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隋-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你们这些代代相传的宗族,就有理由把宗族利益凌驾于国祚利益之上?”李风云质问道

“如果你想不通,那你能否解释一下,为何我们这些宗族可以代代相传,而王朝却频频更迭,甚至转瞬即逝?”

李风云哑口无言。

正如崔钰所说,对豪门世家来说,宗族利益至上,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有历史为证,而历史上所有以国祚利益至上、与王国共存亡的宗族,都已灰飞烟灭,都已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

李风云面对崔钰那张漂亮的脸,不得不正视残酷的现实。在今日中土,圣主也罢,改革派也罢,都还无力撼动豪门世家的牢固根基,至于像李风云这等实力弱小的叛贼,根本就没有与豪门世家讨价还价的资格,要么依附做个“打手”,要么只能“玉碎”了。

而李风云那句支持圣主摧毁豪门世家的话彻底激怒了崔钰。崔钰觉得此刻的李风云不是狂妄自大,而是幼稚,像个热血少年一般无知而冲动,所思所想荒诞不经。一个如丧家之犬般四处逃亡的叛贼,连燕北的门都还没有看到,连燕北的局势如何都不知道,竟然要求一大帮豪门世家放弃燕北之利,大家齐心协力一致对抗北虏,这是一个什么情况?不知天高地厚?痴人说梦?痴心妄想?这些都不足以形容此事之荒诞。

崔钰的耐心已经没有了,她是有地位有权势有尊严的人,她不可能与一个疯狂的痴儿毫无意义地纠缠下去。

“你以为自己有与众不同的天赋,有利用这个天赋创造奇迹的本事,就可以操控别人的命运,就能掌控天下运势,就能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所有人的利益之上?你太自大了,太不知所谓了。”崔钰毫不留情地打击李风云,“实际上赵郡李氏已经给了你答案,给了你机会,但你没有珍惜,而更可笑的是,你竟然自大到拿联盟这点实力来威胁我崔氏,这太荒谬了。”

崔钰面如寒霜,眼神矜傲,语气坚定,“儿现在就代表崔氏给你一个答复,你进入燕北之刻,也就是分道扬镳之时。”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就此决裂。

李风云笑了,“这是崔氏的最终决策?”

崔钰目露鄙夷之色,“你有什么资格与我崔氏讨价还价?”

李风云依旧笑容满面,“某希望崔氏信守承诺。”

“你放心,儿不会泄露你的机密。”崔钰正色说道,“但你也要信守承诺,你打完高阳就去燕北,不要祸乱河北,否则……”

李风云微笑颔,躬身致礼,然后转身离去,迅消失在黑暗之中。

崔钰望着他消逝的背影,情绪复杂,心灵深处忽然涌出一丝失落,莫名的悲伤顿时弥漫心头。

崔九匆匆而来,急切问道,“商谈如何?李风云是要执意进入燕北,还是以此来要挟攫利?”

崔钰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燕北之利,对我崔氏是?重要?”

“燕北之利对我崔氏并不重要。”崔九说道,“但燕北之利牵扯甚广,整个北方所有势力都涉足其中,牵一而动全身,崔氏一旦退出燕北,必成众矢之的,后果不堪设想,对我崔氏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赵郡李氏正是出于这一原因,才公开要求联盟西进太原,毕竟大家都知道李风云与赵郡李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李风云杀进燕北,掀起惊天波澜,震动整个北疆,则赵郡李氏必然受累,而这对日益衰落的赵郡李氏来说,就如雪上加霜,不可承受。”

言下之意,崔氏必须阻止李风云进入燕北,否则赵郡李氏受累,博陵崔氏也受牵连,而更严重的是,李风云一旦捅开了燕北这个“马蜂窝”,圣主和中枢必然借机出手,严厉打击边境走私,顺势把大大小小的卖国贼或者有卖国倾向的地方势力一扫而空,以改善北疆镇戍形势,加强北疆防御力量。这对李风云立足燕北有利,对圣主和中枢进行南北大战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有利,唯独对利用南北关系恶化甚至利用南北战争来牟取暴利的汉虏双方的“食利者”来说,是个巨大损失,所以反抗力量之大可想而知。

“李风云执意要进入燕北。”崔钰说道,“于是儿不得不与其决裂,分道扬镳。”

崔九愣然,旋即摇头苦笑。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还是出现了,李风云北上转战终究还是带来了一场可怕的灾难,而崔氏深陷其中,根本不可能独善其身,所谓的分道扬镳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当李风云进入燕北的那一刻开始,博陵崔氏和赵郡李氏就被卷进了狂风暴雨之中,无论他们与李风云为敌,还是与李风云并肩作战,最终都要为他们的选择付出惨重代价。







。。。

第五百九十一章卫府主战派

七月十六,水师统帅来护儿、周法尚会师于洛口。

周法尚没有看到崔君肃,很是诧异,寒暄后便问,“高唐公何在?”

“高唐公留镇黎阳。”来护儿不动声色地说道。

周法尚愈惊讶了,“黎阳有变故?现在水军已倾师而来,而杨玄感至今尚未突破潼关,形势对其已十分不利,这种局面下齐王还不死心,还要进京染指皇统?”

来护儿摇摇手,淡然笑道,“樵公误会了。齐王远比你想像得聪明,而这一次连某都对其刮目相看了。”

“误会?”周法尚若有所思,“难道他放弃了?抑或,他另有图谋?”

来护儿抚须颔,神情严肃,“的确是另有图谋,而且是出乎意外的图谋。”

“愿闻其详。”

来护儿无意隐瞒,在推动圣主和中枢动第三次东征这件事上他需要更多的助力,而周法尚的支持至关重要,于是他把自己到黎阳后,与齐王两次会面的过程做了详细述说。

“齐王主动要求北上戍边?”周法尚非常意外,但仔细一想也在情理之中,只不过之前齐王在政治上的表现实在太幼稚太愚蠢太任性,以致于大家过分轻视了他的才能,如今看来齐王经过那场政治风暴的无情打击后,的确长大成熟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而在目前这个阶段,在中外大势日益恶化,南北危机日益严重的关键时刻,齐王政治上的成熟对圣主和中枢来说是个好事,最起码短期内大家为了中土和国祚的利益,可以暂时放弃争执搁置矛盾,齐心协力一致对外。

“荣公的态度是什么?”周法尚问道。既然齐王把这等关系到自身利益的机密告诉来护儿,当然是想赢得来护儿的支持和帮助,但齐王的身份太敏感,皇统之争的漩涡太可怕,而江左人与圣主又是荣辱与共的亲密关系,所以是否介入此事的确需要反复权衡,仔细斟酌,不能贸然决策。

“从中外大势和南北关系的展趋势来看,南北大战已不可避免甚至迫在眉睫。”来儿义正严词地说道,“中土利益至上,国祚利益至上,为此我们应该支持齐王北上戍边。相信圣主也能理解我们,知道我们做出这一决策并无任何私心作祟。”

周法尚微微一笑,语含双关地说道,“荣公,之前许公到黎阳,也应该听到了齐王这番话。齐王利用这场兵变控制大运河,目的很明确,就是挟大运河来威胁圣主,讹诈自己所需要的利益,目前看来就是北上戍边了。但北上戍边对齐王来说,是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前有汉王杨谅这个前车之鉴,后有南北大战这个现实威胁,如果齐王北上戍边后重蹈汉王杨谅之覆辙,或者拿北疆安危来要挟圣主和中枢,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宇文述不但不会给齐王任何承诺,相反更加坚定铲除齐王的决心,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然而,荣公的态度却截然相反?而荣公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立场,荣公的背后还有江左人,因此荣公能够果断做出与宇文述截然相反的决策,必然有重大原因,甚至……荣公是否被齐王抓住了什么把柄?”

来护儿笑了,手指周法尚,连连摇头,一副你个老家伙果然厉害的无奈表情,“某的确欠了齐王人情,好大一个人情。”

“是不是因为来渊、周仲、虞柔那批人?”

来护儿惊讶了,“你怎么知道?”

周法尚叹息,“某不但知道,还知道他们如今都藏身在白贼的帐下,还知道白贼带着一支精锐队伍参加了这场兵变。荣公,事情远比你想像得复杂?”

来护儿的脸色变了,难以置信地问道,“白贼参加了这场兵变?不是说白贼早就渡河北上逃亡太行了吗?你有确切证据?如果有确切证据,那对齐王就十分不利了,虽然还不能坐实他和杨玄感狼狈为奸联手叛乱,但最起码圣主和中枢会感受到他的威胁,会以最快度铲除这个威胁。”言下之意,他对齐王北上戍边的支持就成了错误的决策,不但会连累他本人,还损害到江左人的利益。

“某没有确切证据,但有这样的猜测,而且对这个猜测有绝对把握。”

来护儿松了口气。没有确切证据就好,只要没有证据,那齐王即便留下一些蛛丝马迹,自己也还有机会帮助他彻底抹除这些“痕迹”。

“愿闻其详。”

周法尚娓娓道来。之前东都战场和荥阳战场上的诸多“痕迹”就可以证实他的猜测,现在又多了齐王积极北上戍边和齐王主动放弃黎阳这两大“证据”,再互相一佐证,一推敲,不难现这重重迷雾背后的“真相”。

“阴谋事实存在,只不过我们都看不到而已。”周法尚最后说道,“之前某以为齐王是阴谋夺取皇统,但现在看来某还是轻视了齐王。齐王对自己的实力很清楚,对自己所面临的危机也很清楚,所以他利用这场兵变控制黎阳,根本不是狂妄自大夺取皇统,而是谨慎小心谋求北上戍边,从绝望中夺取一线生机。”

来护儿连连点头,赞同周法尚的分析,“现在真相大白了,虽然齐王从大义上、从情理上都握有一些优势,但若想从圣主和中枢手中赢得一线生机,还是太难太难。”

周法尚摇摇手,神情严肃地说道,“更重要的问题是,这样一个巨大、精妙、匪夷所思的谋划,出自何人之手?这肯定不是齐王想出来的,他对南北局势的了解非常有限,不可能突然跳出中土,从整个天下大势中寻找生机;也不是李子雄、韦福嗣、李浑、董纯、李善衡这些人能够拟制的,因为他们要么早已离开中枢核心,要么偏居卫府一隅,不论对中外大势还是南北关系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都知之甚少。”

来护儿心跳陡然一滞,眼神骤然森厉,一股强烈的危机感扑面而至,“樵公的意思是……”

“某是什么意思,你当然知道。”

来护儿有不可思议之感。这个谋划背后所蕴含的讯息量太大了,不但要知道中外大势的过ˊ和现在,还要对中外大势的未来趋势有精准的分析和推演,所以这个谋划只能来自中枢核心层,因为只有那些政治“大佬”才有可能掌握如此庞大的讯息量。而在所知的中枢高层中,熟悉中外大势并有能力拟制出如此庞大而复杂谋划的,唯有一人。当年圣主正是依据他的谋划,成功经略西土,不但分裂和削弱了西突厥,臣服了西域诸国,还灭亡了吐谷浑,把中土实际控制的疆域拓展到了遥远的西域腹地,帮助圣主建下了不朽武功。

“这可能吗?他会支持齐王?”来护儿质疑道。

“以他的谨慎,肯定不会介入皇统之争。”周法尚说道,“但中外大势和南北关系的日益恶化,却与他有直接关系,更是他的职责所在,为此他理所当然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代价。”

“中外大势和南北关系的日益恶化,与他的保守立场有直接关系。”来护儿愤然说道,“如果不是他处处迁就北虏,如果不是他坚持以夷制夷,我们可以直接动北征,杀进大漠,乘着北虏尚未壮大之前予其以重创,又何须遭受东征之重挫?东征根本就是错误的决策,避实就虚实则就是投机取巧,结果自取其祸。”

周法尚断然举手阻止了来护儿的激烈之辞。

双方处于不同的政治集团,又分属本来就矛盾重重的军政两界,在国防和外交战略上有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理念、立场和诉求,这很正常,但做为卫府最高统帅之一,因为两次东征失利就把罪责直接归结于国防策略上的错误,那就十分不妥了。

“从保守立场来说……”周法尚看了一眼来护儿,加重了语气,“就目前南北局势来说,也只有保守了,所以他的确有需要齐王镇戍北疆的理由。”

来护儿同意,“的确,齐王镇戍北疆,可以起到威慑北虏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南北之间的紧张关系,一旦我卫府军赢得了三到五年的恢复时间,南北大战即便爆了,我中土也有绝对胜算。”旋即来护儿就想到了其他东西,“他对第二次东征并不积极,某记得他当时的意见是缓几年再打高句丽,可见他对国内局势十分悲观,于是在圣主做出第二次东征的决策后,开始预作部署以防不测,齐王估计就是在那个时候成为他手上一枚重要棋子。由此推及,他必然会反对我们动第三次东征。”

“必须动第三次东征,彻底摧毁高句丽。”周法尚的态度非常坚决,“所以某认为,齐王也是我们手上的一枚棋子,我们可以挟齐王来迫使他做出让步。”

“善!”来护儿一锤定音,“便依樵公之计,对其前后夹击。”







。。。

第五百九十二章会师

来护儿和水师主力的到来迅逆转了东都战局。

?月十七,在周法尚的亲自督战下,来整、费青奴指挥水师将士攻陷了洛口仓,接着乘胜追杀,于水6两道猛攻黑石关。杨玄纵抵挡不住,连夜弃守黑石,退保偃师。

东都战场闻讯,大为震惊,杨慎十万火急告之杨玄感。现今宇文述、屈突通、崔弘升和陈棱率卫府军已经攻占孟津和邓津,正与王仲伯激战于邙山西麓的金谷。河阳都尉秦王杨浩的军队甚至已经杀到瀍水一带,距离东都近在咫尺了。来护儿和周法尚指挥水师正沿着通济渠杀来,一路势如破竹,势不可挡。杨慎腹背受敌,两线作战,已难以支撑,为此征询杨玄感的意见,是否立即撤离东都战场,西进函谷关。

七月十八,来整、费青奴攻陷偃师,水师将士直扑东都,与叛军在阳渠两岸展开激战。当天下去,周法尚抵达鸿池,亲临前线指挥作战。

同一时间,水师麦孟才率军攻陷虎牢。顾觉退守荥阳城,接着便陷入了彭城留守董纯、荥阳太守郇王杨庆、武贲郎将刘长恭和水师麦孟才四路大军的包围之中,败局已定。

七月十九,杨慎接到杨玄感的命令,马上撤离东都战场,西进函谷关,与主力会合。命令杨玄纵率军坚守函谷关,不惜代价阻击卫府军,给大军攻陷潼关赢得充足时间。

杨慎当即做出撤离部署,各军于明日凌晨开始,6续撤离东都战场。



七月十九,河北赵郡封龙山。

李风云率军抵达封龙山,与先期抵达封龙山的联盟诸军顺利会师。

李子雄、陈瑞、韩曜、韩寿、郝孝德、刘黑闼、王薄、孙宣雅、霍小汉等联盟官员、豪帅们出迎十里,场面非常隆重,而李风云没有让他们失望,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当初李风云带着三万余将士杀进东都,如今不但没有任何损失,反而多带回来一万余精兵,还有大量粮草武器,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奇迹。对这样的奇迹联盟“老人”们已习以为常,而对加入联盟不久的郝孝德、刘黑闼和王薄等豪帅来说却非常震惊。

奇迹之所以生肯定有其原因,除了运气不可或缺外,实力才是决定性因素。李风云带回来四万精兵,这就是实力,而这个实力足以驾驭联盟,牢牢压制所有豪帅,不让任何人影响或者威胁到他在联盟的最高地位。

李风云安全返回的消息迅传开,联盟军民欢声雷动,士气如虹,所有人对未来都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稍事休息后,李风云就在封龙寺召开了真正意义上的联盟高层军议。

参加者有联盟大总管府的左右长史陈瑞、韩曜,左右司马袁安、澹台舞阳,录事参军事萧逸,功曹参军事王扬和仓曹参军事6平。有隶属大总管府的虎贲、风云、骠骑、骁骑四军总管。有左右前后中五路总管府的总管、副总管。

接着就是客卿了。对联盟豪帅们来说,熟悉面孔有李子雄、李珉父子,有河北鸿儒刘炫和大儒孔颖达。然后都是陌生面孔,但经李风云一番介绍之后,豪帅们无不目瞪口呆。

坐在豪帅们面前的有观德王扬雄的儿子杨恭道,中土名将韩擒虎的儿子韩世谔,中土名将周罗喉的儿子周仲,有现任水师总管来护儿的儿子来渊,有现任内史侍郎虞世基的儿子虞柔,还有现任大理卿郑善果的儿子郑俨。

这是个什么情况?李子雄和李珉父子毕竟是圣主下诏的通缉犯,身份已经变了,寄身联盟大家还能接受,但杨恭道是皇族,韩世谔、周仲都是中土功勋名将之子,来渊、虞柔都是当朝军政权臣之子,郑俨更是出自中土五大级豪门之一的荥阳郑氏,这些人身份尊贵,且个个官爵显赫,怎么也委身做贼了?这太匪夷所思了,这简直就是奇迹中的奇迹。

军议现场的气氛立即就变了。这么多豪门贵胄,甚至还有一位皇族在坐,哪里还有豪帅们的位置?自门阀士族政治统治中土以来,以九品中正制确定的尊卑观念已深入中土人?血脉。豪帅们要么出自寒门,要么出身平民,身份卑微,正常情况下根本就没有与高等贵族相对而坐的资格,更不要说与级豪门和皇族平起平坐了,那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但今天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出现了。豪帅们惶恐不安,如坐针毡,而豪门贵胄们亦是羞惭不安,愤懑难平,对李风云暴露他们的真实身份异常恼怒。

李风云不以为然,指着萧逸,面对众人问道,“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萧逸苦笑,知道李风云目的何在,不禁连连摇头。萧逸在联盟里一直用假名隐瞒身份,知道其真实身份寥寥无几。

众皆疑惑。来渊仔细看了萧逸一眼,感觉有些熟悉,于是以不确定的口气问道,“你是否来自兰陵萧氏?”

众皆吃惊,尤其联盟“老人”们更是瞪大眼睛望着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萧逸,难以想象此人竟是出自江左豪门的兰陵萧氏。

萧逸微笑点头,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此刻李风云故意暴露出萧逸的真实身份,其用意一目了然,就是告诉豪帅们,只要进了联盟,大家都是“贼”,不论其过去身份多么尊贵都毫无意义,被官府抓住都是一样砍头。同时也告诉豪门贵胄,进了联盟就是“贼”了,人人喊打,过去的身份越尊贵就越危险,所以必须改名换姓,必须低调做人,否则传出去不但会连累家人家族,还会成为众矢之的,说不定哪一天脑袋就没了,毕竟身份越尊贵官府悬赏的数目也就越大,脑袋值钱了觊觎者也就越多,防不胜防。

“从此刻开始,你们都用假名。”李风云毫不客气地说道,“在联盟里,你们不但要放弃自己的真名,还要放弃自己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从你们愿意寄身联盟那一刻开始,你们便是货真价实的贼。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早死晚死的区别。你们若想活得长久一些,若想逆转自己的命运,若想有朝一日重新用上自己的真名,那就与我们一起共创未来。”

德高望重的功勋名将李子雄就是“榜样”,如今连李子雄都不得不面对现实,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在绝境中寻觅一线生机,杨恭道、韩世谔等豪门贵胄还能怎样?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听天由命了。

豪门贵胄们情绪低沉,而豪帅们则激动不已,不是因为他们可以与高等贵族平起平坐,而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有朝一日也能鱼跃龙门成为高等贵族的希望,而且这个希望非常大,甚至真实可见。

最后,李风云“隆重”介绍了两个年轻人,来自赵郡李氏西祖房的李思行和李孟尝。

李子雄笑了。李风云终于“顶不住”压力要在自己身份上做点文章了,虽然欲盖弥彰,但效果还是很明显。联盟来了这么多豪门贵胄,若李风云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尊贵身份,他这个联盟最高统帅的位置也就岌岌可危了,退一步说其权威也难以维持,无法如臂指使地驾驭和控制联盟,后果很严重,所以迫不得已之下李风云也只能“亮明”身份了。

实际上李子雄误解了,李风云这一举动不是做给豪门贵胄看的,而是做给联盟豪帅看的,另外也有通过李思行和李孟尝的“眼睛”把联盟真正实力展现在赵郡李氏面前的意思,以改变赵郡李氏对联盟和他本人的看法,力争赢得赵郡李氏在未来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之前韦福嗣说服这些豪门贵胄的时候,已经把李风云的真实身份“点”明了,这也是豪门贵胄愿意寄身联盟的原因之一,而联盟豪帅们则始终持怀疑态度,毕竟出自赵郡李氏和是否有赵郡李氏的支持完全是两码事,前者只能证明身份尊贵,而后者则证明实力的存在,没有实力一切都是虚幻。现在李风云用一大批豪门贵胄的加盟和四万余精锐大军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再证明自己的尊贵身份,那么基本上就能赢得豪帅们的尊从,就能稳定联盟军心,而军心的稳定对接下来联盟“立足”燕北之战至关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