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李白宠妻录-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虽如此,却没有人敢在圣人面前放肆,太子李瑛此时站了出来,朗声笑道:“若非父皇,我等还不能像今日这般齐聚一厅,赏着高悬的明月,品着美酒佳肴,如此丰盛,都是父皇治国有方,国家风调雨顺,百姓安康乐业,此乃是我大唐之福,社稷之幸事!”

    李隆基哈哈一笑,众人跟着一同吹捧,饶是知道是在拍马屁,李隆基仍是满面笑容。

    李白冷眼瞧着,若不是他游历数年,见过许多百姓的祸事和不幸,他还真会以为这大唐盛世之下,都是民康物阜。

    高力士趁着热闹之际,招来一人耳语几句,那人匆匆退了下去,不过片刻,便有歌姬舞姬入得厅来,各个花枝招展,曼妙动人,因着氛围的缘故,众人紧绷的神经也放松了许多。

    李白坐在崔宗之旁边,见他面容微红,还以为他喝了酒,于是好意提醒道:“待会儿圣人怕是让我等作诗,你还是少喝一些罢。”

    “唔。”崔宗之的脸又红了些许,似是而非的应了一句,看着李白像是有话要说,最后还是咽了下去。

    李白看着心知肚明,遂道:“放心罢,我不会告诉其他人的。”

    崔宗之闻言,忙举起杯子遮住了脸,察觉到一道灼热的视线在自己身上徘徊,他顺着感觉看过去,与李瑶对视一眼,匆匆别过头去。

 第78章 古来圣贤皆寂寞(六)

    长明阁内; 歌舞升平; 唐玄宗领着众人饮酒作乐,几位皇子间表面上一片祥和,兄友弟恭。

    武惠妃娇艳动人; 此时端坐一侧,比素时多了几分的端庄大气,偶尔侧过头和李隆基耳语几句,两人相视一笑。

    李琮端着酒杯,走到李瑛身边; 轻佻的挑了挑眉; 道:“二弟; 听说你身边这位郝象贤与父皇身边的红人李白之妻可是世家交情,怎的就没将这人才留在自己身边呢?”

    他从额头到右脸颊处; 有三道长长的疤痕,使他面容显得几分狰狞,听说是在偶然一次狩猎时被豽所伤; 这也是他身为皇长子,却不能做太子的重要原因。许是因为这件事情; 他的性情大变; 对人对事也变得狠戾无比; 唐玄宗对这个儿子怀有愧疚之心; 故而只要不是特别大的事情,便睁只眼闭只眼随他去了。

    李瑛淡淡一笑,并未作答; 郝象贤心有灵犀,朝李琮揖了一礼,道:“庆王所说不差,只是郝许两家的世交随着两位老人相继离世,现今也变得不如之前,幼时在安陆,倒是与李白之妻见过几次面,却实在称不上关系好,顶多算是点头之交罢了。”

    李瑛接过话头,又道:“况且太白之才若能为父皇看中,也是他的福气,众位大臣皆是为我大唐鞠躬尽瘁,这位才子为我所用与为父皇所用,又有何不同?不过都是为了黎民百姓罢了。”

    李琮望着李瑛毫无破绽的一张脸,只觉得他愈发的口是心非,人面兽心,冷笑道:“三位弟弟感情真是好,形影不离,为兄看着甚为羡慕啊。”

    李瑶向来觉得李琮阴阳怪气,话里有话,令人厌恶的很,他做不来心里一套,面上一套,但李琮毕竟是他的皇兄,也只得勉强道:“皇兄若是羡慕,大可常来寻我们,像小时候那般就是了,光是嘴上说有什么用。”

    李瑛责怪的看了李瑶一眼,李琮闻言哈哈一笑:“好啊,有空了自然会去,奈何公务繁忙,看样子也只能在宴席上碰上几面了。”

    说完,他便去寻一旁与人喝酒的李亨,李瑛看着他的背影,对李瑶二人道:“他一直都以为那次狩猎毁容,是我派人为之,毕竟他做不来太子,受益之人只能是我,也罢,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随他如何去想了。”

    李瑶无奈的翻了个白眼,扫视了周围一圈后,端着酒杯去了外面。

    李瑁朝李白遥遥敬了一杯,李白回敬,刚放下杯子,便见李隆基喝的满脸通红,对贺公道:“如此美景,当不可辜负,贺公才华横溢,当领首作诗一首,让这些后辈也领略一下你老人家当年的风采。”

    贺知章忙道:“老臣不敢,现今年轻人个个不同凡响,可不敢小觑,尤其是在座的数位,还是让他们来罢。”

    李隆基正是有此意,贺知章此话也正合了他的意思,于是他顺着贺知章的话道:“既然如此,那就都来做上一首罢。”说着,他看了看周围,指着李瑁道,“这几日你读书倒是勤奋,那就你先来罢。”

    李瑁蓦地被当众点名,受宠若惊之余便是紧张和惊慌,他强自镇定下来,旁边高力士亲自捧来笔墨纸砚,他稳了稳心神,冲高力士一笑,略一思考,便知纸上认真的作了一首诗。

    写完后,高力士捧到李隆基面前。

    李瑁紧张的看着李隆基的反应,李亨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安慰,李瑁冲他感激的笑了笑。

    李隆基面色平淡无波,只点头道:“嗯,确实有些长进,帽儿开了个好头,下一个谁来?”

    李琚站出来笑道:“那就儿臣罢,十八弟,八哥这厢献丑了。”

    李瑁忙笑着回道:“八哥读书比我多,定然比我作的好。”

    李琚作的要比李瑁快些,李隆基看了,倒也没有多少表示,神情看不出喜悲,接着便是甄王李琬。

    数位殿下轮番作过诗,李隆基却没有过十分惊喜的神色,只在忠王李亨作罢诗后,露出了赞赏的喜色,却也是一闪而过。

    崔宗之这时恰巧从外面回来,身后不远处跟着李瑶,李隆基瞧见了,道:“宗之算是贺公的得意门生,既然贺公不愿,那就让宗之为此情此景赋诗一首罢。”

    崔宗之被提名,做贼心虚的哆嗦了一下,而后听到是让自己作诗,顿时松了口气,这才惊觉自己在那一瞬间竟然紧张出了汗水。

    李瑶从他身边经过,低声嘲笑了他一句:“瞧你这没出息的德行。”而后朗声笑道,“父皇可真是会选人,这崔郎的才情在长安城内那是数一数二的。”

    听见他这话,众人间有知道他们两人事情的,便心照不宣的了然一笑,不知道的却也听说过崔宗之的名气,自然都对他十分好奇。

    崔宗之见贺知章暗中点了头,便不再有所顾忌,他走到桌旁,提笔想了一下,而后洋洋洒洒一挥而就。

    高力士拿给李隆基看时,李隆基迫不及待的接过来看了,连声道:“好好好,非常好,不愧是摆贺公为师的,果然不一般,竟是将朕的皇子远远甩在后面。”

    贺知章忙起身道:“圣人过誉了,众位殿下从小学的便是如何驾驭百姓,治理国家,而宗之从小便喜欢作诗赋曲,怎能相提并论呢。”

    李隆基笑道:“贺公说的有道理,既然如此,大家都来赋诗一首,只当是为今夜这良辰美景锦上添花了。”

    众人闻言,自持有些才华的都开始绞尽脑汁作首好诗,希望入了李隆基的眼,日后飞黄腾达的前程也就指日可待了。

    李隆基一篇篇的看过去,众位大臣也一一看过,翻到王维的诗时,李隆基复又拿起方才崔宗之见相互比较。

    “摩诘与宗之真是不相上下,朕这番看着,倒有些为难,你们且来看看谁的更胜一筹。”

    张说接了过去,众人轮流看去,这个有这个的优点,那个有那个的长处,看着大家跟着一起纠结,李隆基哈哈大笑起来,眼角余光看到李白刚刚写完,便招了招手:“太白,将你作的拿来给朕瞧瞧。”

    听见这话,众人手中动作停了,俱都盯着李白手中的诗,若不是顾忌李隆基的身份,怕是都会被好奇驱使的上前抢了。

    李白亲自递到李隆基手中,众人虽看不到那诗写得如何,却都认真的盯着李隆基的表情,不肯放过一丝一毫。

    李隆基先是眼前一亮,而后细细品读,竟是来回看了三四遍,方才出声赞道:“好诗,妙哉!”他一双眼睛,似是不肯从那诗上收回,一边不住的夸赞,“怪不得贺公等人极力推荐,也怪不得被人誉为‘谪仙人’,朕今日方才真正领略到,此名号不虚,不虚啊!”

    李白闻言不骄不躁,淡然道:“圣人过誉了。”

    李隆基哎了一声,终于抬头看了李白一眼,像是看到了一个绝世的珍宝一般,道:“朕突然觉得,让你做一个翰林供奉,着实是委屈你了。”

    他此话一出,众人皆是一惊,有人喜有人忧,还有人嫉妒的眼睛发红。

    武惠妃在旁听了,拿帕子捂着嘴嗔道:“臣妾那日就说了,李大才子位于供奉着实可惜,您那日还责怪臣妾多嘴。。。。。。”

    李隆基此时心情大好,也不怪罪武惠妃涉政了,笑着跟武惠妃赔不是:“那日是朕一时糊涂,没能理解爱妃的好意,是朕的不是,太白的才情,若只是做个翰林供奉,确实可惜。”

    李林甫扫视了一下众人的神情,对李隆基笑道:“圣人向来爱才,对有志之士也是宽怀以待,不过若是李郎真的做了其它事情,怕是圣人每日都要想他的诗,无法像今日这般随时看到,随时作诗给圣人瞧了。”

    李隆基颇觉有道理,他看着李白,道:“确实不能像今日这般一直在朕身边了,哪怕作个诗也要将他唤来,既浪费时间,又耽误正事。”

    竟是真的要放弃让李白入朝为官的样子,有人听见这话着实松了口气,不过能在圣人身边侍奉,已经令不少人眼红了。

    贺知章刚想说什么,又听李林甫继续道:“知道圣人惜才,臣最近这几日也在为圣人分忧,倒是遇到那么几个有些本领的,只是不知和李郎比如何了。”

    李隆基顿时来了兴趣,忙道:“哦?在哪儿?朕倒是要认真瞧瞧了。”

    李林甫侧过身子,对身后一人使了个眼色。那人从后方走出,躬身行了礼,抬起头时却是彭允!

    李隆基打量着他,又看了眼李白,问道:“太白看此人,如何?”

    李白与彭允对视一眼,见彭允微微露出一个冷笑,一副看他如何作答的模样,李白转过身,如实道:“此人,白曾在安陆见过几次,前几日在街上还恰巧碰了一面,已是不陌生了。”

    “哦?”李隆基大感意外,又对彭允道,“既是礼部尚书亲自推荐的人,那就作首诗给朕看看罢。”

    彭允对李白的直白也十分惊讶,听见李隆基要看自己作的诗,他似乎早已有所准备,将自己方才作的诗拿出,准备亲自交到李隆基手中,不料高力士突然伸过手,笑着从他手中接过,递给了李隆基。

 第79章 古来圣贤皆寂寞(七)

    李隆基将李白的诗先暂时放在一旁; 拿起彭允的粗略看了一遍; 事实上比崔宗之、王维二人的还要差上许多。

    彭允当然知道自己不如李白才情,于是笑道:“臣幼时被父亲着重栽培,说是当年祖父为充军费; 曾捐绢布二万段助军,说什么也不能丢了祖父的脸面,奈何臣祖上五代都是商人,这读书的资质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到像李郎这般,实在是惭愧啊。”

    李隆基原本失望的脸上又再次亮了起来; 惊讶道:“莫非你就是那个彭志筠的孙子?朕当时还听则天大圣皇后提起过这个名字; 说是现在为商者肯出钱资助的非常不多; 故而朕到现在还一直记得。”

    彭允忙谦虚道:“不敢,祖父在世时也曾说过; 这一辈子做过的最光宗耀祖的事情,就是捐了那两万段的绢布,国将不国; 我们这些小百姓,又哪里敢奢求家业安宁富康呢。”

    李隆基似乎对彭允的这番话很是赞赏; 他重复道:“国将不国; 何谈小家?你祖父说的很对; 你也很好; 虽为商人之子,却比一些读书人还要懂得大义。你身上虽没有天赋异禀,能做出这样的诗来已经很不错了; 凡是不必强求,在朕看来,勤奋的人比懒惰的人更难得可贵。”

    彭允得了李隆基的许可很是感动,忙跪下行了大礼:“臣,谢圣人!臣的祖父若是九泉下有知,也会对圣人感恩戴德,为大唐付绵薄之力。”

    李隆基点点头,又问李林甫道:“他如今是在你门下做事?”

    李林甫道:“非是在臣门下,只是偶然一次机会遇见此人,觉得是个不可多得的后生,虽没有李郎这般天生的才情,却是个务实的年轻人,这样的后生已然不多了。”

    李隆基很是赞同,褒奖李林甫道:“你做得对,正是该如此,我大唐不仅需要天赋异禀的有才之士,也许有兢兢业业的有志之士,如此方才不令一些勤于刻苦的人失望灰心。”

    李林甫忙道:“臣只是尽了臣的本分而已。”

    李隆基很是满意,令彭允起身,看着他愈发觉得欣慰。

    如此一个两个的在圣人面前耍了威风,眼红嫉妒的不在少数,其中几位殿下也在此列。

    李琮脸上疤痕微微泛红,他看了看李白,又看了眼彭允,对李隆基道:“父皇,您说了这么多,还没给我们瞧瞧李大才子的诗呢,可不能藏着掖着您自个儿看了,真是让人好奇死。”

    李隆基哈哈一笑,忙将诗拿了出来,交由高力士传给众人,道:“好,朕不藏着掖着,如此好诗,当得大家一同欣赏。”

    那诗穿来穿去,人数众多,便有一部分人开始等不及,李瑛这时建议道:“李大才子的诗现如今在何处?不如就此读出来,让我等一起听听。”

    那诗此时正在贺知章手中,他看过两遍,或是不舍放手,闻言站了起来,道:“既然如此,就由老臣念出。”

    见李隆基点头同意了,贺知章清了清嗓音,提高音量,念道:

    “水绿南薰殿,花红北阙楼。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素女鸣珠佩,天人弄彩球。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

    “好诗好诗啊!”

    “那句‘素女鸣珠佩,天人弄彩球。’着实用的巧哉妙哉!真是千古好诗啊!”

    众人听闻,纷纷出言赞叹,即便其中有眼红嫉妒之人,也不得不承认李白的诗确实是惊为天人,如同神作!

    李白虽不是第一次被众星捧月般的夸赞,但这么多人,还大多都是身份不凡之人,便觉得有一丝丝的紧张和成就在其中,他感到从未有过的自豪,终于,他也有了今日。

    大家很快便将彭允忘在脑后,毕竟只是一个接着祖辈的恩德上位的商人之子,根本不足为虑,而李白就不同了,他不仅有才有貌,还离圣人如此近,当真不是一般人可以比的。

    彭允见此有些不服和愤懑,忽然笑道:“听说李大才子也是出身商人之子,说起来,彭某真是自愧不如,惭愧啊惭愧!”

    这些人里有早已知晓李白身份的,也有不曾知晓的,乍一听闻李白竟也是商人之后,顿时看他的目光便有些更加不是滋味了。

    赞美的声音逐渐停了下来,室内一片静谧,李白心中冷笑一声,面上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无论是最开始的赞扬,还是后来的冷落,甚至于现在的奇妙氛围,他竟完全没有一丝惶恐和自卑,就那样身姿挺拔的站在那里,清冷的容颜仿若不食人间烟火,也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般,他只是一个人站在那里,站在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里。

    李隆基扫视了众人的神情,心内有了个大概的了然,这么些年来,他当然知道这些人的心思,不过群臣之间本就需要牵制,故而他任凭这些人刻意划分队列,只要不抱成一团,他这个皇帝倒是坐的更安稳放心些。

    “太白的身世,朕早就知晓。”李隆基缓缓开口,“怎么?太白只因是商人之子,你们就要因为这个否决了他的才情了吗?”

    其实大家也都心知肚明,若不是李白是商人之后,如今不会仅仅只是一个什么实权都没有的翰林供奉,说的难听点,和高力士这样的阉人,又有多大的区别呢?哪日圣恩没了,他的所谓前途也没了。

    “无论他是什么身份,上天都没有因为这个而收走他的才气,这是属于他的,你们可是如何嫉妒都得不来的,否则你们个个出身书香门第,名门世家,怎么连个商人之子都比不过?天意,不可为之。”

    那些沉默的人个个低了头,或羞愧或愤恨或不屑,但确实无一人能与李白相比,李隆基也不管他们心中如何作想,对李白道:“太白天赋异禀,加之后天努力,都是我大唐的荣誉,大唐的幸事,朕的幸事,不可生歧视之心。”

    说完,李隆基深深看了彭允一眼,带着警告的意味。

    彭允被李隆基犀利的目光惊的一个哆嗦,暗道自己刚刚太得意忘形了,李隆基在位这么多年,什么事情能瞒过他的眼睛?是自己太心急了。

    李林甫似乎也有责怪他贸然的意味,将彭允挡在身后,不过李白今日受了挫折,他倒也是乐于见成的。

    贺知章向来对李白期望甚高,此时站出来抱不平道:“圣人说的是,英雄不论出处,春秋时期的范蠡被人尊称为‘商圣’,他虽出身贫贱,却博学多才,传闻他助勾践兴国复仇,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便不再涉理朝堂之事,几次经商暴富,后又将家中财产散尽,这一点倒是和太白有些相像。传闻太白也曾一夜之间散尽三十万钱财,若是带着这些偏见,怕是我大唐的不幸了。”

    李林甫听了不悦道:“贺公危言耸听了吧?”

    贺公指着他要开口反驳,李隆基原本的好心情也被吵没了,扫兴的挥了挥手,道:“行了行了,别吵了,贺公说的很对,太白不爱钱财,确实难能可贵,敢问在座各位,谁又愿意将自己的钱财拿出来散一散呢?”

    众人听了这话,顿时鸦雀无声,李林甫抬头看着墙上的挂画,其他人或低头或东张西望,无一人开口。

    李隆基冷哼一声,道:“现已深夜,朕要回去休息了,你们也都回去睡吧。”

    说罢,便由武惠妃搀扶着离开了长明阁。

    众人恭送圣人,也都各自离去。原本热闹非凡的阁宇顿时变得空荡荡的。

    彭云冷笑一声,与李白擦肩而过,小声讽刺了句:“太白兄,小心站的越高,日后摔得越狠。”

    李白听后尚不觉得如何,反倒是站着他右侧的崔宗之气愤不已,要与彭允理论一番,却被李白拦住了。

    彭允见状,朝崔宗之得意的笑了笑,挥袖而去。

    崔宗之愈发气愤,朝李白怒道:“这人太无法无天,你拉我做什么,让我好好教训教训他,难不成你还怕了他?”

    李白平静无波道:“小不忍则乱大谋,你现在与他闹起来,难堪的只会是你,他一个无名之辈,背后有李林甫撑腰,到时候被传出去,也只会说齐国公的世子不能容人。”

    崔宗之涨红了脸,李白见他秀气俊朗的面容光今日就红了好几次,忍不住打趣道:“即便你身后有鄂王撑腰,也不可如此闹将起来,否则圣人若是知晓了,可是要狠批他一顿的了。”

    崔宗之闻言,一张俊脸更红了,恼羞成怒道:“亏我还帮你,你就是这么回报我的?”

    李白戏谑一笑:“我有求你帮我了吗?”

    “你!”崔宗之气极,忽而想到什么,学着李白的神情道,“嫂子还不知玉真公主的事罢?看来回头我要去好好拜访一下嫂子了。”

    李白顿住,看着崔宗之得意的挥着衣袖回了自己房内。

    “你错了,她还真是。。。。。。无所不知。。。。。。”

 第80章 古来圣贤皆寂寞(八)

    李白昨日在众人面前出尽了风头; 今日一出门; 便觉出一些不同来,那些或有身份或无身份的人,俱都上前热情的同他打招呼。

    李白多少明白点什么; 要说以前只是听闻一位出身商贾之子得了圣人的青眼,倒也不觉出什么,但等到亲眼目睹了之后,那嫉恨艳羡的复杂情绪便彭拜而来。

    “太白兄,先前几次登门拜访; 皆不得见; 昨日总算一睹容颜; 见识到了太白兄的风采,我等真是荣幸之至啊。”

    “是啊; 说起昨晚的宴席,太白兄真是大放异彩,令我等钦佩不已。”

    周围人越来越多; 彭允站在远处的一棵树下冷眼瞧着这边,李白收回目光; 淡淡敷衍道:“李某不过是爱读书写字; 承了圣人的恩也是祖上积德; 诸位过誉了。”

    那些人嘴上虽是个个赞扬; 却觉得李白如此态度着实清高,不将人放在眼中。若只是无权无势的读书人也就罢了,就是比他官职高的也是如此; 便有些令人着恼了。

    高力士挤在人群外面,蹦了几下,仍是没有看到自己要找的人,于是提高嗓音道:“各位请让一让,圣人有请李十二郎。”

    众人闻言顿时安静了下来,自发的给高力士让了一条路。高力士道了句谢,走到李白面前笑道:“李十二郎,跟咱家走吧。”

    李白点点头,随着高力士离去,心道总算是解脱出来了。

    转过九曲回廊,高力士回头对李白道:“若非是咱家亲自来这一趟,李十二郎想来现在还在应付那一群人,定是烦不胜烦罢?”

    李白没有回答高力士的话,疑惑道:“圣人没有传唤我?公公假传圣旨?”

    高力士哎了一声,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