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娇娘美如玉-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说着,轻轻将那兰草放在他面前,桌子遮着又无人看见,一脚踏过去,踩到张君裤裆里,疼的他顿时胀红一张脸,险险要抱地打滚。
第140章 情话
丫丫站在最近; 捂嘴笑着,扶过如玉要走; 便听张君躬腰捂着肚子哀叫道:“如玉; 今儿休沐,我带儿子去捉鱼; 你送走了这些小侄女们; 记得晚上到延福宫陪祖母闲话一会儿。”
老太太最疼张震,大孙子死了之后一直没缓过来; 今天叫张君强拉入宫,也一直是强颜欢笑。
在丫丫眼中; 这乍手红脸的二少爷做了皇帝之后; 今儿果真叫她刮目相看了一回; 她方才还跟如玉说; 瞧着二少爷如今这帝王之风,仿佛太阳从西边升起似的; 这会子再瞧,大约太阳仍要从西边落下了。
*
五毒月中,为驱体毒; 皇宫之中皆是兰汤沐浴。如玉下午送走入宫赴宴的老命妇们; 恰初一也叫张君带走了,她一人舒舒服服泡了个兰汤浴。沐浴之后,也不束发,带着福宁殿少监苏修,捧着山西贡来的菖蒲酒; 并几样咸甜粽子点心,要到延福宫与老太太闲话儿。
颇意外的,二房叔母杨氏也在,胡氏也在。在大殿东次间的炕沿上围了一圈儿坐着。如玉进殿,便听初一高声叫道:“娘!娘!”
他褐绒绒的脑袋被贺氏圈在怀中,与贺氏共捉一支笔,也不知在乱点些什么。
张君居然也在,早换了白天那件鲜亮的龙袍,仍是平日绯色的圆领布袍,白玉龙纹簪冠,坐在屏风前一张朱红漆香桌前,不知在写着什么。
杨氏与胡氏几个见罢礼,贺氏拉如玉一炕坐了,小初一连趴带转就钻回了如玉怀中。贺氏将佛桌上那份覆洒金锦面内红纹宣纸的册子递给如玉,笑道:“瞧瞧,这是你家大小子执笔点的,你瞧着如何?”
如玉接过锦册,见上面一排男子名,一排女子名,白芝兰和芝玉姑娘的名字赫然在列。果真应当是初一的手笔,一支朱笔东拉西串,将左边的男子和右边的女子联到了一起。如玉亲了亲初一的小面颊儿,问道:“我的儿,我可知道自己串拉的都是什么呀?”
囡囡十分乖巧的跪在贺氏身边,起身道:“婶婶,二叔说他前几日巡视京外两座大营,发现许多年青指挥使家中还少房夫人,恰今日入宫的各家贵女们很多,也都还没有订下婚礼,由兴而起,遂请了老祖母的懿旨,给他们配一房婚令,这样一来,岂不两厢欢喜?”
如玉转身去看张君,他低头仍还写着一纸纸的赐婚令,忽而抬眉蘸墨,掩不住的笑意。夫妻做了五六年,每每如此叫他看一眼,她仍还会脸红害羞。
张君心道一声阿弥陀佛,暗叹今夜只怕福宁殿的大门不会关了。皇帝亲笔手书,最后由太皇太后一纸纸赐出去,那一个个暗搓搓到太皇太后这里递了八字的外命妇们,也只得自认倒霉。
至于婚配,也不算是撞天婚,毕竟张君点的,皆是年纪青青英才相貌又家道颇为普通的指挥使们。而那一个个小娇娥,他也亲自见过,亲自问过话儿,至少暗揣着二人能合得来,能情意投契,才会拉着小初一的手将俩人划归到一处。
*
晚上要回福宁殿,如玉是趁着老太太与胡氏几个聊天的时候先走的。她抱走了初一,俩人一同在高高的宫墙两侧走着,初一仰望着天上一轮明月,忽而说道:“娘,回家!”
如玉怔了怔,见月光下小初一的嘴撇着,低声道:“初一,这就是咱们的家呀,还回那里的家?”
初一毕竟一岁多的孩子,顽一天顽困了,在如玉肩头揉着毛绒绒的脑袋,哭道:“娘,回家!”
如玉明白过来了。小初一仅有的记忆,都是在竹外轩,小孩子也难离故土,入宫以后房子阔了殿大了,可他还是想竹外轩那点小地方。
如玉停在巷中,仰头望着天上那一轮明月。她也曾站在柏香镇自家的老宅外哭过,也难离故土,可是很多时候,路不是由人走的。
“初一!”张君疾步追了上来,远远伸着两只手。
如玉下意识将孩子扭到另一侧,问道:“你怎么不陪祖母说话,也跑了?”
张君还要抱儿子。初一小小人儿,对张君的态度,全凭如玉的心情。他也查觉到娘此时非常厌恶这个陌生的爹,不愿意将自己给他,遂也紧紧抱住如玉的脖子,月光下两只眼儿明亮亮的瞅着张君,坚拒道:“不要!”
干脆而又清楚,响亮,中气十足的一声不要。张君颇为欣慰儿子没有遗传他的大舌头,跟在娘俩身后默默的走着。
从给儿子喂鸡蛋羹,到涮口再到洗澡,张君一丝儿的手也插不上,他急的焦头烂额,站在屏风外的苏静与苏修亦着急上火。好容易到了睡觉的时候,囡囡又不在,没人陪着初一,她将初一抱上自己的床,俩人团成一窝儿,一丝儿的床也不肯让给他。
张君在床前杌子上坐了许久,夜渐深,见白奶妈在外等的久了,如玉却没有放初一出去的意思,轻声唤道:“奶妈,进来把孩子抱出去!”
白奶妈还未进来,初一腾的坐起来,扭着小脑袋脆生生叫道:“不要!”
张君使个眼色:“抱出去!”
如玉侧歪在引枕上,不置可否。初一最会看眼色,两只圆圆的眼睛上长睫毛扇子似的乎扇着,笃定了主意今夜那里都不去,靠在如玉胸前,脑袋摇的拨郎鼓一样,连连叫道:“不要!不要,就不要!”
张君心爱儿子那犟兮兮的懵懂样子,忍不住叫他逗笑,柔声道:“好,那就再玩一刻钟。一刻钟后,必得去睡。”
小儿那懂得时间是什么。初一见老爹走了,又趴到如玉胸前,嗅来嗅去暗拱着,亲她的脸揪她的耳朵,一支线香引燃过半,孩子渐渐玩累了,偎在如玉怀中沉沉睡去。
张君抱走孩子,稳了稳气息上床,见如玉歪躺着,眼儿半眯,长发如瀑泄于枕畔,看脸上不是很生气的样子,偎过去问道:“还在生气?”
如玉亦想家,闷声道:“新鲜了,日子过的好好儿的,我有什么好生气的?”
张君再不说话,刚才沐洗过的胰子清香,那明黄色深衣罩着的胸膛仍还冰凉,相隔一尺远的距离,他低声问道:“可是今天我做月老,拉的红线叫你不满意?”
天已经够热了,她穿着件淡粉色秀水仙散花的绿叶薄裙,前开襟,玉笋般的腿管儿半露,张君心猿意马,竭力想要讨好奉承。做皇帝已是苦差,好容易得休一天,终于送走了孩子,还不知道能不能吃得到嘴里。
如玉略往后倚了倚,望着坐在杌子上那锋眉俊貌的年青男子。上天生了一幅好皮囊给他,却没有生给他相应该有的,讨好女人的圆滑与手段。大约从五月初一开始,他就在谋酿一场赐婚,想要堵了那些不停上折的老命妇们的嘴。于是亲自前往京外两座大营考察青年才俊,又请老太太们带着小闺秀们入宫,凡有动了入宫心思的,大笔一挥全拉出去赐婚。
如此一来,那些年青的将士们能抱得美人归,当然高兴,也会忠心拜伏于新帝。
至于满朝老臣并那些世家们,大约一段时间内也会消停了往宫里送女儿的心。
他做完了这一切,得意洋洋,又惴惴不安,坐在床沿上捉住了耗子的猫一般等着她来表扬。她一肚子的闷火,偏生还发不出来。
如玉耐着性子说道:“你既早有这样的心思,就该早早儿的告诉我。今儿一路的花言巧语,进了浣秋阁却将那小娇娥们一个个拉过来细看细问,我怎知你是要给她们赐婚?”
张君也不知真傻假傻,终究没悟过来,反问道:“那你觉得我是想做什么?”
如玉再忍不住,一只引枕甩了出去:“在我看来,你就是心有痒痒想纳两个妃子进来,好充后宫!”
张君一急便脸红,猛得一下跳了起来,乍乍着双手道:“那不过些小丫头,我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动那样的心思?”
如玉也坐了起来,针锋相对的吵:“你一个一个的看,一个一个的问,在我看来,你就是动了那样的心思。”
张君举着手道:“我若有那样的心思,天打五雷轰……”
举到一半,他忽而想起在陈家村的时候,山窖里他不过发了个誓,一声惊雷便劈死了老皮皮叔,暗道那一回或者自己心志不坚,这一回却是问心无愧的,越发将手伸的老高:“天打雷劈!”
如玉一把推了枕头,扯了那明黄缎面的锦被过来,将自己裹了个严实。
张君摸上床,讨不到被子,心想干点坏事儿,狼吃月亮无处下爪,连连哀求道:“我不过是多看了她们几眼,也是想给那些小侄女们寻房满意亲事而已,那相貌如今我已忘得一干二净,你为何还要恼了?”
如玉总算说话了:“看也不许看!”
张君连连点头:“好好,以后绝计不会再看,就只看你一人,可否?”
*
凡帝后同榻,宫闱局的宦官们便要在外守夜。
前些日子因为皇帝回福临殿的时间总不能定,而且进殿也不过片刻就走,所以福宁殿少监便阻止他们入内。今夜看皇帝的样子,都是想整点事儿出来的,所以两个宦官此时一左一右,就守在寝殿门外。
从来没有帝后这样吵过架。副使给那正使眼色,当然是想问,这样的吵架,可要录下来。
正使手卡过脖子如刀一拉,轻轻摇头。
这样的话写进去,大约他们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如玉!如玉!你来摸摸,我觉得你那一脚踢坏了我,否则他怎么一点信儿都没有?”两个宦官乍耳听着,但不知那个他是谁。
忽而呀的一声,再接下来,不必说一个哼哼叽叽一个哎哎呀呀,半推半就要弄到一起了。
副使经验不比正使,与张君一样也是个榆木脑袋,高声叫道:“皇上,千万要注意龙体,五毒月中不可行房啊皇上!”
*
张君拨云撩雨好容易哄着如玉肯共赴巫山,听到外面这阴阳怪气的一声,闭眼伏了许久,喝道:“滚!”
如此三更才歇,张君顽性不减,笑道:“这些宫人少见多怪,不知恰因为是五毒月,才要以毒攻毒。
这个月必得夜夜都要来一回才行。”
如玉仿似酷暑中淋了一场透心凉的雨,又仿佛寒冬腊月泡了一回热气腾腾的澡,混身没有一条筋络不透着酥。
这皮性不改又傻里傻气,犟兮兮的男人,外事精明,一朝文武没人能玩得过他。□□上糊涂,端地是个呆子,一句好听的话儿也不会说,无论何时想讨好她,总要气的她火冒三丈。
大约唯一一点好处,唯一叫她能忍下去的,也就床上这点事儿。无论再怎样的气恼,闷怀,着他般弄一回,看他也顺眼不少,看这座皇宫也顺眼不少。
如玉道:“方才出延福宫,初一说他想家了。”
张君也颇怀念一家三品挤在竹外轩的日子。家事国事天下事,有近一年的时间,全是他一人在竹外轩那间小小的卧室中,如玉的床前所批阅,决断。
她就睡在床上,半夜苦熬不过困倦时转身看上一眼,描上两笔。
金戈铁马,美人横陈。山河表里,她身上的脉络。他生来六亲无靠,唯有背靠着她,才能安心做事。
两人相对而卧,张君笑道:“这几个月来,每日在前朝处理事务,傍晚宰相与各部尚书,侍郎们踏着夕阳回家,我站在宣德楼上远眺他们离去,深觉他们无比的幸福。夜里回到这殿中,看你沉睡在床,恨不能一被子将你和初一裹了,回到永王府,回到竹外轩。”
入宫之后,她清瘦不少,纤腰不过一尺围,才行过人事的红晕还未褪去,葱管似的手指压在颊畔,唇抿一抹笑,亦盯着他,并不语。
张君又道:“我也不知道自己要坚持到什么时候,但你是我的妻子,无论我能走到那一步,你也必须得陪我坚持下去,好不好?”
如玉仍旧不语。
“你当初不过陈家村新寡的妇人,我也不过一个差点叫母亲遗弃的孩子。能住进这座宫城已是奇迹,总有一夫一妻的帝后,能执手走到最后,是不是?”张君话未说完,如玉扑了过来。
有那么一瞬间,他以为自己这一整天竭尽脑汁的绵绵情话终于触动了她,叫她心有痒痒还想讨点苦头,正准备再以毒攻毒一回,只觉眼前一黑,如玉已经拨灭了烛。
作者有话要说: 照例12点还有一更啊!
第141章 朔方
她重又躺回里侧; 低声道:“大嫂曾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嫁只猴子满山跑。我既嫁给你; 无论你走到那一步,也只能跟着; 又怎会说走的话。可我仿佛听人议论; 说赵荡所率的辽金连军已经将当初大哥所占来的西夏旧地全部夺走了,可有此事?”
张君道:“有!”
当初花剌与大历联军灭挤在中间的小国西夏; 将西夏亡国的疆土一分为二,各据为已有。再后来; 安九月死; 花剌国主安达转投西辽; 与金、辽三国联兵; 南下攻伐由张震建立的新朝大齐。
在新朝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金辽联军几乎占领了整个河西走廊; 以及西宁府,夏州府。直到张震两次御驾亲征,才将这些地方都夺了回来。
他之死; 于新朝来说仿如当头棒喝。这些日子内外交困; 赵荡所率的金辽联军,如龙卷风一般肆虐而下,重新又占领了整个河西走廊以及清海湖,边界持续往南压缩,若果真叫他们自金城关渡过黄河; 一朝功业,张震打下的基石就全没了。
如玉与赵荡本为表兄妹,国仇家恨归不到个体的人身上,而如玉对于赵荡个人的影响一直以来都还颇好。在她心目中,他大约是个痴情的、时运不济而败走,终于在异域它乡再度崛起的英雄。
张君心中一点自私,不肯叫如玉知道边关战线上狼烟死起,将士们沙场埋骨一事,所以一直将这些事情瞒的死紧,却不期她还是知道了。
她比他预料的要平静许多,也不过多问及赵荡的私事。只道:“当初沈大哥死时,我曾答应他要将他的尸骸带到朔方去,葬到一座叫契吾山的地方。他说,我母亲是他亲手葬的,就葬在契吾山顶,他要我将他葬在另一座山头上。
若金辽联军再往下攻,重新占领朔方,我想往契吾山,只怕会更加困难。所以我想趁着如今朔方还在咱们手里的时候,去一趟。”
张君道:“你如今是皇后,出宫已颇多麻烦,要越几千里路程到朔方去,难上加难。”
一国之后,何其重要,更何况赵荡如今常驻西平府,只要风闻一丝消息,不出三天功夫就能出兵将她劫走。新朝始立才有两年,皇后丢了,国也就没了。
如玉自然也考虑到这一点。她道:“所以我想私服,悄悄出宫,只须带上几个功夫底子好的皇家侍卫即刻。”
张君默了许久,才道:“容我考虑考虑!”
*
西平府本是原西夏国的都城,在黄土交错,风沙肆虐的西北高原上,西平府是一片绿草青青,碧水环绕的大平原,北有贺兰山拔地而起,直指苍穹。南有六盘山如蛇蜿蜒,划破天际。
赵荡的行宫,就设在曾经西夏的王宫之中。西夏人虔诚信仰佛教,所以佛寺处处都有,宫殿也建的仿似庙宇一般,又基石沉厚,古朴庄重,但比之大历皇廷建筑,终究是少了太多精致雅意。
从朱瓦黄墙的寝宫正殿二楼望出去,贺兰山高耸入云,碧宇晴空下仿佛触手可及。
赵荡穿一件沉潭色绣桃枝,左衽绣金纹的窄袖长袍,脚踏翘尖绸靴,发饰象牙簪。碧服,略显微深似小麦色的皮肤,宽阔,瘦削而又紧实的肩膀,眉弓比之在鸳鸯淖时还要高挺,眸深眼褐,负手持弓,远眺着晴天碧宇下贺兰山顶那抹白雪。
在他身后一丈远处,坐着名梳双辫的契丹族少女,她并不知道背对着自己的男人眸中能够吞噬一切的冷漠,还在喋喋不休告那北院侧妃完颜雪的黑状,将完颜雪之恶,说的天上有地下无。
赵荡忽而转身,眼角微微细纹,眸盛笑意:“那完颜雪不过罪囚之女,竟敢欺负我们辽国金尊玉贵的公主殿下,看来她是活的不赖烦了。也罢,她毕竟比你先入孤这寒陋之门,你带上从达坂城来的那位高昌公主,一起将她赶出去即可!”
原来,当初赵荡娶完颜雪,并非只娶她一人。同时,他还娶了西辽公主耶律季旋,以及来自达坂城的亡国高昌公主马棉儿,和她的妹妹马蜜儿。如此正好东南西北四院四位侧妃,好不热闹。
自从三国联兵要灭取大历而代的新齐以来,金国兵马大元帅完颜胥战死,膝下最得力的几个儿子一个接一个的战死,金国如今元气大损,西辽却保持了实力,兵肥马壮。
耶律季旋一听国父竟要自己主持去赶完颜雪走,心中不由窃喜,娇声道:“我不过一个侧妃,那完颜雪也是侧妃,名不正言不顺,我怎好赶她走?”
这意思再明白不过,她想要坐稳国父大人府中正妃的位置。
赵荡踱到耶律季旋面前,双手按上她的肩膀,西辽金尊玉贵的公主,皇帝律季连的长姐。相貌连完颜雪都及不上,心思倒很深沉。
从一嫁给他,就在图谋那个正妃的位置。赵荡柔声道:“你在孤的心目中,独一无二,比正妃还要尊贵。之所以孤不许你正妃那个位置,是因为还有更尊贵的位置,孤会带着你一起去实现!
现在,带着达坂城的那两个,三人一起把完颜雪赶走!”
耶律季旋一颗小心肝儿怦怦乱跳,暗猜那比正妃更高的位置是什么,仿佛袖里摸龙,只摸到一个鳞片儿的瞬间,心中火光微闪,一声娇呻,雄赳赳气昂昂的走了。
赵荡重又踱步到窗前,这一回上来的是曾经大历的旧人,归元帝御前宣诏使冯忠。他对着赵荡的背影深深一礼,叫道:“王爷!”
“赵如玉可动了心思否?”赵荡回头,直截了当问道。
冯忠道:“奴婢手下的人卖通了赵如玉身侧一位小宫婢,这些日子来,那小宫婢常在她案头摆些《礼记。祭义篇》,以及《韩诗外传》等书,书中提到亡人丧葬,自然先讲入土为安。她为沈归故,已在悄悄计划西行。”
距今一年半,国破,家亡,细雨濛濛中相依在破庙里,她细语轻言的抚慰。鸳鸯淖那寒风呼啸,大雪纷飞中围着炭炉闲话喝茶的日子,距今约有一生那么长。分别不过一年半而已,可他觉得自己仿佛过了一生那么长。
等北院侧妃完颜雪提剑冲进正殿的时候,赵荡所骑的快马,已经出了西平府,往朔方而去。
*
沈归的棺木由其属下的将士们运送,先行一步到达朔方。
如玉轻装简从,只带着个小丫丫,由禁军侍卫长曾禁护送,从延安府方向往朔方而去。
到了朔方,如玉也不多作休息,由曾禁带路,直奔县北七十里的契吾山而去。
契吾山本不过一座荒山,红黄间色的泥土山,六七月间也只有些顽墙的蓬蒿生于岩缝之中。
她母亲的墓,果真只是个黄土包而已。但显然沈归年年都来扫墓,方圆一圈青砖转砌,正值夏季,墓地所占的整个山坡上青青一片绿草,绒细似毯。有丁香、格桑、银莲,全是在鸳鸯淖的草原上,如玉才见过的野花。
在朔方这种荒草滩头,这一方草滩必是人力之为,显然也是沈归的手笔。
到人世二十三年,孩子都有了,才第一回 祭拜亡母之墓。如玉接过丫丫手中的酒奠了,轻声叫道:“娘!”
只这一个字,她便止不住泪如雨落。
她娘是花剌人,按理来说不通汉话的。于是如玉又改成花剌语,轻声说道:“女儿坎坷一生,到今日才有机会来您的墓前一祭。”
心有千言万语,在坟前哽咽,却是一句也说不了来,唯有伏地而哭。山脊上禁军侍卫环侍,丫丫站了坟阙之外,如玉一人跪在那一片如毯织成的绿草中央,捶地而哭,七月的暑风刮过,哭声回荡在山谷之中。一袭墨绸深衣的赵荡,手持把油纸伞,就站在三里外的另一座山头上,望着对面背身而哭的如玉。
三里路,是说上山与下山的距离。对面那座山头略低,若相对而望,能连彼此的眉眼都看的一清二楚。若喊话,不必太大声就能听得见。
那是沈归替自己选的墓地,是仰视的姿态,能叫他时时望着对面沉睡于绿草滩中的,辽亡帝的元妃。
尊他的遗言,他的墓,也只是掏了六尺见方的深坑,就地起土埋葬而已。
*
哭声传到对面,赵荡身边随从问道:“国父,可要吾等即刻发动攻击,制服那些齐国禁军侍卫?”
赵荡轻轻摇头,抬头望天。北面一朵乌云渐渐压境,将整座山头笼罩。他道:“不要轻易打动,孤一人前去即可。”
往下是梯字形的羊肠小道,蜿蜒下去,深到山底,再一条羊肠小道蜿蜒而上。最难走的地方,只是一个接一个黄土簌簌下落的土坑。这种黄土堆成的山,雨天湿滑成泥,晴天干晒成焦土,唯一能搭脚如窜的,大约也只有本地的放羊娃,和那些黄山羊们。
事实上沈归本就是朔方人,老家就在离契吾山大约七八里远的地方。他幼年时常在此处放羊,所以才会把元妃安葬于此处。一点小心自私,他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