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疆图-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潘美本是武将,功力不弱,身子只翻滚了两下,就从地上挺身站起。

    旁边的石堆后面,杨延昭挺身而出,大喝道:“潘美,大汉杨延昭在此!”

    杨延昭手中早已经抢过一把长枪,喝喊声中,长枪分心便刺,枪如毒龙,直捅潘美的心窝。

    潘美大惊,这时他手中已经没有兵器,情急之下,连忙伸出右手,想抓住枪杆,但这一枪来势甚速,竟然把他的右手手掌刺穿,枪尖从手背上露出。

    杨延昭大喝一声,身子猛向前一冲,长枪随着他身子的压势,穿插着潘美的右掌,再次刺入潘美。潘美的手掌被枪穿透,抽不出来,只好向后退去,后背却被一棵树身挡住,后退不得,眼看这一枪就要穿插潘美的手掌之后,再刺入他的心脏。

    就在这时,旁边的一个部将恰好赶到,抡起手中的钢刀,迅速一刀劈开杨延昭的枪尖,同时飞起一腿,踢向杨延昭的左胯。杨延昭躲闪不及,被踢飞出去,长枪也脱离手掌。

    那部将逼退杨延昭,顾不上伤敌,连忙去救主帅,把枪尖从潘美的手掌中抽出来,关切地问道:“将军,您怎么样?”

    潘美疼得额头冷汗淋淋,却咬牙忍着,说道:“我没事,快杀了这两个奸细!”

    这时,别的宋军纷纷向熙让和杨延昭冲杀过去。

    熙让和杨延昭早从地上捡起兵器,和追杀他们的宋军杀在一起。

第三百四十五章:抢敌营寨() 
数千辽汉联军从山顶冲杀下来,如虎入羊群,宋军抵挡不住,连连后退,死伤甚众。

    两个部将为潘美包扎好手掌上的伤口,劝道:“将军,咱们先撤吧。”

    潘美看到败势已经不可挽回,只好下令撤军。

    众部将保护着潘美,连战边退,在后退的过程中,又有很多宋军被杀死。

    辽汉联军一直追杀到山脚,仍然追杀过来。宋军匆匆把潘美扶上战马,几个部将也骑上战马,向山外撤退,联军紧紧咬住不放,仍然追杀而来。

    潘美率领一部分,好不容易出了山谷,来到平坦之外,正要回营,忽然发现军营之处,火焰腾空,厮杀声远远传了过来。

    潘美等人大惊,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熙让和云岚杨延昭等人,率领联军,追出山谷,一直追杀过来,幸好有宋军拼命抵抗,才暂时没杀到潘美面前,但相距也不过几百步的距离。

    正在这时,从军营之处,有宋军纷纷前来,有的宋军骑着战马,有的宋军步行。后面有辽汉联军在追赶宋军,被追赶上的宋军纷纷被杀死。

    潘美又惊又怒,拍马向前迎去。

    一个将领骑马而来,奔驰最快,很快来到潘美的面前。

    这将领满身浴血,盔甲不整,十分狼狈,催马赶到潘美面前,气喘吁吁地说道:“将军,不好了,辽军毁了我军的大营……”

    潘美怒道:“怎么会这样?”

    那将领说道:“将军您走了之后,军营中忽然起火,卑职正带人救火之时,忽然从外边冲来了大批的辽军,卑职抵挡不住,只好来寻将军。都是卑职无能,请将军责罚。”

    潘美知道中了辽军的调虎离山之计,辽军先派人把他们的大部队引出军营,进入山中的埋伏,然后辽军又派出一支部队乘着军营兵力不足,夺了宋营。

    潘美身经百战,胜多败少,就算打过败仗,也是因为兵力不如敌人,从来没有如此惨败过,更没有被人如此戏弄于股掌之间,在兵力相当甚至超过敌人的情况下,竟然如此惨败,可谓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潘美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回头望望,只见辽军还在追杀而来,自己带来的八千精兵,死得死,逃得逃,已经不足三千人了,再转头看看从军营逃来的部下,也不过一千多人,他一万人的部队,竟然不到五千,伤亡了一大半。

    潘美气怒攻心,忽然喷出一口鲜血,身躯在马上摇摇欲坠。

    众部将大惊,连忙扶住潘美。

    一部将说道:“将军,咱们快走吧。”

    潘美无力地说道:“走吧。”

    众部将保护着潘美,夺路而走,向西而逃。

    熙让云岚等人和从宋营追赶而来的那路联军,合兵一处,追杀宋军,一直追出十里之处。宋军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一直到天黑时分,联军才停止了追杀宋军,得胜而回。

    潘美整顿残兵败将,所带来的一万兵马,已经不过一千多人,尚有战斗力的不过三五百人,别说回头去支援娘子关了,就算辽军派一支千人的骑兵,他们这三五百人也不是对手了,无奈之下,潘美只好率领残兵败将,回转太原城下,向赵匡胤请罪。

    娘子关的守军虽然远远看到五六里外的宋营被抢,却不敢前来支援,只是紧守关隘。

    熙让和云岚等人,夺了宋军的大营,当晚就在宋营中暂时歇息。点检部队,此次伤亡了不到两千人马,就把潘美的一万兵力打得溃不成军,可谓大获全胜。

    被一支宋军围困在山顶的那支辽军,在宋军逃走之后,那支辽军前来向熙让报到。这支一万人的辽军,在宋军的追杀围困之下,只剩下三四千人。熙让等人的联军在这次战斗中,伤亡了千多人,还有六千多人,改编了这支辽军之后,又成了万余人的大军了。

    熙让云岚和杨继业商议,现在联军对宋军把守的娘子关,已呈夹击之势,应该尽快攻下娘子关,引关外的十万辽军入内,只要十万辽军进了关,宋军必败无疑了。但由于娘子关阻在中间,无法和关外的耶律沙互通声息,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和耶律沙取得联系,约好一起攻关的时间。

    杨继业的部下都是汉国人,也有不少人就是娘子关附近人氏,其中有两个士兵知道一条山间小径,可以翻过山顶。杨继业便派这其中一个士兵率领一支中队,翻山越岭,前去和耶律沙联络。

    熙让写了封书信,又盖上兵符印章,交给那个士兵送交耶律沙。

    那个士兵带领小中队连夜出发,前去送信。

    熙让等人在宋营中歇息了一晚,第二天白天,仍然按兵不动,只在宋营养精蓄锐,等着耶律沙的回信。宋军逃跑的匆忙,营中遗下很多军粮和物资,还有很多战马,都便宜了联军。联军在宋营中大吃大喝。

    众人等了一天,送信的士兵还没回转,云岚有些着急,熙让劝说现在是白天,送信的士兵担心遇到宋军的巡逻队,所以没有行动,等到晚上就会回来了。

    众人又等了一晚,一直到天亮时分,那个士兵还没回来,这次不但云岚焦虑,就是熙让和杨继业也沉不住气了。

    熙让召集众人,说道:“只怕送信的士兵遭遇了宋军,已经死了,只能再派人前去送信。”

    杨继业皱眉说道:“那个士兵说只有那一条山路,若是他们被宋军发现了,就算再派人过去,依然难以通过。”

    云岚说道:“实在不行,我亲自前去送信,我就不信过不去那道山。不是还有一个认识路的士兵吗?就让他带我过去。”

    熙让道:“妹妹你不必亲自涉险,我们再派一队士兵试试。”

    正在这时,一个士兵匆匆进来,禀报道:“启禀将军,送信的兄弟们回来了……”

    熙让大喜,说道:“快让他进来。”

    那士兵说道:“韩将军,送信的那兄弟受了重伤,被我们巡逻的兄弟发现,已经奄奄一息了,兄弟们正在用担架抬他回来,小的先来一步,向将军报讯。”

    熙让吃了一惊,连忙快步走出中军大帐,云岚杨继业杨延昭等人也快步而出。

第三百四十六章:不战而退() 
熙让等人出了军帐,远远看到几个士兵正在抬着一张担架,他们连忙快步迎了过去。

    来到近前,只见那个前去送信的士兵躺在担架上,身上的衣服都被鲜血浸透了,气息虚弱,脸色惨白。

    熙让快步走过去,几个士兵连忙放下担架,以便熙让询问送信的士兵。

    那送信的士兵听到声音,睁开眼睛,看到熙让等人走过来,喘息着说道:“将军,小的,小的……”

    熙让说道:“你慢慢说,到底出什么事了?”

    送信的士兵断断续续地说道:“小的带领兄弟在去的路上,并没有遇到宋军,很顺利的见到了耶律沙大人,耶律沙大人还给将军写了回信,小的收好信,就带领兄弟们回来了。在回来的路上,一时大意,被宋军的巡逻队发现,兄弟们掩护我逃了出来,但仍然有一队宋军紧紧追赶我,我担心那封信落到宋军的手里,就一边逃跑,一边打开书信,把信的内容记在心里,想的是若是我被宋军杀死,那封信的内容也不会被宋军知道,若是我能侥幸逃脱,还能把信的内容告诉将军,小的看完信之后,就把信吃到肚子里,然后从山顶向下一跳,滚落山坡,就昏死了过去……醒来的时侯,就被咱们的兄弟救了回来……”

    熙让说道:“你做的很好,耶律沙大人在信上说的什么?”

    送信的士兵说道:“耶律沙大人说,约定明日辰时,一起攻打娘子关……”

    送信的士兵说完这一句话,气息渐渐断绝,脖子一扭,垂落下来。

    熙让轻叹一声,对抬担架的士兵说道:“把他抬下去,好生安葬。”

    众人望着牺牲的士兵被抬走,心头都很是沉重。

    熙让抬头看了看天色,说道:“耶律沙大人所说的明日辰时,就是今日了。现在快到辰时了,吩咐下去,准备攻城。”

    杨继业虽是主帅,但联军中汉军人少,辽军人多,所以联军中仍以熙让为主,现在熙让下令攻城,联军立即开始准备战斗。

    联军已经休息了一天一夜,体力早已得到恢复,也早就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当下整顿兵马,向五六里外的娘子关进军。

    联军是骑兵为主,前来的时侯,并没有携带攻城的器械,而潘美此次前来的时侯,以协助守城为主,所以宋军遗留下来的器械之中,也没有攻城的器械,但留下来的战马甚多,一万名联军,几乎人人皆有战马。

    一万汉辽联军的铁骑,整齐地向娘子关行军,不到半个时辰,已经来到娘子关的西城城下的一里之处。

    宋军的守城将领党进,正在东城门视察,看到东城门外,密密麻麻的辽军,正在缓缓涌过来,正在惊惧,忽又接到禀报,得知西城门外,也来了一支万人铁骑,现在娘子关被东西夹攻了。

    娘子关虽为天险,易守难关,但只是针对阻击东边来的敌人,现在东西两边都有敌人,前后夹击之下,就难以保全了。而且城内只有一万宋兵,联军却有十万以上,兵力太过悬殊。

    党进知道败局一定,若是全力守城,不但守不住城,而且有被围歼的危险,他当机立断,下令全体将士,放弃娘子关,从西城夺门而出,杀出一条血路。

    众宋兵正在惊惧之时,忽然得到上级撤退的命令,人人心中侥幸,当下在城内整齐兵马,以骑兵在前冲锋,步后随后跟进的方式,打开西城门,向外突围。

    熙让和云岚等人,率领联军来到城下,本来以为宋军会紧闭城门,踞城而守,必有一番攻城的恶战,没想到忽然城门大开,宋军的骑兵冲杀出来。

    熙让等人怔了怔。

    云岚道:“宋军怎么出城交战了?”

    熙让很快明白过来,说道:“宋军不是要交战,而是想逃跑。”

    云岚喜道:“咱们截下他们,把他们全部歼灭,哥,你快下令吧。”

    熙让沉吟了一下,摇摇头,说道:“他们有一万兵马,咱们也是一万兵马,就算能杀死他们,咱们也损失惨重,再者说,咱们攻城的目的,是迎接耶律沙大人的大军,既然宋军已经弃城,那就让他们逃吧。”

    云岚虽然有心不甘心,但也知道熙让说的有理,截杀宋军,自己的军队必然也会伤亡惨重,不如就放宋军一马。

    熙让传下号令,闪开一条道路,不许截杀出城的宋军。

    宋军的骑兵在前,本以为会有一场恶战,没想到联军竟然闪开一条宽约十丈的道路,放他们通行。宋军惊疑之下,担心进入联军的包围圈子,一时之间,竟然不敢上前了。

    党进夹在部队中间,听到部下的汇报,也心中惊疑,纵马来到队伍的最前沿,望着那条通道,迟疑不安。

    熙让越众而出,朗声说道:“你们听着,今天本将军高兴,放你们一条生路,若是不走,等会后面的大军赶到,他们可不会饶过你们。”

    党进沉吟了一下,说道:“多谢将军手下留情,请问将军贵姓大名?”

    熙让道:“本将军大辽韩德让,这位是汉国公主殿刘云岚,那位是汉国大将军杨继业。”

    党进道:“好,在下记住了,他日若是战场相遇,在下也会放各位一条生路。”

    熙让傲然一笑:“只怕你没有这个机会了。你们快走吧。”

    党进不敢多言,下令部队前进。

    宋军虽然惊惧,但也不得不前进,当下只得硬着头皮,向联军夹持的那条通路行去。一路之上,人人心惊胆颤,只恐旁边的辽兵忽然发难,宋军人人紧握着兵器,随时准备厮杀。

    两旁的联军骑在马上,怒视着从中间通过的宋军,人人满脸杀气,但上司有令,联军也不敢动手阻击。

    两柱香之后,宋军的一万骑兵和步兵,皆走过了通道,才放下了悬着的心脏。

    党进最后一个通过通道,临走之前,他也不言语,只是骑在马上,对着熙让抱了抱拳头,以示感谢,然后一拍战马,率领几个部将快马加鞭,通过通道,率军向西逃去。

    熙让更不下令追赶,只令五千将士守在城门,以防宋军的反扑,他率领五千将士,从西城门进入娘子关内。

第三百四十七章:是战是退() 
熙让率部队进入娘子关内,布置兵力到城内各处清点物资,他自带了云岚杨继业杨延昭等人,登上东城门,站在城楼上向下望去。只见十万辽军,排列在城外,推出了攻城器械,正准备攻打城门。

    熙让一笑,令人把城楼上的宋军军旗,换上辽国军旗,然后打开城门,派了几个辽军将领去请耶律沙入关。

    不久之后,耶律沙带着几个部将,率领一队亲兵,骑马进入关内。

    熙让和云岚等人,早就恭侯在关门口,恭迎耶律沙。

    耶律沙跳下马来,亲自携着熙让的手,笑道:“本官还以为要有一番恶战,没想到宋军逃跑了,韩将军不费一兵一卒,便取了娘子关,真是居功甚伟。”

    熙让道:“大人过誉了,若不是大人率领着十万大军,宋军岂肯如此轻易放弃娘子关,还是大人的功劳。”

    耶律沙道:“你我不必客气。我自会禀明北院大王和皇上,表彰你的功劳。”

    耶律沙又和杨继业云岚等人寒喧一番,然后进入娘子关的中军大院,开始商议军情。

    耶律沙听熙让等人述说了关内的宋辽双方的战情,沉吟一下,说道:“现在我军的两路部队,都已经分头入关,宋军想把我军拒之关外的布局已经失败,他们若是召集来附近的部队,兵力的数量不在我军之下,真正的恶战还在后面。咱们应该迅速行军,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

    众人皆以为然。

    耶律沙留下一支万人部队,镇守在娘子关,自己率领了熙让等联军,共有十万军队,浩浩荡荡向关内行军,直扑太原城的城北方向。

    赵匡胤只等着辽军自己撤军,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潘美率领着不足一千残兵败将,赵匡胤大惊,连忙紧急召开军事会议。

    潘美十分羞愧,说道:“陛下,微臣无能,败在杨继业之手,还请陛下责罚。”

    潘美自知其实是败在一个无名小辈韩德让之手,但韩德让的名气不足,若说是败在韩德让的手下,难免要被人耻笑,但杨继业却大名鼎鼎,说败在杨继业的手下,还能保留一点颜面。

    赵匡胤虽然心中恼怒潘美的失败,但他对潘美一向宠爱,也不忍过于责备,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潘爱卿不必自责。咱们还是要想个法子,怎么对付辽军。”

    曹彬说道:“陛下,既然潘大人回来了,那辽军的两路军队前后夹击娘子关,党进将军只怕抵挡不住,娘子关很可能已经失守了。娘子关一失守,关外的十万东路辽军便可进入关内,若是和耶律屋质的北路辽军前后夹攻,战局将对我军十分不利。”

    李继勋道:“曹将军何必长敌人的威风,灭自己的志气。就算辽军两路军联合起来,也不过二十万军队,我们在太原城下的兵力,还有十二万兵力可以战斗,再召集附近的兵力前来支援,至少可以集结二十多万大军,兵力并不比辽军少,何必怕他们?咱们就在太原城下,摆开阵形,与辽军比个高下。”

    曹彬说道:“李将军,今年是闫五月,现在正是第二个五月,天气酷热,我军将士自来汉国之后,水土不服,病死了许多将士,现在军中瘟疫横生,战斗力薄弱,就算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只怕也难以抵挡辽军的虎狼之师。”

    李继勋道:“我军怕热,难道辽军就不怕热吗?他们远道而来,兵马疲惫,我军却是以逸待劳,正可以给他们一个迎面痛击。更何况,党进将军未必便丢了娘子关,那辽国的东路军还被拒在关外,若是我军不战而退,不但错失良机,还会被人耻笑。”

    赵匡胤在曹彬和李继勋争论之时,一直沉吟不语,此时说道:“李爱卿所言有理,党进未必便丢了娘子关,若是我军撤退,会怕天下人耻笑。传令下去,暂时按兵不动,同时召集附近的将士,前来援驾。”

    曹彬见赵匡胤的主意已定,也不好再劝,只好沉默不语。

    过了一日,太原城周边的城池的宋军,纷纷集结到太原城北,便是堵守太原城门的几支部队,也放弃攻城,集结而来,宋军的部队达到二十万之众,旗帜鲜明。

    赵匡胤等军队赶到之后,又商议无论党进是否守住了娘子关,都要集结兵力,对耶律屋质发动一次总攻,准备先把耶律屋质的北路辽军歼灭,然后再转过头来,全力迎战辽国的东路军。

    就在赵匡胤准备对耶律屋质发起总攻的时侯,党进率领一万将士回到中军大营,回禀娘子关已失。

    赵匡胤大惊,又连夜召开军事会议。

    曹彬说道:“陛下,娘子关已失,辽国的北路军很快就会赶到,我军应该趁辽军没有发起进攻之前,先行撤军,以免被辽军前兵夹击。”

    李继勋冷笑道:“曹将军,你的胆子怎么这么小,就算辽军前兵夹击,难道我军就不会兵分两路,分头迎击吗?”转头对赵匡胤说道:“陛下,微臣愿领一支部队,前去迎击东路辽军。”

    赵匡胤仍然沉吟不语,拿不定主意。

    众臣之中,有人主战,有人主退,争论纷纷。

    曹彬不理会李继勋,对赵匡胤说道:“陛下,非是微臣畏惧辽军,只是我军中瘟疫横行,将士的战斗力下降,而且我军水土不服,又深入汉国之境,可以说是失去了天时地利人和,就算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也难以抵挡如狼似虎的辽军,就算我军能打退二十万辽军,到那时我军还能剩下多少兵力?只怕连五万都剩不下了。”

    李继勋也对赵匡胤说道:“陛下,微臣认为,就算我军只剩一兵一卒,也不能向辽军示弱。”

    曹彬和李继勋虽然都是向赵匡胤进谏,但二人的言语却针锋相对,夹枪带棒,句句指向对方。

    赵匡胤更是左右为难。

    曹彬说道:“陛下,我大宋国的军队,全部加起来,不足百万,若是在这里折损了二十万大军,我大宋将会失去三分之一的兵力。就算能收复汉国,但我军的兵力已经空虚。南方的唐国和南汉那些小国家,现在虽然惧怕我国,向我国臣服,可是一旦我国的兵力空虚,这些小国家必然会乘机叛乱,在我国的南方兴风作浪。那辽国吃了败仗,也不会甘心,必然会集结大军,攻我北方,到那时,我国便会疲于应付,国家危急。陛下,大丈夫能屈能伸,今日我军撤兵,并不是败退,而是在保留实力,他日再卷土重来,收复汉国。”

第三百四十八章:且战且退() 
赵匡胤幡然醒悟,说道:“不错,若是咱们的军队折损在这里,南方的那些小国就要兴风作浪。我们还是先行撤退,他日再卷土重来。”

    那些主战派将领见皇帝的主意一定,也不敢再劝。

    曹彬说道:“陛下,请您率领大部队先行撤军,微臣带领一支部队,在后面断后,阻挡辽军的追击。”

    赵匡胤道:“曹爱卿,你需要多少兵力?”

    曹彬想了想,说道:“请陛下给微臣五万兵马。”

    赵匡胤道:“辽军可是有二十万大军,你只有五万兵马,如何能阻住辽军的攻击?朕给你十万兵马吧。”

    曹彬说道:“陛下,微臣且战且退,一路之上,故布迷阵,五万兵马,足以拖住辽军。陛下身边的兵力越多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