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完美男神成长记-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状告检举长辈,若万岁不加惩治,则天下德行败坏,民间……”
  “住口!”苏景指着陈敬文,眉眼锋锐如刀,“亲亲相隐是大清哪条律令?那是前朝旧令!别说我大清没有此令,便是有此令,朕也定当废了它!所谓亲亲相隐,便是令贪官污吏为庇护□□百姓的亲友而大开方便之门,是让仁善之人明知亲友有不法之举却不得开口,是让民间大恶之人继续肆意妄为。凡此种种,皆是使朝政不稳,百姓受苦,动摇江山。亲亲相隐,包庇罪犯,便是祸害以利己之情损我大清江山,动摇朕之皇位!”
  “万岁……”
  别说陈敬文,就是一直不动如山的吴桭臣都大惊失色,连忙站出来求情道:“万岁,陈大人忠心耿耿,绝无此意。”
  看到吴桭臣,苏景略微收敛怒气,淡淡道:“是么,即如此,那想必众位爱卿都赞成张氏姐妹大义灭亲之举了?”
  这一次,没有人敢再抬出任何理由来反对了。
  “很好。”苏景满意的点点头,下了最终决断,“自今日起,布告天下,天地君亲师,忠君为上,孝亲在后。凡因亲友有作奸犯科而出首检举者,一经查实,朝廷官府当奖励其公心,不得妄议罪名。若再有以亲亲相隐为例庇护亲友,知情不报者,案发后以同谋论处!”                        
作者有话要说:  孩子才好,前两天没更,实在抱歉,一直都在医院。

  ☆、第 143 章

  次日在家中的吴桭臣得知苏景又下圣旨,令修改大清律; 将包庇罪; 知情不报罪列为重罪; 重者可判斩首以及满门抄斩之刑; 不由深深叹息。
  很快,家里老仆又送进来一个消息——陈敬文吐血昏迷了。
  吴桭臣愣了愣,立即让人备马车赶到陈家去。
  不过短短一个晚上,陈敬文就像是老了十岁,他靠在床上,颇有些心灰意冷的道:“南荣,万岁怎能如此; 怎能如此。当初你我投效万岁; 乃是想要为明主效力; 开盛世基业。可如今……”
  吴桭臣见陈敬文说着说着老泪纵横,也是百般滋味皆在心头,只能道:“重山,自万岁登基; 天下赋税增长; 百姓安乐富足,万岁当是明主。你我这些人,投身仕途,难道不是为百姓?”
  陈敬文万没想到吴桭臣会这样说,张了张嘴,半晌大声道:“行在世间; 岂可只顾钱粮饱腹之事,而将礼法人伦置之脑后。”
  吴桭臣看他冥顽不宁,也有些恼了,哼道:“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也是先圣人所言。百姓吃得饱饭,穿的起衣,自然明礼知礼。人都要饿死了,还讲究甚么?”说着他一顿,眼中竟透出一丝阴冷,“前朝为何覆灭,难道不是亡于吃不饱的流民之手?”他身子往前一倾,凑到陈敬文面前与之四目相接,声音冷的就似凝了冰,“若无流民,天下何以而亡,莫非你也以为那崇祯是个昏君不成!”
  这话大犯忌讳,更尖锐直白,将陈敬文这些江南士子难以消灭的伤疤赤裸裸揭露出来。陈敬文当即如遭重击,僵在当场。
  前明为何而亡,不是崇祯,不是李自成,更不是吴三桂,不是满清! 是亡于他们这些不将百姓当人看,宁愿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也要将朝政之权掌控在手,不肯损伤自己半分利益的士族手中啊!
  这个答案,其实每一个士子都知道,但谁会去承认呢?
  陈敬文双唇翕动,看着面前的吴桭臣那近乎冷酷的面容,忽然有些顿悟。
  眼前的旧友,心里其实一直藏着一把火,这把火,从他幼年在关外时就有了火苗,直到如今已的成一片燎原之势,谁也浇不灭了。
  陈敬文黯然道:“南荣,即便不谈放足令之事。万岁废除亲亲相隐的旧例,下旨在律法中添加包庇罪与知情不报罪,你可知道,此令一出,只怕不仅天下风气败坏,更多有不仁不义者出头检举亲族,以致各地官员人人自危,冤案层出不穷。”
  “哈……”吴桭臣听了这一番话,定定看了陈敬文片刻,忽然仰头一阵大笑,“重山,你我相知相交数十年,到今日我才知,在你眼中,我竟是一个呆傻之人。”
  “这话如何说起。”陈敬文面色大变,想要解释几句。
  但吴桭臣没给他机会,毫不留情道:“你若不是将我当痴傻之人,如何说得出这番话。冤案!何为冤案?你当真不知万岁所言包庇罪与知情不报罪是何意?那是知晓身边有作奸犯科之人,却因情谊而隐匿不报,方才犯了这两项重罪,若果然无罪而被亲友检举,那便是诬告,诬告官员,自有有司核实审理,重重处置,还有万岁麾下情报部监察天下,又岂是那般容易人人自危,朝纲动摇?”
  见陈敬文面色涨红的几欲滴血,吴桭臣却依旧没给他脸面继续道:“你担心风气大坏,我却觉得万岁正是要扭转天下一人做官,阖族仗势欺人,为非作歹的风头。有朝以来,便时有官员因族人犯法而被弹劾入罪,旁人议论起来,只当族人众多,为官者公务繁忙,时运不济,没有妥当约束家人故被牵累。可重山,你扪心自问,为官者,当真半点不知族人在外之事?”
  自然知道,就是做官的人身在外地,老家的兄弟,族老也是知道的,总有那么一两个会露出口风。但为何会让族人亲友犯的错越来越大,无非亲亲相隐四字罢了。
  陈敬文讷讷道:“学子贫寒,往往倾全族之力而供一人念书。这,自然要回馈乡梓父老。”
  “回馈便是了,自己的俸禄家产皆可拿出来,却不能用百姓的血肉去换。”
  “那有何面目见宗族亲友。”
  时下讲究聚族而居,若家族供你出人头地,你却铁面无私,半点不肯庇护,那宗族的意义何在?
  “分家分宗便是了。”吴桭臣扫了不敢置信的陈敬文一眼,淡淡道:“你还不明白么,重山,万岁下此圣旨,要的是忠君,不是忠家忠族。”
  陈敬文脸上血色褪尽,瞪着吴桭臣,许久嗓音嘶哑道:“你是说万岁要,驱散民间宗族聚居之势。”
  “树壮分支,人大分家,本是自汉以来的常例。”吴桭臣眉目寡淡道出最后一句劝解之言,“重山,想想汉唐之时,你可不要犯了糊涂。”
  汉唐之时,汉唐之时……
  汉时自武帝而起,历代天子皆强迁各地豪商看守皇陵,绝不让一个家族盘踞地方太久。汉朝皇室衰弱之后,此旧例渐渐废弛,方才诞生世家门阀。唐朝自李世民开始,修氏族谱弱化门阀声望,女帝更高举屠刀,杀戮关中氏族。自唐后,天下已无真正的世家,取而代之的是宗族聚族而居,孽生一地,成为当地县官也要避让三分之人。民间大事小事,宗法更在国法之上。
  万岁,是要让皇权下乡,掌控到每一个州府,每一个村镇,要让天下人只知君父,效忠朝廷,而不是听从宗族之令啊!
  陈敬文终于想明白所谓张氏姐妹一案背后的玄机,额头行不由渗出密密麻麻的汗珠。
  他错了,大错特错!

  ☆、第 144 章

  得知吴桭臣去过陈家后陈敬文病势转好,苏景也放了心。
  陈敬文此人或有顽固之处; 却是有真本事的。君臣一场; 有了好的开头; 他便想将人继续好好用下去。倒不希望为此事就把人给杀了; 落个狡兔死走狗烹之名。最要紧的,是往后千金买马骨也难得很。
  梁九功进来道:“万岁,都安排妥当了。”
  苏景放下手里的奏折,换了常服,登上马车,带领着后宫众人往畅春园而去。
  算起来移居园林避暑的旨意早就下了,只是中间实在发生太多事情; 直到如今才算是清闲下来。
  一月前; 河南府水泥厂建成; 苏景便下令从京畿开始整修道路,工部自然先紧着苏景要用的路来,于是紫禁城通往畅春园这一路走起来比以前快了不少,不过两个时辰左右; 圣驾和随行之人就都到了园子。
  苏景登基次年; 就拨私库银子修整畅春园,并将畅春园与四爷留下的圆明园合为一体,继续往两翼扩展整修的,如今的畅春园比以前大了五倍不止,安置太妃与妃嫔们自然绰绰有余。
  苏景住在九州清晏正殿,把天地一家春安排给纳喇绛雪; 长春仙馆安排给吉贵妃,上下天光给了淑嫔和曹嫔,有孕在身的静嫔则挑选杏花春馆给其居住。方壶胜境和接秀山房一个给了李贵太妃,一个给了年贵太妃,让她们带了下头的宁太妃等人安住避暑。至于带出来的几个皇弟还有各家王府的宗室子弟,凡在宫里念书的,都塞到洞天深处去,平素玩乐苏景也不大管束,但功课苏景照样三日一问。
  园子宽广,又湖光山色的,自然比在宫里好玩的多。
  弘昼每天上完课,就带着下头的弟弟堂弟们在园子里疯玩,如此过了七八日,弘昼忽然想起来一件要紧的事儿。
  他也不钓鱼了,顺手拉了身边的弘昉打听,“你在外头听说张曦的事儿没有?”
  弘昉抓抓头,这才想起来张曦是谁。他不是长子又不是嫡子,生母并不得宠,能到园子里来全靠苏景有意提拔宗室子弟,因此大开方便之门的缘故,这会儿看弘昼问自己,虽说实在不清楚甚么张曦,但仍拍着胸脯道:“你放心,我待会就去给你打听的清清楚楚。”
  弘昼知道他是想巴结自己,不过也不想再去乱问人,就给弘昉先下了一个甜枣:“好,你若打探出来,过两日去三哥的园子吃席,我就把你带上。”
  苏景大修园林,也没忘记下面的兄弟,反正他甚么都缺,唯独不缺银子。随着产业越来越多,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推出来,商业一步步繁荣,可以想见,以后光是内务府分过来的那部分赋税都会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银子堆在库房里是不会变多的。既然国库充盈,他也不用动用天子私库,毕竟公私不分绝不是好事。所以就拿出来修园子罢。只要给足工钱,大兴土木其实并不劳命伤财,相反,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技术。
  譬如历史上美利坚的经济危机,美利坚政府便是大搞基建,以工代赈,给民众制造出大量的工作岗位。同理,修建园林也是如此,至少京畿乃至河南河北等地的穷苦下层工匠能填饱肚子,有一份工钱养活家人。而且在修建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难题,自然就要想方设法去攻破。在连接畅春园和圆明园的时候,因为地势阻挡,就有负责开山的匠人研究出定向爆破炸药的初代简易版。还有仿建西方建筑时,为了达到承重与外观的完美结合,有几个工匠铁匠混在一起,居然在他给出的水泥方子混凝土方子,锻钢方法基础上创造出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方法,实在让人击节赞叹。
  所以他决定只要财力允许,园子要继续修建,各地的基建也要火速展开,说不定下一个惊喜就等着他。
  毕竟蒸汽机工业化他已经完成大半,等到纺纱厂遍布大江南北,他就打算重点发展交通,交通完备,商业才能兴盛,其中蒸汽火车是最重要的一环,那么基建自然必不可少。
  所以苏景自己修园子,也给弟弟宗室们修。前两日,赐给弘昐的清晖园修缮完毕。礼部挑了个好日子,弘昐就打算搬出哥哥的园子,到自家园林迎娶福晋,过逍遥日子了。
  弘昐虽体弱,但素来受宠,近两年也开是上朝听政,又晋封了郡王,他新园子的乔迁之喜,宗室子弟们自然人人想去。原本弘昉是轮不上的,这会儿听到弘昼要带他,顿时两眼放光,忙道:“成,你等着我好消息就是了。”
  弘昉一心巴结,动作的确麻利。他再不受宠,毕竟是直亲王府的儿子,想要打听个直亲王妃的亲戚,倒也不难。
  直亲王府的园子同样才扩建过,苏景赐名为坐忘园,离畅春园骑马只需两刻钟左右。弘昉找个由头,也不和堂兄弟们一起凫水了,出了园子直奔坐忘园,找到自己亲额娘王氏,把事情一说,王氏当即心动起来。
  她都四十岁的人了,当初福晋一直没能生下个儿子,王爷却是长情的人,硬是不肯纳侧,惠妃娘娘就把她赏给王爷做妾室。没想到一到郡王府,就坐了十几年冷板凳。还是现在的继福晋进了门,王爷才开始临幸后院,她也才侥幸在二十几岁的时候生下弘昉。这辈子她没有多的盼头,原来王爷被圈禁的时候,她求神拜佛就希望弘昉大了能分出去,哪怕没有爵位,好歹谋个差事正正经经过日子。后来王爷起复,还晋封为亲王,她也没想过甚么世子之位。她就贪心的想着,既然宫里的娘娘都能出宫让儿子奉养,她以后要是活在王爷后头,说不定也能享点福。最好弘昉再能有个爵位。
  可直亲王的子嗣一天比一天多,要想过上好日子,实在不容易。没想到,今儿天上就掉了馅饼。
  王氏赶紧掏了五十两私房银子出来,让心腹丫鬟去和的直亲王妃院里的奴才们套套近乎。
  张曦跟张美娘前些日子才大大出了风头,状告族亲长辈,最后甚么事儿都没有不说,万岁赏了她们每人五千两银子,三百亩良田,钦赐仁善敏慧的匾额。有万岁这几句话,是一点都不用担心影响婚事了。张美娘的亲爹张洵,被万岁召见了一回,出宫时身上就背了个皇商的名头,万岁还赏了个七品的闲缺给他,从一个普通的商户成了官身,简直是一步登天。
  所以张氏姐妹眼下还是京中的热门人物,直亲王妃也给这两姐妹在京中的宅子送了几回礼,打听她们的消息自然没甚么难的。
  丫鬟回来就一五一十道:“张洵出面用万岁赏的银子在北门的书画街买了两间宅子,只是张曦一个单身的姑娘,自己的宅子也没去住,眼下都由张洵的正室黄氏带了住在家里,张洵每日在恪亲王手下听差。黄氏就带着张曦跟张美娘打理家务,倒是没见出过门,也没和京里其余的人家来往交际过,只是给咱们王府送了两回礼。对了……”丫鬟脸上带着点怪笑,挤眉弄眼道:“王妃院里的樱桃告诉奴婢,道从王妃身边的周嬷嬷那儿听来的,张家被万岁下旨查办,眼下阖族十四房有七房都关在牢里,怕是最轻都得落个流放。张洵像是想回去把家里给撑起来,黄氏却不乐意,还说要把自己的嫁妆讨回来。”
  要不是为了讨好弘昼,这些鸡毛零碎的事情,弘昉才不敢兴趣,这会儿他却听得认真,皱眉道:“张曦那一房,关了几个?”
  丫鬟想了想,肯定的道:“奴婢问过的,张曦那一房因是长房,几个成年的兄长都牵累进去了,倒是下头有两个没长成的庶弟,眼下寄居在别人家里。张曦像是想把人接到自己身边抚养,只是张家那些族人不太乐意。周嬷嬷还不耐烦的提起过,说这些族人想要直亲王妃做主,把两个庶弟过继到他们膝下。”
  想要庶弟啊……
  弘昉摸着下巴笑的有些古怪,给王氏说了一声,擦着最后的时候进了园子。
  弘昼一早就派人在园子门口守着呢,得知他回来,新上的夜宵也不吃了,丢下碗就要跑。
  “上哪儿去。”弘暦反手抓住他的手腕,眉眼间隐隐不悦道:“一天你就跟个兔子似的上蹿下跳,不是说要帮我一起办好大哥交代下来的差事。”
  弘昼心里抓心挠肝的,急道:“我一会儿就回来。”
  “不成!”弘暦可是个有野心的人,既然苏景摆明车马不介意下面的弟弟们有本事,他自然也不想就一辈子做个闲王。如今京里京外大大小小的工坊工厂遍地开花,他才从苏景手里领了看好的棉纺厂的差事,正打算大展拳脚,好不容易抓住弘昼,哪肯轻易放过他。弘昐已经有了军功,半月前万岁又将广宣司交给他,弘昀弘时是弘昐一母同胞的亲弟弟,自然跟在弘昐身后帮着经营广宣司,等弘昀弘时练出来,又能有其余的谋划。福宜和福慧还有福沛,同样是从一个额娘肚子里钻出来的,而是诸兄弟里,福宜素来最受万岁疼爱,又有年家在背后撑腰,几年后自然也不愁没个出路?唯有他跟弘昼,生母位份不显,母族势弱,好容易万岁给了机会,他自然不会自己一个人孤军奋战。

  ☆、第 145 章

  “给我老老实实坐在这儿,把匠作司呈上来的图纸老老实实看完。过两日就要出去筹建纺纱厂了; 你连图纸都记不下来; 岂不是由得下头那些狗奴才糊弄你。”
  抱着一堆弘暦塞过来的图纸; 弘昼欲哭无泪; 实在没办法的他只好说了实话,“我让弘昉去给我打听了张曦的事情。”
  “张曦!”弘暦专心一意看图纸,原本还没回过味,等明白过来后气的指着的弘昼大骂,“你,你还敢打听她的消息,难道你真想纳她不成!”
  原本就搅合出一堆破事儿; 弄出不少风言风语; 虽说背后少不了有人推波助澜; 但自己立身若正,也不会落人口舌。
  弘昼哽了哽,眼看弘暦都快气死了,闭了闭眼大声道:“我要娶她做福晋!”
  “甚么!”
  不是纳; 还是娶。
  一个被家族厌恶; 名声全无汉女做福晋!弘暦简直想掰开自己这个弟弟的脑袋,看看里面装的都是些甚么东西。
  别看张曦有个万岁钦赐的匾额,可这匾额对外头那些人说有用,对他们这样的皇族宗室子弟来说,能掩盖得住张曦身上的脏污吗?“你,你; 胡闹!”弘暦脖子上的青筋鼓的跟蚯蚓似的,“你也不想想,她是甚么身份,她连旗人都不是!便是做你的格格,她都不够资格,你居然还想要她做福晋!”
  “甚么旗人,让大哥给她赐个旗籍不就是了。”弘昼白眼一翻,随口道。
  弘暦却被他弄的差点一口血吐出来,“旗籍是那么好赐的?多少有功的汉臣,熬了一辈子,都还没能抬旗呢。”
  “那是他们。”弘昼双手环在胸前,有些恼怒道:“我要求大哥给她赐个旗籍,大哥一准答应我,我可攒了两年的生日愿望没用呢。”说着说着,弘昼一击掌心,面带喜色道:“对我怎么忘了,我现在就去找大哥。”
  “你,你给我回来!”弘暦急的在后面跺脚,却无论如何也拦不住弘昼。兄弟两个身份差不多,弘昼不听话,他也不能硬来,只得赶紧叫了个太监,让他去给和年太贵妃在一起的耿太妃传话。
  耿太妃得到消息,听说自己那个素来胡闹的儿子这回更异想天开,居然要求万岁给他和张曦赐婚,也是又气又急,忙求了年贵太妃,一起往九州清晏来。
  然而,他们来的还是有些晚了,因为苏景已经答应给张曦抬旗,并且将张曦指给弘昼做嫡福晋。
  圣旨一下,便绝无更改之理,饶是耿太妃再不乐意,也不得不面甜心苦的领旨谢恩。只是回去后,少不得将弘昼关上门狠狠收拾了一顿。
  消息传到外头的时候,十爷正和九爷一起坐着喝酒。得知苏景将张曦这背弃家族的汉女赐给弘昼做嫡福晋,十爷眼珠子差点没掉出来,纳闷道:“九哥,我看万岁疼爱下头那几个也不像是装的,素日也不见怎么厌恶弘昼,怎的婚事上差别如此之大。”
  九爷看着这个只长肉不长脑子的弟弟只觉得心累,呵呵道:“你没听说,那是弘昼自己求的,他求了,万岁就答应,自然是心疼他。”
  十爷龇牙,“这么福晋,也太丢人了些。”
  到时候一摆宴,兄弟们都是满洲大族出来的福晋,自己的却是个毫无根基,还坏了名声的汉女,还不够丢人的。
  九爷一巴掌拍在他脑门上,“丢人,你才丢人。张曦怎么了,她有万岁的赏赐,有万岁的夸赞,站出去谁还敢笑话她不成。再说了,张曦如今等于是张洵的闺女,今后她的身份,未必就比其余的满洲贵女差多少。”
  十爷才不信呢,撇撇嘴道:“也就是万岁有震慑的心思,赏了张洵一个闲缺,顶天就给内务府做个皇商,还有甚么了不得的?”
  九爷就知道他没看明白。
  他端起酒杯啜了一口,嘿嘿冷笑道:“这么几年了,你还没看明白,咱们这位万岁爷,他就从来不走没用的棋。你仔细想想,万岁把张洵安排到我这儿,整天跟我学西学,和那些洋人来往,又封他做皇商,真就只是表明安抚之意?”看十爷傻乎乎的,九爷只得直白道:“你忘了我上回与你提过的,万岁有意裁撤广州十三行,大开海贸,设立通商部一事?”
  “哦!”
  “小声些!”被十爷这突如其来的高亢叫声吓了一跳,九爷掏掏耳朵,呵斥了一句。
  十爷赶紧压下嗓门,凑过去道:“万岁真要大行海贸,还要扩张和西洋通商之事?”
  “八九不离十。”九爷夹了一筷子菜放在嘴里嚼的嘎吱作响,“你想想,眼下准噶尔败了,天地会也被压的喘不过气,毛子那头,让天狐军打得快分不清东南西北了。万岁想要发展海贸,此时就是最好的时候。”说着他让人把苏景赏赐的简易地球仪拿来,指着澳门岛道:“若我没料错,万岁只怕有心动一动这儿。”
  澳门岛,那儿可有不少红毛子盘踞啊。说是被收回来了,可红毛子就是硬赖在那儿不肯走,还说是管大清租借的,在上面修建了不少炮台和堡垒。只是那里大清子民没多少,满人更是半个都无,加上不过是个荒僻的小岛,上面有几个穷的掉底的渔村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