
    又遇到对方早有准备,赵书礼的第一拨冲锋就遇上对方机枪的扫射,损失惨重。但是徐树铮传来命令,不惜一切代价,赵书礼只能继续进攻。当然赵书礼并没有亲自上去,都是督促着手下拼命,自己则躲在一旁冷眼观看。还好这些蒙古人本来就悍勇,不知道是因为成吉思汗的血液还没有散尽,还是因为穷山恶水多刁民的原因。但很可能都不是,因为当初在草原上跟蒙军打仗的时候,他们可没有这么凶猛。
    死伤越来越多,但是却是有收获的,终于接近了桥头,只需要一个冲锋或许就能拿下对方的阵地了。可就在这时候,突然一声巨响,接着接二连三的爆炸在赵书礼的骑兵中响起,战马惊了四处乱跑根本不听指挥。该死,对方竟然在大桥上安放了数门大炮,赵书礼愤愤骂了一句,无奈只能下令退兵,一直退到梁庄,在宋远留守军的帮助下才稳定下来。
    徐树铮很生气,可是看到赵书礼伤亡情况后,也默不作声了。
    留下一句“休整吧”就走了。
    休整了一天后,十六日命令再次下达,还是攻击杨村。
    这次顺利多了,铁路桥上竟然没有守军,但是却有日本兵在附近巡逻。赵书礼不知其故,在杨村驻扎下后,宋远军也进驻,他带来了一个消息,这个消息让赵书礼像吃了苍蝇一样。
    原来杨村直军之所以放弃,是因为日本军队干涉,他们要求直军离开铁路线两公里外,否则日本人就要发动护路攻击。
    有没有搞错,这是内战啊,竟然把日本人拉进来,顿时赵书礼对徐树铮多了些埋怨,这行为太没品了。他甚至有些后悔,要是当时他在努力一把拿下铁路桥,是不是日本人就不会来了,污点啊,在民国第一仗竟要外国人保护,而且竟然还是日本人。
    在仔细听了宋远的消息后,赵书礼做出了一个决定,立即离开杨村,往西攻击而去。第一是为了证明自己,第二也是因为宋远探报,由于仓促撤离杨村,直军战线出现一个空隙,赵书礼觉得通过这个空档插入敌军后方,才能发挥骑兵的威力。
第九节 胜利的战斗,失败的战争
    这次可跟上次不一样了,这一次赵书礼次次身先士卒,士兵气势如虹。他都不知道自己竟然是一个这样冲动的人,似乎脑子一下子不受控制了。不过他没有可以压制,而是很享受这种感觉,刺激痛快。前世的他因为在商场中勾心斗角,早就成了一个心中没有波澜的沉稳中年,现在的他突然仿佛回到了青春年少激情四射的状态,这就好像一个长年的痿哥,突然之间怒起了,怎么能不兴奋。
    大军很快强行突破数道敌军阻击阵地,逼近对方后退主力。
    “前方三里就是北仓了。”
    赵书礼看了最后一眼地图,然后分出一股精兵,让脱欢带领马不停蹄的赶往北仓。根据情报,直军东路总指挥曹瑛正退往北仓。
    北仓是一个小城,但是对于缺乏工程武器的赵书礼骑兵来说,也不是能够轻易啃下来的。
    所以赵书礼的打算是紧紧咬着对方,不让对方进城。
    受命的脱欢带人飞奔而去,在北仓东部五里处截住了直军曹瑛部,骑兵冲入正在撤退的直军中砍杀一气。接着打穿敌军直奔北仓城而去,曹瑛见此情况,立即扎住军队,稳扎稳打,很快包围了北仓城。
    但是此时后续的赵书礼大部也跟上了,一路上杀散了十几股直军溃兵,终于在直军攻城前赶到北仓。曹瑛见此当即放弃了北仓,赵书礼派一千人进入北仓,大部队绕道北仓西边,继续追击直军。
    曹瑛见摆脱不掉,牺牲了一营士兵殿后,大部队构筑起了简易工事打算抵抗。
    赵书礼率领的大队人马只有三千,而曹瑛军则过万,而且四周都是直军打乱的军队,僵持下去对赵书礼很不利。可是面对对方已经构筑好的工事,赵书礼竟然没有立即攻击,而是下令众人下马休息。
    对面的曹军很不解,但是对方在射程范围外,大炮也已经丢失了,就是没有办法。
    眼看着午后已过,周围的散兵已经开始聚拢了很多,曹瑛决定主动进攻。
    刚派一千士兵冲锋过来,赵书礼就带人开始后退了。
    曹瑛军队,一开始被突击一次,就打乱了,刚包围了对方,却又有几千骑兵杀到,不得已继续撤退,却不想对方步步紧逼,好容易构筑了阵地,他们却又不在攻击。现在自己觉得稳固了,要反击,他们却要跑,婶婶可以忍,叔叔不能忍,要是这样给他们跑了,自己以后还怎么混。
    于是亲自下达总攻击命令,上万的军队渐次越过工事,追击而来。
    可刚越出战壕沙袋,突然身后喊杀声响起,又有一队骑兵已经杀到。
    正面要攻击的士兵不知所措间,突然赵书礼的大部队也杀了过来,骑兵如风,容不得步兵有丝毫犹豫。
    两队骑兵犁过,曹军大乱,曹瑛本人在警卫营的拼死保护下才勉强脱身离去。
    而其他的士兵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死伤一片,四散逃去。
    杀散了曹军,赵书礼终于长舒了一口气,这次战斗打的漂亮,一切都按照自己的设想来了。他开始让脱欢带人前去追赶曹瑛军,并且进入北仓,其实只是给曹瑛了一个假象,对方已经占据了北仓。
    真实的情况是,脱欢带人杀散曹军后,攻下北仓,只留了少量军队守卫,然后大部又撤离退往北仓西设伏。只等赵书礼追上并跟曹军对峙起来,从后面在杀回来,跟赵书礼部两面夹击。结果比他们设想的还要理想,因为曹瑛太会配合了,竟然命令部下离开防御工事来攻击骑兵。没了工事保护的步兵,在两下夹击之下损失惨重,基本上曹军两万人算是彻底失去了战斗力。
    此战后,曹瑛留下了一句话:我恨骑兵!
    赵书礼随即驻守北仓,但是四周仍然多有直军散兵,时不时出兵拦截,到十八日已经收降直军多达三千。
    十九日,突然宋远带兵前来,人数却只有三百余人。
    原来徐树铮所帅步兵大部,突然遭到从廊坊方向攻来的奉系军队,大败,士兵溃逃,徐树铮逃回北京。而宋远仗着赵书礼送赠战马,才得以带着三百人逃了出来,到北仓与赵书礼汇合。
    一见面赵书礼先问情况:“情况怎么样了?”
    宋远一脸晦气道:“哎,别提了,都是一帮子乌合之众,一遇败绩争先而逃,这仗打的真窝囊!而且啊今天早上,段祺瑞都通电下野了,这还打什么啊。”
    段祺瑞下野了,赵书礼知道皖系这次战争是失败了,没想到自己基本上打残了对方一路大军,竟然还没有改变战局。
    那现在要做什么,投降还是逃跑?
    赵书礼不知道民国的规矩,对待败军一般是如何处理的,于是问道:“那现在怎么办?跑吗。”
    宋远摇头道:“跑什么跑啊,北方的察哈尔,绥远都统都是直系的军队,天津也是奉系占领,南方更是直系地盘。往哪里跑啊?”
    “那怎么办?”
    “能怎么办,等整编吧!”
    “整编会怎么样呢?”
    “好的话,还能当个小官,不好的话,恐怕就得回家种地了。”
    宋远郁闷的说道。
    赵书礼却释然了,他熟知民国史,知道这时期的内战是相当文明的,对打了败仗的对手,只要承认失败就既往不咎。只是能不能继续掌握军队就不好说了,得看运气和操作了。
    宋远突然问道:“哎,对了,你知道梁村吗?”
    “知道啊,我们在哪里驻扎过啊。”
    “那里有军火库啊,现在徐大帅逃跑了,直军一时大概也注意不到那里去,你的部队不是缺少枪弹吗。”
    够狠!宋远这家伙,没想到打起自己人的主意一点也不客气。
    赵书礼想着,口里道:“是啊,▕妈▏的我六千人,才给我配了一千只枪,五千发子弹。既然现在仗快打完了,那些弹药也用不着了,我去取了来。”
    说完赵书礼就点将出发,事不宜迟啊,谁知道有没有别人惦记着那里。
    来回只用了两个小时,梁村军火库一万只崭新的日本三八大盖就落到了赵书礼的手里,附带还有两百万发子弹,至于大炮和炮弹他拿不动,索性就没有动。
    再次回到北仓的时候,北仓城中竟然来了客人,直系的使者。
第十节 驻防绥远
    第十节驻防绥远
    使者正是被赵书礼一路猛揍的曹瑛部参谋。
    真是不打不相识,这个使者对赵书礼部非常欣赏,希望赵书礼能够接受整编,因为段祺瑞已经倒台了,现在天下必定是直系的了,以后跟着直系才有前途。
    这也是赵书礼唯一的路了,他没理由拒绝。
    使者走后,赵书礼开始焦急的等待着对方的安排,不知道自己会被怎么安排,是继续带领军队,还是被削藩安放一个现职呢。
    二十日,北京,直系将领大会。
    会上有此次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功臣吴佩孚,还有首领曹锟,加上其他的像蔡成勋,冯玉祥等直系小军阀,当然也包括败将曹瑛。
    会上主要讨论各个部队收编皖系军队事宜,不过会议基本上被吴佩孚操控,他先是指责冯玉祥扩编太快,逼迫冯玉祥交出了已经收编了三个旅。又责怪蔡成勋这次进兵太慢,蔡成勋说他的任务主要是阻击皖系北上。
    最后不知道怎么竟然扯到了曹瑛,焦点就是曹瑛要收编的赵书礼部骑兵身上。
    曹瑛很郁闷,这次战争他没有打好是事实,因此会上非常低调,不知道怎么吴佩孚还是不肯放过打击自己。怎么说曹瑛也是曹锟的弟弟,因此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了。
    曹瑛牵强的解释道:“我承认此次我没有打好,但是也是因为我们很少有跟大规模骑兵战斗的经验,我会总结这次战斗的。不过赵书礼部骑兵已经答应收编,也算是因祸得福啊。”
    吴佩孚冷哼一声:“狗屁,不就是一群蒙古匪帮吗,你是严重失职。”
    曹瑛怒道:“好好好,在下才疏学浅,难堪大用,我请辞好了。”
    曹锟一看局势如此赶紧做和事老,劝道:“这次吴将军劳苦功高确实该立头功,但是各位将军也都辛苦,不管怎么说我们胜利了不是。至于谁胜谁败也就不用那么计较了。”
    曹锟也不容易,虽然名义上是直系军阀领袖,资历确实够老,可实际上这几年军队的控制权基本上已经到了实际领兵作战的吴佩孚手上。他倒是看的很开,只要他能往上爬,至于谁掌军权他也就不在意了。
    曹锟的面子大家还是要给的,他都这样说了,也都不好再说什么。
    只是吴佩孚却盯死了赵书礼这支部队,说道:“这伙蒙军我看必须解散!”
    “凭什么!”曹瑛不服气。
    “哼,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留在身边迟早是个祸害。”
    “不行我就要收编该军,我倒要看看你还能把我怎么样不成。”
    “你可以试试!”
    曹锟看着头大了,本来打败了皖系,按照规矩他该上台当大总统了,可是哪想到自己人却吵起来了。
    又打哈哈道:“这只蒙军留在北京确实是个问题,不过呢他们的战斗力确实也是不俗,以我看啊,还是留下的好。目前虽然段祺瑞被打倒了,可是关外张胡子可是对北京虎视耽耽呢,这次借着帮忙的借口,倒把个天津给占了,他奶▕奶▏的!”
    吴佩孚道:“大帅到底是何意,就直说了吧。”
    曹锟道:“我看啊,蔡成勋的军队现在驻扎在绥远,那里蒙汉杂居民风彪悍土匪横行,不若就干脆把这伙蒙古兵掉到绥远去好了,由蔡成勋节制,两全其美啊。”
    吴佩孚点点头同意了,蔡成勋更是没用意见了,这年头谁手上有兵谁说话硬朗啊,否则凭什么吴佩孚敢在会上如此肆无忌惮,几乎每个人都被他骂了个遍。
    ······
    赵书礼的命运就这么决定了,很快他就被命令移师北上,进驻绥远。
    此时已经是1920年,7月23了,就在这天直奉两军分别进入北京,但是没有入城,而是分别占领了北京南北苑的军营。两派军阀开始频繁谈判,对瓜分北京政府的权力,争吵不休。
    而这时候赵书礼已经到了绥远特别区的首府归绥县了。
    归绥是归化和绥远两城的合成,两城分别建于明代和清代相隔五里,北洋政府时期把两城合并为归绥县,作为新设立的绥远特别区的首府。这座城市在几十年后将有一个很著名的名字——呼和浩特。
    到了归绥后,赵书礼一面安排军队,一面开始活动起来。刚刚结束了一场仅仅大战了两三天的,无厘头内战,此时赵书礼的眼光已经穿越时空到了1937年那个民族危亡的时刻了。他心里想着,不知道这个时代有了自己,抗战会不会打的轻松一些。但不管怎么样,他都得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了,为此他不惜一切代价,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但是赵书礼现在被人收编了,虽然因为他的手下都是蒙古人的原因,蔡成勋没办法派军官过来,但总是寄人篱下,他不得不把新的领导关系搞好,于是到了绥远后,先后数次给蔡成勋送了总共两万多大洋,才总算是得到了蔡成勋不裁减,不打散自己军队的承诺。
    可是问题还是不断,蒙古人在城中不时的跟蔡成勋的军队打架闹事,为此事赵书礼没少跟蔡成勋协调。
    今天好容易等到蔡成勋又一次从北京开会回来,赵书礼迫不及待的登门拜访。
    “都统大人!快想想办法吧,我手下那帮子兵痞整日里无所事事,就在城中喝酒滋事,不是跟百姓冲突就是跟大人的士兵争执,长此下去恐怕会出大事啊。”
    蔡成勋也听说了这些事,他最近也很头疼,几乎每隔几天就得跑一趟北京,各系势力争争吵吵就为了那点权力。跟奉系吵完了,跟其他地方派系吵,跟地方派系吵完了,还要跟自己人吵,为了官大官小这些人能撕破脸打起来。蔡成勋有时候不得不想,或许像段祺瑞那样,武力统一全国才是对的。
    听了赵书礼反应的情况,蔡成勋头更大了,也是不知道如何处理,沮丧道:“那你说说该怎么做。”
    赵书礼苦笑道:“我也是没用办法了,不然这样吧,让蒙汉两军分开驻防好了。我听说最近河套地区匪患严重,很多皖系溃兵也逃到了哪里,落草为寇抢劫过路商旅,包头商会的会长已经来归绥找过政府好几次了。不如分一军,前去剿匪也好分开双方。”
    蔡成勋点头道:“好吧,那你就带兵驻守包头好了。”
    赵书礼得令,雷厉风行,即刻出发,一点也不耽误,好像真是怕了归绥的蔡成勋的部队。
    路上,这次战斗立下功劳被赵书礼任命为骑兵旅副旅长的脱欢异常高兴,兴致勃勃说个不休。
    “大人,太好了,我们真的离开单独驻防了。”
    “废话,跟他们驻扎在一起怎么方便呢,不管是练兵还是扩充都没戏不是。”
    “大人说的是,可是我就不知道了,为什么你想让我们单独驻扎,直接跟那个姓蔡的说不就是了,干嘛非要我们每天都跟汉军打架啊,几次差点没搂住手要动枪了呢。”
    “你懂什么,看来你得多读读书了,以后好好跟人家宋远学学,一天就知道喝酒。”
    “是,是!”
    包头现在虽然还是一个镇子的建制,但是其商业繁荣丝毫不下于归绥,商旅云集,更是沟通华北西北的要道,北靠山脉南有黄河,辐射整个河套地区,确实是一个好去处。
    但是包头真的像赵书礼考虑的那样容易进去吗?
    清政府灭亡后,包头附近的河套地区匪患横行,老百姓畏之如虎,几任剿匪司令坐镇包头都束手无策。而这里又靠近山西,自古是晋商的活动地域,因此1914年,阎锡山的晋军系统委派沈广聚(沈凝山)团驻防包头。沈广聚一改过去追匪和坐镇以待的剿匪战术,而是采取分剿截堵之法,使得势力最大的卢占魁匪徒腹背受敌,击败了这股顽匪势力,沈广聚也因之而深受包头市民的拥戴。
    此时沈广聚已经因功升为旅长,佣兵五六千,而赵书礼的六千蒙军在北京一战,此时所剩不足五千,实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