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七零之戏精夫妻-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母挥了挥手,重重叹了口气。以前她觉得儿子脾气不好,不争气。现在他变好了,可跟她又不亲了。
  气氛一时竟有些尴尬。
  彭家木忙把话题拉回来,“张叔,您考虑如何了?”
  张大队长抽了口烟袋,“成吧。这事我答应了。就像你说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得上呢。反正知识学到肚子里,也不撑肚皮。”
  彭家木哈哈大笑,“张叔,您说话可真逗!”
  张向阳也憋着笑。张向民心下松了一口气。
  第二日,收拾利索的张向民就跟着彭家木去了省城的省会城市余留市。
  他们直奔省城长途汽车站,这边有许多车子都是跑长途的。
  就像彭家木所替张向民找的这位司机师傅,他就是专门跑余留市和海口市,跨越五个省,去一趟起码要十来天。
  蔡章平今天是假期,特地到车站来见他的徒弟张向民。这事本来他挺不乐意的,毕竟他的工作是要留给他儿子,可彭家木说不需要继承他的工作,所以也就答应了。到了之后,蔡章平见他长得粗眉大眼,身板结实,目光沉静,是个耐得住性子的,他满意地点了点头,“这小伙子不错。干咱们这一行的,就是不能急躁,性子一定要稳。速度可以慢,安全得要有保障。”
  张向民立刻朝他鞠了一躬,“谢谢师傅。”
  “哟,还挺懂礼,不是个不识礼的。”蔡章平更满意了。
  这事就这么定下来,彭家木把张向民留在那边学车,自己回了长风镇。
  第 34 章
  进了十月就是秋收。
  张向阳刚好放国庆假; 回来一起帮着秋收。
  而张向民前几天才去过省城; 下一回得等到月底。
  因为现在几乎没有烈阳; 何方芝便让两个孩子出来玩。也不要她们干农活; 待在地头就成。
  何方芝还记得上回秋收时; 累得她两层皮都快下来了。
  这一次; 她挥了挥镰刀; 心里直叹气。
  “你现在太瘦了。我看得给你补补才行。”张向阳看着她纤细的手腕,觉得她现在还是太瘦了。
  何方芝边弯腰割黄豆边朝他道; “你说的倒是轻巧,可东西哪来呀。”
  这年代特资真的很匮乏。前世她吃惯的人参燕窝; 在这边没说买了,连听都未听说过。
  “等秋收一结束; 我去镇上想想办法。”张向阳想起上回同事们说; 镇上有时候也会有猎户去卖野猪肉。
  当然这种事情是碰运气的,可遇而不可求。
  何方芝也没当真。只是到了第二天,已经大中午,天空一片雾蒙蒙的; 好似要有一场暴风雨似的。
  张大队长担心收上来的粮食淋了雨; 就让大家全部到打谷场。
  收上来的玉米还没有剥掉外面那层皮;黄豆还在杆子上,需要捶下来;红薯倒是好一些; 把泥土弄干净了; 直接放在大队仓库的地窖里;至于花生需要摘下来,晒干之后再卖到供销社或是粮站。
  张大队长让底下的几个队长安排队员干活。
  大队仓库这边都是茅草房子,暴雨之后; 地面就有些潮湿。所以需要在地面上铺上一层塑料。可生产队的塑料并不多。每年都是限量买的。其中有一半粮食就这么堆放在地上。
  忙活了大半天,每个人都饿得饥肠辘辘。
  张大队长回了家,张母和杨素兰去灶房做饭。
  等开饭时,一家人都在等张大队长。
  他站在门边,手里捏着烟袋杆,望着外面如倾盆大雨,脸色沉得吓人。
  张母担心他着急上火,走过来劝他,“你也别急,兴许明天就能恢复好天呢。”
  张大队长重重叹了口气,连烟袋锅子也顾不上点,“你瞅瞅这天,地里的黄豆可要糟蹋了呀。”
  玉米还长在杆上,损失还好一些,黄豆就不行了,原先就已经成熟,这一场雨把黄豆直接给砸开,掉到地上,到时候哪有时间一颗颗捡。
  至于红薯和花生是埋在土里的,半点不受影响,倒还好些。
  张向民在旁边,憋了半天才道,“爹,咱们是农民,就得靠天吃饭。老天下雨,我们能有什么办法。”
  杨素兰也劝道,“是啊,与其担心地里的,倒不如赶紧把收上来的好好弄弄。”
  张大队长回过神来,坐到自己位子上,“那明天咱们开始到仓库那边忙。”
  全家人都‘嗯’了一声。
  第二日,依旧下着雨,只是不再是倾盆大雨,反而成了连绵小雨。
  张母笑着道,“你看看,雨小了,很快就会停了。”
  张大队长脸色也好看了些,吃完饭,直接召集各个队员到仓库。
  玉米把皮剥掉之后,堆放在一起反而容易生霉,所以他们需要把玉米扎在一起,在屋里搭上架子,把玉米挂起来。
  至于黄豆就得拿大棒子捶了。成熟的捶一下就能从壳里掉下来,没成熟的就得用手剥开。比平时要麻烦多了。
  最简单的就属花生了,只要把它摘下来就成。
  只是它同样的也是最麻烦的,为此领导班子专门开了会。
  “这些鲜花生可放不了多少天。大队长,我们得想想办法啊。”一队队长火急火燎地开口。
  张大队长看了他一眼,“你有什么法子?”
  “我看不如分给底下的社员们。花生一斤顶一斤五两细粮,我们生产队有八百口子,分一分没多少了。”一队队长想出了个还算靠谱的主意。
  二队队长表示反对,“你问问底下的社员,有几个愿意要花生的。”
  同样都能榨油,一斤黄豆能换一斤细粮,花生就得一斤半。少了半斤粮食,傻子才愿意换!
  三队队长也觉得二队队长说得有道理,“今年我看大家伙在自留地里都种了花生。谁也不可能把花生当饭吃吧?”
  几个队长都面面相觑。
  正好张向阳有事过来找他爹,听到他们在里面讨论花生的归置问题,随口道,“为什么不弄到县城菜市场卖呢?”
  几个队长面面相觑,“这还没晒干,菜市场能要吗?”
  张向阳摊了摊手,“试试看呗。反正放在那也是烂掉。去试试看,不成也就浪费点唾沫星子,又不妨碍什么。”
  几个队长觉得这法子挺好,可让人谁去呢?大家都是地里抛食吃的庄稼汉,哪好意思上门让人家收他们的花生。
  讨论来讨论去,都没能找出一个合适的人选。
  四队队长朝一队队长道,“老林,我看你这人嘴皮子溜,你去试试看。”
  他话音刚落,其余几个队长就忙附和,“对,我也觉得老林行。”
  一队队长吓得忙摆手,他平时虽然挺爱抢话,可那是在生产队,大家都认识,出去了,他哪有那个胆子。而且如果人家领导拒绝,他得多丢脸。他脸色都变了,“我不成。我不成。”
  见他们推来推去,张大队长有些看不过眼。
  张向阳站了出来,“如果你们给我五十个工分,我就去。”
  “五十个工分?你可真敢要。”六队队长直接惊呼起来,“你咋不去抢呢?”
  张大队长扯了他一下,喝了一声,“怎么哪都有你。去什么去?”说着,又瞪了他一眼,“你不在仓库干活,干啥来了?”
  张向阳挠了挠头,“仓库地方小,好些人都没分到活,我就过来看看能不能借辆自行车去县城一趟。”
  “你去县城干啥?”张大队长抬了抬头,打破砂锅问到底了。
  张向阳含糊不清,“我有事。你别管了。我都这么大的人了,你还整天管东管西的,你不累吗?”
  这臭小子!还以为他改好了,可说起话来还是这么浑!张大队长举起烟袋锅子就要打。
  张向阳抬手去躲,而后从手臂中透出自己的眼睛,朝张大队长嘿嘿一笑,“我逗您玩呢。我就是觉得你老现在忙成这样。我去县城买点东西,这点小事,就不用跟你汇报了吧?”
  张大队长斜睨了他一眼,板着脸朝旁边的保管员道,“让他签字,赶紧滚蛋!”
  保管员立刻拿钥匙给他,张向阳接过钥匙,朝对方道了声谢,刚想转身离开,一队队长叫住了人。
  一队队长刚才就想有人出头,便朝张向阳道,“你去也成,不过要是花生卖不掉,你就不能要工分。”
  张向阳拍着胸口保证,“那是当然。如果我一斤花生都卖不出去,哪好意思要工分。”
  几个队长听到他这话,都在思索这事的可行性。
  虽然五十个工分是挺多,可如果他能把花生都卖掉,至少不会让大家有损失。
  几个队长纷纷举手表示同意,张大队长见大伙都同意了,他也不好反对,再说这事不成也没什么损失,让他去碰一头灰也好,省得他一天到晚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下,无所不能,他沉着一张脸,“那成吧!”
  张向阳朝他们道,“花生有多少斤?每斤卖多少钱啊?”
  几个队长你看着我看着你。以前都是卖干的,鲜的没卖过呀。
  一队队长抢先道,“一斤鲜花生晒干只有六七两。咱们昨天只收了二十亩。每斤花生的亩产是一百二十斤,换成鲜花生就是……”
  到最后,他自己算不出来,所以起身到外面找会计来算。
  张向阳掐着手指算了下,“如果按六两,那就是四千斤。价格呢?”
  会计走进来,报了下价格,“干花生卖到是一毛八一斤。那鲜花生就是一毛零八厘。”
  张大队长想了想,“如果他们都要,你适当降下价也成。但是不能低于一毛钱。”
  大家伙也都表示同意。毕竟晒干花生可是需要人力物力的。卖鲜花生就要省事多了。
  张向阳点头记下。
  他回到家里,披上蓑衣,骑车往县城去了。
  何方芝听说这事已经是在一个小时之后的事了。
  她望着外面蒙蒙细雨,有点担心他生病。
  张向阳到了县城,直接到县城最近的一家菜市场去问问情况。
  秋收的时候,几乎是没什么菜的。
  因为大家都在忙地里的收成。所以这里卖的都是些白菜,萝卜,土豆,红薯这些耐放的蔬菜。
  他直接找到菜市场管事的,听说他的职位还不小,是个科长呢。只是看着对方年纪不大,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
  张向阳心中暗想,这小子该不会上头有人吧。
  张向阳先是把自己带来的花生递给他看,“您看这花生颗颗饱满,花生米红润光泽,水份又大。煮盐水花生也是盘菜。”
  科长还是头一回看到有人过来推销的,对他的推销词新鲜的很,“你这花生还没晒干呀?”
  “盐水花生就得新鲜的才好吃。晒干了有什么好吃的。”张向阳立刻道。
  科长捏了一颗花生,看了眼外面的雨幕,凑过来道,“说得这么好听,该不会是因为外面下大雨,你们生产队担心花生长霉了吧?”
  张向阳笑笑,“都被你看穿了。”他叹了口气,“咱们农民种地最怕遇上这种天气。一旦有雨,那地里的收成就得减掉一大半。这花生现在还能当盘菜。等发霉了,就得全扔。真是糟践东西。科长,我看你也是个心善人。一定不会眼睁睁看着这么多粮食打了水漂吧?”
  科长本来就大的年纪,也没有老成持重的派头,听了他都要哭出来了,要是自己不答应,就成了恶人,差点笑喷,“我倒是能答应你放在我们这菜市场卖卖,不过你这价格?”
  张向阳赶紧补充,“科长,我们卖到供销社是一毛八,这新花生晒成干的能有七两,差不多就是一毛两分六。”
  “能有七两?”科长不知道这个,有些怀疑。
  张向阳含糊道,“差不多是这个数。”
  科长想了想,“你这人有点滑,我也不跟你兜圈子,直接一毛一分钱吧。你们先给我运过来五百斤,我先放在菜市场门口卖试试。”
  亏本倒是不可能的。菜市场这边的干花生卖的是三毛六分钱,有一半的差价。
  但是这东西好不好卖,还真不能确定。
  科长给张向阳开了采购单。张向阳把他爹开好的证明信递了上去。
  “明天一早就送过来。我们这边五点就开始卖菜,你们可别耽误了时间。”科长不放心地叮嘱。
  张向阳朝他道,“我想要些大骨头,你能卖点给我吗?”
  这鬼头鬼脑的样子,科长看他一眼,“你没票吧?”
  张向阳有点不好意思地点头。
  科长叹了口气,带着他到卖猪肉的地方,让对方给砍了根大骨头,张向阳付了钱,科长给垫了票。
  张向阳立码把手里带来的两斤花生递给他,“送你的。”
  科长接过来,“成!”
  作者有话要说  那时候是有菜市场的。
  第 35 章
  张向阳提着大骨头到了生产队; 天已经黑了。
  他先是到老房这边报信。
  张大队长听说他真的把花生卖了; 心里很高兴; 只是随即又有点迟疑; “怎么才五百斤?那剩下的怎么办?”
  “你怕鲜花生发霉; 人家就不怕吗?”张向阳随口道。
  张大队长被他这吊儿郎当的态度气得牙痒痒; “是不是你小子不好好办事?”
  张向阳真的觉得挺冤枉的。他虽然说话学的是原身; 可心里还是没问题的吧?他像炸了毛的狮子一样,远远跳开; “爹,你可别冤枉我。人家想试试看能不能卖掉而已; 如果卖的好,肯定会再要。”
  张母过来护住小儿子; 嗔他一眼; “你这么急干什么?好饭不得在后头嘛。你急个什么劲儿!我看小三子这事办得挺靠谱!”
  张大队长梗着脖子没说话。
  张母朝小儿子道,“留下来吃饭吧。你骑着雨累了一天了。”
  张向阳摇了摇头,“娘,没事; 我先家去吧。”说着他把车筐里已经跺成两半的大骨头; 拿出其中一根拿给他娘,“这是我跟人换的。您给煮汤喝吧。”
  说着也不等她反应; 骑着自行车飞快出了院子。
  张母把骨头提到张大队长面前; “瞧瞧,还是咱儿子孝顺。有什么好东西都想着我们。哪怕一块骨头也知道分我们一半。”
  张大队长脸色好看了些。
  当下晚上,何方芝炖了一锅大骨头汤; 里面加了些萝卜和粉丝,吃的一家人心满意足。
  “媳妇,你这手艺可真好。”张向阳用帕子抹了下嘴,赞不绝口。
  何方芝斜睨了他一眼,“说吧。你这又是在憋什么坏呢?”
  张向阳嘿嘿一笑,“媳妇,还是你聪明,我心里想什么,还没说,你就能猜到。”
  何方芝捏了下他的鼻子,“你做的这么明显,除非我是傻子才感觉不到。”
  张向阳在她手心蹭了蹭,倒是把何方芝羞得脸都红了。
  她看了眼两个孩子,见两人都是捧着碗,埋头喝汤,两只眼睛却时刻盯着他们的动静。
  她的脸色更红了,在底下掐了下张向阳的大腿,把他疼得差点叫出声来。
  只是在接收到对方使的眼色之后,他直了直身子,一本正经地道,“我看那个科长是个有本事的。年纪也不大,性子还挺好玩,我想着跟他交交朋友。”
  他前世被人打压,如果有个朋友帮他,也不至于连稍微重一点的角色也接不到了。
  何方芝倒是不反对,“那你可得看仔细了。有些人值得你深交,有些人连点头问好都是多余。”
  张向阳点了点头,“成!我是想着,如果花生卖的好,他说不准会到我们生产队,到时候我们招待他。你做菜手艺好,我酒量好,到时候我跟他多唠唠,先了解一下。”
  何方芝嗔了他一眼,“你鬼心思倒挺多。”
  吃完饭,张向阳自动去收拾碗筷,“你先去复习功课吧。我来弄。”
  何方芝托着腮,看着他的动作,这人脑子好使,有点可爱,还很贴心,如果能长长久久跟他在一起,日子还挺有趣的。
  第 36 章
  第二日; 天不亮; 张向阳就跟大哥冒着雨驾驴车到县城。
  这驴车没有棚顶,所以两人身上都穿着蓑衣。
  到了蔬菜公司门口已经有许多人在排队。
  两人直接从后门进去; 年轻科长似乎很少起这么早,坐在椅子上; 眼睛半眯在一起; 嘴里哈欠连天。
  看到他们过来; 科长略有些责备; “你俩速度咋这么慢啊?不是说五点的嘛。”
  张向阳看了眼墙上挂钟,上面显示四点四十分。
  科长顺着他的视线看去; 略有些尴尬,挥了挥手道; “赶紧走吧。”
  张向阳和大哥共同抬着一麻袋花生。
  这鲜花生一麻袋至少要有两三百斤。他们一共装了两袋过来,走了两趟才把麻袋搬过来。
  张向阳也不知道这年代有没有磅秤; 但是科长手里拿的是杆非常粗的勾称。
  科长给他们找了根如婴儿手臂粗的棍子,两人抬着,科长拨秤砣。
  “两百六十二斤”
  “两百八十一斤”
  科长把称放回原处,回到里屋开始拨算盘,张向阳先他一步报出数字; “一共是五百四十三斤。每斤一毛一; 那就是五十九块七毛三分钱。”
  科长抬头扫了他一眼,有些不信,又低头笨手笨脚地拨弄起来。
  加法用的是算盘,乘法用的是纸笔。科长抬眼看他; “你数学还挺不错的啊?”
  张向阳谦虚地道,“也就是初中水平,刚好学过。”
  科长哼了一声,“初中生就这么嘚瑟,还真符和你们乡下人的做派。”
  就冲这一句话,张向阳就不喜欢他了。
  乡下人怎么了?乡下人吃你家大米了。
  不过他虽然不高兴,可面上却没表露出来。他固然可以跟对方争口舌之争,可如果他瑕疵报复,那生产队的几千斤花生咋办?
  接过对方的钱之后,张向阳冲他道谢,就直接出了房门。
  可把科长气得够呛。原本称重这活,根本不需要他。他也是看上回这小子挺有趣,想跟他结交结交,就当是寻个乐子。
  可谁知,对方居然如此不识抬举。用完人就丢,连句客套话都不说,真是太没有眼力见了。
  “大哥,咱们去城北的蔬菜公司看看吧?”张向阳想了想,还是有些不放心。
  张向民调转车头,等车子平稳了才道,“你是想多找几家?”
  张向阳先是点头,随即又问道,“咱们生产队的花生是不是挺多的呀?”
  他大哥常常听他爹在家里念叨,自然知道的比他多。
  张向民点头,“那当然!咱们生产队有一半是沙地,当然是种花生比较多。还有几百亩没收上来呢。”
  张向阳沉吟片刻。
  蔬菜公司里的蔬菜多数都是乡下供销社从乡下收上来的。
  收的时候要好几天,运输也要花时间,到了公司又要花时间。所以运到蔬菜公司里的蔬菜已经打蔫了。稍微嫩一点的菜直接烂了,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这也是统销统购的一大弊端。
  就像湿花生容易发霉,所以供销社是不收的。
  “如果咱们都卖湿花生,这样可以省了不少事儿,钱也没少赚,不是更好嘛。”张向阳想了想道。
  张向民一想也是,“听你的!”
  怀江县的蔬菜公司一共有五家,遍布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除了城南的这家要了五百斤,城中这个要的最多,直接要了一千斤。
  张向民听到三弟的汇报,喜得一个劲儿搓手,“这一次就卖掉三千斤,三弟可真厉害。”
  张向阳笑笑,“昨天雨下得有点大,我担心身上淋湿了会生病,就没来这边问问。真是失策了。”
  张向民忙道,“哪能怪你。如果淋湿了,你那五十个工分还不够医药费的。如果咱爹怪你,我会帮你求求情的。”
  张向阳朝大哥道,“大哥,你不能跟我爹说,我是因为偷懒才没来这边问的。你就说,我第一次没成功,那些人见城南这家花生卖的好,眼馋了,我再上门的时候,他们才定的。”
  张向民哭笑不得,“哎,你真是把咱爹的性子摸得透透的。”
  他爹最讨厌不勤快的人。如果知道三弟连问都没问,肯定会劈头盖脸骂他一通。
  张大队长听说又卖了两千五百斤,立刻招几个队长去准备。
  这湿花生从藤子上摘下来,还要把外面的泥土清洗掉。所以花的时间比较长。
  “爹,我先去补觉了,明天我跟大哥一起去吧。”张向阳打着哈欠。
  张大队长脸色稍霁,点了点头。
  一队队长看到他还是这副冷淡样子,看了眼张向阳的背影,“大队长,我看向阳这孩子不错,嘴皮子利索,是个能干人。你呀,对他也别太苛责了。”
  张大队长没说话,瞅了瞅外面的蒙蒙细雨,“如果明天他们花生卖得不错,咱们是不是该安排人去底里拔花生啊?”
  一队队长想问,要是生病了,咋办?
  可又一细想,这雨要是一直不停,花生烂在地里,估计大家伙能哭死,于是点头道,“明天向阳去送花生的时候,正好问问今天卖的咋样。到时候我们再安排人手。”
  张大队长点头。
  昨天因为大家要处理玉米,黄豆,红薯和花生四样。
  玉米和红薯都弄完了,可黄豆和花生还剩下一大半。
  明天要运两千五百斤花生到县城,所以大家也顾不上管黄豆了。全都跑过来摘花生和洗花生。
  何方芝一整天都在负责摘花生,手都麻了。
  到了晌午吃饭,回到家里,发现张向阳已经把饭菜做好了。两个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