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隋-第3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对东胡诸种来说,高句丽就是个血淋淋的例子,与中土对着干的下场就是亡国灭种,就算你垂死挣扎咬下中土一块肉也无济于事,中土国力太强了,一拳打不死你就两拳三拳,拳拳到肉,直到把你打趴下为止。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东胡诸种当然不会像高句丽一样妄自尊大,重蹈覆辙,值此关键时刻,事关族群存亡,当然要做出有利于族群的选择。

今日中土一统国力蒸蒸日上,反观北方突厥汗国却在分裂和内乱的漩涡中拼死挣扎,双方实力对比一目了然,南强北弱,一旦南北战争爆发,中土拥有相当大的胜算,所以东胡诸种的选择可想而知,当然追随在强者之后,轻松摘取胜利果实。

契丹人尤其害怕中土。九年前,圣主登基之初,汉王杨谅起兵谋反,北疆大乱,契丹联合高句丽乘机侵掠辽西,韦云起奉旨巡边,向突厥人借了两万大军,以假道伐虢之计,打了契丹一个措手不及,直接灭了契丹一个部落,重创了另外一个部落,这也是大贺咄罗迅速崛起,契丹十部演变为契丹八部的重要原因所在。前事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奈曼青川哪敢与中土对抗?

奈曼青川做出了抉择,心理上也产生了巨大变化,若说之前是愤怒、颓丧、绝望,现在就是对强者的臣服和对未来的期待了。

接着奈曼青川见到了“闻名已久”却始终未曾谋面的白狼,亲眼看到了那一头妖异的白发,然后对白狼的“前世今生”,对白狼背后所隐藏的秘密,愈发的好奇了。一个松漠马贼,一个中土叛逆,一个统率数万大军出塞、承担着重要使命、异军突起的枭雄,这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有何等重要机密?未来又是什么?

奈曼青川无从揣测,但白狼给他的感觉很不好,倒不是害怕恐惧,而是不安,让他颤栗的不安。未来虽然不确定,但这个不确定有乐观和悲观之分,而他从白狼身上所看到的重重迷雾,恰好增加了未来的不确定,这个不确定性越是严重,未来的走向就越是无从捉摸,未来理所当然就非常悲观。

奈曼青川毅然决定以最大的坦诚来缓解双方之间的仇恨和隔阂,来减少白狼对他的戒备,继而从白狼的言辞中,最大程度地“挖掘”真实表象背后所隐藏的秘密。

“狼帅,契丹不同于奚族,遥来部也不同于辱纥王部。”奈曼青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奚族在狼帅的雷霆之威下,可以迅速重建以辱纥王部为首的新联盟,但在契丹,狼帅若想建立以遥来部为首的新联盟,却是困难重重。”

称呼白狼为狼帅,是因为辱纥王雷和莫贺屯河都这样称呼白狼,奈曼青川也就“入乡随俗”了,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称呼会影响到李风云的心情,而奚族诸部突然统一称呼,却是受到了阿会部的影响,而阿会部却是受松漠马贼亲热呼唤狼帅的启发,于是蓄意仿效,结果效果出乎预料得好。

李风云略感惊讶,目露欣赏之色,对奈曼青川顿时另眼相看。

与聪明人谈话就是不一样,奈曼青川非常敏锐,一眼就看出了当前形势的要害所在。李风云之所以搁置仇恨,没有对遥来部痛下杀手,其目的很明确,以支持遥来部建立契丹新联盟,来离间分裂契丹,如此就能以最小代价赢得最大战果,轻而易举实现征服契丹之目的。

但以夷制夷说着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很难,尤其在契丹更是如此。契丹与奚族有着许许多多的不同,比如地域辽阔、联盟松散、部落之间相隔较远,共同利益很少,等等,所以同一个计策,在奚族可以成功,在契丹就未必行得通。

“计将何出?”李风云伸手相请。

困难大家都知道,关键是如何解决,没有有效对策,一切都是空谈,但奈曼青川没有被表象所迷惑,头脑清楚,直奔事情的要害,可见有所准备,有所计划。

李风云的计策是什么,奈曼青川不知道,但有一点很清楚,如果李风云的计策失败了,遥来部就是牺牲品,李风云会毫不犹豫地牺牲遥来部,而遥来部背叛契丹八部联盟,必然族灭,被胜利者所吞食。

所以奈曼青川没有选择,为了遥来部的生存,他必须竭尽全力掌握主动,必须帮助李风云赢得胜利,即便只有一线希望,也有不惜代价投入全部力量。这既是坦诚,也是效忠,更是自救。

奈曼青川当即献计。

大贺氏崛起不过四五年时间,契丹八部联盟也组建不久,凝聚力很差,而联盟之所以组建成功,与突厥人的遏制和打击有直接关系。突厥人为了控制契丹,当然希望契丹诸部一盘散沙,各自为战,互相征伐,如果崛起一位强者,组建部落联盟,必然会削弱突厥人对契丹的控制力。但结果适得其反,因为压制过于厉害,九年前甚至借着中土人的名义,重创了契丹,逼得契丹诸部不得不抱团自救。

契丹八部联盟面对中土、突厥和高句丽三大强者的“挤压”,内部分化很严重,其中靠近远东的四个部落与高句丽、靺鞨走得很近,而毗邻西方平地松林的遥辇部与突厥人走得近,所以八部联盟的核心力量只有位于托纥臣水以东、弱洛水以南,彼此相邻的出伏部、遥来部和迭剌部。这是契丹的核心地带,也是契丹内部兼并征伐最为激烈频繁之地,直到大贺咄罗崛起,出伏部、遥来部和迭剌部三足鼎立,才具备了组建契丹联盟的条件。

然而联盟组建不久,契丹刚刚进入发展期,奚族就大举入侵,给了契丹联盟沉重一击。两族大战的背后推手就是突厥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两族自相残杀,实力削弱,突厥人当然乐见其成。可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给中土人横插一刀,捡了个大便宜。

这一战直接打破了契丹联盟内部的平衡,摧毁了契丹核心地带的出伏部、遥来部和迭剌部的鼎立之局。遥来部因处战场前沿,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就算没有中土人的攻击,也极有可能被自己的左邻右舍,虎视眈眈的出伏部和遥辇部吞并瓜分。

所以奈曼青川毫不客气,矛头直指左右近邻,“当务之急是分裂出伏部。契丹八部联盟,以大贺氏为尊,出伏部最强,而大贺氏便出自出伏部。出伏部有四姓,大贺氏、拔里氏、敖汉氏和库伦氏,其中拔里氏、敖汉氏、库伦氏皆为大贺氏吞并而来,而敖汉氏和库伦氏归附时间尚短,不过四五年而已,彼此仇怨甚深,矛盾激烈,只要风吹草动,必定背叛而走。”

“其次要歼灭遥辇部,斩断突厥人伸向契丹的利爪。”奈曼青川已经从辱纥王雷和莫贺屯河那里听说了安州的北征大计,知道中土人的目标是横扫弱洛水两岸,当然要乘此机会,借助中土人的力量,把自己的对手斩尽杀绝,永除后患。

这与李风云所拟的攻击之计有一些出入,但大方向一样,主要攻击目标都是出伏部和遥辇部,距离松山三四百里路程,便于调兵遣将和粮草运输,若能利用这两个攻击目标,把更多敌人诱进陷阱,毕其功于一役,重创敌有生力量,则事半功倍,实现以最小代价最短时间内横扫弱洛水两岸之目标。本来李风云在具体攻击细节上还需依据战局发展不断做出调整,需要前线将领灵活机动、临机处置,存在了相当大的变数,但现在有了遥来部的合作,双方可以取长补短、察漏补缺,则胜算大大增加。

“善!”李风云不假思索地说道,“愿闻其详。”

=(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章敌人是谁?

苍耳河与少郎河都源自平地松林,但一个向东流入托纥臣水,一个东北而上,汇入弱洛水。苍耳河以南是遥来部领地,以北则是遥辇部地盘。十一月初八,清晨,大雪飞舞,冯鸿率军越过苍耳河,一举攻占新甸帐。

烽火点燃,狼烟冲天而起,少郎河两岸警号长鸣,遥辇部诸家万帐惊慌失措,轰然大乱。

乌丹城位于少郎河中游,是遥辇部首府所在,距离新甸帐大约百余里,距离赤峰津口又有百余里,但因为中间隔着遥来部,而遥来部因为元气大伤对兄弟部落高度戒备,所以乌丹城即便十分关注安州形势,也是多派暗哨,不敢公开派出斥候军以免引起误会。

暗哨的探查还是很有作用,奚族控弦北出松山一事迅速传到乌丹城,只是之前遥来部送来消息说碛东南牙旗的突厥大军已经杀进安州,松漠牙旗也证实了这一消息,再说落马城距离松山更近,遥来部又与奚族室得部纠缠不休,所以遥辇部对奚族控弦北出松山一事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反而有些心灾乐祸,认为奚族腹背受敌,有灭族之危,一旦奚族残部冲出松山,遥来部首当其冲,危如累卵,遥辇部的觊觎之心便有满足之可能。

然而祸从天降,遥辇部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在大雪纷飞的冬日,烽火竟然再一次点燃,狼烟竟然再一次升起,遥辇部竟然再次迎来关乎部落生死存亡的战争。

乌丹城内,部落酋帅遥辇延碛,部落核心人物遥辇勒图、遥辇巴林、遥辇克腾、萨马希等一大批贵族望着烽火台上的熊熊大火,望着在雪花中扶摇直上的狼烟,骇然变色。

很快部落核心层就聚集一起商讨对策。

敌人是谁?烽火和狼烟从南部传来,从苍耳河方向传来,而南部只有遥来部和奚族,但遥来部在与奚族的大战中饱受重创,最近又与室得部激烈交战,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条件攻打遥辇部,如此只剩下奚族。然而奚族腹背受敌,先有中土人背后一击,如今突厥大军又杀了进去,安州烽烟四起,奚族自保尚成问题,哪有余力攻打契丹?再说即便要打契丹,第一个目标也是距离松山最近的遥来部,而不是舍近求远攻打遥辇部。

敌人都杀进家门了,自己不但一无所知,竟然还不知道对手是谁,这太匪夷所思,太可怕了。

“传令诸家控弦,立即集结,十万火急赶赴乌丹。”遥辇延碛不敢耽搁,急切下令,“若乌丹被围,则迅速赶赴麝香城、黑土原和老郎帐集结,相机驰援乌丹城。”

之前因为与奚族的战争结束,将士疲惫,冬天又来临,大军随即解散,控弦们各归本帐,休养生息,哪料到战争再次突发,而且就在自家领地,措手不及,即便征召也来不及了,最多就是把乌丹城周边的控弦召集进城,据城死守,余者只能在外围集结,相机驰援了。

乌丹城不能放弃,这是遥辇部决策层的共识。遥辇部经营乌丹城很多年,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一旦放弃,必定元气大伤,所以不到迫不得已,绝无可能放弃乌丹城。再说遥来部就是个鲜明例子,遥来部若不是集结全部力量坚守落马城,拖住了奚族大军,给部落诸家万帐赢得了撤退时间,给契丹诸部赢得了驰援时间,契丹与奚族的战争结果就截然不同,遥来部的命运也就截然不同。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遥辇部当然不会在同样的事情上犯错误,而遥辇部的北边有突厥人的松漠牙旗,有霫族部落,在其东边有出伏、迭剌等契丹兄弟部落,即便排除掉实力不济的遥来部,遥辇部的求助条件也非常好,远非当初的遥来部可比。

“莫弗,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部落长者遥辇巴林果断建议,“我留下守城。莫弗与勒图立即赶赴黑土原,召集大军,居中指挥,一旦形势危急,莫弗可向步利设和霫族求援,向大贺咄罗和联盟求援;一旦势不可为,乌丹失陷,遥辇有灭族之危,莫弗可率部落族众火速撤离,保存实力,等待时机卷土重来。”

接着他转目望向遥辇克腾和萨马希,“克腾立即赶赴麝香城召集诸家控弦,从西北方向策应莫弗,迫不得已就撤进平地松林,伺机而动。希立即赶赴老郎帐,一边召集控弦,从东北方向策应莫弗,一边向出伏、迭剌诸部求援,迫不得已就扈从莫弗与部落族众,沿弱洛水向东撤离,不惜代价保全部落。”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

很明显,遥辇巴林对敌人有所估猜,不得不做最坏打算。实际上在坐诸位都有同样猜想,只是谁都不敢相信,不能接受。

敌人肯定不是遥来部,就算遥来部发疯了,不知死活越境抢劫,边境戍军最多也就是点燃狼烟,而不会点燃烽火。边境戍军同时点燃烽火和狼烟,意味着大兵压境,敌势强大,有灭族之危。

谁的实力强大到可以灭亡遥辇部?奚族五部联盟有这个实力,但问题是,奚族已经与契丹打个两败俱伤了,后来又遭到中土背后一击,如今突厥大军又杀了进去,这种乱局下,奚族岌岌可危,自顾不暇,怎么可能再次举兵远征?

敌人不是遥来部,也不是奚族,那还有谁?只有中土和突厥。

中土攻击奚族,入侵安州,而奚族是突厥汗国的有力别部,安州是突厥汗国的藩属地,突厥人当然要展开凌厉反击。双方激烈交手,但中土有充足准备,而突厥人措手不及,由此判断,突厥人战败的可能性较大。突厥人战败,碛东南牙旗的突厥大军溃不成军,牙帐远在数千里之外鞭长莫及,无法给予及时支援,那么中土就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个时间不但可以让中土稳固安州,还能北征弱洛水,横扫东胡诸种,重创甚至直接灭杀突厥汗国的另外两个有力别部契丹和霫族。

而中土一直都有攻打契丹的意愿和动力。契丹与高句丽结盟,长期配合高句丽侵掠辽西,中土因此恨之入骨。虽然遥辇部距离辽西太远,不曾与中土为敌,但中土人既然要打契丹,哪管你可曾入侵辽西,只要是契丹人,统统灭杀。

当然,敌人也有可能是突厥人,但这个可能性实在太小,毕竟安州大乱,奚族饱受重创,就算突厥人击败了中土军队,首要任务也是乘胜追击,把中土大军赶出安州,同时重整奚族诸部,乘机牢牢控制这个有力别部,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理由攻打契丹诸部。

如果推测是对的,敌人是中土大军,那么问题就严重了,最起码可以证实一点,碛东南的突厥大军要么根本就没有杀进安州,要么就是战败了,而一旦战败,短期内失去对安州的威胁,中土大军就可以一心一意北上攻击,如此不但遥辇部有灭族之危,就连遥来部、出伏部等兄弟部落都有可能灰飞烟灭。

众人相顾失色,气氛很沉重,很压抑。

遥辇延碛稍加权衡后,断然摇手,“我留下,我坚守乌丹,你等立即出城,赶赴各处召集大军。”

众人大惊,极力劝谏。

“在最坏情况下,我留守乌丹,不但可以稳定军心,激励士气,誓死奋战,还能赢得最大援助,否则乌丹必失,遥辇必遭重创。”

遥辇延碛一句话就堵住了众人的嘴。这是事实,最好情况下,遥辇部若想保全,就必须赢得救援,而距离遥辇部最近的就是突厥人的松漠牙旗和黑河两岸的霫族部落,这两股援军来得越快,乌丹城守住的希望就越大,遥辇部保全的可能就越大,但问题是,如果遥辇延碛和部落大部分权贵都处于安全状态,遥辇部以退为进,暂无灭族之危,步利设和霫族联军还会积极救援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莫弗,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万一事不可为,城池失守……”

遥辇巴林还想再劝,但被遥辇延碛坚决阻止。

“你带着勒图走,如果我死了,勒图就是部落之主。”遥辇延碛手指自己的儿子,态度坚决,不容置疑,“只要遥辇氏活着,遥辇一族就能东山再起。”



十一月初八,入暮时分,冯鸿率领大军越过少郎河,如潮水一般冲到乌丹城下,包围了乌丹城。

城上,遥辇延碛和身边的将士们望着城外迎风飞舞的奚族大旗,惊疑不定。

城外三十余里处,先期撤出的遥辇勒图、遥辇巴林、遥辇克腾、萨马希等部落贵族听说入侵敌军是奚族大军,亦是疑惑万分。

这是怎么回事?安州到底发生了什么?中土军队和突厥大军到底谁胜谁负?就算两败俱伤,也轮不到奚族捡便宜,把两个强者都驱赶出境了吧?抑或,奚族也是身不由己,被胜利者所控,不得不出兵北征?那么胜利者是不是中土?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遥辇巴林的身上,等待他做出决策。

“按预定之策执行。”遥辇巴林果断说道,“我与勒图赶赴黑土原,并立即渡河向步利设求援。”接着他手指萨马希,“你到了老郎帐后,立即派人日夜兼程赶赴长汉,向大贺咄罗求援。”

众人答应,调转马头,各奔东西而去。

=(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一章混乱

十一月初九,河北上谷郡,飞狐。

自李风云率主力军团北上出塞后,飞狐留守军团就陷入了惶恐不安之中。飞狐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但正因为如此,飞狐也是一块绝地。联盟据飞狐而守,可以救一时之急,却解不了生死之危,即便转战河北时从黎阳和高阳劫掠了一大批粮食,但只出不进,又能维持多久?

李风云之所以出塞作战,正是要解决联盟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当时联盟的共识是,只要李风云在塞外站住了脚,联盟在长城内外就形成了呼应之势,进可攻退可守,化被动为主动,如此明年开春后,飞狐留守军团北上可以与李风云联手攻打燕北,抢占地盘,而南下则能大肆掳掠河北诸郡,补充军需。

当然,李风云出塞的真正目的,他对飞狐留守军团的安排,只有甄宝车、陈瑞和韩曜三个人知道,属于联盟核心层机密,而在李风云出塞目标没有实现之前,所有想法都是纸上谈兵,当然不能透露。

一无所知的留守豪帅们对李风云出塞作战非常期待,翘首期盼李风云的胜利消息,但好不容易盼来的消息,却让他们目瞪口呆。李风云竟然率军突破了突厥人的阻截,千里跃进杀进安州,要从奚族手中夺取安州。豪帅们一方面惊叹李风云所创造的奇迹,一方面却意识到自己被李风云欺骗了,或者说李风云和他的那帮亲信们蓄意隐瞒了此次出塞作战的真正目的。而局势的突变,让飞狐留守军团面临的生存危机骤然严重,豪帅们不得不聚集到一起,紧急商讨应对之策。

豪帅们一致认定,李风云夺取安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李风云出塞作战,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这种困难情况下千里跃进安州,损失之大可想而知。一支伤痕累累的疲惫之师,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如何打得过以逸待劳的奚族大军?再说奚族是突厥人的别部,突厥人岂能视而不见,任由李风云攻打奚族、祸乱安州、破坏东北稳定之局?如此李风云即便杀进安州,还是腹背受敌,很快就会败亡。

只是让豪帅疑惑的是,李风云为什么千里迢迢绕老大一个圈子打奚族,夺安州,自寻死路?这到底是李风云个人的决策,还是李子雄、韩世谔、来渊等权贵有所图谋,抑或这是齐王的要求?

但现在猜测这些东西没有意义了,对豪帅们来说,当务之急是,李风云败亡安州后,飞狐留守军团怎么办?首先不能困守飞狐,不能坐以待毙。目前飞狐的粮食储备只够联盟十几万军民支撑到明年开春,而到了明年开春,卫府的围剿军队早把飞狐包围得水泄不通,下山劫掠纯属送死。也就是说,年底之前,飞狐留守军团必须拿出切实有效的办法,否则就完了。

郝孝德、刘黑闼等河北籍豪帅提议马上撤出飞狐这块绝地,南下河北,重返清河、平原、渤海等河北南部郡县,到永济渠一线找活路。

此计对河北籍豪帅来说就是回家,南下奔行几百里就到家了,当然极力坚持,但对王薄、郭方预等齐鲁籍豪帅来说,返回齐鲁有上千里之遥,有黄河险阻,还有杀气腾腾的张须陀,回家之路充满了危险,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所以他们持反对意见。然而他们也不赞成甄宝车、陈瑞和韩曜等人所坚持的留守飞狐的建议,毕竟消极等死也不是办法,于是只剩下虞柔、裴爽、李珉等贵族所坚持的投奔齐王的办法。只是齐王巡边怀荒,自顾不暇,短期内即便进关剿贼,也需征得圣主和中枢的同意,因此飞狐留守军团即便有心投降齐王,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其过程也非常复杂,未知风险也极度不确定。

留守军团四股势力,四个对策,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但时间不等人,该行动的要行动起来,迟恐不及,除了甄宝车、陈瑞和韩曜等联盟“老人”稳坐钓鱼台,消极对待外,其余势力都积极开展行动。

郝孝德、刘黑闼等河北籍豪帅不顾劝阻,一方面派出亲信南下打探军情,拟定南下路线,一方面胁迫甄宝车等联盟留守高层立即调整防御部署,把自己的军队全部调到常山关一线,以便随时南下河北。

虞柔、裴爽、李珉等贵族则派出亲信十万火急赶赴怀荒,与齐王秘密联系,恳请齐王尽快进关剿贼,以便收抚飞狐叛军,壮大自身实力。

王薄、郭方预、左氏兄弟等齐鲁籍豪帅则犹豫不决,难以决断,在另外三股势力的极力游说拉拢下,迟迟拿不定主意。

就在飞狐留守军团陷入分裂和混乱之际,与冀北豪门相连的秘密渠道不断传来佳音,李风云攻占了奚王府首战告捷,官方暗中支持李风云攻打安州,接着李风云又击败了奚族大军,彻底收复了安州,而官方也随即加大了对李风云的支持力度,同时要求李风云立即把飞狐留守军团撤进安州,但李风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