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014101905-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感觉到陈时举目光的平静,一众亲卫心中却是更加的忐忑,若是陈时举能够露出一丝暴怒之色他们此刻反倒是放开心了。“是,将军。”几名亲卫立刻拱手领命。

盖着一面残破不全又血迹斑斑的周军战旗,周淳的尸身穿越周军前军阵列直到中军陈时举面前。

翻身下马,陈时举伸手抹下了周淳至死还怒睁着的虎目,却没流一滴的泪,也没说一句的话。

第四百九十三章丈夫在世,提三尺剑,立不世功

“大丈夫在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以升天子阶堂。今周将军壮志未酬,死难国事,却为我辈之先烈,我辈之先行!”

陈时举眼睛扫过四周所有的军阵,坚毅、果决,他的目光中没有一丝的退缩和避让。

“我陈时举,战死的周将军,战死的万千将士,还有你们,现在还活着的万千将士。你们吃的是谁的粮?穿的是谁的衣?拿的是谁的银钱?家中老小受的是谁的恩惠?

都是唐王!是唐王。我等上下皆受大王重恩,自就当以性命相报。今为唐王而死,何惧之有?”

陈时举用重义以压之。

因为:人,固然是有不少逐利忘恩,贪生负义之辈,但更多数的人是有羞耻之心,感恩之心的。

陈时举一番话马上就稳定了军心。

“本将军知道,诸军此刻心神已经大乱。因为见到了周将军的死,以为我军受挫坚城已成定局。可我要告诉你们,那是不可能的。

城内汉军只有五千人,我军十倍于之,就算是现在,现在在场的将士也六倍于之。

且前后多次厮杀,咱们损失惨重,他们就一个没死吗?今日攻城,城头上的汉军也没少亡。

而周将军之所以血洒疆场,我不以为是真正的战之罪。原因不是县内的汉军兵不多!我军几次攻城,都是败在了汉将的狡计之下,而不是正面刀枪厮杀之下。

汉军阴谋诡计,肯定是在城内设下了诸多陷阱、埋伏。才坑死了周将军。

诸军想想先前的厮杀:

我们杀上城头,他们守住城门楼,然后乱箭射杀我们;我们攻破他们的城门,他们就在城内街道筑上了土墙;再一次周将军亲自引军杀进城内,汉军又搞出了一个火牛阵。

连上这一次,汉军在城门洞中杀出,截断了周将军的退路,方致使周将军部战殁于城内。

这都是重重阴谋诡计。而这种种阴谋诡计为的是什么?是什么原因让汉军的云李二贼如此焦费心力的盘算这么多的陷阱埋伏?

还不是因为他们兵力不足,不足于与我军分庭抗礼。如此,那两汉贼才会这般花费多的心思,想出了那么多下三滥的手法。

他们的兵力远比我们少,那些个阴谋诡计用过一次少一次,你们能怕他们吗?他们有什么可怕的?

我们现在还有四万大军,至少八倍于汉军的兵力,拼死一战难道还不能替周将军和死在诸多阴谋诡计之下的兄弟报仇雪恨?还不能抓到汉军云李二贼将把他斩成肉泥?

周将军的勇武你们是都知道的,跟随他杀入城中的三千精锐的战力你们心中也都是清楚的。虽然是他们都已被消灭,可便是被灭掉,周将军也会让汉军流尽鲜血。不管在什么时候,想要把周将军还有三千精锐吃掉,那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可以说,现在城中的汉军同样损失惨重,我们之间的兵力对比根本就不是什么八倍,而可是十倍、十二倍、十八倍……”

云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周军竟然重新凝聚起了勇气和军心。这是怎么一种奇葩的现象啊,前军主将陨落,兵力损失惨重,敌人却还固若金汤,这种情下这支军队剩下的人数就算是再多,也只能是军心动荡,士气低迷。为什么现在又恢复过来了呢?

他百思不解。

难道周军主帅对军队的掌控力就达到了这种不可失意的程度?

要知道,云峥在拿到周淳尸首的第一瞬间,是想斩了他首级悬挂于城门之上的,这么做多少能给周军士气军心一定的打击。

但李宪劝住了他,并说服云峥归还周淳尸首给周军。怕的就是周军主帅一张灵舌利嘴,趁周淳身亡,周军上下悲痛之际,挑动了周军的愤慨和怒火,把周军上下的沮丧、恐慌之心给去除干净,化悲伤为动力,把周军变作为一支哀军。然后挥军猛攻,那城里的汉军可就惨了。

而现在,让周兵自己抬着周淳的尸身慢慢走过军阵,亲眼目睹之下必然可以极大的创伤周军的军心士气。而且没有祸害周淳尸首,也少给了周军主帅一条搬弄是非的口舌。

可以,一番谋划全化作了东流水。陈时举不愧是有儒将之称,一片长篇大论,再一次的拉起了周军上下的士气,重新稳定住了军心。

周军阵中,一股无言的气势在慢慢凝聚——

“现在,你们告诉我,告诉我陈时举,我们接下去该怎么做——”

“报仇,报仇,给周将军报仇——”

“雪恨,雪恨,给战死的弟兄们雪恨——”

“杀啊——”

城头上。

“该死,该死!”周军阵中震天的呼杀声传到城楼,云峥当即顿足大骂,周军的士气上来了,那么也就是说,汉军真正的苦战要开始了。

“杀!杀!杀啊——”无数周兵暴声喊出了自己发自内心的杀意,被陈时举一席话给鼓励起来的走兵们,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攻破灵安县城,如何抓到云李二将并把他俩给生撕活剥掉。

这一天。

从正午到下午,周军围三缺一,从三面城墙上发动了大小多寡达八次的攻城。而最终的结果……汉军败了。

三万周军付出了六七千人的伤亡,将整个灵安城墙都化作了尸山血海。

“杀,杀,杀——”疯了似的喊着口号,一波又一波的周军涌上。

天色已经接近黄昏,但占据了胜势的周军攻势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是愈发的疯狂起来。

城墙丢掉了,土墙丢掉了,汉军连县衙也给丢掉了。

云峥与李宪汇合到了一起,丢失了县衙之后的汉军虽然没有全军溃散,可就全城局势而言已经失去了控制。士气也不可抑制的一落千丈,错非李宪表现英勇,这才在县衙往北站住了脚跟,与追击而来的周军形成了一僵持局面。

可这种局面就像是走在薄冰之上,根本就无力维持多久。城墙的失守已经让汉军上下所有将士都认清楚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灵安城破迫在眉睫,不可挽回了!

即便是率领他们的云峥、李宪二将几日来表现优异,至今也都还奋战在第一线,但败局也是注定的了。

士气低落下来的汉军士卒之所以还能再次与周军形成僵局,也是因为云峥、李宪现在还在他们的眼界之中,也是因为城北的建筑物众多,通道狭窄,更是因为长时间分兵取东西二城……

西城、东城都无所谓,可要是南城被周军给左右抄袭了,那城里剩余的汉军就是想走也都走不掉了。单凭城北这附近的地势,只剩下两千人不到的汉军如何能与士气勃勃上升的数万周军对抗?

“撤——”云峥、李宪对视一眼,不再犹豫,果断下达撤军命令。

“想走,哪那般容易,将士们跟我杀上——”在后的周军领兵校尉冷声一笑,高呼声中一提手中大刀就冲杀到了第一线。

主将下达的撤军命令让士气低迷的汉军残部又是慌乱了一阵,虽然他们都是军中精锐,可今天半日时间内就连丢了城墙、县衙,现在又要撤出灵安城去,军心自然要遭受一番打击。

幸亏有云峥、李宪主持殿后,否则周军若是加急上逼,有可能就让汉军残部就此溃散了呢!

大街上是乱纷纷的,军中的那一阵恐慌终究是影响到了前沿锋线。少数一些汉军士卒是转身逃走,东冲西撞下慌不择路,像是没头的苍蝇一般。

个别的还想着脱掉兵甲钻进城内百姓据点苟活,却引得周兵也开始对城内存留百姓下手。

他们现在是恨极了汉军,也恨极了灵安城的汉民。满城偌大的守备工事,如非是百姓居民们帮手,单五千汉军何以成事?

李宪整合了部分兵马后再次策马向东南方驰去,那边的厮杀声比西南方更响亮。但是在一处巷子里,迎面正撞上一小队周兵在追杀几个汉兵和城内青壮。这伙周兵持着明晃晃的刀枪,肆意追杀三名汉军士卒和与汉兵在一起的四个青壮。其中为首的周军头领手提一条长枪,正在急步追逐四名青壮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一个只有十四五岁的少年,口中不时的还发出阵阵快意的大笑。

李宪看的勃然大怒,三尖两刃刀横摆在手,拍马直迎上去。寒光落处,惨呼声起,当先的那一名周军头目已经被他一刀斩杀地上。后面的小队周兵顿时大哗,一窝蜂似地拥上来,五六把战刀、长枪同时斩下、刺下。李宪纵声大笑,挥刀横斩而出,只闻“叮当”之声不绝,刺来、砍来的长枪、大刀就纷纷飞上半空,更有两名挨近马前的周兵士卒被李宪一刀斩做了四段。接着李宪挥刀一阵猛杀,又结果了七八个周兵,还剩下的二三十周兵瞬时一哄而散……

可这只是灵安城内小的不能再小的‘回光’,对大势根本无补。

南城楼上。

陈时举终于登上了这个他想望了两日的地方。摩挲着城头溅血的城垛,眼睛里依旧不见半点喜色。

伤亡太大,折损太大,收获太微……

灵安城南。

中山国与北汉的交界处。

两个百姓打扮却策步如飞身手矫捷敏健的青年奔到了一片密林中。

“穆师兄,穆师兄,我们截获了一封中山来的密报……”

第四百九十四章王牌一出手,北汉做梁山

“真是怪了!周军现在还没折返回来?”

昔阳城东三十里外的一个镇子,祝彪听了镝锋的禀报后懵懵发呆。搞不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难道陈时举没接到中山国的求救?亦或是左革赢那么有胆量,没有向周军求救?

镝锋在昔阳城北五十里范围内竟然没发现周军痕迹。祝彪的心砰砰的跳了起来,俩眼皮也跳了起来。

是跳财还是跳灾?是吉利还是霉气?一种情况出乎掌控的感觉在祝彪心底泛起。

同时间的昔阳城,各家豪门贵胄的家兵家将全被编入了禁军当中,就像年前北汉二十万新军大编练一样,最好最合格的兵源当然是各个豪门贵胄的私兵。

不过中山国到底是不比征北之役后举国挂孝的北汉,还没有跟汉室那般一个不剩的刮干抹净。可左革赢在昔阳城内也照样拉起了一支一万人的新军,连同原有守军,这么来昔阳就有两万兵士了。

依靠着坚城的两万大军,却不敢出城与只有四千来人的汉军一战。如此只能说,祝彪一连串的战绩着实是将中山国给打怕了。

北京城,留守王府。

姬发看着亲舅舅发来的哭求信,脸色阴沉沉的。陈时举想干什么?想把自己的脸丢光,还是想把自己舅舅买给祝彪?

翻腾的怒火让此刻的姬发看起来就像是一头噬人的猛虎!

堂下,张问天、姚泾等谋臣不经意的交换着眼神。

“说,这是怎么回事!”姬发终于开口了。强压下心中的火气开口了,他知道陈时举不敢也不会,他需要一个理由。

“大王,其实这事是一个两误。”姚泾站出身来,他是唐王府一众谋臣中掌管军机的。

“简阳城陷,消息通报到昔阳城后,中山王立刻就放飞了鹞鹰往边郡通报。因为昔阳与陈将军军中,无有直接联系。”不管是鹞鹰还是信鸽都需要一个固定点做标记。从陈时举军里放飞了信鸽往昔阳飞肯定没问题,可要在昔阳放飞了信鸽去找不断行进不定位的陈时举部,那就不是飞禽可以做到的得了,是导航飞机。

“边郡太守得到急情后立刻派出快马前往陈将军军中报信,但是一天过去也没见人回信来。太守知道不好,快马很可能在中途被北汉的人给截了,就火速再派了十人分头前往军中急报。所以,陈将军得知昔阳危急的消息时,简阳之败已经过去三天了。

是时,陈将军攻克灵安县,正向广阳郡开进。相距昔阳城不下九百里,即便是立刻往回折赶,大军也要七日时间才行赶到,届时祝彪早已领兵杀到昔阳城下。

此救援,时间上看是来不及的……”

“所以他就不救昔阳,继续往广阳去了?”姬发心中很恼火。政治上的事情能单纯的只从军事有利角度考虑出发吗?如果昔阳真的震动,这会给自己与中山同盟间划下一道线,形成一丝裂纹的。

于情于理,于公于私,姬发都不想与自己的舅舅形成隔阂。未来能给自己看住北隅的,还是自己的舅舅。

“大王息怒。陈将军是以为,昔阳城坚固牢久,内中又有无数豪门望族,只需将之私兵收拢,立刻即得新的一支大军。且城内还有王宫、廷尉府、刑部及中山江湖数以百计的高手,即使是战阵厮杀,也足以覆灭祝彪五千之众。

再有,昔阳城内外居民数十万之多,十余万户,五户出一丁也可组成一支两三万人的大军。持城坚守不比嬴野浪战,昔阳固若金汤!”

姚泾也知道自己的大王并不是真的担忧昔阳被祝彪攻破了,而是担忧陈时举部不回军,可能给自己与中山之间的铁杆结盟带来一丝裂痕。可陈时举已经做出那事了,现在再命他迅速收军回师也已经晚了,如果真会生出裂痕,现在裂痕已经存在了。

如何做出最终的决断,只有姬发乾纲独断。自己能给陈时举摘出的都已经摘干净了,可惜他身上还是一身的毛。

“送件东西去北平……”姬发沉默不言了良久,最终做出了决定,声音沉沉的,带着一丝与眉宇间的神采一样的不甘……

北汉,还是让他们跟胡人拼去吧。五十万大军已经投入进了陈国、燕国战场,引得莫缘可汗向胡族求援,乌稽单于的主力和本在北汉一边的右谷蠡王乌师部主力,大半都转入了陈国战场。

自己发出的五十万大军,本是不打算给北汉半点助力的。可现在五十万人马虽没进入北汉疆土半步,却不可避免的给了北汉莫大的好处。而自己的负担是越来越重,三十万大军的后备已经进入了卫国,待到天气转凉一些,就立马开赴燕陈。

想想,姬发心头就发恨!

还好的就是,连续不断的发兵前往北隅,也给了自己踢开拦路石、绊脚石,排除异己阻碍的机会。

整个北疆十余州数百万之众兵马,姬发能够完全掌控手中的军队却只有百万,剩余的要么摇摆不定,要么就是只达成了一点意向,还有忠于神都和持中观望的。

接着发兵北隅的机会,正好整治一番。有自己老子下达来的圣旨,姬发现在所做的一切是名正言顺。

姚泾、张问天一群谋臣退下。姬发目光幽幽的看着一个地方发呆,“祝彪,祝彪……”真是将才,如能为自己所用,该多好啊!

两日后,渭州夏王府。

“哈哈哈,哈哈哈…………”

“孤这好四弟,像来阴鸷多狡,不曾想小小北汉竟让他连连吃亏,搭进去了数十万兵马反被几千汉军杀到了左革赢跟前……哈哈哈,哈哈哈…………”

作为皇长子,姬元一向是喜欢当‘兄长’的。可四子身份的唐王不**他,让他逃了不少没趣。在当时的姬元看来——这就是忤逆兄长!

自小时候皇长子身份的他就与嫡子身份的太子争斗最凶,成年后就藩,便开始积蓄实力,联络朝臣,谋划的就是那一把天下无双的宝座。

而姬发在姬元和太子的争斗中,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因为少搀和反而得了他们老子的青睐。这对于姬元来说便是坏的不能再坏的印象,是踩着他的头往上爬的铁证,心底里早就认定了这个四弟是敌人。

虽然现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太子。

敌人倒霉姬元当然高兴,可惜他没有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一想法。

“大王,北汉兵锐,且居于唐王后,如反制唐王,可扶持北汉,必使唐王锋芒在背——”

手下谋士张福远进言道。

“小小北汉何用之有?”能有多少兵马?还不够自己一口吞的呢!根本不放在欣赏,挥手退下张福远,夏王翻来覆去的看着鹞鹰送来的信报,大乐的笑声不多时又一次从房间里传出。

“传孤王命,晚上加餐,加半月利钱,阖府同乐!”

“谢大王赏……”

“唉……”张福远并没有离开多远,就听到夏王的传令,微叹了一口气。自己这主公啊,智谋勇略都不弱,就是心气太高,人太傲。

……

……

昔阳城东。三十里处的小镇囤积汉军已经达到了八千人,祝忠带领的千骑和相应的步兵重新返回到了军中,还带过来了小两千的新兵。

汉军在蔚州的连连大胜,尤其是三石、简阳二战,真是将整个睦州都震动了,百万军民激动奋然,意志昂扬。睦州刺史也突然从干巴巴过日子的贫民变成了大阔佬,手下有钱有粮,有兵有甲,当下就把一万民兵转正,再在全州范围内又行招募新兵两万。

而刚刚转正的民兵,就挤**一样挤出一些来,尽数派来了蔚州。从大顺关进蔚中,再从蔚中到太谷,现在其中的一部分从太谷就再来到了祝彪军中。

与郡国兵比,这些转正的民兵的确是新兵,可与睦州现今正招募中的新兵蛋子比,他们就是老鸟了。

睦州原先的新旧两万郡国兵,一仗仗打下来经受了无数生死考验和磨砺,正在向真正的精锐转变。可人数却也筛了又篦,篦了又筛,每一场仗都在折损和牺牲中经历着痛苦。

一句话说明白,两万新旧郡国兵不够用了,刀山火海的一部分就要有这些刚转正的民兵来扛了。

可是,北面还没周军回来。祝彪手下军力有限,也不可能封锁住整个昔阳城,况且中山国还没禁制飞禽,鸽子、鹞鹰,在天上飞着下面的汉军是干瞪眼。

祝彪心中明白,周军不转回昔阳,那就肯定是奔广阳去了。围困了一个多月眼看就要到收获季节的广阳之围,现在十有**是解了。就是不知道两相汇合后的周军接下去是什么打算?

是继续北上,还是掉头南下?

祝彪屯兵昔阳多日,但是没能与北面取得联系,跟东边的联络也不顺畅。他现在可以凭借的只有一千薄刀岭精骑,撒开做镝锋,密切关注着北路的一举一动!

“老爷,越骅那个贼子在门外求见。说有要事与老爷相商!”

安平侯府门房的管事向云瀚禀道。

云瀚眯起的眼睛波光闪动着,今天上午才有南面来人进了驿馆,现在越骅就来求见了?

有要事相商?莫不是唐王要罢手?“去请他进来!”

“是。”执事退出去,快步向着大门赶去。

“狗东西还敢出来惹人厌,爷门们,砸死他……”

“砸,砸死他……”

“王八羔子,有种就从门庭上下来,爷今儿个非打死你不可……”

执事还没回到门房就听到了外面汹涌如潮的叫骂和喊大声。“呸!活该——”

……

第二天退朝。

“父亲,王上、太后怎么突然间……大变样了呢?”

易北候府书房,余昕贤正与自己老爹困惑着。一直以来态度极其强硬的王上和云氏一族,突然间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不仅下令南部三州的‘义民’全部回国,更下令睦州军退出蔚州,将全部掌控在手的蔚中陇山之地归回中山,只聚兵扼守大顺关。

劳苦功高的外甥女婿,冠军将军升做了上军将军,这是与四征四镇相平等的军职,乍看起来是非常恩厚的奖赏,兵力也从单独的三万骑兵增加到了五万步骑,可祝彪一直屯兵的薄刀岭却被划回了金吾卫。练兵地点也从王都郊外直挪到了河州,还是相对危险的河东安泽郡!

今日早朝大会,满堂寂静无声,一双双震惊、不可思议的眼神盯向新王,余昕贤忘不了那个场面,因为他也是其中之一。

“越骅!唐王出招了……”

余子良翻转着脑子里的信息,他知道,昨天上午有一南面来人进了驿馆,下午越骅就赶去了安平侯府,还在门庭等候的时候被围过来的百姓破菜烂叶砸的浑身狼狈不堪。

而约有一个时辰后越骅从侯府后门出去,云瀚就立刻从前门进宫见了太后,一直到晚上才出宫。中间有一段时间,太后屏退了左右太监侍从,宫女婢女,只有太后、王上、云瀚三人……

这些消息都不是什么隐秘信息,余子良即使不专注的去打听注意,过段时日也会一点点的传进他耳朵。这世上的有心人多着呢,比如自己的那个孙儿。

头绪一点点理出,余子良相信一切变化的起源都是在昨日那个南来之人。而能起到如此大变化的源点,不会是富而不强的中山国,而只会是那个掌控着半个北疆的唐王。

将这些说给儿子听,余子良口述,余昕贤笔录。“用最快速度送到昔阳军中!”

这封信并不能解释唐王是如何做到令王上、云氏一族让步的,余子良为的只是想让祝彪明白一二其中的因由。他不知道,也不想去知道,因为他感觉到了里面的不净……

而如果祝彪想知道,那就让他自己去搞清楚去吧。反正小七那里不是没通往上层的门路。

……

东方天际,一缕晨光破晓,宛如一柄巨大无比的利剑,一剑便斩开了漆黑的夜幕,给人间带来一丝光亮。

随之,光亮越来越盛,将那暗黑,不停地向那不知在哪儿的边际驱赶开去。不多时,太阳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