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七零之戏精夫妻-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很大助益的。
而张向阳和刘导又去香港拍《卧底警察2》。
因为这一忙碌,今年他们又没有回家过年。张父和张母很是失望。
到了来年春天,摄影棚和剧本终于搞定了。
他们这些人终于开始拍戏。摄影棚就建在北京,倒是不用他们往外跑了。
电视剧一共要拍五十集; 春夏秋冬各个季节都有; 在春天倒还能忍受。
只是到了夏天; 天气达到四十二度的时候,拍摄进度就不那么快了。
刘导穿着老头衫,下身穿着到膝盖的裤子,脚上穿着草鞋,即使如此; 他还是热得汗流浃背。更不用说那些裹着棉袄拍雪地玩耍的演员们了。
这次拍戏周期一共给了十个月,前头搭建摄影棚和剧本就花掉三个月,剩下七个月,要拍这么多戏,本就很是紧张。
刘导急得满嘴炮,人也比平时要焦躁。
就在这时小耀跑过来,他身上穿着锦绣螺纹广袖汉服,头戴玉冠,挽着发髻,一看就是十足的贵族公子哥。
只是他此时颇有几分狼狈,双手握住交领衣襟,胸口敞开,嘴里焦急地喊着,“爷爷,我胸口长痱子了。”
刘国艺一听顿时吓坏了,忙丢下手中的扇子,迎了上去。他弯着腰看着小耀胸口长着的一层密密麻麻的小疙瘩,上面还有白色的小尖儿。
他顿时心疼坏了,“让你不要演,你非演。当演员有什么好的。赶紧把衣服脱了。”
副导演一听,忙跑过来,“不行啊,导演,小耀演的是小太子,可不能脱。下一场就是他的戏了。”
小耀痒痒得厉害,恨不得伸手去挠,张向阳忙从身上掏出清凉膏给他抹上,“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先试试看吧。”
事实上,这清凉膏只能缓解中暑,对解痒治痱子一点用也没有。
小耀恨不得躺在地上打滚。
刘国艺狠狠心一咬牙,“快拍,马上拍。”
他拿出帕子给小耀擦脸,低声哄他,“小耀乖,争取一条过,就能把这衣服脱了。”
小耀其实挺后悔的,早知拍戏这么苦,他就不拍这部戏了。明明他的戏份不多,可偏偏就排在这酷暑天了。
只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哪怕他再不乐意,也只能咬牙拍了。
他瘪着嘴,任由副导演给他理好衣衫,进入拍摄区域站位。
刘国艺是个疼孙子的,但他也是个非常敬业的人,哪怕孙子热得受不了,他还是严格要求,拍了三次,才把这场戏给拍完。
小耀听爷爷说‘卡’的时候,飞快把身上的衣服给扯掉。
他还是个孩子,做这样的动作倒也没人说什么。其他人就没他这么好运了。
张向阳演的是青年时的角色,跟小耀自然是没有戏份的,可他们是按照场地排的戏,所以这一场就轮到他了。
他的戏份不少,从早上开始就穿着这件厚厚的衣服,早就热得不行,只是因为抹了清凉膏强撑着罢了。
等到了烈日当空的时候,几个搭戏的演员都处于晕呼呼的状态。脸上的表情也越来越僵硬。根本就不在状态。
刘导脾气暴躁,嘴上骂骂咧咧的,声音一句比一句大。
何方芝进来的时候,就见他对一个配角骂得狗血淋头,那男人脸色涨得通红,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刘导,天气这么热,您火气还是这么大啊?”何方芝见他一直喋喋不休,其他人的脸色也相当难看的时候,忙走过来劝。
刘国艺见是她来了,收敛了愤怒的表情,朝那配角挥了挥手,“你好好给琢磨,两分钟后继续。”
那配角如蒙大赦,忙跑到场务找扇子扇去了。
张向阳走过来,帮她媳妇端汤,“今天带了什么好东西?”
天气这么热,何方芝担心他们中暑,就让李婶做了些粥。
“这是绿豆粥,还有一些西瓜,全是用冰震的。”何方芝把锅放在一张空着的桌子上。
刘国艺忙走过来,“西瓜呢?小耀这孩子热得都长痱子了。”
何方芝忙把袋子里的半个西瓜递过去。
这西瓜是她早上切好了,放在冰箱里冰震的,现在拿出来刚刚好。
刘国艺哪能要半个,只拿了切好的三片,朝她道谢,到摄影棚外的树底下找孙子去了。
王远山也凑过来一起吃。其他人因为跟何方芝不熟,所以都望而却步。
何方芝用带来的塑料碗盛粥,让张向阳招呼大家过来,都是一起工作的同事,总不能他们吃着,让人家看着。
大家见有他们的份,忙过来朝他们道谢。
张向阳趁机把自己媳妇介绍给大家。吃人嘴短,少不得又称赞何方芝几句。
一群人正吃得热闹,就听场务从外面跑进来,“导演,导演?”
刘国艺刚从外面进来,见有人喊他,“喊啥呢?”
场务哭丧着脸,“导演,咱们的马热死一匹了。”
刘国艺眉头紧皱,往外跑,“快带我去看看。”
这马就拴在摄影棚的外面,由人专门照料着,但是没想到居然热死了。
“哎呀,这咋整,我待会儿还要演马戏呢。”王远山吃着西瓜,咋呼起来,他转了转眼珠子,压低声音道,“你们说待会儿会不会让我们休息一会儿?”
“不是还有几匹吗?你急啥!”张向阳拍拍他的肩膀打消他这白日做梦的想法。
王远山瞪了他一眼,恨恨地吃着手里的西瓜。
一时间,只有吃东西的声音。
过了一会儿,场务又从外面跑进来了,“导演说,让我们原地休息六个小时。”
大家忍不住高呼起来,纷纷把自己身上的衣服往外脱。何方芝差点被这阵仗给弄懵了,反应过来后,就是一阵羞窘。
张向阳把空着的钢精锅拎起,送她出来,“我带你去外面凉快凉快。”
何方芝看他一眼,“你衣服不脱掉吗?”
张向阳这才想起,自己还穿着厚衣服呢。忙把身上的衣服给脱掉,放在架子上。担心别人拿混了,他临走的时候,还叮嘱王远山帮忙看着。
王远山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张向阳一直送她到大门外面,“你回去吧。家里有电风扇。别再给我送东西了。”
何方芝看了眼他身后那树荫底乌泱泱的一群人,蹙了蹙眉,“不是还有六个小时吗?不如你跟我回家一趟吧?家里还有些水果,自行车装不下。”
张向阳有些迟疑,想了想,“那好吧,我去问问刘导。”
何方芝点头,便在原地等他。
没一会儿,张向阳就回来了,跟他一起的还有小耀。
此时的小耀已经没有之前那活泼劲儿了,整个人蔫头耷脑的,颓废极了,何方芝摸了下他的额头,“你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
张向阳刚刚又给他抹了清凉膏,已经比刚刚好多了。
小耀晃了晃脑袋,表情相当疲累,“我就是太热了。好困好累。”
张向阳忙把人给背起来。
张向阳身上的衣服全都湿了。他这衣服刚刚是套在那套汉服里面的,所以小耀趴在他身上的时候,闻到的就是汗味儿。
立时更晕了,何方芝忙把人给接过来。
小耀这才不晕了,趴在何方芝的肩头,“何阿姨,我好困。”
三人到了家里,小耀躺在冰凉的竹席上,吹着电风扇才好似活了过来。
瞧着他这生龙活虎的样子,张向阳放宽了心,“看来之前应该是有点中暑了。”
何方芝对他们的做法很不认同,“就算急着拍戏,你们也不能这么玩命啊。小孩子身体本就弱,还这么折腾。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你们。”
张向阳却很能理解刘导,“签约是十个月,现在已经七月底了,还三个月,刘导着急也是情理之中的。而且接下来还要剪辑和配音呢。都要花时间。”
何方芝哪里懂这个,但是把马都热死,这就有点太过份了。
小耀见他们两人差点吵起来,忙抱住何方芝的脖子,“何阿姨,拍戏怎么这么苦啊。”
何方芝也顾不得跟张向阳理论,转头朝小耀笑,“那你以后还拍不拍了?”
小耀皱着小眉头仔细想了想,很肯定地点头,“要!我要拍。”
何方芝诧异地挑了挑眉,这么辛苦还要拍,“为什么?”
小耀鼓着腮帮子,“我要当演员,要演坏人。”
好吧,他对这事还念念不忘呢。可惜的是,他现在演的这个角色属于很正常的角色,不是个坏人。
最终,这部戏还是在刘导的紧赶慢赶下拍完了。
在这期间有许多人中暑,但为了工作,大家都咬牙坚持下来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何方芝每天都会在最热的时候,给大家送解暑汤以及冰镇西瓜。
刘国艺还揶揄他,“你男人挣得那点钱,恐怕还不够你买这些东西的钱呢。”
虽然绿豆不值什么钱,可每天一个西瓜也是笔不小的开支。
何方芝倒是没想到他居然连这部戏有他们家投资都不知道,忍不住提醒他,“这部戏八百万,我们家出一百多万。所以还是值得的。”
刘国艺怔住了,“好哇,我说呢,原来你是过来监督来了?”
何方芝无奈摇头,“监督啥啊?我都没有插手你们的事情。”她顿了顿又补充,“原本我还替你们争取多些时间拍摄的。可李世荣说香港那边的档期已经排好了。不能更改,所以我也是很无奈。”
李世荣谈的是黄金档,这种档期可不好调,他也是费了好一翻功夫才弄到的,如果不能如期播出,那就得等人家播完才排得上号。
这一来一去,就得几十天了。
刘国艺原本也没生她的气,“你的好意我记在心里了。但是咱们说好了国庆交上去,哪能反悔呢。”
最后这部电视剧还是在八六年的元旦当天上映了。
香港那边有关系,所以审核很快,但是国内要好几个月,所以他们根本没法在电影台上看到。
为了一赌为快,张向阳特地借着查账为由去了深圳那边。
因为这边离香港近,信号能接收到,所以他最终还是看到了。
马大顺和彭家木也跟着他一起看。怎么说这部电视剧也有他们的投资。
一集结束后,趁着广告空隙,马大顺问起最关键的问题,“这部电视剧在香港播出,多少钱一集啊?”
“他们先买了四集试试。如果反应好的话,就继续买,如果不好,可能要调到别的时间段了。价格相对也要低一些。”
“那到底多少钱啊?”彭家木不懂这个,有点想急于知道结果。
张向阳解释,“如果是黄金台,一集是六万,如果不是,那就只有四万五。”
彭家木暗自算一下,“也不多啊。就算一集六万,五十集也才三百万啊。”
张向阳其实对这块也不太懂,但是他之前就跟李世荣打听过,所以还是知道一点的,“还有其他电视台啊。又不是只有这一个台。这还只是首播价,如果要是复播的话,没这么高的。当然还可以卖音像版权。这也是大头。”
香港那边最为流行的是dvd,买回家,不用看广告。当然更多的是不用卡在那个点看。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许多人都喜欢这种方式。
马大顺试探着问,“咱们国家这边的电视台呢?”
张向阳不想泼他冷水,但还是老实摇头,“咱们这边别说三百万了,能有五十万就不错了。”
国内经济状况不行,哪怕像他们团都打过好几回白条。许多电视台在下午时间段都是雪花状态。根本就没有节目。
“咱们这边虽然给的钱不多,但是咱们这边台多啊。香港,台湾再有钱,他们的台少。”
彭家木也深以为然地点头,“就是这个理儿。”
第二日,张向阳还在厂里查账,李世荣的助理就过来找他了。
张向阳跟着他一起去李世荣在深圳这边的办公地点。
李世荣把几份合约递给他看,“这些都是最近谈下来的。这笔钱年后就能拿到。你有没有新的打算?”
一份是香港电视台的合约,一份是台湾电视台的合约,还有一份是英国那边的合约。
剩下三份是音像版权,也是这三个地区。
他简单看了下他们的签约价格。香港和台湾的相差无几,但是英国这边的单价虽高,但是剧集却被缩剪了。五十集只接给缩到了三十集。
音像版权是大头,都在三百万左右成交。
这六份合约加起来已经两千万收入了,这还不包括国内电视台的。
他投了一百四十五万,这次可以分到三百六十二万五的收益,翻了两点五倍。当然这还只是最初,等国内电视台谈下来,他还会有更多的收入。
虽然电视剧没有电影那么赚,但是有一点好处,它是细水长流型的,以后只要播出,他就能有分红。
张向阳忍不住露出一丝喜意,试探着问,“您是想再投资吗?”
李世荣找他过来就是商量接下来的事情,所幸直接开口了,“对,《卧底警察2》卖得也不错。我打算再投资警匪片。”
第 151 章
张向阳没想到自己钱还没拿到手呢,李世荣居然又想投拍了。
“《卧底警察2》很火吗?”这片子内地没有; 他自然也没看到。
估计就连刘导自己都没看到过。因为片子拍完后; 刘导就交由李世荣这边帮忙剪辑了。毕竟要拍电视剧; 时间太紧张。
李世荣做了个手势; 脸上笑意加深,“比《汉武帝》还要火; 收益是投入的十倍。”
绝对算是很火,很成功的一部系列片了。
张向阳挑了挑眉; “这种片子投资不多,您何必找我呢?”
不是他妄自菲薄,而是他这点钱在李世荣眼里根本不算什么。既然李世荣赚了那么多钱; 何必还要找他呢。
“我得到一个消息,又有几个城市要改革开放了,所以我要把产业放在内地。”李世荣据实以告,他双手交叉放在下巴处,平静地看着张向阳; “你也知道国内的永润超市都是属于我个人名下的。电影虽火,但是这种东西是看运气的,所以我想把产业放在超市上面。”
张向阳这才想起马大顺说过,永润超市在刚进入深圳的时候,其实是亏本的。因为这边的东西不够多,许多东西都是从香港运过来的。香港的物价比国内要高很多,而且人家的消费水平也高。很长一段时间,永润超市都是靠降价才保住客流量。
也就是李世荣底子厚才能亏得起; 要是换了旁人,早就关门歇业了。
“而且现在的房子越来越难买。所以我想在刚开放的时候多买些铺面。”李世荣也从马大顺那边听说张向阳其实也非常喜欢买铺面。毕竟他那个化妆品店是需要铺面才能兜售的。只靠百货大楼售货员推销还是不够的。
张向阳也来了几分兴趣,“都有哪些城市?”
李世荣随口道,“听说几个大城市都开放了。比如北京,上海等等。”
张向阳沉吟了一会儿,“需要投资多少钱?”
“我们一人一半如何?只要三百万就成。”李世荣也没跟他废话,直接给他报了数。
虽然只要一百五十万,但对张向阳来说这笔钱也不少了,他还是非常谨慎的,“我能知道是什么片子吗?”
李世荣让助理把剧本拿给他,“一共是十笔,你回去慢慢挑。等年后再拍也来得及,反正钱现在还没到账。”
张向阳见他不急,便放宽了心,把剧本捏起来,“成,我回去再看吧。”
李世荣起身送他。
张向阳到了咸菜厂,马大顺坐在自家沙发里火急火燎,彭家木同样是坐立难安。
看到张向阳回来,两人忙迎了上来,目光灼灼地盯着他,“怎么样?”
周学敏和吕秀英也紧紧盯着他看。
张向阳见他们四人都这么紧张,也没有吊他们胃口,弯起嘴角,“翻了两点五倍。卖得不错。”
四人都忍不住惊呼起来。
吕秀英还有种不切实际的感觉,“阳子,真的吗?这么多?”
张向阳点头,一笔笔算给他们听,“的确是这么多。而且还不包括咱们国内的。”
现在国家不怎么自己投资,更愿意引进外国票,因为这样花的钱更少。比自己投拍更划算。
现在国内的电视台虽然没有后世多,但也不少了,如果有十家电视台要播,那也有几百万了。到时候还有一笔钱能分。
周学敏兴奋得直搓手,看着张向阳,“钱什么时候能拿到啊?”
张向阳坐到沙发里,“等明年开春就能拿刚到。”
马大顺见他手里拿着一摞东西,抽|出一本过来看,名字是《妙医神探》,他微微有些诧异,“这么快就又要投资了?”
张向阳点了点额头,斜睨了他一眼,“怎么样?你有没有兴趣?”
马大顺和彭家木对视一眼,很肯定点头,“要!”
看着两人斩钉截铁的回答,张向阳却根本没笑,他微微叹了口气,“虽然这次《汉武帝》很成功,但不是所有影片都成功的。像之前永润集团投拍的那部《西门》明明是非常著名的编剧写的,但是最终却是血本无归。”
马大顺虽然没看过《西门》,可他也听说过这部片子,“那是因为那导演不会选角。明明是绝世大美女却选了个比我媳妇还丑的人来演。”
周学敏坐在他旁边,噘着嘴,不高兴地掐了他一下,疼得马大顺嘶得一声。
彭家木在旁边偷笑。
张向阳点了点头,“所以说这个行业,是有风险的。尤其是不懂的人进来瞎指挥,那亏的概率就会更大。”
马大顺和彭家木不知道他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但还是点头,“我们只投资,不会瞎指挥的。再说了,我俩也不懂演戏啊。怎么指挥。”
张向阳其实也就是顺嘴一说。见两人这么快就能明白他的意思,心里也很高兴,“那成吧。这次三百万,李世荣投一半。我投一百万,你俩一人二十五万吧。”
马大顺和彭家木立刻点头答应。
商量好这事之后,张向阳又在深圳这边逗留一周,拿了一百多万的分红,到汕头找张向民了。
之前欠了他们五万,张向阳连本带得给他们六万。
张向民说什么也不肯要他的利息,只收了五万本金。
杨素兰见他脸上全是笑,“看你这样子,看来你两个厂子分红很不错吧?”
张向阳看着杨素兰,“大嫂就是管账的,应该比我更了解啊。”
杨素兰嘿嘿笑。
张向民在旁边愁眉苦脸,“爹又催我俩回去呢。”
张向阳也沉默了,“大哥,你不想红根和红进吗?”
怎么可能不会想呢,只是回去就挣不到这么多钱了啊。张向民看了眼媳妇,见她也低着头,沉默着。
张向阳想了想,顿时眼前一亮,“我看不如大哥回去开家店吧?”
杨素兰猛地一抬头,“什么店?”
“大哥会开车,可以帮人拉货啊。可以从深圳这边买辆卡车回去。咱们那边发展虽然不如深圳好。但是肯定会有人在这边赚钱回家盖房子,你有车帮人运货,肯定也能大赚一笔。”
“拉砖?”张向民有点不乐意。
“也不一定只限于拉砖,还可以帮忙搬家,还有运货。比如从广东这边运货到咱们那边卖。咱们老家的衣服你不知道有多土,如果运过去,肯定可以卖得很好。大嫂,你说呢?”
杨素兰眼睛一亮,确实不错。她看了眼自己的手,因为这几年都是用店里的产品,她的手已经不再粗糙,很嫩很白很顺滑,“三弟,我能不能跟你商量一下?”
张向阳怔愣了一下,“大嫂有事只管说。”
杨素兰有点难以启齿,在心里酝酿了好一会儿,才鼓起勇气开口,“我想跟你商量下,能不能把这边的化妆品拿到老家卖。我保证装修得跟你们这儿一模一样,不会砸了你的招牌。”
张向也没想到大嫂会有这个想法,说实话,他早有把品牌做到老家的念头。但因为忙着拍戏,一直都没实施。
杨素兰见他迟迟不答应,有点尴尬,她也觉得自己这要求有点太无耻了些。毕竟这几年她能拿这么高的工资,都是三弟有意照顾她才给的。她刚想张嘴说自己是开玩笑的就听张向阳道,“行啊。我正愁找不到人呢。”
杨素兰没想到三弟真的答应了,人立时愣在当场,她搓了搓手,激动地看着他,“三弟,你真的乐意?”
汕头这边一共开了五家店,会计都是由她在做。每年营业额有十几万。就算扣除成本,至少也能有六七万。
老实肯定是没有汕头富,但三分之一总有的吧。不比她待在这边打工强嘛。
“三弟,你……”杨素兰激动得无语伦次,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张向阳却无所谓得摆摆手,“大嫂有这个实力,交给你我也能放心。这事我同意了。对了,你们钱够吗?”
“我们打算回去租铺面。”买的话肯定是不够的,但是租的话就没问题了、
张向阳想了想,拿了五万给他们,“那你们帮我回去买铺面吧。就当是我租给你们的。”
杨素兰眨了眨眼,“你不投拍电影了?”
张向阳笑着解释,“拍电影的钱已经足够了。不需要这么多。”
杨素兰放宽了心,接过钱,拍着胸口保证,“我一定会帮你买最好的铺面,肯定会办得妥妥的。”
“成,谢谢大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