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纵横·鬼谷子的局 卷七-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秦趋入,见厅中端坐一个半大少年,观其衣着,知是赵国太子,便跪地叩道:“洛阳士子苏秦叩见赵国太子殿下!”
第064章  苏秦赴赵首倡纵 妄人塞耳听大贤(3)()
“谢殿下赐座!”苏秦谢过,起身坐下,打量太子,见他虽然年幼,却是仪态非凡,断非寻常孩童可比。
太子雍抱拳:“赵雍久闻苏子大名,得知苏子光临邯郸,特使肥义将军冒昧相邀,有扰苏子了!”
苏秦抱拳还礼:“殿下为草民劳动贵体,草民不胜惶恐。”
“赵雍不才,欲就天下之事求问苏子。”
“殿下请讲,草民知无不言。”
“敢问苏子,天下列国,何国最强?”
“赵国。”苏秦不假思索。
“痛快!”肥义一拍大腿,朗声接道,“此话肥义爱听!”
太子雍眉头微皱,略略一顿,抬头又问:“再问苏子,天下列国,何国最弱?”
“回禀君上,”御史奏道,“臣前日专程拜访中大夫楼缓,听他口气,安阳君似是倾向于大人。”
“赵国。”苏秦干脆利落。
翌日晨起,东门刚开,又有一车入城,驰入郡守府,为首之人是安阳君府宰。赵豹迎入,见过礼。府宰从袖中『摸』出一封密函,呈给赵豹。
肥义勃然变『色』道:“请问苏子,赵国既然最强,为何又是最弱?”
“回将军的话,”苏秦冲他微微抱拳,“强有强的道理,弱有弱的解释。”
太子雍来兴致了,身躯前倾:“赵雍愿闻其详。”
“回禀殿下,”苏秦抱拳,侃侃说道,“赵方圆两千里,人口四百万,君上振臂一呼,旦夕之间,可集甲士数十万众,更有良马强弩、善技勇士无数。国势如此之强,假使赵人同仇,将士乐死,列国谁可御之?苏秦据此使用最强一词,当不为过。”
肥义连连点头:“嗯,此为实情。”
“然而,”苏秦话锋一转,“赵土贫瘠,既无齐、楚渔盐之利,又无燕、韩铜铁之藏,更无秦国关中沃野之富,庶民生活尚且艰难,何谈国库积蓄?国无积蓄,何能久战?这且不说,赵都邯郸无险可守,四邻无友皆敌,腹中更有中山巨瘤,图存尚且乏力,何谈开疆拓土?在下据此使用最弱一词,当不—”
“请问苏子,赵之内伤何在?”
不及苏秦说完,肥义愤然打断:“照苏子说来,赵国岂不是连燕国也不如了,简直是信口雌……”见太子雍瞪他,强力憋住,将脸埋向一边,不看苏秦。
太子雍回望苏秦:“苏子,说下去。”
“在下方才所述尚是外伤,赵国之痛更在内伤。”
苏秦信心满满:“回殿下的话,有伤自然有治。”
“请问苏子,赵之内伤何在?”
“三军之中,冲锋陷阵者众,智勇之将鲜有;朝堂之上,采禄食邑者众,大贤之才难觅;宫墙之内,终年碌碌忙忙,治国长策不见……”苏秦打住不说,看向太子雍和肥义。
苏秦所言,句句属实,直击赵国要害,纵使肥义,也听傻了,再无一句反驳。
“殿下,”苏秦见时机已至,直抒胸臆,“方今天下,成败存亡唯以强弱论之。赵国如此之弱,情势如此之危,倘若君臣仍不自知,甚或如眼前所见之臣重君轻,上下不同欲,同舟不共济,赵国前景,苏秦不堪展望。”
太子雍似从惊悚中醒来,趋身问道:“苏子既已诊出赵之大伤,可有救治良方?”
“什么君上?”御史争辩,“当年若不是大人帮他,君上何能坐上龙位?这些年来,若不是大人鼎力扶持,南征北战,君上的龙位何能坐稳?再观君上,每逢上朝,唯唯诺诺,大小事体全无主张,皆求助于大人决断,哪里像是高高在上的君上?”
苏秦信心满满:“回殿下的话,有伤自然有治。”
“苏子请讲。”
“合纵。”
这日午后,一场沙尘暴悄然袭向赵国陪都、位于汾水河畔的西北重镇晋阳。一眼望去,风裹尘埃,不见天日。
公子范一行十余辆车马在漫天飞尘中缓缓驶入晋阳东门。太原郡守兼晋阳守丞赵豹出迎,与公子范见过礼,携手入府。
公子范拿出虎符,摆于几上。赵豹亦取出自己的虎符,与之对接,两块虎符合为一体。赵豹拜过虎符,起身揖道:“末将谨听公子!”
公子范从袖中『摸』出诏书,朗声宣道:“赵豹听旨:殿下有谕,擢升河间令申宝为晋阳都尉,协防晋阳守备。调拨晋阳步骑两万,星夜赶赴代郡。”
赵豹再拜:“末将遵旨!”
苏秦信心满满:“回殿下的话,有伤自然有治。”
公子范召申宝进前见过赵豹,赵豹亦使人召来麾下将军韩举,吩咐他道:“韩将军,你点兵两万,随公子远征代郡!”
两个时辰过后,韩举引领晋阳精锐步骑两万,在暮霭中兵出东门,连夜向代郡进发。
翌日晨起,东门刚开,又有一车入城,驰入郡守府,为首之人是安阳君府宰。赵豹迎入,见过礼。府宰从袖中『摸』出一封密函,呈给赵豹。
是安阳君的亲笔密函。赵豹拆阅,脸『色』微变,安排府宰歇息,使人召到申宝,引他视察城防。
二人沿晋阳城墙巡视一周,走至西门,指着厚实而高大的城墙、深深的壕沟及各类防御工事,颇有感慨地对申宝道:“申将军,三十年来,秦人三打晋阳啊!”
申宝恭维道:“将军神勇,秦人望而生畏,想他不敢再来了!”
“唉,”赵豹摇头叹道,“不瞒申将军,晋阳四县八邑,方圆数百里,仅有步骑五万,殿下这又调走两万,本将心里是上下扑腾啊!”
“哦?”申宝奇问,“赵将军有何担忧?”
“唉,”赵豹又是一声长叹,“申将军有所不知,在下镇守晋阳多年,深知秦人无时不在觊觎此城。晋阳为河东第一坚城,城高池深,是赵根基所系,万一有失,赵豹有何颜面再见赵人?”
“哦?”奉阳君倾身问道,“是何军务,这也说说。”
“将军放心,”申宝笑道,“在下临行之时,相国大人亲口交代,秦人已与我盟誓伐魏,绝对不会攻打晋阳。”
“哦?”赵豹假作惊讶,继而点头,“相国既有此话,本将略有安慰。不过,无论秦人盟誓与否,城防卫戍必须加强。申将军,你看这样如何,你初来乍到,形势不熟,暂时接管西门城防,其余各门,由本将督查。”
“这……”申宝面现不悦。作为晋阳都尉,理应是他全面接管军事防务。
“申将军,”赵豹指着西门,“秦人若攻晋阳,此门首当其冲,最是紧要。本郡将最重要的城防交给将军,望将军谨小慎微,不可有丝毫闪失,否则,本郡可就担当不起了!”
申宝吧咂几下嘴唇,点头应道:“末将遵令!”
回到都尉府,申宝思忖有顷,伏案写就一封密函,召来一个亲信,吩咐道:“速回邯郸,将此函密呈疾公子!”
“君父,”太子雍急切奏道,“雍儿会过苏子了。”
“哦!”赵肃侯从榻上起身,笑道,“此人可是狂狷之徒?”
“是的,”太子雍点头,“雍儿见过不少狂人,从未见过似他这般狂的。”
“他是如何狂的?”赵肃侯笑容敛起。
“雍儿以为,只怕吴起、商鞅在世,也不及他。”
“雍儿何出此言?”
“吴起、商鞅之才,不过强一国而已。苏子之才,却可平息天下纷争。”
“是吗?”赵肃侯想是受到震动,身子前倾,“他能平息天下纷争,倒是够狂的。你问没问他,天下纷争,如何平息?”
“合纵。”
“何为合纵?”
“照苏子的话说,叫作合纵制衡,也就是说,众弱相合,与大国抗衡。具体来说,就是三晋结盟合一,东御齐,西抗秦,南制楚,使三国皆有所忌,不敢妄动刀兵。三国不动,强不凌弱,天下纷争可解也。”
赵肃侯陷入深思,有顷,眉头微动,点头道:“嗯,能够悟出此道,是个大才,可堪一用。传旨安阳君,请他将苏子荐给奉阳君,就说是寡人举荐,要他量器而用。”
太子雍略一迟疑,点头:“儿臣遵旨!”
“赵国。”苏秦干脆利落。
奉阳君府中,申孙引领司徒沿小径匆匆走进听雨轩。听雨轩里坐满朝臣,有司空、御史、内史、左师及附近郡县的府尹等,奉阳君端坐主位。
申孙禀过,司徒趋前,叩道:“臣叩见君上!”
“坐吧。”奉阳君指向身边的空席,笑道,“丁爱卿,今日怎的迟了?”
司徒抱拳应道:“君上有召,臣不敢迟到半步。只是臣出门时,刚巧碰到从代郡一路驰回的军尉,听他禀报军务,耽搁一刻,是以迟了。”
“哦?”奉阳君倾身问道,“是何军务,这也说说。”
“是吗?”赵肃侯想是受到震动,身子前倾,“他能平息天下纷争,倒是够狂的。你问没问他,天下纷争,如何平息?”
“回禀君上,前日辰时,晋阳的两万军马已至代郡。眼下代郡兵马骤多,粮草吃紧,范公子使他回来催拨粮草。”
“嗯,你可直接上报安阳君,要他加拨军粮一万五千石。”
“臣遵命。”
“燕人那儿可有音讯?”
“公子鱼正在武阳招兵买马,待机起事。”
“嗯,”奉阳君微微点头,“甚好。公子鱼若能成功,我可得燕。得燕,大事可定矣。”
“臣有一事不明。”御史不解地望着奉阳君,“君上久卧病榻,殿下『乳』臭未干,大人在朝一言九鼎,百官敬服,正是举事良机。依下官愚见,只要大人登高一呼,百官必会群起响应,大人承继大统当如探囊取物,为何却要舍近求远,绕这么大的弯路?”
“是啊,”司徒亦道,“大人,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啊!”
“唉,”奉阳君长叹一声,“这桩事体真要如你等所说的囊中取物,本公五年前早就举事了,何待今日?”轻轻咳嗽一声,“别的不说,单是君上一人,你们就没吃透。”
“什么君上?”御史争辩,“当年若不是大人帮他,君上何能坐上龙位?这些年来,若不是大人鼎力扶持,南征北战,君上的龙位何能坐稳?再观君上,每逢上朝,唯唯诺诺,大小事体全无主张,皆求助于大人决断,哪里像是高高在上的君上?”
苏秦信心满满:“回殿下的话,有伤自然有治。”
众臣附和,一片喧哗。
奉阳君重重咳嗽一声,压住众人,摇头叹道:“唉,你们这是只看表象,不明内中啊!别看赵语唯唯诺诺,行事却是柔中带刺,绵里藏针。朝中诸事,你们也都看到了,别的不说,单说这几年,赵语肯听本公的都是何事?无非是些芝麻蒜皮,但凡大事,诸如邯郸卫戍、宫城禁军、粮草辎重、田亩赋税,他何时听过本公的?他将琐事交予本公,却将要害或交予安阳君,或握在自己手里,所有这些,你们哪里知道?”
翌日晨起,东门刚开,又有一车入城,驰入郡守府,为首之人是安阳君府宰。赵豹迎入,见过礼。府宰从袖中『摸』出一封密函,呈给赵豹。
众臣各吸一口气,面面相觑。
奉阳君缓缓扫过众人,目光落在御史身上:“安阳君那儿可有动静?”
“回禀君上,”御史奏道,“臣前日专程拜访中大夫楼缓,听他口气,安阳君似是倾向于大人。”
“哦?”奉阳君眼睛大睁,“楼缓怎么说的?”
“楼缓对下官说,有一日,他与安阳君论及时局,安阳君闭目有顷,只说四个字,‘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奉阳君思忖有顷,点头,“嗯,有意思!”
司徒一头雾水,抬头问道:“敢问大人,‘老马识途’有何深意?”
第064章  苏秦赴赵首倡纵 妄人塞耳听大贤(4)()
奉阳君微微一笑:“你等有所不知,当年先君薨天,赵语是太子,刚好出巡晋阳,长兄赵渫阴结诸臣,矫诏谋位,其中就有赵范、赵豹、安阳君和本公。赵渫本为太子,因其为人歹毒,举止轻浮,心狠手辣,被先君废去太子之位,改立赵语。本公知其为人,也知其不足以成事,决定不从他蹚这浑水。本公虽然这么想,心里却不踏实,去找安阳君谋议,安阳君即以‘老马识途’作答!”
安阳君笑道:“额角前年就泛白了,三哥是个大忙人,不曾在意就是。”
司徒仍旧不解,挠挠头皮:“下官愚笨,请大人详解。”
申孙大是惊奇:“不言人事,却言何事?”
“呵呵呵,”奉阳君望着他笑道,“你是够笨的!‘老马识途’就是知时识势。那年,安阳君既知公子渫难成大事,又见本公不从,当然是跟着本公转了。他心里这么想,话却不能明说,本公一听这话,心中就有数了。果不其然,在本公设法稳住公子渫,暗请赵语回宫之后,安阳君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然后才是赵豹。公子渫见大家都不支持他,方知大势已去,逃出邯郸,潜往郑地去了。”
听奉阳君讲出这段往事,众臣无不震惊。
“君上解的是,”御史大夫恍然有悟,“楼缓本是安阳君的门人,此前对臣颇有微词,近日却亲近起来。臣原还纳闷呢,原来里面有深意呀!”
“苏秦以为,土偶之言更合情理。无本之木,不能久长!”
“呵呵呵,”奉阳君笑道,“安阳君真要这么说过,倒有意思。”转向申孙,“申孙,备车,本公望望他去。”
奉阳君驱车驰至安阳君府。
寒暄过后,二人携手直入后堂,分宾主坐定。
“洛阳士子?苏秦?”奉阳君连皱眉头,“此人所为何事?”
奉阳君看向安阳君额角的白发,不无叹喟道:“几日不见,四弟的额角就有白发了。”
安阳君笑道:“额角前年就泛白了,三哥是个大忙人,不曾在意就是。”
“是啊,是啊,”奉阳君亦笑一声,“国事家事一大堆儿,忙得我晕头转向,找不到北。今年刚说要歇口气,君兄却又躺倒了,你说这……唉,真是急死人哪!”
“是啊,”安阳君应道,“国事家事打总儿压在三哥头上,真也难为三哥了!”
“嗨,不说这些了吧!”奉阳君苦笑一声,盯住安阳君,“说起君兄来,这些日子我也不舒服,竟是没有进宫看他。听说四弟前日去过洪波台,可知君兄龙体如何?”
“不瞒三哥,”安阳君轻轻摇头,“君兄龙体时好时坏。听御医说,伤寒虽有好转,痨病却是重了。百病之中,唯有痨病难治。先秦公……”顿住,良久,长叹一声,“唉,君兄也是,身子壮得原本就跟铁打一般,谁想这……前后没有几日,说垮竟就垮了。君兄一见小弟,颇为伤感,再三叮嘱小弟,要小弟多加保养。”说着,意味隽永地又叹一声,“唉,人生啊……”
“四弟,”奉阳君敛神正『色』,“保重身体固然要紧,江山社稷更是重要。愚兄此来,就是想与四弟讲讲此事的。”
“土偶也笑一声,沉声应道:‘此言差矣。纵使大水冲坏我身,我仍将是此地的一堆黄土。木兄却是无本之木,大水一来,别无他途,唯有随波逐流,茫然不知所终。况且世事无常,如果不是大水,而是一场烈焰,木兄处境,实在不堪设想啊!’”
“三哥请讲。”
“听四弟这么说来,君兄之病恐怕撑不了多久。愚兄在想,万一君兄……愚兄是说,万一山陵崩,四弟可有考虑?”
安阳君沉思良久,反问他道:“三哥意下如何?”
“唉,”奉阳君轻叹一声,“雍儿年幼不说,又生『性』懦弱,优柔寡断,不足以处当今『乱』世。四弟德高望重,甚得臣民之心,”说到这儿,两眼直盯安阳君,“愚兄这里存下一念,万一山陵崩,为赵室社稷计,愚兄有心辅佐四弟暂继大统,待雍儿……”
“不可,不可,”安阳君截住他的话,拱手推拒,“此事万万不可!”
“四弟不必过谦!”奉阳君加重语气,“我等兄弟皆是先君骨血,君兄可以承继大统,四弟德才兼具,有何不可?再说,弟承兄位,也不是僭越,是古来惯制!”
“三兄抬爱,弟感激涕零。”安阳君再次推拒,“三哥有所不知,弟虽说不才,却有自知之明。若论才识,莫说是君兄,我们兄弟中,无论哪一个亦胜弟多矣!”
奉阳君身子趋前:“四弟之意是……”
“万一山陵崩,四弟唯听三兄吩咐。”
“谢四弟抬爱!”奉阳君嘘出一口气,起身,深深一揖,“四弟之言,愚兄记牢了。四弟先忙,愚兄告辞。”揖别。
安阳君送到府外,反身回至后堂,刚要坐下,楼缓走进,在他耳边如此这般低语一阵。
安阳君思忖有顷,点头:“既为君上之意,你就安排去吧。”
申孙大是惊奇:“不言人事,却言何事?”
“大人,”楼缓不解道,“君上这么做,岂不是为虎添翼吗?”
安阳君微微一笑:“为虎添翼,首先也得是个虎呀。”
“大人是说,”楼缓吸一口气,凝视安阳君,“奉阳君不是虎?”
“真要是只虎,他还能活到今日?”
楼缓两眼大睁,愣怔半晌,点头:“既然不是虎,君上为何听任他胡作非为?”
“君上解的是,”御史大夫恍然有悟,“楼缓本是安阳君的门人,此前对臣颇有微词,近日却亲近起来。臣原还纳闷呢,原来里面有深意呀!”
“君上在等时机。”
“时机?”
“是的,”安阳君点头,“君上在等他变成一只虎。”
楼缓若有所悟:“这么说,君上将苏子荐给奉阳君是另有深意!”
安阳君微微一笑,问道:“你且说说,君上有何深意?”
“骄其心志!”楼缓应道,“君上是想告诉他,君上身边既无人,也不敢擅自用人!”
安阳君又是一笑,不再吱声。
“大人,”楼缓又道,“奉阳君他……会起用苏子吗?”
“不可,不可,”安阳君截住他的话,拱手推拒,“此事万万不可!”
“要是起用,他就真的是只虎了。”安阳君转过身去,缓步走向后院书房。
奉阳君正在听雨轩外的草坪上舞剑,申孙走过来,见主人兴致正浓,便哈腰候立。
奉阳君又舞一时,收住步子,看过来:“何事?”
“洛阳士子苏秦求见。”申孙双手呈上苏秦的拜帖。
申孙急道:“狂生妄言,主公不可轻信!”
“洛阳士子?苏秦?”奉阳君连皱眉头,“此人所为何事?”
申孙跨前一步,在奉阳君跟前低语数句。
奉阳君怔了:“你是说,此人为君上所荐?”
“正是。”申孙点头,“据楼缓说,殿下已与肥义私底下会过苏秦,以大贤之才荐给君上。君上未加考问,当即传旨安阳君,要安阳君荐给主公,量器而用。”
“是的,”安阳君点头,“君上在等他变成一只虎。”
“量器而用?”奉阳君陷入沉思,“依你之见,此人可为大器?”
“据小人所知,苏秦师从云梦山的鬼谷子,习游说之术,去岁入秦,以帝策游说秦公,欲助秦公一统天下,秦公弃而未用。”
“一统天下?”奉阳君哂然笑道,“怪道赵语不用,似此狂妄之语只能骗骗赵雍那样的『毛』头娃娃。”
“主公,”申孙似已看出奉阳君的心思,“那厮已在厅中恭候多时,主公若是不见,小人打发他就是。”
“四弟,”奉阳君敛神正『色』,“保重身体固然要紧,江山社稷更是重要。愚兄此来,就是想与四弟讲讲此事的。”
奉阳君略想一下,摆手止住:“既为君上所荐,不见也得有个说辞。这样吧,你去对他说,这些日来,本公为国务烦心,厌恶人事。无论何人,但凡来言人事,一概不见,看他如何说话。”
奉阳君略略欠身,伸手礼让:“苏子免礼,请坐。”
申孙应声诺,转身来到前院客厅,拱手致歉:“让苏子久等了,实在抱歉。”
苏秦起身还礼:“有劳家宰了!”
“大人,”楼缓又道,“奉阳君他……会起用苏子吗?”
申孙将拜帖递还给苏秦,略带歉意道:“在下将苏子求见之事禀报主公,主公说,如果苏子是为谈论人事而来,就请另择时日。”
苏秦怔了:“此是为何?”
“不可,不可,”安阳君截住他的话,拱手推拒,“此事万万不可!”
“是这样,”申孙低声解释,“近来君上龙体欠安,国中大小事体皆由主公『操』持,主公从早至晚为国事烦心,是以厌倦谈论人事。”
苏秦沉思片刻,抬头:“烦请家宰再去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