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青梅煮酒话西汉文景之治 作者:史杰鹏-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我们尽可以怀疑原稿不是这样,现在的版本是经过司马迁帮忙润色的,这样心里会好受得多。 
所谓肉刑,这里还要多罗嗦几句。 
秦汉以前,官府经常对百姓施加肉刑,肉刑种类很多,比如有脸上刺字的黥刑、割鼻子的劓刑、斩掉双脚的刖刑、割掉生殖器的宫刑,这些刑罚是原始时代的残余,非常野蛮。在《左传》、《庄子》、《礼记》等先秦古籍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残废在热气腾腾地活动,他们都不是天生的残废,而是后天的刑徒。有些刑徒身残志坚,不甘寂寞,在历史上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搞出了很大的动静,推着历史的车轮轰隆隆的往前狂奔。《左传·文公十八年》里有个故事就很好玩,说是齐懿公还在当公子的时候,和朝廷大夫邴戎(或作邴歜)的父亲争夺田地,没有争赢,怀恨在心。等到即位之后,邴戎的父亲已死,齐懿公这口气不知道往哪出,干脆把邴戎父亲的尸骨从坟墓里掘了出来,施加了刖刑,又让邴戎当自己的车夫。齐懿公这个人比较好色,还抢夺了另一位大臣阎职的妻子,并让阎职当自己的车右,以为陪乘。古代的车右一般选强壮的男子,和现在的保镖类似。 
有一次,齐懿公出游,让邴戎驾车,阎职参乘,去临淄东门外的避暑胜地申池玩乐。某天,邴戎和阎职两个人在申池里洗浴畅游,不知为什么发生了争执,邴戎提起马鞭,就打了阎职一下。阎职大怒,想要还手,邴戎嘲笑他道:“你他妈的老婆都被人抢了,还整天乐呵呵的,一看就是个没脾气的货,老子打你一下有什么了不起。”阎职反唇相讥:“你他妈的死鬼父亲都被人施加了刖刑,你这傻逼还不是照样没脾气,有什么资格说我?”一句话惊醒梦中人,邴戎恍如醍醐灌顶,是啊,这样的奇耻大辱,自己怎么麻木不仁呢?于是两个人同病相怜,握手言欢,共诉衷曲,痛不欲生,很快结成了统一战线,要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杀死齐懿公。 
过了几天,齐懿公在申池渌水荡漾的青翠竹林里饮酒作乐,醉醺醺地睡着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两个忍辱含垢的壮士偷偷潜上去,三下五除二就把齐懿公给做了。他们把脑袋切下,尸体则藏在竹林里,呼哨一声,双双逃往楚国。可见刖刑在当时是多么普遍,连死人也不放过。齐国人好像十分热衷刖刑,齐景公的时候,齐国人的赋税特别重,三分之二的收入都上缴了。法律尤为严酷,甚至造成了市场上有专门出售假肢的摊贩,叫“假肢一条街”,生意异常红火,比鞋子还热销。齐景公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虽然他比较昏庸,却并不傻,知道假肢比鞋子卖得好意味着什么,当即下令废除了刖刑。至于黥刑当然更普遍了,淮南王英布,又名黥布,就是因为他早年犯法,被处了黥刑。《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因为处了宫刑,他把自己丢掉生殖器的愤怒和屈辱全部发泄到自己的著作上,才写成了慷慨激昂的不朽巨著《史记》。《史记》的饱含感情,是其他任何史学家也达不到的,因为他们的生殖器都好好地挂在胯下。当然,也不是说只要割掉生殖器,就一定能写出好东西,否则我们古代灿烂的文化岂非都要太监来创造?明代一个叫柯维琪的史学家不知道这点,就做了一件很可笑的事,他因为特别崇拜司马迁,立志也要写出一部像《史记》那样的名著,于是干脆割掉了自己的生殖器,不再把心思花在女人身上,潜心写作,却没有成功。我们知道爱迪生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可这百分之一的灵感你没有就不行,那是天生的,不是你割掉生殖器就会自动补偿给你的。况且很多天才同时都是色鬼,保留了生殖器,说不定里面的雄性荷尔蒙还能够激发灵感,现在你割掉了,唯一希望都失去了,那还能怎么办?柯维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终究还是成为了一个三流的史学家,沦为后世的笑柄。 
有关肉刑的历史讲到这里,我们大概已经可以深切体会到肉刑的野蛮残忍。话说刘恒看了缇萦的上书,大为感慨,愀然不乐,当即下诏说:“我听说上古时代,犯罪的人只要在他们衣服上画上符号以为侮辱,他们就羞愧得不会再犯,为什么国家会治理得这么好?现在法律规定了三项肉刑,而罪犯却越来越多,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难道不是我德行微薄,教导不明的缘故吗?所以说教育不够,则百姓容易为非作歹。社会风气的端正,在于我们这些高高在上的人必须以身作则,否则老百姓不会服气。现在百姓一犯罪,我们不反思我们教育是否合格,只知道对他们施加肉刑,让他们变成残废,丧失了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想起来太让人悲伤了。我们这样做,称得上是百姓的父母吗?因此我命令,立刻废除肉刑,改掉这种重刑的作风。如果罪犯们服刑期间不逃亡的话,到达一定年数就释放。我的这些建议都立为法律。” 
上面那段诏书除了废除肉刑之外,还蕴涵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有期徒刑”的概念。原来在这之前,所有罪犯们的刑期都是无限的,只有从这封诏书开始,才按照不同的罪行施加不同的刑期。 
诏令一下,大臣们开始还不理解,仍旧纷纷上书表示反对,但是刘恒坚决驳回了他们的谏书,雷厉风行要求废除肉刑,大臣们无可奈何,顿首表示奉诏。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没有肉刑的崭新阶段,离文明又靠近了一步,是人权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后来有些独裁者比如曹操一度想恢复肉刑,以巩固他自己的特务统治,却因为以孔融为首的群臣纷纷反对,终于还是打消了念头,可见,专制统治者对肉刑是多么眷恋,肉刑对百姓的恐吓功能又是多么强大。而刘恒并不因为要加强自己的统治就对肉刑的残忍视若无睹,仅此一项,这位皇帝就足以彪炳青史。 
总得来说,从此之后,原先的三种肉刑就转化为以下三种: 
(1)“黥刑”换成了“城旦舂”。所谓“城旦舂”,就是男的叫“城旦”,刑期的劳役主要是筑城和候望寇盗;女的叫“舂”,刑期的劳役主要是舂米。 
(2)“劓刑”换成了“笞刑”,规定用竹板击打三百下。 
(3)“刖刑”比较复杂,规定应当刖左脚的“笞五百”,应当刖右脚者弃市。也许右脚比左脚重要。 
当然,废除肉刑之举也有一些不大妥当的地方,比如扩大了死刑的范围,将该斩右趾(刖右腿)改为弃市,就反而加重了刑罚。另外,笞刑因为笞打次数过多,同样造成不少受刑者伤重而亡,所以班固称其“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之”。后来景帝当政,于前元元年和前元六年(前156年和前144年)两次减轻笞刑,将笞五百先改为笞三百,进而改为笞二百;将笞三百先改为笞二百,进而改为笞一百。并颁布了《箠令》,严格规定了刑具规格、受刑部位、施刑规则,比如笞打所用竹板的长度为五尺(约今日115厘米)、宽度为一寸(2。3厘米)、末端厚度为半寸(1。15厘米),须削平竹节,用刑只能打屁股,施刑过程之中施刑人不许更换等等,使肉刑的废除真正对百姓有利。 
至于原先都是无期徒刑的,也改为以下几种: 
(1) 髡钳城旦舂 五年刑期 “髡”指剃去头发,“钳”指颈上加铁钳。 
(2) 完城旦舂 四年刑期 “完”指保证头发完全无损,只剃去鬓发。 
(3) 鬼薪白粲 三年刑期 其中男的叫“鬼薪”,职责是砍伐为祠祀鬼神所用的树木;女的叫“白粲”,职责是为祠祀择米,挑出来的米都得是白粲粲的。 
(4) 司寇作 二年刑期 其中男的叫“司寇”,职责是防备寇盗;女的叫“作”,职责是干杂活。 
(5) 罚作复作 一年刑期 其中男的叫“罚作”,女的叫“复作”。都是干劳役。 


小章:第四集

文帝十六年,发生了一件很可笑的事。 
有一个叫新垣平的人,把刘恒骗得七荤八素的,可以说是刘恒一生中最不光彩的一件事。 
新垣平是赵国人,擅长望气。所谓望气,跟现在的看风水差不多,反正是一种迷信活动。刘恒开始很信任他。文帝十五年,新垣平对刘恒鼓吹说:“长安东北有神仙气,成五彩状,像天子戴的冠冕。臣曾经听说,东北是太阳出发的地方,称为阳谷;西方是太阳降落之处,称为蒙谷。现在东北出了五彩云,这是上天降下的神兆,应当专门建庙祭祠,以回应这个符瑞。” 
刘恒果然相信了他,派人在渭水北面建造了五帝庙,每个庙采用一种颜色。所谓五帝,也是古代的一种迷信,他们认为四方中央都有天帝管辖,这些天帝和五种颜色相配。东方的叫青帝,西方为白帝,北方为黑帝,南方为赤帝,中央为黄帝。这种迷信很普遍,每种颜色不但和四方相配,还和季节、音律等相配,形成一套颇为复杂的文化系统,在现代人看来,自然是莫名其妙,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但要了解古代文化,不懂这套系统又不行。 
新垣平见刘恒这么信任他,越发起劲,第二年,他和人合伙玩了个双簧,派人拿着一个玉杯,上书未央宫金马门外阙楼下,说要献给皇帝。这期间他赶忙跑去见刘恒,诡称说望见阙楼下有宝玉之气。刘恒派人去查看,发现了一个人正伏在阙下,说要献玉杯。刘恒大为震惊,觉得新垣平真神,他让人把玉杯献上,见玉杯上还刻着四个字:人主延寿。新垣平又吹嘘道:“臣还可以在这里等待太阳两次从天空正中经过。” 
刘恒想,一天之中怎么会有两次正午呢?该不是这家伙发昏罢?正怀疑的时候,太阳果然后退几步,又回到了天空正中。刘恒大为惊骇,认为这是万象更新的征兆,当即下令,改明年为后元元年,同时赐天下可以大餔三日。 
“日再中”这件事比较奇怪,可能是史家胡说八道的,史书上这么记载,我们只能提出来说说。总之决不可能是真事。 
新垣平还进言说:“周鼎当年亡失在泗水里,如今黄河决口,和泗水相通,有可能鼎也跑到黄河里来了。臣望见东北汾阴地域上空有金宝气,周鼎很可能会从那里跑出来。希望陛下派人到那个地方去祭祠,迎接周鼎复出。”刘恒听了他的话,果然派人去,但这回没有灵验,一无所获。 
新垣平的得意没有持续多久,后元元年冬十月,也就是新年,距离他献玉杯不到一个月,有人上书告发新垣平前此所做的一切都是欺骗,刘恒琢磨着也有些不对,于是把新垣平下狱,拷问之下,新垣平全部招供,果然都是欺骗。文帝大怒,判决将他诛夷三族。 
刘恒一向精明,为什么在这件事上如此弱智呢?要知道新垣平的骗术并不高明,却能屡屡得手,这说明他充分窥中了人的劣根性。世上有哪个人不想请到神仙,长生不老呢?否则我们国家不会“神仙”层出不穷了,养生书也不会卖到火爆了,人人如此,何况皇帝。好在刘恒不是昏君,虽然受骗一时,立刻警觉。经过这件事之后,刘恒再也不关心神仙之事了,而是把精力更加投入到现实中来。 


小章:第五集

这时汉王朝和匈奴之间的拉锯还在一刻不停地继续着。 
十几年来,匈奴就没有消停过,年年秋高马肥的时候,就要入关抢掠,不知道杀死了多少边境的百姓,抢走了多少百姓的财产。尤其是云中郡和辽东郡的边境,受害最惨,都死了上万人。刘恒很忧虑,专门派遣使者去匈奴,带着礼物书信,表示服软,要求单于放自己一马。兴许是他的财物和卑词起了作用,单于嘴巴上答应与汉朝和好,并派使者回谢。刘恒也很高兴,决定和匈奴恢复和亲,派遣宗室女子嫁给单于。他为此专门颁发了一道诏书,阐明了自己和匈奴和亲的理由,他说:“匈奴之所以老是进攻我们汉朝,都是因为我这个当皇帝的德行不够,不能吸引方外之国来追慕结好。我为此天天寝食不安,希望能让单于知道我对和平的向往。所以我特意派遣使者去匈奴,向匈奴单于表达我的意愿。好在匈奴单于也很开通,终于理解了我的苦心,我们两家已经决定,从此结为兄弟,天下百姓以后可以远离战争之苦了。” 
和亲之后,匈奴确实也消停了一阵。但是好景不长,没过一年,老上单于死掉了,他的儿子军臣单于继位。军臣单于没得到汉朝什么好处,当然不会和汉朝温情脉脉。后元六年,他命令三万骑兵进攻上郡,三万骑兵进攻云中,把汉朝边境郡县杀得尸横遍地,鲜血成河。数百里长的汉朝边塞烽火熊熊燃烧,一个烽隧传到一个烽隧,像一条火龙一样延伸,霎时间延伸到了甘泉、长安。刘恒大惊,当即拜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屯扎飞狐(今河北涞源一带);原楚王丞相苏意为将军,屯据句注(今山西代县北);将军张武屯据北地,以防备匈奴入侵。 
这样安排后,刘恒还不放心,又拜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扎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宗正刘礼为将军,驻扎霸上(今陕西西安东);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屯据棘门(今陕西西安北),紧紧拱卫长安,防备匈奴打进来。长安城中,凄厉的警报每天频繁响起,空气十分凝重,百姓们都惶惶不安。 
虽然把长安的护卫安排得像铁桶一般,刘恒还是不大放心,有一天,他想亲自去视察犒劳长安周边的三支军队,先去了霸上和棘门,御车直驰入营门,主帅和大小将士都非常恭敬地迎接。刘恒坐在车上,不断地挥手说:“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过足了领导瘾,刘恒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最后一站是周亚夫的细柳军,形势很不一样,营门口的军吏都身披重甲,手执锋锐的兵器,弓弩也拉满待发,气氛非常紧张。刘恒命令使者先去传令,说:“天子马上就要到了。”军尉应道:“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理会什么天子诏书。”接着,刘恒的车马像风一样驰至,而营门却像聋子的耳朵,对刘恒高贵的御车不理不睬,毫无让他进去的意思。刘恒不得已,只好派使者持节信传召主帅周亚夫:“我想进去犒劳军士,行不行。” 
周亚夫这才下令:“打开营门。” 
营壁的门老态龙钟地缓缓分开,刘恒的马车刚刚启动,军尉又跑上来警告:“将军有令,军营之中,马车不许驱驰快跑。” 
刘恒只好命令御者按辔徐行,好像闲庭信步,到了营垒当中,周亚夫手执兵器,仅仅作揖,道:“身上穿了甲胄,不能行跪拜大礼,只能用军礼迎接陛下。” 
这庄重的架式震惊了刘恒,刘恒身不由己地从车上站起来,脸色端凝,双手凭着车轼,让使者以皇帝的名义向周亚夫表达歉意,说:“皇帝敬劳将军!”整个巡视期间,刘恒就像林黛玉初进贾府,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周亚夫及其手下将士耻笑了他去。在严肃的气氛中,一举一动都恭行军礼。好不容易犒劳完士卒,刘恒大大松了一口气,吩咐御驾:“回宫。” 
小心翼翼地出了军营门,刘恒身边的大臣个个惊叹,没想到周亚夫这小子这么擅长作威作福,这么会制造紧张气氛,简直像个悬念制造大师。这时,刘恒也放松大胆地在旷野里大声感叹:“天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刚才的棘门和霸上军营,简直像儿戏一样,哪里能够打仗?那些将军都可以一战而擒,只有像周亚夫这样的,才能让敌人闻风丧胆啊!”于是对周亚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过了一个月,匈奴人抢掠够了,满足地退出了汉朝边塞,长安消除了警报,三将军的军营也全部罢除。刘恒立即召来周亚夫,拜他为中尉,主管长安北军全部兵马。第二年又拜他为车骑将军,并告诫太子刘启:“周亚夫这家伙可是个人才啊!今后天下没事就罢了,一旦天下有事,你一定要拜他为将军去为你征战,绝对没错。” 
刘恒的确是个很宽宏大量的人,要是换个昏君,像周亚夫在细柳营那样的做派,不但别想升官,恐怕还要撤职,可是刘恒就能慧眼识英。而且我们还要注意,周亚夫的老爸是故太尉周勃,是刘恒一直提防的功臣集团首领,按理刘恒应该对周亚夫有所顾忌,可是他没有,就这点也可看出他响当当的明君素质。相比之下,刘恒的儿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景帝就差多了,景帝的确听了老爸的话,任用周亚夫成功地平定了七国之乱,但后来又因为周亚夫屡次谏诤,将之下狱处死。这家伙的心胸比起刘恒来,可要差得远了。 
刘恒如此优秀,可惜天不假年,后元七年,也就是在视察完细柳营的第二年夏六月己亥(1日),刘恒在未央宫去世,享年四十六岁,正当壮岁,春秋鼎盛,非常可惜。死之前他下了一道遗诏,比较感人,我们在这里也欣赏欣赏: 
我曾经听说,天下万物萌生之后,一定会走向死亡。死亡是天地间必然之理,有什么值得哀伤的呢?现在世人都乐生厌死,一旦死了之后,又倾家荡产地厚葬,让活着的人更加贫困,这有什么意思呢?反正我是很不以为然的。况且我一向不够明智有德,对百姓们没有丝毫帮助。现在要死了,又让百姓们穿着重孝为我哭泣,大热天的,不是太遭罪了吗?而且又加重了我德行的欠缺,这对得起天下吗?我本人可谓渺小得不值一提,有幸当上皇帝的二十多年来,仰仗天地之佑,社稷之福,总算天下安宁,没有兵燹之灾。我资质鲁钝,常常怕犯错误,让先帝为我蒙羞,也常常觉得自己在位太久,怕死之前昏聩,会干出一些坏事。现在终于要死了,回思一下,庆幸自己没有犯什么大错,可以安然进入高皇帝的宗庙享受后世的供享,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还有什么可以悲伤的呢?现在我趁着自己还有一口气,命令天下官吏百姓,你们看到我这个命令之后,都只要穿孝服哭泣三天,就脱下孝服,干自己的事。不许禁止民间娶妇嫁女祭祀以及饮酒吃肉等喜庆活动。凡是参加我的丧事活动的,都不需要打赤脚,丧服带子不要超过三寸,不要给车子和兵器蒙上布匹,以免浪费。也不许征发百姓到殿中哭泣,以免扰民。在殿中按照礼仪应当哭泣者,都只能在早晨晚上规定的时间哭泣,礼仪完毕之后就停止,不许擅自哭泣。下棺埋葬之后,可以继续穿大功(五服中比较粗劣的麻服)丧服十五天,小功(比大功精细)丧服十四天,细布丧服七天,之后全部脱掉丧服。其他在这封遗诏中没有涉及的,都按照这个标准制定规则。把这封诏令布告天下,让天下百姓都知道我的心意。为我修筑的霸陵就依照原来山川的地理形势,不许花钱改建。让宫中姬妾爵位在夫人以下,少使(夫人以下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以上的全部出宫回家,可以自由嫁人。 
从这封遗诏当中,可以看出刘恒的不少开明观念。遗诏中的关键内容第一是爱人,第二是节俭。为了节俭,刘恒不许丧服带子过三寸,不许给兵器车马也蒙上白布,也不许大肆花钱改造陵墓。更重要的是刘恒的爱人,他不许在丧期扰民,不许干涉百姓的喜庆活动,也不许征发百姓到宫中哭泣。为了怕官吏阳奉阴违,他甚至严格规定所穿丧服的规格和穿的时间。最后还下令自己在宫中的姬妾们都可以随便出嫁。这种对人的爱惜,是历史上很少有帝王能做到的。一直到了魏晋时期,曹操死了,还命令他的姬妾全部住到铜雀台上为自己守陵,比起几百年前的刘恒,观念上反而退步了。这些封建统治者占有欲很强,死了之后还要自己的姬妾为枯骨耗费青春,实在无耻之尤。尤其是明朝的皇帝,竟有让自己的姬妾殉葬的专门规定,这就恍惚回到了原始社会,让他们看看刘恒的遗诏,大概会羞愧罢。 
好心一定会有好报,在中国历史上,刘恒也是作为罕见的明君,被世代传诵的。在《汉书》的赞语里说:刘恒在位二十多年之间,宫室苑囿没有新建,衣服车马也是久不更新。如果有让百姓不便的地方,就开放苑囿,让百姓可以从中渔猎获利。他曾经想建造一座露台,等到召来工匠预算金额,得知大概要花百金(一百万钱),就慨然道:“百金,相当于中等人家十户的家产,我继承了先帝的宫室,已经感到很羞愧了,还建造什么台子。”当即废弃了这个计划。他自己身上穿的都是黑色厚缯,不披锦绣,最宠爱的妃子慎夫人穿的衣服下摆也不够长,不至于拖在地上,为的是节省布料。所施用的帏帐都很朴素,没有花纹,一心想成为天下人的表率。为自己建造的陵墓霸陵,里面的陪葬品全部用瓦器,不许用金银铜锡等贵重金属,而且完全依照霸陵原来的山川来挖掘,不费力堆积泥土。南越王赵佗自立为皇帝,他反而把赵佗的兄弟召来,赐以高官厚爵,让赵佗羞愧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人屡屡撕毁和约,入侵边塞,他也不发兵追击,怕百姓遭受战争之苦。吴王刘濞心怀鬼胎,称病不朝,也不派使者责问,反而赐给吴王几杖以为安抚。群臣像袁盎等人说话很直,常常让他下不了台,他也不责罚,而是从谏如流。将军张武贪污受贿,事情披露,他不处置,反而更加赏赐,让张武自己觉得羞愧认罪。总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