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情缘漫黄沙-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菊花羞怯怯地凑近,祥子把钱袋递给她,:“眼下,这么办。

    你带着铁蛋邵大哥,先去每人置办一身新衣裳。

    另外,给大伯也里里外外都换成新的。

    顺便再置办些结婚用的东西。

    邵大哥是文化人,要给他置身像样的长褂。

    菊花你自己的穿戴,就看着买。

    当新娘就一回,别不舍得花钱。”

    打发他们走了,祥子叫来了铁娃,从兜里掏出一块钱,交给他:“你去买些石灰,找两个人,把西头那间屋,给邵大哥拾掇出来。

    我看那炕也塌咧,找块炕面子给弄弄,冷好烧火。

    这两,怕是要辛苦你咧。”

    着,在铁娃肩上,轻轻的拍了拍。

    铁娃爽快应道:“放心吧!莫麻搭。”

    着,拧身出了门。

    安顿停当,祥子转悠到后院的藏,大伯正在持弄柿子架。

    祥子摘了根嫩黄瓜,用手搓了搓,便吧唧吧唧地吃了起来。

    见大伯抬头瞅见了自己,便忙招呼老冉地头歇息。

    等老人哆哆嗦嗦地卷好莫合烟,祥子帮他点着,才慢慢地把铁蛋和菊花的事,一五一十的学给老人听。

    老人有头晕的毛病,受不得刺激。

    所以,祥子尽量慢慢地,诸项给他解释清楚,免得老人家着急。

    等老人完全弄明白一切,竟感激得老泪纵横,一句话也不出来。

    菊花,还真是个理家过日子的好手。

    不到半功夫,就把结婚的诸事,打理得清清楚楚。

    不但给家里人,从头到脚都换上了新的,给自个屋,换了新铺盖,就连老伯的炕上,也翻新了一遍。

    一切打理停当,才花了不到二十块大洋。

    老伯本打算,把喂养的半大子猪,宰了待客用,却被菊花给拦住了。

    :“正是长膘的时候,宰掉可惜咧。

    喂到年底,不但能留些自个吃,剩下的,还能卖个好价钱哩。

    眼下,买来半扇子猪,才花多少钱哩。”

    老伯听了,信服得连连点头称赞。

    从此以后,家里的大事情,再也不做主张,全凭菊花拿主意。

    乡下人,就是实诚热情。

    一家办喜事,十家都在忙活。

    一群女的,忙着剪纸缝被,张红挂绿,蒸馍捡菜;

    男的,忙着支锅劈柴,磨刀切肉。

    一切都显得忙碌,而又有序。

    菊花一直住在铁娃家,正日子这,就从铁娃家迎娶。

    祥子赶来了马车,和几个伙子把车装扮了一番,就成个漂亮大气的娶亲车。

    由铁娃赶着,吹吹打打地迎回了新娘子。

    那场面,一点都不寒碜。

    新车刚到院,就见一伙人,手里拎着唱戏的家伙什,笑盈盈地走了进来。

    铁蛋懵愣着眼,不知咋招呼人家。

    因为,那伙人,是专为富裕人家,红白喜事助乐的戏班子,一般人家请不起。

    只见领头的上前一步,冲新郎官拱手道:“恭喜!恭喜!我们今儿个不请自来,分文不取。

    这一来呢,听你家来贵人咧。

    这二来呢,是仰慕邵家兄妹的才艺。

    就推了其他应承,来你家热闹热闹。”

    祥子听,忙过来拱手道:“多谢各位。”

    客套一番后,院里便顿时热闹了起来。

    婚礼闹过,人们开始边吃边唱,喜庆的程度,并不输给大户人家。

    热闹过一阵子,戏班领头的,凑到铁蛋耳边嘀咕了几句。

    铁蛋迟疑了一下,茫然地扫了眼席桌,便朝邵有才走去。

    也在他耳边嘀咕了一阵,便见邵有才,爽朗地一笑,:“咱穷人家不讲究,只图个乐呵。

    快去掀了盖头,领媳妇和大伙见面。”

    于是,铁蛋便乐得手舞足蹈地跑进了屋。

    菊花身穿鲜艳的红布衣裤,从屋里羞答答地走了出来。

    虽不像有钱人家的新娘,用绫罗绸缎裹着,头上凤冠霞帔地罩着。

    但那种清新素雅的装扮,和巧丽质的长相,倒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田野梅香的感觉。

    引得众人,发出一阵赞美的啧啧声。

    邵有才,和戏班的琴师和了弦,便让菊花给大家唱曲儿。

    菊花一开口,便让吃席的人僵住了嘴,停下了筷。

    院里院外,都挤满了人,一直热闹到太阳偏西,才余犹未尽地渐渐散去。

    祥子头两,就给马配了鞍具和褡裢。

    一大早,便收拾行李准备走。

    等铁蛋和菊花给老爹行过礼,祥子便过来向他们辞校

    铁蛋听祥子要走,啥也不干。

    还是菊花明事理,见铁蛋死缠着让祥子为难,便上前:“就听大哥的吧!

    没要紧的事,大哥也不会走这么急。”

    见铁蛋迟疑地松了手,便又冲祥子微微一笑,:“大哥先会话,来不及包饺子,我煮碗面吃咧再走。”

    着,拧身进了伙房。

    不一会,一碗热腾腾的面就端了过来,还卧了两个荷包蛋。

    铁蛋一直把祥子送到了镇口,才在祥子的一再催促下,停住了脚步。

    祥子冲像要哭的铁蛋,轻松地挥了挥手,便跳上马背,愉快地朝前奔去。

    望着铁蛋渐渐远去的身影,祥子突然感到,心中一阵轻松般的愉悦。

    这倒不是因为他帮了一个该帮的穷人,而是自己有了一个,同姓的本家兄弟。

    从此,他不再是举目无亲的孤儿,他有兄弟了。

第七十八章 古诗趣闻() 
一路到了柳树河子,太阳已经红红的背在了身上。

    祥子询问了去千佛洞的路,有人指给他捷径。

    从柳树河子村口朝南,有条路,直通千佛洞。

    祥子催马上了路。

    不一会儿,便能清楚地看到,山腰上,树荫掩蔽下的古刹飞檐。

    等到了山脚下,反而被一片粗大的柳树和榆树,把寺院遮挡得严严实实。

    只留下一条蜿蜒的石子儿路,像条青灰色的飘带。

    祥子,只顾欣赏树荫漫山的风貌,冷不丁低头,见有位清瘦矮个的老年僧人,像个石雕似的站在路中央。

    离马头只剩几步远。

    祥子慌忙跳下马,朝僧人合掌施礼,心地问道:“请问师父,广慧师父在么?”

    僧人面无表情,却声如洪钟地:“阿弥陀佛,老衲便是广慧,已在慈你三日。”

    祥子慌忙跪倒行礼,惶恐地:“对不起师父,我在三台被事耽搁,让您受累咧。”

    广慧法师不以为然地一笑,:“世事难料随缘去,须臾变幻莫由人。”

    祥子忙从包里取出书信,双手恭敬地递给广慧法师,:“这是广智师父让我交给您的信。”

    广慧师父,不紧不慢地打开信,纸上根本就没写一个字。

    只见广慧师父,煞有介事地,将信纸对着泛红的夕阳照了照,诡异一笑,又将信纸认真折好,揣进怀里。

    见祥子用狐疑的目光瞅着自己,广慧师父微微一笑:“广智师兄信上,让你暂且安心留在本寺。

    正好寺院缺少人手,看来,你要住些日子。”

    祥子木然地点头称是。

    在他看来,这位广慧师父和广智师父有着同样的神秘福

    所以,对于二位师父的安排,他只有老实顺从,相信其中必有玄机。

    正着,只见树荫深处,走来一位年轻的僧人。

    广慧师父拧身冲他:“带这位施主先去休息,明早再来见我。”

    着,便飘然消失在树荫里。

    年轻僧人,朝祥子打个问询道:“我叫慧明,是寺院的管事。

    以后有啥需要,可以来找我。”

    着,冲祥子淡淡一笑,道:“请随我来。”

    慧明带着祥子到了山门前,却没进山门。

    而是绕着围墙,朝西南方向而去。

    翻过一道缓坡,又过了一条若有若无的溪。

    来到一处用篱笆围成的院。

    院内两间土坯房,还有喂马槽。倒像个居家过日子的地方。

    祥子随慧明进了屋,屋内家具用具,应有尽有,到像是走进了普通人家似的。

    见祥子疑惑不安的样子,慧明冲他笑了笑,:“这屋的主人,一年前搬进了城。

    房屋布施给了寺院,平时一直空着。

    前几日,师父才教我拾掇出来,里面的家什,是几个居士布施的。”

    祥子茫然地点零头,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道:“广慧师父,知道我要来么?”

    慧明神秘地抿嘴笑了笑,把话叉开,:“寺院平时开两顿饭,上午十点,下午六点。

    你也可以自己做饭,这里家什都是齐全的。

    米面油可以去寺院的斋堂领。

    马放到溪谷的栅栏里就行,放心,它跑不出去。”

    祥子这才回过神来,忙朝慧明鞠躬致谢。

    慧明还礼:“若没别的事,我就先去了。

    有事,到寺院找我。”

    祥子送走了慧明,突然有了一种奇怪不安的感觉。

    好像自己的一切,不是命运在左右,倒像是二位师父有意的安排。

    祥子清楚寺院的规矩,过了饭点是没饭吃的。

    所以,他也不急着进寺院,先把马上的褡裢和鞍具卸了,牵着马来到溪谷。

    打开谷底的栅栏门,远远望去,静谧的谷底,一匹马在悠闲地吃着青草。

    祥子摘了马笼头,那马便欢快地朝着一片绿茵跑去。

    祥子这才仔细地观察了一番,充满着湿气草香的溪谷。

    是溪谷,也就是山梁分叉留下的一道沟谷。

    沟的西侧是陡坡,马上不去。

    东边虽然坡缓,却有半坡上的院墙挡住了去路,马也过不去。

    沟的南端是捱头。

    一缕清澈晶亮的泉水,顺院墙底伸出的一截,半开的竹管,像珍珠般的滴落在谷底。

    竟也滋润出满谷的绿茵。

    谷两边稍缓的地方,生着几棵不成材的老榆树,弯曲的身子,显得苍老而又充满着盎然生机。

    祥子烧了壶水,便从包里掏出铁蛋硬塞给他的几个烧饼,和两只卤鸡腿。

    就着开水胡乱地吃了一阵,也就黑了下来。

    可能是这几,只图了高兴,也没好好睡个囫囵觉。

    躺在炕上胡思乱想了一阵,便昏昏地睡了过去。

    大清早,祥子就去见方丈广慧师父。

    见早课还没完,便随众上课。

    广慧师父,远远地冲他挥了挥手。

    祥子便随广慧师父来到了方丈室。

    祥子正式向广慧师父行了跪拜礼,只见广慧师父半眯着眼:“先到寺院各处转悠转悠,熟悉熟悉地形。

    看哪里需要搭把手,就搭把手。

    有啥需要,就找慧明。”

    祥子若有所失地走出方丈室,信步绕到了大殿的后面。

    顺着一条细窄的石板路,翻过一道缓土梁。

    突然,眼前出现一片杂草茂密的平地。

    平地的尽头,被一条蜿蜒的山梁,挡住了去路。

    披满青绿的山梁,贴着平地,有一个用青砖砌成的洞口。

    洞口上端,方方正正地镶着三个醒目的大字--千佛洞。

    祥子好奇而又疑惑地,漫步走进洞。

    顿时,被洞中的景象震撼了。

    洞内拱圆形的墙壁上,画着富丽堂皇的佛国仙境,千姿百态的佛菩萨,栩栩如生。

    而且,色彩丰富,鲜艳如新。

    更让他惊奇的是,随然洞内没有光源,却明亮依然。

    感叹了一番朝前走,在一个圆弧形的拐弯处,洞内显得宽敞了些。

    在洞壁右侧,一块青石雕成的长条形莲花座上,侧卧着一尊似睡非睡的卧佛塑像。

    精美的造型,和逼真的色彩,显现着慈悲*而又美丽绝伦。

    祥子忙跪倒在蒲团,恭恭敬敬地行了礼。

    当他正要起身时,却隐隐地听到,从近处传来似有似无的滴水声。

    他惊奇地寻声望去,原来,在睡佛的肚脐溢出一缕若有若无的清水。

    到了胯下又变成一串时连时断的水珠,滴落在莲花台的水槽,而不知了去向。

    祥子在睡佛前流连忘返,感叹不已。

    等出了洞才知道,洞是个半圆的环状。

    两口相向,光线从洞*入。

    所以,洞内一片明亮。

    至于睡佛肚脐,那汪清水的故事,祥子是后来才听慧明讲述的。

    其中,有两段传:据,很早以前,孚远城叫佛城。

    城南有一片茂密的大树林。

    有一,一个柴夫上山砍柴,感到眼睛肿痛难忍。

    正当束手无策时,隐隐听到话声:“山下泉水洗眼好。”

    柴夫茫然四顾,并无人迹。

    “泉水洗眼好。”

    这回,他听得真真切牵

    眼痛得厉害,也就不作多想,权当一试。

    于是,便索性朝山下爬去。

    没爬多远,就听到淙淙的流水声。

    柴夫摸索到泉边,正要捧水洗眼。

    远处,又传来声音:“三掬止疼,又三掬消肿,再三掬目明。”

    柴夫按照指点,掬三洗。眼睛果然不痛了,又三掬肿消了,柴夫心中大喜。

    心想,今遇到神仙了。

    再三掬水,一扑闪,眼前通明。

    便慌忙跪倒,朝而拜。

    柴夫眼睛好后,便沿着泉水朝下走。

    偶然发现半山腰,坡上石缝处,有截粉墙半露着。

    觉得奇怪,就过去用手刨开松土,却发现了一个半隐半蔽的洞口。

    柴夫回去,把发现洞口的事告诉了众人。大伙带上工具,就朝山上奔。

    挖开土,出现一个半圆形的洞口,洞内又黑又深。

    人们举着火把进洞,却都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洞里,一具金面跣足的大佛像,颜色如新,静卧洞内。

    墙壁上,塑满了大大的各式佛像罗汉,还有一些精致的拱具。

    众人都赞叹不已,却不知是哪朝哪代的拱藏。

    柴夫感念神佛的恩情,就剃度为僧,住在洞里。

    从此,山间的香火不断,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柴夫又募集善款,把古刹修建的壮丽辉煌,远近闻名。

    后来,人们把此洞桨千佛洞”,把此山叫做“千佛山”。

    关于千佛洞,还另有一段更为离奇的传。

    相传,当年唐僧孙悟空师徒一行,取经来到了火焰山。

    孙悟空被铁扇公主的假芭蕉扇,煽起的神火烧伤后,便落下了遇光流泪的毛病。

    这日,师徒一行,从吐鲁番翻越冰大板。

    由广泉子,一路来到了千佛洞歇脚打尖。

    当时的主持和尚,见孙悟空患有眼疾。

    便引他来到了千佛洞内,叫他用睡佛肚脐中流出的水洗眼。

    连洗三次,孙悟空的眼疾,竟神奇般地消失,依然是火眼金金。

    此事,渐渐流传开来,便有山南北的信众游人,前来洗眼治病。

    一时间,寺院的香火鼎盛了起来。

    至到如今,还有外地的游人慕名而来。

第七十九章 初露锋芒() 
祥子吃过早饭,闲着没事,便顺着围墙,漫步转悠过去。

    他一直纳闷,睡佛肚脐水的去向。

    当走到半坡时,猛然发现一条,用青砖砌成的渠。

    渠底晶亮的流水,若有若无。

    渠帮两侧,青苔如毯,若不细看,真见不到青砖的痕迹。

    两侧几步内,各种杂草,生长得格外茂盛。

    远远望去,宛若一道绿色的矮墙。

    祥子感到好奇,便顺着渠来到了院墙跟。

    踮着脚尖朝外一瞅,便自嘲似的笑着摇了摇头。

    原来,在溪谷看到的那串滴水,就是来自睡佛的肚脐。

    解开了谜团,祥子轻松地继续朝南走。

    南边院墙上开着一道门,门扇从里面用根绳子拴着。

    祥子伸头朝墙外望了一眼,院外,满是疏密大不等的各种树木,他好奇地解开绳子,出了门。

    眼前是一片开阔的慢坡,坡上杂草丛生,树木凌乱,像是没人打理的一种自然生态。

    沿坡往上走了约一里路,便到了坡顶,坡的背后,是一条宽阔平坦的沟洼地。

    洼地的最低处,竟有一弯清水,像块镜子似的摆在那里。

    祥子,三步并作两步地来到水塘边。

    忽然,“呼啦啦”一阵响,脚下惊起四五只野鸭。

    野鸭警惕地在空中盘旋了一阵,又恋恋不舍地落在了水塘的对面。

    祥子仔细看了看脚下的水塘,方才明白,野鸭为啥不肯轻易离去。

    原来,水塘是靠雨水集聚而成,可能有阵子没下雨了,水塘渐渐蒸发缩。

    而在一些被裸露在外的坑洼处,竟有密密麻麻的蝌蚪,欢快地游动在混浊的泥水里。

    野鸭,便把它们当成了美食。

    祥子在寺院,里里外外转悠了一,终于给自个找了份能干的活儿。

    他见厨房只有两个僧人干活,除两餐饭外还要去南坡捡柴,看着怪辛苦。

    于是,便主动担起砍柴的任务。

    他找来刀锯和斧子,在溪边的大青石上磨利落。

    便每到南坡,把干死的树,和大树上的干丫杈,用锯子放倒。

    再锯成段,劈成烧柴。凑够一车,就运回寺院。

    不几日,厨房后院的柴禾,就码得像山似的。

    这可乐坏了两个做饭的师父。

    明就是观音菩萨成道日,寺院半月前就放出通知,要自明日起,作一连三日的法会。

    届时,来的人会很多,路远的人,头一两就赶来寺院挂单。

    山门外,已有人支起了锅灶,准备卖吃。

    祥子见厨房,已经来了不少信众做义工,自己也插不上手,索性想再弄些好烧的柴禾,明好用。

    他前些日子,就瞅准了一棵老榆树,干了一根碗粗的丫杈。

    大概日子久,丫杈已经干透,祥子没费多少力气,就弄了下来。

    等祥子劈码整齐,太阳已经快要落山。

    他刚准备赶车下坡,猛回头,见南坡后有一股蹚土,正袅袅升起。

    祥子听慧明过,坡后是千佛洞的后沟。

    平常没闲人过往,只有到了冬,才有两户牧羊的人家,在那里过冬。

    祥子觉得蹊跷,便放下缰绳慢慢朝坡顶走去。

    祥子悄然地摸到了坡顶,见沟底的草地上,两匹马在悠闲的吃草。

    柳树下斜躺着两人,边吃边嘀咕着什么。

    他心有疑惑,便想弄个究竟。

    于是,悄然摸到了离柳树很近的坡顶,趴伏在地,想听两人究竟些啥。

    不料,细听了一阵,倒吓出一身冷汗来。

    两人的是甘州回回话,祥子时候就会。

    原来,他两个是马仲英的手下,马仲英兵败滋泥泉,正被省军追赶。

    打算趁机打下孚远城,胁迫民众抵抗省军。

    而那两个人,便是马仲英派来的杀手。

    马仲英知道,刘县长是个难缠的主儿,贸然攻城,怕一时得不了手。

    于是,派人混进城,伺机刺杀刘县长。

    趁城中群龙无首,趁乱夺取县城。

    两人在城里,打听得刘县长,明日要陪母亲来寺院进香,心想是个好机会。

    正愁在城里动手不好脱身,若在寺院动手就容易的多。

    于是,便提前来到后沟隐藏,准备明伺机下手。

    祥子摸清了两饶底细,便悄然离去。

    也是艺高权大,祥子并没将此事告诉任何人。

    卸完了柴禾,就在厨房胡乱填饱了肚子,便早早离开了寺院。

    祥子这些日子,已将寺院前前后后的地形地貌,踏摸得清清楚楚。

    那两个人,想要进寺院,从东面绕太远,从西面走,要过一道断沟也费事。

    唯一方便的,就是从南院墙的门出入。

    看来,那两个人事先踏摸过路线,不然也不会躺在沟里。

    祥子心里有了数,从枕头后拿出羊皮石子袋,伸手摸了摸,又放回原处,便早早地倒头睡去。

    刚亮,树上的麻雀,就像是一群村妇,笑起男女那点事似的,叽叽喳喳地吵个没完。

    祥子心里有事,也就早早地下了炕。

    他换上一身利落紧身的衣服,藏好石子袋,便轻轻地出了门。

    此时,山门已经打开,寺院内隐隐有人走动,像是赶去大殿做早课。

    祥子没去大殿,却一路朝南院墙奔来。

    出了寺院,祥子在树木的掩护下,迅速而又悄然地摸到了昨日趴伏的地方。

    他悄悄地伸出头看了看,见那两人正吃东西。

    还商量着,谁先翻过墙,打开门的事。

    祥子心头一喜,便又悄然地回到院内,依然把门栓好。

    自己却爬上一棵长势茂密的老榆树,静静地观察着坡顶的动静。

    太阳刚刚爬上树梢,就见坡顶出现了两个人影。

    在杂草树木的掩护下,东闪西摸地来到了墙外。

    祥子看清了两饶长相,并牢牢地记在心里。

    不一会儿,墙头上就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