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子妃的荣华路-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蓟州被破是夜晚,次日清晨,他收到飞鸽传书,欣喜若狂。
  鞑靼人多悍勇,可汗尤为甚,他热血沸腾,迫不及待要赶赴蓟州,亲自指挥这场战役。
  然而,这里却出现了一个问题。
  鞑靼骑兵多,这话不假,但真没多到兵丁人手一马的地步。可汗率领的十数万大军,还是以步甲居多。
  步甲,再加上粮草辎重,即便急行军,速度也快不到哪里去。
  从王都到蓟州,至少得十天出头。
  战机转瞬即逝,哪里等得到十天?
  但问题是,即便抛弃辎重,步甲靠两条腿,也无法大幅度缩减行军时间。
  可汗当机立断,抛下大部队,自己先行奔赴。他打马星夜疾奔,约摸三四天,便能抵达蓟州。
  这事儿是掩人耳目进行的,为防军中有大周细作获悉。
  可汗领了一万骑兵,半夜悄悄离开,原来骑兵位置立即被合拢上。十几万大军就少一万,而且各营还限定了位置不许乱跑,因此除了几个心腹,大军中无人知晓。
  不过,耶拉还是很快发现了异常之处。
  他原来是中级武官,后来又升了一级,在大军中,也算得上一号人物了,比寻常兵丁以及低级武官,要更能接近核心。
  他本一直密切关注着可汗以及几位高级将领,次日一早,便立即察觉不同。
  王帐附近的守卫虽一如既往,但他隐隐感觉到外松内紧,几位高级将领轮流出现,神情似是无异,但鹰隼般是视线还是不动声色在扫视着附近。
  耶拉当即心头一动。
  难道,可汗悄悄跑了?
  其实,他早就揣测过这事。毕竟易地而处,恐怕他本人也会迫不及待奔赴蓟州,可汗行为不难理解,只要能把行踪掩藏得到位就没问题了。
  有了猜测,耶拉便更着意观察。
  鞑靼大军实行轮流值守制度,耶拉身份不算低了,因此他也在内围,今天刚好轮到王帐前不远一块地方,为他的观察提供了很大方便。
  不多时,王帐帘子掀起。
  耶拉这位置,说近其实也不太近,最起码他看不清人脸,只能靠服饰判断。
  一个身穿可汗铠甲的魁梧男子出来了,看身形,并无两样,这人一上马后,亲卫立即簇拥,外面只能隐隐看见“可汗”身影。
  一切似乎差别不大。
  但等亲卫簇拥“可汗”,从面前不远经过时,耶拉还是立即发现了问题。
  由于耶拉心里存着事,曾仔细观察过这群亲卫,他记性好,某些重要人物的面孔记得真真的。
  现在,他立即发现少很多熟悉面孔,尤其是鞑靼可汗最信重那几个。
  耶拉垂眸,遮住眸中一抹喜色,这回可以确定,可汗是昨夜离开了。
  东宫在低层武官中安插了人手,这些人要紧事探听不了,但传递消息还是没问题的。先前,他与许弛约定了好几个传信法子,如今正好用上。
  耶拉抓紧时间,伺机将消息传出去,信鸽振翼,迅速将消息送返。
  现在,这封密信已在高煦手里。
  他大喜,有了这个消息,蓟州难题可解。
  “林阳,立即传信霍川。”
  鞑靼可汗赶赴蓟州,不过三四天功夫,从这里调遣兵马拦截,是来不及的了。
  霍川驻守的正是宣府,从鞑靼王都方向赶往蓟州的路径,正好有一个点很接近宣府,除非可汗绕远路。
  只是若绕远路,那就违背他了的初衷,可能性不大。
  高煦今晨调遣的军队之一,正好有宣府,想必现在霍川已经点好兵马,开始往这边赶来。
  “命霍川火速掉头,从宣府北门而出,拦截鞑靼可汗。”
  要就此灭杀可汗,高煦没想过这等美事,对方敢轻装上路,就是必然有保命之法。
  只不过,这附近潜藏的鞑靼军队,都一股脑投入蓟州之战了。细细考量过后,他认为对方的保命之法,必然还是应在攻入大周这几十万大军上去。
  可汗必然有快速而有效的法子,可以召唤大军回援。
  这么一来,蓟州之困可解了。
  回援可汗,谁敢怠慢?这必须赶回去至少大部分军队,这么一来,即便舍不得蓟州,留守兵力也将大大减少。
  形势顷刻掉转,我众敌寡,蓟州很快能取回来,并全歼守敌。
  “传令张为胜,让他稍后加紧攻势。”正好趁敌军不得不撤退回援时,奋力击杀。
  等一一安排妥当后,末了,高煦又说了一句,“林阳,你传信嘱咐他,此事过后排查必会空前严厉,让他小心在意。”
  这个隐晦不明的“他”,说的当然是耶拉。
  鞑靼可汗既然悄悄离开大军,就自信能掩下消息,这回突兀被阻截,明显是贴身心腹,或者高中级武将里头出了细作。
  自己遭遇危险,好不容易得来的蓟州又丢了,几者相加,他的怒火可想而知。
  耶拉必须慎之又慎。
  “此次过后,若非重要消息,让他不要再轻易传信。”
  高煦话罢,林阳利落应了一声,匆匆出门传递消息。
  高煦策略很正确,霍川北上细细搜索鞑靼可汗,其实是晚了些许,对方已经过去了。
  但好在,新鲜马蹄印等痕迹仍在,他立即领军往东边追去,等追上了,不由分说,立即掩杀过去。
  喊杀声震天,沙尘滚滚,好在可汗带领这一万骑兵不简单,能征善战,战斗经验极其丰富,不待命令,立即结成圆阵,将可汗团团护住。
  “有人泄露本汗行踪!”
  这人身份绝对不会低,可汗咬牙切齿,他要将对方找出来,碎尸万段!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现在首先是要保命突围。
  可汗是个果断之人,脸上青黑变化一阵,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传信胡和鲁,立即驰援。”
  “放弃蓟州,大军尽数折返!”
  可汗并非短视之人,若留少部分军队在蓟州,很快就会被大周拿下。蓟州注定保不住,与其损失这些人马,不如狠心撤回。
  心腹立即取出一张纸笺,写了一式两份密信,一招手,属下奉上一个笼子。
  笼子装了两只海东青,毛色油亮,身姿矫健。密信塞进一个金属小筒,系在它的爪子上。
  心腹一放手,海东青打了两个转,一振翅冲上云霄,瞬间不见踪影。
  “大汗,海东青极快,胡和鲁一日内必到。”这一万骑兵都是精锐,只重防守,撑一日没问题。
  心腹暗暗一叹,不过一日之后,这批精锐折损会相当大,真是太让人心痛了。
  可汗何尝不知?
  再联想被迫吐回去的蓟州,他心痛难当,切齿道:“好一个大周皇太子!”
  鞑靼在大周,同样有暗牒,可汗对大周诸般变化还是很清楚的,他鄙夷昌平帝之余,又对高煦恨极。
  这是可汗多年从戎生涯中,吃的最大一个亏,“没想到啊,犬父竟出了虎子!”


第一百一十二章 
  前方激战正酣; 京城这边也暗流涌动。
  “齐大人,您下值了啊。”
  说话的; 是京卫指挥司一刘姓同知,刘同知工作能力不错; 就是因为出身差点,人有些谄媚。
  这不; 他一见副指挥使迎面走来; 面上笑容就灿烂了几分。
  眼前这位副指挥使齐耀林,还有另一重身份; 他就是安乐大长公主的驸马。大长公主身份超然,驸马自然也格外贵重。
  可惜的是,公主与驸马情深意笃二十多载; 膝下依旧无一儿半女。
  这正是完美人生的一大遗憾啊!
  刘同知暗暗砸吧嘴; 不过,人家的遗憾与他无关; 光是如今这些就够人仰望的了。
  “嗯; 刘同知上值?”
  现在非常时刻; 齐耀林与指挥使褚宗保二人,十二个时辰轮班; 不分昼夜值守。
  这时候天才刚亮; 刘同知肯定是上值的,他这话明知故问,意在打个招呼。
  “是的,是的。”刘同知连声应是。
  他在京卫指挥司待得够久; 大家都知道彼此秉性,不少上峰甚至腰杆子硬的平级,都有些不屑他,因此日常相处,态度难免会有些许差异。
  齐耀林为人虽沉默,但从来不倨傲,对待刘同知与旁人无异,这点后者见惯人情冷暖,很轻易便分了出来。
  因此,刘同知面上笑意不自禁真挚了几分。
  两人交情不深,点了点头后,齐耀林便离了公署,翻身上马。
  公主府在左侧方向,但他想了想,却打马往右侧而去。
  熟知情况的人也不觉得有异,听说大长公主身体不大好,习惯晚一些起,而驸马兄弟齐辉杰的府邸,正是在右边方向。
  今日是休沐日,齐辉杰在家里挺正常的。
  马蹄声踢哒,很快就抵达内城边缘处的一处胡同。这胡同宽敞整洁,两边一水儿方正的五进大宅,还带了花园,端是难得。
  按理说齐家这种爆发户式的人家,是很难在内城购置到上好宅子的,但是没关系,谁叫齐辉杰有个皇家驸马里头一份的亲哥哥呢。
  齐府不少地方还扎着红绸,喜气洋溢,这是府里昨日刚与靖北侯府下了大聘,未来大少奶奶,正是侯府嫡出千金。
  齐耀林在大门前下马,将马缰交给迎上来的门房,大步入内。他身后跟着的小厮长随,就自觉跟着齐府家人去歇息等待了。
  弟弟齐辉杰已经迎出来了,“大哥,昨日是值了夜?”
  “嗯,刚下值。”
  这兄弟二人感情明显极好,拍了拍彼此的肩,齐耀林面上浮起微笑。
  “哥哥辛苦了。”
  “哪里,此乃职责所在。”
  ……
  兄弟二人边走边说,很快到了外书房,齐辉杰随意往后挥挥手,“你们不必入内伺候,我与大哥说说话。”
  原本齐府的不必说,就算是齐耀林身边的贴身伺候人,闻言也止住脚步。无他,知道驸马对兄弟的看重而已。
  一切似乎与平日并无两样,只不过,一等掩上门,兄弟二人神色一变,立即严肃起来。
  齐耀林返身,附耳在隔扇门上倾听片刻,确定外面一切如常,这才回身快步往里头行去。
  “大哥,可汗昨夜来信了。”
  齐辉杰已经俯身,打开一个隐蔽的小暗格,从里头取出一张极窄小的纸笺,递给兄长,“让我们抓紧办了。”
  “这事,怕是有些难。”齐耀林接过纸笺,垂眸快速看罢,浓眉蹙起,面露难色。
  他弟弟随即接口,“难也要办,这是可汗亲自下的令。”
  这兄弟二人一来一回,揭露了一个惊天大隐秘。
  没错,他们都是鞑靼派过来的暗牒。
  齐耀林本名额日斯,齐辉杰本名巴图,他们确实是兄弟,但却是鞑靼人。
  这么说也不太正确,应该是混血儿。二人父亲是鞑靼人,母亲却是大周女子,只不过,确实是在鞑靼生下并成长的。
  兄弟二人的父亲是鞑靼小贵族,从戎后当了中级武将,母亲柳氏是一次南侵的战利品,被掳后当了女奴。
  她虽出身小家,但容貌不错,很自然的,便被主人拽进屋中取乐了。
  能活着,绝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死的。而鞑靼风气一贯如此,凡事有些能耐的武将家里,都是一大串伺候男主人的女奴?
  主母虽不喜欢这些女人,但也杀不绝赶不尽,于是,便当看不见了。
  只不过,柳氏肚皮很争气,不过伺候了几回,就怀上了。她也有些能耐,遮遮掩掩后左右支应,居然将孩子生了下来。
  既然有孩子了,她便晋升为正经妾室,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
  这就是齐耀林兄弟二人。
  他们的幼时生活,其实很不好过。身上有一半大周血统也就罢了,模样还长得酷似母族,处于这拥有十几二十个兄弟的大家庭中,实在扎人眼睛。
  混血、相貌,都是异母兄弟嘲笑时的打击点,也是父祖叔伯不喜的根源,母子三人,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二等公民的日子。
  然而,即使是这般,对于这对生于鞑靼、长于鞑靼的兄弟而言,从思想到观念来说,他们却还是鞑靼人。
  这种坎坷的身世,却让兄弟二人步入了一个人生转折点。
  容貌是大周的,心却是鞑靼的,兼兄弟极为孝顺,时时惦记着生母。于是,二人十岁时,被悄悄选进了暗牒营。
  齐耀林兄弟相当出色,被上峰所看重,后来被送进大周,精心安排了一个身份,投军从戎。
  果然,他们没有让人失望,奋斗了五六年,齐耀林抓住契机,成了四品武将,而齐辉杰运气一般,也成了六品武官。
  其实到了这个地步,已经到瓶颈了,毕竟再往上面,官位陡然减少,上面又有人占坑,不熬够资历,很难冒头。
  而且最重要的是,为了防止暗牒,大周对于中级以上武将排查很严,即便身世没有问题,一般也更喜欢用世代从戎的子弟。
  一代寒门出身者,绝大部分止步四品。
  鞑靼暗牒中,也是当时的齐耀林混得最好了,能官至四品。
  但是谁也没想到,他的造化不止于此。
  当时的安乐长公主不喜欢世家子弟,先帝便选了好些寒门文武官员,齐耀林年轻有为,居然被挑上了。
  这还不止,他还被公主随意一点,点为驸马。
  安乐长公主是先帝最疼爱的嫡妹,昌平帝敬重的姑母,两代权力交接,齐耀林始终平步青云,二十多年后,官至京卫副指挥使,拱卫整个京城。
  他的上峰,已经直接换成鞑靼可汗了,由老可汗交到新可汗手里。
  不过,好钢使在刀刃上,齐耀林从不轻易被派任务,他要做的就是隐藏好自己,并借驸马身份力争上游。
  也是因此,他连鞑靼暗牒也不敢轻易提携,只除了自己的弟弟。
  现在,鞑靼与大周,爆发前所未有的大战役,甚至还占领了蓟州,可汗认为,使好钢的时候到了。
  鞑靼可汗发密信传下命令时,刚刚离开大军,领着一万骑兵奔赴蓟州,雄心壮志。
  而齐家兄弟商议的此刻,霍川刚围攻可汗不久,海东青才放出去,后续一切变化,京城无人得知。
  可汗传下的命令,是让齐耀林设法掌控京城防务,等大军兵临城下,可以随机应变。
  若前者力有不逮,则可以设法擒住一两个大周关键人物,押返鞑靼军中,作为人质,用于战争要紧时刻,充当出奇制胜的棋子。
  “大哥,主子命令有二,第一怕是不大好成功。”
  虽然没有得悉可汗被霍川所围,命大军回援的消息。但身处京卫副指挥使之位,皇太子火速调遣军队,成功将鞑靼几十万大军阻截,并已合围的军报,齐耀林还是第一时间收到了。
  这么一来,鞑靼大军就不可能再兵临京城城下了,他即便成功掌了京城防务,也无甚用途。
  毕竟,就算他在京卫的心腹及亲信部队,也是忠心大周的,短时间还好说,时间一长,人家回过味来,他只能是案板上的肉了。
  届时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三十年潜伏就白费功夫了。
  且最重要一点,齐耀林无自信能放到褚宗保,继而掌控京卫,要知道,他这位上峰可是个厉害人物。
  “我们选第二。”也只能选第二。
  决定一出,齐耀林松了口气,一贯严肃的面庞,露出由衷笑意,“我们终于可以回去了。”
  等顺利押了人质,下面就可以返回鞑靼,想到三十多年没见面的母亲,兄弟二人都难掩激动。
  “二弟,委屈你了。”
  齐耀林指的是如今齐府的家眷,他因大长公主不能孕子,无牵无挂,而齐辉杰为了顺利潜伏,是真的娶了妻并生有孩子的。
  这一府家眷,并不知道齐氏兄弟的真实身份,二人也没打算让他们知道。押着人质暗暗离开,本来不易,更不可能多带累赘人手。
  兄弟身份一旦曝光,等待齐府人的结局,肯定就是死亡。
  “无妨,这事儿我早已有准备。”
  齐辉杰摆摆手,在刚成亲时,他就有心里准备了,面对这群注定要死的人,他表面再慈祥,也不会投入多少感情。
  他态度本十分冷漠,但随后话锋一转,面上却难掩记挂,“我们在家中有妻儿,不过如今,已三十年未曾见面。”
  没错,这二人在鞑靼,十三四岁便娶妻纳妾,妻妾或怀孕或生子,才启程前往大周的。
  毕竟一个母亲分量未必够,且还有可能病死老死,鞑靼方也得多拿点筹码,才能放心。
  “大哥,我们还是商议一下,这关键人物,该选何人罢。”
  所谓关键人物,一定得身份足够,能影响战局,影响皇太子决定,这类人不多,且极难下手。
  “若是选人,这头一个,当然是皇长孙。”
  这位看着一脸正气,向来沉默可靠的驸马爷,此刻阴测测说道:“又或者太子妃纪氏,也是一个很好的人选。”
  齐耀林伪装极好,与安乐大长公主情深意笃,知悉不少皇家隐秘。
  皇太子虽厌恶宫女接近,但有一就能有二,他能在太子妃怀孕期间都不二色,可见纪氏在他心中分量。
  齐耀林也是男人,要说太子不将太子妃放在心上,他不信。
  太子妃的身份,加上这种情感,让纪氏有了独一无二的分量。
  “皇后是国母,但后宫不可进外人,且太子厌恶皇后久矣,绝不会为其动摇决定。”
  清宁宫位置特殊,虽不在前朝位置,但也独立于后宫之外,齐耀林踏足可以钻空子。
  “若是母子同获最好,实在不行,一个亦可。”
  鞑靼可汗命令不容违抗,且齐氏兄弟也十分期盼回归家乡,势在必行。
  这任务是挺危险的,一个不慎即身死,但爬到齐耀林这位置,要他出手的任务就没有简单的。
  不是这个,也是难度差不多的另一个。
  打铁趁热,兄弟二人商量妥当,齐耀林点了自己真正的心腹,踏着朝阳,直奔皇宫。
  清宁宫。
  高煦出征已经好几天了,又有战事顺利的消息传来,纪婉青的心终于安定下来。
  “安儿,你看着娘亲作甚?”
  纪婉青喂饱了儿子,搂着他哄着,“你是想爹了么?”
  安哥儿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左右转转,最后看回母亲,小拳头挥了挥,“啊!咿呀!”
  气温上升得挺快的,儿子身上衣服减了些,纪婉青有时也不用襁褓裹着他,换上小衣裳,安哥儿身上少了束缚,明显很高兴,攒着小拳头时不时动一下。
  她看着活跃的小儿子,不禁微笑,亲了亲他,“娘也想你爹了呢。”
  是的,真正分开几天,她发现,她很想他。
  高煦抽出些许闲暇,写了信笺一同递回来,虽因时间匆匆,只有寥寥几句,但纪婉青依旧反复看了又看。
  她也写了封回信,交给许弛,特地交代,高煦有空才递上去,没空就算了。
  纪婉青心中记挂着夫君,怀里搂着儿子,小心翼翼哄着,这后殿气氛本是分外安静祥和的,但很快,却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
  “娘娘,娘娘,驸马爷匆匆前来,说是有紧急之事面禀!”


第一百一十三章 
  “是哪位驸马?”
  问话的何嬷嬷; 她认得这个小太监,是张德海的徒弟小吴子; 他师父随主子亲征去了,特地留下他; 协同副总管一起,打理清宁宫诸般内外事务。
  毕竟后殿的两位大小主子; 都是太子殿下的心头肉; 不容怠慢分毫的。
  小吴子有师父关照,在清宁宫一贯有地位; 为人也稳重,鲜少见这么慌张的模样,因此何嬷嬷等人见状; 也有些紧张。
  “是安乐大长公主家的齐驸马。”
  纪婉青虽人在内室; 但一直凝神听着,闻言心头一凛。她知道这位齐驸马; 对方官职是京卫副指挥使; 高煦离京前; 特地告诉过她,已将京城内以及皇城的防务; 皆交给二人。
  由于太子妃的特殊地位; 加上涉及皇城防务,这几天,京卫指挥使褚宗保,每天都会抽时间过来; 简单禀报皇城乃至京城风平浪静。
  高煦特地告诉过她,这人是他的铁杆心腹,为表示郑重,纪婉青都会亲自接见。
  适逢这种特殊时期,敞开大门,前后殿伺候的人在里外候着,男女大防便无碍了。
  今天褚宗保还没见人,齐耀林却急匆匆来了,难道是发生了什么事?
  想起夫君曾嘱咐过,若有万一,需立即离京的话,她心中一紧。
  “嬷嬷,我出去看看。”
  纪婉青将安哥儿交给何嬷嬷,站起抚了抚衣襟上些微褶痕,急急举步往外行去。
  一行人步履匆匆,直奔前殿,从后房门进了往常接见褚宗保的偏厅,她在首位坐下,立即道:“召齐驸马。”
  此刻齐耀林领着两个小太监,已经等在偏厅外了。后面两人是真太监,不过却是鞑靼细作,净了身后,好不容易才安排进公主府的。
  他占了安乐大长公主驸马的便宜,由于太子对公主十分尊敬,上行下效,清宁宫诸人亦对他格外客气有礼,否则,他是不可能直接等在偏厅外的。
  还有一点,齐耀林伪装太过成功了,踏实能干,与公主情深意笃二十余年,实在无人会将他与鞑靼暗牒联系在一起。
  即便是许驰,亦是这般。
  有外人进清宁宫,他照例先护在太子妃附近的。只不过,许驰虽穿了一身太监服饰,但却是个货真价实的男人,从不敢靠太近。
  因此,不论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