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后娘娘早上好-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也不听越罗辩驳的话,重新倒下来,伸出手掐住她的腰,做呵痒状,“皇后胆大包天,今日须得给你个教训才是,否则该要无法无天了。”
  越罗本来是要挣扎的,奈何之前李定宸将被子裹得太紧,她两只手都被圈着,根本无法反抗,只好朝着暖炕里滚,滚了几圈,好歹是将身上的被子挣脱了,但这时候她已经笑得没什么力气,勉强抬起手去挡住李定宸的动作,一边挡一边求饶,“我知错了……陛下饶命!”
  “知道错了?”李定宸捉住她的手,把人压在炕上,志得意满的问。
  越罗连连点头,因为这个姿势躺着不舒服,便挣扎着要调整,谁知这一挣,却惹出了火。
  李定宸恨恨的伏下身把人压住,让她动弹不得,这才咬牙道,“别动!”
  越罗脸上还带着笑意,但已经意识到了什么,僵着身子不敢动,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淡下去了。李定宸捏着她的一只手腕压在旁边,两人的身体紧紧贴在一起,这姿势太过暧昧,两人眼神一对,都生出几分羞涩了。
  本来就才刚刚互相表明心意,这会儿又是这么个情景,彼此皆不由生出几分心猿意马,又都不好意思先开了这个头,只能这么静静的躺着,你看我一眼,我瞅你一下,偏还要弄得遮遮掩掩,羞羞答答。
  李定宸低下头去看越罗。
  因为刚才的玩闹,她的脸色显得十分红润,灯下一照,更是艳丽动人;鬓发有些散乱,头上的金钗已经滑脱了一半,欲坠不坠;衣裳的布料褶皱起来,略显凌乱,却有种莫名的惑人之感。
  一种……惹人□□的感觉。
  李定宸像是被迷惑了一般,伸手将那支金钗拔了下来。钗头是几朵攒珠梅花,在灯光下闪烁着润泽的光芒。李定宸也不知怎么想的,就手拖着那金钗从越罗脸颊一路滑到脖子。
  珍珠冰凉温润的触感,仿佛在皮肤上留下了无形的痕迹,即使已经移开了,那痕迹也仍旧存在着。等游走到脖颈处细嫩的皮肤上,更激得越罗轻轻打了个战。
  “陛下……”她不安的动了动手指。
  李定宸已经在用金钗挑她领口的那一排扣子。这扣子本来就只是具有装饰作用,轻轻一挑就分开了,露出里面一片白皙的肌肤。——之前李定宸就已经脱掉了她外面的衣裳,只留中衣。再解开中衣,里头就只剩一件贴身的小衣了。
  大约是屋子里太暖了,李定宸只觉得浑身都在发热,热得他竟在这个季节里出了一头的薄汗,口干舌燥。
  他将手里的金钗往地上一扔,俯下身去,含住了越罗的唇。
  这夫妻敦伦之事两人都学过,到了这个地步,自然也没有收场的道理。虽然动作都十分生疏,但还是努力的迎合着对方,完成了这一套迟来一年多的洞房之礼。
  屋子里只有灯花烧结时发出噼啪的响声,间或也会响起一两声喘息与惊呼。一床锦被大半都滑落到了地上,炕桌被推到了角落里,幸而这一屋子春意融融,倒也不必担忧会被冻着。
  守在门外的小福动了动有些酸痛的腿脚,两位主子能在屋子里待那么长时间,想必早是和好了罢?
  屋子里的灯一直亮着,主子们不叫,外头伺候的人也不敢随意进去。
  直到深夜,里间才传出陛下的声音,叫了水说要沐浴。
  都是宫里伺候的老人了,虽然没经历过,但规矩都懂。小福跟后来也过来守着的李元对视了一眼,都是又惊又喜。
  小福忍不住双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弥陀佛”。每次越罗去给两宫太后请安,那边总要催促几句,偏越罗和李定宸这里一直没有动静,便是他们在身边伺候的,也不能不跟着担忧。如今这心可算是落到肚子里了。
  第二日越罗起得有些晚,身上也不怎么舒服。强打精神去万年宫请安时,两位娘娘一看见她就笑,显然是一早就收到消息了。在宫里,伺候的人太多,这种事是再瞒不了人的。
  饶是以越罗的厚脸皮,面对长辈们调侃的视线,也有些招架不住,请了安就匆匆出去了。
  屋里赵太后见状,不由笑着道,“两个孩子如今好好的,我这心也就能彻底放下了。皇后看着是个有福气的,想来不日便能为皇家开枝散叶。好,好啊!”
  “姐姐既然这么说,便该早些好起来,等有了皇孙,您还得帮忙看着呢!”江太后道。
  赵太后点头道,“这话说的是。”
  ……
  虽然身上不舒服,但正事越罗还是要顾着的。
  薛进的动作很快,才吩咐下去的差事,没多久就来回说已经找到合适的地方了。
  大秦定都在西京城,这里是唐朝都城所在,修整一番之后便入住了。这些年来,宫城陆续有所扩建,但还是有不少废弃的地方。而薛进所说的,就是其中一片。
  这里本来就是个织染作坊,修整出来之后倒也便宜。这一片地方如今都挂在内库名下,算是皇帝私产,因此跟李定宸打了个招呼,将之划出来,薛进就开始派人过去收拾修整了。
  而这边,各种名单也再次交上来。经过几次交叉筛选之后,越罗这里也有了一张名单,都是她觉得有问题的人。
  这些人,有一部分只要等到出宫之后看他们的去向,就能确定出身,也算是提前将一些潜在的威胁挖出来了。还有一部分并不在出宫名单上,越罗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留着。
  即使是皇宫,也不可能干净得一个钉子都没有。与其打发了这些,等他们再掺新的进来,不如留着,或许什么时候就有用了呢?盯着这几个,倒比一直保持高度戒备要好些。
  这份名单,自然也送到江太后那里备案了。其中地位最高的一个是赵太后身边的女官,颇得信重,越罗来处理当然不方便,只能交给江太后了。
  江太后看到名单,也是脸色一变,“此事别让你赵娘娘知晓。”
  本来就是病人,心思也重,若是知道了这件事,只怕又会存了心病,到时候更难好了。
  “儿臣知道。”越罗道,“只是让这个人留在赵娘娘身边,也不妥当。”虽说那只是太后,下手谋害的可能性很小,但也不得不防。
  江太后皱了皱眉,道,“让她去给你赵娘娘抄经祈福也就罢了,先把这几个月对付过去,等病好了再处置便是。”
  谁知他们这边才商议定了,那边就传来了这个女官的死讯。
  漏了一章,补上


第53章 坏的作品
  赵太后身边这个女官姓刘,宫中人人都称一声刘姑姑,是赵太后身边最得用的两个女官之一。这么一个人忽然没了,自然不是小事。
  而且还是投井这种根本说不清的死法。
  这宫里关于投井自尽的传说太多了。有小宫女受不了上头磋磨,纵身一跳的;有年轻嫔妃受了莫大的冤屈,不堪受辱选择自尽的……自然也有主子们为了掩饰某些阴私之事,把知情人填了井的。
  这几年来宫里十分太平,基本上没出过这种事,这样一来,这件事也就越发惹人注目了。人虽死了,但留下的种种疑团,却是在暗地里流传得越来越广。而她的死因,自然也是众人津津乐道的内容。
  如今宫里没有争风吃醋的戏码,主子们也宽和,少有动辄惩罚下面的人,那就只剩下“知道了不该知道的”这一条了。
  有什么是她不该知道的?自然是跟主子有关的。
  她又是赵太后的贴身女官,这其中的寓意不言自明。
  越罗寒着脸听两个小内侍将私底下传的那些流言说得绘声绘色,脸上的表情越来越难看。
  这分明是想要赵太后的命啊!她性情和软,一生没有跟人红过脸,就是做了太后,也是事事以江太后为主,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就这样一个人,她能得罪谁?
  “是儿臣之过。”等屋里只剩她跟江太后了,越罗便主动跪下去道。
  明知道这宫里势力错综复杂,她却没有做到应有的防备。若不是因为她这段时间频频行动让对方有所察觉,想来也不会选择用这种釜底抽薪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江太后摆手,“起来吧,此事不怪你。我们在明,他们在暗,便是再怎么防备,也总有疏漏之处。”
  越罗从地上起来,又道,“这流言该怎么处理?”
  虽说流言止于智者,但这世上聪明人有几个呢?这种阴私之事,本来就是大家最感兴趣的,这会儿已经传出去了,再要遏制,几乎不可能。但任由它这么传,就更不妥了。
  万一传到赵太后耳中……
  江太后沉默片刻,道,“将此事……告诉你赵娘娘吧。”
  之前还决定不让她知道,悄悄儿的将这刘姑姑处置了。但现在事情闹开,若不知情,乍然听到外间的留言,反而更糟糕,倒不如他们先说了,让她老人家心里有个底。
  赵太后倒是通情达理,听完之后只默默点头,并没有说什么,只让越罗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别顾虑她。然而越罗瞧着,她面上的郁色更重,本来已经有了起色的病情,又恶化了下去。
  越罗心里十分不好受,回了长安宫,便一直在发呆,直到掌灯时分李定宸回来了,她才勉强打起精神来跟他一起吃饭,只是神色还是恹恹的,根本没有胃口。
  李定宸听她说了此事来龙去脉,也跟着皱起了眉,冷声道,“左不过是那几个人,早不知做什么去了,这会儿倒蹦跶起来。”
  越罗苦笑,“无非是瞧着眼下的局势,想做最后一搏。”
  早些时候,李定宸虽然年幼,可朝中是稳的。那些人纵然有心,但有王霄压着,他肯抱保着李定宸,别人便也无可奈何。如今眼看着李定宸跟王霄之间渐渐起了冲突,有机可乘,哪里还忍得住?
  李定宸放下了筷子,手指在桌上轻轻敲了几下,忽然道,“你说,王先生知道吗?”
  越罗闻言心下一惊,下意识的抬头去看他的脸色,见还算平静,这才摆摆手,令其他人退下。李定宸见状笑道,“阿罗也太小心。”
  “小心无大错。”越罗看着人出去了,才道,“陛下怀疑什么?”
  “好端端的,都蹦跶起来了,显见得都是瞧朕好欺负呢,阿罗你说,是谁给了他们这样的胆量?”李定宸冷笑。
  世宗皇帝李长聿,活着的时候是笼罩在整个皇室头上的阴影,即便死了快二十年,许多人还是缓不过来这一口气。所以这些年来,虽然坐在皇位上的君主软弱了些,宗室也没生出来什么波澜。
  他们自然不会忽然就生出熊心豹子胆,之所以敢跟李定宸对着干,必然是有人借了个胆子给他们。
  能让他们这么有底气的人,朝中有几个?
  “王先生……应当不至于如此。”越罗沉默片刻,才艰难的开口,“当年也是他选中陛下,既然如此,又岂会随意更改?”
  李定宸也没有了吃饭的胃口,他靠在椅背上出了一会儿神,才嗤笑道,“是他选了我。可阿罗大约不知道,王先生一直想将我培养成他理想中的那种贤德君主,比肩尧舜、垂拱而治。”
  “可我偏偏不是。”
  不但不是,而且几乎处处都是可着王霄不满意的样子来长的。
  有些是他的本性,改不了的,有些却是故意跟王霄对着干的结果。那几年的高压,没有培养出一个顺服的帝王,却将李定宸打磨得越发桀骜。
  王霄的不满意洋溢在每一封奏折的字里行间,每一次□□的疾言厉色之中。
  有的时候,李定宸觉得王霄对自己没有任何面对皇权的敬畏之心,于他而言,自己更像是一件被雕琢出来的作品。以前不满意归不满意,到底还是掌握在他手里的,他可以容忍。
  但现在,这作品自己长出了棱角,每一个都是他看不惯的。
  他难道……就没有想过丢掉这个作品,重新雕琢一个吗?
  这个问题简直不能深想,一想就让人浑身冷汗。
  越罗知道李定宸跟王霄之间有矛盾,但没想到矛盾已经深到这个程度了。李定宸怀疑王霄有废立之意,那么在王霄心里,又究竟有没有过这样的想法,甚至——
  有没有付诸行动呢?
  虽然不太愿意相信,但如果要她来选,越罗当然是站在李定宸这边的。王霄固然是能臣干吏,但因为他的存在而导致皇权旁落也是不争的事实。
  若不是他这些年来的行为有不当之处,让所有人都知道帝王失位,那些人又怎么敢轻易动这种心思?
  ……
  虽然还在年里,但因为这件事,整个皇宫的气氛都不怎么好。过了正月十五,越罗便将最终确定下来的出宫名单公布了。
  这一次放出宫的人数目着实不少,宫女内侍加起来,总共有两千多人。这些人一走,宫中就空了小半,显得精简许多。而且留下的人经过梳理,来路都是分明的,也便于日后管理。
  一并公布的还有统一安置的消息。
  那还有亲眷在外面,或是有可投靠处的,自行出宫便是。无处可去的就可以留下来,宫中统一安排去处。
  本以为各回各家的人会多些,不想自行离开的不过几百人,其余的都留下来了。薛进本来腾出了一部分地方,满以为足够临时安置之用,结果人太多,只能都拉过去,让他们也加入修整的队伍之中。
  忙碌了几日,才算是收拾好,将所有人都安置下来。
  接下来,便是跟兵部和军队接触,寻求合作。这个倒是容易,李定宸直接下旨,宣布了要在皇城外建军服坊一事,着兵部和有司配合。
  皇家施恩放人出宫,这也是常见的。如今要连他们的安置也包了,更是心怀子民的好事,朝中没人反对,兵部也不得不表示支持。好在军服坊只能吃下一小部分订单,对他们影响不大。
  倒是这件事传到民间,给李定宸刷了不少声望。百姓们大部分时候并不关心皇位上坐着的是什么人,毕竟那离他们太远了,八竿子打不着关系。但若是有与他们息息相关的政策出现,他们便也会感念。
  一切都很顺利,越罗这边又拿到了一份名单,是那些自行出宫的宫人们的去向,其中有一部分被高门大户请了回去,须得多多关注。
  但赵太后的身体却是真的不好了。
  她从去年冬天开始缠绵病榻,到现在病了小半年,瞧着整个人十分憔悴,连生气都少了几分似的,让人忧心不已。
  二月二,龙抬头。
  这天下了很大的雨,刚刚转暖的天气又冷了下来。
  一冷一热,气温变化不定,病人是最受罪的。赵太后受了凉,精神越发不好,还有些发热,虽然很快就降下来了,但还是迷糊了一段时间。
  而她一清醒过来,就拉着江太后的手,说起去年两人在大觉寺礼佛时的事,“我去年在佛前许了愿,今日心有所感,该当去大觉寺还愿才对。”
  她这样的病体自然不能奔波,江太后温声道,“等姐姐身上好了再去不迟。”
  “好不了了。”赵太后神色平静,“哀家只这最后一件事,早日了结,去了地下也好见先帝和列祖列宗。”
  “那妹妹代姐姐去也好。”江太后闻言眼圈儿一红,又道。
  “不成的,这怎么能代呢?”赵太后慢条斯理的道,“不走这一趟,哀家死也不闭眼。”
  她这样不避讳的将死字挂在嘴边,显得十分不祥,倒让听的人十分不安。几番劝说未果,最后还是江太后拍板,“既如此,我就陪姐姐同去。或许还了愿,一时高兴就好了呢?”
  虽然这种可能性十分渺茫,但每个人都盼着那一点万一。
  二月初八日,两宫太后一早便启程往大觉寺礼佛,帝后随行。李定宸为此还停了这一日的早朝,但因赵太后身体不豫,朝臣们倒是没说什么。孝道也是天子需要重视的部分。
  听了一上午的经,又在佛前烧香还愿。赵太后从蒲团上起身时,越罗主动过去扶她。她枯瘦的手抓在越罗腕间,压低了声音道,“哀家在佛祖面前求的,是你和陛下的子嗣。如今还了愿,很快就该应验了。”
  越罗鼻尖一酸,险些当场哭出来。
  也许是因为还了愿,放下了一个担子,浑身都轻松了,回程的路上赵太后兴致极好,一直在跟江太后说话,沿路的风景,少女时期从前在宫外的生活等等。
  一路回了宫里,才觉得有些累,撇下众人去睡了。
  这一睡,就没能再起来。


第54章 纷争初显
  天泰九年二月初八日,赵太后薨。
  皇城北楼的大钟敲响二十七下,声闻十余里,而后整个京城所有寺庙同时敲响丧钟。京师之内听见钟声的人家,都要立刻换下鲜艳的衣裳,紧急准备素色衣服鞋履。官宦之家则须得裁制丧服,预备入宫哭灵。
  至于京城之外,须得礼部派人沿途传递诏书与讣告,然后依礼开始服丧,百天之内不得宴饮、嫁娶,禁屠宰。
  这些事情自然有下面的人去处置,而这会儿,李定宸和越罗跪在万年宫里,都还有些缓不过来。
  好好的一个人,就这么没了?
  生死无常,本来就是最容易引人迷惘之事,尤其是亲近之人一朝离世,留下活着的人痛心煎熬,几乎难以对外界形成反应。越罗虽然同样满心悲伤,但还是不得不打起精神来,料理诸事。
  江太后已经哭晕过去,李定宸又是这样,总要有个人撑起来。
  要对外发讣告,要派人前往百官家中通报,发放布匹令制丧服,诏命凡在京官员命妇入宫哭临,要向全天下通报消息,还要准备入殓、棺椁、随葬品及墓地,谥号等事,身后事哪一件都不容轻忽。
  寿衣竟是一早就准备好的,是赵太后偷偷命人准备的,只瞒着她们没给知道。可见她自己对今日早有预料,越是如此,便越是令人肝肠摧折。
  作为儿媳,越罗要亲手为赵太后更衣。
  换衣服时,赵太后的肌肤摸起来还是柔软的,带着温度。换好了层层叠叠的繁复礼服,她静静的躺在那里,面色安详,双目紧闭,几乎让人疑心她只是睡着了,并未与众人生死相隔。
  她只能安慰自己,至少赵太后走得很安详,虽然是病体,但显然没有受太多折磨。
  在她这个年纪,又是睡梦中安详逝去,已经可算得上是喜丧了。
  只是这话,却是不能跟李定宸说的。
  更衣之后入殓,赵太后是嫡母,是要诸子皆在场的,几位早就已经分封出宫的亲王、王妃都被请了过来。而李定宸自从看到他们之后,就一直沉着脸,看上去随时都处在爆发的边缘。
  虽说赵太后缠绵病榻已久,此时崩逝与刘姑姑的事关系不大,但多少还是有些关联的。李定宸此刻正在哀毁之中,情感大过理智,知道这些人中必有一个是刘姑姑之事的幕后主使,焉能不恨?
  若不是怕闹起来扰了赵太后英灵,让她死后也不得安宁,他只怕一时一刻都忍不下去。
  越罗跪在她身边,借着宽阔袍袖的遮挡,紧紧抓着他的手。李定宸几乎是立刻就反过来抓紧了她,越罗觉得手腕被他掐得生疼,但面上并没有露出来。
  她还记得李定宸跟自己说过,江太后虽是生母,但因为他先是太子,后是皇帝,江太后对他寄予厚望,反而一直管得十分严格,反倒是赵太后更像是温柔的慈母,会关心他是不是饿着冻着累着,还亲手给他做过衣裳和吃食。
  可以说李定宸十几年来感受到的为数不多的温暖,都是从她身上得到的。
  这几年来李定宸性情越发跳脱,让江太后和王霄都头疼得很,也只在赵太后面前才肯乖顺些。
  偏偏他年纪渐长,出于少年人的自尊心和帝王身份的限制,已经很久没有坐下来跟赵太后好好说过话了,所有的依恋之情都只能封存在心底,不及表达,便永远失去了这个机会。
  所以很快,李定宸又下诏,命在京官员命妇具丧服入临,二十七日方止。外官及命妇闻讣日成服,与在京者同。至于大行皇太后谥号,礼部拟了好几次,送上来他都不满意,命再议。
  谥号也就罢了,无非就是挑各种美字,总能选到合适的。但要求在京官员哭临二十七日,这不单是逾礼,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来,就相当于这一个月之内荒废了朝事,非但罢了早朝,连批阅奏折的时间都没有了。
  于是这份奏折一下,立刻有无数人上书请求皇帝收回成命。
  其实通常来说,因为是丧事,朝臣们一般都会通情达理,便是丧仪略有逾礼之处,也只是表明皇帝对大行皇太后的重视及心中的哀痛,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要不是不能忍,他们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上折子。
  僵持一日,第二日王霄入宫,与李定宸密谈了半个时辰,而后百官哭临二十七日改成了七日。但李定宸自己却是坚定的要服丧二十七日,丧服不朝,剩下二十天的早朝,群臣们只能在王霄的带领下对着空空的御座行礼。
  虽然仍旧比之大秦朝所有的后妃都隆重,但既然是讨价还价的结果,朝臣们也只能勉强接受了。
  而后是设灵堂哭奠,大殓,装椁,封棺。
  李定宸诸事不管,每日作为孝子跪在灵前,偶尔分心,也是跟礼部的官员争各种仪制。越罗虽然有许多事要安排,但也同样尽量抽出时间过去。这样一来,几位亲王和王妃也不敢懈怠,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