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豪门世族-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分家?”薛氏大声说道:“三叔,你说的是什么话?我还在呢,怎么能分家?老侯爷离去前,也没有说,让他们分家的!”
  三叔公听了不慌不忙的说道:“要是你们和和气气的,我也不会说这分家的话,可是看看现在这样,与其在一起大家都不舒服,还不如分开。眼看着这下一辈都要当祖父的人了,还在一起住着干什么?你又不想跟着煦之去御赐的宅子,总不能分开住着吧,不分家,就说不过去,分了家,就是分开住,也没有人说什么了。”
  “别人不好说,我这个当长辈的,就开这个口,多少人家,都是因为住在一起,矛盾更多,亲兄弟弄得跟仇人一样,还不如分开了,大家各自单独住,也不是分家了,就各顾各的了,毕竟他们是亲兄弟嘛,到时候谁有个困难,难道不会帮一把手?”
  “我看三叔公的话很是对,大嫂子,这么多年了,煦之也没有回来住过,你们不是照样过起了日子?现在煦之回来了,要接你回去尽孝,大嫂子你又不乐意,大嫂子肯定是愿意跟自己亲生的住在一起了。这样和分家有什么区别?再则,煦之是侯爷,总不能让侯爷没有个侯府,让延之他们住着吧,外面人的闲话说的,我们都听不下去了。”

☆、第5章 舍弃

  五老太爷一番话,说的众人都点头,你既然不想和老大住,那么就分家,分家了,你和你亲儿子住,别人也说不出什么话来。可是你要是不分家,还要占着侯府和自己的儿子住,这就说不过去了,这可不是你这一支的事儿,是整个李家的事儿。
  薛氏见今天怎么样也得有个结果了,不然这些人就会弄个没完,装晕她已经试过了,没有用。薛氏想到自己多年前听到的一句话,在绝对的权势面前,什么计谋都无济于事。
  难道今天她就被逼到了这个地步?
  不是的,绝对不是的!这老大不过是现在看着势高,她还有翻盘的机会!
  离开这长安侯府,她怎么愿意?如今,也只能是缓兵之计了。
  “分家这么大的事儿,你们也不能说了就决定了,我还要考虑一段时间。怎么,老大,你连这点时间也等不了了吗?”薛氏对李煦之说道。
  李煦之道:“母亲是长辈,你说如何就如何?”
  薛氏听了冷笑,我让你再也不要回来了,你乐意不乐意?不过面上还是说道:“既然这样,容我们几天了。”
  这些族人没有停留在长安侯府,而是跟着李煦之去了他现在御赐的宅子,王氏早就准备好了宴席,请族人们吃酒。
  三叔公在宴席过后,对李煦之说道:“那边要是同意分家,你能舍的也就舍了吧,我相信你就是不靠这些祖产,也能过的比他们好。”
  三叔公的意思,是在这产业上,让李煦之不要斤斤计较,免得到时候弄得难看。
  快刀斩乱麻,把家尽快的分了,才是好事儿,免得别的世族看他们李家的笑话。
  李煦之道:“除了是侯府必须继承的,其他的,孙儿这边是不会计较那么多的。我看咱们族人甚多,这些年祭田也没有增加,我希望能从侯府再拿出来五百亩的地供养族人们。”
  “好,好,好!煦之,三叔公果然没有看错你。”一个能为族人打算的侯爷,才是他们想要的。
  这十几年来,侯府的产业被薛氏等人拽在手心里,他么这些旁支中,有的人都快吃不上饭了,上门打秋风的也有,只是那侯府的人的嘴脸,确实是让人很不舒服。
  经历了这么多年,李氏族人是越来越多,不可能都富裕,有些旁支,可不就是靠着每年祭田的收成,能过上日子?
  可是三叔公他们每次和侯府的人商量,想要多弄出点祭田出来,侯府的人就找各种借口,不予理睬。
  同一个祖宗,有的过的锦衣玉食,有的过的吃了上顿没有下顿,这也太不像话了。
  作为辈分高的三叔公,能得到这样的承诺,也是喜从天降了。
  李煦之把这事儿跟王氏说了,王氏听了微笑着说道:“怎么?老爷还怕我不同意?我是那么小气的人吗?”
  且不说她自己的嫁妆,作为西宁侯的嫡亲妹子,她的嫁妆十里红妆,绝对不夸张。
  西宁侯镇守西宁,可以说,在西宁,那就是土皇帝,他妹子的嫁妆,能寒碜吗?这么些年打仗,西宁侯从敌方那边得到的珍奇异宝不知道有多少,一部分上交,可是谁也不是傻子,都会给自家留好的东西,王氏的嫁妆里面,这些好东西多的不得了,随便一个拿出来,都价值□□了。
  当初西宁侯知道妹夫是京城的人,提前就在京城给王氏买了宅子铺面,和田产。有权有钱,什么东西买不到?
  区区五百亩地,王氏真没有放在眼里。
  当然,她也不是手头散漫的人,五百亩地给出去,让李氏族人得到实惠的同时,也更站在他们这边,到时候舆论就更利于他们。
  至于分那长安侯府的家产,这些年,这些家产在那薛氏母子手里,肯定早就成了他们的囊中之物,他们也不稀罕争这些东西。只有没有的人,才拼命的想要把这些东西争到手里。
  所以,京城传出来,长安侯府分家的消息的时候,有些人还同情薛氏母子等人,觉得李煦之做的有些过分了,不管怎么说,这薛氏也是他名分上的母亲,他这一回来,就要把继母和弟弟赶出家门,实在是得势不让人了。
  可是等大家知道,李煦之这个侯爷,在分家的时候,只要了长安侯府这个宅子,还有御赐给长安侯府的田产等物,加上李煦之生母的嫁妆,就把长安侯府别的家产分给了两个异母兄弟后,这风向就一下子变了,也没有人说李煦之是不让人了。
  在这个世上,人为财死,谁家不是想多得些家产?为此反目成仇的多的是。
  继母为什么要算计继子,还不是想给自己的亲骨肉多得些好处?
  就说这薛氏,为什么要这样对待继子?还不是为了这长安侯府的家产?好了,现在人家李煦之不要这些家产了,只要了不能分出去的东西,这下子,你还有什么话说?
  什么?你说这侯爷的爵位还不是李煦之得了?笑话!人家李煦之本来就是嫡长子,爵位本来就是他的!人家现在只是得了一个爵位和一个空荡荡的侯府,你还想怎么着?
  “这些年,我不在京城尽孝,都是两个兄弟伺候母亲,所以我的那一份家产,就当是孝敬母亲的。”李煦之如是说。
  三房马氏这边自然是欢喜,本来以后他们也是要分出去的,到时候也不一定能分到这么多的家产二房的人心黑着呢。
  现在好了,他们多出了这么多的产业,就是分出去了,也不愁了。
  所以三房这边,对当初决定和大房交好的决定,是打算继续的。
  “说白了,爵位本来就是大哥的,人家大哥如今能做到这一步,也是难能可贵了!不然,他就是不把自己那一份分给咱们,咱们还能有什么办法?”
  想她那好二嫂,还联系梁王府的人,找了御史弹劾了大哥那边,结果又如何呢?
  大哥那边还不是好好的?人家照样把侯府弄回来了,照样是把这个家给分了。
  而且分的这么漂亮,外面的人,也不会说他不孝顺了。
  因为换做旁人,谁会这么大方的把自己该得的一份送给兄弟呢?就是同胞兄弟也不会吧,二房那边,想一想都不会。
  这分家的事儿已经妥善的处理了。也没有御史再弹劾李煦之,因为这些御史也做不到,自己一文也不要,把自己该得的东西送出去。
  要是有人说,这是因为李煦之自己本身就不缺那些东西,所以才不会要长安侯府的家产的。可是好东西谁会嫌多?有了想要更多,何况那些东西合情合理,都该是李煦之的。

☆、第6章 薛老舅

  一般人做不到的事儿,李煦之却做了,更何况是以前对他不好的继母?
  而对于这薛氏不跟着李煦之,反而跟着自己的亲儿子,这事儿,就更是合情合理了,一边是有嫌隙的继子,一边是亲儿子,换做谁,也会选择亲儿子这边。
  不过,等薛氏听到有传言,说她做贼心虚,所以才不敢跟着李煦之的时候,把薛氏给气坏了。
  还有人说,薛氏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李煦之那么大度的人,怎么可能是对她不好呢?
  是她自己做了亏心事,所以才跟着亲儿子住吧。
  薛老舅不学无术,靠着长安侯府的名头,在燕京混成了老纨绔,这么大的岁数了,还和一群年轻的纨绔子弟争风吃醋。
  “我说薛老爷,这下子,你那亲外甥可不是能做得了长安侯府的主了,不过你那两个亲外甥分了不少的家产,你就没有得这些?你那两个亲外甥就没有说孝敬孝敬您老人家?”
  因为这薛老舅喜欢吹嘘自己两个外甥多孝顺他,什么好东西都给他留一份,所以燕京出了这个事儿,这些纨绔子弟就逮着薛老舅调侃。
  李煦之才回来,他们还不知道深浅,不过,想那圣上频频的召李煦之进宫,就可见李煦之圣宠正隆,李煦之惹得惹不得,都是心里有杆秤的。
  这个薛老舅嘛,众纨绔却一点儿也不怕的,这人别看年纪大,可是在这些纨绔子弟心里,却是瞧不起的。
  薛老舅被这些年轻的小辈一顿奚落,尤其是说到家产两个字,这火就没有出处了。
  勉强从这群人里面脱身,薛老舅也不朝家里回去了,直奔自己姐姐现在的住处。
  因为分家的时候分的好,所以二房这边得了好大的一个宅子,只不过薛老舅到了薛氏这边的时候,也是乱糟糟的。
  二房和三房吵起来了!
  二太太尤氏掌管家务也这么多年了,奴才中间自然有给她通风报信的。
  这不就知道了三太太马氏带着四姑娘去拜见大房的事儿了,还听说这莞姐儿得了不少好东西。
  “母亲,我说呢,怎么大房那边那么快就知道了咱们家的事儿,原来是有内贼!”二太太尤氏对薛氏说道。
  “你说谁是内贼?”马氏不干了,“我跟大房那边说什么了?二嫂你给我说清楚了!”
  二太太尤氏道:“你说了什么,你自己心里明白。你敢说你没有去大房那边过?那婉姐儿手上的翡翠镯子是从哪里来的?还有你那一套红珊瑚头面,难道是你嫁妆里有的?”
  这两样东西都是难得的,这大房一给就是这么好的东西,二太太尤氏的心里在滴血。
  “我去大嫂那边又怎么了?”事到如今,马氏也不准备瞒着了,反正都已经分家了,跟这二房也过不到一块儿去。“都是亲兄弟,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我们又不想要别的,人家大哥和大嫂连家产都跟给我们了,我去拜访拜访又怎么了?说不定正是因为我先去拜访了,所以大哥和大嫂才会那样大方呢。”
  两个人你来我往的弄了好几个回合,薛老舅过来的时候,薛氏正发了一通脾气,让这两个儿媳妇闭嘴。
  薛氏见到这个不成器的弟弟,也是没有好脸色。
  “你怎么来了?别又是惹了什么事儿了!”薛氏只有这么一个弟弟,以往的时候,什么事儿都担着,只是现在她心烦气躁,哪里有闲工夫搭理他?
  尤氏和马氏在这里杵着,薛氏想把事情给解决了,只是薛老舅在这里,总不能当着薛老舅的面来处置吧。“你们两个先下去,等会儿我再和你们说。”
  “慢着,”薛老舅嬉皮笑脸的对薛氏说道:“我觉得焕之媳妇说的很对啊,大姐,咱们和煦之弄好关系,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啊。”
  刚才的争吵,薛老舅也听了个大概齐,他心里觉得自己那个小外甥还真是会钻营,这么快就和那李煦之搭上了关系,光听一听那见面礼,薛老舅就馋的不行,现在他手头正紧着呢,如果能从那个大外甥手里得个一星半点的,以后还愁什么?
  “煦之这人那,这么大方又大度,只要咱们服个软,你又是他母亲,难道他还能不搭理你?要我说,大姐你就该跟着煦之他们过日子。”
  “我跟着他们过日子,你就可以继续摆长安侯舅舅的谱了?”薛氏没好气的说道:“你这样想,人家未必会领你的情。”
  马氏不代价这个舅舅,听他这样说,也不怎么领情,她是想和大房搞好关系,可是要是把这个舅舅也给惹了过去,那好不容易和大房弄好的关系就会全完蛋了。
  也不知道这个舅舅又想弄什么幺蛾子。马氏回到自己的住处,忙让人给大房那边带信去了,她怕这个舅舅会打着长安侯的名义做些不好的事儿,这样的事儿,在大房没有回来之前,他做的还少吗?
  只不过那时候自家那位婆婆纵着,家里谁敢说什么?
  还好,当初自己和丈夫也和二房分了出去,不然跟着二房再在一起过日子,那真是受不了。
  大房回来,把这家一分,对他们三房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谁不希望自己当家作主?尤其是她这当小儿子媳妇的,要是不分家,那她一直就是最小的,处处都要排在别人后面。
  “就说我知道了,多谢你们太太。”王氏对马氏派来的人说道。
  王氏既然回到了京城,对自己那位婆婆的亲戚关系也都梳理了一番,这个薛老舅自然是没有略过。
  要是在西宁,对付这样的人,直接给蒙了麻袋,然后揍得爹娘和老婆儿子都认不出来,那才叫痛快。
  这个薛老舅,一把年纪了,还纳了好几个年龄可以当他孙女的小妾,就这样还不算,在外面也不消停,喝花酒都是次要的,喜欢把帐挂在长安侯府上面,这都习以为常了。
  分家之后,他么这边就已经让人去打了招呼,如果哪个酒楼或者花楼要把帐挂在他们府里,那么对不起,他们是不认账的。
  话先已经说了,这些店铺的人也都是人精,知道今时不同以往,薛老舅不是长安侯的亲舅舅,还和薛老舅的姐姐有些矛盾,人家是傻子才会继续给薛老舅结账呢。
  何况,这些人看长安侯把家产都分给了两个异母弟弟,人家都做到这一步了,还要替你这个便宜舅舅还账?这是到哪里说都没有道理的事儿。
  薛老舅最开始还是跟没事儿一样,直接把帐挂在长安侯府,但是人家店老板不干了,得罪一个一无是处的纨绔,和得罪一个圣眷正隆的侯爷,是个人都会选择的。
  “夫人,这事儿?”王氏的管事妈妈王妈妈有些担心,万一这薛老舅把薛氏给说服了,那薛氏住进来了,这可是日子就过的不自在了。
  当婆婆的让当儿媳妇的立规矩,这也没有说不对的。
  王氏说道:“放心,既然已经跟着二房的人出去了,她是不会再过来跟着我们了,毕竟,那可是她的亲生骨肉,总不能让人戳二房的脊梁骨吧。”
  好好的跟着亲儿子住着呢,怎么会舍弃了亲儿子不跟了,反而跟着继子过日子了?
  那二房的脸面可都是全丢了,甚至会被人说成不孝,这得多虐待自己的亲娘,才让自己的亲娘忍不下去,要跟着继子过日子?

☆、第7章 梅家

  所以薛老舅的打算是注定不能成的了,除非是二房的人一起回来。
  但是二房的人已经分出去了,他们也没有那个资格跟着一起回来。
  王氏觉得,当初自己丈夫也太受苦了,竟然被这些龌蹉的人给算计了,弄得有家不能回,现在这样,都算是便宜了他们了。
  不过对于薛氏来说,她最在乎的长安侯的爵位,没有落在她儿子的身上,恐怕是夜不能寐吧。
  可是,这些比起丈夫所受的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李舜华回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京城最炎热的时候,好在圣上赏赐宅子的同时,也同样赏赐了冰,这个宅子花草树木也多,选一个幽静的避暑之所,也不是难事儿。
  这段时间,都是别人来拜访他们家。
  王氏有个表姐嫁到京城,前段时间也来过,今天是王氏回拜的日子。
  一大早,就把李舜华打扮好了,然后由长子李骥护送着去了王氏表姐的府邸。
  王氏的表姐张氏,是王氏姨母的女儿,当年,王氏的母亲嫁给了老西宁侯,而王氏的姨母则是嫁给了一个青年进士。
  这个青年进士还是王氏姨母自己看中的,当初还闹出了一点儿不好,王氏的外祖父当机立断,就把王氏姨母嫁了过去。
  只是这位张姓青年进士却是个短命的,在三十岁上头就得病过世了,留下王氏的姨母和王氏的表姐孤儿寡母的,后来就回到了王氏的外祖家,王氏小时候和这位表姐接触的次数比较多。关系也不错。
  张氏最后被外祖家嫁给了梅翰林的次子,梅翰林家里虽然清贫一些,不过家风严谨,张氏嫁过去后,很快就立足了脚跟,生了一儿一女。
  京城居大不易,梅翰林家如今只是住了一座四进的院子,上下好几代的人口,都集聚在一起。
  张氏在二门把王氏给迎了进来,先带着王氏去了她婆婆那边。
  梅老太太是个慈眉善目的老人家,见到李舜华和李骥都喜欢的不行,对王氏说道:“可见你是个有福的,儿子女儿都这么的可人意。咱们是亲戚,以后常来常往才是,我这老二媳妇,平时也没有什么亲戚过来,你回来了,她也就多一个去出了。”
  可见张氏这个儿媳妇很得梅老太太的心。
  王氏笑道:“老太太不嫌我麻烦,我就经常过来叨扰了。”
  梅老太太让人把家里的几个孩子也叫了来,跟李骥和李舜华见了面。李骥虽然是男孩子,不过商朝的男女大防没有那么严,何况还是在长辈面前和亲戚们见面,更不用还要避开了。
  李舜华没有来梅家之前,都已经提前了解了梅家这边的情况,梅家的大爷和二爷已经成亲,自然不会来这边见他们这些小孩子了,不过剩下的孩子们今天倒是全见着了。
  张氏的一儿一女,姑娘是姐姐,儿子是弟弟,姐姐已经十三岁了,目前张氏正在给她相看人家。
  而儿子的年龄和李骥差不多大,两个人说了起来,也是表兄弟,这都是第二次见面了,梅老太太就让这个孙子带着李骥出去招呼了,留些几个女孩子在这边。
  李舜华和梅老太太的小儿子的姑娘年纪差不多大,所以就让奶娘等人把她们带到了隔壁的暖阁里。
  梅家四姑娘名字叫做悦姐儿,长着一张圆圆的苹果脸。在奶娘把她放在炕上的时候,她立刻就从炕头爬到了炕尾,然后不知道从哪里拿出了一个雕花的盒子,对同样坐在炕上的李舜华说道:“我们来玩石子吧。”
  原来这盒子里装的是五颜六色的石子,悦姐儿喜欢玩石子,家里人就给她准备了这些。
  李舜华还以为是要玩手跳石子,没想到这小姑娘只是玩猜数。
  虽然目前李舜华只有三岁的年纪,可是实际上也是大人的灵魂,和小姑娘玩猜石子,就当是哄小孩子吧。
  悦姐儿这小姑娘倒是不娇气,和李舜华玩得不亦乐乎。
  那边梅老太太带着几个儿媳妇和王氏说着家常。对于这段时间长安侯府的事情,梅老太太一句也没有提,毕竟这是人家别人家的事儿,说出来,还有嚼舌根的嫌疑。
  梅老太太也是识眼色的人,说了一会儿话,就让张氏带着王氏去了他们自己的院子,表姐妹有私房话要说,这也是人之常情。
  毕竟,这长安侯夫人上他们梅家的门,也是看在张氏的面子上。
  梅家清贵,可是清贵不代表不懂人情世故。家里爷们的前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靠着这些姻亲了。
  张氏住的只是一个小小的院子,他们这边没有分家,所以显得很是拥挤。
  张氏上次去拜访王氏的时候,长安侯府还没有分家,这次过来,王氏他们就已经分家了。
  张氏对王氏说道:“还是表妹夫有魄力,这样分开了,以后能少很多麻烦。”
  能一下子舍弃了那么多的家产,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如今外面的人都说的是长安侯的好,甚至有人说薛氏所生的两个儿子一点儿也不谦虚,人家给了家产,他们就要了,属于脸皮厚的
  人。
  拿东西也拿的理所应当,真是什么样的人生什么样的孩子。
  王氏说道:“能用钱解决的事儿,都不是什么大事儿,真要让我几个孩子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我天天都得提防着,那些人哪里有我的孩子们重要?”
  张氏点头,这也是有底气的人才说的话,像他们这样的人家,真不敢这么说,家里的家产,要是让他们一文不要,那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像她家女儿要嫁人,嫁妆如果准备的不丰厚,到了婆家,就要被人看不起。
  没有祖辈的产业,光靠他们自己赚来的,哪里够?
  张氏的丈夫,如今不过是个举人,进士还没有考上。
  这进士也不是说能考上就能考上的,但是女儿的年龄到了那里,不给她相看人家,到时候好人家都被别人给挑走了。
  “老太太给二丫头说了门亲事,是永昌侯三房的长子,表妹你也知道我跟这些贵勋一向不来往,婆婆的话我也不敢直接说不是,不知道对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张氏对王氏说道。
  王氏笑道:“这事儿表姐你不用急,再过段日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