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公主有姝色-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氏这才放了心,点头说:“那就在家松散两日。”说完也不搭理杵在一旁掉眼泪的李纤,只叫小丫鬟去给李柏打水洗脸,自己又翻箱倒柜给儿子找新做的衣裳换。
正忙得团团转,就听外头人道:“姨娘,前院儿来了人,说叫柏哥儿去一趟,三爷要考教他们功课呢。”
李柏一听也顾不上吃甜糕了,白胖的小手死死拉住孟氏的衣摆:“姨娘,我不想去,爹爹肯定又要骂我!你跟他们说我睡了吧。”
柳姨娘虽然心疼儿子,可也没糊涂到那份儿上。
她耐着性子,温柔哄道:“这才什么时候,就说你睡了?你父亲听了怕要更生气。功课不好,他顶多骂你几句,你忍忍也就罢了,回来姨娘给你炖甜汤喝。快去吧,听话。”
。
。
李昭这边自从拿了那份名单,便全国各地到处奔波,风餐露宿成了家常便饭,有时候为了赶路,清水就馒头就是一天的口粮。
好不容易得了两日空闲,只想在家好好歇歇,偏又赶上教儿子念书的先生请辞,只好又四处忙活这事儿。没办法,谁让他是当爹的,该尽的责任推不得。
他家两个儿子都小,一个六岁一个八岁,正经书院不收,得找启蒙的先生。先前的楚先生是柳州府有名的秀才,人又耐心,为这个李昭才狠着心把孩子送到城中去住。可这番楚先生家中老母病逝,他要回去守三年孝,不能再教导。李昭只好重新物色,几番奔走,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地方,哪知刚走到书房门前,就听小儿子正说混账话。
“大哥,你说先生是死了爹,还是死了娘?咱们这回能放多久的假?”
李榕皱起眉:“我也不知会放多久假,但路途遥远,最少也要三四个月吧。不过阿柏不该这样说话,对先生要尊重些。”
李柏没好气的哼哼一声:“用不着你来对我说教。”他一回身恰好撞倒了桌案上的青瓷花瓶,花瓶跌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这是父亲爱惜之物,时常亲自擦拭,李柏自知闯了祸吓得脸色发白。还没想好如何应对,就见李昭铁青着脸,迈进书房。他心中一慌,指着李榕说:“是、是大哥打碎的。”
李榕极为诧异的抬眼看了看弟弟,到底低下头没说话。
李柏见大哥肯背这个黑锅,心中松了一口气,又偷偷抬眼想看父亲如何教训李榕,哪知李昭照着他小腿狠狠就是一脚,踢得李柏一下子跪到地上。
“你的忠孝礼义学到哪去了?满嘴谎话!我全瞧见了,你还想推给你大哥?”
李柏不爱念书,时常偷懒,无论是先生还是父亲,都更喜欢李榕,他虽然年纪小,也是知道的。可无论如何父亲却从没动手打过他,今日挨这一脚李柏人都傻了,跪在地上好半天,才终于咧嘴哭起来:“你为了个破花瓶打我?我讨厌你,讨厌你!我要去告诉祖母!”
李昭怒极反笑:“破花瓶?这是你祖父,我亲爹留给我的东西,在你心里它就是个破花瓶?呵,书念不好不打紧,可你才多大,就有这么多的坏心眼儿,我看这书你也不用念了。李三,把他送回孟氏那,别再让我瞧着心烦。”
小厮进来,抱走了哭嚎不休的李柏。
李昭蹲下身,把碎瓷一片片的捡起来。他小时候,书也念得不好,唯一有次抄了同窗的卷子,答得不错,得了先生的夸奖,他爹高兴坏了,送了他这对花瓶。说昭儿出息了,读书时瞧瞧花,也能歇歇眼睛。可李昭却心里不是滋味儿,从那以后,即便是他不会,回家要挨打,也没再动过抄袭的念头。他不想伤了老头儿的心。
可他的儿子呢?书读的不好,他没打过。可他好吃懒做,小小年纪谎话张嘴就来,他气急了动手,儿子却说讨厌他。是不是他误了孩子,真是棍棒底下出孝子?
李昭这一出神,就被碎瓷划破了手指。
“爹!别捡了,让他们收拾了吧。”
李昭抬起脸,叹气问道:“明明不是你打碎花瓶,刚才为什么要包庇弟弟?”
李榕摸了摸鼻子:“我怕兄弟间互相推诿,爹见了会难过。”
“好孩子。”好歹长子没叫他失望,读书上有灵性,人品也端正。李昭拍了拍他的肩:“我跟冬青镇的朱先生说好了,你后儿个就到他那去读书。这下离得近了,也不必在外边住,每天让李三赶车接送你。好好学,将来比你爹有出息。
“儿子知道了。”
太阳西沉,西院却不得安宁。柳姨娘见儿子腿上青了老大一片,哭的小脸通红,心疼的不得了。
“你爹这心也太狠了,怎么还真动手?”
李柏哼哼唧唧道:“就因为我打碎了个破花瓶,他就踹我。这要是李榕打碎的呢?他肯定不会说什么,他就是偏心!”
柳姨娘抱着儿子:“我可怜的柏儿,你可怎么办?我明日去求你祖母,他哪能不让你念书呢!”
“你求祖母干什么?不念就不念,谁稀罕不成?”
“哎呦,好儿子,这是你还小呢,哪懂里边的道道儿。你别瞅着李家家业大,可李榕才是嫡子,将来这宅子产业都是他的。你再没有出息可怎么活?姨娘就是这个贱命了,可你不能啊,我们柏儿一定要有出息!”
一个六岁孩子,哪知道宅子家业的重要,仍是一副不愿去念书的赖叽模样。
柳姨娘只好道:“你爹到时候把东西全留给李榕,你哪来的银子?没有银子,可就没有糖糕吃了啊傻儿子!”
李柏这才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龇牙咧嘴坐起身来:“那不行!都是他儿子,凭什么全给李榕不给我!”
翌日一早,柳姨娘就肿着眼圈儿抱着儿子去了松鹤院。
“老夫人,三爷说不让柏儿读书了,这可怎么是好?您可得帮帮我们啊!”
老夫人递给孙儿两个蜜柑:“嗐,他那是气话,哪能真让孩子不读书?那将来去种地不成?你也别哭哭啼啼了,明日李三赶车,你让柏儿也早点起来,同他哥哥一道去,我听说新找的先生就在冬青镇,离得还近了呢。”
柳姨娘赶忙道谢。
李绾听了眼睛一亮:“冬青镇?那是不是离冬青寺很近?”
老夫人亲手把蜜柑喂进李绾嘴里,揽着她道:“当然近了,阿绾想去玩?”
“不是,祖母,我想去找玄真大师。”
老太太被她逗得直乐:“你个小人儿,找玄真大师做什么?”
“我想听他讲佛,寺里让我觉得很舒服。”
“哦?那要真是这样也不是不可以。”老夫人坐直身子,没想到自己孙女不光有神通,还有佛家机缘,这可不能耽误了。她敲了敲桌案:“福缘,你一会儿去一趟冬青寺,看玄真大师能不能抽空给咱家绾姐儿讲讲佛法。哦,就说咱家愿给佛祖捐个金身,再给寺里的师傅们捐一百担大米,今年收成不好,怕庙里的师傅们也过得艰难。”
柳姨娘惊得连帕子掉了都没发现。为了小娃娃随口一句话,给庙里捐个金身和一百担大米,那得是多少钱?惯孩子也没有老太太这种倾家荡产惯法儿。
忽见吴氏摇了摇头,柳姨娘心道总算还有个明白人。
哪知吴氏摇头说:“光给庙里捐,倒像咱们有所图,心不诚似的。你就说每逢十五,李家还愿在山下开设粥棚,救济穷苦。麻烦玄真大师给我们阿绾讲一讲。”
柳姨娘。。。。。。
第18章 借钱
一转眼,草长莺飞,又是初春三月。
这三年来,李绾每月都要搭哥哥们的马车,来冬青寺三四趟。通常是一大早就来,有时在静室内喝茶,一两个时辰便回,有时听玄真讲佛法,午后才肯回家。这么久时间相处下来,她跟玄真早就熟了,再不肯叫他大师。
“玄真,你都忙了一上午了,到底在挖什么?地里面有宝贝吗?”李绾如今已经九岁了,眉眼越发出挑,随意穿了件半旧的樱桃红小袄,托腮坐在石阶上都是一道好风景。
玄真手中拿着锄头,纯白僧衣的下摆都沾上了泥土,看着有些狼狈,可他笑起来仍是一尘不染的干净模样,仿佛不是在刨地,而是在普度众生:“我要宝贝也没用,我是看这地荒着,打算种点萝卜。”
“又打算自给自足?可为什么非要种萝卜?我瞧寺里还是叶菜吃的多些。”
玄真仍旧笑的和煦:“等过四五个月,你再来就能拔萝卜了。”
“拔萝卜?这个听着有趣!”
见她终于开怀,玄真也放下手中锄头,在石阶上坐下:“你呢?今日来了就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遇到了烦心事?”
李绾一怔,摇了摇头说:“也算不上烦心事,就是有些困惑。玄真,你说如果一个人明明不属于这里,却又为什么会在这呢?”
李绾有时很孩子气,可有时问的东西又很玄妙,玄真早就习惯了她突如其来的各种奇怪问题。想了想说:“存在就有他存在的原因,既已在这了,又何谈不属于呢?只是自己还未发现那个缘由罢了。”
存在的原因吗?那又会是什么?
见李绾听了沉默不语,只盯着地面出神,他也不再多说,静静坐了一会儿复又拿起锄头,继续去翻地。
“绾姐儿,快、快别愣神了,家里来人催咱们回去呢!”
见春蝉气喘吁吁的跑过来,李绾起身道:“好,那我去跟玄真师傅说一声。”
临近正午阳光有些热辣,玄真白皙的肤色都被晒得泛了红。地已翻了大半,只剩下最南边的一点。他想着翻完这些,就叫阿绾一起去吃斋饭。她如今正长身体,可仍旧吃的少,每次来了都像吃猫食儿一样,只一道凉拌萝卜皮能多吃两口。今日知道她要来,玄真还特意让灶火上的师侄又拌了好些,还做了些讨孩子喜欢的素点,想来她也能多吃些。
正想着,一只细白的小手就扯住了他的衣摆:“怎么叫你都不搭理?跟这箩卜坑相面呢?”
玄真拍了拍手上的土,笑才绽了一半就听女孩甜糯的声线道:“家中临时有事,我今日要先回去了。”
玄真的笑意一顿,但很快便道:“好。我送你出去。”
两人才走到一半,就迎面遇上了个白胖的小和尚。小和尚笑着施礼:“师叔、小施主。师叔怎么还不去用斋饭?您说的萝卜皮我今日拌了一大盆呢。”
玄真耳根有些发烫,但面上却仍是无波无澜:“我一会儿便去。”
待小和尚走远了,李绾才小声打趣道:“原来玄真大师,也偶尔有贪口舌的时候。”
女孩子细细长长的丹凤眼,笑起来就像带了小钩子。
玄真错开眼,苦笑了下并未解释。直到目送青蓬马车哒哒走远,他才恍然发觉,那总爱跟着自己的小姑娘,不知不觉竟已长得这般高了。
。
。
“祖母我回来了。”
自打听了消息,老夫人就哭了一场,呆愣愣的歪在软榻上。此时见了李绾,她一把将人拉到怀里,声音中是止不住的颤抖:“阿绾,京都的陛下。。。。。。驾崩了。”
话说完便不停的掉眼泪,看的吴氏满心莫名。
皇帝驾崩是国丧,百姓们也要跟着悲戚。可约束的了举止约束不了人心,皇帝死不死,谁来做皇帝,跟他们老百姓又有什么关系?谁还真会伤心不成?也不知婆婆这是怎么了,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公公去时,也没见她这般失态。
李绾听了只是点头:“我知道。”
老夫人拉住她的手:“是康王殿下、康王殿下继位了!”
“爹呢?”
“你爹在沐州府办差,就是他送了信来。也在等着呢,就是心里边儿没底。”
“没事的祖母,别着急。”
老太太见阿绾镇定自若,心里的那些急躁也渐渐平复下来。这是昭儿赌对了,就差那么一哆嗦了,不能急,李家的富贵就要来了!
李绾安抚了祖母,又陪她用了饭,直到老太太歇了晌,她才回了小跨院儿。
可才一进门就见蕊心皱着眉对白姨娘说:“姨娘,您娘家的嫂子又来了。”
“又来了?不是才给过她。。。。。。”白姨娘叹了口说:“算了,你接她进来吧。”转身去翻妆匣,一抬眼就见了女儿,顿时有些无措。
“姨娘,谁又来了?才给过什么?”
白姨娘红了红脸:“是我那嫂子又来了,家中日子不好过,怕是又要我救救急。”
“舅舅不是有间茶庄?生意上遇到了难事?”按理说白姨娘是妾室,李绾不该管她的哥哥叫舅舅,而是该管吴氏的兄弟叫舅舅才对。只是李绾是真心把白姨娘当做生母看,眼下没外人,她也不在乎那些规矩叫法,生怕伤了娘亲的心。
“哎呀、其实是。。。。。。”
若搁在旁人身上,孩子还小,问了也不会告诉,更别说一起商量事了。可白氏是个没主心骨的,李绾又从小就懂事,这一问她,她便要全盘托出,可话头刚起,就听蕊心在门外道:“姨娘,娘家嫂子到了。”
白姨娘只好止住话,拉着李绾绕到外间:“快进来吧。”
蕊心打着帘子,由打门外进来了个圆脸的妇人,三十如许的模样,眉眼不出挑,可身段却是极妖娆的,才初春便穿了件轻薄的银红缎裙,一进门便叹道:“妹妹呀,嫂子真是没脸再来了!”
可一错眼便瞧见了白氏身旁坐的女娃娃,也就八九岁,容貌竟是盛的晃了人眼。
“呀!这是绾姐儿?一转眼三五年没见,出落成大姑娘了,真是好看。我是舅母啊,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
李绾起身对她福了个礼,笑的柔和却并未热络的叫她舅母。
白姨娘这嫂子,娘家姓马,马氏见李绾如此疏离有些不悦,可到底是来讨银子的,也不好出言怪罪。
白姨娘叹了口气说:“还是为了那事?我前些日子不是才给了您八十两?再多我也拿不出了。”
“妹子呀,八十两怎么够?你哥哥欠下的,八十两也就只够还个零头。人家说还不出就要打断他的腿,我也是实在没法子了,这才来求你啊!”
白姨娘一听,吓得心口直跳。她就这一个哥哥,虽说沾了赌败了家财,可毕竟是两人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每每想起便是小时候哥哥爬上树给她摘柿子,摔下来疼的直吸气,还安慰她说妹妹别哭。
父母都没了,她只剩下哥哥这一个血亲,如何能不管他的死活?见马氏哭嚎个没完,她探身道:“可别哭了,你与我说实话,到底还需要多少?”
马氏见她要给,立马止住哭声,眼珠子转了转,伸手比了三。
白姨娘瞪大眼睛:“三百两?你就是再卖我一次也卖不出这么多的银钱!我到哪去给你变?”
“妹子,你这话是还在怪嫂子?那时家中饭都吃不上了,我也是没办法才想卖了你,可、可说不好听的,要不是我,你也不能阴差阳错嫁到李家来,过这锦衣玉食的日子。如今你一人富贵了,也不能撂下哥哥嫂子不管啊!”
这话说的可真是没皮没脸,想卖了人家,倒成了一片好心?李绾也算长了见识。
白氏懒得与她掰扯那些旧事,她一心惦记着兄长,只犹豫片刻便从妆匣中拿出了三支金钗给马氏:“我手头实在没银子了,你先把这些拿去还债,其余的我再去想办法。”
马氏把金钗揣进怀里,垂着眼道:“哎,那妹妹你可要快些啊,你哥哥等着你拿银钱救命呢。”
等送走了马氏,白姨娘才落下泪来,呐呐道:“我的好哥哥,你可真是半点儿不心疼你妹子啊。”复又抹干净眼泪,对李绾说:“阿绾,姨娘去拆兑些银子,你先回房歇着吧。”
李绾却怎么想,怎么觉得这事儿不对劲,马氏那番作态,不像是等钱救命,倒像是来骗银子的。
“姨娘,舅舅又赌了?”
白氏点了点头:“三郎给了他一间茶铺,够他好好过日子,他偏要赌,又欠了这么多银子,可真是要逼死我算了。”
“这事儿是舅舅自己说的?”
白姨娘有些尴尬:“你爹不喜欢他,他也害怕你爹不敢到家中来。”
姨娘是妾室,吴氏虽然不曾苛待,可她也不能随便回娘家。况且姨娘又不识字,连写书信问问都不能,那就是说这事儿从头到尾都是马氏说的?
见白氏整理好衣裳出了院子,李绾叫来春蝉:“我需要人去打听些事,不能是家里的,你可有认识的?”
第19章 家贼
“你可有认识的?”
春蝉咬唇想了想:“我也不认识什么人,要是打听事情。。。。。。我爹可用得?”
李绾点头:“你爹倒是信得过的,你让他跑一趟白家,看我舅舅每日做什么,有没有沾赌,别惊动了旁人。顺便。。。。。。盯着马氏。”
“嗳,那我这就回家传信儿。”
“等等。”李绾叫住春蝉,又给了她一角银子:“要劳烦你爹了,千万盯仔细了。”
春蝉哪里肯要,一个劲儿的摆手:“这点小事哪能要姐儿银子,您放心,我一定让他尽心。”
李绾硬是塞到了她手里:“你傻,咱们用别人办事也要给打赏,凭什么不给你爹?天也热了,就当给你弟妹做新衣的。”
春蝉红了红眼:“谢谢姐儿。”
以春蝉的月例,一家人吃喝是够了,可弟弟眼瞅也大了,若想有出息,还是得去读书,抛开给先生的束脩不说,光是笔墨纸砚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家里也难呢。
白姨娘这边同样也是犯愁,她活在小小后院儿,不认识什么人。偏巧李昭不在,也不知该向谁去开这个口。她有些害怕老夫人,这么大笔银子料想夫人也不会轻易答应,想来想去,便抬脚先去了西院。柳氏跟她同是姨娘,也该明白她的难处,两人同处李家这么多年从没红过脸,想来多少会借她一些吧。。。。。。
临近傍晚,春蝉已从家里回来,说是与她爹交代清楚了。李绾稍微安了心,去了姨娘的屋子。
哪知一进屋,就见姨娘脸上愁色一扫而空,正靠在软垫上嗑瓜子。她有些惊讶,足足三百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父亲又不在家,难道姨娘是向母亲开了口?
“姨娘,银子拆兑到了?”
白氏也没想到会这么顺利,她拉过女儿笑说:“借到了、借到了!”
“你猜怎么着?平日里看不出,可这遇到事儿了,我才发现柳妹妹当真是个热心肠的!”
柳姨娘?热心肠?
“柳姨娘月例也就那些,她能拿出三百两银子借您?”
白氏道:“哎呀,怎么会?她听我说完也替我起急呢,说自己拿不出多少,让我先去跟夫人说说看。我本来还犯怵,可没想到夫人听完当真给了我一百五十两,只说下不为例。这也是多亏了我们阿绾平日讨人喜欢呢,姨娘知道,夫人这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才愿意拉我一把。”
“我原也不想再为难柳妹妹,就是想去西院跟她道个谢,要不是她劝我,我也不敢向夫人开口。哪知我一去,她又拿出五十两和一根金钗给我。大家都靠月例过活,也不知道这些银子她攒了多久,全借给了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谢她才好。”
“有了这些,我再卖几件首饰,凑一凑也就差不多了。”
李绾听完只觉得不可思议。柳姨娘平日虽没表现出来,可眼神骗不了人,她对自己姨娘的不满大了去了,怎么会如此帮忙?李绾一低头瞥见小几上的金钗。
李绾皱起眉:“她怎么把这支钗给了您?”
去年年节时,李昭回家给妻妾们一人带了一支金钗做礼物。李绾记得分明,母亲的是镶红宝的芍药,四个妾室分别是梅兰竹菊,给柳氏的就是这支兰花纹样的。
她说到这,白氏也记了起来,神色一愣:“这、或许是恰巧就拿了这支吧。”
恰巧拿了丈夫新送她的金钗,给姨娘做人情?
这事儿从头到尾都透着古怪。李绾坐下身来,仔仔细细捋了一遍:“您是说她先劝您去找母亲拆兑,回来后就借给您五十两,和这支钗?”
“对。”
“那当时,都有谁在场?”
白氏想了想说:“没别人啊,就柳姨娘和她的丫鬟琉璃。”
李绾听了唇角勾出一抹冷笑来:“也就是说没人能证明这是她借给您的,若她反口说您偷了,那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白氏吓出了一身汗,一把推开那簪子:“这、这不会吧!明明是她自己给我的啊!”
李绾见吓到了她,又安慰道:“我也只是先往坏处猜,也不一定就是这样。您先把这钗给我,我来处理。”
“蕊心,你最近什么都不用干,只盯紧了跨院儿,真有什么异样,也别惊动了,来告诉我就是。”
“是。”盯人可比干活儿轻省多了,蕊心哪有不愿意的。
白姨娘晕晕乎乎到现在也没想明白,一切任凭女儿安排,她只道:“那你舅舅那。。。。。。这银钱我还得赶紧叫人送去啊。”
“姨娘别急,舅舅那我叫人盯着了,绝不会出事。”
“那就好,还是你想的周到。”
女人间的乌糟手段,李绾上辈子见多了。她不做,不代表她不会。
让旁人看了,大概只会惊讶李绾小小年纪便有深沉心机和利落手段,心生惧意也不一定。但白姨娘却觉得安心,女儿比她聪明这是好事,阿绾心正,只有聪明才不会像她一样被别人算计了还不知。
。
。
春蝉家里姓吕,她爹名叫吕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