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科举兴家-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章元敬花了两辈子的力气琢磨着,倒是真让他想出几首诗来,只是他不敢也不愿意借用古人的诗词,自己做出来的就差了几分那个意思。

    一直到大半个月后,姜氏才打听到了那位李老爷子的行踪,第二日一大早就跟李婶带着乖孙,在孙氏担忧的眼神中出门了。

    一边走姜氏还说道:“读书人的想法就跟咱老百姓不同,这时候还冷着呢,河边有啥好看的,不就是几颗柳树吗,连花儿都还没开。”

    李婶抱着章元敬,也在旁边凑趣说道:“可不是吗,每年春天青州河边就许多人,也不知道瞎看个什么,有那个闲工夫还不如回家多读几本书呢。”

    姜氏又笑道:“不过也幸亏李老爷子喜欢,不然咱们还抓不住机会。”

    到了河边,姜氏又有些抓瞎,实在是这河有点长,她也不确定能不能真遇到。

    章元敬倒是镇定许多,还说道:“奶奶,你跟李婶就在这边挖野菜吧,要是遇不到李老先生的话,咱们中午也能多一道菜。”

    姜氏一听就笑了,刮了刮他的鼻尖儿说道:“小机灵鬼,成,不然干站着也惹眼。”

    这时候河边满是野菜,县城里头也常有人过来挖野菜的,她们一边挖野菜一边等人,既不惹眼,到时候也能加一道菜,确实是不错的主意。

    章元敬还想蹲下来帮忙,姜氏却怕他弄脏了衣服不好看,让他就在旁边看着,或者帮她们提着篮子就成。

    姜氏和李婶动作都十分利索,刷刷刷一会儿就挖了一篮子,也幸亏她们早有准备,不然的话还没有东西装着回去,别说,野菜挺嫩,姜氏挖的也挺开心。

    正当姜氏挖的不亦悦乎,几乎要忘记来这里的真实目的的时候,河边忽然来了一群人,为首的是个两鬓斑白的老爷子,虽然年纪大了,腰杆子却挺得比年轻人还直。

    他身边跟着几个书生模样的人,言语之间不难看出对老爷子多有奉承,只是老爷子一直脸色淡淡的,对他们并不多加关注。

    章元敬心中一凛,来了,事情成败与否就看这一遭了。就算是他也忍不住紧张的有些手心发汗,下意识的就站的更加笔挺了。

    姜氏更是下意识的放下了野菜,扯着嗓子说了一句:“平安啊,奶奶觉得挖野菜无趣了一些,要不你给奶奶背个诗打发打发时间。”

    这话一出,在场的也都是人精儿,那边有个书生忍不住嗤笑了一声,似乎十分不屑。

    章元敬抿了抿嘴角,深吸了口气念了起来,但他念的并不是三字经,而是自己费尽脑经才写出来的打油诗:

    “青江绿波高,

    细叶如丝绦,

    何人妆杨柳,

    春风似剪刀。”

    话音刚落,那头李老先生倒是咦了一声,抬头朝着这边看来。


24。拜师



    李老先生听见这诗倒是有些惊讶; 朝着章元敬的方向看去; 这一看又是一惊。

    章元敬长得好是乡邻们公认的,就是见不得别人好的王氏; 私底下也曾看着看子感叹过; 要是儿子能有隔壁的小崽子那么会长,专挑着爹娘的好处长就好了。

    不过长得好看的孩子李老先生也见多了; 即使穿着蓝色缎子镶了红边的衣服,章元敬显得格外的粉雕玉琢,他也不会这般惊讶。

    让他吃惊的是这个孩子的眼睛,那双微微挑起的丹凤眼里头一片清明; 不是孩童那种纯真无知懵懂; 却像是大人似的通透,再有他挺直的脊背,带着一股子天然的风骨。

    说一个孩子有风骨实在是奇怪,但李老爷子就是这么觉得的,这孩子若不是被人特意教过; 那便是天生早慧; 是个读书的苗子。

    这么猜测着; 李老爷子便有些见猎心喜; 往这边走了几步,笑着开口问道:“小娃娃; 刚才你背的诗是何人所写的?”

    姜氏一听就有些紧张起来; 她好歹也是听过三字经的; 虽然不能完全记住; 但也知道三字经都是三个字三个字的,刚才孙子念的分明是五个字啊?

    她忍不住想要替孙子回答,却见章元敬朝她摇了摇头,这才按耐住自己的冲动。

    章元敬上前一步,恭恭敬敬的做了个礼,这才甜甜一笑,说道:“小子不才,这是我自己作的。”

    话音未落,站在李老先生背后的青年人就嗤笑了一声,冷冷说道:“这小孩倒是敢夸下海口,就你这样,三字经读完没有?还敢说作诗!”

    李老先生也皱着眉头看着他,聪明的孩子固然好,但聪明却喜欢耍滑头可不太妙了。这诗虽然不算多么精明,但怎么看也不该是一个三岁孩子能做出来的。“你可得好好想想,这诗真的是你自己做的,而不是旁人做了让你背下来的?”

    章元敬也不慌张,笑了笑说道:“老先生不相信吗?”

    那个青年人又冷笑了一声,也不跟他说话,而是对李老先生说道:“李老,咱们去那边看看吧,八成是谁家知道您要过来,特意演了这出戏。”

    李老先生却没有依着他的话离开,他细细的打量这孩子,只见他身上的衣裳虽然干净整洁,却不是多好的料子,身上并无任何的配饰,连个银镯子都没有看见。

    再看他身边的两个女人也是,一个看起来像是下人便不提了,另一个穿戴也就是老百姓的模样,可不像是能雇人给孩子写诗的人家。

    李老先生不乐意错过好苗子,倒是多了几分耐心,继续问了一句:“你如何说?”

    章元敬这才笑了笑,如果李老先生一听就不分青红皂白的走了,恐怕也不适合当他的老师,他开口解释道:“这诗确实是小子作的,前几日祖母说要带我出来玩儿,说起青河边的柳树,小子抓耳挠腮了好几天,才想出了这么一首诗。”

    李老先生还未说话,那个青年又多嘴说道:“说的好听,骆宾王七岁才能作诗,你倒好,三岁就能了,难不成你还是个绝世天才不成?”

    章元敬被人为难了却不生气,反倒是笑道:“小子自然不如骆宾王,只是之前读过一首咏柳,写的极好,老先生可有兴趣听上一听?”

    李老先生瞥了一眼有些气急败坏的青年,倒是颇有几分兴致的摸了摸下巴,笑着说道:“不如你先念来听听看。”

    章元敬深深吸了口气,念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小子读到的时候便觉得写的极好,前几日实在是想不出来,便就着这首诗改了改,才有了那首青江绿波高,细叶如丝绦,何人妆杨柳,春风似剪刀。”

    章元敬有些害羞的背着手,又说道:“说来惭愧,改了之后的诗自然不如原来的好。”

    李老先生一听,果然起了兴趣,问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果然好诗,怎么我从未听过?”

    两个世界是平行空间,他不知道也是正常,章元敬正要解释,李老先生却叉开话题,带着几分肯定和好奇问道:“你识字?”

    章元敬松了口气,暗道拿古人的诗歌出来显摆果然是具有风险的,幸亏他没有那么大脸直接挂在自己的名下,不然将来非得弄一个江郎才尽的名声不可。

    “小子不才,认得一些。”章元敬依旧是不卑不亢的说道。

    李老先生笑了笑,摸着自己的胡须问道:“何人是你的启蒙老师?”

    章元敬带着几分腼腆,解释道:“是家母,她识字不多,却还能背三字经,后来小子找到了一本先父留下的说文解字,便一直自己对照着看,倒是多认得了一些字。”

    这时候,姜氏终于忍不住了,插嘴说道:“可不是吗,我家平安从小聪慧,自说话就能读书,如今还能自己作诗啦。”

    那个青年立刻嗤笑道:“从未正经读过书,还敢说是自己做的诗。”

    李老先生又是皱了皱眉,心中对他胡乱插嘴十分不悦,要不是碍于交情他肯定不能带着这样的人出门,口中却道:“你来看看,这是何字?”

    说完这话,李老先生随意捡起一根树枝,三来下在地上写了一个孝字。

    章元敬一看就松了口气,信心满满的说道:“这是孝顺的孝字,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

    李老先生又问道:“不是说只读了三字经吗,怎么还懂论语和孝经?”

    章元敬心中也是一愣,他只是顺口背了出来,背出来之后才想到这句话似乎是明清时期才有的,心中顿时冷汗直冒。听见这话他才松了口气,好歹这两本书也曾提到过,看来他平日里还得小心才是,读书的时候东西背的杂,古代忌讳多,时不时就得给他设个坑。

    他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背着手鼓着脸颊说道:“并未读过,只是偶尔看过先父遗笔,才记得一些,小子献丑了。”

    再次听到先父两字,李老先生心中倒是多了几分怜惜,看着孩子不过是三岁大却失去了父亲,出门来只能让年老体衰的老祖母陪着,可见她们家处境。

    再看那诗歌,那笔记,想必孩子去世的亲爹也必然是个读书人,只可惜亡故的早,未能闻名天下。李老先生先对章明亭有了几分好感,再看章元敬更觉得可人,心中已经有了个主意,只是这会儿却故意不说,只是笑道:“不错不错,既然知道百善孝为先,那你便先帮着祖母挖野菜吧,别让老人家辛苦了去。”

    说完这话,李老先生甩了甩袖子就扬长而去,原本跟着他的一群人也呼啦啦的离开了,那个讽刺过章元敬的青年还嗤笑道:“癞□□想吃天鹅肉,李老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章元敬囧囧然,就算他想要拜师,也跟癞蛤蟆没啥关系吧。

    眼看着一群人走远了,姜氏心中着急起来,皱眉问道:“这,这说的好好的怎么就走了?”

    李婶也插嘴说道:“可不是吗,咱平安说的多好,又有诗又能认字,好多话我听都听不懂。”李婶深刻的觉得她听不懂的话才是读书人的话。

    章元敬倒是镇定如初,笑着说道:“奶奶,能做的咱们已经都做了,甚至比一开始预计的还要更好一些,李老先生还考校了我,问了几个问题,若是他满意,自然能成,若是不满意的话,咱们就当出来踏青吧。”

    姜氏还有些晕乎乎的,奇怪的问道:“老先生考校你了吗?我怎么没听出来?”

    章元敬笑道:“他还写了字呢。”说完他走过去看了看,能说不愧是进士吗,老先生随意拿着树枝写的字也十分好看,颇具风骨,可惜在地上,不然他非得带回去临摹不可。

    姜氏也过去看了看字,也觉得写得好,但说不出哪里好来,只能安慰自己说:“得了,哎,这要是不能成的话,这老爷子也没啥眼光。”

    说完她还颇为怨念的说道:“还说我是老人家,我能有他年纪大吗?”

    不管是多大的女人,年纪对她们来说都是死穴。姜氏如今六十出头,但因为连续丧夫丧子的缘故看着有些显老,但被李老尊称了一声老人家,她心里头可不是开心的!

    光看李老家里头孙子的年纪,两人还真的说不准谁大谁小,不过差距不会太大就是了。

    章元敬先是觉得好笑,随机看了看姜氏头上的白发,忍不住有些心疼起来,他抿了抿姜氏的发髻,开口说道:“都是我让奶奶辛苦了。”

    姜氏一听,倒是搂着他笑道:“能为着乖孙忙活,哪里能算是辛苦。”

    章元敬微微一笑,心中却发誓定要好好努力,让这辈子为了他辛劳的家人们能够舒舒服服的过后半辈子。他果然蹲下来帮姜氏挖起野菜来,姜氏见他坚持也笑吟吟的答应了。

    没一会儿功夫,她们带来的篮子里头都放不下了,姜氏这菜意犹未尽的准备回去。

    等走出几步,姜氏忽然大叫起来:“哎呦喂,刚才忘记说名字来,这李老爷子不会是弄错了地儿走错了门吧!”


25。收徒



    没有自报家门这件事让姜氏后悔莫及; 恨不得追上去大喊一遍; 只可惜那头李老先生已经走远了,她追也已经追不上; 只得悻悻然的拎着一篮子也才回家去。

    章元敬见老太太的眼睛都耷拉下来了; 连忙安慰道:“奶奶,李家是咱青州的大户人家; 想要打听一个人还不容易吗,若是李老有心,随便问一句就能知道咱家。”

    即使他这么说了,姜氏还是不放心; 连带着嫩嫩的香香的野菜做的馄饨也不觉得香了; 倒是章铃兰吃的香喷喷的,还说道:“弟弟,你们怎么不叫我一块儿去啊,我也想挖野菜呢,湖边的野菜现在多不多; 多的话咱们再去挖一次吧。”

    孙氏也挺爱这一口; 笑着说道:“可不是吗; 难得吃一次倒是觉得香的很; 没想到青河旁的野菜这么嫩,吃着爽口的很。”

    姜氏翻了个白眼; 没好气的说道:“吃吃吃; 就知道吃; 这馄饨里头多少白面多少猪油下去; 当然觉得香,这要是吃上十天半月的野菜粥你们就不会觉得好吃了。”

    章铃兰连忙低下头不敢说话,孙氏脸上也露出几分尴尬来,大概是最近姜氏太好说话了,以至于她都差点忘记这位婆婆向来不太好伺候。

    眼看饭桌上的气氛僵持起来,章元敬站起身用勺子兜了一个馄饨,举着小手递到姜氏嘴边:“奶,你吃吃看香不香,这可是平安亲手挖的野菜。”

    对着最疼爱的孙子,姜氏一秒钟变脸,笑眯眯的吃下了这一只馄饨,似乎吃着什么山珍海味似得,乐呵呵的说道:“不错,不错,确实是香的很。”

    章元敬松了口气,姜氏在家里头就是说一不二的脾气,平时还好,今日因为李老的缘故心里头有些不痛快,自然看孙氏俩个不顺眼了。

    缓解了家庭矛盾,章元敬笑着说道:“那奶奶多吃一些,奶奶喜欢吃的话,我以后还挖给奶奶吃。娘,姐姐,你们也吃。”

    孙氏和章铃兰这才放松了一些,章元敬又站着给他们都挖了几个馄饨,姜氏咳嗽了一声,淡淡说道:“行啦,都自己吃吧,平安也坐下吃,待会儿都被我们吃光了。”

    这场还没起来的家庭风暴算是过去了,孙氏也习惯了婆婆时不时发火,章铃兰看着胆儿小,其实是被骂着长大的,伤心的时候是真伤心,一眨眼也确实是过去了。

    一家人就一块儿吃了一顿野菜混沌,倒是让章铃兰惦记起来,时不时就要缠着孙氏出门挖野菜,弄得孙氏烦不胜烦,最后只好带着她去了一次。

    姜氏原本是信心满满的,谁知道等了几日也不见李家那边有动静,心中难免嘀咕起来,一边庆幸自己没有满天下的去说道,一边暗骂李老先生是个没眼光的,还安慰自家乖孙说:“那老东西看不上你是他没眼光,回头奶就送你去学堂,咱不怕没老师。”

    章元敬心里头自然也是失望的,倒是也不至于到难过的程度,他在去之前尽自己的努力准备了,回答每一个问题也细细思考过,要是还不成的话,他跟李老也就没有师徒的缘分,这种事情也不是他强求就能来的。

    章元敬和姜氏不会知道,李老先生一回到家中,果然让人去打听河边的祖孙来,他的夫人章氏见他一副兴冲冲的模样,忍不住开口问道:“这是怎么了?”

    李老先生在屋内转悠了好几个圈子,又坐下来喝了口水,对着结发妻子忍不住说道:“你可知道我今日在河边见着了谁?”

    章氏不给面子的翻了个白眼,坐下来给他又倒了杯茶水,问道:“不就是一群酸臭书生,还能有谁,难不成还看见神仙了不成?”

    李老先生喝了口茶,笑着摸了摸胡子,故意卖关子说道:“虽不是神仙,却是个金童。”

    章氏一听,倒是好奇的问道:“怎么,是个孩子?莫不是很聪慧,才让你这般激动。”

    李老先生继续摸胡子不说话,章氏无奈,只好好声好气的说道:“老爷,说话可不待这样只说一半的,这要是不弄清楚,今晚我饭都吃不下了。”

    李老先生这才把在河边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最后摸了摸胡子说道:“无论这首诗是不是孩子自己做的,光是答辩的这份机智就十分难得。”

    章氏也点头说道:“可不是吗,这份急智怕是少有,大人能答得这般好的也少有。”

    李老先生点头说道:“今日忘了问那孩子家门,只好等查到了再说。”

    话虽如此,章氏对老夫了解的很,自然知道除非有天大的不妥,不然他必定是要把那孩子收归门下了,顿时笑了起来:“看来我得准备当师母了。”

    李老先生见猎心喜,催着下面的人去查,不一会儿就有人得信来了,一说章家,章氏倒是带着几分惊讶说道:“姓章,家里头只有奶奶和娘,上头有一个姐姐,那不是三嫂子家吗!”

    李老先生一听,忙问道:“怎么,你认识?”

    章氏笑了笑,摇头说道:“倒也说不上认识,我跟你在外几十年,这边的人都忘得差不多啦,再说了,亲戚关系也离得远,以往碰过面也不记得了。”

    “只是上次族内来了人,聊天的时候倒是说起这一家子,也是个可怜的,三嫂子命不好,三哥早早的就去了,因为守孝儿子就耽误了科考,偏偏媳妇正怀着老二的时候,独子也一场急病就去了,幸好留了后,不然可不是绝户了吗!”

    李老先生也跟着叹息了一番,又问起章明亭的事情来,章氏对章明亭倒是还略有些印象,笑着说道:“明亭这孩子我还见过几面,也是个乖巧懂事的,那时候三嫂子带着上门来,说话的机灵劲都让人羡慕,可惜,这孩子走的这般急。”

    章氏自己生的孩子不成器,说得好听是老实本分,说的难听就是榆木脑袋,也不知道他们夫妻俩都是聪明人,为何生出这么个儿子来。故而她分外喜欢聪明人,看见人家的机灵孩子就眼馋,想起当年见过的章明亭忍不住有些感叹。

    李老先生一听,便道:“可不是,那孩子也是个机灵的,可见是父子相承,哼,那姓赵的还说什么设局骗人,这么大人了一点儿心胸都没有,还不如咱儿子呢。”

    他们儿子虽然蠢笨了一些,但胜在一个本分,从来也不会嫉恨别人。

    章氏也跟着说道:“这么小的孩子,哪能设局骗人,要说他们提前打听到你要去,故意在那儿变现我是相信的,但这也是人之常情,孤儿寡母的多不容易,无需芥蒂,但若说设局,他们家哪有那个本事。再说了,就是大人有想法,小孩儿不机灵也得记得住啊。”

    因为是同族,自己当年还抱过孩子他爹,章氏的心就偏了,一门心思的为章元敬说了好话,不说别的,相公的弟子是她娘家人,总比都是不相识的人要好一些吧!

    “听那孩子的答辩,真不是寻常孩童能做到的。”章氏又说道。

    李老先生心里头也这么觉得,想到赵姓书生那嫉妒的嘴脸,忍不住皱了皱眉头,低声说道:“以后让那姓赵的别上门来,这么大人了,文不成武不成,欺负一个孩子倒是来劲,可见人品低劣,当初就不该看在县太爷的面子上松口。”

    原来那姓赵的是县太爷的侄子,读了许多年书也没长进,县太爷也是碍于兄长的名字,所以才上门来求李老收下。李老先生原先打算考量一段时间,那姓赵的看着倒是挺殷勤,谁知道这次一出门,对着个三岁孩子也收敛不了嫉妒,可见这些年读不出来也是正常。

    李老先生好歹在官场浸淫了二十多年,对这种心胸狭隘性情急躁的人最是看不顺眼,在他第一次抢先插嘴的时候就已经不痛快,谁知道后头还接二连三的发生,在回来的时候已经决定让姓赵的滚蛋了。

    章氏一听,倒是略有些担心的问道:“这,不太好吧,若是现在就让他别来,县太爷知道了会如何作想?再有一个,若是他私底下为难章家怎么办?”

    李老先生却比她看的通透,摇头说道:“县太爷若是真喜欢这个侄子,何不自己来教?他难道不是三榜进士出身?他自己不教,反倒是推给我,可见是知道这个侄子什么德性的。”

    “哼,我就算是把人退回去,县太爷也绝对不会多说什么。”李老先生看透了县太爷的行动,把人推到他面前不过是碍于家里头的压力罢了,如今他把人退回去,县太爷说不准还觉得高兴,松了一口气呢!

    “再者”李老先生一甩手,冷笑道,“我李玉山的弟子,难道还怕被人欺负了去?在这个青州县,谁敢欺负,谁能欺负?”

    李玉山李老先生说这话的时候颇有几分自负,章氏无奈的一笑,心中却暗暗想着回乡果然是个好主意,在京城的时候他们家老头子哪里敢说这样的话,一家子都得憋屈的过日子,青州县虽然是小地方,远没有京都的繁华,但胜在日子过的舒坦啊。

    夫妻俩就把这事儿定了,章氏想了想,问道:“要不要派人去那边说一声,说你同意了?”

    李玉山摆了摆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