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路人甲-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敢给我们脸子看,可真要说起来,这时候的华国却并没有那么的不堪,特别是现阶段,一战的爆发使得西方列强无暇他顾,给了华国民族复兴的喘息之机,各种民族企业蓬勃发展,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甚至可以说是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没有后世影视剧中那种唯唯诺诺,点头哈腰的悲怯。
  对此冬秀只想说:哎哟喂,民国你这个小妖精还有两幅面孔呢!
  民国的两极分化真是极其严重的,对有些人来说是无间地狱,对有些人而言却是无上天堂!
  反正在许多外国人眼中,神秘的华国依旧是那传说中的黄金国度,值得他们向往和冒险。
  那个华国通便是如此,他在北京已然定居二十多年了,这些年里走遍了华国的大好河山,说是半个华国人也不为过。
  冬秀倒挺想与他聊聊,这样有见识有经历的人,想必眼界也是不一样的,可惜过年无禁忌,胡竞之那书房里烟雾缭绕,足以引爆烟雾警报器,她也只得遗憾遁走。
  总之她这次可算是真正做了回相夫持家的贤妻,很给胡竞之涨了几分面子,外界一直传的他惧内的谣言倒也消散不少。
  这时候的年节气氛是会持续很长时间的,直到逛完元宵庙会,那种热烈的兴兴头儿才算消下去。
  而此时已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时节了,虽说还是冷得人不想出门,可那河床里的冰已开始化冻,河岸的柳枝也开始初现那惹人怜爱的嫩绿。
  花厂里也有了成堆的花枝、盆栽售卖,想着家里已经好久没见着这鲜艳的颜色了,冬秀便一股脑的买了许多回来插瓶,也算是迎春了。


第80章 新书
  元旦时报社也委派王稚萍来给她拜年了;闲聊中冬秀便把开新文的打算告诉了她;还说待到开春时节便可让她拿到前二十章的稿件;直把她喜得说是收到了最好的新年礼物。
  结果因为过年,中间直荒废了三个多月,断断续续的也没写几个字;眼看时间已经快到了,话已经说出去;这跟人怎么交代哇。
  只得和那小学生一般,事到临头,哭唧唧的补赶寒假作业。
  但祸兮福之所倚;这次虽然失约了;却未必见得是坏事。
  只因各大报纸上不久前登载了华国在巴黎和会上所受到的屈辱和不公正待遇,已然如一瓢冰水泼到了滚油里,引起华国民众的强烈不满。
  原本北洋政府与日本签订的卖国丧权的“二十一条”已然激发民间各界的不满和愤慨,此次作为战胜国的北洋政府不仅没有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反而准备将其转让予日本。
  消息传回国内;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报纸上、学校里、乃至街头巷尾,各处充斥着人们激愤不满的呐喊声,三不五时便可见□□队伍打街头路过。
  冬秀也终于记起了那些年反复背诵过的一道历史题: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没错;再过三两个月,便是名震中外的爱国运动——五四风雷的全面爆发时刻。
  对于这些运动、革命和战争;冬秀虽也觉得心悸;却一向不会太放在心上;她知道未来会是怎样的走向;知道华国终将重新崛起再次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作为一个穿越者,她总是少了那份历史参与感,更多的只是旁观者和见证者而已。
  可自从上过几次街,切身感受过几次那越发汹涌的爱国情潮后,她觉得自己那颗淡定的心也不再淡定了。
  可她能做什么呢,罢工?罢课?示威?还是□□?好像哪个也不适合她,作为一个家庭主妇、路人甲,她唯一能做的就是跟着抵制日货了吧。
  “哎哟,那些学生们一天天的不好好念书,瞎闹哄个什么劲啊!”
  勇于抗争的爱国志士有很多,可更多的却是王妈这样对国事蒙蒙昧昧的人,她们是不懂那些正在为国家权益而抗争的学生们的,每当遇上□□队伍,她们也只是驻足在街边围观一下稀奇热闹而已,甚至面带笑容的评头品足议论一番,估计她们觉得那些学生是吃饱了撑的在玩过家家吧,看着叫人无奈又心焦。
  真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怪鲁迅大大要弃医从文了。
  也难怪这时候的报社宗旨总也逃不脱“唤醒民智”这一项宗旨,在长期的封建社会统治下,国人被奴役压迫了太久,那种奴性、愚昧、自私、无知几乎都被刻在了骨子里,不要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崇高的责任感,普通百姓甚至完全不关心国事,只在乎自己眼前那一亩三分地。
  冬秀现在更加坚定了写这篇小说的信心和决心。
  她不仅要把后世的各种美好展现给他们看,还要让这些人知道自尊自强的重要性,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然不是人人都有这个觉悟的,可是当国家孱弱时,作为子民便要受到欺辱和压迫,想要自己过得好,必须先使祖国富强壮大,这却是人人都应该知道的道理,普通人也许言轻力弱起不到什么重要作用,可至少能为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勇士们呐喊助威吧。
  她要让这些普通民众们知道,做一个“□□上国”的子民是何等的有尊严和底气,她要通过这篇小说唤醒民众重回“□□上国”的梦,她要告诉读者只有国富才能民安。
  而主人公,这个来自民国的人,最能切身体会到国家强弱对个人的重要性。
  这样想着,小说的大纲便又要进行大幅的修订了。
  本来一开始冬秀觉得这篇小说写起来会很容易,因为是她切身经历过的世界,不需要费很多心思去构建背景和世界观,可直到动笔写大纲她才发觉自己大错特错,正是因为那个世界真实存在,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了太多的方面,她越写,那些旁枝末节的东西便越多,偏还不能使用春秋笔法一带而过,只有这些细节性的东西越多,那个世界才会越发详尽真实,叫人具有极强的代入感。
  但是这些东西一旦过多,又有妨碍故事情节的嫌疑,会降低小说的可读性和娱乐性,因此冬秀这个大纲足写了大半年才算完全出来。
  按照她的大纲设计,这篇小说绝对是短不了,最少估计也得有个二百字,足够连载个三两年的。
  等她正式开始动笔时,时间已悄无声息的进了六月中旬,带弟和崔有粮的大胖儿子也终于呱呱坠地了。
  那孩子一看便是个皮实好养活的,平日里乖得不得了,只要吃饱喝足便绝不哭闹吵人,随便逗弄两下就笑得直流口水。
  原本带弟和崔有粮是想带着孩子搬出去住的,他们知道太太一向喜好清静,每天上午和下午都在书房里看书写字,最怕人打扰,这孩子便是再乖也有嚎得叫人脑仁疼的时候,难说不吵着太太。
  冬秀却劝阻了他们,她怎么会嫌吵呢,这个小肉团子来得正好哇,正好给她的小说做了素材了。
  冬秀这篇小说的主角便是个胎穿,在现世死亡后,便穿成了百年后一对中产家庭小夫妻的孩子。
  他带着前世的记忆,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全程体验了从胎状到分娩出生的全过程。
  华国一直以来便习惯于用“全知视角”的叙述方式去写作,即第三人称的写作方式,像这种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贯穿全文的写作方式还是挺新奇的,当初林大家译著的《茶花女遗事》能够一炮而红,经久不衰,也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它这种华国从未有过的新奇写作方式,一时不知引起多少人争相模仿。
  冬秀正是要以这种方式,通过这双百年前的眼睛去看这个新世界,那种直白的震撼和惊奇才是最能打动人,也最能让这个时代的读者感同身受的。
  冬秀之所以会选择胎穿,主要便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向世人灌输一些这方面的常识,比如胎儿在什么时候会感知到外界的声音、长到多大会伸胳膊踢腿、为什么会有“七活八不活”的说法,以及母亲的心情和生活状态会对胎儿造成什么影响等等,这些她都以一种极其幽默的手法,通过一些主角及其父母的日常小事表达出来。
  同样的,通过主角的亲身感受,她可以告诉读者婴儿的各时期生长发育状况,刚出生时为什么会哭泣、几个月时可以看见东西、怎样的抱法才能使他感到舒适,这些都可以通过科学来进行解释,从而适当传输科学育儿的观念。
  因为了带弟的儿子时常给她一些灵感,她笔下的主角越发的灵动可爱起来,叫任何人看了都能会心一笑,凭空生出一腔怜爱和喜悦来。
  自她开始动笔了,王稚萍几乎是每日都要往这里走一遭,但也怕打扰了她写作,只等她休息的间隙才会过来与她说说话,告知她一些新闻:“这个月街头才算是清净了些,那些□□的学生们也逐渐回去上课了,不过听说沪市那边又闹起来了,好些铁路、纱厂、船坞、清洁厂的工人全都罢工□□去了,听说就连商务印书馆的工人也闹了好几回呢!”
  这时候的学生可真真是牛气的不行,时人都称“学老爷”,即便军政各界也轻易不敢招惹他们。
  这次运动中,学生们甚至还冲进交通总长曹汝霖的家里放火,引发了轰动全国的“火烧赵家楼”事件,在他们痛殴驻日公使时,军警们甚至不敢上前阻拦。
  真正让冬秀见识了一回何为“书生意气”,何为“以天下为己任”,这样的热血和责任感,是后世生活在和平世界里的学生们所远远不及的。
  冬秀的故事主角也是这样一个爱国的热血青年,因为这个性格,便在后世里显得极其正直可爱,一度闹出不少笑话。
  等冬秀手上积了五十章的存稿后,这场轰轰烈烈、波及全国的爱国运动也早已尘埃落定,北洋政府的代表人最终也没有出席巴黎和会那丧权辱国的签字仪式,虽然这改变不了华国受到侵犯和压迫的事实,可到底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争士气,硬气了一回,也找回了些国家尊严和民族自信。
  就像冬秀曾经背诵过的关于五四运动的题目中说的一样: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而报社早已按捺不住,与冬秀商议立即进行小说连载,一来此时的社会经过那种运动,颇有些人心惶惶、孵化动荡,便是王妈这样一直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的路人甲,现场出去买菜时还有些小心翼翼,生怕又遇上警民互殴、大肆逮捕的混乱场面,而一部好的小说,往小了讲可以起到移情作用,转移人的注意力,往大了讲,未必不能起到安抚人心,稳定社会的作用,二来他们报社从《上错花轿嫁对郎》连载完后,便进入了空窗期,虽有别的小说填补进来,可有谁的小说能与宝先生相比呢,渐渐的销量又滑落到了以前的水平,倘若他们没有报纸销量在京城一枝独秀的经历,恐怕也不觉如何,可从独占鳌头到泯然众报,这心理落差就很难接受了,何况冬秀一早就说了,开春时便能让他们拿到稿件,他们可是抱着这一信念过了一个心情舒畅的好年啊,便是再来上班时也毫无怨念,甚至十分期待,充满了干劲,谁知遇上那场运动,宝先生又放了他们鸽子,只叫他们心里七上八下一直惦念到如今,现在可是再也等不得了。
  冬秀略想一想便痛快的答应了,反正她现在对写小说也挺熟能生巧了,何况大纲已经列出来了,基本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便是边写边连载也是没问题的。
  报社拿到稿件后,一边紧锣密鼓的开始各种宣传造势,为连载做准备,一边火速给沪市总部发了一份。
  其实凭借冬秀如今在小说界的名声和一向高水平的作品保障,不用报社怎么宣传,只消打出支付宝的名头来,自有那忠实读者从四面八方支援响应起来,毕竟追着宝先生的小说连载已然成了他们至关重要的一项娱乐活动和精神慰藉,就像闻到鱼腥味儿的老猫一般,第一时间便能找到这篇叫他们心驰神往的新文。
  于是很多老读者,在炎炎夏日里照常翻开报纸时,第一眼便看到了这个惊喜:宝先生出新文了。
  冬秀的小说一贯以新奇的情节设定、幽默的语言风格和别具一格的白话文表现力而见长,最是引人入胜,叫人极有代入感,何况这篇小说是以第一视角来描述的,读者只消看一小会儿,便会不知不觉间产生自己便是主人公的错觉,与主角同喜同悲,十分吸引人。
  很多读者自然又被她那“重生”、“后世”、“胎穿”等各种新奇设定惊得目瞪口呆,这样怪力乱神的小说,偏叫人一气读下去只觉欲罢不能,而且居然感觉十分真实可信,仿佛这件事真的存在,而这篇文就是主人公的自述罢了。
  “哎哟,原来孩子还在母亲肚子里时是这个样子的吗,一开始浑浑噩噩,不具五感,像主角一样以为自己身在鸿蒙空间,长到六个月时便可以睁开眼睛,还能听见母亲心脏跳动的声音了。”
  “是啊,这每个月身上发生什么变化,长出什么器官居然也说得那样清晰,只是不知真假,难道胎儿不是一开始就成形了,之后只是慢慢长大了吗,原来那些头发、指甲、心肺内脏的还不是一开始就长好了的呀。”
  “最神奇的是那个叫超声波的机器啊,那个东西居然可以透过肚皮看到胎儿的样子,是儿子还是女儿一眼就能认出来,你说要真有这样的东西,那不就谁都可以生儿子了嘛。”
  “你没看小说里写的吗,人家医生就算知道了胎儿的性别也不会告诉父母的,要不大家都要儿子,没了姑娘,儿子长大了不得打光棍?”
  “我看这最奇怪的就是每家只准生一个孩子的规定,哦哟,都说多子多福,人多力量大嘛,谁家不想子孙繁茂,儿孙绕膝的,只有那生不出来的人家里才那样单薄呢,现在是能生却不叫生,这是哪门子的古怪规定哦!”
  “嗨,文中不是说了吗,就是因为咱们一直敞开了生,那时候国家人口都十六个亿啦,什么?你不知道十六个亿是多少?这么说吧,咱们国家现在是四万万人口,十六个亿就是四个四万万哪,再往简单了说,你看咱家里现在一共是六口人,住着刚好,要是变成二十四口人呢,能挤得下么?可不得控制人口,搞那个,那个什么计划生育嘛!”
  “还有哪,他们一家子居然住在第十八层楼上,那还不是一栋楼里最高的,天老爷,十八层哪,那不就是矗到云里去、上了天了,咱们北京那个顶顶气派的六国饭店也才四层楼高哪,我看着就觉得高得不行了,从下往上瞧都叫人眼晕哪,你说这每天站在十八层楼高上面往下瞧,呵,那还不得吓晕过去,哪敢住啊,哈哈,我可就听过十八层地狱,十八层的住房我是想都不敢想哪。”
  “这宝先生着实叫人佩服得紧,每本小说都如此的别出心裁,从不叫人失望,哎呀,也不知道这宝先生笔下的未来世界到底是是何种样子的,真是好奇死了!”
  每个看过连载的人都被那奇妙的设定给深深吸引了。
  理所应当的这篇小说甫一连载便迅速引发了追捧热潮。
  从读者见到第一章 起,这个新奇的故事和叙述方式便深深的吸引住了他们的眼球,而且这篇小说受众面广,不分男女老幼,大家都极爱看,孩子爱那份奇思妙想,女人爱生养孩子的温馨科普情节,男人爱未来世界里展现的各类新奇设定,老人爱那些家长里短的日常琐碎。
  虽然冬秀的小说是以流水账的方式来记录的,以男主的一个月一个月的生长为时间线,可看来绝不让人感到枯燥无趣,因为在男主缓慢的生长过程中,未来世界的各种设定也随之慢慢展开,随时都有叫这个时代的人感到新奇的事物出现,读者只会在那种温馨的日常中感到欲罢不能和惊喜不断。
  所以,不过连载了十来天,报社的销量便跟吃了回魂丹一般立马起死回生,出现了质的飞越,一下子又回到了去年的巅峰状态,可以想见,这部小说创造的辉煌必然比她其他的小说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81章 未来世界
  因冬秀的文一向走的是接地气的白话文行列;最是受说书先生的欢迎;每有新书问世;几乎第一时间就能同步在各地茶楼、酒肆内进行现场直播。
  陆家婆媳现在已经十分适应京城的生活了,特别是陆老太太,自成做了那女子茶舍的超级VIP客户;几乎是每日都要过去报道一回的,她也不为别的;就是专去听说书先生说故事,她老人家自然也是极爱听戏的,不过作为一个悠闲的富家老太太;她都是去梨园听名角儿唱的。
  陆老太太倒也约过冬秀几回;不过都被她给推拒了,一来她每日忙于码字,没那么多清闲的时候,二来实在不想再见陆大太太那个人,以免堵心。
  有几次她们碰见了;那大太太居然还拿谴责的眼神鄙视她呢,仿佛在说她善妒不贤惠,没有女德;呵,把冬秀气堵得了不得;偏还不能拿这样的人怎么样。
  想来;若是有一天那位大先生真有了红颜知己;冬秀也是不会如何批判他的;反而还要为他脱离苦海而感到高兴呢。
  出轨总是错的,可也要分情况,冬秀十分相信,倘若陆大太太那样的女子被离婚了,即便夫家愿意富足的供养她一生,她也真的能转头就吊死在陆家门口,实现自己“生是陆家人,死是陆家鬼”的坚持,她是时代造成的悲剧,可这悲剧总不能叫陆先生买单吧,这对他也不公平不是,毕竟他也是时代的受害者,在能自救的情况下,没道理跟着一起陪葬啊。
  冬秀有时与胡竞之闲聊时便会为此感叹一番,倒叫胡竞之好笑,:“你倒是个另类,这话跟我说说就算了,可千万别对其他的太太提起,你不知道,现今与你一般的太太们都组团了,一个个都似女权战士般,厉害得紧,对丈夫们那些所谓的红颜知己恨不得赶尽杀绝,以儆效尤,你这样公然支持别人丈夫去找红颜知己的还不得被她们骂个狗血喷头!”
  冬秀忙澄清道:“我可不是支持丈夫在外面鬼混,找情人、找知己、纳小妾,尊敬妻子,对妻子保持忠诚那是应当的,可陆先生是个例外,他被剥夺了追求幸福的权利,婚姻是一份责任,可这责任绝不是枷锁,用来驯服丈夫或妻子,似他们那般相敬如‘冰’的婚姻,对两人都是一种折磨,何不一别两宽,各自安好呢?”
  胡竞之真真是被妻子的豁达给震住了,只得感叹道:“天下有几个女子与你一般想得开呢,婚姻的幸福于她们来讲本就不是必须品,不过锦上添花而已,只要有那个名分在,她们便能知足,便能安心,没了名分,就没了精气神,没有盼头,活着也与行尸走肉一般了,谁肯离婚呢。”
  冬秀可不这么想,那些女人之所以怕被丈夫休弃,不过是因为没有生活能力,只能攀附着丈夫才能活下去而已。
  当然,在这个时代,似王稚萍这样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可以养活自己的女子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女人不得不依附着丈夫,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便是冬秀再如何“恨铁不成钢”,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只能把它交给时间去解决。
  想到后世“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时候,那个盛产妻管严和光棍的时代,冬秀不由感慨万千,真想快点写到主角长大后那血泪恋爱史和漫漫追妻路啊,估计到时候能叫这些“大丈夫”们惊掉下巴,那个世界对他们来说绝对是乱纲常、毁世俗了吧,估计比“女儿国”这样的伪女尊国更叫人难以接受呢。
  哼,她就是要戳戳这些男权社会里男人们的肺管子。
  不过此时距离主角长大还早着哪。
  主角因是家里的独生子,极得家里的重视和宠爱,父母又恩爱,便给他取名林与文,只因爸爸姓林,妈妈姓文。
  而这个取名方式不出意料受到了不少古板读者的嘲讽,认为这样过于随性不庄重,既是家里唯一传人,取名自然要讲究的,家里长辈居然连族谱也没翻看,就这样随意决定了,简直粗俗。
  不过这都是小事,并不影响什么,林与文小朋友一样在家人的关爱下长到了三岁。
  而这时,整个未来世界的框架也基本被构筑出来了,其中华国的国际地位、世界的大致格局、现今的科技水平、人民的生活状况等都通过林与文小包子那双时常散发着惊异光芒的眼睛所展现出来,因为他那种事事好奇的状态,倒也很符合一个孩童的个性,因此倒从没人疑心他的身份。
  而他所知道的这些信息,自然来自每晚的新闻联播。
  读者们真真是一路追连载,一路惊叹连连,无他,只因这小说里出现的东西和事物都是在太过新奇有趣,偏作者写得那样详实有理,叫人忍不住便会信以为真,觉得那都是真实存在的东西,简直越看越觉得心向往之。
  虽然那未来世界才对他们展露了冰山一角,可也足以叫他们歆羡不已了,端看林与文是过得怎样的神仙日子吧,哦不,恐怕连神仙也没他过得自在潇洒呢,神仙还要为自家香火发愁,林与文却是只有他想不到的没有他得不到的。
  现在长到三岁了,还要早晚喝奶呐,每日饮食不仅富足精致,而且还极讲究什么营养,吃的那些个东西都是他们闻所未闻的,反正都是大补之物,能补什么铁、钙、维生素的,吃了就能叫人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