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京兆尹-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聿修含笑不语,抬手递来一块铜牌。郭临眨眨眼,接过一看顿时乐了:“哟,分到一什了,你怎么办到的?”
正说着,远处有人声喝驾,一旁的士卒们纷纷单膝跪下行礼。郭临拉着陈聿修混进人群,待到骑队行过,她才微微抬了头,凝望过去。
“唉,听说陇西各府最近都换防了,孔、曹两家的少爷这次都领兵了。”
“一个是知州之子,一个是中郡长史之婿,不知道那琼关的怀化大将军镇不镇得住啊?”
听着周遭的小声议论,郭临和陈聿修对视一眼,一起朝前方马背上两个银甲将军的背影望去。她唇角微弯:“看样子,今晚便要行动了,本地军离调兵前往琼关还有三天。但看那两小将的样子,他们怕是会先行,到时候我们就混进去。”
他浅笑道:“好,到了琼关,便叫徐秦前来接应。”
接近年关的天晴朗也仍是寒冷。清冷日光下,偏头就能望见他头盔下的侧脸。莫名的满足感油然而生,她忍不住环住他的胳膊,拽着他大步前行。
兵法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皇帝虽没有通令全国搜查她,但暗中下旨定然不会少。追查他两,通关必然难过。似上回混入城的事情,可一不可二。但……
要叫他们毫无察觉,也不是不可能。纵然朝廷眼线铺天盖地,战局之时,谁又能想到他们胆子如此之大,身为朝廷钦犯却敢参军为卒,跑到最危险的地方。所谓“灯下之黑”嘛,最不可能之地反倒最安全。郭临望着灯火渐渐靠近,阖上眼帘。等巡视通铺士卒的队正提着灯笼走过,她才轻轻伸出手,探到身旁陈聿修的被角中,与他十指相握。
心下的默数在账外打更声后戛然而止,她悄无声息地坐起身。夜半空气阴冷,鼻端不由有些发痒。一件夹袄适时地裹上背,止住了欲要打出的喷嚏。她呆呆地回头,看着陈聿修动作轻缓,正在将军甲放置被中,做出躺有人形的模样。
夜半起身,倒比我还熟练……郭临搓了搓鼻头,深吸一口气,爬出被榻。
军营的将帐方位各地都差不多,她凭着习惯不多时便摸到了。瞧见帐子四周全无护卫,暗叫一声“老天助我”,和陈聿修快步行到火架后蹲下。静默片刻,她回头悄声道:“里面无人。”
陈聿修点点头,缓缓靠着火架移身。扫视一圈周遭,确认无人挥了挥手。郭临会意,顷刻伏地行到帐帘处,无声无息地翻身滚入。
“嗞”地一声,手中火折摇亮。她不敢点灯,只能凑近书案,在火折熄灭前飞快翻阅上面的军报。挑出要紧的抱到窗口,对着窗外的火光一阵细看。
一目十行地浏览完一卷,她轻叹一口气,拿起另一册折子。心下不禁有些惋叹,昔日南征或是北收失地的军报,她一眼下去便能思及当前敌我形势一块分析。可离开琼关已有八年,重回曾经最熟悉的战场,却不是那么容易办到的事。翻开手中折子,这本中字迹极小,却书写不多。她扫下一眼便几乎惊呼出声:“西魏中常侍……刺杀了太武皇帝?!”
窗口突然落下一颗小石子,清脆地滚在地板上。咕噜噜的声响打断郭临混乱的思绪,她蓦然一怔,猛地腾身而起,将手中军报借着巧力掷回书案。在帐帘被人掀起的一瞬,攀着木柱卧在了横梁上。
好险……她擦了一把虚汗,垂眼望向底下两个银冠束发的头顶。一人点亮案上的烛台,另一人绕过书案伸手拿起一个未系紧的卷轴,嗤笑一声道:“那徐将军人还没到,也不知叫个人来收拾下。”
嗓音年轻,口气却是十足的嚣张。郭临侧下头,借着烛光去辨那人的面容,然而角度实在不好,只看着了个轮廓。
“明日人就到了,父亲说他首次不在楚王爷麾下领军,圣上还赐了宝剑,要我们听话些。”
“嘁,就凭他?”
二人讥诮暗笑几句,便将书案翻了个遍。最后,一人拿起那册她看了一半的折子晃了晃,笑道:“你说,怀化大将军不知前线军情,耽搁了先机,会被圣上斥责降几阶品级啊?”
“噗嗤,”同伴摇头笑着,看他将折子放入怀中,“你这一下也忒狠了。”说完便帮着吹熄烛火,跟在那人身后走出帐门。
郭临攀着横梁的指尖几乎陷进木缝中,这些人……大战中耽误了先机,哪里只是领军大将一人的事,不知还会牵连多少无辜将士百姓。
帐帘一卷,她垂眼看去,是陈聿修走了进来。“来的正好,”她翻身跳下横梁,气鼓鼓道,“方才那两兔崽子拿走了一份重要军情,聿修,帮我磨墨。”说着点亮烛台,找出空白的纸张。
“西魏中常侍刺杀太武皇帝。”陈聿修见她行云流水地写完,问道,“之后呢?这个消息两月前我便在凌烟阁读到了。那中常侍专权已久,太武死后,立马扶持了南安王拓跋余登基。如今此事又被提来密报,可是有什么重要后续了?”
“后续……”郭临苦着脸,“我没看完,唉这群臭小子,若是在我麾下,非得让他们吃点拳头才行。”
“拳头?”陈聿修挑眉一笑,拿起桌上一块令牌,笑得意味深长,“给个下马之威,也并无不可啊。”
*
五日后,陇西集结的五万大军浩浩荡荡行至琼关,扎营练兵。
这晚刚刚餐后,宿职的士卒有序地巡视周遭。帅帐内,孔、曹二都尉正棋盘厮杀,耳听账外隐约的喝彩声。两人对看一眼,起身走出。
帐门口守着的副将早已踮着脚,兴奋地远望。见主子们一脸疑惑,立马谄笑道:“都尉,是单人对练呢,两边下了注,现在赌得正欢。”
二人一听,顿时便起了兴趣:“这等好事怎不叫上我们?”说着便朝人堆处去,“是谁人起的热闹啊?”
“回都尉,是个新丁,口气大得很。属下刚刚看了两场,他都胜了。”
正说着,已到了近旁,只见一圈人围着当中一块空地,正打得难解难分。然而下一秒,一个身影一晃腾身跃出,单脚点地,笑声顷刻响起:“李校尉,愿赌服输啊!”
场中趴地的汉子满头大汗,一拳捶地而起,怒吼道:“不算,再来一次!老子不信扳不过你个瘦竹竿样的……”
“切!”一旁的将士反倒先不干了,“老李你都打了三场了,输不起银子就直说。”
“就是就是……”
“他输了多少啊?”一声清脆的喝问打断议论。众人回头一望,纷纷行礼:“见过都尉。”
那少爷大笑着点点头,解下佩剑,摩拳擦掌地走进场中:“老李输了多少我付,来来来,让我也练练手。”
翌日,徐庶连夜赶到琼关。刚一进帐,便听到副将煞白着脸汇报道:“昨夜陇西军中有些动乱。”
“动乱?”徐庶放下白巾,叹息一声,“这些官少爷,片刻也不消停。”
“不……不是,”副将支吾着从袖口掏出一物,“那两都尉告状说是将军您的部下,有令牌为证。”
徐庶接来一看,神色凝重:“这是在陇西军营不见的那块,究竟怎么回事?”
“听说是军中对练……开始赌钱,都尉上了后,那新丁就说赌脱衣服。结果……孔都尉当着全军脱得只剩亵裤……”
“亵裤?”徐庶想笑又不能笑,只能板起脸,“军中对练放在寻常也就罢了,战争之时分明是禁项,居然还涉赌……算了不提了,那曹都尉呢?”
副将打了个哆嗦:“听说挂了彩……有,有颗牙没了。”
徐庶苦笑一声,一时却也想不出到底是谁在帮他教训对方。正纳闷间,忽听账外有人禀报:“将军,有军情呈上。”
“进来。”
“是。”
士卒递上一个折子,徐庶抬手接过,漫不经心地瞟了眼,脑中仍在思考方才的疑惑。然而目光无意直视了前方片刻,脸上的表情便渐渐变了。副将细心察觉,忙问道:“将军,怎么了?”
“此人是谁?”徐庶示意那士卒的背影,“身形孔武矫健、行走如风,此人武力绝不低。难道……”他微微阖眼,看了眼手中的折子。忽然一愣,从衣襟中掏出一张白底黑字的纸条。
“来人,”他霍地站起身,“备马。”
“将军这是打算……?”
徐庶将纸条收进怀中,大步向前:“捉拿朝廷钦犯。”
☆、第178章 脱离琼关
“怎么样?”
郭临听见身后有人走进,一面打着包裹一面发问。
“一切都办妥了。”
那回话的士卒摘下护额,一张粗犷刚毅的面容,正是从凉州潜进琼关接应的徐秦。他继续回道:“军情已经递给了徐将军,令牌也通过副将送去了。”
“嗯,很好,”郭临背起包裹,满足地拍了拍,笑道,“徐庶昔年在军中对我虽不算照顾有加,但也从不为难,这便送他一份人情吧。”
正说着,陈聿修挽帐进来,神色谨慎:“阿临,情况有变。徐庶似乎刚刚下令搜人。”
“搜人?!”郭临一惊,快步走到门口观望。见远处巡视卫兵来来往往穿梭在军帐间,步履急促,果真是在搜人。“徐秦你露馅了吗?”她不禁苦笑着跺跺脚。
“啊?……末将没有做什么坏事的举动吧!”徐秦缩了缩头,越说越不自信。
陈聿修笑叹一声:“好了阿临,莫要逗他了。现下的情形,我们得立即出发。”
“不错,不出一炷香就会搜过来,等不到夜间了。”郭临看他系好包裹,将手中的长剑递过。回头看向徐秦,眸光坚毅,“带路吧。”
徐秦会意,率先走出帐门,片刻后探来手势。郭临见状,竖起立领,拉着陈聿修快步走出。
三人顺着原先计划好的路线绕到军营靠着山脚的一处死角。郭临喘口气,望了眼天边正欲落下的太阳,又看了看远处,预定在换防时翻越的栅栏,心下微定。她侧头看向身后的陈聿修,见他一头细汗,面上不由起了笑意,正欲说话,却见视线中晃过一道白影。
她眨了眨眼,低头望见一根羽毛落入掌心。接着原本安静的近旁传来一声高喝:“就在那里,快射!”
方仰起头,便听一道破空声过,头顶上的鹰鹫惨叫一声,扑腾着坠下。郭临手心一重,只能呆滞地望着鹰鹫温热的血浸湿衣摆。
徐秦在一旁更是看傻了眼,等到和面前一派来找鹰鹫的士卒们大眼对小眼地对峙着,也迟迟回不过神来。他怎么也想不到,准备万全的逃脱路线,就这么被一只鹰鹫给捅破了?
“郭、郭将军?!”一道略显苍老的声音惊呼道。郭临怔怔回神,看着那最后走来的一个老兵,略微有些熟悉的面容上是一副见了鬼的神色。
越来越多的脚步声靠近,她再也淡定不住,一手抓住一人的胳膊,站起身就往栅栏跑:“冲出去!”
“什么人!”“站住!”
巡查的卫兵一来,场面顷刻混乱。徐秦拔出剑殿后,郭临扶着陈聿修一道翻上栅栏。“郭将军?!”远处又是一声惊呼,她慌乱抬头,猛然望见人群中神色惊愕的大将徐庶,出声的正是他身边的副将,都是以往熟悉的人。她咬住牙,俯身伸手喝道:“徐秦快来!”
徐庶阴沉着脸,看着巡查卫兵和方才进帅帐送信的士卒战成一片,良久,他深吸一口气:“来人!”
郭临心下一抖,果真听到了后一句:“捉拿郭临。”她一把握紧突围的徐秦,拽着他攀上栅栏,迅速跃下。
一路不停地奔逃,郭临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和徐秦设陷,抢了巡视山林的骑兵的马匹。凭着往日的记忆,她带着三人策马,顺利沿着官道下山。到了最近的城镇,已是沉沉黑夜。徐秦分道而走,前去通知明日接应的弟兄。
“兴泰郡……”郭临负手走向镇口,就着道旁灯笼光,望着面前的立牌,眼眶一时酸了酸。掩饰地去按眉心,鼻端却嗅到一股腥味。她摊开手,看着手心的血,又好气又好笑:“都怪这只鹰!”
一块湿濡的凉帕覆上指尖,陈聿修温润轻笑:“孩子气。”
她顺势接过凉帕擦手,噘嘴哼了声。
“阿临。”
“嗯?”
“这里,就是你幼时生活的地方吧?”
她睁眼一愣,良久哭笑:“还是瞒不过你啊。”抬头瞭望前方夜色中的街道,往昔情景似纷乱入眼,“从这里到辅国大将军府,约莫两百丈。那时我每每自军营返府,到这儿总要下马去给王妃带一份刚出的糕点。我原本想着……计划顺利的话,走之前还能看一眼将军府。唉,还是算了,徐庶不比那些愚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陈聿修静静地凝望着她,须臾叹息一声将她揽入怀中。
*
日头已然越过了东宫的飞檐,朝露的清凉已过,空气中渐渐有了一丝暖意。钟鼓楼上落了一夜的雪,堆积厚厚的一层,被清晨的日光照的格外耀眼。
白子毓吸了口气,重新睁开眼,绯红的官袍微微被风拂动。前方有人小声道:“今日通知上朝,可却没说要等这么久啊。”
“陛下御体有恙至今,边关战事又急迫,唉!”
“嗯咳……”一道清咳声打断了议论,“怎么,二位难道担心我大齐朝纲不稳?”
“这……刘大人说得哪里的话,”那官员谄笑道,“有您老坐镇,我们还有什么怕的。”
“是啊是啊,陈丞相卧病,我等都以您马首是瞻呢。”
白子毓抬起眼,看着人群中的刘老御史抚了抚胡须,一脸正色道:“武侍郎说得什么话,老夫是为陛下分忧,‘马首是瞻’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还是休提为好。”
“是是……”
“吱呀”一声,勤政殿门缓缓打开。徐公公迈步走出,朝朝臣们望了一眼,喝道:“宣众臣进殿。”
朝臣们这才整理衣着,举起笏板,列队走进。
走在最前的刘老御史停下脚步,缓缓仰头,陡然一惊:“咦?”
身后的中书侍郎险些撞上他,闻声跟着望去,也是瞠目支吾:“太,太孙殿下?”
白子毓快步走进,只见玉锵穿着朝服,立在御案前。小脸不见往日圆润,眸色晦暗,看见他后似乎稍稍松了口气,鼓起精神道:“本宫奉皇爷爷谕旨,自今日起监国。早晚两朝,日后将在文华殿听候众卿呈报。”
监国这么大的决定,居然是在勤政殿上由太孙宣布。而且太孙不能坐御座,今日竟必须站立廷议。这在以往实在是绝无仅有的事,白子毓皱了皱眉,望向御座侧面,徐公公身边站立的白鹭。
她已是一身千牛近卫装束,神色冰冷严肃,等同宣告脱离白家武士的身份。那日白鹫被抬回府,他只看了眼伤口便懂了。自古大利趋人,白家也是因此才投靠了皇帝,他不怪她。可是……
“白兆尹,”玉锵忽然唤道,“本宫有一事需你去办。”
“殿下请讲。”
“皇爷爷延医问药还是月前那位赵太医做得好,你替本宫安排人手于境内寻人,言不追究其弃官之责,请他回京为皇爷爷诊治。”
白子毓仰起头,和他对视一眼,立刻心领神会:“微臣遵旨。”
“等等,”一直不出声的白鹭忽然道,“殿下,白兆尹尚未被陛下解除禁令,仍有怠职放走郭临的嫌疑。殿下还是换人为陛下寻赵太医的好。”
玉锵拧眉回头,瞪她一眼。白子毓垂下眼,眉梢微微一颤。不想他被关的这几日,陛下给的权利如此之多,白鹭居然都能堂上谏言了……“既如此,”他弯起唇角,拱手沉声,“微臣推举一人。”
玉锵眨了眨眼,忙问:“谁?”
“归德中郎将周泉光。中郎将曾任观察使离京数年,又与丞相一道巡视过沿河灾民,对离京远行最为熟悉。微臣认为,他是寻访赵太医的不二人选。”
玉锵愣了愣,望向殿中走出列比他更愣仲的周泉光,抚掌一笑:“好,就派中郎将去。”
白鹭望了望躬身垂首的白子毓,又看向心情大好的玉锵。知其中定然有鬼,却不知从何揪起,心下烦躁一团。
*
“咚咚咚”三下先轻后重的敲门声,暗号对上。郭临这才收了剑,打开房门。
陈聿修当先走出,她跟在身后,看到徐秦已然换了身灰扑扑的短打,手上还握了根长鞭。
“就是他们吗?”
郭临一愣,顺着陈聿修的目光看去,只见不远处一辆不起眼的马车边,立着两个身姿挺拔的人。
徐秦点了点头:“正是。”那二人见状,快步上前,单膝跪下:“见过郭将军,陈丞相。”
郭临还未回过神,陈聿修已经抬手接下了自己的披风,递给其中身形较高的人。她这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也解下披风递去。
难怪这两人的发髻和他们一模一样,郭临望着他们骑上昨晚抢来的军马,挥鞭离去。只看个背影,不是相熟已久的人绝对分不出真伪。
“将军、丞相,上车吧。”徐秦弯腰恭请。
郭临望着马车,有些疑豫。待和陈聿修对视一眼,见他颔首浅笑,心中的不安才稍稍退去。这是一步险棋,如若被发现,马车内可无法轻易逃脱。但眼下也确实只能如此,徐庶既然要抓他们,定会以自己的眼见为据。如此,反倒是行动迟缓的马车会成为盲区。
车身摇摇晃晃,不多时就驶在了新桥大街。熟悉的叮咚打铁、喝卖声入耳,她几乎浑身一颤,抓住陈聿修的手瞬间收拢。
“这是……”她怔怔仰头,撞见他温和的眸光。心间不由一紧,“聿修不用……此刻满城搜查,徐庶必然不会放弃在将军府设埋捉拿我……”
“那便赌一赌吧。”
他轻盈浅笑,修长的手指挽起窗帘。湿冷的空气瞬间扑面,郭临忍不住蹙眉眯了眯眼。重新睁开的视线中,是那道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朱红府门。记忆仿佛流尘飞掠,皮革扎髻的小小郭临牵着壮年英姿的楚王,迈进了那扇门……
“吱呀”一声,大门忽地被打开,一个英武身影走出。
“那小女再有信,便拜托胡管家……了。”徐庶一脚方迈下,整个人已经愣在原地。利眸直射,胶着在前面横过的马车上一卷落下的窗帘。
“备马……快,来人,列队出发!”
徐庶的喝令声渐远,郭临起身扒住车门,和陈聿修对看一眼,抽出长剑。低声沉喝:“徐秦,快走!”
“驾!”车外策马声就在不远。
马蹄阵阵,铠甲声响夹在其中。郭临咬紧牙关,冷汗顺着眉梢滑落……
“阿临,”陈聿修不知何时蹲来身侧,漆黑的眸色沉稳深邃,却不见一丝慌张,“他们来了。”
“我当然知……”她话还未说完,便听一阵齐整的马蹄声自身边飞快掠过。扬起的风吹开车帘,露出宽敞的街道上一双骏马奔驰的背影。
她呆呆地望着前方飞扬的披风,听到车后人声呼喊。
“将军,那是……”
“是郭临,拦住他们。”
“是!”
骑兵队扬鞭追向前,郭临横卧在车内,屏息注意车外的动静。忽然听到徐庶轻咳了一声:“诸将听好了,虽捉拿朝廷钦犯是为重任。但我琼关军当务之急,乃是对战西魏。此次若仍未捉住这二人,待情报上交刑部,我等不再多问,以免乱了军务。”
“是,末将从命。”
隔着车壁,校尉们小声的偷笑传进耳中:“就知道将军不信,舍不得抓郭将军……”
“将军的女儿许了世子爷,郭将军那可是婿弟哈哈……不知道会不会被御史参一本护亲?”
“反正,我也不信咱们琼关走出的人会犯事呢!”
郭临眨了眨泪眼,手上的剑一松,落入地毯中。她卸下浑身的戒备,挽开车帘,探身望向前方。
队伍最尾的徐庶一直回着头,见她终于露面便微微一笑。袍袖一甩,忽地丢来一样事物。郭临连忙站起劈手接过,低头细看,是一封出关文书。
“驾!”
她庄重抱拳,朝徐庶疾驰的背影端正行了个军礼。
“赌赢了,阿临。”陈聿修缓声道。
“嗯,”她含笑点头,望向道路前方尘沙中隐隐若现的琼关城楼。喃喃自语:“凉州……”
☆、第179章 寒雪漫天
崇景十四年腊月十三,忌入宅、作灶,宜移柩、安葬。
距离萧贵妃御花园遇刺已过了十日,皇帝终于下旨,以皇后之礼将其安葬。百官释服,皇太孙及魏王等服丧。有言官提议,国战在即,当效仿魏、晋之制,既葬而祭,祭后便除丧服。
然而再怎么说,萧贵妃也是魏王之母,“子为母齐衰三年,盖通丧也”,皇帝旨意,准许魏王服丧三年。
容仪恭美曰昭,惠和纯淑曰德。昭德……一个谥号,就此封存萧皇后的一生。
仪毕,玉锵在太监的搀扶下站起身。他皱着眉望着一旁躬身伏跪的君意沈,咬了咬唇,抬脚便欲上前。
倏地被人挡住,白鹭目光沉冷,道:“太孙殿下还需监国,就此请出吧。”
“可是,”玉锵瞪她一眼,倔道,“我不能放七叔叔一个人在此,至少今夜,我要和他一块守灵。”
“殿下莫要为难属下,”白鹭面无表情地垂下眼,“陛下……可还在病中。”
“你……”
“玉锵,”忽地一声沙哑的嗓音打断他们。君意沈缓缓动了动头,发冠依旧点地,看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