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隋-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元德太子杨昭死后;齐王杨喃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但不知是什么原因;今上迟迟没有让他继承皇统;给予其储君的政治地位。随着时间的延续;围绕着皇统的争夺越来越激烈。我不能上位;但也不能让你上位;而你不能上位;我的机会就来了。这种正常的逻辑一旦与政治利益相结合;后果非常可怕。

为了让齐王杨喃顺利继承皇统;以关中韦氏、陇西李氏为首的政治集团;可谓殚精竭虑;倾尽了全力;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政治对手们还是找到了齐王的要害;给了齐王致命一击。去年齐王杨喃因“失德”而声名扫地;由此爆发的政治风暴;更是给了关中韦氏和陇西李氏沉重一击。

然而;只要皇统一天没有定下来;储君一天没有人选;东宫一天没有主人;一切便皆有可能。

韦保峦从目下的危急中敏锐地发现到了一丝扭转乾坤的可能。

第一百七十一章齐王杨暕

齐王杨喃虽然因“失德”受到了打击;在皇统争夺中落于下风;但做为嫡出皇子;皇统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并不会因此失去储君候选人的资格;他依旧是太子之位的有力竞争者;其政治地位不会因为他在道德上的某些过失而动摇;其政治前途更不会因此而陷入黑暗。

储君对国祚稳定和延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自中土统一以来;国祚的稳定和延续是以维护中土统一为基础;只有维持中土的统一;国祚才能稳定和延续;而要维持中土的统一;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新的政治制度;而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就要推翻门阀士族政治;而要推翻门阀士族政治;首先就要遏制和削弱门阀士族在政治上的特权;而门阀士族是王朝的统治阶层;是既得利益集团;由此可知以建立中央集权制为最终目标的改革阻力有多大;但改革势在必行;这关系到国祚的稳定和延续;关系到中土的统一和繁荣;为此;做为中土最高统治者的皇帝;改革的最高领导者;必须把始终不渝推进改革直到最终实现中央集权制的执政理念一代代的贯彻、延续和坚持下去;所以;皇帝和改革派们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其先决条件就是:做为中土未来最高统治者的储君;必须贯彻、延续和坚持中央集权制改革;也就是说;储君必须是一位坚定的改革派。

当年先帝是先确立继承人;然后不遗余力地培养和打造继承人的改革理念;但他失败了。阻碍改革的力量太大了;以众多大豪门大世家为核心的各政治利益集团;为了避免与先帝直接发生冲突导致两败俱伤;遂把目标放在了皇统的争夺上。只要能让皇统继承人在政治上持保守立场;那么这场声势浩大的改革;必将随着先帝的驾崩而失败。

结果是悲惨的;改革派和保守派在皇统大战中杀得血肉横飞;而先帝和他的儿子们则上演了一幕幕父子相残、兄弟阋墙的人伦悲剧;最终先帝虽然在皇统大战中击败了保守派;但付出的代价异常惨重;尤其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场皇统大战竟然在他驾崩之后才迎来了真正的**;政治风暴演变成了一场席卷大半个中土的兵变;改革差一点就与他一起消亡于历史。

今上赢得了皇统;教训却!是血淋淋的;刻骨铭心;痛彻入骨;然而;让他感到悲哀的是;他和先帝一样;都没有能力解决皇统之争;他只能重走先帝的老路;至于是否重蹈先帝的覆辙;那只有天知道了。就在今上不遗余力地培养太子杨昭;把未来希望都寄托于他的时候;杨昭竟然薨亡了。杨昭的突然离去;给了今上沉重打击;同时也让今上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在改革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前;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激烈厮杀必将累及皇统;累及到自己的儿孙们;为了避免悲剧的再一次重演;唯有无限期推迟储君的建立;这样才能让自己心无旁骛地推进改革;同时又能保护自己的儿孙;避免让他们过早陷入血腥而残酷的皇统之争;而政治风暴的减少;必将有助于自己在改革上取得决定性进展。

齐王杨喃;这个第一顺位继承人;就这样匪夷所思的静止在了原地;虽然距离储君之位近在咫尺;距离东宫不过一步之遥;却可望而不可即。

齐王杨喃就差了半步;跨过这半步;他就是中土未来的皇帝。为了让他跨过这半步;支持他的政治集团倾尽全力;使出了浑身解数;而他们的政治对手却从这“半步”中看到了机会;于是想方设法“阻击”杨喃;各种手段层出不穷;无所不用其极。

皇帝当然看在眼里;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杨喃如果做了储君;成长为一股政治力量;一旦为保守派所利用;则必然对皇帝形成掣肘。现在反过来了;杨喃若想入主东宫;他和他背后的政治力量就必须支持皇帝改革;如此皇帝便轻而易举地卡住了一部分保守力量的“脖子”。另外此事对杨喃个人来说亦是一种锤炼;假若杨喃能在这种逆境中坚持下来;其收获是巨大的;不论是个人才智还是政治经验包括其个人威望;都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执政理念也会逐渐形成;如果他的这一理念与皇帝和改革派们的执政思路完全一致;则皇统唾手可得。

从皇帝和改革派的立场来说;有意识拖延储君的设立;风险非常大;将给国祚安全和政治稳定带来重大隐患;甚至会爆发危机;但设了储君;皇统之争不但同样存在;还会更加剧烈;而血腥残酷的皇统之争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政治风暴;不但同样会影响到国祚安全和政治稳定;还会给改革的推进带来重重阻力。两害相权取其轻。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中土的统一;推动中土的发展;所以改革至上;如果暂时不设储君有利于改革;那当然就暂时不设储君。而暂时不设储君还有一个好处;便是可以给皇帝和改革派们更多的观察和选择继承人的时间;这与中途发现储君背离了改革思路;不得不进行更迭;继而父子相残;搞得血雨腥风、尸横遍野、天怒人怨要好得多。

去年东征提上了日程;皇帝要御驾亲征;要长时间远离京都;虽然他所统率的行宫完全且牢固把持着权柄;即便远在数千里之外也可以正常处理国事;但中枢长期位于遥远边荒的远征战场;必然会严重影响国内政局的稳定。依照历史惯例;此刻维持政局稳定的最好办法;便是由皇帝坐镇京都居中指挥;由储君、皇子或者中枢重臣领军征伐。当年先帝不论是进行统一大战还是戡乱平叛;采取的都是这一最为稳妥之策。假如皇帝一定要御驾亲征;那么便由储君坐镇京都代理国事;由皇帝信任的中枢重臣左右辅弼;以确保万无一失。

皇帝一定要御驾亲征;一定要亲手建下显赫武功;一定要以对外战争的胜利来扩大和牢固自己的权威。文武大臣们谏阻无效。以关中韦氏、陇西李氏为首的政治集团;便乘此机会;极力劝谏皇帝设立储君;并力陈在皇帝率军远征北虏之际;由储君坐镇京都代理国事;对维持国祚稳定和政局平稳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东征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增加皇帝和中央的权威;以此来加快改革的推进速度;这体现了皇帝和改革派们为了改革而一往无前的勇气;虽千万人吾往矣;一切都是为了改革;而拖延储君的设立同样是为了改革;所以此刻设立储君虽然是必要而紧迫的;且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齐王杨喃就是不二人选;但在改革至上的大前提下;皇帝和改革派们必须阻扰储君的设立。

关中本土贵族集团和陇西本土贵族集团是关陇贵族集团的核心力量;这两大政治集团联手;对政局的影响非常大;如果齐王杨喃入主东宫;做了太子;成为中土未来的皇帝;那么这两大政治集团所得到的政治利益难以估量;所以;他们的政治对手;不论是关陇贵族集团中的河东、河洛汉姓贵族集团;还是虏姓贵族集团;也不论是山东人还是江左人;都毫无例外地展开了“阻击”。

皇帝和改革派们在储君设置一事上百般拖延;其目的大家都清楚;心照不宣而已。现在齐王杨喃在关中和陇西两大政治集团的支持下;巧妙利用了东征之契机;向皇帝和改革派们发动了“攻击”;这让皇帝和改革派们非常被动。其他政治集团的心态很一致;我得不到东西;你也休想得到;你想让齐王杨喃坐上太子之位;我就偏偏把他拉下来;而且有绝对的把握把他拉下来;因为皇帝和改革派们根本就不想在这个时候设立太子、确立储君。

借力打力;一击致命。皇统之争历来残酷;一旦败了;就很惨。

齐王杨喃的正妃是韦氏;早亡。韦氏的姐姐嫁进了虏姓第一豪门元家。杨喃与这位大姨子搞上了;还生下了一个女儿。按说杨喃给元氏戴绿帽子已经很不道德了;应该低调一点;悄悄瞒着;待登基称帝了;这事也就不算事了。豪门世家在政治利益的驱使下;联姻是常态;而且越联越乱;辈分搞得乱七八糟;至于婚外情、戴绿帽子之类的事情更是司空见惯。杨喃这事真要说起来;在豪门大族不算个啥;饭后谈资而已;但认真追究起来;公开了;世人皆知了;那就是“失德”;尤其像杨喃这种距离储君只有半步之差的皇子;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你;那就更要低调了;但可惜的是;杨喃没有“低调”;于是他给别人戴了绿帽子;自己却一头栽倒在了太子宝座下;还连累韦氏不得不在紧要关头“壮士断臂”;自己揭发自己;最终偷鸡不成蚀把米;面子里子全丢了。

东征在即;稳定至上。皇帝和改革派们也就“适可而止”了;毕竟杨喃是皇统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是必然的众矢之的;虽然这次他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但其本人也仅仅是“失德”而已;不上纲不上线;权当是对他的一次“锤炼”吧。

韦氏之所以在紧要关头“壮士断臂”;自己打自己的耳刮子;其目的也正是要保住杨喃;把他的罪责限制在“失德”这个狭窄范围内;如此既保住了杨喃在皇统上的第一继承人资格;又给皇帝留下了充足的回旋余地;这样双方不至于撕破脸走上对立。

既然杨喃依旧是皇统第一继承人;那么他距离储君的位置也依旧只差半步;只不过经过这次“失德”事件后;这“半步”的距离就有些大了;而若想缩小这“半步”的距离;杨喃就要立功;就要将功折罪;但皇帝没有把他带上远征战场;而是把他留在了京都;他又如何戴罪立功?

第一百七十二章右骁卫将军李浑

韦保峦不但把自己的一丝“灵感”隐晦地告诉了齐王杨喃;还告诉了留守京都的两位叔叔;太常少卿韦霁和民部侍郎韦津;另外又给因齐王杨喃“失德”一案而罢官在家的堂兄韦福嗣写了份密信。

韦福嗣的父亲是中土名臣韦世康;而韦世康的叔叔便是韦孝宽。韦世康嫡出三子中;以次子韦福嗣最为知名;官至内史舍人。内史舍人也就是过去的中书舍人;在内史省主掌制诰;拟草诏旨;是中枢的核心成员;参与机密;决策国事;权力很重;所以能出任此职者不但要资望;要文学;更要绝对忠诚于皇帝。

韦福嗣对皇帝很忠诚;皇帝也很信任韦福嗣;君臣志同道合;相处融洽;但随着改革进入“快车道”;两人在改革思路上的分歧越来越大;君臣分道扬镳不过是时间问题。齐王杨喃“失德”一案爆发后;韦氏位于风暴的中心;危机四伏;而为了最大程度保住家族利益;韦氏毅然“壮士断腕”;这个“腕”便是韦福嗣。

韦福嗣的叔父是前民部尚书韦冲;而韦冲的女儿便是齐王正妃。齐王“失德”一案中的女主角则是韦冲的另一个女儿;也就是韦福嗣的堂妹。因为这层姻亲关系;韦福嗣理所当然成为齐王杨喃这股政治力量的核心人物;也是推动杨喃入主东宫的“急先锋”;但他的努力失败了;也就理所当然被逐出中枢;被罢黜了全部职务。

韦福嗣的命运与关中韦氏息息相关;而关中韦氏的利益又与齐王杨喃息息相关。在皇统之争中;齐王杨喃距离储君位置最近;虽然韦氏手上还有皇孙代王杨侑;但杨侑距离储君的位置太过遥远;除非出现奇迹;否则绝无可能;所以韦氏只能把全部力量放在齐王杨喃身上。在韦保峦看来;叔叔韦霁和韦津身具要职;一举一动都在对手的关注下;行动十分不便;而罪黜在家的堂兄韦福嗣不但有便利的条件为齐王杨喃出谋划策;更重要的是;假若齐王杨喃能“卷土重来”;韦福嗣也就能东山再起了。

韦保峦求助的第二个人是负责戍卫京都的右骁卫将军李浑。

李浑是中土名将李穆的第十子。李穆出自陇西成纪李氏。陇西李氏有三家;声名最为显赫的是成纪李氏;汉李陵的后代。其次便是陇西狄道李氏;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虎便是出自狄道李氏;据传是秦大将李信的后代。还有一家是陇西天水李氏;当今卫府右武卫大将军李景便是出自天水李氏。

当年北魏分裂;魏孝武帝西行入关;经略关陇;得到了关陇本土贵族集团的鼎力支持;其中陇西成纪李氏的李贤、李远、李穆三兄弟就此崛起。先帝开国;李穆居功至伟;拜为太师;赞拜不名;食邑三千户;子孙虽在襁褓之中;亦全部授予正五品的仪同;整个家族拜官授爵者多达百余人;其权势之大;当世无比。李贤、李远兄弟早亡;李穆长寿;病逝于开皇八年;年七十七。随着李穆的死去;随着他的儿子、侄子们也陆续死去;陇西成纪李氏风光不再;权势急剧下降。

如今支撑陇西成纪李氏的便是李穆的第十子;卫府右骁卫将军李浑;还有一个是李穆第三子李雅的儿子李善衡;现为民部侍郎;本朝财政副长官;还有一个是李穆大哥李贤的孙子李敏;现为本朝将作监;虽然他不是中枢成员;但因为他是今上的外甥女婿;一个十分特殊的外甥女婿;权势显赫;甚至超过了陇西成纪李氏的当代家主李浑。

李敏的岳母是今上的大姐乐平公主;而这位乐平公主是前朝周)最后一个皇后;她和她唯一的女儿便成为前朝周)政治遗产的一个象征。先帝所建的大隋国祚是受禅而来;是前朝周)皇帝禅让的;拱手相送的;所以按道理来说;新朝要以“感恩”的心态对待前朝遗族;但实际上这绝无可能。为了维护新朝“仁义”的面子;先帝和今上都把乐平公主母女高高供起;以堵绝天下人的“嘴”;因此这对母女在关陇贵族集团中还是有着尊崇的政治地位和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乐平公主只有一个女儿;对女婿的选择当然很严格;除了门当户对外;还必须能最大程度地承继她们母女所代表的前朝政治遗产;如此一来这个女婿的选择范围就很狭窄了;不但要在前朝拥有相当份量的政治实力;还要在本朝拥有庞大的权势;并且对两个王朝和两个皇族都有着显赫功勋。能满足这个条件的关陇豪门并不多;而陇西成纪李氏绝对是其中一个;于是乐平公主选择了李敏。虽然挑选女婿的时候;候选的关陇世家子弟多达数百位;但实际上他们都是“绿叶”;充充场面而已。

乐平公主病逝于西征吐谷浑途中;临死前遗言;因为她没有儿子;所以视女婿李敏为子;乞求皇帝把她的食邑全部转赠于李敏;也就是让李敏继承由她遗留下来的越来越稀薄的前朝政治遗产。今上一口答应了。乐平公主又恳请今上代替她照顾女儿女婿。今上郑重承诺;而这个承诺意义非凡;等同于赐给了李敏夫妇免死金牌。由此可知;以李敏显赫的家世和独特的政治地位;即使皇帝把他排除在了中枢之外;但他对中土的政治影响力是事实存在的;且不容忽视。

不过在皇统一事上;李敏的话语权还是非常有限;陇西成纪李氏中;真正能够影响到皇统的;唯有李浑。

陇西成纪李氏是陇西本土汉姓贵族第一家;关中韦氏则是关中本土汉姓贵族第一豪门;两大世家从关陇汉姓贵族整体利益出发;结盟是必然之事;政治联姻更是不可或缺。虽然两家之间不可避免的存有矛盾和冲突;但自北魏分裂以来;山东、河洛、河东三大汉姓贵族集团和虏姓贵族集团蜂拥而至;关陇本土汉姓贵族集团因为历史文化等底蕴严重不足处于绝对劣势;大家不得不团结一致共谋利益;经过西魏和北周两朝的奋斗;他们终于依靠军功而崛起;成为中土新兴贵族集团的核心力量。到了本朝;以关中韦氏和陇西成纪李氏为代表的新兴贵族;在权势上;已经足以比肩以山东五大超级豪门为代表的古老贵族;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体现就是与皇族、与古老豪门之间的政治联姻。

先帝开国前为北周朝大丞相;总揆朝政;大权独揽。北周重臣尉迟迥、司马消难和王谦分别据河北、荆襄和巴蜀发动兵变;要推翻先帝。危急关头;坐镇代晋的李穆就成了关键人物;如果他也参加兵变;则先帝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必然败北。双方都去争取李穆;而李穆仔细权衡后;派小儿子李浑去了长安;带给先帝一个熨斗;意思是当今中土唯有先帝才能实现统一之大业;坚决支持先帝。先帝大喜;遂以韦孝宽为统帅;倾尽全力击败尉迟迥;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李浑做为李穆的秘使;理所当然得到了先帝的赏识;加官进爵;不久便追随时为晋王的今上;出任其亲卫旅团的统帅;扈从今上远征江左;自此成为今上的亲信;辅佐今上经略江左。今上做了太子后;他出任左武卫将军、太子宗卫率。今上登基后;他出任右骁卫将军至今。

因为陇西成纪李氏对本朝的特殊功勋;因为李浑与今上的特殊关系;今上特意任命李浑兼领太子左卫率;希望李浑能像辅佐自己一样尽心尽力地辅弼储君。太子薨亡后;齐王杨喃是理所当然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而今上初始也的确属意齐王;特意命令李浑带着东宫两万卫士辅佐齐王。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就复杂了;皇帝迟迟不设储君;而有望成为储君的齐王杨喃则成了众矢之的;遭到各方势力的围追堵截。奉命辅佐和保护齐王的李浑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他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卫护齐王;不得不殚精竭虑完成皇帝托付的使命;但同时他却看不到齐王入主东宫的希望;因为他知道皇帝为了推进改革;已经无限制搁置了皇统。而皇帝此举不但把齐王推到了悬崖边上;也把李浑架在了大火上烤。李浑走投无路;他的命运和齐王的命运紧紧捆在了一起;为了逆转危局;他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把齐王杨喃推上太子的宝座;为此;陇西成纪李氏和关中韦氏再一次政治结盟。

自魏晋门阀士族政治兴盛以来;世家士族在婚姻上奉行贵贱有别的原则;联姻只在地位相近的家族之间进行;以保证自家的贵族等级不会因为婚姻的不当而下降;绝对避免“婚宦失类”。在门阀士族政治最为鼎盛时期;“婚宦失类”是一项严重罪名;会受到惩罚;更会被士族所唾弃。关中韦氏、陇西李氏等关陇本土汉姓贵族能够与皇族联姻;与山东五大超级豪门联姻;表明他们在中土的政治地位已经上升到了全新高度;以军功崛起的新兴贵族集团已经成长为可以影响中土命运的庞大政治力量。

中土统一后;门阀士族政治逐渐走向“下坡路”;但几百年传承下来的森严的等级制度和由这种等级制度衍生的价值观、民俗民风;比如“婚宦失类”;士族与庶族绝对不能通婚等等观念;却不是一朝一日就能改变的。本朝皇族继续与关中韦氏、陇西李氏等新兴贵族集团的核心成员联姻;而以关陇本土汉姓贵族为核心力量的新兴贵族集团成员之间也互相联姻;其中关中韦氏和陇西李氏之间的联姻已延续数代。

陇西成纪李氏和关中韦氏结盟携手;联合以关陇本土汉姓贵族为核心力量的新兴贵族集团;帮助齐王杨喃向东宫发起了“冲锋”;于是;君臣之间的矛盾就产生了;冲突也就不可避免。

这次东征;皇帝委李浑以重任;命令李浑镇戍京都;看上去这是皇帝对他的信任;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皇帝已经不再信任李浑了。在齐王“失德”一案中;李浑负有连带责任;但因为关中韦氏在关键时刻“壮士断腕”;与皇帝达成了妥协;李浑侥幸逃过一劫;但君臣之间的信任因此降到了最低。

齐王杨喃现在的官职是河南内史;京畿最高行政长官。李浑现在是右骁卫将军;负责京畿卫戍。这两个人的政治利益完全一致;且都处在困境之中;如果能找到摆脱困境的机会;他们当然不会错过。只是这两个人如今都在京都;与济阴郡距离很远;即便韦保峦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但手不够长;够不上;想抓都抓不到;可望而不可及。

第一百七十三章韦使君的困境

驿站系统在中原最为发达;三十里一驿;快马加鞭;公文的传递速度最高可达一日六百里;而边陲遥远地带;因为驿站较少;公文的传递速度要慢一些;但紧急情况下;依旧可以达到一日三百里。

济阴距离东都有八百余里;加急公文的正常传递速度就是一日六百里;也就是说;今天中午送出去的公文;明日午夜就能抵达东都。韦保峦把给齐王杨喃、右骁卫将军李浑、太常少卿韦霁、民部侍郎韦津和堂兄韦福嗣的密信;夹在加急公文之中;十万火急送往东都。

鲁西南义军联盟的三路大军沿着菏水两岸大踏步推进;兵锋直指乘氏、定陶和济阴三城。这三城呈南北方向纵列于菏水两岸;是济阴郡的中心地带;人口密集、经济繁荣;贵族富豪云集。此刻义军一路杀来;势如破竹;形势极度紧张。因为东征;郡内两个鹰扬府的主力均被抽调而走;留下的戍卫力量极其单薄;之前郡守府虽然紧急下令征调乡团宗团地方武装力量;但得不到地方豪望的响应;如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义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呼啸而至。

济阴郡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