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路人甲-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处处皆脑洞,偏那脑洞还开得十分合情合理,叫人不知不觉便深信不疑了,更兼里面描述的世界极度的自由、和平、富足、安乐……叫读者看得心向往之,有种在读爽文的错觉,虽然设定比较宏大,篇幅也较长,却一直很受人追捧,它甚至还创造了华国连载小说时间及字数之最的记录……
和《才子变形记》不用,她没有让主角林与文以南柯一梦的形式再回到这个时代来,因为这会大大降低故事的真实感和可信度,她小说里的世界观设定本来就是再真实不过的东西,她甚至还在作者有话说里给读者们进行了那么多跨时代产物的详细解释,这才叫很多读者对此产生了深信不疑的错觉,这种虽然明知是虚幻不现实,却又不得不信的感觉,也正是本书的一大魅力,就像我们前世看《鬼吹灯》一样,很多读者真的就信以为真了,这才使得小说越发的诡秘神奇起来……
报社照旧在第一时间给她送了整套的精装版成书来,冬秀给哥哥江耕围和婆婆冯氏各寄了一套回去,其中还有他们一家三口的合照,至于那些搞怪的孕照,她是不打算寄回去的,免得吓着冯氏和吕氏,只能她自己收藏了。
这次一同寄回去的,还有大姐和香儿的照片,冬秀想着,不管怎样,至少可以给大伯母悄悄的看一看……
之前不论冬秀怎么劝,大姐只是不肯,说自己既然已经是个“死人”了,没必要再去打搅家人,免得报喜不成,反惊倒一片,话语里多是幽怨和不甘……
想来,现在才算是真的过了自己心里那个坎,对过去的遭遇释然了,所以才答应了去拍照吧。
冬秀把最初两人的合照,和她现在的照片相对比,不得不承认,现在的这份工作已经替代了男人,成了她新的主心骨,这时代的女人只要找准了主心骨,是绝对肯为其奉献自己的一生的。
大姐又是那样一个有韧劲的人,她连大烟都能戒掉,何谈学习进步呢,以往都是她催促冬秀多休息,不要老是伏案工作,现在却反过来了,换冬秀每每要去提醒她不要老是熬夜看书……那份工作使她身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似乎是更加自信了,更加从容了,也更加坚毅了……
冬秀不由得为自己当初的决定暗自鼓掌,看来,那时候一步步逼着她出门去工作、去社交真是无比正确的选择,现在,就算她带着香儿离开了,冬秀也相信她们能过得很好,至少不至于落到温饱不济的地步了……
这样,她和胡竞之去游学时就更放心了!
半年后,唐才常带着宝先生的书稿信心满满的登上了去往新加坡的轮船。
他们的报社筹建早在去年就准备好了,他却迟迟压着没有开张,一来那边有新开的《南锋日报》和《南洋商报》两份华语报纸,已然抢占了先机,夺尽了关注,加之都是本邦报,背景较之他们这样外来的不知雄厚多少,硬顶上去只怕落不了好处,倒不如避其锋芒,让这两家先打打擂台;二来当地外来创刊的华语报着实是不少,分为保皇派和革命派,两派现正斗得欢着呢,整个新加坡都几已沦为两派论战的战场,而且这两派还都想把他们报社纳在麾下为其摇旗助力,哼,笑话,他们报社在国内可是独占鳌头的,未必到了国外就要给别人当孙子,到时候一定要一炮而响,把这些报社全都射于马下!三来,便是在等宝先生这股助力东风了……
他再次翻看手中的书稿,对此行简直是势在必得!宝先生一出谁敢争锋!何况是宝先生量身定做的这样一部专门针对本土华人的小说呢,他不信能有任何一个当地的华人会拒绝这样一部充满本土文化风情的小说……
在《娘惹》这部小说犹如一股旋风般席卷整个东南亚的华人圈子时,冬秀一家三口也终于整装待发了。
为了旅途的安全和舒适,他们足足做了大半年的出行计划,以确保万无一失,冬秀甚至要胡竞之给他各地方的朋友故交写了信,提前告知了此事,以便到时候能有人略尽地主之谊,给他们行些方便之事,比如带他们游览当地名胜,充当临时方言翻译官,讲解当地民俗风情等等,这些事情现代人一部手机便能通通解决了,可在这个时代却是十分困难的,没有当地人领着,光是语言、安置、找路、租车等等的琐事就能把他们烦死了……
冬秀笑着调侃胡竞之:“现在,考验你们友情的时候到了!”
胡竞之对自己交友的水平很有自信,他躬身抱起儿子回道:“太太尽管放心,走过这一遭,我才真算是故交满天下了!朋友只会更多,却绝不会少!”
冬秀摸摸儿子胖乎乎的小脸蛋,与胡竞之相视一笑,在家人的不舍叮咛中登上了去往远方的马车……
第115章 番外一
各位来自十二中学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胡竞之和江冬秀夫妇纪念馆”进行参观;我是你们今天的讲解员崔柳芘;大家可以叫我崔姐姐。
废话不多说,现在请大家跟着我的脚步一起去探寻这对著名学者夫妇的生平吧。
胡竞之先生想必各位同学都是熟悉的;毕竟他是你们语文课本上的常客,大家应该都有背诵过他的文章选段,所以我们就先去参观大家更感兴趣;但又没那么熟悉的江冬秀先生的纪念馆吧。
大家请先看一下墙上的这几组照片,可能有同学会觉得她看起来有些眼熟;但是单看照片却又绝对不会认出她是谁来,那么现在请大家再看看后面这几组照片;这些合照一放出来;大家伙儿是不是立马就恍然大悟了:哦,原来是著名的文化大师胡竞之先生的妻子,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胡镞暀先生的母亲啊。
没错;大师的妻子、名人的母亲;在以往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江冬秀先生便一直是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没有人能够想到;这个满头白发、面目慈祥的老太太居然就是民国时期笔名支付宝的通俗小说第一人。
对民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稍微有点了解的同学们可能都知道;这民国文化圈一直有“四大疑案”未解,百度上就有关于这“四大疑案”具体介绍;有不太了解但是又感兴趣的同学回头可以自己去搜来看一下哦。
而今天我就要为大家破解这“四大疑案”的其中一条…“支付宝到底何许人也”。
大家请看这几张照片;这是十多年前学术界公认的最有可能是支付宝本人的几个人;无一例外全是男性,而且老中青俱全,还全都有过被当做支付宝被抓进过监狱的经历,当然,后来的研究学者们通过各类民国时期的报刊、手札、信件等等一一对这些人的身份予以了否决,无一例外,至此,这桩公案便愈加神秘起来,直到我国伟大的物理学家胡镞暀先生,在他母亲过世后,向他父亲胡竞之先生的纪念馆,捐赠了他母亲大量的书稿、信件及各类珍贵收藏等遗物,这桩公案才算是大白于天下。
自然,在真相大白之前,作为一位历史名人的妻子和现代名人的母亲,江冬秀女士也是有生平简介的,大家请看,这是我们之前截取的百度百科上查到的关于她的简介:江冬秀(1980。12。26…2000。9。13)安徽旌德县陈村人,著名文化大师胡竞之先生之妻,物理学家胡镞暀先生之母。
她出身当地名门望族,外曾祖父和外祖父乃是当地有名的“父子翰林”,舅母是胡竞之的姑婆,1904年经舅母的牵线,与胡竞之定下婚约,是年胡竞之不过13岁……
好了,下面这一大段介绍大家可以不用细看了,全部都是关于两人婚约的描述和胡竞之先生的介绍,可以说,江冬秀女士简介的关键词就只有四点:包办婚姻、丈夫胡竞之、儿子胡镞暀、家庭妇女。
联合起来就是一位默默无闻,笼罩在丈夫和儿子光环之下的旧时代贤妻良母,这就是以往我们所有人对她的印象和定位,在引起文化界轩然大波的“捐赠新闻”刚刚出来的时候,央视十八频道有一档叫做《民国范儿的那些大师们》的节目就立即做了一系列的随机街坊,想看看在不明真相前,一般的民众对这位先生有何了解,这里有一小段关于他们节目的街坊报道,同学们不妨先看一下这则短片。
记者:请问你听说过江冬秀这个名字吗?
年轻女孩子:江冬秀?没听过,她是哪个女团成员吗,这名字可够土的,一听就是扑街的命啊……
记者:请问你听说过江冬秀这个名字吗?
年轻男孩子:没听过,难道这是我敬爱的老干妈的名字吗,哎,不对啊,我记得老干妈的发明人姓陶吧……
记者:请问你听说过江冬秀这个名字吗?
中年大叔:那没听说过,是个特别有名的人吗?那你得先告诉我她是干啥的呀,多大了,哪的人,干过什么大事儿,就说一个名字谁能猜出来呀?
记者:请问你听说过江冬秀这个名字吗?
中年大妈:听过啊,我们小区领舞的江大姐就叫这个名啊,怎么啦,你们这是要采访她?哎呦,是不是因为前段时间我们得的那个社区广场舞冠军的事啊,我跟你说balabala……
记者:请问你听说过江冬秀这个名字吗?
老大爷:你说什么?陈什么秀啊!
记者:江冬秀~老大爷:什么冬秀啊?
记者:江冬秀~老大爷:秀什么啊?
记者(抹汗三连):没什么,我说大爷您这鸟儿养得可真好,叫声真清脆!
老大爷:那可不,我跟你说,我这鸟儿可不是那寻常的百灵啊、八哥啊、虎皮鹦鹉啊什么的,这可是正宗的红点颏,你知道什么是红点颏么,我告儿你说啊……
我们总共随机街访了100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普通百姓,这其中只有下面三位女生听说过江冬秀这个名字。
记者:请问你听说过江冬秀这个名字吗?
女生甲:听说过啊,你说的是那个文化大师胡竞之的老婆江冬秀吧,我记得她也是叫这个名字的。
记者:那你是通过什么渠道知道的她呢?
女生甲:一开始我是看了最近很火的那个电影《XX伟业》,你知道吧,里面胡竞之先生的扮演者是我男神啊,然后我去搜我男神那张穿着长袍、帅裂苍穹的照片时,无意中看到了胡竞之先生本人年轻时候的照片,啊啊啊,简直是太帅了啊,瞬间就让我爬墙了,果然,我们教科书上的照片都是毁人不倦的,要是当初放了这张照片,我觉得我的高考语文还能再多得20分……然后我就顺手搜了吴先生的生平,然后就知道了他老婆,话说他老婆江冬秀才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的人吧,老公这么帅这么有才就算了,连儿子也这么帅这么有才啊,不仅儿子,就连孙子也那么帅那么有才啊,还有重孙子也是……
(记者遁走)
记者:请问你听说过江冬秀这个名字吗?
女生乙:江冬秀啊,嗯,听说过的!
记者:那你是通过什么渠道知道的她呢?
女生乙:哦,因为我最近选修了一门叫做《近代通俗文学发展史》的选修课,我们那位老教授是胡竞之先生的铁粉,最近正讲到他呢,我们就被科普了不少关于他的事,其中就有他的旧式婚姻和他的妻子……
记者:请问你听说过江冬秀这个名字吗?
女生丙:听说过啊,她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河东狮嘛!虽然是个旧派的封建小脚女人,性情却十分剽悍泼辣,对丈夫非打即骂,把丈夫管得死死的,十分不贤惠啊……
记者:你是怎么知道这个的?
女生丙:因为我最近正在追一本网络小说,里面的男主角就是她的丈夫,而她就是里面的反派炮灰,各种撒泼耍赖的阻挠男女主相爱,真是超讨厌的,希望作者大大能快点让她领盒饭,不要再让这种自私无知的毒妇来恶心我了……
好的,通过这段街访视频我们可以知道,普通民众们对江冬秀这个人基本是一无所知的,就算是有所了解,也是十分有限、十分片面的,相信同学们也是如此。
而恰恰相反,“宝先生”这个名头却时至今日都还赫赫有名,同学们请再看下一段的街访视频。
记者:你好,请问你知道“宝先生”这个人吗?
路人甲:知道啊,他不就是现在最火最正规的母婴科普杂志《连心》的创始人嘛,当初我怀我们家老大的时候,可是期期不落,靠着它恶补了不少知识呢,我跟老公还一起学着写了本《宝贝日记》呢,我把它发到那个妈咪宝贝群里,可受欢迎了!
记者:你好,请问你知道“宝先生”这个人吗?
路人乙:知道啊,今年央视爸爸主推的那部热播剧《提刑官宋慈》,不就是根据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嘛,真是太精彩太刺激了,一开始还以为是专业的法医写的呢,真想不到这居然是民国时期的人写的,也太有才了吧,不过他这个名字很怪啊,居然姓宝,叫先生,那别人喊他的时候不是被占便宜了吗,哈哈哈……
记者:您好,请问您知道“宝先生”这个人吗?
路人丙:那怎么不知道,我们五六十年代的人就没有不知道他的,那时候国家主张“破四旧”,要打倒一切牛鬼蛇神,要反封建啊,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地区,我们知识青年就要去给他们做思想宣传啊,怎么宣传涅,那时候农民都不识字啊,思想又不开化,你跟他们讲大道理,讲科学他们是听不懂的,那时候国家就采取了个办法,给我们免费发放了一本《科学怪谈》,让我们把里面的故事讲给村里人听,那时候娱乐业匮乏,谁不喜欢看戏听故事啊,我们就通过那广播大喇叭给他们做科学宣讲,极受老乡的欢迎,现在我去那时候下乡的地方,还有人叫我“故事李”呢,这本《科学怪谈》就是这位宝先生写的呀,原先是登载在报纸上的小短文,后来才集结成册,成了本专门的杂志,这可是我们那时候为数不多的能看的书籍!
记者:您好,请问您知道“宝先生”这个人吗?
路人丁:知道知道,就是那个巨有名的民国小说家嘛,我们国家的连载漫画就是他首先发起的呀,听说著名的漫画家叶浅予就是他一手发掘提拔的,为我们国家的漫画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听我爷爷说,他们那时候上幼儿园,最喜欢的就是他们俩合作出来的漫画书了,那是最早的文学启蒙……
通过这两段街访视频,我们可以知道,绝大多数人还是知道宝先生这个人的,即便不知道的人,也表示看过他的童话故事书和小说,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宝先生这个人虽然生平事迹不详,但是作品魅力却不容置疑,经过时间和时代的考验,不仅没有失色,反而越加可贵了起来。
就是这样一个在当时可以说是风头无两,风靡整个东南亚及中东地区的小说家,却始终没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少数几个知道实情的报社人员,例如报业大拿唐才常、御用编辑王稚萍等人,为了保护他的人生安全,对此始终守口如瓶,且没留下任何通信或合约等凭证,后来有几经战乱和离散,等有心人再想追寻此事时,已然无从探究了,宝先生的身份至此十分巧合的被历史给掩藏了起来。
倘若不是胡镞暀先生将他母亲的遗物公之于众,只怕这桩“疑案”就将永久的被时间给尘封起来了。
揭开这层神秘的马甲,真实的“宝先生”江冬秀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她又为何要苦心隐瞒自己知名小说家的身份呢?请同学们随我一道步入下一个展厅:低调的知名作家。
第116章 番外二
大家请看面前的这座雕像,这便是胡竞之夫妇及他们儿子胡镞暀先生;这是根据他们一家拍的满月纪念照所雕刻而成的;据说还请胡镞暀先生亲自监督审核过,他曾经在采访里说过;他的母亲江冬秀是极爱摄影留念的一个人,可偏偏不怎么上相,每每与父亲站在一起便会衬托得他格外英俊年轻;使得两人看着有些不相配,因此很是怨念。
我们看这尊江冬秀先生的雕像;的确是比照片中的人要好看许多的,对不对;可能是刚生产完的缘故;她身上还略显几分丰腴,很有几分红楼梦中宝姐姐的风采,想来她当年也一定是个美貌出众的小妇人;这点我们从吴先生日记里对她屡次的不吝赞美就能看得出来;还有一个佐证就是大家熟知的陈大家的日记;当时胡竞之夫妇新婚回京,邀请他们去吃新婚宴;他便是在那时候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大龄、小脚、老土、不识字”的胡太太;然后便被她的风姿所折服了,说她是“如崔莺莺一般可爱的古典美女”;虽不如新式女性那般张扬健谈;却也行事妥帖大方;更有一手好厨艺,得到了众人的交口称赞,想来江冬秀是个十分内秀的女子,大家看,这就是他们新婚宴上拍摄的照片,这位抿嘴浅笑的便是江冬秀先生,旁边是胡竞之先生……
同学们请继续向前走,不要掉队,现在我们眼前看到的便是“宝先生”当年创作的手稿。
大家请看,这本《提刑官宋慈》是她第一部 在报上进行连载的作品,每一页上面都有她标注的写作日期,我们对此统计了一下,发现她平均一天能写到三千字左右,除了她在日记记载的要去走亲戚啦,要去学女红啦,要过节啦等等特殊情况之外,基本是从无间歇的,这是十分难得的,我们现代人觉得一天写三千个字不算什么,快速的敲一敲电脑上的键盘,顶多一两个小时就能搞定了,可放到清末那个使用毛笔的年代就十分难得了,练过毛笔字的同学都知道,写毛笔字是极其考验人的定力、视力和腕力的,基本上写百多个字手就会累得发颤了,所以,大家可以想见,当时这位与你们同龄的少女是何等的有毅力……大家再请看这些信件,我们将其进行了分类,一个是她与家人的通信,其中包括346封她与丈夫胡竞之先生的信件,亦或是,她俩互相写的情书,里面的“土味情话”便是现在网络上最火热的话题,引发了许多年轻网友的关注和模范,相信同学们也一定略有耳闻,第二个分类就是她与合作伙伴唐才常、王稚萍等人的通信,也正是这些信件和她本人的日记解释了她为什么要披着马甲写小说的原因,我们纪念馆特别做了纪录片来为大家解析她当年做出这样抉择的心路历程,请同学们现在随我进入放映厅观看影片。江冬秀出生于清朝末年,那时候正值国家风雨飘摇、社会动荡不安之际,可是徽州这个地方,却因为其独特的林莽密布、山脉纵横的地理条件,使得其隔绝了大部分中原地区的战乱洗劫,得以安享乱世中那可贵的太平。
偏僻封闭而又宁静无波的环境,造成了当地独特的学风浓厚和礼教森严的矛盾氛围,人们既重视文化教育,又极其墨守陈规,这就导致了与外界的严重脱节,据说清朝取消科举取士后的许多年,这里的学子却仍在摇头晃脑的念四书五经,企图一朝中第,改换门庭。
江冬秀是徽州一个小村庄里当地望族陈家四房的第二个孩子,不久后她的父亲英年早逝,母亲吕氏便带着她和哥哥过起了深居简出的守寡生活。
江冬秀便是在这样和平而保守的氛围中长大的。
那时候还十分盛行给女孩子们裹脚,当地甚至还有专门的赛脚会,用来品评女孩子们的小脚,给她们定个名次,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个赛脚会的名次,一个好的名次往往便是女孩子最好的嫁妆和资本,因此,这是件人人都极重视的大事,能裹的绝对会裹,不能裹的也要想方设法的裹,没裹脚的姑娘便是低人一等,要被人瞧不起的另类。
而江冬秀先生那时候正是这样一位另类的姑娘,她是没有裹脚的,大家可以从这几张照片上看出来,她的脚型线条流畅、尺寸合理,是正常的天足,并不是裹了又放开的解放脚。
关于她当初为什么能够逃过裹脚,时间久远已不可考,或许是她的母亲吕氏不忍女儿受苦,或许是年幼的她抵不过疼痛进行了激烈的抗争,但不论是哪种原因,都证明了她的幸运,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保全了双脚,这似乎也在冥冥之中暗示了她将来会走得比别人更远更高。
而在那个没有个人自由,家族至上的年代,一双脚的好坏甚至能关系到门楣的荣辱,仅靠一时的幸运显然是不行的。
从江冬秀先生自己的日记和她早期与胡竞之先生的通信中可知,她虽不是小脚,却一直都在装小脚,以此来杜绝流言蜚语和不必要的麻烦,后来还十分机智果断的借用未婚夫胡竞之的名义,实行了“放脚”,从此真正解放了自己的双足。
从这件事中,我们就能知道江冬秀自小便是个极有主见和想法的姑娘,当发现自己与大环境恰然相反时,不是想着去随波逐流,亦或是破罐子破摔,而是十分勇敢的,在不与既定规则发生冲撞的前提下,选择了坚持内心,是个真正外圆内方的人。
可能正是这份与众不同,让她在与母亲幽居一隅的时候,没有像其他闺秀一般去学习女红女德,而得以自由的翻阅了家中大量的藏书,为今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在一个寒冬,已然出落得亭亭玉立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