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有特殊的宅斗技巧-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夜里,徐牧之兴冲冲地抱着宋如锦亲吻,正打算更进一步的时候,宋如锦就头一歪睡着了。且睡得很熟,很是疲累倦怠的模样。
  一连四个晚上都是如此。到了第五日,朝中休沐,徐牧之陪着宋如锦醒来,幽幽问道:“妹妹这几天怎么这么容易困啊?”
  宋如锦默了默,只字不提老王妃,轻描淡写地解释道:“近来都不曾歇午……晚上便尤其容易困倦。”
  徐牧之见她睡醒了,便把她拉进了些,沿着她的眉眼亲了下去,双手不自觉地钳住了纤瘦的腰肢。宋如锦连忙把他推开,起身下床,穿衣洗漱。
  她还要抄佛经呢!
  徐牧之失落了很久,终于也起了床。用过早膳,便见宋如锦一直待在隔壁次间,伏在案前奋笔疾书。
  徐牧之觉得奇怪,走到近前细看,才瞧见宋如锦正在誊抄大段大段的佛经。
  徐牧之不由问道:“妹妹抄这些东西做什么?”
  宋如锦迟疑着要不要告诉他,一旁的暗香就忍不住说道:“还不是老王妃支使的!看咱们姑娘好拿捏,就拿她当丫头一样使唤,先前让姑娘捶背捏腿的,现在又逼着姑娘抄经,姑娘抄得手酸,也一刻都不敢停,怕抄不完,连歇午都省了。”
  暗香连珠炮一样的说完,随后又气势汹汹地说:“别当我们姑娘好欺!逼急了我们都回忠勤侯府去,再也不回来了!”
  徐牧之知道,老王妃从不是吃斋念佛的人,也不信佛法,诵读佛经多半只是个幌子,有意磋磨宋如锦才是她的目的。
  想到自己好不容易娶回家、捧在心尖尖上珍重爱护的人,在他不知道的时候,受了这样的委屈,徐牧之真的心疼。
  他问道:“这么久了……妹妹为什么不告诉我?”
  宋如锦心想,告诉你又能怎么样呀?反让你夹在中间为难。她低着头说:“若我同你说了……岂不是在挑拨你们祖孙二人?”
  徐牧之愣了愣,直直地望进宋如锦的眼睛,道:“你我夫妻,今生都要携手而行,妹妹不论遇到什么事,都不必瞒着我,不必这般瞻前顾后、顾虑重重。”
  而后又放软了声音:“我定然是向着妹妹的。”
  他觉得老王妃确实做得过分了,但毕竟是长辈,他总不能说老王妃的错处,便把那本佛经拿走,道:“妹妹别抄了,祖母那儿我帮你解释。”
  宋如锦把佛经抢了回来,说:“总共五卷,我已誊抄了四卷……这会儿再说不抄,先前那么辛苦都白费了!”
  徐牧之笑着说:“那妹妹歇着吧,我帮妹妹抄。”
  宋如锦怔怔地说:“那怎么成……”
  徐牧之便对准她的菱唇亲了一下,道:“乖,听话。”
  作者有话要说:  徐牧之:@老王妃,您根本不知道,在锦妹妹抄佛经的那段日子里,我错失了什么。。。(强颜欢笑)


第87章 中秋佳节
  暗香还在旁边看着呢……宋如锦略有些羞恼; 瞪了徐牧之一眼,红着脸走开了。
  徐牧之坐下; 磨墨润笔; 替她把佛经抄完了。
  次日,徐牧之同宋如锦一起去拜见老王妃。他把抄好的佛经递给老王妃; 道:“锦妹妹誊抄得十分辛苦; 我就帮她抄了一卷,也让我向祖母尽尽孝心。”
  老王妃瞟了一眼宋如锦; 淡淡道:“倒学会告状了。”
  徐牧之就说:“锦妹妹可没同我提,若非我自个儿瞧见; 我都不知道祖母把这种繁累的事交给她做。”他把“繁累”两个字咬得很重; 又道; “想来祖母这儿的丫头都没读过书,祖母才想着劳烦锦妹妹抄经——我特意寻了两个识字的丫头过来,祖母日后若想誊抄什么佛经诗文的; 尽管让她们去做。”
  说着,将一直立在门口的两个丫头唤了进来。两个小姑娘的祖父中过秀才; 家里开了间小小的私塾,二人自小一起旁听。可惜后来祖父病死,家道中落; 一家子人饥馁无以为继,只好把一双姑娘卖给了人牙子——所幸两人略识几个字,卖的价钱还不错。
  两个丫头落落大方地走进门,向老夫人见了礼。
  老王妃知道徐牧之今天过来就是为了护着宋如锦; 便没再多说什么,慈祥地收下了两个丫头,道:“难为你一片孝心了。”
  徐牧之便说:“原是我该做的。”接着又吩咐屋里的丫鬟婆子们好好伺候老王妃,而后便拉着宋如锦走了。
  回屋的路上,木芙蓉开得正盛,绿油油的叶子粉艳艳的花,迎着西风轻轻地颤动。宋如锦停下赏了一会儿花,静默地仰着脸望着稀疏的花叶间穿过的日光,许久才道:“你今日这般行事……你祖母更要厌恶我了。”
  徐牧之就认认真真地同她解释:“祖母这么针对你,多半是因为十叔那件事……左右你也不可能讨她的欢心,与其放低姿态任她磋磨,倒不如硬气地抗议。”
  宋如锦便颇为懊恼:“本不想让你为难,到头来,还是教你替我费心了。”
  想到他们都是这样的在意彼此,这样的费心为对方考虑,徐牧之便忍不住扬起嘴角。他将她的手放进自己的掌心,握紧了,说:“便是替妹妹费一辈子的心,我也乐意。”
  隔日,徐牧之又请了南华寺的得道高僧过府,去给老王妃讲经。理由也找得冠冕堂皇,道是:“既然祖母近来在参悟佛法,想来单单看几本经书是不够的,我特意请来了这几位得道高僧,祖母参禅悟佛若有什么疑问,大可以问他们。”
  老王妃又不是真的喜欢读佛经悟佛法。那几个僧人成日在面前晃悠,同她说什么“人生八苦”,她听着就嫌烦。本想命那些僧人回他们的寺庙去,但想到当日她让宋如锦誊抄的正是厚厚一本佛经,此刻再说不爱听佛法未免打脸……也只好耐着性子听那些僧人论佛讲道。
  老王妃心里明白,徐牧之正在以这种堂堂正正而无可厚非的方式,委婉而坚决地表达着自己的不满。
  靖西王妃见老王妃屋里总是在诵经,心下觉得奇怪,便传老王妃跟前服侍的丫头过去问了几句,那丫头便把个中原委说了。
  靖西王妃就同老王妃说:“新媳妇进门还不满半年呢,又不曾犯过什么错,您何必这么为难她?牧之又那样喜欢她,您总是苛待她,牧之只会更加心疼她,同您生分了。”
  靖西王妃也挺喜爱宋如锦这个儿媳妇的——也算是看着她长大的,便真心希望她过得舒坦称心。
  老王妃一想也是。暂且消停下来,没有再使唤宋如锦干这干那。
  因而接下来的日子,宋如锦过得还算惬意。每日游园赏花,读书品茗。得闲还同府里的姑娘们一起蹴秋千、踢毽子、下围棋、占花签。
  她从来都不端着架子,不论玩什么,若赢了,就给大家散东西,或是绢花,或是绣帕,要么就是吃食,输了也不恼。因而那些姑娘们都特别喜欢同她一起玩。
  到底入了秋,天气忽然就凉了下去,落叶纷纷,拂面的风都是凉爽而清冷的。椅子上坐榻上都添了一层绒垫子,箱子里的熏笼手炉也都取出来备用。
  展眼便到了中秋节。
  这天宋如锦去院子里折了几枝桂花,挑了个东青釉的高瓷瓶插着,搁在明间。一进门就能瞧见淡黄色的花枝,衬得整间屋子明丽而雅致。桂花清幽而馥郁,满室盈香。
  到了晚上,就是中秋节的家宴。用膳之前,中宫来了赏赐,有首饰有摆件,仅仅赏了宋如锦一人。宋如锦知道这是宋如慧有意替自己争脸,高高兴兴地谢了恩。
  三夫人膝下的宝姐儿见皇后赏了好大一个箱子,连忙追过去看。三夫人便同宋如锦说:“这孩子没见过世面,让世子妃看笑话了。”
  宝姐儿才七岁,正是贪玩的时候,三夫人说她“没见过世面”,只是自谦的托词罢了。
  宋如锦笑道:“自家妹妹,哪有什么笑话不笑话的。”
  因是中秋,待会儿还要赏月,所以晚膳便摆在了院子里。月上柳梢头,一家子人陆陆续续地入座。
  宝姐儿笑嘻嘻地跑回来,道:“全家只有嫂嫂一个人得了皇后娘娘赏赐,我们姐妹们都没有,嫂嫂要罚酒三杯才行。”
  一群小孩子跟着起哄。
  徐牧之便替宋如锦拦了下来,道:“你们嫂嫂不能吃酒,要喝几杯?我替她喝。”
  一众孩子又开始坐地起价:“拿大海碗来——要喝三碗才成。”
  便有仆妇去取盛汤的大海碗过来。大家闹着让徐牧之喝了三大碗,徐牧之也不推辞,依言喝完了,把碗底亮出来给大家看。一众孩子叹服不已,一边鼓掌一边喊道:“哥哥好厉害!”
  宋如锦担忧地看着徐牧之。徐牧之从容笑道:“以往随军驻扎在边关,到了冬日,天寒地坼滴水成冰,全军都喝烈酒驱寒。这个是桂花甜酒,于我就像甜水一样,根本不怎么醉人。要不妹妹尝尝?”
  宋如锦想了想,点点头。犹记得去年中秋去了禁中,也曾喝过谢昱卿带来的桂花酒,酒味并不重,还带着桂花的清甜——反正挺好喝的。
  徐牧之便给她倒了半杯酒。
  宋如锦好奇地饮了一口。同在谢昱卿那儿喝到的还是有差别的,酒味似乎更浓厚一些。
  宝姐儿瞧见宋如锦捧着酒杯,立时大声嚷嚷道:“嫂嫂明明能吃酒!嫂嫂要多喝两杯才行!”
  姑娘们纷纷端着茶盏过来,道:“以茶代酒,敬嫂嫂一杯。”
  ——都是平日一道荡秋千、打双陆的妹妹们,见她们殷切地望着自己,宋如锦也不好意思拒绝,再想想今日是中秋节,热闹一些也是应当。于是来者不拒,一连喝了好几杯。
  徐牧之连忙给她夹了几筷子菜,道:“妹妹多吃点菜,这酒也是有后劲儿的。”
  宋如锦听话地埋头吃菜,再不饮酒了。
  然而不到一个时辰,这酒的后劲儿便显露了出来。彼时正好朗月当空,宋如锦抬首一望,竟觉得天上有两个月亮。
  她下意识地揉了揉脑袋,道:“世兄,我头疼……还有点晕。”
  她眼中泛着酒意,就像沾着细碎的柔光一样,带着微微的朦胧和迷离。徐牧之知道她有些醉了,就想带她回去歇息,怕她没有吃饱,便又拿了一枚月饼,掰了一小块递到她的嘴边,道:“妹妹再吃点。”
  宋如锦乖乖巧巧地张嘴吃了。见她嘴角沾了月饼的屑子,徐牧之自然而然地抽出她手里的帕子,替她擦了擦月饼屑。
  宋如锦也柔顺地任他擦拭——她真的醉了,平日她是不肯在人前与他这般亲密的。
  待吃完了月饼,徐牧之便把宋如锦拉起来,扶着她回房。
  宋如锦走路有些摇晃,偏她还不自知,总觉得是徐牧之拽得她东摇西晃。很是着恼地挣开了徐牧之的手,说:“你别拽我了……”
  她喝醉了,徐牧之还清醒得很,见她自己一个人晃晃悠悠地走着,连回屋的路在哪儿都不知道,便又上前扶着她,揽着她的肩往前走。
  好在这回宋如锦没有推开他。却也不安分,瞧见廊下的柱子便要驻足一会儿,细细端详上面雕刻的花纹;若有路过的侍女上前见礼,她还会一脸认真地追问那侍女的年岁籍贯。
  ——醉酒的人都是没有道理的。徐牧之也只好陪着她闹腾。
  磨磨蹭蹭了好一会儿,总算回了自己屋子。丫头们闻见酒味,便走上前,打算替宋如锦换一身衣裳,宋如锦忽然踮起脚,亲了一下徐牧之的喉结。
  徐牧之觉得自己整个人都轻飘飘的,也像喝醉了酒一样恍惚,说话都忍不住结巴:“你们都、都出去……”
  丫头们纷纷行礼退下,替他们带上了门。
  宋如锦又踮着脚亲了一下徐牧之的下巴,低声喃喃道:“世兄,我好喜欢你呀……”
  她的声音含混不清,像潜意识里的自言自语,徐牧之却一字不差地听清了。
  他当真想不到宋如锦吃醉了酒是这种模样。


第88章 颠倒黑白
  暮云收尽; 银汉无声流泻。月色正好。
  本就是团圆的佳节,朗朗明月悬于星幕; 清秋天气便也不显得寂寥。
  徐牧之情不自禁地拥住了宋如锦; 低着头在她的耳畔说:“我也好喜欢你。”怕她听不清,还说了很多遍。
  明间的丹桂香味飘得满屋子都是; 混杂着清淡的酒气。他的唇叠上她的; 起先还是温柔的试探,后来便情难自抑地掠夺起来。
  不知是醉酒还是旁的缘故; 宋如锦渐渐腿软得站不稳,徐牧之拥紧了她。玉盘微转; 月辉水一般的清澈柔润; 徐牧之当真觉得人生完满; 和今夜的皎月一样圆满而明亮。
  这时候采苹推门进来,道:“听说姑娘吃醉了酒……”话还没说完,就瞧见徐牧之凉飕飕的目光; 采苹恍然意识到了什么,连忙把手上的东西放下; 道,“这是醒酒汤……婢子先退下了。”
  徐牧之想了想,终于还是把醒酒汤端了过来; 揽着宋如锦坐到自己怀里,自己先尝了尝,觉得温度适宜不烫口,才拿着勺子喂给宋如锦喝。
  宋如锦瞧见那青花瓷碗里头黑乎乎的汤水; 和小时候吃的苦药一样,她的小性子出来了,摇着头不愿意喝,一直往他的怀里缩。徐牧之便问她:“妹妹头还疼吗?”
  宋如锦应是听见了,埋在他的胸膛上点头。
  徐牧之就说:“妹妹喝了这个头就不疼了。”
  ……连说的话都像哄人吃药的话,宋如锦越发不肯喝。醉后的她尤其喜欢撒娇,像孩子一样懵懂烂漫,却也不讲理,不论徐牧之怎么劝都不听,徐牧之只好作罢。
  也没过多久,宋如锦就揉着眼睛说困,徐牧之替她拆了发髻,她便自觉地爬上床榻躺好,徐牧之道:“妹妹先别睡,把脸洗了再睡。”
  宋如锦把脸埋在大迎枕里面,睡眼朦胧地“嗯”了一声。
  丫头们都被遣了出去,徐牧之亲自打了一盆热水过来,宋如锦却已经闭着眼睡着了。徐牧之不忍心把她叫起来洗脸,便拿布巾沾着热水,替她擦了擦脸。随后又替宋如锦褪了外裳,盖好被子,将她收拾稳妥之后,才自去洗漱,挨着她躺下。
  月夜悄然无声。徐牧之的耳边又恍惚响起宋如锦醉后娇而软、甜而柔的声音,他靠近了一些,将宋如锦圈进自己的怀抱。
  大抵是因为睡得早,次日平旦,宋如锦就醒了。她撑着被褥坐起来,拿手拢了拢头发,头仍然痛得厉害。
  徐牧之已经去上朝了,她唤采苹进来服侍,问她:“我昨日是不是吃醉了酒?”她只记得昨晚被劝着喝了不少酒,后来的事就记不太清了,“我怎么回来的?”
  采苹点点头,道:“是世子爷扶着您回来的。”
  宋如锦虽不曾吃醉过酒,但也知道那些醉汉是会耍酒疯、说胡话的,她小心翼翼地问道:“我昨天晚上没发酒疯吧?”
  若撒泼般地闹腾起来,让阖府上下瞧见了,未免太丢脸了。
  采苹笑道:“那倒没有。”
  宋如锦便放下心来。
  这日过后,徐牧之总是想赚她喝酒,说是:“妹妹且练一练酒量,往后旁人给你敬酒,你也不必推脱了。”
  宋如锦便很单纯地相信了他。但后来她发现每次徐牧之劝她喝酒,都会把她劝到喝醉,她就渐渐觉出了不对劲。
  系统冷冷地说了句:“你知道你每次喝醉都会主动亲徐世子吗?”
  宋如锦悚然而惊,再也不敢随便喝酒了。
  冬日昼短,日子过起来就格外地迅速。难得寒冬腊月不用上宗学,宋如锦每日都蜷在暖和的被窝里睡到自然醒。但年节要到了,有一大堆事要忙,宋如锦也不能一直赖床——终究还是要起床管家的啊。
  腊八节那天下了雪。宋如锦吩咐厨房煮了一大锅腊八粥,和秋蘅采苹一起,用食盒盛了粥给几个长辈送去。
  老王妃屋里烧着炭盆,热腾腾的熏暖。老王妃倚在坐塌上,额上围着寿字纹的抹额,腿上盖着厚绒毯子,手上也捧着一只暖炉,见宋如锦一行人提着食盒来了,便让丫头们过去搭把手。
  秋蘅对老王妃道:“粥已有些凉了,您记得热一热再吃。”
  老王妃打量着秋蘅,笑道:“你一贯是个妥贴的。”随后又问,“你今年多大了?”
  秋蘅道:“等过了年,就二十一了。”
  老王妃又笑了笑:“倒和牧之一个岁数。”随后又问宋如锦:“年底诸事繁杂琐碎,你可还忙的过来?”
  难得被老王妃关心了一回,宋如锦受宠若惊,道:“托您的福,一切都顺利。”
  老王妃又说:“我年轻的时候也管过家,知道这里头的难处,腊月正是最繁忙的时候,想来你也常常忙得脚不沾地。”接着话锋一转,道:“你忙起来定然没工夫伺候牧之了,不如我找个人帮衬你?”
  这便是想给徐牧之纳妾的意思。
  然而宋如锦并不是那种闻弦歌而知雅意的聪明人,旁人若不直白地把话说出来,她是不能领会那人真正的意思的。
  系统倒是听懂了老王妃话中未尽的含义,但系统并不想提醒宋如锦。
  于是宋如锦笑着推拒道:“让您费心了——现下苏嬷嬷和杨嬷嬷都在帮衬着,我还应付得过来。”
  老王妃见她一味地装傻充愣,干脆把话挑明了:“秋蘅是从我这儿出去的丫头,自小就服侍牧之,我瞧着她是个好的,你挑个好日子给她开了脸抬作姨娘吧。”
  宋如锦愣了愣。
  秋蘅先是一怔,然后心里便有喜意漫了出来。她十岁那年就被拨去伺候世子爷了,这么多年一直在近前服侍,若说一点富贵心思都没有,倒也不可能。本以为一辈子也就这样了,至多再过两三年配个得脸的管事……万没有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等着她。
  老王妃见宋如锦神色呆呆的,心里莫名惬意了许多,笑眯眯地说:“我见你嫁过来的时候也没带个通房丫头,就做主给你选了秋蘅,只不过她毕竟是牧之跟前的大丫鬟,做通房太委屈她了——你没什么意见吧?”
  宋如锦不知道应当说什么。外头风吹雪落,经冬的树木枝叶呼啸着,乱糟糟的一团。过了好一会儿,宋如锦才艰难地问道:“秋蘅,你觉得呢?”
  秋蘅抿着唇,没有说话。
  老王妃便道:“问她做什么?主子们做事,她一个丫头有什么置喙的余地。”
  宋如锦又道:“那我……我去问问世兄的意思。”她觉得心头闷闷地堵着,眼睛也酸涩得想哭,拼命地忍住了,“我、我这就去。”
  老王爷一生纳妾无数,老王妃自然不信徐牧之会推拒。
  但徐牧之得知这件事之后,便给了秋蘅一笔银两,当天就把她打发出去了。
  他屋里剩下的丫头们自是心有戚戚焉——秋蘅都服侍世子爷十年了,说赶走就赶走了。
  老王妃觉得徐牧之不喜欢秋蘅那样温柔细致的姑娘,便替他重新挑了一个,那丫头同宋如锦一样娇俏灵动。徐牧之仍旧面不改色地把人家赶出了王府。
  而后老王妃便着意选了一个弱质纤纤的美人……也被徐牧之打发走了。
  总之,老王妃看中了谁,他就把谁打发出去。
  于是,整个王府的丫头们人人自危,平日见到老王妃都不敢上前行礼,老王妃自己院子里服侍的丫头也不敢往她跟前凑,生怕被老王妃塞给世子爷当妾——这都快过年了,她们还想留在王府安安稳稳地过个好年呢!
  老王妃便把徐牧之叫去,问他这么做到底是什么意思。
  徐牧之神态自如地说:“当年锦妹妹等了我那么久,我怎么能辜负她呢?”
  ……当年到底是谁等谁啊!老王妃没想到徐牧之竟这么颠倒黑白。
  老王妃道:“她成日忙着主持中馈,哪有工夫伺候你?”
  徐牧之神色坦然,道:“哪用得着锦妹妹伺候我?”
  有时候宋如锦夜里睡不着,他便陪着她说话,给她拿夜宵,给她端茶倒水。她晨间懒起,还要哄着她起床,替她穿好衣裳。每次欢爱后抱着她去沐浴,帮她擦洗身子。她若有什么头疼脑热,他还要亲手端着药碗劝她吃药。
  哪能指望她伺候他啊?他伺候她还差不多。
  这世上从没有牛不吃水强按头的道理。徐牧之不愿意纳妾,难不成还能强逼着他纳一个摆在屋里?
  老王妃也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除夕这一日也终于来临。徐牧之和宋如锦一起往门上挂了桃符,往窗上贴了窗花,辞旧迎新的气氛渐渐浓厚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再甜一甜就完结了哦~


第89章 辞旧迎新
  傍晚时分; 暮色昏暗。
  这几日又落了一场大雪。徐牧之命人把院子前面的积雪清扫了,拉着宋如锦在院子门口放鞭炮。
  鞭炮一节一节地炸开; 噼里啪啦一通乱响。弟弟妹妹们纷纷跑过来看热闹; 胆子大的便走近了看,蹦蹦跳跳地鼓掌; 胆子小的就站得远远的; 捂紧了耳朵,眼睛却忍不住往这儿瞟。
  随后阖府上下围坐在一起用团圆饭。
  席上配了酒; 徐牧之小声问着宋如锦:“这是去年酿的梅花酒,酒中还带着梅花味; 妹妹要不要尝尝?”
  宋如锦摇了摇头。
  徐牧之又道:“这酒没什么后劲儿; 妹妹喝几杯; 不妨事的。”
  宋如锦不知怎的羞恼起来,神色坚决地推拒道:“不喝。”
  晚膳吃到一半,宫中的赐菜就到了; 送菜的宫侍还传了一道旨意,说是皇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