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隋-第3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帅帐内的气氛异常紧张。战局至此,已无逆转可能,只能急速撤离,稍有延误,军心一乱,损失就不可控了。

阿史那咄捺和史阿里门相视无语,目露忧色。现在知道中土军队连夜攻击的原因了,白狼肯定是提前接到了攻占桃水防线的消息,断定突厥大军要撤离,于是持续攻击,行疲兵之计,这样当突厥大军撤退的时候,人困马乏,疲惫不堪,再加上军心打乱,士气低迷,战斗力会大打折扣,而中土马军却已经休息好,体力充沛,可以衔尾追杀,四面围攻,竭尽所能杀伤突厥控弦,扩大战果。

“撤!”阿史那咄捺看看神色紧张的僚属,毫不犹豫地说道,“该丢弃的统统丢弃,牲畜、辎重,统统丢弃,不要拖累撤离速度。命令各部,以最快速度撤离,切莫与敌纠缠,尤其在平地松林,这种天气下陷入包围,损失难以估量,切切不可因小失大。另外告知诸部控弦,今日损失虽大,但明年在牙帐的支援下,我们只要攻陷安州,则所有损失皆可补回。”

阿史那咄捺手指史阿里门,“立即安排具体撤退部署,天亮前必须撤离战场。”

史阿里门躬身领命,所有僚属各司其职,有条不紊,一个个命令飞快传达下去,一队队传令兵打马疾驰,呼啸而去。



上午,大联盟帅营,一夜未眠的李风云终于接到了他等待多时的好消息,突厥人开始撤退了。

“依明公命令,郭明的虎贲军、冯鸿的安州军已撤出战场,让开大道。”袁安很兴奋,站在地图前大声说道,“呼延翦的雷霆第一军、斛律霸的雷霆第三军、辱纥王部、莫贺弗部、木昆部和室得部控弦已经整装待发,随时可以沿着敌军两翼展开追杀。”

李风云点点头,笑着挥挥手,“传令呼延翦和斛律霸,率军先期行动,向敌军两翼迂回,一路摇旗呐喊,做出包抄之势,以动摇敌军心,打击敌士气,迫使敌加快撤退速度,若能让敌自乱阵脚,则必能给奚族诸部在衔尾追杀的过程中创造更多攻击机会。”

“一直以来我族都饱受突厥欺凌,双方仇深似海,这下总算让我族逮到报仇雪恨的机会了。”昨夜奉命率军赶到东湖戍的辱纥王部酋帅云,非常激动,“若上苍眷顾,赐我族勇士神力,追在突厥人后面杀他个落花流水,打他个溃不成军,或许便能凭借平地松林之优势,砍下上万头颅,彻底击败阿史那咄捺。”

李风云和袁安互相看看,会心一笑。辱纥王云的想法很好,李风云也想杀他个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但事实上根本不可能,三万余突厥控弦的实力非常强悍,如果阿史那咄捺非要打个两败俱伤,大联盟即便如愿以偿地赶走突厥人,付出的代价也难以想象。好在李风云了解牙帐高层权争,知晓阿史那咄捺的政治立场,估猜到阿史那咄捺既不敢与中土翻脸,又担心牙帐的政治对手乘此机会落井下石,所以小心谨慎,瞻前顾后,这才给了李风云击败突厥大军的机会,至于枭首万级,那纯属奢望,最多也就是狠狠咬下阿史那咄捺的几块肉。过去几天的战斗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双方战损相比,大联盟更多一些,这也是李风云坚持速战速决的原因所在,僵持战打久了,吃亏的肯定是大联盟。

不过辱纥王云的这句话提醒了李风云,让他有所警觉,“传令诸部都督,严厉警告他们,突厥人是主动撤退,而不是仓皇逃窜,所以在追杀过程中务必高度警惕,时刻防备敌人反击,切莫嗜杀贪功而上当中计,一旦掉进敌人陷阱则有全军覆没之危。”

接着李风云转目望向风云军总管徐十三“风云军养精蓄锐,今日可以出动了。命令你部衔尾追杀,并与马军各部密切配合,竭尽所能杀伤敌军。”

徐十三躬身应诺。

站在李风云身边的参军事李孟尝跃跃欲试,“明公,机会难得,某要随风云阵前杀敌。”

李风云微笑点头,“如你所愿。”接着手指辱纥王云,“若想杀个痛快,还是与莫弗纵马驰骋为佳。”

李孟尝大喜,连连拜谢。



十月二十七,安州,蟠龙堡。

李子雄、杨恭道突然接到古北口邀约,赵十住、郭绚、慕容正则联名邀请两人秘密赶赴古北口,有要事商谈。

两人颇感奇怪,不知道有何等要事,非要到古北口谈判。这违背了双方之间的约定,对李子雄和杨恭道来说有一定的人身风险,而对古北口来说此举也实为不智,容易落人口实。

两人心怀疑惑,匆忙赶到边市,与出关相迎的郭绚先行见面。

稍事寒暄,不待李子雄提出疑问,郭绚就急不可待地问道,“鬼方战事如何?”

“打得很激烈,双方陷入僵持,短期内难决胜负。”李子雄答道,“不过战场主动权在我们手上,突厥人远途作战难以持久,只要长城内给予源源不断地的支援,此仗必胜。”

“若突厥人坚持更长时间,是否会影响到你们北征弱洛水?”郭绚追问道。

“突厥人为什么要坚持更长时间?”李子雄反问道,“既然拿不下鬼方,亦无法击败我们,所有预期目标均告落空,突厥人为何还要继续打下去?”

郭绚被问住了,迟疑不语。

杨恭道及时转移话题,“郭使君,长城内发生了何等要事?行宫决策有变?还是幽燕局势有变?”

李子雄亦是神情严峻,直言不讳,“某等入关,违背了约定,为何如此?是故意设局,还是另有他图?”

“明公多虑,多虑了。”郭绚摇摇手,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说道,“行宫来人了。”

行宫来人?李子雄和杨恭道面面相觑,圣主派来了特使?所为何来?两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行宫所提条件,年底前飞狐叛军必须撤进安州,而这对李风云和大联盟来说,根本不可接受,双方没办法谈,这种情况下圣主提高谈判级别,施加更大压力,只会让形势愈发险恶。

李子雄婉言相拒,“李风云还没有回复,继续谈判不会有任何结果,除非你们主动妥协。”

郭绚笑了,“难道,你们要黄台公移步出关?”

黄台公崔弘升?李子雄和杨恭道惊讶不已,行宫特使竟然是崔弘升,这个级别也太高了吧?难道圣主有意妥协,以政治上的让步来赢得安州乃至整个东北局势的大逆转?

=(未完待续。)

第八百六十五章老奸巨滑

李子雄和杨恭道可能担心赵十住、郭绚、慕容正则出尔反尔,设局抓捕他们,但绝对不会怀疑黄台公崔弘升的人品,博陵崔家是超级大豪门,根本不屑于行小人之事自降身份,所以李、杨二人一听说是崔弘升邀请他们到古北口商谈,二话不说,跟着郭绚就进关了。

左武卫将军、检校上谷太守、黄台公崔弘升亲至城门相迎。

双方见面,亲热寒暄,虽然过去在京都的时候大家分属不同阵营,始终保持“距离”,但抬头不见低头见,熟得不能再熟了,只是此刻却已物是人非,相见唏嘘,感慨不已。

崔弘升为了赶时间,一路乘传车而来,日夜疾驰,疲惫不堪,看上去很憔悴,精神状态十分不好,不过事情紧急,圣主和行宫那边还在等待他的回复,所以闲聊一阵,彼此大概了解了一下两京和安州的局势后,崔弘升便提出建议,立即开始谈判。

这次谈判级别很高,关系到中枢核心机密,因此赵十住、郭绚和慕容正则都没有资格参加,只有崔弘升的亲信,两府主薄崔孝仁以书记员的身份列席会议。

双方坐定后,崔弘升也不隐瞒,直言不讳,把中枢就安州及东北局势所做的相关决策,及前因后果详细告知。

中枢就安州及东北局势的核心决策实际上就一个,稳固安州,横扫东北,威胁大漠,改善北疆镇戍局面,争取在南北对峙中建立一定优势,积极做好南北战争的前期准备工作。围绕这一核心决策,行宫又做出两个相关决策,其一,为确保安州的稳固,飞狐叛军必须在年底前出关,以迅速增加安州实力,确保战果不失;其二,为确保安州北征弱洛水能实现横扫东北的预期目标,辽东镇戍军将公开介入东北战场,给安州以有力配合。

接着崔弘升代表圣主和中枢,向安州方面提出要求,长城内全力支援安州,必须达到政治和军事上的目的,如果不能达到目标,甚至适得其反,长城内就不会支援,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无须赘述。换句话说,安州只要竭尽全力实现中枢目标,长城内就不会断绝支援,所以安州完全没必要挟飞狐叛军来威胁中枢,激化双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除非安州方面居心叵测,本身就有祸乱中土之意图。

李子雄和杨恭道相视苦笑,不约而同地做出决定,拖,这事只能拖,没有其他办法。

“我们之所以坐在这里,已经足以证明一件事。”李子雄平静说道,“安州的事,李风云说了算,大联盟的统帅,是李风云。”

言下之意,我们虽然可以代表李风云和安州出面谈判,但核心事务,还得由李风云和大联盟做出决策,他们两人说了不算。

杨恭道为了防患于未然,更是直指要害,“明公亲赴古北口,亲自邀请我们谈判,看似重视安州,重视大联盟这股新兴势力,实则也有离间之嫌,试图借助我们的力量,公开争夺大联盟权力,以遏制和削弱李风云对安州的控制。”

看到崔弘升脸色不善,杨恭道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当然,某或许自以为是,自作多情了,但丑化还是说在前面好。我们如今的处境虽然极度不堪,生死悬于一线之间,但正因为如此,大联盟内部才要团结,我们和李风云唯有齐心协力才能共度难关,假若互相猜忌,争权夺利,自相残杀,最终必定两败俱伤,玉石俱焚。”

杨恭道望着崔弘升,拱手为礼,“安州得而复失,大好局面丧失殆尽,这恐怕也是圣主和中枢所不愿看到的,也是明公所难以承担的。”

杨恭道的公开威胁,让崔弘升尴尬之余,亦是暗自恼怒。小伎俩被戳穿了,而且还是当面戳穿,即便崔弘升“老脸皮厚”,此刻也十分难堪。

对他来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到了古北口他就从赵十住等人那里了解到安州方面的态度,双方陷入死局,怎么办?崔弘升首先想到的就是离间计。他推测到大联盟内部的两大派系肯定有矛盾,虽然彼此互相利用、互相依赖,但利益诉求还是不一样的,最起码在飞狐叛军出关这件事上,以李子雄为首的权贵们绝不会与中枢对着干,毕竟权贵系迫切需要功勋换取赦免,理所当然希望安州实力更强,战果更大,也就更需要飞狐叛军出关相助。如果大联盟内部产生两种不同声音,以李子雄为首的权贵系坚决要求飞狐叛军出关,李风云必然妥协,两害相权取其轻,大联盟内部的团结还是重中之重,否则一旦分裂,大家一起玩完。

然而不论是李子雄还是杨恭道,都是东都权力顶层圈子里的大人物,都是玩权谋的高手,对崔弘升这种小手段不屑一顾,一眼就看穿了。李子雄的回应还算含蓄,杨恭道就不给面子了,干净利落地顶了回去。

“多虑了,多虑了。”崔弘升不动声色地摇摇手,故作淡然地说道,“某奉旨赶赴古北口,邀请你们谈判,一方面代表了圣主和中枢对东北局势的重视,一方面也代表了合作的诚意。某既然带着诚意而来,当然希望谋个好结果,拖延推诿,针锋相对,都无助于解决问题,所以……”崔弘升看看李子雄和杨恭道,摊开双手,做了个“坦诚”之势,“你们拿个建议出来,然后我们具体商量,如何?”

崔弘升“罕见”的主动放低姿态,出乎李子雄和杨恭道的预料。官方以退为进,这一招也算高明,既有诚意,又给面子,这就逼得李子雄和杨恭道不得不妥协,不得不与崔弘升共同谋划。

“现在李风云正在鬼方战场与突厥人激战,短期内难决胜负,而胜负未分之前,北征弱洛水就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执行的基础。”李子雄坦诚说道,“这种局面下,李风云即便做出答复,也是一口拒绝,所以我们不是故意拖延推诿,而是实在拿不出有效建议。”

崔弘升手抚长髯,连连点头,表示理解,“某既然来了,就不能空手而归,否则无法向圣主和中枢交待。”

李子雄和杨恭道互相看看,也是点头表示理解。如果崔弘升空手而归,不要说崔弘升没办法交待,对安州方面也是极其不利。这事情本来是安州挑起来的,安州说要北征弱洛水,恳请长城内给予支援,现在圣主和中枢重视了,做出了决策,拿出了条件,结果安州方面却退缩了,出尔反尔,说我还没有做好北征弱洛水的准备,我不能答应你的条件,这不是拿圣主和中枢开涮嘛,后果可想而知。

“我们各退一步。”崔弘升建议道,“我们不要就目前局势做具体商谈,也不因鬼方胜负未分就无谓等待,而是以安州北征弱洛水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做局势展望,并进行具体商谈,如何?”

李子雄沉默不语。

杨恭道想了一下,问道,“明公能否透露一下,目前国内外局势下,圣主和中枢有何对策?”

崔弘升心领神会,踌躇不言,仔细斟酌。

目前国内外的局势是内忧外患,攘外必先安内,稳定国内局势乃首要之务。如何稳定?当然是缓解政治上的核心矛盾,也就是缓解改革和保守的矛盾。杨玄感兵变是这一矛盾的总爆发,圣主和改革派肯定要吸取教训,在国策上做出调整,要向保守派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以尽快稳定两京政局,稳定国内乱局。

杨恭道要问的就是圣主和改革派在国策上做出了何种调整。若圣主和中枢把精力都放在解决国内矛盾上,那么为了稳定南北关系,中枢对安州的支持力度必定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甚至关键时刻,为了延缓南北战争的爆发,干脆牺牲安州。反之,支持力度就大了,而安州则能借助南北大战向圣主和中枢“讹诈”到更多政治利益,达成预期目标。

杨恭道的这一问非常重要,崔弘升必须给出答案,而李子雄和杨恭道根本不担心崔弘升说谎话,因为在坐三人虽然分属不同阵营,但就政治立场来说,都是保守派。李子雄属于关陇阵营,坚定的保守派;杨恭道是宗室子弟,虽然在政治上义无反顾地支持圣主,但就中央集权改革而言,更偏向于先帝时期所坚持的“温和渐进”式改革;崔弘升是山东超级豪门,同样在政治上支持圣主,借助圣主的力量抗衡关陇人的排挤和打击,但超级豪门是中央集权改革的首要“蚕食”目标,理所当然反对中央集权,只是不敢公开反对,于是暗中掣肘,不计代价“扯后腿”。所以这三人在政治上有共同利益诉求,有合作的基础,当然,前提是,必须有合作的条件。

“在某离开东都前,御史大夫裴蕴、刑部侍郎骨仪、大理寺卿郑善果已返回东都,奉旨对叛逆杨玄感及其同党展开清算。”崔弘升神情凝重,语气低沉,“但此次平叛,西京居功至伟,潼关已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大山,牢牢阻挡了清算风暴的扩张和蔓延。”

崔弘升的回答“牛头不对马嘴”,但正是李子雄和杨恭道所需要的答案。两京政治危机不但没有随着杨玄感兵变失败而缓解,反而随着政治清算日益加重,这说明什么?说明圣主和改革派在政治核心矛盾上拒不妥协,两京政治危机陷入死局,两京濒临分裂边缘,国内局势急骤恶化。

“某到了高阳宫之后,参加了几次中枢议事。”崔弘升停了片刻,继续说道,“圣主决意进行第三次东征,但中枢阻力太大,至今形成不了决策。正反双方争论的焦点就是南北大战何时爆发,以何种形式爆发。以卫府的分析和推演,如果中土不能在最短时间内,联合西突厥夹击大漠,主动发动南北战争,那么大漠迫于生存危机,西突厥迫于葱岭以西局势的恶化,必然联手夹击中土,中土被动应战,胜算渺茫,所以中枢形成了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南北大战迫在眉睫,第三次东征已无意义,当务之急是稳定国内局势,恢复国力,即便不能在最短时间内主动发动南北战争,也要竭尽全力巩固和增加西、北两疆镇戍力量,以御敌于长城之外;而另一种意见认为,天下大势较为乐观,南北大战短期内尚无爆发之可能,第三次东征必须进行,必须彻底摧毁高句丽,以壮国威、军威,然后再集中力量进行南北战争的前期准备,力争联合西突厥主动发动南北大战。”

“中枢内部僵持不下之际,安州传来了好消息。”崔弘升望着李子雄和杨恭道,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而安州北征弱洛水之计,恰好打破了中枢内部的对峙,给争论双方赢得了回旋余地。”

李子雄敏锐察觉到什么,当即问道,“中枢内部有何妥协?”

“第三次东征之议暂时搁置。”崔弘升毫不隐瞒,开诚布公地说道,“圣主和中枢一致认为,如果安州的版图扩大到弱洛水,你们控制了东北,中土在南北大局中占据了较大优势,则第三次东征即便还要发动,亦再无后顾之忧,胜利唾手可得,第三次东征的规模因此可大大减小,而圣主和中枢的大部分精力亦可用来稳定国内局势,进行南北战争的前期准备,如此中枢争论双方的矛盾便可大大缓解,有助于圣主全力解决内忧外患之危局。”

杨恭道思维敏捷,立即追问道,“如此一来,安州在长城内的支持下,迅速坐大,甚至割据称霸,分庭抗礼,这也在圣主和中枢的接受范围内?难道他们就不怕养虎为患,危及自身?”

崔弘升抚髯而笑,“这就是圣主诏令某赶赴古北口的原因所在。”

李子雄和杨恭道相视一笑,暗自激动,终于还是看到了一线希望,李风云出塞征战大计,终于迎来了一线曙光,但两人仅仅就兴奋了一下,随即就愁眉不展了。

崔弘升说了这么多,透露了这么多中枢机密,实际上就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虽然圣主可能会做出承诺,给予安州一定的回报,但安州若想达到圣主的目标,难如上天。当然,难如上天也要迎难而上,而首要前提就是扩张实力,最好最快的办法就是飞狐叛军出关,如此安州立即就能获得六七万军队的补充,再加上长城内给予的装备支援,安州整体实力会迎来一个巨大飞跃,然而关键问题是,飞狐叛军出关,他们两人说了不算,李风云说了算,另外飞狐叛军出关,李风云和大联盟草根系的实力会膨胀到一个新高度,这种局面下,以李子雄为首的大联盟贵族系能否维持既有的话语权?能否继续维持与李风云的合作,确保李风云带着大联盟,遵从圣主和中枢的命令,奔走在维护中土利益的道路上?

“现在,我们能否就安州及东北的未来,具体谈一谈?”崔弘升问道。

李子雄率先妥协,“善!”

杨恭道看了李子雄一眼,又看看目露得意之色的崔弘升,暗自苦叹,绕了一圈,崔弘升的离间计还是成功了,果然老奸巨滑。画饼充饥也还,望梅止渴也好,对李子雄和杨恭道的诱惑都非常致命,相比李风云和大联盟的命运,他们更在乎自己的利益。

“善!”杨恭道也妥协了,“我们可以向李风云施压,但仅靠我们在大联盟内部施压远远不够,毕竟圣主的承诺是有条件的,而要实现这一条件,大联盟必须维持团结,我们必须与李风云齐心协力,关键时刻必须给他以坚决支持,所以明公还要想想其他办法。”

崔弘升大喜。堡垒还是要从内部攻破,安州这个堡垒已经拿下,接下来他只要攻破飞狐那个堡垒,则大事可定。

=(未完待续。)

第八百六十六章不拒绝

十月二十七,下午,安州鬼方。

茫茫雪原上,突厥大军就像一条绵延十几里长的大蛇,急速西行,而在大蛇的前后左右,一支支中土马军就如饥饿野狼,在风雪中奔跑咆哮,张开獠牙利齿,一次次扑向大蛇,拉扯撕咬,竭尽所能杀伤猎物。

突厥人虽然处境被动,士气不高,但控弦们久经沙场,战斗经验丰富,越是危险时刻越是抱成一团,严防死守,所以军心未散,各部互相支援,前后呼应,撤退井然有序,防守有条不紊,不时握紧拳头展开凌厉反击,给四面扑来的恶狼迎头一棒。

双方你来我往,杀声震天,随着时间流逝,双方将士逐渐没入林海之中,距离鬼方越来越远。

东湖戍,李风云指挥联盟各步军团打扫战场,收缴战利品,等待追杀大军的捷报,同时给方城大总管府报捷,给蟠龙堡的李子雄报捷。

就在这时,李子雄、杨恭道的联名书信送达统帅部,详细告之十月二十四与古北口谈判内容,长城内支持安州北征弱洛水,并在辽东方向给予配合,希望安州能够取得预期战果,但长城内更希望安州确保这个战果不失,为此长城内提出要求,年底前把飞狐叛军撤进安州,以便在最短时间内提高安州整体实力。

至于长城内为什么下定决心解决飞狐叛军这个隐患,李子雄和杨恭道也做了一番解释,其主要原因应该是江南贼刘元进据吴郡而称帝,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给圣主和中枢敲醒了警钟,担心中土统一大业崩溃,担心中土陷入分裂和战乱,而北疆乃是南北大战的前线,长城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