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隋-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谥魍吠吹氖隆

然而,在联盟豪帅们的眼里,李思行和李孟尝兄弟“异乎寻常”的沉默,却代表着赵郡李氏对李风云的支持。既然赵郡李氏都不再坚持“西进太原”,都纵容和默许李风云杀进燕北,那么从中可以解读的内容就多了,或许赵郡李氏就有心通过李风云来控制燕北,继而从燕走私之利中攫取到最大的份额。

联盟立足之策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达成了一致。

李风云“乘热打铁”,根本不给豪帅们“喘息”的时间,也不给李思行和李孟尝兄弟禀报宗门的时间,马上开始北上部署。

徐十三带着两名亲卫,把一副早就准备好的巨幅地图悬挂在了屋内。这幅地图上的内容在烛光照耀下非常清晰,立即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围了上去,一边仔细查看一边忍不住热烈探讨起来。

地图上最显眼的就是一个黑色圆圈,很显然这是联盟进入燕北后的立足点。这个黑色圆圈位于太行山的西北麓,恒山的东麓和桑干水的南线,正处在雁门、上谷和涿郡三郡交汇之处,山川相间,层峦叠嶂,地势十分险要,但人眼亦很稀少。

李风云站在地图前,开始详细解说。

“这就是我们在燕北的立足之地,方圆两百余里的崇山峻岭。”李风云指着地图上的黑圈说道,“这一片有三个城池,西边是灵丘城,位于雁门郡内的恒山东麓;东边是飞狐城,位于上谷郡内太行北麓;北边是蔚城,位于雁门郡和涿郡的边界处,恒山和桑干水的交汇之地。”

“为什么选择这里做为我们在燕北的立足地?首先就是地形好,易守难攻,便于生存。”

李风云手指地图上的灵丘城,“这是灵丘道的重要隘口。灵丘道起自代北云内,到雁门,经灵丘翻越太行常山关,南下到河北中山,也就是今天的博陵郡治府鲜虞城。我们只要扼守了灵丘城,就能阻挡来自雁门方向的攻击;只要控制了常山关,就能阻御来自河北方向的攻击。反之,我们出灵丘,就能攻打雁门,就能上代北,下太原;我们出常山关,沿滱水而下,就能攻打河北。”

李风云又指向地图上的飞狐城。

“飞狐城向西一百余里就是灵丘,向东一百余里就是太行八陉之一的蒲阴陉。蒲阴陉上有关?,出关向东南百余里就是上谷郡治府易城,而向东北方向五百里则是涿郡首府蓟城,所以我们只要扼守了飞狐城,控制了蒲阴陉,就能阻挡来自河北和幽州两个方向的攻击。反之,我们出了蒲阴陉,便能打河北,也能打幽州。”

“但飞狐城最重要的价值不是它的地形优势,而是飞狐盆地。飞狐城位于群山之间,是拒马河、涞水和易水的发源地,还有方圆百里的盆地,而有水源有盆地就意味着耕种,意味着粮食,虽然粮食产量肯定有限,但最起码可以养活我们,这就给了联盟生存下去的希望。”

李风云又指向地图上的蔚城。

“我们被大山所包围,向西的出口是灵丘,南下和东进的出口是飞狐,那么北上的出口在哪?就在蔚城。”

“我们如何去蔚城?”

“灵丘和飞狐位于恒山和太行山交汇处,蔚城则位于恒山和桑干水的交汇处,这三座城池在地理位置上正好形成了一个箭矢状,蔚城就是箭头,而若想从灵丘或者飞狐抵达这个‘箭头’则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飞狐陉。飞狐陉长达一百余里,非常险要,由飞狐城出发,一路翻山越岭才能艰难抵达蔚城。”

“蔚城座落于祁夷水畔。祁夷水源自恒山,直达桑干水,是桑干水一条重要支流。我们只要沿着这条河流抵达桑干水,再向东百余里就是燕北第一重镇怀戎,也就进入了燕北腹地;向北两百余里就是燕北长城的重要隘口马城,再往北百余里则是塞外怀荒重镇;而向西北三百余里则是代北长城的重要隘口高柳,由高柳向西越过青陂道,便是代北第一重镇云内。”

“另外,蔚城对我们来说还是生存根本所在,祁夷水两岸的河谷平原是燕北最肥沃的土地,耕种的谷物不但好吃,产量也高。我们有了祁夷水河谷平原,有了飞狐盆地,不但可以安置大量随军北上的平民垦荒耕种,还能在粮食上实现自给自足,继而可以确保联盟在最困的情况下亦能艰难生存下去。”

“兵贵神速。”李风云提高了声调,大声说道,“我们的行踪已经暴露,很快就会传遍北方各地,所以我们必须以最快速度越过太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灵丘,攻占飞狐,攻占蔚城,抢在官府和边军做出反应之前,抢占一块立足之地。”

李风云看看众人,从容说道,“某知道你们有各种各样的疑问,某可以一一解释,但时间有限,我们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拟制好具体的攻击之策,必须在明天天黑后整装出发,所以请大家简明扼要,长话短说,不要再做无谓争论。”

韩世谔有些迫不及待,第一个问道,“大总管对此处是否真正了解?是否确定此处可以做联盟的立足之地?”

李风云毫不迟疑,抬手指向了站在一侧的李孟尝,“这个问题由他回答,他的回答应该比某更有说服力。”

李孟尝名义上是仗剑行侠,实际上就是戴着豪门落魄世子的“帽子”,在黑白两道“讨生活”,而南北走私之利太大,李孟尝肯定涉足其中,既然涉足其中,当然与燕北的黑白两道来往密切,对燕北当然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李孟尝正处在惊慌之中。他最不愿看到的事还是发生了,联盟一旦攻占了灵丘、飞狐和蔚城三地,则正好击中了南北走私的“要害”,给了南北走私以沉重一击。

到燕北长城有三条线路。一条从代北的云内出发,经青陂道、高柳进入燕北,这一路上都是边陲要隘,走私难度大;还有一条从涿郡首府蓟城出发,经居庸关过太行,进入燕北,这是连接幽燕的官方通道,盘查非常严格,走私难度就更大;第三条路就是飞狐陉,代北和太原方向可以通过灵丘道越过恒山进入飞狐陉,河北方向可以由常山关和蒲阴陉越过太行山进入飞狐陉,幽州方向同样可以借助蒲阴陉进入飞狐陉。也就是说,飞狐陉因为藏在深山密林中,地势十分险要,成为南北走私重要的通道,成为代、晋、冀、幽四地各大势力牟取南北走私之利的黄金通道。

由此不难想像,以飞狐陉为中心、以灵丘、飞狐和蔚城三城为依托,以太行、恒山和桑干水为天然屏障的这一看上去贫瘠而荒凉的大山区,现在是个什么状况,肯定是天高皇帝远,纲纪废弛,无法无天,官商勾结,兵匪一家,为所欲为。但这一切都被高层的“权力之手”蓄意掩盖了,除了“圈内人”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要说飞狐陉这条走私渠道是个秘密,就连南北走私都是闻所未闻之事。

所以李孟尝据此推断,李风云肯定是“圈内人”,他不但对南北走私一清二楚,还知道飞狐陉是南北走私的“要害”,只要控制了飞狐陉,也就等于控制了南北走私之利,接着就能卡住燕北的“脖子”,影响甚至控制燕北局势的发展。

李孟尝感觉李风云太可怕了,但尤其让他恐惧的是李风云背后的那股庞大势力。李风云一个人肯定没有实力和勇气与整个北疆为敌,所以李风云的背后肯定还有强大的支持者,而他们真正的目标必定是借着摧毁南北走私来铲除北疆所有暗通北虏的叛国者,继而达到遏制和削弱北虏的目的。

血雨腥风扑面而来,李孟尝当然害怕,偏偏这个时候李风云“请”他来透露只有“圈内人”才知道的秘密,他就愈发害怕了,因为这意味着他走上了背叛之路,不但出卖了南北走私,还出卖了走私路上的许许多多的兄弟朋友。







第五百九十六章你还能再败家一些吗?

李孟尝迅速做出了选择。他的选择标准很简单,实力决定一切。

李风云实力强悍,帐下猛将如云,甲士十万,即便打一半折扣,也还有五万大军,这样一支队伍杀进飞狐陉,谁能抵达?根本就没有对手,即便是燕北镇戍军也无力围剿。而占有地利的李风云在飞狐站稳脚跟后,必然会四面出击,大打出手,到那时李风云就算被卫府军团团包围难有作为,但做个土霸王却绰绰有余。如此一来,李风云控制了南北走私的“咽喉要道”,南北众多势力只能向李风云“低头”,任由其瓜分走私之利,而李孟尝随之“水涨船高”,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牟取巨利。

“某对燕北的确很了解。”李孟尝稳定了情绪,开口说道,“对飞狐陉更是了如指掌,闭着眼睛都能翻越这条燕北要隘。”

李孟尝不紧不慢,娓娓道来,把飞狐陉在南北走私中的重要地位,把这条“黄金”通道与飞狐、灵丘、蔚城三城之间“三点一线”的重要关系,把由太行山、恒山、燕山和桑干水交汇而成的这一独特区域对燕北、北疆乃至整个南北形势所造成的重要影响,做了一番详尽的阐述。

豪帅们静静聆听,唯恐有所疏漏。

这个地方对豪帅们来说很陌生。齐鲁籍豪帅就不要说了,即便是河北籍的豪帅也因为他们都生活在大河一线,对燕北同样一无所知。对江左人来说就更为遥远。唯有李子雄略知一二,李子雄曾在圣主登基后主政过幽州,平定过汉王杨谅的叛乱,对燕北有所了解,但北疆以长城防线为核心,诸如飞狐陉、蒲阴陉、常山关等太行要隘自中土统一后军事价值就大为降低,卫府对它们的关注度已经不够,李子雄有所疏忽也在所难免。

李孟尝说了三个重点。以飞狐陉为中心的这片山区有地形优势,易守难攻;飞狐陉是南北走私的“黄金”通道,谁占据了这片山区,谁就卡住了南北走私的“咽喉”,就能从南北走私中牟取暴利;南北走私环境的好坏决定了燕北形势,而燕北形势直接影响到了北!镇戍,而北疆镇戍又直接影响到了南北关系,所以联盟只要控制了这一区域,必定能影响到南北形势的发展,甚至于可以引爆南北大战。

这三个重点落到豪帅们的耳中,就意味着联盟占据这一区域后,首先安全上有了保障,生存无忧,最不济也能做个山大王;其次有利可图,而且还是利益非常丰厚的走私之利,雁过拔毛,收个“买路费”都能发财,如此好事岂能放过?再次未来前景很不错,生存无忧又有利可图,实力就不会有损失,而实力是未来的保证,只要有实力,联盟才有资格参加南北大战,才有实现据北疆而称霸之可能。

这的确是一个好地方,的确有利于联盟北上立足。豪帅们的情绪大为高涨。

刘黑闼随即提出了第二个疑问,燕北有哪些强大势力?这些强大势力是否控制着飞狐陉?灵丘、飞狐和蔚城有多少卫戍力量?常山关、蒲阴陉是否屯有重兵?

“燕北最大的势力就是边军,就是鹰扬府,任何威胁到燕北稳定的势力,都会被边军一扫而空,所以燕北大大小小的势力虽然很多,但实力都有限,并且一盘散沙,谁都不敢触及到边军的底线。而谁又知道边军的底线?边军的统帅更换频繁,燕北的诸鹰扬更是嚣张跋扈、桀骜不驯、为所欲为,他们倚仗自己强悍实力,黑白通吃,南北通吃,结果可想而知,燕北就是边军的天下。”

李孟尝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外,但仔细一想也在意料当中。如果边军任由地方势力坐大,甚至任由南北走私团伙沆瀣一气,狼狈为奸,边军如何保证燕北的安全?又如何保证燕北走私不会失控,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

“燕北乃汉虏混居之地,但真正的汉人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汉化后的胡虏,这些人主要居住在桑干水两岸,而长城一线则以流放刑徒、汉虏商贾和以入关逃难的北虏诸种为多。由此不难看出,燕北地区的种族非常复杂,事实上也形成不了较大的地方势力,这也?边军一家独大的原因所在。”

“但燕北边军同样是一盘散沙。燕北有一个卫府将军,一个虎贲郎将,两个虎牙郎将,两个镇将,七个鹰扬府,大约八千戍军。因为燕北走私之利过于庞大,边军深陷其中,不胜其扰,严重危及到了燕北镇戍,为此中高级军官就如走马灯一般更换,鹰扬卫亦是频繁更换防区,但治标不治本,依旧无助于打击走私,反而让燕北走私更为猖獗。”

“去年东征开始后,燕北边军至少有一半将士去了辽东战场。今年第二次东征,燕北边军又被征调了一部分。据传闻,如今就连镇戍燕北长城的三个鹰扬府和塞外两镇的戍军都严重不足,至于其他四个鹰扬府更是只剩下寥寥数个看门老军。甚至有一种猜测,说今日燕北边军最多只有三千人,燕北长城已形同虚设,岌岌可危。”

“边军为补充镇戍力量,紧急征募了一大批地方壮勇,而这些地方壮勇绝大部分都来自燕北大大小小的地方势力,甚至还有商贾也混入其中,原因无他,就是为了方便走私。于是自东征开始,燕北走私就越来越猖獗,如今已呈疯狂之态。当然,这是暂时的,只待东征结束,边军返回,这种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也正因为如此,走私者为抓住这个难得的时机更快更多地牟取暴利,都铤而走险,把价值不高的物资走大路和关口,把盐铁等价值高昂的物资全部集中走飞狐陉,所以现在不论是太行一线的常山关、蒲阴陉,还是灵丘、飞狐和蔚城一带,戍军数量都非常少,而且全部被走私者买通,畅通无阻。”

“也就是说,联盟现在北上打飞狐,易如反掌。关键问题是,那是一个马蜂窝,联盟一旦把它捅开了,直接影响到了燕北稳定,危及到了燕北镇戍,局面就复杂了,形势就严峻了,联盟必须做好被卫府军四面围剿的准备。”

豪帅们一听,情绪更高涨了。既能轻松攻占一块立足地,又能凭借飞狐陉牟取暴利,还能乘机影响到燕北形势甚至南北关系,可谓一举多得的好事,当然要积极实施,落袋为安了。

接下来豪帅们又七嘴八舌地问了一些其他问题,李孟尝一一回答,并无隐瞒。

很快,豪帅们疑虑尽去,立场坚定,态度坚决,开始热烈讨论如何北上攻击了,有豪帅甚至自告奋勇,主动请缨。

李风云主动征询李子雄的意见。这既是对李子雄本人的尊重,也是对联盟豪帅们的一种暗示,同时也是向韩世谔、周仲等豪门贵胄证明自己始终保持与齐王精诚合作的态度。

李子雄心领神会,当即表态,支持李风云的攻击之策,并愿意统率选锋军北上开路。

这个姿态很低了,超出了李风云的预料。当然了,李风云很清楚,李子雄做出这个姿态不是因为折服于自己的能力,而是因为李子雄误会自己背后有更庞大的势力,他愿意与这股庞大势力合作。

李风云又征询杨恭道、韩世谔、周仲、来渊、虞柔和郑俨的意见。这六位豪门贵胄虽然不愿意与一大群粗鄙的豪帅们平起平坐,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既然代表齐王加入了联盟,就必须与李风云维持合作,而德高望重的李子雄正是他们的“榜样”,跟在李子雄后面亦步亦趋肯定不会错。

韩世谔率先表态,愿意追随李子雄作战,“旗帜鲜明”地要在联盟内自成一系,与李风云分庭抗礼。

周仲、来渊和虞柔三位江左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立即形成默契。周仲随即表态,也愿意追随李子雄,唯李子雄马首是瞻。

江左人很清楚,李风云不会信任他们,也不会给他们军队,更不会为了满足他们的要求而损害联盟豪帅们的利益,所以他们即便与李子雄、韩世谔、郑俨等人分属不同的政治集团,但迫于形势,也不得不委曲求全,先借着齐王的大旗抱成一团再说。

屋内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联盟还没有在北方立足,内部就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系,这显然不是好兆头,对李风云个人的权威是个打击,对联盟豪帅们的心理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一旦齐王顺利地北上戍边,李子雄等人投奔而去,相当一部分联盟豪帅们也必然会紧随其后,这个结果恐怕就不是李风云愿意看到的了。

然而,李风云的态度出人意料。

“你们还没有军队。”李风云指指周仲和来渊说道,“当初在金堤关一战中,我们击败了董纯,俘虏了大约四千余徐州鹰扬卫。某把这些俘虏全部调拨给你们,你们自成一军,就此听命于建昌公。”

李子雄闻言略感诧异,大有深意地看了李风云一眼,目露赞赏之色,微笑颔首。

韩世谔、李珉、杨恭道、郑俨吃惊地望着李风云,难以置信。周仲、来渊、虞柔则是又惊又喜,急忙起身致谢。

“理所当然,毋须致谢。”李风云语含双关地说道,“某信守承诺,你们也要信守承诺。”

这的确是李风云的承诺。当初在金堤关下,董纯之所以接受韦福嗣的劝说,把四千余将士当作俘虏送给李风云,就是因为李风云承诺,这支军队会原封不动地还给齐王。后来在永济渠畔,齐王也提到了这件事,希望李风云把这支军队交给江左人,以收买江左人之心。

只是承诺归承诺,让李风云把吃到嘴里的东西吐出来,未免异想天开了,所以即便是齐王,当时说得也很含蓄,意思是你只要给人就行,至于是不是老弱妇孺那就无所谓了,以次充好也能接受。

现在李风云不但信守承诺,还非常慷慨地把这支军队原封不动地交给了江左人,这不但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外,也是一份太大的人情,无论对齐王、对李子雄还是江左人来说都是一个天大人情,李风云的气度气魄让人心折。

李子雄、周仲等人高兴了,甄宝车、吕明星等人就生气了,对李风云意见非常大,四千余精锐士卒眼睛都不眨地白白送人了,你还能再败家一些吗?







第五百九十七章满座皆惊

李风云拿出了具体的北上攻击之计。

联盟大由封龙山继续北上,到达博陵郡首府鲜虞城后,兵分左中右三路。

左路大军由鲜虞城北上,沿着滱水推进,经唐县攻打常山关,重兵驻防常山关,然后以主力翻越太行山,以雷霆之势攻占灵丘,攻占飞狐。接着兵分两路,一路经飞狐陉北上攻占蔚城,并沿着祁夷水一路猛攻,直到桑干河;一路经蒲阴陉南下,攻占蒲阴关隘,直杀上谷郡首府易城,并相机支援中路大军。

中路大军直杀上谷郡,于易水、巨马河一线设阵,阻击从涿郡方向南下救援高阳的卫府军。一旦阻击完毕,即可在左路大军的接应下,沿易水北上,经蒲阴陉越过太行山,与主力会师于飞狐。

右路大军由鲜虞城东进,直杀河间郡的高阳镇,以最快速度攻陷高阳,劫掠粮食,然后再撤回博陵郡,沿滱水北上,经常山关翻越太行,与主力会师于飞狐。

豪帅们本以为李风云要先打高阳,再北上飞狐,没料到李风云气势如虎,竟然要在圣主的“眼皮底下”兵分三路,同时攻打高阳和北上飞狐,这未免过于胆大妄为了。

陈瑞等到李风云说完后,率先提出质疑,不过他为了维护李风云的权威,言辞十分含蓄,“明公,据确切消息,圣主应该于本月下抵达涿郡,或许此刻距离临朔宫已近在咫尺。对此明公是否有应对之策?”

言下之意,认为李风云的计策过于托大,认为己方阻击军队虽然抢占了易水、巨马河之利,但在兵分三路的情况下,阻击力量十分有限,应该抵挡不住卫府军的攻击,退一步说,即便进行了有限阻挡,但付出的代价恐怕太大,得不偿失。

李风云从容一笑,摇摇手,示意陈瑞稍安勿躁。

“某还得到了一个确切消息,六月二十六,暂领兵部尚书事的兵部侍郎斛斯政叛逃高句丽。”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中枢核心成员竟是叛国贼,而且还是尚书台的兵部最高长官,掌握东征最高统帅部核心机密的权臣,如此一个重要人物竟然里通外国,竟然出卖中土出卖王国,这太不可思议了,这怎么可能?

李子雄也极度震惊。李子雄和杨玄感、斛斯政、元弘嗣等人都是激进保守派,都是兵变同盟的核心成员,虽然此次兵变最终由杨玄感所发动,但其他核心成员都肩负有同样的使命,都在各自权力范围内密谋兵变,比如李子雄就阴谋夺取水师的军权以发动兵变,元弘嗣就阴谋带着西北军南下攻占西京,那么可想而知,做为兵部侍郎的斛斯政,当然在行宫内部有所部署,而远征军里也应该有一定数量的兵变同盟的成员,如此一来,当杨玄感在黎阳发动兵变后,不论是提前获得机密还是事后得到消息的兵变同盟成员,甚至大多数激进保守派,都会积极给予杨玄感全方位的配合,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兵变成功或者依靠这场兵变来最大程度地实现本派系的众多政治目标。

然而,李子雄想到斛斯政会竭尽全力配合杨玄感的兵变,却没有想到斛斯政在兵部阴谋败露后,竟然叛逃高句丽,这个性质太严重了。

斛斯政不叛逃,被圣主抓住砍头,最多也就是叛大逆,还属于内部矛盾,被政敌所唾弃,但他叛逃了,而且还是叛逃到高句丽,这就坐实了叛国的罪名,就是遗臭万年的卖国贼,会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