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隋-第3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气而难以为继,如此契丹人就占据了主动,进可攻退可守,陷入被动的反倒是奚人,进退两难。时间一长,粮草短缺,将士疲惫,天气又越来越差,最终只有撤离。”

“所以我对托纥臣水战局的判断是,契丹人为保存实力,极有可能主动撤离,主动放弃落马城,不会与奚人争夺一城一地之得失,主动撤到托纥臣水东岸,诱敌深入,为后期发动反攻创造更好条件。”

“当然,即便我的判断是错误的,现在奚人和契丹人还在落马城激烈厮杀,局面亦对我有利。”李风云的手指从地图上的落马城快速移动到松山,“落马城距离松山有四百余里,距离鬼方有五百余里,而我们……”李风云的手指放到了地图上平地松林的望月泉所在,“我们距离鬼方只有两百里。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如果我们能把这个优势发挥到极致,不但可以迅速占据安州,还能把奚王阿会正和他的五部大军的主力阻挡在安州之外,与尾随追杀他的契丹人一起形成前后夹击之势,迫使奚王阿会陷入腹背受敌之困境。”

说到这里,李风云停了下来,看看帐内凝神倾听的众将,微微一笑,“愿望是好的,至于能否实现,则要看我们是否可以做到出敌不意、攻敌不备。”



=(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一章此城名鬼方

“奚人在进出安州的四条要道上都部署有重兵。”李风云转身指向地图上的鬼方城,“此城名鬼方,是安州北部防御的中心,在其东北方向是松山要隘,在其西北方向是平地松林。奚人在平地松林的防御前线应该就在我们现在的位置,但前几天米总管突然向奚族戍军发动了攻击,占据了四个戍堡,从而给我们‘出敌不意’创造了条件。”

“如果不是因为奚人和契丹人在托纥臣水一线激战,不是因为奚族五部大军主力都离开了安州,安州空虚,四方防御兵力不足,米总管的突袭即便成功,也会遭到奚族戍军的迅速反击,我们也无法做到出敌不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攻敌不备。闪电原上有奚人的眼线,我们在闪电河两岸的行动瞒不过奚人,奚人必定有所防备,鬼方城应该加强了对平地松林方向的防御,而他们之所以没有发动反击夺回丢失的四个戍堡,应该是受困于防守兵力的不足。”

“鬼方城部署在平地松林一线的防守兵力具体有多少,我不知道,但塞外诸虏危难之刻全民皆兵,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爆发出的战斗力难以想象。这从中土第一次东征大败于高句丽就可以看出来,高句丽弹丸小国,不堪一击,结果如何?高句丽于萨水一战击以弱胜强杀我远征军二十万将士。奚族比高句丽要弱,但我们也只有四万余兵力。谁敢说奚族就不能以弱胜强,给我们沉重一击?骄兵必败。轻视敌人的结果往往会付出惨痛代价。”李风云语气严厉,“在这里我恳请诸位务必高度重视我们的对手,为击败敌人,为收复安州,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浴血奋战。”

“明天。我们将向鬼方推进。为在最短时间内攻占鬼方,为以最快速度抢占松山要隘,为了把奚王阿会正和他的五部大军主力阻挡在安州之外,我们必须重拳出击,以雷霆之力,以摧枯拉朽之势,一战而胜,一鼓而下。”

“我的部署是,由总管钟信为正。总管斛律霸和阿史德俞祁副之,统率联盟第一军和雷霆第三军留守望月泉,戍守平地松林防线,”

李风云手指钟信等三将。发出命令。三将急忙站起,躬身受命。

“在主力大军攻占鬼方和松山要隘之前,在我可以抽出兵力支援你们之前,你们必须死守防线,即便把五千步骑打光了,也在所不惜。”李风云语气森厉,不容置疑。

三将轰然应诺。

“由总管夏侯哲为正。总管曹昆、岳高、高虎副之,统率联盟第二军、第三军及雷霆第二军一府,在大军抵达鬼方后,疾奔松山,攻敌不备,竭尽全力拿下松山要隘,断绝奚王阿会正回援之路。”

夏侯哲等五将站起领命。

“其余各军由某统率,攻打鬼方。”

李风云看看诸将,郑重说道,“此次我们攻打安州,有上苍眷顾,奚王阿会正带着五部大军主力恰好离开安州攻打契丹,安州空虚,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必须抓住,而我们若想抓住这个机会,唯一办法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鬼方,然后以松山为战场,与奚王阿会正展开正面决战。打赢了,安州唾手可得,打输了,我们就完了,即便撤回幽州,也难逃全军覆没的命运。”

“所以鬼方一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拿下鬼方,我们才能与奚族大军展开决战,才有战胜奚族大军的胜算。”

“我们有多少时间攻打鬼方?”李风云自问自答,“落马城距离鬼方五百余里,奚族大军日夜兼程而回,最多三天,再加上鬼方急报阿会正的时间,满打满算四天。而安州首府方城,也就是现在奚王府所在,距离鬼方大约三百里,奚族留守军队都在方城,他们接到鬼方求援后,北上增援的时间最多只要两天。我们距离鬼方两百余里,一切顺利的话,两天后我们就可以攻打鬼方,还能抢在奚王府留守军队增援之前攻打鬼方。也就是说,我们攻打鬼方的时间非常少,即便我们围城打援,在最短时间内击败了奚王府的留守军队,真正威胁我们的敌人只有奚王阿会正,但接下来给我们攻城的时间最多也只有两天,而夏侯哲总管攻打松山要隘的时间就更少,最多只有一天。当然,实际攻击时间也有可能比我们预计得多,但我们不能抱着侥幸心理,因为安州现在是奚族的家园,奚人为了保护家园必定不惜代价,任何不可预料之事都有可能发生,为了确保胜利,我们唯有破釜沉舟。”

“拿下鬼方,我们就要与奚族大军展开决战,但那时的局面对我们很不利。”

李风云手指地图上的平地松林,“那时,我们的敌人不仅只有奚族大军,还有西边的突厥人,他们可能正在发力猛攻,试图越过平地松林给我们沉重一击;还有南边奚王府的军队,生死存亡时刻,奚王府肯定会紧急征召所有奚人上阵厮杀,他们会北上攻击,如此我们便陷入了敌人的三路夹击当中;还有更严重的,我们缺少粮草武器,我们现有的粮草武器只够支撑二十天,如果连日作战,消耗会更快,而鬼方城内虽然有粮草武器,但即便被我们顺利缴获了,估计也多支撑不了几天,所以我们必须在未来二十天内,不但要南下一口气杀到古北口长城,获得粮草武器的支援,还要把这些粮草武器由古北口长城北上运到鬼方城,否则我们必定难逃败亡之命运。”

“这个任务非常艰巨,而新建的选锋军,就要承担这个重任。”

“对南下选锋军来说,最大的阻碍就是方城,就是奚王府,但我们攻打鬼方,严重威胁到了正在攻打契丹的奚王阿会正和五部大军主力的生死,所以方城的留守军队肯定要北上增援,奚王府也肯定会紧急下达征召令,征召所有可以拿起武器的男女北上作战,不出意外的话,几天后索头水两岸的所有兵力都会被我们吸引到鬼方城下,方城就是一座空城,城内为数不多的军队只能坚守城池,根本无力阻挡选锋军南下。”

“另外对南下选锋军构成阻碍的就是奚族南部戍军。中土对奚族的威胁太大,除了中土本身实力强大外,还有就是安州在中土分裂时期属于山东齐国的疆域,奚族在山东齐国覆灭之际,趁火打劫,乘着中土内部忙于统一大战难以兼顾边陲,虎口夺食,硬生生从中土抢走了安州。这对中土来说是个耻辱,这个耻辱迟早要洗刷,所以奚族对中土又恨又怕,寝食不安,在安州南部的防御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财力。虽然此刻奚王征战在外,奚族五部大军主力都在托纥臣水一线,内部空虚,但正因为如此,安州南部的防御就尤其坚固。不过,我早有安排,我在安州的一些兄弟,早已接到我的命令,此刻应该已经赶到安州南部的大要水两岸,完成了集结,随时接应我南下选锋军。”

李风云此言一出,帐内诸将不约而同地露出了欣喜之色。李风云既然早有计划谋取安州,当然预伏“后手”,看看他在闪电原两岸的运筹帷幄,不难猜想到他在安州肯定也有精妙布局。

“我的那些兄弟们正在密切关注奚王府动静,只要选锋军兵临濡水,他们就立即包围奚族南部重镇白檀城,帮助选锋军安全渡过濡水、大要水和鲍丘水,以最快速度杀到古北口长城。”李风云胸有成竹、自信满满地说道,“选锋军南下即便有所阻碍,奚族在安州南部的防御即便有些坚固,但兵力单薄是不争的事实,奚人根本阻挡不了我选锋军南下之脚步。”

“至于马盂山西南方向的奚族戍军,因为要面对中土辽西镇戍军的威胁,再加上奚王征战在外,奚王府空虚,根本就不敢回撤,即便接到鬼方告急的消息,也不敢轻举妄动,以免被中土辽西边军打个措手不及。再退一步说,即便他们不顾一切后果坚决北上回援,他们的第一站也是奚王府,只要南下选锋军以最快速度在最短时间内越过了方城,他们阻挡不及,也只能徒呼奈何。”

李风云说到这里转目望向李子雄,躬身为礼,“选锋军由建昌公为统帅,新义公和义宁公副之,统率豹骑军、羽骑军南下作战,另外总管米庸率雷霆第二军三个团,总管井疆六斤蜚和尔朱天啸率雷霆第四军,亦随建昌公南下杀敌。”

帐内众将颇感诧异,尤其吕明星等出身卑微的将领,更是怒从心生,忿忿不平。

之前选锋军由李风云亲自统率,帐下都是嫡系主力,进入安州后马上就变了,由李子雄、韩世谔和周仲等投奔联盟的权贵们带着他们自己的军队南下作战。这个变化太大,其中缘由很复杂,李风云在做出这个决定前势必经过了多方权衡,最后还是决定把收复安州的最大功劳拱手让给李子雄等权贵,以便在未来谋求利益最大化。

但是,李风云的苦心显然不能被大多数将领所理解,苦活累活都由李风云和他的嫡系人马全部承担,功劳却由权贵们包圆了,哪有这样的道理?



=(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二章“胁迫”

依照李风云的攻击之策,联盟主力在鬼方战场上吸引和牵制了奚族五部几乎全部的军队,其承受的压力之重、付出的代价之大可想而知,也正因为如此,李子雄、韩世谔和周仲的选锋军才能以最快速度势如破竹直杀古北口长城。然后问题来了,以最快速度杀到古北口的目的是赢得幽州方面的粮草武器的支援,也就是说,联盟大军的生死等于被李子雄等权贵控制了,虽然双方在收复安州这一核心利益上是一致的,但从联盟大多数将领们的立场来说,他们不信任李子雄等权贵,这就是矛盾所在。

李风云做出这一决策的时候,应该设法避免矛盾,而不是蓄意激化冲突,但攻陷安州与收复安州是两个概念,攻陷安州不等于永久占据,收复安州则是永久占据,而永久占据的基础就是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联盟有四五万军队,人力够了,物力财力却是极度缺乏,必须依托幽燕的支持,而幽燕的支持则来源于圣主和中枢的许可,那么以李风云为首的身份卑微的叛贼和以李子雄为首的出身高贵的叛逆,谁更能被圣主和中枢所接受?谁拥有丰富的人脉,并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帮助联盟永久占据安州,帮助联盟发展壮大?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李子雄、韩世谔、周仲、来渊、杨恭道等权贵对李风云这一决策的目的心知肚明。他们和李风云一样看重的是长远利益,如果安州能够长久占据。从中受益的不仅有中土,有联盟,还有他们自己,为此他们愿意与李风云一起努力打拼,但联盟中那些出身卑微的将领们受限于自身眼界和格局的不足,很难看得远。更着重于眼前得失。双方所思所想不一样,这就有了冲突。

帐内气氛因为李风云的这个决策而陷入了沉闷和怨愤中,好在李风云威望高,反对者不敢当面质疑,而李子雄等人也不屑于解释,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让他们根本认同不了这些盗寇出身的卑贱者,既然分道扬镳是迟早的事,现在又何必妥协迁就?

李风云肯定要做出解释,但他不好把话说得太直白。太直白了必然会伤害到出身卑微者脆弱的自尊,所以李风云很委婉,首先说明了攻陷安州和收复安州的本质区别,再次强调了联盟接下来需要的不仅仅是源源不断的粮草武器。还要有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尤其需要中土从政治经济军事上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奚族之所以能够盘驻安州二十多年,能够在列强的夹缝中挣扎着生存下来,正是因为列强在这一地区有着激烈的利益博弈,奚族本身的实力虽然十分有限,但列强博弈所造成的大环境,也就是东北地区南北双方之间的微妙平衡。却让奚族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赢得了一定的便利条件,这就是奚族赖以生存的基础。

然而这一平衡很快就要被联盟打破,围绕安州进行激烈博弈的列强们很快就会做出反应,突厥人和霫、契丹、高句丽、靺鞨、室韦等东胡诸虏面对中土咄咄逼人的攻势,必然联手打击和压制,力图在最短时间内击败联盟,帮助奚族夺回安州,重新恢复之前的地区平衡,但中土不会错失大好机会,必然借助联盟之力收复安州,打破昔日的地区平衡,削弱突厥人对东北乃至远东的影响力,然后再利用高句丽这个远东霸主的衰落,重建一个由中土主导的有利于中土利益的新的地区平衡。

圣主和中枢若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扶植联盟这股反叛力量,给予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全方位支持,确保联盟能够帮助中土永久占据安州,但李风云和他的盗寇出身的叛贼们,在圣主和中枢的眼里,显然不具备扶植的资格,而李子雄等权贵就不一样了,他们必定会得到圣主和中枢的扶植,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联盟若想发展壮大,就必须赢得李子雄等权贵的合作,得到他们的帮助。

“在形势并不明朗的时候,冀北和幽燕豪门即便信守承诺,但考虑到各种变数所带来的潜在危机,他们的支持必定有限,最多也就是以粮食为主的一些战备物资,只能救急,不能救命,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等到形势明朗了,我们的需求也改变了,不仅需要粮食绢帛等物资,还要大量武器,还要军事上的配合,而且还是长期的全方位的支持,这又远远超出了豪门的能力范围。那么谁有能力给我们全方位的支持?齐王自顾不暇,肯定不行,唯有幽燕官方,唯有涿郡留守府,而涿郡留守府肯定不敢擅作主张,必须报奏圣主和中枢,请求圣主和中枢的许可。”

李风云说到这里,目光从众将的脸上一一扫过,之前那些忿忿不平的将领们已经理解了李风云的决策,心平气和了。此次选锋军南下古北口长城,看上去任务简单,就是从幽州方面获得粮草武器的支援,而此事李风云出塞前已与冀北、幽燕豪门达成约定,完全有保障,但听到李风云这么一解释,仔细一想,实际上此行任务不是简单,而是非常艰巨,甚至远远超过了联盟主力在鬼方战场上的血腥厮杀。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在坐诸将中,谁能上达天命?谁能得到圣主和中枢的信任,并赢得他们的全方位支持?不用想都知道,所以事实上不是李风云把联盟的未来交给了李子雄等权贵,而是联盟的命运本来就控制在李子雄等权贵的手上,只是之前形势还没有发展到这一步,大家看不到而已。

这就是李风云的高明之处,早在杨玄感兵变的时候。他就打着齐王的旗号,想方设法把一大批被杨玄感“拉下水”的权贵们“绑架”到了联盟的船上。虽然当时双方都抱着互相利用的心思,但实际上联盟还是占了大便宜,只是这个大便宜直到今天才显现出来,才被双方真正认识到。而尤其令人叹服的是,形势发展到这一步,双方事实上已是一个整体。不分彼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家都没有退路,李子雄等权贵即便知道自己被联盟利用了,让联盟的草根将领们占尽了便宜,也不得不竭尽全力去争取圣主和中枢的支持,而联盟的草根将领们即便知道收复安州的功劳都要送给李子雄等权贵,自己吃了大亏,但也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浴血奋战,不惜代价也要击败奚族五部大军。把安州夺回来,牢牢占据它,否则一切都是浮云。

李风云把话说到这种地步,对联盟草根将领们来说的确很透彻了。利弊得失分析得清清楚楚,但对李子雄等权贵来说,某种意义上则是变相的胁迫。我把收复安州的功劳都送给你们,让你们都可以借助这个功劳得到圣主的赦免,重返贵族行列,重新获得权力和财富,那么你们就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动用一切资源,赢得圣主和中枢对你们的支持。而中土官方的支持,最终必定可以让你们得偿所愿,而真正获得好处拿到实惠的,则是借助官方支持发展壮大的联盟,大家互利互惠,何乐而不为?

李子雄、韩世谔、杨恭道、周仲、来渊等权贵互相看看,都没有说话,眼神都很阴郁,倒不是因为被李风云利用了心情不爽,而是因为这个任务实在过于艰巨,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虽然李风云的分析很有道理,安州的收复对中土来说获利颇丰,圣主和中枢的确有支持的必要,但此事牵扯甚广,利益纠葛太复杂,尤其齐王这个变数太大,任何事情只要与皇统之争扯上关系,黑白对错都都有可能颠倒,恶劣情况下政治对手为了求胜甚至宁愿损害中土和国祚利益,完全丧失理智,根本不能以常理揣测。

所以李子雄等人面对李风云的“胁迫”,不约而同的保持了沉默,拒绝做出回应,拒绝做出任何承诺。言下之意这事我们肯定竭尽全力,至于能不能成功,那就另当别论,毕竟这个要求太高,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不要说我们现在是杨玄感的同党,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叛逆,就算我们现在还在原来的位置上,也无法帮助你实现这个目的。

李风云也没有步步进逼。此事难度的确太大,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李子雄等人愿意为此努力就行了。

为了加强李子雄等人的信心,李风云还是对未来形势的发展趋势做了一番分析和推测,而这事实上是老调重弹。李风云不止一次公开预测,明年春天圣主和中枢肯定要发动第三次东征,两年后南北大战也肯定会爆发。目前整个南北形势的恶化已不可逆转,且恶化速度越来越快,这一点圣主和中枢应该是最清楚的,而这也是圣主和中枢在内忧外患的恶劣政治环境下,做出发动第三次东征的决策的原因所在。这一决策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匪夷所思的,疯狂到近乎失去理智的错误决策,但如果把它放到两年后的南北大战的大棋局中,那么第三次东征就是必要的,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当然,如果没有前两次东征失败,形势没有恶化到如此地步,也就不会有第三次甚至是第二次东征了。

南北大战对中土来说,首要前提是避免遭到北虏的三路夹击,所以中土不得不接受西域诸国背叛、吐谷浑复国、西土之利损失殆尽之事实,向西突厥做出妥协,以换取西突厥的盟约,同时以武力胁迫以高句丽为首的东胡诸虏联盟,向中土臣服,在中土与大漠激烈厮杀的时候,保持中立,如此则中土化解了来自东、西两个方向的威胁,可以集中全部力量于北疆,与大漠上的突厥人决一死战。

第三次东征的目的,就是要完成东征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而不是半途而废。

从这一战略目标出发,联盟收复安州,并以安州为据点,横扫弱洛水两岸,重创奚、霫、契丹等东北三族,与圣主和中枢发动第三次东征,可谓相得益彰,有异曲同工之妙,理论上它肯定会得到圣主和中枢的支持。

李子雄看到李风云信心满满,担心他因为过度自信而做出错误判断,不得不提出告诫,“如果圣主决心发动第三次东征,东都的阻力会非常大,这种情况下,我们奇兵突出,收复安州,混乱东北局势,达到了第三次东征的部分目的,必然会成为东都阻止第三次东征的一个重要理由,如此可能适得其反,我们不但得不到圣主的支持,反而可能会成为打击的对象。”

“某说过,收复安州的意义,必须放在南北大战的大棋局中。”李风云摇摇手,不同意李子雄的说法,“另外,从南北大战的角度来说,圣主和中枢必定以中土和国祚利益至上,决不敢有丝毫私心,因为这一仗圣主和中枢根本输不起,一旦输了,首先输掉的就是集权改革,其次还有可能输掉国祚,所以毋庸置疑,圣主和中枢即便心不甘情不愿,但从大局考虑,还是会酌情给予支持,最起码不会让我们败亡,毕竟我们的存在,就像榫头一样钉进东北,对大局还是相当有利的。”

李子雄不再坚持,该说的他已经说了,接下来就是竭尽所能尽人事,而李风云的运气非常好,或许就会出现奇迹。



=(未完待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