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今天你吃了吗-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真?!”小孩猛地抓住她的胳膊。
  三钮点头,“早点睡啊。”
  谁知她一走; 卫二少就嚷嚷著丫鬟铺床,伺候他洗澡。寅时刚过,小孩就爬起来; 被年龄大觉少的卫老堵个正著,“背书去。”
  “祖父?”卫若愉可怜巴巴看著他。杜三钮离开多日,没人敢带精贵的小少爷疯玩,卫若愉这段时间可闷坏啦。
  卫老不为所动,“三钮还没起来。你若是不想背书,叫钱明陪你一起绕著村子跑两圈。”
  卫若愉睡得早精神好,果断选择动起来。
  出了一身汗,回到家洗个澡,换上短打便去三钮家报道。杜三钮刚从床上爬起来,见他过来,非常亲热地说:“来帮我烧火。”
  “做什么吃?”小孩跑的有些饿。
  小米养脾,小米粥那是肯定的,杜三钮在厨房里转一圈,青菜没了,有两节鲜藕,她姐夫给的,“做个鸡蛋糕,炒个藕片。”
  “不用这么麻烦啦。”卫若愉道:“我也喜欢吃水煮鸡蛋。”
  “是我想吃啊。”杜三钮忍著笑,“若愉不想一次烧两个锅吗?”
  卫若愉连连摇头。于是三钮淘米切藕,在煮米粥和丁春花炒藕片的时候,三钮打五个鸡蛋,蛋清和蛋黄分离后,使劲把蛋清打发。
  条件所限,没有打蛋器,等杜三钮往打发的蛋清里加面粉、蛋黄和油的时候,丁春花都把炒藕片的锅刷干净了,“还没好?”
  “早呢。”杜三钮十多年没做过鸡蛋糕,总感觉忘了什么,无意中往外一瞅,见他爹正在剁草喂牛,拿个盆出去,“爹,帮我挤点牛奶呗。”
  去年开春三钮家只有一头母牛,后来她和她娘赚了钱,今年夏天又添一头牛留著耕地,原来那头牛专门留著生小牛卖钱。
  黄牛奶少,杜发财可宝贵他的牛,一听三钮要牛奶简直像要他的血,“早没了。”
  “那我自个挤牛奶。”杜三钮以前只知牛而不知奶,来到亓国十来年,她早已清楚牛产仔后半个月奶都不多,但其后两个月的奶足够一头小牛吃的。而她家的牛八月份生的,没有才怪。
  说话间走近牛棚,吓得杜发财扔下砍刀,惊叫道:“我来,我来,你可真是我亲闺女,天不怕地不怕,挤牛奶是个姑娘家干的活么?离远点,挤好给你送厨房里去。”
  “多点啊。”杜三钮还得继续搅蛋糊。丁春花见她进来,瞪她一眼,端著盆,“我去河里洗衣,做好叫我。”
  杜三钮接道:“给你留著。”
  洗衣本是三钮的活儿。因杜大妮和杜二丫十一岁来葵水,杜三钮眼瞅著快十二岁,葵水迟迟不来,丁春花就不敢让她碰寒凉的东西,何况已是深秋,天气也凉了。
  杜三钮再一次感受到来自母亲的疼爱,心下十分感动,不顾她爹的怒视,把牛奶倒鸡蛋糊里,在热锅里刷一层猪油,把搅好的蛋糕液分两次倒入锅内,每次烤一刻钟,夹杂著鸡蛋、牛奶和猪油香的蛋糕引得小若愉又一次忍不住吞口口水。
  杜三钮把两块蛋糕切成四块,给她娘留一块,给她爹送一块,剩下那个她和若愉分。
  谁知小孩接过去放在鼻尖嗅嗅,开口道:“三钮姐,我不在你家喝粥啦。”捧著蛋糕跑到家,掰一半给他祖父,剩下他巴掌大点的蛋糕又给他卫若怀一些,小孩往嘴里塞:“祖父,好吃吧?”
  “嗯,去叫钱娘子做。”卫老嘴上说牙口好,其实满口牙早掉一半了。
  三钮打蛋清时用的时间长,蛋糕发的好,卫老吃的蛋糕比白面馒头还软,喜得一向故作矜持的老人说:“以后我们家每天早上都吃这个。”
  “不行啊。”卫若愉说:“做起来可麻烦了,三钮姐搅鸡蛋搅的手疼。”
  “那,那算了。”卫老说:“三五天吃一次。就这么决定了。”说完顿了顿,“嗳,你不是跟三钮去摘荷叶了么?”
  卫若愉一拍脑门,“差点忘了。钱明,钱明,赶紧把粥端来,我得吃好去找三钮姐。大哥,你去吗?”说著话还冲他挤眉弄眼。
  “不去。”卫若怀真想给他一巴掌。明知离他下场考试时间满打满算只剩下一年半,他课业紧张,还故意撩拨他。
  卫若愉嘿嘿笑道:“那我和三钮姐玩去啦,回头给你留一个菱角的。”话音落下,人躲到卫老身后。卫若怀哭笑不得。
  杜家村的村民极有意思,无论看到三钮做什么都往跟前凑,听说她采荷叶做荷叶包鸡,纷纷过去帮忙。没等三钮说出道谢的话,这些人把采的荷叶全给卫若愉,生生把三钮气乐了。
  搞得卫若愉很不好意思,“一天吃一只,到明年这时候也用不完啊。”
  “那就做荷叶粥。”三钮低声给他说,“荷叶丢在锅里煮出荷叶水,然后把荷叶撇掉,留下水用来煮米,就是荷叶粥。听说荷叶有清泻解热之功效,我们不告诉他们。”
  “对。”卫若愉点头,“居然觉得你家不舍得吃鸡。”杜家舍不得,不是还要他家么,当他家人是死的啊。
  杜三钮一听这话笑了,顿时觉得自个有些孩子气。
  荷叶摘的快,只是菱角麻烦。菱角生长于浅水区,沼泽处,杜家村的村民没人知道河滩上的菱角哪儿来的。反正三十年前,每年深秋沿河居住的村民都会拿著木盆采菱角。摘回来之后一边吃一边把多余的菱角做成菱角粉,保存久一些。
  自从各村的生活越来越好,采菱角的人越来越少,实在是采菱角太辛苦。人坐在木盆里,采菱角时得半趴著,从水底捞出来直接丢到盆里。
  杜三钮第一次跟她娘一块去采菱角,就想骂写“采红菱”那首歌的人。
  不熟练的人采菱角,稍稍分神盆就会翻,继而栽进泥水里。甭说菱角摘了放盆里把衣服鞋子全都沾湿,手上身上全特么泥,这时候谁还管身边的人是谁,只想采好回家梳洗。
  卫若愉也当采菱角很好玩,然而等三钮和她娘分别坐到盆里开始采潜伏在水底的菱角时,急急道:“三钮姐,采够我们晌午吃的就好了,你快回来吧。”
  三钮戴著她自制的兔皮手套,干活不利索却不会伤到手:“好。”心里却想摘一点衣服得搞脏,摘半盆也是脏,于是和她娘两人各摘半盆。回去时还是别人帮丁春花抬回去的。
  卫若愉也不嫌三钮身上脏,拉著她胳膊,“明天让下人去。”
  杜三钮失笑,想说:那是你家的下人。余光瞥到小孩满脸心疼,“有付出才有收获。而且自个摘的菱角吃起来才香。”
  “欺负我不懂啊。”小孩不跟他废话,回到家告诉他哥,三钮采菱角多辛苦。
  翌日,卫家大少带著两男两女直奔村东头四喜家,叫四喜的嫂子教他家仆人采菱角。
  自从卫老来到杜家村,虽从未帮村里人谋福利,但是因为有他,县太爷也不敢欺负杜家村的人。时间短村民没感觉,然而将近两年,出去做事的村民很清楚卫老来之前和来之后外人对他们的态度。
  四喜的几个嫂子感觉尤为明显,有次在县里遇到个不给钱想吃卤肉的无赖,屠夫帮她们把那人弄去县衙,县令走个过堂就把人关半个月。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她们是县令家的亲戚,岂不知四喜家往上数四代都是平头老百姓。
  二寡妇一听:“教什么啊,卫小哥要多少菱角,让我家几个媳妇去摘。”
  “几个嫂子得做猪头肉。”卫若怀道:“哪能耽误你们做事,把他们教会,我们随吃随摘。”
  “菱角都老了。”二寡妇也就客套一句,顺势说:“这几天再不摘,过些日子可没法吃。”
  卫若怀若有所思道:“嗯,那我们多采点。”结果把杜家村河段上九成的菱角摘了回去。
  第二天,卫家的仆人无论男女全都在洗菱角,弄菱角粉。本打算再摘些菱角的杜三钮看到隔壁热火朝天的景象,傻眼了。
  “你们弄这么多菱角干么?”杜三钮非常好奇。
  卫若怀十分坦然,“给我父亲和叔父一些,再给姑母和姨母、舅舅、外祖父一些,还有若愉的祖父和姨母、舅舅。”说著一顿,“我总觉得这些还不太够。”
  杜三钮往周围看一眼,目之所及处全是菱角,顿时眼晕,“过几天挖藕,不够的话,用藕粉代替吧。”弱弱道。


第63章 炸馒头片
  卫若怀叹气; “菱角看起来不少,谁知一捣碎没多少。也只能再买了。”
  杜三钮暗暗翻个白眼; 你还想怎样?菱角都快被你采绝种了。不过这话也就在心里想想; “其实勾欠; 做凉皮啊,用绿豆粉最好。”
  “这样啊。那明天叫人去买绿豆。”卫若怀非常认真的点头。
  杜三钮一脑门黑线; 她想听的不是这些呀,“这里也有人种葛根。葛根你大概不知道; 东汉时期有个人写的书里面记载了葛根的功效,具体内容我不太记得,只记得一句,北人参南葛根。可以像藕粉一样冲泡著喝; 而且葛根粉和藕粉比菱角粉更适合送人。”所以,放过菱角吧,她明年还想吃呢。
  “谢谢三钮。”卫若怀满心感动; 就是不说“早知道我就不摘菱角”的话,“那我回头在送去京城的节礼中加一份藕粉和葛根粉; 外祖父他们收到想必非常高兴。”
  杜三钮不禁扶额; 顿时觉得心好累; “卫小哥,像你今天这种采法; 连著两年河滩上的菱角就绝收了。如果没人种。”
  “不会啊。”卫若怀道:“三钮,你放心,他们采菱角的时候我一直在旁边看著他们漏掉不少。”事实上四人采菱角时卫若怀反复强调; “稍微留点种够村里人明年打牙祭的就好了。”
  “如果三钮姑娘要做菱角粉,没有菱角可怎么办?”当时一丫鬟这么问。
  卫家大少想都没想,“我给她买。”话音落下,四人不约而同地“嗤”一声——阴险!
  如今再听他这样忽悠杜三钮,卫家的老老小小男男女女都忍不住同情三钮,上辈子到底做了多少缺德事,今生才会被他们家这位主儿缠上啊。
  卫若怀把话说到这份上,杜三钮哪能揪著不放,何况她又不想下水查看水底下是否还有菱角。于是回自个家做她未完成的菱角糕。
  杜三钮前天采菱角回来,累得腰酸手疼,午饭都是丁春花做的。昨天把菱角洗干净,和她娘两人又把菱角捣碎,等滤出菱角粉,娘俩累得往椅子上一瘫,晌午饭凑合著吃点,晚饭直接喝面疙瘩汤。
  杜发财见院子里晒不少菱角粉,非但没嫌弃晚饭,还说:“菱角放个三五天又不会坏,你们这么著急干嘛啊。”
  “趁著天气好一次收拾出来省事了。”丁春花这么说,杜三钮自然没意见。然而她不过上午歇半天,出来隔壁就变天了。
  杜三钮有气无力地回到家,就同她娘滴咕:“卫小哥把属于全村的野菱角全摘他家去,居然没人出来说他做事不地道。娘,卫老给村里银子了?”
  “卫老不知道。”丁春花边补麻袋边说:“你早上吃过饭在屋里睡觉,我之前去隔壁挑水的时候见井旁边放两大盆菱角,还以为谁送的。没等我问,卫老就说他大孙子今儿跟犯了病似的,一早就带人去采菱角。”顿了顿,“至于村里那些事多的人,不知多想攀上卫家,可惜卫老对谁都一样。菱角也不是他们种下的,他们若是知道卫小哥想要菱角,指不定得自个摘了送过去。”
  杜三钮猛地想到前天上午摘荷叶时,村里某些人的德行,可不是么,“娘,帮我烧火。”调好加大米粉、糖、油和枸杞的菱角糊,三钮就把菱角糊倒入抹了猪油的碟子里,整整四碟子,放到锅里蒸。
  丁春花没吃过菱角糕,见此放下手中的活,“你干么去?”
  杜三钮去卫家的时候看一眼太阳,十一点的样子,如今快正午了:“做饭啊。”大锅里蒸著菱角糕,三钮便去地里摘两个茄子,回来却不是做油焖茄子。而是把三个皮开裂的馒头切成片,放到蛋液种浸泡片刻,再放到油锅里炸。炸至金黄的馒头片盛出来,杜三钮凑著油锅做油焖茄子,最后用开水泡两碗紫菜虾米汤。
  丁春花见她闺女一个月才给段家三四个食谱,误以为闺女想不出新吃食,尝到菱角糕和香、酥脆的馒头片,又开始担心照著这个吃法,她早晚得比卫若愉还胖。
  事实上,不是杜三钮不想把食谱卖给他姐夫,而是卫若怀说,京城王爷没有的食谱别拿出来给段家。如果杜三钮上辈子听到这句话,一准对卫若怀嗤之以鼻孔,当自个是谁呢。
  怎奈她今生所在的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社会。杜三钮不想给她和段家招惹麻烦,便听卫若怀的话。
  早两天听卫若怀说叫花鸡的做法年后再给京城,三钮背著爹娘偷偷找过卫若怀一次,问他为什么。
  卫若怀的回答是:“给大皇子一个你才尽的假象啊。”顿了顿又说:“你现在十一岁,京城的皇子除了稀罕你的食谱不会想些别的。可是若你一直为大皇子提供食谱,等你到十五六岁可以参加选秀的年龄,你觉得京城的皇子会放过你么?”
  杜三钮当时脸色煞白,下意识攥住卫若怀的胳膊,不安道:“我不想去京城。”
  “有我,别怕。”卫若怀写的“拿下杜三钮”计划书里详细记著每一步,自然不会漏掉眼红杜三钮才能的人,“以后做什么新鲜吃食,把做法写给我,我瞧著哪个最简单就给大皇子哪个。你给段家的食谱照著我的来。如果你信我的话。”
  杜三钮没有理由怀疑卫若怀会害她。再说了,她一个平头老百姓,除了些吃食又没卫若怀惦记的东西。换句话说,卫若怀真想留著食谱自个用,当初就不会由著卫炳文把食谱送给大皇子,怎么也得昧下八成。
  “好,我听你的。”杜三钮答应下来,饭后端著三块菱角糕和馒头片去卫家。卫家还没吃饭,钱娘子正在做饭,卫老看到她碗里的东西,捏一块菱角糕和馒头片就指著书房,“那俩小子在屋里。”
  卫若愉跪在椅子上,趴在桌子上看他哥写写画画,听到脚步声扭头一看来人就往下跳。吓得三钮慌忙接住她,“东西又不会跑。”
  “我也不会摔倒。”卫若愉点著脚尖往碗里瞅,“别看我胖,胖也是个利落的胖子。三钮姐,这个是鸡蛋糕吗?”
  “不是,馒头片,吃的时候用手在下面接著,别掉一地渣滓。”三钮看到卫若怀放下笔,便说:“卫小哥,你的笔借我一下,我把两个做法也写给你。”
  卫若怀微微颔首,一边吃馒头片一边看她写,见馒头片的做法就是裹上鸡蛋液在油锅里炸,出锅后洒一点细盐,“对,就这样,以后多琢磨些特别简单的吃食,留著我拿去交差。”
  “噗…大皇子知道你这么多心眼吗?”杜三钮好笑道。
  卫若怀说:“他不会怀疑我。太子倒是有可能,但是太子爷日理万机,可没时间过问大皇子酒楼里卖米饭还是卖馒头。”
  “你心里有底便好。”食谱虽说是卫家捅出去的,而开始没多久卫若怀就想好怎么给她善后,三钮的心肠再冷也忍不住感动,自然不希望卫家因她被太子斥责。可她却不知道,年后卫若怀回到京城,并没有把叫花鸡的做法给大皇子,只告诉他卤鸡的做法,还说是杜家村做卤肉的那家琢磨出来的。
  春节时四喜的大嫂刘氏往三钮家送卤好的猪头和猪下水,同丁春花聊她们的生意时,说:“现在加了两个猪头和两幅下水还是不够卖,想请两个人专门洗猪头洗猪下水,我婆婆不准。还说我们想多卖些就自个洗,一想想每天得多两缸水,我的肩膀就疼。”
  杜三钮瞅她一眼,见她的精神的确没去年好,不禁皱眉,“那你们怎么不买些鸡鸭,鸡鸭的毛好退,做卤鸡卤鸭啊。”
  谁知刘氏听到这话连连摇头:“别提了。去年我弟妹就这样说,我们鸡鸭各做一个,到县里问得人不少,却没人买。最后还是县太爷家的厨娘买去了,我们只收个本钱。”
  “正常。猪下水才几文钱,鸡鸭那么多贵,谁都不舍得吃。”丁春花说完,就见她闺女白她一眼,顿时想拎过来给她一巴掌,“不要看,看我也不杀鸡给你吃。想吃?叫你大姐夫给你买去。”
  杜三钮撇撇嘴,“鸡圈里的小鸡可都是我养大的。你不给杀待会儿叫我爹杀,就杀那只四五年的老草鸡,炖汤喝。”
  “你敢!?”丁春花陡然拔高声音。
  刘氏吓得一哆嗦,忙拉住她,“您别生气,三姑奶奶还小,我家几个孩子比她还贪嘴。三姑奶奶,我家有老草鸡,赶明儿到年三十我杀一只,你去我家喝鸡汤。”
  “不喝。”杜三钮说:“我就那么一说,瞧我娘急的,人不如鸡,我今儿算是知道了。”不等她开口,躲到在一旁看笑话的杜发财身后,“爹,我说的对吧?”
  杜发财好笑:“又气你娘,再过三个月你可就满十二了。”
  “离我十六还早呢。”杜三钮拉著她爹的胳膊,看著她娘,“好啦,好啦,不吃你的鸡。”接著对刘氏说:“今儿二十六,离三十还有几天,你若信我,今天下午就做五六只小公鸡,明天担去县里卖的时候把鸡腿、鸡头、鸡爪、鸡翅切下来按个卖,鸡胸肉切块论斤卖。”
  “按个?论斤?”刘氏双眼一亮,猛拍大腿,“我们怎么就没想到。人家不舍得买整只鸡,一个鸡腿或者两个鸡翅,甭说县里的人,我们村的人也舍得买回去给孩子吃。三姑奶奶,您,您这脑袋可怎么长的啊。”
  “她脑袋里全是吃的。”丁春花没好气道:“听说你闺女去年就能绣出个荷包,我记得那丫头还没满七岁吧。我家这个,这么大的人绣蝴蝶像毛毛虫,叫她绣个荷花,卫家的若愉给她画好花样,她也能拿绣成梅花,我是想破脑袋也不想出荷花和梅花有什么关系。”
  “都是花啊。”杜三钮脱口而出。
  丁春花怒道:“你给我闭嘴。”
  刘氏噗嗤笑道:“三姑奶奶长得好,聪明又会做饭,不会做绣活就不会做。我家那小子整日里滴咕什么人无完人,老天爷嫉妒聪明的人,有缺点挺好的。”
  杜三钮心里很意外,如果她没记错刘氏并不识字,当初嫁到杜家村,二寡妇没少嫌刘氏娘家穷的吃不上,“三个时候有个周郎,年纪轻轻就死了,就是因为人太完美,老天爷嫉妒他。”说著眼中闪过一丝坏笑,“娘一定不知道周郎是谁,就是小乔的相公。”
  丁春花心想,她还真不知道。等看到闺女脸上的坏笑,“死丫头,我省吃俭用送你去学堂,就为了你今儿取笑我是不是?”说著就要揍她。
  杜发财下意识把闺女拉到身后,丁春花登时气得跺脚。
  刘氏哭笑不得,这一家三口怎么比他们一大家子还热闹啊,“三太奶奶,是您先说三姑奶奶的。还不许人家回话啊。”
  “娘,听到没。”杜三钮还嫌她娘气得轻,“以后别再逼著我学这个学那个,从明天开始存等我成亲后买衣服和鞋的钱。”
  刘氏禁不住“咳”一声,一脑门黑线,“三姑奶奶,你不但得存自个的,还得存以后给孩子买衣服买鞋的钱。”
  “你,你到底站在谁那边?”杜三钮佯装生气。刘氏笑了笑,“我说的也是实话。”
  杜三钮气哼哼道:“看我下次还教不教你做卤菜。”
  “三姑奶奶从不记仇,我是知道的。”刘氏信誓旦旦说:“明天一早你就会忘了今儿的事,我才不担心呢。”
  丁春花好笑:“以前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出去卖两年猪肉,了不得啊。下次我们村再和别的村吵架,就派你去,一个抵五百只鸭子。”
  “啊?”刘氏这次没法接,“什么意思?”
  杜发财笑道:“这丫头说她娘能唠刀,瓜瓜瓜个不停,吵得人脑门疼,就像五百只鸭子同时叫。”说话间把他自个藏在身后的人又拉出来。
  杜三钮一脸无辜,刘氏失笑摇头。回到家把三钮的话对两个弟媳妇说一遍,两人从自个家里各逮两只小公鸡送到刘氏那儿,连著刘氏自个杀的两只,一块卤好拿去县里卖。
  钱娘子带著几个小子去县里买过节用的菜,见刘氏卖卤鸡,就买了四个鸡腿,卫若怀吃了之后直接去问三钮,是不是她的主意。
  杜三钮很诧异,“你怎么知道是我?”
  “刘氏做个去你家了。”卫若怀说:“卤鸡的做法和卤肉一样么?”
  杜三钮心中感叹卫若怀心细如发,边说:“差不多。问这个干么,你家也做?”
  “做两只,回去路上吃。”卫若怀和若愉一年回去两次,分别是正月和八月份。有时候村里人还会托卫若怀捎一些稀罕物件,唯独三钮从未叫他帮忙带东西,搞得卫若怀想送给她什么只能以大皇子或者王妃的名义。
  就在卫若怀和卫若愉到达京城时,杜家村发生件震惊全村的事。杜家村东南,姜婆子东边一户人家送闺女选秀,这可在近二十年没出过秀女的杜家村掀起轩然大波。卫老被叫去劝说,三钮也被村长拉过去。
  杜三钮就不明白了,“我过去有什么用?”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的支持,谢谢,亲亲~~~


第64章 麦虾面
  村长打量她一番:“你去比卫老还有用。”心里却想著; 那姑娘见著你就该不好意思去报名。
  丁春花怕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