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后等等-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终于嫁给你了。”宝馨抬首蹭他的脸颊,在一片柔和的光影中,她的呢喃格外动人。
  “一家终于可以在一起了。”
  宝馨听道这话,不由得笑出了声,笑着笑着,眼泪不由自主淌下,最后不管不顾的一头扎到他怀里。
  “你这人最坏!大喜的日子还要逗我哭!”
  朱承治轻笑,他会坏上一辈子,慢慢来吧。
  作者有话要说:  正文完结,番外写点啥呢……


第142章 太子(一)
  今个又是太子出阁讲学的日子。
  文华殿后殿; 人密密麻麻一片; 太子高坐在上,内侍们搬来四书; 给他徐徐拉开了,方便阅读。
  太子满脸不高兴,出阁讲学走个过场罢了; 几十双眼睛盯着,就算他自小习惯了众人关注; 别说专心致志读书,就是和平常一样吐纳,都有些困难。
  贴身伺候的小太监知道这位主子的喜好; 特意把展开书卷的动作稍稍快了些。
  小太监才把书卷给摊开,侍讲官开始用阴阳顿挫的语调给太子讲四书。
  太子十四岁了,侍讲官胡子雪白的和冬天下的雪没多大区别。却是皇上钦定的大儒; 专门给太子和下头的皇子们授课。
  老爷子拿着书本讲的津津有味; 太子却听的心不在焉。四书这玩意,从这些个侍讲官嘴里说出来都是一个模样; 听起来乏味的紧。太子听得两眼发直,等到一结束; 装模作样的让小太监们收起书本; 等一出文华殿; 他冲后头两个弟弟一招手,“走,哥哥带你们玩去!”
  皇帝后宫里只有一个皇后; 皇子公主们皆由皇后所出。宫里同母的兄弟姐妹才能玩到一块去。瑞王和寿王马上撒开了脚丫子跑过来,围着太子叫哥哥。
  “刚才在文华殿听的耳朵都要起茧子了,来来来,哥哥带你们去玩好玩的!”说罢,太子俨然一领头狼,带着下头的两个弟弟一溜烟的去野了。
  太子带着两个弟弟爬树去了,宫院里头有不少长了百年的树,百年大树树冠如盖,很容易成为男孩子们的玩具,太子从小就不老实,爬树已经是一把好手,只见,手攀爬住树干上的几个洞,不消两三下,整个人就已经窜上去了,留下瑞王和寿王两个羡慕的嗷直叫。
  太子一手撩开碍事的袍子下摆,另外一只手攀在树上,冲下头的弟弟们挤眉弄眼,“快些上来!还傻着做甚么!”
  瑞王和寿王两个马上就要身边伺候的小太监帮自个上树去,正闹腾着呢,外头悠悠扬扬传来一声,“太子和两位殿下都在干甚么?”
  话语带笑,却格外熟悉,听得哥仨齐齐变了脸色。月洞门那边出现一抹蟒袍的下摆,紧接着一个太监站在那儿,也不入门,只是站在外头给哥仨拱手,“刚才奴婢没在文华殿那儿寻着三位殿下,没成想三位殿下在这儿。”
  太子知道这太监是亲娘面前得脸的,他几下就从树上下来,“伴伴也来的太快了!”
  他语带讥讽,冯怀也不以为意,长辈对小孩儿们不就是该宽容么。
  太子路过面前的时候,冯怀低头,“皇爷和娘娘让太子和两位殿下都过去一趟。”
  太子听后,面色未改,瑞王和寿王却露出苦色。
  冯怀见状,温和一笑,“不碍事,估摸着皇爷和娘娘想要考考功课,只要会就可以了。”
  他不说还好,一说瑞王和寿王的脸色越发难看了。
  三个孩子被冯怀亲自提溜去了乾清宫。
  现在宫里和过去不一样,皇后不住坤宁宫,交泰殿更是偶尔才去那么一次。跟着皇爷一道住在乾清宫。
  刚开始宫内外翻天了一样。男女有别,乾坤有道。皇后就应该在坤宁宫,好端端的跑去乾清宫像什么样子?但是皇上铁了心,别人也没办法,干脆就当看不见了。
  宝馨坐在乾清宫暖阁里,手里拿着一本册子在读。
  听到小翠的禀告,她抬头,“三个都来了?”
  话音刚落,三个儿子已经进来,在自个面前站成一排。老大十四岁,老二十岁,老三八岁。
  太子和下头的弟弟年纪还是有点差距比较好,所以迟了四年才要第二个。
  “今个出阁讲学了?”宝馨问。
  太子低头垂手,一看就是恭谨样儿,“回禀母后,是。”
  “今个侍讲官说甚么了?”
  “四书。”
  宝馨感叹这都过多少年了,怎么还是朱承治那时候的一套。
  “我听说,你爹给你挑的都是当世大儒,给我说说,大儒今个都说甚么了?”
  这可以有点难度,太子今个上课的时候,心思几乎没怎么用在讲学上,那老头儿的胡子都可能比他嘴里说出来的话有趣些。
  不过这也不难,太子记性奇佳,东西过了两遍,就能倒背如流。他稍稍闭眼,一股脑就把书本上的内容给背出来了。
  宝馨一条眉毛挑的老高,等大儿子一口气背完,她笑,“我说大哥儿好歹也给我说点别的,把一篇文章都给我背出来了,也算甚么英雄好汉?”
  “儿臣是太子,不是英雄好汉。”
  得,这小子青春期来了。知道顶撞人了。
  冯怀在一旁开腔,“娘娘,太子殿下能把书都背下来,可见是学的差不多了。这书背多了,自然就明了其中的意思。若是能滚瓜烂熟,那都到脑子里头,想忘记也难了。”
  冯怀是看着太子长大的,太子小时候甚至还亲自在太子身边伺候了段时间,教着说话写字。隐隐约约也将看大的孩子当自己的看。
  宝馨被冯怀给逗乐了,她能从冯怀嘴里听到的求情,恐怕就只有大儿子才能得到了。其余两个小的都不能多得他半句话。
  “你呀。”宝馨恨铁不成钢抬手隔空往太子头上一指。
  这儿子小时候活泼可爱,喜欢捣蛋。那时候她也有约束,小孩子天性不能太打压了,但是随便发展也不行,谁知道这小子天性就是爱闹腾,越管越管不住,加上朱承治也宠他。到了现在,估计除去爹妈,没谁能压得住他了。
  太子挑挑眉,见着亲娘是不可能对他怎样,冲她讨好的笑,“娘,赏个长条凳儿给两个弟弟坐坐吧。弟弟们小,经不起久站。”
  宝馨咬牙,这小子还真行了。
  她还是拍了拍手边,两个小的一阵欢呼,跑了过来在她身边坐下。
  宝馨也让大儿子坐下,太子出阁讲学,亲王们也在场,两个小的,在三四岁的时候就被封王,领俸禄了。
  她仔仔细细问孩子们的功课。两个小的身上的担子比大儿子小的多,但宝馨要求还是没有放松。
  该学的一律要学,不许他们以做酒囊饭袋为目标。两个小的你一言我一语,说的正在兴头上,外面太监禀告皇上过来了。
  乾清宫里父子相处没以前那么多规矩,动不动要儿子跪在地上拜亲爹的。朱承治不讲究那套,和儿子们相处和外头的父子也差不了太多。
  “爹来了!”寿王欢呼起来,扑向进来的人。朱承治被儿子给扑住了腿,八岁的男孩个子不高,但抱住腿黏糊着叫爹,叫得朱承治眉眼都弯成了月牙。
  朱承治一手牵住小儿子,进来就见着宝馨还有另外两个儿子。
  “爹。”太子见朱承治进来,站起来,微微躬身。刚在在亲娘面前的那点子浪荡劲儿消失的无影无终,取而代之的是太子的稳重。
  宝馨见了,都快要气笑了,伸手戳大儿子脑门,“你快来瞧瞧,这孩子之前还在我面前说自个是太子,不是英雄好汉呢,到了你面前倒是沉着稳重了!”
  气死她了!自个生的儿子,到这年纪,竟然和他爸走的这么近了!
  朱承治把寿王抱在自己旁边坐着,满脸好笑,“怎么了?”
  宝馨把今个文华殿讲学的事儿和朱承治说了。儿子上课不听讲,简直能把她给愁死,更讨厌的是,臭小子还牙尖嘴利。
  朱承治听后,沉吟一二,难得的换上了一副严肃面孔,“这事儿你娘说的对。爹给你选的大儒,就是想你能好好学,将来能成一名明君。”
  “可是还有爹不是么?那些东西学起来太无趣了。”太子转过脑袋。
  “何况儿臣也不喜欢这个。”
  少年人正是喜欢玩闹的时候,当初一群兄弟里头,也是喜欢胡作非为的多,那些经书的确比较枯燥泛味,不得少年人的喜欢。
  “可是,这世上很多事都不是你不喜欢就可以不做的。”朱承治指了指面前的绣墩,苦口婆心给儿子讲道理,“就是爹,很多事也不是能随心所欲的。”
  “但是爹还是能娶了娘不是?”
  一句话咽的朱承治险些喘不过气来,他指着太子好会,“那你想干甚么?”、
  “爹,我想打仗。”太子接下来一句话直接让朱承治暴跳如雷。
  “胡闹!你堂堂太子打甚么仗?”
  朱承治很少在孩子面前有发怒的时候,甚至和宝馨夫妻吵架,吵完两人分开睡,还没过一夜,又互相摸过来。这下真的有些厉色,吓得两个小的坐在那儿不能动弹。
  “朝廷有那么多武将,若是有开辟疆土,有他们。你想要亲自上战场,不行。而且战事也不能随意而起。”
  “这个儿臣知道,战事一起,国库就要支出。”太子那双和他几乎一模一样的黑眼乌黑明亮,“而且战事一起,何时能收场也不能尽如人意。倘若时日一长,国库因此空虚,天下就危险了。”
  “你知道就好。”朱承治的火气终于散了,他颇为欣慰的拍拍儿子还稚嫩单薄的肩。
  太子还没等亲爹欣慰完,他来一句,“爹还是封儿臣个大将军,让儿臣出去看看吧。”
  瞬间,宝馨似乎看到了朱承治那哽在喉头的老血。
  她这生出个什么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太子:粑粑您还好吗!!!
  小朱:逆子啊逆子!


第143章 太子(二)
  朱承治已经被大儿子气的话都说不出来了。他颤颤巍巍抬起手; 指着太子的鼻子; 半晌说不出半句话来。下头两个小的,直接吓傻了眼; 寿王偷偷拉宝馨的袖子,“娘。”
  “好了好了。”宝馨起身来,隔在父子两人里头; 她轻轻拍了拍朱承治的手,“孩子还小; 说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话,你呀,可要好生教导他。”说罢; 她回首瞪太子,“你听听你说的那叫甚么话?太子带兵,说出去都能笑死人。”
  “娘; 这又有甚么的?”太子有些不满; “何况以前也不是没有太子带兵的。”
  宝馨嗤笑,“以前是以前; 现在是现在,你好好的在宫里读书; 跟着你爹怎么学处置朝政。”
  宝馨说完; 回头给朱承治抚了下胸口; “怎么样,还好么?”
  话都已经叫宝馨给说完了,朱承治张了张嘴; 不知道要说什么,“你娘说的才是正经,好端端的,想要带兵,兵是那么好带的么?那些个带兵的武将哪个手里没有打过七八十个仗。”
  “那我也可以,待到我打到七八十个仗了,我也一样可以带兵。”太子不退反而越发斗志高昂起来。
  朱承治额头青筋暴起,他伸手就把儿子给招过来,忍了又忍,好歹把揍人的心思给压下去。他坐在炕上,招手叫太子过来。太子老实坐了下来,朱承治想了想,这个长子生的也不知道像谁,性子跳脱,和自己很大不同。
  “为君者,重要的是治理天下,而不是沉迷于打打杀杀。”朱承治想了半晌,终于吐出句话来,“你过几日一道去御门听政。”
  御门听政可是个苦活,对大臣如此,对皇帝也一样。拂晓就要到奉天门坐着,四面光秃秃的嗖嗖刮冷风。要是在冷天,说句话都能给冻的不利索。
  朱承治打算多带儿子御门听政几次,孩子这么异想天开,八层还是精力旺盛闹的。侍讲官们年纪都大,没那个精力也没那个胆子再想这个了。
  一句话就把之后太子的行程都给定下来了,太子出乾清宫的时候,脸都要成马脸了。
  宝馨等儿子一走,头疼的揉揉太阳穴。夫妻两人相视一眼,颇有些患难兄弟的味道。
  “慢慢来,时间还长呢。总有一日能把他给教过来。”
  朱承治放下手,振奋起精神。
  随后一段日子,朱承治天不亮就起来,提溜着儿子去奉天门那里吹冷风处理政事。
  少年人精力旺盛,但也扛不起那么多的消耗。等到消耗完了,也就消停了。
  在清晨嗖嗖的寒风里,内阁们禀告了西北和东南的战事。西北对的是瓦剌,东南,则是倭寇扰边。
  年少的太子听到这两桩事,眼里倏地发亮。
  下朝之后,太子跟着皇父继续去和内阁们商议如何反击,这个是并不短暂的过程,前后最快也需要好几天。
  军机受不得任何耽误,朱承治尽快把皇令下发,没过几日,下头太监慌慌张张出来禀告,“皇爷,娘娘,大事不好了,太子殿下不在慈庆宫了!”
  此言一出,宝馨和朱承治对视,都从彼此的眼里瞅出惊愕。
  “不在慈庆宫,去哪里了?!”朱承治喝问。
  皇帝中气十足的喝问,吓得小太监当即跪在地上,抖若筛糠,“奴婢不知道。”
  “跟着太子的那些人呢?都死了?那么大的一个人,竟然不见了?!”朱承治怒吼,“去,去把人给朕找出来!”
  宝馨扶住炕桌,“这孩子前段日子不是还说想要做将军吗?”
  她强行镇定下来,脑子转的飞快,越是要紧的关头,头脑就必须越清楚。
  朱承治眉头狠狠拧起来,“把冯怀给叫来!”
  冯怀早些年被朱承治丢到一片,连同他的西厂一起坐冷板凳。有段日子,甚至沦落到入宫照顾孩子的地步。但现在要找人,还是要行家里手才行。
  冯怀很快赶来,一进来就察觉出不对,宝馨头疼欲裂的靠坐在炕上,而一边坐着的皇帝也是紧紧拧着眉头。
  还没等冯怀跪下,朱承治直接出声,“太子不见了。”
  冯怀一愣,而后便是毫不掩饰的惊讶,“太子爷不在宫里?”
  “他是太子,走哪儿都该有人跟着,要说不见了,十有八、九是他自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他抬头瞥了一眼冯怀,“你去把太子给找回来。”他说完,又添了一句,“记住要悄悄的,别大张旗鼓。”
  堂堂太子遛弯儿溜出宫了,说出来都脸面无光,更重要的是,要是走漏了风声,恐怕对太子的名望有些不利。
  做爹娘的,不管什么时候都还记挂着孩子的。
  “冯大伴,人找回来了,记得替我好好骂这小混蛋。”宝馨放下支着脑袋的胳膊,狠狠道。
  “娘娘放心,奴婢这就去把太子爷给找回来。”
  事不宜迟,冯怀当即就出了宫,让西厂的番子们马上去京城九门那儿蹲守。还有不少人上了大街街头。
  太子领着两个小太监出了宫,一出宫,就把身上那套太监衣服给换了。
  过了天街,再走一段路,就人声鼎沸。太子头一回到宫外,看什么都新鲜。宫内富丽堂皇,干干净净,宫女太监再忙碌,也带着股规矩味儿。到了宫外就不同了,街头人头攒动,胡乱糟糟的走,说话嗓门老大,没有半点规矩,处处透着股鲜活气儿。
  太子头次出宫,瞧着什么都新鲜,左顾右盼,恨不得瞧个够本。
  小太监在后头跟着,惴惴道,“少爷,咱们这都出来了,往哪儿去?您逛逛就回去吧。免得老爷太太担心。”
  “不回去,就这么回去了,爹和娘还不知道怎么说我呢。”太子想也不想,直接否决。估摸着这个时候,他出宫的事儿已经暴露了。要是就这么回去,少不得要挨一顿教训,他才不要呢。
  要回去,也得做出一番事业了再回去。
  想到这儿,太子就笑了,“咱们出城吧。”
  小太监听了,险些跌倒,“出、出城?!”
  太子点头,“外头正在打仗呢,我要是能打赢仗,爹一定没话说我。”说着,他想了下,福建那儿离京城太远了,不如北上去大营,见识一下瓦剌人长了几个鼻子眼睛。
  太子说一不二,决定好了就要去做。马上就要奔往九门,小太监吓得直哆嗦,伸手去拉,“少爷,少爷,您好端端的北上干嘛?那儿这会子冷的能冻死人,咱们……”
  太子听得不耐烦,几下甩掉后头跟着的小太监,径直往前走。
  京城九门远着呢,走路还不如雇车过去,还能省省脚程。他左右张望,打算去找车,奈何不知道去哪儿雇,雇车都有个专门等活的点儿,要雇就到那个地儿去。太子自小养在宫里,要出行了,自然有小太监们抬肩舆过来,哪里需要他费心?他左右张望,瞧见一辆车过来,伸手就拦,“你车给我用用。”
  车夫不知道面前哪里来的浪荡子,瞪圆了眼睛,“哪里来的混账玩意儿,在这儿挡车,去去去!”
  太子伸手从怀里摸了一把金叶子,这玩意儿在宫里都是赏赐用的,他带了小半袋子在身上。
  金晃晃的金叶子,几乎照花了人的眼。车夫一开始只当这个漂亮少年是从哪里窜出来的喇唬,打算呵斥吓几句。没成想这家伙,竟然还摸了一把金子给他?
  这金子别说买车,连车里的人一道买了都够了。
  车夫眼睛黏在金叶子上,嘴里连连道了几声好,伸出手接过,马上挪下来。太子没驾过车,一屁股坐上去,干不来车把式的活儿,他坐在上头,拿起赶车的马鞭,想起宫里演的那些戏,脑子里灵光一闪,装模作样,拿起鞭子就往骡子屁股上一抽。
  他力道掌握不好,骡子叫了声,撒开蹄子就往前头狂奔。
  太子也没料到骡子快跑起来,顿时有些慌了手脚,骡子跑的比驴快,蹄子撒开,冲撞起人可不是开玩笑的。
  路人行人纷纷尖叫躲避,路边的摊儿有些来不及收的,被骡子一蹄子踏的东西乱飞。
  太子下意识去拉马缰,可手伸到一半,想起自个不是马,而是骡子,哪里来的缰?
  鸡飞狗跳的混乱之中,套马索从后面飞来,稳稳当当套住骡子的脖子,几声口哨。巨大的力道在后头生生的把骡子给逼停了。
  太子还没等缓口气,后头已经有人大步过来,一把就把他给揪了下来,“你这个把式怎么赶车的!你的骡子踩坏了我的东西,快和我去见官!”
  还没出城,就先去官衙。
  太子有些发懵,他抬手就要挣开揪住他的人。不就是赔钱么,他赔就是了。
  那人根本没给他开口的机会,手上的力气大的惊人。
  太子被拖到了一个胡同。这下太子翻手就是一个空翻。他就算再没到民间,也知道衙门不可能开在胡同里头。
  “拜见太子。”才进胡同,原先凶蛮蛮的人立刻跪下了。
  “你到底是谁?”太子沉下脸。
  地上那人没做声,太子听到身后传来个熟悉的金玉般的声音,“奴婢见过太子。”
  太子心里咯噔一下,就知不妙。回头一看,果然就见着冯怀提着下摆款款下拜。
  作者有话要说:  冯怀:你个熊蛋
  小小朱:不许说我!
  宝姐姐:我呢?
  小朱深沉脸:还有我
  谢谢小天使的霸王票


第144章 太子(三)
  眼前人是他熟悉到都不想见的冯怀; 小时候冯怀带过他一段日子; 对他照顾的细致入微。有年他发水痘,冯怀亲自在旁边伺候照顾; 只要身上穿的,口中吃的全都要过他的手。太子敬他,叫他大伴; 不过这孩子长到一定程度,就想张开翅膀飞了; 管着自个的,甭管是谁,瞧着都不服气。
  太子站那儿; 玉身长立,宫里养出的清贵从眉间眼梢流露无遗,“大伴怎么在这儿?”
  冯怀跪下来给太子磕了个头; “太子出宫; 皇爷和娘娘担心,所以叫奴婢寻太子爷回去。”他说着; 脸上满是笑,“太子爷既然玩够了; 那就回宫吧。太子爷一声不吭出宫; 娘娘担心坏了。”
  太子鼻子哼哼两声; 老大不乐意,“我这趟出来可不是来玩的。”
  冯怀温言笑笑,“殿下; 回去吧。宫外风大。”
  他言语之中,还是小时候哄他听话吃药的腔调,听得太子心里老大不爽,他都十四岁了,怎么还和对孩子似得?
  太子嘴唇动了动,眉宇里露出不悦来,“大伴,孤可不是孩子了。”
  冯怀听得直叹气,说这话的,不是孩子还是什么?
  “殿下说出宫不出去玩的,那么奴婢斗胆问一句,殿下出宫所为何事?”
  “孤想出去建功立业。”太子这话掷地有声,“孤想过了,留在宫里,孤也学不到甚么。古人说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内阁里头呈上来的那些个折子,文绉绉的,谁知道真实情况是怎样?”
  太子这话说的倒是颇有些道理。
  “那殿下的打算呢?”
  “自然是微服北上,亲自入伍。”
  冯怀瞧见小少年扬起脖子,神采飞扬。心里轻叹,到底还是个孩子。
  “殿下打算怎么去?难道真的打算当个小兵,体察民情?”
  太子居高临下给了冯怀一个鄙视的眼神,“怎么可能。”
  “那就是要表明身份了,殿下可想过到了西北大营,如何自明身份?”
  太子伸手入怀,掏出一个小布袋。他解开袋子,掏出里头的玉印。
  冯怀略抬眼,就明白太子把太子之宝揣在身上。
  顿时冯怀的脑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