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婕妤生存攻略-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才人道:“母以子贵,子以母贵,这个孩子既不是陛下的长子,又不是陛下的幼子,只怕是难以得到陛下的重视。”
      侍女笑道:“您有满腹才学,待小皇子出生后,好好教导他,小皇子学问好,陛下见了自然欢喜。”
      “你们一口一个小皇子,万一是个女儿呢?”何才人心里很担忧。
      侍女道:“先开花后结果,说不定小公主以后能把弟弟引过来。”
      “弟弟,只怕是不能了。”何才人喃喃道,她进宫这些年,外貌不出众,陛下极少召她侍奉,要不是在陛下的寿辰上作了那首祝寿赋,让陛下注意到她,陛下根本想不起她来。她的运气好,陛下来了两次,她就怀上了,至于以后她不敢奢望,何才人暗暗告诫自己要知足,有个女儿也极好,皇后娘娘是宽和的人,只要自己恭谨侍奉她,想来以后的日子也不难过。
      侍女想起另外一件事来,道:“今日才人遣奴婢去给潘女史送那块宝砚,但潘女史回绝了,任凭奴婢如何说,她都不肯收下,奴婢只得又带回来。请才人恕罪,奴婢没有把事情办妥。”
      何才人是因为擅画而被当时还是昭容的皇后娘娘选进来的,皇后引荐潘女史给她认识,何才人因此与潘女史熟络起来,两人很投契。但自从何才人在李湛的生辰上得了他的注意,之后潘女史就渐渐开始疏远何才人。
      侍女有些不解,道:“才人,奴婢不明白,您无宠爱时,潘女史对您那么好,现在您得了陛下的宠爱,又怀了孩子,潘女史怎么突然就疏远您,按理说,应该更加巴结您才对啊?”
      何才人道:“你太小看潘女史了,她是秉性高洁的人,不会做出谄媚讨好的事情。我无子无宠,她与我相交,不会有任何问题,但现在只怕是不行了,她得皇后的重用,再与我这个有子的嫔妃相交过密,在外人眼里只怕就有些不清白,这也是她在宫中的生存之道啊。”她是明白自己以后失去潘女史这个朋友了,何才人有些伤感,不过摸摸自己的肚子,那丝伤感又烟消云散,她以后会有血脉相连的孩子陪伴她,再也不会孤寂。
      后宫有皇后坐镇,而且皇子公主的数量加起来也不少,何才人怀孕的事情如一阵风,吹吹就过了。新年到来,这是王沅成为皇后之后的第一个新年,她作为皇后,须同李湛一同去祭祀祖先,接受诸卿与百姓朝贺,之后李湛在建章宫宴请百官,王沅则在椒房殿设宴招待诸卿夫人与宗妇公主等人。整日都不得闲,直到亥时才闲下来,王沅没有歇着,而是匆匆去了徽君的屋子,却看见屋里灯火通明,看来徽君还没有睡觉,王沅心里松了口气。
      徽君见她进来,把头一扭,不理她。徽鸾也在她屋里玩,她用食指划了下脸,笑道:“羞羞,母后,徽君闹脾气呢,不肯睡觉,也不肯用晚膳,黄妈妈哄了她好久她都不听,真不乖呀!”
      徽君气的大喊:“坏姐姐,我再也不跟你玩了!”
      徽鸾吐吐舌头,“我才不跟你玩呢!”她牵着周乳娘的手走了。
      王沅把徽君抱在怀里,问道:“徽君,你怎么啦?”
      徽君委屈地说:“母后今日都没有理睬我,黄妈妈说今日是我的生辰,母后每年会给我做一碗长寿面。”
      王沅心里有些愧疚,徽君正好生在正月初一,以前当嫔妃时,还有时间同女儿一起过生辰,如今当了皇后,一整天都在忙各种事情,难免忽视了徽君。她抱起徽君,柔声道:“母后,现在去给你做长寿面。”来到椒房殿的厨房,下了一小碗面条,然后放了一个荷包蛋。她亲自喂徽君吃,然后说:“徽君今年四周岁了,母后祝你健康平安快乐。”
      徽君说:“我祝母后仙寿恒昌、芳龄永驻。”
      王沅被她逗笑了,搂着她道:“这话是谁教你说的?”
      徽君道:“是公孙姨姨教我的。”
      王沅道:“你现在说早啦,等母后生辰时再对母后说。”
      始元十一年的新年就这么忙忙碌碌地过去,元宵节过后,王沅终于清闲来了,也有时间泡壶好茶,坐在千秋阁上喝茶赏花了。
      鼠尾与采青在阁楼里陪她,春雪蹬蹬上楼,将手中的几本书呈给王沅,脆生生地说道:“奴婢已经将茶叶送给潘女史,这些书则是潘女史让奴婢带给娘娘的。”
      采青让春雪留下来侍奉皇后,春雪心知肚明,鼠尾与采青嫁人之后,她会接替她们贴身侍奉皇后,于是绞尽脑汁搜刮些有趣的事情说给皇后听,“娘娘,最近长安城里出了一桩新鲜事儿。”
      王沅问道:“什么事?你说吧。”
      春雪道:“是关于孟家的,也就是孟女史家的事情。孟女史的长兄与父亲争执,把自家父亲给气得病倒在床,孟氏世代书香,是教养极好的人家,而且孟女史的长兄还是举孝廉出身,竟闹出这等事情来,现在成了长安城茶余饭后的笑谈。”

  ☆、第 133 章(捉虫)

      133 第 133 章(捉虫)
      采青“啊呀”一声, 说:“这可是大事啊,孟女史的父亲是可以向官府举报儿子的。”
      鼠尾道:“都是一家人,父亲很少能狠下心来举报儿子,而且这事情传来传去,是非曲直早已不能明辨。”
      王沅颔首,“鼠尾说得对,毕竟是孟家家事,也有可能是外头胡乱传的。”
      春雪忙摆手, 道:“娘娘,此事千真万确, 孟家请了御医上门, 孟女史的父亲确实病倒在床。”
      孟氏好名, 把虚名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在孝顺一事上自然不会让人抓到把柄,这次竟然让这种事情传出来, 可见是事关重要了。
      过来几日王淑进宫来,谈起这件事,笑道:“原本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放在孟家身上就算是大事了。孟昭姬有个侄女儿,今年十八岁,前年嫁了洪家儿子, 哪知成亲后才三个月, 夫婿过世。如今一年的孝期过了,孟氏的嫂子不忍女儿韶龄守寡, 于是将女儿接回娘家,想再给女儿找个人家。”
      王沅笑起来,“这可就有意思了。”
      “可不是,”王淑继续说道,“孟家沽名钓誉,当年孟氏守望门寡,说什么忠臣不事二主,一女不嫁二男,孟父还夸耀自己女儿德行好,从一而终。后来孟氏进宫做女官,在余皇后的支持下,编写《女训》在长安城中传颂,现在小孟氏夫死想要二嫁,简直是自打脸面,孟父不许,但孟氏之兄长,嫂子到底不忍心女儿受苦,于是暗地里把小孟氏送到河东郡孟氏嫂子的娘家,准备在当地找人家发嫁小孟氏。”
      长安城中的达官贵人大多沾亲带故,王淑知道的这么详尽也不稀奇,王淑笑道:“孟家本想低调处理这事,但是汪家不依啊,上了孟家的门讨要媳妇,这事儿闹得很大,孟父得知长子背着他行事后,两眼翻白,晕了过去,于是就在长安城里传开了。孟氏当年编写《女训》时,大概没有想到自家侄女儿会面临今日这种局面吧。”
      王沅叹气,“不是孟氏想不到,而是她以己度人,认为名声荣耀更重罢。”
      “反正现在这个局面孟家是骑虎难下,孟氏这侄女儿到底是嫁还是不嫁,都是两难啊。”王淑道。
      王沅笑道:“姐姐,这个侄女儿嫁不嫁现在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孟氏兄长忤逆父亲,若是被有心人参上一本,仕途全毁,还会连带着子孙后代前途。”
      “算了,不说孟家的糟心事了。我这次来是为了鼠尾与采青的婚事,那两户人家占卜过婚期,都在二月上旬,是黄道吉日。”
      王沅道:“快点定下来也好,过两日我就让她们出宫待嫁,采青是我从娘家带来的,就在王家出嫁吧,至于鼠尾,也没什么亲人了,也在王家发嫁,到时候劳姐姐您多去照看照看。”
      王淑一口答应下来,“没问题,都交给我办,保证顺顺当当地送她们出嫁。”
      ……
      孟家现在已经乱成一团,孟父、孟母都病倒在床,孟昭姬两边侍奉,夙夜未眠,差点累的晕倒,侍女及时扶住了她,心疼道:“小姐,您也多关心下您自己的身子,回到长安就没有歇过。您为人子女原该侍奉父母,大夫人为人子媳,同样应该孝顺公婆,可她就这么不闻不问,大老爷竟都不管她。”
      孟昭氏摆摆手,苦笑道:“你就少说两句吧。”父亲年纪大了,孟家现在由大哥做主,大嫂则是主持中馈,她尚且都要依仗大哥,哪里还敢说什么再引起嫂子的不满。
      孟父躺在床上养病,嘴里仍然忍不住骂长子长媳,“不孝的东西,我孟家竟然生出你这样不敬父亲的人,早知道刚生出来时就乱棍打死算了!”
      孟兄低着头不吭声,妻子宋氏冷笑两声,道:“公爹,夫君与我从来侍奉您都不敢有半分懈怠,但您要是推我儿去死,恕我办不到。”
      孟父气喘吁吁地说:“你这是什么话,昭姬守寡,现在不也是过得好好的吗?”
      宋氏道:“昭姬去杜陵守陵,这算是活的好?她无儿无女,以后的晚年靠谁?我定然不会让自己的女儿落到这种地步的。”
      “你——”孟父被儿媳妇气得说不出话来,不停地咳嗽。
      孟昭姬在门外听到声音,急忙推门而入,替她父亲拍胸口,又喂了温水,孟父这才舒服些。孟昭姬看着自家兄长,急道:“大哥,你难道是让嫂子把父亲气死吗?”
      孟兄对着父亲不好说话,但是教训妹妹起来那是毫不留情,“昭姬,你这是怎么对你嫂子说话的,没有一点长幼之分。”
      孟昭姬被气得胸口痛,知道兄长是站在嫂子那边了,只能委婉地说:“侄女儿不嫁人也不是什么大事,还可以进宫去做女史,为后妃公主侍读,说不定还能青史留名,这也不算是一件坏事。”
      “呵,”宋氏冷哼道:“我今儿算是看明白了,你们孟家一个个简直就不是人,我好好的一个女儿,嫁人三个月就没了夫婿,无儿无女,一年的孝期也满了,当和那汪家没有任何关系了,你们为着那一点名声,逼着她守寡,她才十八岁啊,你们也狠心。”
      孟兄看着妻子,道:“夫人,我没这个意思,女儿我也是极其疼爱的。”
      孟昭姬心中叹气,从利益方面着手,道:“大哥,嫂子,君明是太子伴读,若是不想影响君明的前途,还请哥嫂好好侍奉父亲,若是不孝的名声传到陛下那里,不但大哥的前途,还有君明的前途都不保,嫂子,君明也是你的儿子,你何不替他想想?”
      “你这是威胁我了,是吧?”宋氏问道。
      孟昭姬道:“不敢,昭姬实属无奈之举。”
      宋氏恨声道:“我真后悔嫁入你们孟家!君明是男孩子,他日后再艰难,也比她姐姐要强得多,如今我只能先不顾及他了。”
      孟昭姬问道:“嫂子,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宋氏不再理会她,转头吩咐家人去备马车即刻启程去河东郡,那意思就是要回娘家。
      孟昭姬想要劝几句,宋氏根本不听,让侍女们收拾了金银细软和行李,趁着天色还亮着,坐着马车走了。
      孟昭姬一阵无奈,嫂子走了,她只能照看家事,但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没几日,御史大夫将孟昭姬之兄给参了,理由就是不孝父亲。李湛直接下旨革去孟兄官职,连当时举荐孟兄孝廉的那位太守大人也因为识人不明,受到了处罚。
      太子太傅姚彦同时上书陛下,认为孟氏家风不正,孟氏弟弟不得作为太子伴读,李湛认为有道理,于是孟君明也从东宫伴读的位置上下来,经此打击,孟母去世,孟父的病情更加严重,孟家被一片愁云笼罩。
      李湛亲自出手了,孟家的事情在宫里也传来了,众人都笑话孟昭姬,自诩出身礼仪世家、高门大户,却干出儿子气死父亲的事情来,就是小门小户人家也没有这么做的。鼠尾道:“之前还担心孟氏来烦扰娘娘,现在她母亲去世了,论礼,她该守三年孝,娘娘,您也清净了。”
      王沅笑道:“她总不至于守一辈子的孝,要一劳永逸解决孟氏才好。好了,不说这个了,你这嫁人后的日子过的怎么样?”
      鼠尾梳着妇人头,脸色红润,大方地说:“还不错,奴婢毕竟是侍奉过皇后娘娘的人,夫家根本不敢小看。”
      “你那继子怎么样?”
      鼠尾道:“继子年纪尚小,我带了他几日,就跟我亲近起来,娘娘不必担心我。”
      王沅道:“那我就放心了。你在家中好好过日子,若是想我了,每月也可进宫看望我。”
      鼠尾恭敬道:“奴婢知道了。娘娘,不知采青姐姐过得怎么样?”
      王沅笑道:“她前几天进宫了,看她的样子想来过得还不错。”
      春雪端着茶进来,围着鼠尾看了好一会儿,道:“姐姐嫁人后果真与以前不同了。”
      鼠尾这时倒害羞起来,“你瞎说什么呀。”
      “我没有瞎说,姐姐变得更漂亮了!”春雪打趣道。
      鼠尾轻轻掐她的脸,道:“我与采青不在,你须得好好服侍娘娘。”
      “我知道的。”春雪道。
      王沅看着她们逗趣,心里也十分开心。
      开春后天气渐渐暖和起来,王沅的头一件事就是准备送徽鸾去鸣凤阁读书。徽鸾入学的这一日可是大阵仗,李湛与太子也亲自去送徽鸾到鸣凤阁。
      李湛嘱咐女儿要尊师重道,听夫子的话,不可任性,不可胡闹。太子则拿出一副文房四宝来送给妹妹。徽鸾本以为读书是很好玩的事情,但是看着父皇与兄长,神色严肃,心里就不情不愿起来,委屈地喊了一声:“母后!”
      王沅摸摸她的头,道:“乖啊,听你父皇的话,等下了学,母后让厨房做你最喜欢吃的菜。”
      徽鸾点点头,拖着沉重的步伐走进了鸣凤阁。

  ☆、第 134 章(捉虫)

      134 第 134 章(捉虫)
      徽鸾去了鸣凤阁读书, 徽君就落下单来,她嚷着也要去读书。王沅心中暗笑,傻丫头,以后上学的日子长着,能痛快玩的日子就这么两年了。
      李湛见状,则以为她们姐妹情深,很高兴,哄道:“你二姐姐只有上午有课, 下午就可以照旧陪你一起玩。”
      徽鸾上完课,回椒房殿, 嘟着嘴巴, 闷闷不乐。徽君在院子里跟小白与小黄玩耍, 喊了声:“姐姐,过来呀。”
      徽鸾抱住自己的小黄狗,小黄狗乖巧地舔她的手, 她觉得痒,咯咯笑起来。王沅听到她的声音,走出来问道:“徽鸾,今日上课如何?”
      徽鸾说:“不好玩,我跟大姐姐说话,可她怕夫子训, 不肯跟我说话, 好无聊啊。”
      她作小大人状,拍拍徽君的肩膀, “徽君,你真是太小了,要是你大一点,就能跟我一起去读书,那就好玩啦。”
      王沅笑道:“你须慢慢适应过来,等到了明年,上午与下午都有课,不过到时候徽妘、徽琰也会去上课。”
      徽鸾就是觉得大姐姐太闷了,不爱说话,以后妹妹们都去了,那鸣凤阁可就热闹了。
      到了晚上,李湛过来椒房殿用晚膳,徽鸾与徽君上桌吃饭,以往徽鸾都是有着乳娘喂饭,但是看到比她小两岁的徽君都能自己用饭,于是也开始自己吃起来,李湛对此表示很欣慰。王沅舀了一碗鱼丸汤递给徽鸾,道:“母后知道你爱吃这个,特地吩咐厨房做的。”
      徽鸾笑嘻嘻地说:“多谢母后。”
      王沅看着她甜甜地笑脸,感叹道宫里的孩子确实早熟,去年徽鸾搬过来椒房殿时,明里暗里闹了不少回,后来看出王沅的地位不可动摇,再闹下去父皇估计就不喜欢她了,于是就开始乖起来,只是偶尔与徽君有些小摩擦。
      徽君不爱喝鱼丸汤,王沅则给她盛了银耳羹,用过饭后。徽君牵着小鸠车玩,徽鸾眼热,想跟着一起去,李湛叫住了她,问道:“今日夫子教了些什么?”
      徽鸾想了想,说:“今日夫子教我描红,还读诗经了。”
      李湛点点头,吩咐侍奉徽鸾的人将她的描红本拿过来,他认真地看起来,比看奏折还要认真。王沅也凑过去看,鸡爪一样的字,歪歪区区,惨不忍睹。
      徽君牵着鸠车走过来,也将小脑袋往跟前凑,“哎呀,二姐姐的字好难看,父皇,我写的字还好看些呢。”
      她翻箱倒柜找出自己描红的纸,一股脑塞给李湛看,徽鸾偷偷地瞪她,徽君根本就不怕,朝着她扮鬼脸。
      冯皇后在时,曾教徽鸾识字描红,王沅在教徽君的同时,也教徽鸾,是以徽鸾至少是已经学了两年,但是毫无长进,李湛摇摇头,知道这个女儿疏懒顽皮,平日不肯练字,所以才一点长进都没有。他神色严肃地对徽鸾说了一大堆要好好读书的话。
      徽鸾不能理解他的良苦用心,只觉得过完年后,父皇变了一人,一点都不喜欢她了,她抹着眼泪哭起来。王沅见形势不对,牵着徽君避出去。
      两人就寝时,王沅劝道:“徽鸾毕竟是女孩子,若是她在读书上实在没有兴趣,陛下不必强求。”
      李湛道:“朕小时候被关在廷尉狱,孙吉偷偷拿书给朕,练字也是用树枝在地上写,徽鸾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却不珍惜,唉!”
      这王沅就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了,在世人眼里,女子只需相夫教子,略懂几个字就可以了,男人读书,为官做将,那是有大用途的。所以实际上说起来,徽鸾读不读书其实并没有什么用。
      李湛叹气,把对女儿要求放低,“晚上真是把徽鸾训狠了,算了,以后随她吧,识字明理就行了。”
      提起孩子们的事情,他又想起太子来,道:“孟君明去了之后,顼儿伴读还差一个人,你家的侄子有没有年纪合适的?”
      “我大哥的儿子最大年纪才十岁,给太子做伴读年纪小了些。”
      “是小了些,十三四岁最好。”李湛道。
      王沅想了下,道:“我大姐家的老二年纪十三岁,倒是合适。”
      李湛问道:“可是少府丞田迹家的。”
      “正是。”
      “田迹办事谨慎稳重,他的儿子应该不错,那么朕明日就下旨让田迹之子做太子伴读。”
      李湛拍拍她的脊背,道:“如此一来,你与顼儿的关系更加亲近。”
      王沅明白他的意思,将她与太子绑在一起,以图她能善待太子,同时太子亲近她,皇后与太子和睦,李湛才能更加安心。
      两人说完孩子们的事情,李湛拥着她躺在床上,突然又坐起来,王沅问道:“陛下,怎么了?”
      李湛叫了一个侍女进来,吩咐道:“去看五公主睡着了没有?”
      王沅轰然大笑,看来徽君多次袭击给了他不小的阴影。李湛把手放在她的嘴上,“你还笑?你也太娇惯徽君了。”
      王沅愈发笑得深了,“女儿爱娇,陛下疼女儿的心一点都不比我少。”今日李湛把徽鸾训哭了,又许了很多好处才把徽鸾哄过来,王沅自问教导女儿比李湛严格的多。
      李湛的纵容下徽鸾的胆子大起来,第二日居然把小黄带到了鸣凤阁。夫子在上面讲课,她坐在下面给小黄狗梳毛、绑辫子,自己玩还不算,还喊徽娟一起玩。夫子是个六十岁头发胡子都白了的老儒生,差点被徽鸾气得吐血,次日就称病没有去给公主授课,同时上书李湛,称他才疏学浅,不配教导公主。
      自然有人将鸣凤阁发生的事情告诉李湛,李湛给夫子赐了很多礼物赔罪,然而老儒生心意已决,再不回鸣凤阁授课。李湛之前的皇帝们对公主并不重视,更加没有专门请儒生来给公主授学,这次徽鸾闹出这么大的事情来,至少是没有儒生肯为公主授学了。
      这回李湛没有心软,狠狠地训斥了徽鸾一番,徽鸾再抹眼泪都没有用了,乖乖地去上课,王沅请了潘女史等女官为公主授课,同时示意她们讲课时须劳逸结合,尽量讲得生动有趣。徽娟一如既往,徽鸾则经过了一番教训,再没在课堂上闹出什么乱子来了。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日子就这么如流水般淌过,转眼间已经到了始元十四年,王沅当上皇后的第四年了。大周朝在李湛的治理下,国朝稳定,百姓安居乐业,而在王沅主持下的掖庭,安和无事,嫔妃相处还算和睦,何才人前年十月生下四皇子李瑛,被晋升为美人。
      王沅与大长秋等人商议完事情,春雪扶着她站起来,心疼道:“娘娘,您怀着身子,每日还要操心这宫里的事情,不如找人替您分担些。”
      没错,在生下徽君六年后,王沅又怀孕了,起初她以为自己不会再有子女缘分了,因此有些反胃恶心,倒没太注意,只是以为自己是消化不良,积食所致,请了御医过来看,才明白了怀孕了,她说不上是惊是喜,只是在心里想,既然这个小孩子选择了她作为母亲,日后她一定会好好待他。
      王沅最信任的事公孙柔嘉,只是她最近感染了风寒,不可劳累,她问道:“明妃的身子好些了吗?”
      春雪道:“奴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