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今天你吃了吗-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嗤,瞧你厉害的。”二丫嘴上这样讲,脸上乐开花,“我和爹回来的时候从姐夫店门口过,他特意和爹说二十四来咱家。”
  “你没回,等他来我做面条给他吃?”三钮问。
  杜发财揉揉小闺女的发顶,“别调皮,你姐夫哪次来不给你带一堆吃的玩的。听说又让大妮给你做套衣服,还不够你的。”
  去年杜大妮出满月那天,三钮和她娘一起去的。进城后三钮和她娘分开,丁春花去闺女家,杜小钮去菜市场买鱼。随后拐去同在县城的舅舅家,借用她大舅家的厨房做一锅鲫鱼炖豆腐,盛一盆端到大妮婆家,没进门就嚷嚷:“大姐,我没钱给你和外甥女买东西,只能给你做碗鱼汤,不准嫌弃。”
  大妮哪能喝一盆,一碗饱了,剩下全推给陪她一起吃月子餐的丈夫段守义。段家是开饭庄的,段守义没指望妻妹做的鱼汤多好喝。可是,等他一口入喉,不禁睁大眼,“小妹,你,这是你做的?”
  “想知道我怎么做的?”三钮没等他问出口,便说:“对我大姐好点,我哪天心情好了就告诉你。”
  “……合著你故意的。”段守义哭笑不得,“不过,你猜错了,我不想知道。”
  三钮微微一笑,什么也没说。
  今年春节,段守义带著媳妇闺女来拜年,三钮亲自下厨。那时已是隆冬,在没有大棚蔬菜,辣椒等物还没入华夏的情况下,三钮做出酸菜鱼、糖醋鱼、豆瓣鱼和家常红烧鱼,每种味道都不同,杜大妮边吃边笑,段守义边吃边想哭,“钮啊,这个糖醋鱼怪好吃呢。”
  三钮笑眯眯的看著他,“好吃你多吃点,回家可就吃不到咯。”说完,放下筷子,“娘,我饱了。”起身出去找朋友玩。撇下段守义对著她的背影一个劲的直叹气。
  二丫一想起姐夫在他们家小钮面前伏低做小的样子就想笑,压低声音问:“回头你做什么给他吃?”
  “油泼面。”三钮握紧小拳头,“馋不死他也得让他吃成大胖子,胖成猪看哪个小妖精愿意跟他。”
  “你想的也忒多了。”二丫满头黑线,“姐夫和大姐感情很好,就算大姐连生三个闺女,姐夫也不会嫌弃大姐。”
  三钮瞥她一眼,“没想到你比大姐还单纯。段守义不敢,他娘呢。”二丫一噎,三钮继续,“只要他管我要菜谱,这辈子都甭想离开大姐。”
  “你怎么这么有把握?”二丫不是瞧不起她妹妹,这小钮满打满算才十岁,“等段家的店开大了,他还能听你的?”
  “段家生意做的越大,羡慕嫉妒恨他们家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三钮道:“我知道他们家酒肆的菜怎么做,只要他敢有外心,二姐,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晓得不?”
  作者有话要说:  二丫:……可怕


第3章 清蒸排骨
  二丫大惊失色,“杜婕,别乱来。”
  “不准喊我杜婕。”三钮很生气。
  想当年丁春花意外怀上第三个孩子,村里老人谁见著都说她肚子里的是个小子,喜得杜发财请村学里的夫子给他儿子起名字。
  有道是希望有多大,失望就可能有多大。
  瓜熟蒂落那日,丁春花生个大胖闺女,杜家杰瞬间变成杜雨婕,别提杜家四口多难过。可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三钮一点点张开,悬胆鼻、柳叶眉,鹅蛋脸、杏核眼,配上樱桃小口一点点,甭说杜家村,整个广灵县也没这么精致的女娃。
  杜三钮未满周岁,就有不少人家表示想跟杜家结亲。这些人无一不是县里的富户,有的通过三钮的舅舅递话,有的人本来便认识丁春花,一时间,不知惹来多少闲言碎语。
  杜发财不巧听见别人滴咕三钮不是他的种,呵呵一笑:“你们说三钮哪儿不像我?”
  三钮肤色白皙,和她爹一样,眼睛像她娘,却遗传到她爹的双眼皮,鼻子像她爹,脸蛋又像她娘,嘴型像她娘,偏偏一嘴小米牙分外齐整,不像她娘有几颗龅牙……小钮窝在她爹怀里,脑袋枕在她爹肩膀上,两张完全不同的脸,看起来意外相似。
  杜家村的八婆们懵逼了,肿么回事?
  等三钮落单,她们再盯著三钮瞅,还是觉得这小钮不像爹不像娘。当丁春花或者杜发财其中一人领著她出来,又像两人的孩子。
  村里的老人最后给出答案,三钮像她早逝的外婆和早逝的爷爷——隔代遗传。杜发财闻言嗤笑,明明是他闺女聪明,在娘胎里便知道挑爹娘好看的地方长。
  事实上,三钮没让他爹失望,三年私塾结束,村学里的老夫子见著杜发财就替他可惜三钮是个女儿家。这么一说就远了,三钮上学第一天跟她爹说:“我要改名字。”
  “为什么?”杜发财不懂啊。
  三钮解释:“雨婕乍一听像遇劫,不好,不好。”杜发财仔细一想,很不好:“那你想改成什么样,要不咱们先去问问夫子?”
  “不用那么麻烦,把雨去掉。”三钮奶声奶气道。
  三钮的名字本是夫子起的,杜发财很尊敬他,见三钮只去掉中间一个字,杜发财便同意了。可“杜婕”这名字,三钮也不怎么喜欢,比起她娘给起的贱名,她还是更喜欢后者,毕竟杜婕和渡劫差不多呀。
  “你发誓别乱来,我就不喊你的大名。”二丫说。
  三钮哼一声,跑起来追上她爹,“爹,二姐嫌弃我,说我连个荷包都不会绣,注定嫁不出去。”
  “杜二丫!”
  “杜三钮!”
  两人异口同声,三钮拉著她爹的衣袖,“爹,别生气,她过几天就嫁人了,我让著她,你也别骂她,给准新娘留点脸面。”
  “三钮真乖。”杜发财走的快,二丫和三钮只顾得说话,不知不觉落后他一大截,导致杜发财没听到她们在聊什么,“二丫,你做的饭不如三钮好吃,我和你娘嫌弃过你吗?”
  杜二丫气乐了,冲著月亮翻个白眼,敷衍道:“我,我错了,再也不说她。”
  “你你什么态度?!”杜发财不满意,“咱们家三钮才十岁,你十岁的时候甭说做饭,和面都不会。”
  自打去年夏天,三钮做的饭得到全家人认可,原本在家的地位就不如三钮的二丫越来越不受爹娘待见。全村人都说三钮像捡来的,偏偏她这个和她爹有七分像的人最像个捡来的孩子,“那您说怎么办?给她斟茶认错。”
  “不用,大姐给我做一套衣服,你也给我做一套。”三钮顺嘴接到,二丫嗤一声,“杜三钮,过来,让我看看你的小脸是不是又白了。”
  三钮的回答是抱著她爹的胳膊,“爹,看到了吧,我昨儿还说二姐回门那天的宴席我掌勺,她就这么待我,真是我亲姐。”
  “杜二丫!”杜发财很失望,高声怒喊。二丫吓得打个寒襟,刚想服软,“等会儿,你刚才说什么?你掌勺,我怎么不知道?!”
  “天天天不亮就跟著赵存良去建康府,你知道什么?”杜发财瞪她一眼,冲三钮道:“咱回家,不就一套衣服么,明儿爹去县里买布,让你大姐给你做。”
  “爹……”杜二丫见他说走就走,气得跺脚,到家找到她娘,问三钮那话什么意思。
  丁春花说:“三钮让你爹找人家做六张圆桌和二十四条板凳,听她的意思,等你成亲后,让我跟她一快去给别人做宴席。”
  “她?”二丫瞪大眼,比划著,“比灶台高这么一丢丢,谁家办红白喜事找她做饭。”
  丁春花往堂屋里看一眼,笑了笑:“她教县里的木匠做什么桌面会动的桌子,木匠家免费给她做,随她怎么折腾,又不用家里的钱。”顿了顿,“不过,我觉得三钮说的事能成。”
  一桌酒席冷盘热盘至少得十多个菜,在只有时令蔬菜可用的情况下,很考验乡间厨师的手艺,特别是冬季。偏偏亓国百姓在做饭一事上没比三国、西晋时期的百姓长进到哪儿去,还热衷于蒸、煮和烤。
  没吃过三钮炒的菜之前,丁春花觉得大女婿家的厨师做的饭菜不错。自打去年三钮央求她爹买块无人问津的肥猪肉,用猪油做一盆简简单单的醋溜白菜,丁春花再去大女婿家,能不在他家吃饭就不在。
  “娘,你说实话。”二丫的表情很严肃,“三钮不告诉大姐夫那什么糖醋鱼、酸菜鱼怎么做,是不是留著我回门那天一鸣惊人,打出她会做很多菜的名声?!”
  “呵,二丫居然知道一鸣惊人。”三钮调侃的声音突然传进来。二丫回头一看,小丫头片子倚在门边,似笑非笑的看著她,“你属鬼的啊,走路没声。”
  “不,我属牛。”三钮冲她吐吐舌头,“娘,给我点钱,明天和爹一起去窑厂拉我早些日子订的碟子碗。”
  “你真打算到处去给别人做宴?!”二丫扭脸看向她娘:“为什么这事我也不知道?”
  三钮说:“谁让找你的那天你不等我起床,就跟未来二姐夫去县里。”说著,踮起脚拍拍她姐的肩膀,“别难过,别生气,爹说,等我长大给我招个女婿,我就是他和娘的半个儿子,你是嫁出去的姑娘,不找你商量很正常。”
  “没羞没躁的臭丫头,也不看看你多大。”二丫剜了她一眼,“娘,你送她上学就够惹眼了,还同意她出去给别人做宴,以后可真没人敢娶她。”
  “我们家三钮长得俊,不愁嫁。”丁春花乃商户女,没嫁给杜发财之前,天天帮她爹看铺子,只要行得正坐得端,丁春花没觉著有什么不好,“你也跑一天了,洗洗睡吧。”
  “娘,我今天跟你睡。”杜家村这边有高山,白天不明显,到了晚上,三钮觉得山边的温度起码得比离他们只有六七里路的广灵县低三四度。
  杜二丫抬手拽住她的辫子,“跟我睡。”
  “二姐,你死心吧,我不会告诉你油泼面怎么做的。”三钮意有所指的说。果然,二丫不再问三钮,她的回门宴三钮打算做什么菜来招呼宾客。
  翌日,三钮和他爹推著板车去窑厂的路上,碰到窑厂的人来给她送餐具。三钮见六套餐具当中,鱼碟、汤盆比她想象的白亮、精致,非常满意,很痛快的从麻袋里掏出钱袋子,“万一这种鱼形碟子摔坏了,你们还能单独帮我烧一个吗?”
  送餐具的中年男子接过一吊钱,也就是五百文,“东家说收你一半。”剩下一吊还给杜发财,“不瞒你们说,小姑娘,你订的鱼形碟子和带著荷叶边的汤碗,我们这次烧很多,东家打算卖去建康府。我是窑厂的管事,东家让我过来便是想跟你说,如果你同意,这六套用具,无论是碟子、勺子或者碗破损了,拿著碎片,我们免费给你换新的,一直到你不再用这套用具为止。”
  杜三钮真想问,如果我不同意呢?话到嘴边,“替我谢谢你们东家。这里离我家还有段路,麻烦你们帮我送到家。”
  “应该的。”中年话音落下,推著板车的青年直起腰。
  甫一进杜家村,两人就被村南头的孩子们围住,“三姑奶奶,他们是去你们家的?”
  “三姑姑,这车里装的什么啊?”
  小孩子们七嘴八舌,三钮笑吟吟道:“碟子、碗、盆,过几天我二姐回门用,那天都来我家吃饭啊。”
  “不用你讲啦,我们都去。”小孩子们说出来,想一下,“不过,我们不吃白食,三姑姑,要洗菜你喊我们啊。”
  “好。”三钮眼角堆满笑意,两位送餐具的男子相视一眼,等看到杜三钮家五间大瓦房,只比路东面的七间两进院子差一点点,“大哥,你家这房子盖的真不错。”不禁赞叹。
  “我这辈子就挣这处房子。”杜发财见他眼睛往对面瞅,“那是卫家老宅。”
  “卫家?”中年管事不明白。
  杜发财道:“对,咱们亓国最有名的卫相爷了。”
  “我天,你,你是卫相爷的邻居,这……”惊喜来的太突然,中年管事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以前听别人说卫相是咱们广灵县的人,我还纳闷广灵县没有姓卫的大户,没想到居然在杜家村,我的老天爷啊。”
  “我们杜家老祖宗当年和卫相的太爷爷一起逃荒来到这里,当初这里没有一户人家,南边村口的那座桥也没修,前面是河后面是高山,想去广灵县只能坐船。一晃这么多年过去,要不是每年卫家都派人来修老宅,上坟,甭说你,我也快忘了杜家村还有户姓卫的。”
  “爹,别说了,你没事人家管事大叔还有事呢,赶紧把车上的东西搬下来。”这段说辞三钮听腻了,只要有人好奇路对面的大宅院是谁家的,他爹都会拎出来说道一番,明明平日里也不爱说啊。
  杜发财嘿嘿笑著把所有用具搬下来,在家稍稍歇一会儿,就说:“我去县里看看桌子好了没。”
  “晌午别回来,在大姐夫家的酒肆里吃饭,下午让他找辆驴车送你来。”杜发财年过不惑,三钮疼她爹,“大姐夫敢说忙,你就说我二十四后天不在家。”
  杜发财好气又好笑,偏偏拿她没法,毕竟闺女为了他好。
  正月二十四,大妮来给二丫添箱。本来这事她自个过来就行了,段守义指著昏暗的天空,“今儿天冷,我送你去。万一你冻生病了,咱闺女也得跟著受罪。”
  杜大妮性格软绵,温柔贤惠,不好意思拆穿丈夫,“我们买块猪排骨?”
  “买什么排骨,割二斤羊肉。”杜大妮的婆婆要面子,听到这话,“大冷的天,你们到地方喝点羊肉汤也暖和。”
  很早以前,《国语。楚语》中便有记载:“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由于古代等级森严,下层百姓餐桌上从未出现过猪肉。
  即便后来亓姓人统一华夏,阶级不在那么明显,亓国百姓也很少吃猪肉,除了根深蒂固的等级之外,便是这时期的百姓食猪肉,除了烤、腌、熏、水煮之外,没人知道别的吃法。
  慢慢地,没人愿意再食用相比鱼肉的细腻,鸡肉的鲜香,土腥味极重的猪肉,猪的身价也跟著一落千丈。
  三钮前世从事餐饮行业,很清楚百姓食猪肉开始于宋朝,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苏东坡的东坡肉,兴起于明清。
  三钮用猪肉炼油的事没到处说,段守义也不是多嘴的人,以致于他娘也不知道最近大半年酒肆里做菜用的油全特么猪油。
  也是如此,在她看来,儿子媳妇拿猪排骨走娘家,实在给她丢脸。
  “三钮喜欢吃骨头肉。”大妮得了妹妹交代,在二丫嫁人之前,不能把猪肉的多种吃法说出去,便拿话糊弄她婆婆。
  段老夫人一听,反而觉得儿媳妇心向著她,“守义,别听你媳妇的,割两斤羊肉,身上的钱够不够,不够我这里有。”说著,递出荷包。
  段守义看她这番作态,便知道老母亲这次不是假客气。到菜市场不但割两斤羊肉,还买十斤排骨。果然,见到三钮,小丫头笑眯了眼。
  “你家妹妹啊。”段守义偷偷冲大妮伸出大拇指,“幸亏不是小子。”
  “姐夫,中午吃面啊。”三钮把肉送进厨房,出来说这么一句,段守义浑身一僵,“她,她她……”
  “她今天做饭。”大妮按下他的手,“绝对不会亏待自个。”
  “也对。”段守义并不馋肉,只是想吃三钮做的,经他媳妇提醒:“三钮吃什么我吃什么。”便高声回答:“随便,你做什么我吃什么。”
  三钮知道他们今天过来,一早便开始和面,到晌午面也发好了。
  丁春花擀面的空挡,三钮把切成块的排骨用温水洗净,放入姜丝、黄酒、酱油、麻油和她自制的白胡椒粉、五香粉以及盐,腌制。等丁春花切好面条,她跑到锅门前,一边烧大锅一边烧炒菜的锅。
  两个锅里的水沸腾,大锅上篦子蒸排骨,炒菜锅里煮面条、白菜和自家发的豆芽。
  丁春花把面条和菜捞出来沥水,三钮才接手,往面条里倒入厨房里仅有的几样调料,指挥她娘:“你烧火,我来做。”
  等锅里的油滚热,丁春花正想问她是不是打算炒面条,便看到三钮舀著热油分别淋在六碗面条上。丁春花心中一抽,“钮啊,你用的是什么油?”
  “猪油,咱家暂时吃得起。”三钮见锅底还有油,麻利的把早上没炒完的芥菜倒进去,又打两个鸡蛋。等芥菜炒鸡蛋出锅,大锅里的排骨也差不多了。
  总共没用半个时辰,清蒸排骨、荠菜炒鸡蛋和油泼面端上桌,杜大妮戳戳丈夫的腰,段守义闻著面香、排骨香,早已乐得见牙不见眼,“钮啊,听说你打算帮别人做宴,那抛头露面能挣几个钱,去我家酒肆,一个月给你一两银子,不用你亲自做,指点我家厨子一二就成,行吗?”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喜欢这个故事,请先收藏,作者菌的坑品好好,好好,不信看→→我的专栏
  在此谢谢“默白”同学,你真是太客气了,么么~~~回头让三钮给你做一桌菜哈


第4章 蚕豆花
  三钮仿佛没听见,夹块排骨闷头啃,那专心致志的小表情,噎的段守义都囔:“我就不该买菜过来。”
  “说得好像你没吃似的。”三钮瞥一眼他面前的骨头,嫌弃道:“大姐,姐夫今天是不是又没吃早饭?每次来咱家一个人吃的比我和爹娘、二姐加一块都多。”
  “咳,你姐夫是给你面子。”大妮一本正经道:“要不是你做饭,他的胃口可没这么好。对了,有句话叫什么来著?”
  “秀色可餐。”段守义顺嘴接道:“冲咱家三钮这张脸,我也能多吃两海碗面条。”
  “不好意思,每人一碗。”三钮喝口热水,继续说:“我跟你讲,下次再吃这么多,自带米面,我家穷,禁不起你每次敞开肚皮吃。”
  “小气鬼,我哪次来不带口粮。”段守义咽下面条,冲她抬抬下巴,“不开玩笑,真没了?”
  丁春花说:“没有了,三钮说面条现做现吃才好吃,等下回让三钮给你做两碗。”
  “他又不干活,吃那么多干么。”三钮把菜盆推到他爹娘面前,“你们也别只吃肉,小心吃多上火——便秘。”
  “杜三钮!”二丫看了看筷子上的排骨,吃也不是放下也不是,“我们正在吃饭,能不能别这么恶心人。”
  “我又没让你听。”三钮突然想到的,二丫不提也没人会再回味一遍她的话,“娘,吃雪里红。”雪里红便是芥菜,丁春花年底在门口洒一点种子,现在就可以吃了,“大姐,下午走的时候拿点。”
  “下午可能走不了了。”杜发财突然开口。
  三钮猛地抬头,“为什么?”话音落下看到她爹指著她身后,回过头,不禁睁大眼,“下,下雪了?”起身就往外走,米粒大的雪花随之落在她手上,瞬间融化,“什么时候下的,不是打过春了吗?”
  “年前不冷,我就觉得年后得下雪。”丁春花很淡定,边吃菜边对大妮说:“等不下再回去,闺女晚上见不著你该哭了。钮,回来,雪有什么好看的,赶紧吃饭。”
  雪的确没啥好看。三钮前世生活在北方,每到农历十月份必会下雪,鹅毛大雪三不五时地来一场。今生她刚出生那年冬天遇到一场大雪,三钮一度怀疑她这辈子还是在北方,后来才明白,诗人笔下温暖如春的江南,是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三钮回身坐下来,发现一盆排骨见底了,抿抿嘴角,眼睛弯弯,“大姐夫,排骨好吃吧?”
  “好吃。”段守义忙不迭点头。
  去年吃鲫鱼炖豆腐的时候,大半盆吃完了段守义还嘴硬,自打那次起他每次来杜家村,三钮都会亲自下厨,几个月过去段守义几乎没吃到重样的菜。偏偏三钮不告诉他怎么做的,还不许别人讲,段守义别提多后悔了。
  三钮说:“其实很好做,放篦子上蒸熟就好了。”
  “你当他没试过啊。”杜大妮柔柔的笑道:“上次在家吃过回去他就让厨子试著做,结果…”看丈夫一眼,段守义忍不住捂脸,“钮啊,大妮给你做的衣服,是我去买的布。”
  “你身上有多少钱?”三钮歪著脑袋,不答反问。
  段守义刚想问她什么意思,话到嘴边:“有一块银角子,大概半两。”说著话掏出荷包,对上三钮投过来的视线,段守义心中一动,有点不敢相信,“你要?”
  “三钮!”知女莫若母,丁春花陡然拔高声音,“我看你敢拿你姐夫的钱!?”
  “亲兄弟还明算账呢。”三钮梗著脖子道:“娘,别吓唬我。大姐夫可是和咱们隔一层,我告诉他怎么做清蒸排骨,他家厨子立马能做出清蒸鱼,要他半两银子,姐夫,你自个说,多吗?”
  “不多,不多。”段守义被三钮有意无意吊著半年,算是服了他小姨子。甭说一块银角子,即便三钮张口要一锭银子,段守义也去给她借来,谁让三钮太聪明,胆子大,什么东西都敢往菜里面放呢。
  三钮伸手接过荷包,不顾爹娘瞪眼,不看两个姐姐震惊的表情,“还是姐夫上道,等著,我去把方子写下来,买一送一,再送你一种调料,做什么都可以放。”
  “五香粉?”段守义脱口而出。三钮嗤一声,“美得你。”说完去她房间,拿出笔墨纸砚,不消片刻,堂屋里的五个大人就看到杜小钮拿著一张墨迹未干的纸走进来。
  “虾皮调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