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隋-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百三十二章齐王还有希望

正月二十四;圣主下旨;代王杨侑留守西京;刑部尚书卫文升兼领西京留守;辅佐代王。

三月初四;圣主下旨;越王杨侗留守东都;民部尚书樊子盖兼领东都留守;辅佐越王。

赵王杨杲和燕王杨侦均随圣主北上辽东;参加二次东征。

圣主唯一嫡子;依照立嫡、立长原则;本为唯一合法的皇统继承人的齐王杨喃;既没有奉旨留守都城;也没有远征高句丽;而是在齐鲁剿贼。剿贼应该是地方军政官员的事;现在落在了齐王头上;这显然与齐王在中土崇高的政治地位和他应该承担的政治使命完全不符;由此产生的政治影响不言而喻;齐王沦落了;在政治上饱受耻辱;而更深一层的寓意便是齐王被政治放逐了;齐王被圣主无情地剥夺了皇统继承人的资格;齐王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

从已知历史来看;像齐王这样走到悬崖边上的皇子;除非发生奇迹;否则已没有未来。现在乌云笼罩了齐王的命运;接下来不论是圣主还是拥有皇统继承资格的亲王;还是朝堂上的政治对手;都将痛下杀手;以最快速度铲除这个潜在的巨大隐患;可以预见;齐王即便不死;也将幽禁终生;如行尸走肉;相比而言还不如死了好。

圣主于三月初四日;彻底摧毁了齐王仅存的一丝希望;摧毁了齐王本该辉煌的命运;将其打落尘埃、打下地狱;由此可知齐王的情绪有多么恶劣;愤怒、沮丧、痛苦和绝望等等无尽的负面情绪汇成了一股汹涌波澜;完全淹没了他;让他窒息;让他失去了理智。

恰在这时;李子雄来了;大家同为政治上的沦落人;同样要面对直接关系到自身存亡的政治危机;此刻可谓是真正的利益一致;真正的政治盟友;而为了撕裂头顶上的阴霾;改变自己黑暗的命运;逆转乾坤;三个人不得不敞开心扉;坦诚相待;与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的对手们殊死一搏。

李子雄在军政两界德高望重;权术、谋略都很出众;这样一位实力派大佬;在齐王最为惊恐最为无助最为受伤之刻;义无反顾来到他的身边倾力相助;总算给了他一些慰籍;虽然依旧看不到希望;但韦福嗣始终不离不弃;李子雄又舍身赴死而来;好歹还有两位忠心耿耿的臣子愿意与他同甘共苦;生死与共;此生足矣。

齐王慢慢平静下来;理智渐渐恢复;恶劣的情绪也一点点好转。

现在回头看看;齐王不禁为自己当初大胆的逃出东都而欢呼;如果当初自己犹豫了;害怕了;对圣主心存侥幸;没有逃离东都;此刻的结果可想而知;必然已被圣主幽禁;自己在绝望的同时还完全失去了自由;连一丝一毫逆转命运的机会都没有。

李子雄感谢齐王的帮助;若没有齐王居外发展;借助剿贼的机会急速扩张势力;对东都形成威胁;迫使圣主和中枢不得不做出妥协;自己绝无复出之可能。

齐王摇摇手;示意李子雄毋须客套;“形势对我们来说非常危急;二次东征胜利后;圣主回京;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我们。”齐王看了李子雄一眼;郑重问道;“建昌公可有对策?孤危在旦夕;而留给孤逆转乾坤的时间非常短暂;爱卿若有良策;尽管奏来。”

李子雄指指案几上凌乱散放的来自东都的密报;“二月底;圣主下旨;赦免了宇文述等一大批卫府统帅;允许他们重上东征战场;戴罪立功。三月初三;圣主下旨;征发关中十万男丁修筑大兴城。这两道圣旨之间有何密切关系;大王应该很清楚。”

大兴城就是新长安城。先帝开国之初;因为旧长安城破败狭小;且水污染严重;于是在旧长安城的东南方向重筑新城;但开国之初百废俱兴;先帝本着节约之精神;仅在新城修建了中央府署所在的皇城和禁中所在的宫城;历时九个月而成。至于外郭;虽然做了详细规划;但因为投资太大;并没有建设;更没有修筑城墙;当时的意见是暂用旧长安城为外郭;等到国富民强、国力昌盛了;再修筑外郭。

然而;民间财富庞大;贵族官僚和富豪们;还有佛道两教;率先在新城规划之地修建府邸庙宇;营造店铺肆市;久而久之;外郭里坊渐渐形成了规模;已经具备了最后完善的条件;但几十里长的城墙耗费太大;先帝迟迟没有决策

先帝驾崩后;今上从构筑中土大一统的格局出发;决意迁都洛阳;这严重损害了关陇本土贵族集团的根本利益;结果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阻力;但今上和改革派最终还是赢得了以老越国公杨素为首的河洛贵族集团的支持;再加上山东人和江左人的支持;今上遂在旧洛阳城的基础上修建了新城;这就是东都。

既然东都是中土的权力中心;西京的地位就下降了;大兴城的外郭建设也就无限期搁置;但关陇本土贵族集团自始至终都在抵制圣主的迁都之议;即便圣主强制迁都;强制关陇的豪门世家统统搬迁到东都;也未能阻止关陇本土贵族集团要把中土的权力中心重新搬回西京的决心。

这一次机会终于来了。第一次东征大败;不但让圣主和改革派军事上遭受重挫;在政治上也全面溃败;而圣主和改革派为了逆转劣势;决心发动第二次东征;这就迫使他们不得不向朝堂上的保守势力妥协让步;以此来换取保守势力对二次东征的支持。三月初三;圣主下旨;征发关中十万男丁修筑大兴城;其政治意义非同凡响。从表面上看;这仅仅是完善大兴城的建设;完成先帝的遗愿;但此时此刻;东征至上;全部国力都要用在东征上;圣主却调拨巨额的人力物力财力修筑大兴城的外郭;目的何在?难道修筑大兴城的外郭有助于东征的胜利?显然不是;所以这一事件的政治解读只有一个;圣主和改革派在西京的政治地位上做出了让步;关陇本土贵族集团数年矢志不渝的坚持终于有了成效;不出意外的话;西京毫无悬念的战胜了东都;重新成为了中土的权力中

但是;迁都是国之大事;关系到国祚兴衰;任何一个君主和朝廷都不可能在数年内连续迁都;那对皇帝和朝廷的权威打击太大了;所以这一妥协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权力顶层的内部;停留在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政治事件上;比如盛大的国祭;一般情况下都在京师举行;如果圣主把新年国祭的地点放在西京;放在大兴城;那基本上就等同于承认了西京才是真正的国之都;是中土皇权的象征地;而东都则降格为国事处理中心;换一种说法就是代表皇权的宫城位于大兴城;而代表相权的皇城;则位于东都。

由此引申;留守西京的代王杨侑;距离储君的位置最近;而留守东都的越王杨侗;相比较而言距离储君的位置就远了。

再深入引申一下;若二次东征胜利了;圣主和改革派逆转了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劣势;那么可以预见;一旦国内外局势稳定下来;圣主和中枢的精力重新放到推进大一统改革上;朝堂上的改革派和保守派由互相妥协让步再次发展到针锋相对甚至大打出手;这一特殊时期的政治妥协产物必定化作乌有。

所以;李子雄就此做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二次东征必定失败。”

齐王杨喃听懂了;沮丧绝望的情绪顿时有所改善。

二次东征失败;圣主和改革派再遭重创;而这一次重创真正具有致命性。中土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支持圣主年复一年的发动东征;所以二次东征如果失败了;第三次东征基本上就是自杀;相信圣主和改革派们还不至于疯狂到自杀的地步。

二次东征失败;朝堂上的保守势力就能完全战胜改革派;改革派势必要遭到一次大清洗;大一统改革将陷入停滞和倒退;但这对齐王杨喃来说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西京保住了它的国之都的政治地位;关陇本土贵族集团依旧牢牢掌控着国之命运;而在这一利好大背景下;齐王杨喃毫无意外会得到他们的鼎力支持;在皇统之争中赢得最后的胜利。

希望是存在的;关键是现在的坚持;而现在的坚持需要正确的策略。

齐王杨喃已经有了正确的策略;只是在没有见到李子雄之前;没有听到李子雄对当前东都政局的精辟分析之前;他一直在怀疑这个策略的正确性;因为这个策略来源于李风云。

李风云早在去年就预言有二次东征;并且二次东征功亏一篑;今年他依旧坚持这一预测;并且依据这一预测积极实施发展壮大之计。现在李子雄也有同样的预测;并且有依据这一预测逆转乾坤的意图;那么;李子雄的具体依据是什么?

齐王杨喃突然有了一种不详预感;当即转目望向韦福嗣;巧合的是;韦福嗣也恰好望向他;眼内充满忧郁之色。果然;两人心有灵犀;想法一致。

李风云曾预言二次东征功亏一篑的原因是东都爆发了兵变;假如这一预言成真;那么谁会发动兵变?难道是李子雄?以李子雄顽固而坚定的保守理念;以他对激进大一统改革思路的反对;以及他对改革派的仇视;他的确有发动兵变的动机;而以他在军政两界的巨大声望和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人脉资源;只要给他一支军队;他的确有攻陷东都的可能。

只是;李子雄发动兵变;必然要高举齐王杨喃的大旗;而李风云预言;兵变会迅速失败;这让齐王杨喃心生寒意;忍不住脱口而出;“谁要兵变?”



第三百三十三章李子雄的雄心

李子雄吃惊地望着齐王;眼里不由自主地掠过一丝慌乱;他怎么知道有兵变?秘密泄露了?这怎么可能?

李子雄是兵变的策划者之一;但何时发动兵变;如何兵变;兵变最终以何种方式结束并达到目的;都没有确定。

政局在不断的变化;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甚至就连他本人都突然“复出”了;而且离开东都到了东莱水师;所以到目前为止;虽然二次东征是个绝佳的发动兵变的机会;但因为兵变的几个策划者“各奔东西”;至今未能聚在一起拿出一个具体方案;因此兵变还停留在筹划阶段;距离实施遥不可及。

不过;李子雄雄心勃勃;不想错过这个机会;所以他乘着齐王杨喃进入齐郡戡乱;周法尚让其支援张须陀之便;与齐王相见;打算试探一下齐王;看看有没有可能说服齐王发动兵变。

在兵变的策划中;说服齐王发动兵变是方案之一;成功希望非常大;这不仅仅因为齐王是本朝唯一合法的皇统继承人;他的背后有庞大的关陇本土贵族集团;而且齐王的政治理念很保守;符合保守势力利用皇统更换来推翻改革的条件;另外正好圣主和改革派一直图谋废黜齐王;拿掉他的皇统继承人资格;这让齐王深陷绝境;让他有了逆转命运的愿望和动力。

可以预见;一旦齐王发动兵变;率先响应齐王的就是这群秘密谋划兵变的权贵们;而这些人不是手握大权就是手握重兵;再加上变相“绑架”了一直支持齐王的关陇本土贵族集团;各大势力联合到一起;足以控制东都和西京;而齐王有了关陇和中原;有了关陇本土贵族集团和河洛贵族集团的鼎力支持;足以与圣主、山东人和江左人分庭抗礼;足以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战;足以赢得这场内战的最后胜利。

然而;这个策划的关键就是齐王;若齐王拒绝以暴力手段夺取皇统;不愿父子相残兄弟阋墙;不愿挑起内战祸害中土;那么这个看上去完美无缺的策划就毫无意义。

在第一次东征大败;圣主不惜代价要发动第二东征的时候;李子雄曾与杨玄感、李密具体商讨了这个策划;因为齐王杨喃不但成功“逃”出了东都;还利用居外戡乱之机掌握了军队;这使得以齐王杨喃为“大旗”发动兵变的可能性和成功率大大增加;但齐王自小在“温室”里长大;上面又有个哥哥给他遮风挡雨;让他一度远离尔虞我诈、血腥残酷的政治角斗场;所以齐王性格温和甚至有些懦弱;而这种性格的人基本上优柔寡断;做事瞻前顾后;经不起大风大浪;另外齐王背后的关陇本土贵族集团考虑到现实的政治利益;不愿与圣主和改革派继续正面厮杀;已逐渐把政治资源向代王杨侑倾斜;对齐王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小;这也是个重要的不利因素。

综合考虑之后;杨玄感和李密均认为风险太大;尤其齐王杨喃和关陇本土豪门世家强强联合的政治集团过于庞大;实力太强;即使有了兵变;控制权也会易主;最终为他人做了嫁衣裳;不但白费劲;甚至有被清算之危;所以这一策划就此搁置。

然而;等到李子雄到了东莱水师之后;东都的皇统之争发生了新变化;东都政局逐渐对保守势力尤其是关陇本土贵族集团越来越有利;而齐王杨喃被排挤出新的皇统之争;失去皇统继承人的资格后;他也被关陇本土贵族集团毫不犹豫的抛弃了;齐王杨喃由此陷入绝境;这让李子雄看到了说服齐王发动兵变的希望。

但是;这一刻;看到齐王杨喃恐惧的眼神;看到韦福嗣心惊胆战的表情;他心里的那点希望顿时烟消云散。

“兵变?”李子雄佯作吃惊;反问道;“大王听到了什么风声?”

齐王意识到自己失言了;一时心慌意乱;来不及做出反应;而韦福嗣“眼明手快”;当即反问道;“建昌公可曾听到什么风声?”

李子雄点点头;“人言可畏;众口铄金。某在东都时;就曾听到一些不利于大王的污蔑之辞;估计圣主也有耳闻;所以大王的处境才越来越险恶。”

齐王脸色阴沉;沉默不语。韦福嗣也不说话。李子雄想了一下;决意试探一下;“大王居外戡乱;手握重兵;给了居心叵测者以口实。实际上不论在东都;还是在水师;某都听到一些荒诞的臆测之言;甚至有人恶意造谣;说大王要重蹈叛逆杨谅之覆辙;以武力夺取皇统。”

齐王听到这话一腔怒火顿时喷涌而出;旋即又醒悟过来;这是李子雄的试探;但李子雄为何要试探自己?这里明显就有问题。齐王疑心更重;同时也有心惊胆战之感。如果李子雄当真纠集一帮人发动兵变;而圣主发现他在兵变前与自己见了面;那后果可想而知;自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圣主为防患于未然;必定把自己拿下。

齐王越想越害怕;稍稍权衡了一下利弊后;决定两害相权取其轻;与其将来给李子雄害死;倒不如现在把李子雄“拿下”;不给他害死自己的机会。

“孤无意争夺皇统;更不愿父子相残。”齐王冷笑道;“但正如你之前所说;东都有人为了一己之私利;要摧毁二次东征给圣主以致命一击。据某得到的消息;东都确实有人阴谋发动兵变;而且就在今年夏天;就在远征军杀到平壤城下之刻。”

李子雄愈发吃惊。齐王说得到底是真还是假?据自己与杨玄感等人的往来密件来看;到目前为止;几个打算以兵变推翻圣主;中止改革的人;都没有马上发动兵变的计划。难道还有其他人也在策划这件事?

“消息确切?”李子雄急切问道。

齐王转目望向韦福嗣;指望韦福嗣的默契配合。韦福嗣明白齐王的意思;也知道齐王的目的所在;犹豫片刻后;他断然做出决定;既然大家的命运都被捆在一起;那就毋须遮遮掩掩;于脆摊开了说吧。

“消息来自白发贼。”韦福嗣坦诚说道。

白发贼?李子雄疑惑了。以他丰富的政治和军事经验;当然估猜到齐王与白发贼之间早有“默契”;只是无凭无据;就算有所猜疑又如何?现在齐王和韦福嗣坦诚以待;如实相告;直接把白发贼推到了他面前;等于告诉他大家都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都坐在一条倾覆在即的船上;唯有齐心协力才能共度难关。

“你若想知道详情;某就邀他与你见个面。”

这是韦福嗣所能想到的;逼着李风云和李子雄说出真相的唯一办法。

李子雄人老成精;没有证据他不会承认;这就给合作埋下了可怕的隐患;在彼此没有信任互相猜忌提防的情况下;哪有什么真正的合作?李风云到目前为止就说了“东都兵变”四个字;没有透露其他任何讯息;这给齐王的应变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只能暂时把主动权交给李风云;任由李风云“指挥”;而齐王也罢;韦福嗣也罢;都不想这样被动下去。

之前李风云在预测东征大败的时候;曾当着齐王的面;做过详细推演;以此类推;韦福嗣相信李风云也能详细推演整个东都兵变的过程。如果东都当真爆发兵变;那么李风云所给出的推演过程;不论是否正确;都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都能帮助齐王在平叛过程中做出相对正确的决策。

李子雄稍加思考后;同意了。韦福嗣马上派出信使;传口讯于李风云。

当天夜里;三个人在中川水南岸一个官军兵营里见面了。

听完韦福嗣的介绍;得知这位气势威猛、目光炯炯的老军竟是当朝威名显赫的军政大佬李子雄;李风云恭敬施礼;不敢有丝毫不敬。

李子雄被李风云的那头白发吸引了;开口就问;“你这头白发莫非天生?

李风云回答说是后长的。

“当真有一夜白头?”李子雄很惊讶;好奇地追问道。

李风云笑着摇摇头;“几年前某曾受过重伤;奄奄一息;虚弱不堪;后来身体虽然慢慢恢复了;但这一头长发却渐渐白了。”

李子雄恍然而笑;“看来传说终究不可信。”随即面色一整;严肃问道;“听说你知道东都有人阴谋发动兵变?”

李风云没有回答;而是转目看向韦福嗣;目露疑问之色。韦福嗣回了他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李风云心领神会;若换了一个人;不知道历史发展的轨迹;当然不知道李子雄此刻出现在齐王身边的目的;但李风云稍一思索便明白了;李子雄此行是来说服齐王发动兵变的。

李子雄打算用什么办法说服齐王;李风云不知道;不过他知道自己此刻既然出现在李子雄面前;足以说明齐王已经猜到李子雄此行之目的;并且怀疑李子雄就是东都兵变的发动者;但齐王没有证据;所以便请自己出马;一方面逼迫李子雄显出原形;一方面让自己说出兵变真相;可谓一举两得。

要不要说出真相?



第三百三十四章李风云的决断

历史上李子雄的结局很惨;夷灭全族。

杨玄感发动兵变之前;圣主突然下旨缉捕李子雄;李子雄亡命而逃;接着杨玄感就急不可耐的发动了兵变;比最佳兵变时间提前了一个多月。那时远征军尚未渡过鸭绿水;水师也未渡海远征;结果水陆两路大军迅速杀向东都;而这正是杨玄感未能如愿攻陷东都的重要原因之一。

杨玄感为何在六月初就仓促举兵?杨玄感仓促举兵;与圣主缉捕李子雄是不是有直接关系?圣主缉捕李子雄;是不是因为掌握了某些与兵变有关的确切证据?

历史没有给出答案;真相已湮灭在时间的长河中;但李风云依据自己的推演;认定杨玄感之所以在六月初仓促举兵;肯定与圣主缉捕李子雄有直接关系;而圣主之所以要缉捕李子雄;也肯定是掌握了某些与兵变有关的确切证据;而这些证据的提供者;十有**来自东莱水师。

李子雄自第一次东征大败“复出”后就直接去了东莱水师;且位高权重;在水师的权力应该仅次于来护儿和周法尚;要高于长史崔君肃;再加上李子雄是军政两界的元老级人物;无论是资历、功勋还是谋略;都足以与来护儿和周法尚一争长短;这就给了李子雄争夺水师控制权的实力和动力。可以预见;假如李子雄在水师渡海远征的关键时刻;突然发难;把来护儿、周法尚和崔君肃以及忠诚于他们的中高级军官一网打尽;则水师尽在李子雄的掌控之中。到那一刻;杨玄感在黎阳举兵;李子雄以水师响应;两路大军水陆俱进;直杀东都;则胜券在握。

如果这一推演成立;那么告发李子雄居心叵测、阴谋不轨的必定是来护儿、周法尚和崔君肃三位水师统帅或者是他们中的一个;而李子雄的这一做法不但危及到了圣主对水师的控制;还危及到了第二次东征;圣主岂能容忍?当然要在第一时间下旨免去李子雄的职务;缉拿李子雄到行宫问罪;而李子雄是保守派元老;已经被圣主和改革派打倒两次了;但事不过三;李子雄一次次与圣主和改革派为敌;尤其二次东征的胜负更是关系到圣主和改革派的生死存亡;试想圣主岂能再一次饶恕李子雄?必定要借机砍下他的人头;以打击和报复保守势力。

李子雄自知必死;当然中途逃亡了;但李子雄被圣主下旨缉捕的消息传到杨玄感的耳中;则反应大不一样;因为李子雄不但是杨玄感志同道合的政治盟友;更是以暴力手段推翻圣主这一惊天谋划的核心成员之一;他的被捕;是不是意味着这一惊天秘密泄露了?

参加这一谋划的人不仅有杨玄感、李子雄、李密;还有几个重要人物;那便是主持兵部日常事务的兵部侍郎斛斯政;他现在就在圣主身边;司农卿、兼领左翊卫将军;负责行宫宿卫的赵元淑;他现在也在圣主身边;还有一个重量级人物则是西北军最高统帅;主掌陇右十三郡军政大权的弘化留守元弘嗣;他现在就在西北军统帅部弘化城;距离西京不足八百里。

这些重量级人物的身边都有亲信心腹;也有被政敌买通或者暗中部署的奸细;所以稍有不慎都有泄密的可能。李子雄被抓;不论是他自己的原因;还是源自于他人的泄密;都让杨玄感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选择;是按兵不动;冒着被圣主一一清洗的危险;被动应对;还是孤注一掷;毅然举兵;积极对抗?虽然后者同样有身死族灭的危险;但前者束手就缚;任由宰割;一旦出事;没有丝毫反抗机会;而选择后者;一旦成功了;那就是天地之悬殊;甚至可以篡国称帝。杨玄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然而;此刻的李风云却难以选择;他反复分析推演权衡后;发现齐王杨喃和韦福嗣为了把李子雄这个元老级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