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上恕罪-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火把的光亮下,四殿下一脸释然,缓缓说道:“我明明是个公主,却被迫扮成了皇子。我瞒了很多年,就要瞒不下去了。这回出京前,父皇说等我回去,就给我议亲。我不想连累更多的人,只能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最好尸骨无存,死无对证。可惜,你偏偏却要救我。周成,你不是救人,是害人啊。”
两滴眼泪划过腮边,她眼睛亮晶晶的,像是刚洗过一般。
周成听这话,心中顿觉酸楚。他是暗卫,宫中的一些阴私他也听说过。公主假冒皇子,是欺君之罪。若事情败露,不知要损上多少人性命。不想连累别人,自杀轻生,还要选这样的方式,支开所有人,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不过,他依然记得自己的职责,神情不改:“属下奉三殿下之命保护四殿下,自然要将四殿下送回宫中。”
秦珩斜了他一眼,自嘲一笑:“周成,有时候我真不知道,你对我三皇兄,究竟是真忠心,还是假忠心。以我和三皇兄的交情,你觉得事情败露的话,父皇会相信三皇兄无辜吗?”
周成心神一震,宫廷内外谁不知道三殿下与四殿下感情真挚。若四殿下犯了欺君之罪,会有人相信三殿下不知情吗?
三殿下有恩于他,他不能让三殿下犯险。
秦珩看他神色松动,心说可能有戏,续道:“我让你去保护杜侍郎,是不想连累你。你就当今日从没见过我吧。你走你的,我死我的。”
她最后一句话说的甚是绝决。说完,转身欲走。
周成大惊,一个念头浮上心间:四殿下还是要寻死吗?他不能看着四殿下去死,可他也知道四殿下的担忧都是真的。假冒皇子,欺君之罪,一旦事发不知要连累多少人。
确实如她所言,四殿下就此死去尸骨无存,能把损失降到最小。
可是不能,四殿下不能死!
他一把拉住了四殿下,脱口而出:“殿下可以假死。”
“什么?”秦珩一脸愕然的模样。
周成飞快转动思绪,他整理了一下措辞,咽了口唾沫:“我说真的,殿下不如借着这次机会,死遁。”
秦珩有些惊恐:“这怎么行?”
“殿下听我说。”周成保持平静,“反正从崖上坠落,几乎没有生还可能。殿下死都不怕,还怕假死吗?”见四殿下还在犹豫,他提高了声音,“难道殿下真想事发以后,牵累三殿下吗?”
秦珩如梦初醒一般,呆呆地点了点头,心里却说,成了。
周成深吸一口气:“殿下不用担心,此事交给我就好。”
秦珩没有猜错。
四皇子出事的消息传到京城后,皇帝龙颜大怒,一骂匪盗猖獗,二骂官员无能,当即欲治贾四张等人失职之罪,却被太子给拦下了。
第39章 隐患
太子轻叹一声; 言辞恳切:“父皇; 贾四张在河东旱灾中; 小心谨慎,及时上报; 有功而无过,四皇弟也对他颇多赞誉。四皇弟出事……”他说到这里声音哽咽; 眼圈儿也红了:“儿臣知道父皇上心; 可是这实属意外,若将过错记都在贾四张头上,不但河东百姓寒心,若四弟知道,心里也难安。”
“不是贾四张的责任; 那是谁?孙宪?杜子清?”皇帝怒气未消,“朕好好的儿子; 去河东赈灾,把命搭在那里,你竟然说一句寒心?失去一个儿子; 难道朕就不寒心么?”
是的,皇帝一直不大喜欢四皇子,那个孩子老实呆木,除却孝顺听话,并无所长。可是当这个儿子客死他乡时,他依然无法接受。他子嗣不丰,有且只有四个儿子。再不喜欢; 也是皇家血脉。
一想到自己当日拒绝了太子的建议,执意要四皇子前去河东,他羞恼懊悔而又愤怒心伤。他何尝不知此事与贾四张等人无关?可他必须要找到一个发泄口,来告诉自己,错的人是旁人,不是他。他一直善待丽妃的养子,对老四他并无亏欠。
“四弟出事,儿臣和父皇一样的伤心难过。但是冤有头债有主,父皇圣明,肯定不会放过有错之人,也不会滥杀一个好人。四弟仁善,想来也不会愿意因为自己的缘故,连累无辜。”太子秦璋缓缓拿出先前四皇弟的亲笔书信,“父皇,这是四弟的信,请父皇过目。”
左右将书信呈给皇帝。皇帝展信看完,缓缓合上了眼睛。前面冗长复杂,他一扫而过,信末尾老四的几个心愿,看得他心里酸涩无比。这孩子在信里提到了虎脊山和荆棘崖,莫非是有预感?是冥冥中自有天注定?
如果不是要为父皇祝寿提前回京,不是虎脊山匪患严重,取道荆棘崖,不是中途忘了带物品……
但凡哪一个环节不同,都不会是这样的结果。
贾四张等人在奏折里写,取道荆棘崖一则是因为距离京城近,二是要避开匪盗。“匪盗”二字灼痛了皇帝的眼。他霍地站起:“传朕旨意,三个月内,铲平虎脊山匪盗!太平盛世,岂容强人猖獗?!”
皇帝拂袖离去,太子才轻舒了口气。看来父皇是把怒气撒到虎脊山匪盗上,应该不会再刻意为难贾四张等人了。
四皇弟那封冗长的书信,这几天他反复细看,几乎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以他对四弟的了解,他想四弟不会怪他这么做的。
想到四弟年纪轻轻尸骨无存,他胸口一滞,眼泪差点夺眶而出。四弟还不足十五岁啊,还没等到他三皇兄平安归来。
四皇子遇难一事,不多时已传遍了后宫。陶皇后宽慰着皇帝,自己先红了眼眶:“多好的孩子,怎么就……”
皇帝瞥了陶皇后一眼,脸上也有伤感之态:“都是命啊。他素来孝顺,可能是陪他母妃去了吧。”
陶皇后止了眼泪,一脸怔忪。
皇帝又叹一口气:“太子仁善……”
陶皇后心里暗喜,夸赞太子的话,皇帝可没少说过。
却听皇帝续道:“难成大器。”
陶皇后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她顿觉不安:“皇上……”
皇帝摆了摆手:“罢了,迟早得教他明白,要做皇帝,光有仁善之心是不够的。”
陶皇后默然不语,听皇上的意思,并没有对太子失望。还好,还好。现在皇上只剩下三个儿子了,其中太子是最出色的。皇上不看重太子,又能看重谁呢?
四皇子,到底是死了啊。
——已经“死了”的四皇子秦珩发现,除却沉默寡言、性子古怪,周成这个人还是颇能靠得住的。他自“建议”她假死,并将事情揽下来后,就积极主动帮她死遁。
“殿下先待在这里,不要害怕,属下去去就回。”
知道四殿下其实是公主以后,周成总觉得他不能再像先时那般的态度跟她说话了。他远远见过公主,俱是娇柔华贵,如细瓷一般精致易碎。
秦珩心念微动,口中却道:“周成,你若是想假意离开,告诉旁人我在这里,那大可不必麻烦。我直接从这儿跳下去就行了,倒也干净。”
周成一愣:“属下,我,我不是……”他深吸一口气:“我如果想告诉别人,那把殿下打晕了带出去,岂不更方便?又何必多此一举?”见她面显惊恐犹疑之色,似乎真怕他打晕了她。他的心蓦地一软,不由地放柔了声音:“殿下要假死,我不会告诉旁人。”
是他建议四殿下假死的,又怎会敲锣打鼓闹得人尽皆知?
“当真?连三皇兄都不告诉吗?”
“这……”周成有些为难,又有些惊讶。四殿下是姑娘的事情,三殿下竟然不知道吗?
秦珩苦笑:“我明白了。”她轻轻摇头:“你是三皇兄的人,当然不会瞒他。可要是都知道我活着,那还算什么假死?我还是……”
周成观其神色,猜测她定是还想寻死。他将心一横,伸手拦住了四殿下:“是,连三殿下都不告诉。”
话一出口,他又心生悔意。他怎么能贸然同意呢?但是,转念一想,连三殿下一起瞒着,好像没什么不对吧?虽然他一直不想承认,可当初三殿下派他去保护四殿下时就说过,从此以后,四殿下才是他的主人。而且四殿下就此在世上消失,焉知对三殿下不是一种保护?
他是暗卫,他很清楚,若真死遁,就得干净利落、不留一点线索。知道的人越多,留下的隐患就越大。
只是这么一来,他怕是得长期留在四殿下身边,护着她了。
他咬了咬牙,认真道:“三殿下当日把属下派到殿下身边时,就已言明,殿下才是属下要效忠要保护的人。殿下既然不想三殿下知道,那三殿下就不会知道。”
怕四殿下犹不放心,会在他离开后跳崖寻死,他甚至当场起誓:“我周成对天发誓,不会将这件事告诉任何人。若有违此誓,就让我死于乱刀之下。”
时人多重誓言,周成又自小习武,刀口舔血,对赌咒发誓的看重更胜过寻常人。
秦珩轻轻“嗯”了一声,似乎对他极为信赖。可事实上,她并不信任周成。她知道在这个情况下,杀掉周成才是保护秘密的最好方法,但她做不到。那就只能想法子,看能不能将其收为己用。
周成这才露出了一丝笑意。他自己都没察觉到他的思绪在不知不觉中被四殿下给带着走了。他想,是他要她活着,要她假死,那他自然得帮着她。不然她一个金枝玉叶,又不大聪明,假死不成,弄巧成拙,岂不是又连累了跟她交好的三殿下?
他对自己说:我是为了三殿下好才先瞒着他。我是在按照三殿下的命令行事。如此这般一想,他心里的不适淡了很多。
秦珩在山洞中待了三日,周成回来时,她已经将自己所带的牛肉干尽数吃完了。很好,周成并没有带其他人,而是给她带了一身干净的女装并一些食物。顺便,他还带回来一个好消息。
“他们在崖底下,找到了四殿下的玉佩和尸体……”周成乔装打扮过,他扮成一个庄稼汉的模样,黏上假须,涂黑了脸颊,还在脸上添了几个麻点,乍一看,还真看不出他原本的面貌。
“尸体?”秦珩惊讶地瞪大了眼睛,玉佩她是知道的,还在马背上时,她自己丢下了象征她皇子身份的玉佩。至于尸体……
周成点头,面带笑意:“是的,崖底的一具无名男尸,被当成了四殿下。咱们可以出去了。”
秦珩微微一笑:“好。”她掂了掂手上的衣物,面显踌躇之态:“我……需要换身衣裳。”
她衣衫破损,定然不能这般出去。周成给她带的是寻常农家女子的衣衫,对她来说,倒也安全新鲜。
谁会想到本该在崖底死去的四皇子,会是一个姑娘呢?
不知想到了什么,周成的脸腾地红了:“属下,我,我先出去!”
这个山洞的出口是在虎脊山山下。虎脊山下多匪盗,是以鲜少有人来往。周成不敢走太远,也不敢离太近,他站在洞口,面朝外边。他疑心自己听到了窸窸窣窣的更衣声,脸颊越来越烫。
“周成!”脚步声由远及近,四殿下轻轻唤了他一声。
他身体微僵,猛然回身,看向俏生生站在那里的四殿下。
她穿的农家衣衫不大合身,头发也只松松绾就,但这并不损她的美貌。她俊眼修眉,明艳端丽,即使荆钗布裙,也不掩其丽色。
周成只看了一眼,便飞速移开了目光:“殿下。”
“你不要再叫我殿下了。”秦珩摇头,“我原本排行第六,你先叫我六姑娘吧。”
“是,六姑娘。”周成已经猜出她是“早逝”的六公主。现在听她这么一说,更加验证了自己的想法。他有些怅惘,也有些淡淡的心疼。
说来也奇怪,以为四殿下是皇子时,他看四殿下,觉得她胆小怯懦,又蠢又呆。可是当发现她是一位公主后,她依然胆小,他看她时竟不自觉地带上了丝丝怜惜。
在他的认知里,公主们都应该是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这位六公主却不得不经历生死,舍弃皇嗣身份,真是可怜。
周成在外边这几日除了打探情况,还做了一些准备。殿下没有路引和户卡,去不了远处,他们只能先在附近躲避。好在河东灾情缓解后,有部分流民返乡,造成人员流动。他们乔装打扮一番,到临近州县躲避,也不是什么难事。
他想,等再过一段时日,他想方法帮殿下重办了户卡,再做其他谋划。
跟殿下说了自己的想法,她点了点头,并无异议。周成不免振奋,赶着骡车,带她先行离开了此地,到河东西南方向的太平县,赁了一处宅子,暂时居于此地。
秦珩提心吊胆了数日,犹自不大放心,待听说“四皇子”的棺椁已经运回京城,皇帝下令剿灭虎脊山盗匪,并未牵连别人时,她才悄然松了口气。
活着真好,逃走真好。
唯一不好的是身边有个周成,这是一个隐患。
四殿下棺椁被运回京城,在宫里又掀起一阵波澜。皇帝看着破碎了的玉佩,一声叹息,封四皇子为齐王,下令厚葬。
陶皇后跟皇帝商量:“要不要召珣儿先回来?他们兄弟俩感情一向很好。”
皇帝犹豫了一下,摇头:“不,先别召老三回来。边关正吃紧,乱了他的心神就不好了。这也不是什么好事,等他将来回京,自然就知道了。”
陶皇后点头:“也是,他早知道一日,就多伤心一日。”她又叹一口气,声音哽咽:“可惜了珍妃妹妹,一双儿女,姊妹两个,竟都不能长伴皇上……”
皇帝一怔,浮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丽妃苏云清的身形。他有一些恍惚:“苏家的公子今年也有十七八了吧。”
就再抬举一下苏家吧。
太子秦璋主动负责四弟的下葬事宜,格外上心。似乎这样能让他稍微缓解一下他心里的伤痛和愧疚。
他无法忘记四皇弟临行前,他去看望四皇弟时的场景。若那时他成功劝得父皇收回成命,是不是一切都会不一样?
他该怎么向远在边关的三皇弟交代?当初他答应了三皇弟要好生照顾四弟,就照顾出这么一个结果?
太子妃丁如玉安慰他:“殿下,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的寿数是天定的,殿下不要太自责了。”
秦璋轻“嗯”一声,表示把太子妃的话听了进去。他不想让妻子担心,可他的担忧自责并未减轻。
四皇子殒命荆棘崖,被追封为齐王,风光大葬,在皇帝的有意隐瞒下,远在北疆的秦珣还对此事浑然不知。
秦珣来北疆,不是为了游玩散心,而是有心想真正做些事情。
边关的生活和在皇宫时截然不同。他虽然不大受宠,但是在皇宫里,他该有的,一样都不少。在边关,所有的安逸均离他而去。他在这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军人。
他上过战场,受过伤,流过血,最严重的一次,箭矢差点穿透他的肩膀。
但他无疑是成功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快速成长,立下功勋,也逐渐发展了自己的势力。
五个月前,黑风骑的宣威将军战死,他接管了黑风骑。在之后的几次战事中,他渐渐赢得了他们的敬重与信赖。
他有了新的朋友。他可以和他们一起饮酒,也能和他们一起厮杀并肩作战。但是他们都不是他最重要的人。在他心里,最重要的还是远在京城的四皇弟。
三皇子秦珣有单独的营帐,在他的营帐里,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匣子,那匣子里放着四皇弟写给他的信件。
有时他闲着没事,会一遍一遍地翻看,每一次看,都会有不同的体会。
他想,他回去以后,一定要好好说道说道四皇弟,这信写的又臭又长,一点意思都没有。然而明知这信没什么趣味,他依然翻来覆去看了多遍。
看着这信,仿佛他还在宫里,看着四皇弟每日蠢蠢呆呆地瞎忙活。四弟在信里说很想他,他在回信里虽未提及,可他对四皇弟并非不思念。——他又不是铁石心肠,在边疆这么一个地方,怎么可能不想老四?
他每次上战场,都戴着四弟给的护身符和香囊。他想,大概是四弟的祈求太过真心实意,所以老天保佑他,让他能数次在战场中死里逃生。
回去以后,一定要好好夸夸老四,他几乎能想象出四弟被他夸赞时的反应。——那小子肯定又惊又喜又不好意思。
也许四弟会说:“真的吗?”也可能是:“皇兄真好,皇兄真厉害!”
四弟对他一向崇敬而又信赖。
想到四弟,他不觉唇角微勾,同时眼中又闪过一丝疑惑。
是不是怕他分心?为什么四弟自从去了工部,就再没给他写过信?总不会是因为工部的事情太多吧?四弟去工部不是挂名吗?
在秦珣看来,四皇弟一直习惯于黏着他。若是突然有一阵不黏他了,定是那小子傻傻的想太多,以为会影响他,连累他。
——之前不就有过一次吗?
于是,破天荒的,秦珣主动给四皇弟写信。他在这封信里,寥寥几笔,讲了自己在边关的事情,暗示四弟,自己其实挺欢迎他来信的。
想了想,他又将信纸团成一团,重新取纸写过。太麻烦了,直接一点就好。
这次他写的更简单,只标注了归期。
是的,战事快结束了。他要回京一趟。
他想,四弟看到这封信,一定会很开心,会日夜数着日子盼他回去。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周成:我是为了三殿下好才不告诉他。
秦珣:……
第40章 闻讯
战事真正结束; 处理好边关事宜; 已经是这一年的年底了。
秦珣带着黑风骑踏上了回京的路程。——他想赶在过年之前回到京城; 一来他在信中写到他会与四弟共同守岁,二来他也想将战事的胜利送给父皇作为新春贺礼。
他们一行人这一路披星戴月; 行得极快。
因为在路上没有耽搁,他们的脚程快了不少; 到京畿之地时; 也才腊月二十三。在城外稍作停留,他就快马加鞭,向京城方向而去。
冷风猎猎,将他一头黑发恣意扬起,然而他胸口发烫; 毫无冷意。一想到回宫以后就能见到四弟,秦珣就难掩心里的期待。
不知道四弟有没有长高一些?离京的时候; 四弟还没到他下巴,十四五岁的少年长的最快,这次回去; 他应该会大变样吧?
他提前回到宫中,也不知四弟会怎样的喜出望外。
然而未到城门口,就看到了在京城外隆重相迎的大皇子秦琚。秦珣有一些意外,但神色不改。他的行程,京城这边果然都知道。
他握紧缰绳,并未下马,冲大皇兄拱手施礼:“多日不见; 大皇兄风采如昔。”
“三弟辛苦了。”秦琚也在暗暗打量着三弟。在边关一年多的时间,三弟的变化肉眼可见。
三皇子的眉眼依旧俊美而精致,只是气势与之前大为不同。以前的三皇子威仪有度,气质清贵,现在的他约是被边关的冷风吹久了,气势都显得冷冽了许多。
“为朝廷尽忠,是我等为人臣子本分。何谈辛苦?”秦珣微微一笑,翻身下马,“敢问大皇兄,宫中一切可都安好?”
——他这句话不过是随口一问,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必要。无他,再过几个时辰,他自己就可以亲眼见到他想见的人。
却不想,因为他这一句话,大皇兄的神色忽的变了。
“这个嘛……”秦琚面显为难之色,“有件事,不知道三弟是否知道。”
“什么事?”
秦琚上前,轻轻拍了拍三弟的肩膀,一些同情,一些怅然:“唉,四弟的事,你要节哀……”
秦珣心头一跳,微眯起眼,沉声道:“皇兄说什么?什么节哀?我,我怎么听不懂?”
他口中这般说着,心下却不由一阵慌乱。
“啊……”大皇子愣了愣,有些懊悔的模样,“怎么?三弟还不知道吗?今年河东大旱,四弟奉命前去赈灾,回来时出了意外,已经不在人世了。还是太子亲自主持的丧礼……”
“已经不在人世了……”秦珣耳畔嗡的一声,如遭雷击,他只看见大皇子的嘴一张一合,却已听不到说些什么。
他使劲儿摇了摇头,试图驱走脑海里的杂音,冷声道:“皇兄这玩笑开的,可一点都不好笑。”
见三弟脸色发白,神情大变,大皇子也不知道是可怜多一些,还是可笑多一些。他叹了一口气:“好端端的,我开这玩笑做什么?这不是红口白牙咒人吗?三弟若不信,回宫一看,也就知道了。”
他又长叹一声,似是极为遗憾。
秦珣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并不说话。他不相信大皇兄说的话,一个字都不信。四弟那个样子,去赈灾?还出意外不在人世?怎么可能?四弟当时还在信里说要等他回来呢!怎么可能如大皇兄所说?!
他对自己说,秦琚是在开玩笑,是在撒谎,是要乱他的心神。但是巨大的不安依然笼罩着他,正如秦琚所言,好端端的,他怎会撒这样的谎?而且还是这种很明显就被戳破的谎言?
他勉力勾了勾唇角,压下心头的慌乱:“我回宫一看,自然知道大皇兄说的都是假的。”
是的,大皇兄说的都是假的。四皇弟不可能出事,绝对不会。四皇弟说了要等他回来的。
秦琚摇头:“唉,你……唉”
秦珣肃了面容,不再理会大皇兄,他直接翻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