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疆图-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熙让看到两位殿下,心中大喜,强按着要冲出去救人的冲动,继续观察。

    在观音女和耶律隆绪的面前,正盘膝坐着一位女子,从熙让的位置,看不到那女子的相貌,只能看到她的侧方背影,但仍能看出来是一位年轻的少妇。

    在少妇和观音女之间,摆着两个大盘子,和两只大碗,每个盘子中放着一条烤羊腿,碗中盛着羊奶。

    少妇正在温言劝说观音女和耶律隆绪:“孩子,你们从中午到现在还没吃东西,快吃些东西吧,不然会饿坏身体的。你们就算生我的气,也不要跟自己的肚子过不去。”

    熙让听了这少妇的声音,虽然没看到她的相貌,也已经猜到她是谁了,她就是萧燕燕的大姐萧胡辇。

第四百九十九章:皇太妃() 
萧胡辇是萧燕燕的大姐,几年前嫁给辽穆宗之弟齐王耶律罨撒葛为妻。耶律罨撒葛曾在耶律贤登基之时,率军与耶律贤争夺帝位,失败之后逃到大漠。萧胡辇向父亲萧思温和妹妹萧燕燕求情,萧思温和萧燕燕再一起向耶律贤求情,耶律贤这才赦免耶律罨撒葛之罪,耶律罨撒葛才得以回到京城,但几年之后就病故了,被追赠为皇太叔,萧胡辇成为寡妇,被封为皇太妃。

    萧胡辇并没有子女,一个人寡居在齐王府,萧燕燕怜悯这位大姐,时常派人接她进宫慰问。萧胡辇性情温顺,不似二妹萧道临那般犀利,与三妹萧燕燕的姐妹之情很好。

    熙让刚才在帐外,看到萧胡辇的背影,当时虽然没有认出来,但看那背影有些熟悉,隐隐猜到一些,心头一动,才跟随进了这个帐篷,果然是萧胡辇。

    萧胡辇劝两个外甥吃饭,两个外甥都无动于衷。

    观音女淡淡说道:“大姨娘,你说带我们来寻母后,却把我们押送到二姨娘这里,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帮着二姨娘,和我母后做对?难道我母后对你不好吗?”

    熙让这才明白,怪不得观音女和耶律隆绪落在了萧道临手中,宫中侍卫统领是不可能任由萧道临把两位小殿下掳走,只有与皇后的关系甚好的大姐,才能骗过宫中侍卫,把两位殿下骗出宫来。

    萧胡辇被观音女说得脸色羞愧,无言相对,过了一会,才叹了口气,说道:“你们年龄还小,大人的事,你们不懂。不过你们可以放心,无论你们父母会不会投降,我都不许你二姨娘伤害到你们,她也答应过我,只是用你们吓唬一下你们父母,并不会真的伤害你们。”

    熙让听到这里,从帐后现出身来,说道:“皇太妃。”

    萧胡辇忽然看到熙让,大吃一惊,脸色一变,刚要叫喊,熙让又说道:“若是你敢出声,在外边的护卫没进来之前,我就可以杀死你了,所以你最好不要惊动外边的人。”

    萧胡辇被熙让一吓,不敢再喊。

    观音女和耶律隆绪一向和熙让亲近,见到熙让出现,都是又惊又喜,跳了起来,投入到熙让的怀抱之中,都喊着隆运叔叔。

    熙让先是温言安慰了几句两位殿下,然后和颜悦色地问萧胡辇:“大姐,我也有此疑问,你为什么要帮你二妹,对付你三妹?”

    萧胡辇脸色羞惭,说道:“我,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糊里糊涂的就信了二妹的话,把两个孩子从宫中骗过来了。”

    熙让道:“大姐,二姐是怎么对你说的?”

    萧胡辇道:“二妹说,这皇帝之位,本来无论如何是轮不到耶律贤的,最有资格做皇帝的,应该是我夫君齐王耶律罨撒葛,都是因为耶律贤用了卑鄙的手段,抢去了皇位,我夫君才没做成皇帝,我没做成皇后,我夫君就是因此心中窝囊,郁郁而终。”

    熙让道:“难道燕姐对你还不够好吗,你非要和她争皇后之位?再说了,齐王已经死了,就算燕姐做不成皇后,你也做不成皇后,若是耶律喜隐叛乱成功,做皇后的是二姐。”

    萧胡辇更加羞愧:“都是我一时鬼迷心窍,是我心胸狭窄,妒忌三妹做了皇后,而我却没做成皇后,才听信了二妹的话。隆运,事已至此,我已经错了,说什么都晚了。”

    熙让道:“不,大姐,还有挽回的余地,只要你把两位殿下送给燕姐,她会谅解你的。”

    萧胡辇叹了口气:“我做了对不起她的事,就算想补救,她也不会原谅我了。”

    熙让道:“大姐,你应该知道燕姐胸襟宽广,只要她的两个孩子平安无事,她会原谅你的。”

    萧胡辇有些心动,沉吟不决。

    熙让道:“大姐,现在战场的胜负,都在你一个人身上了,这场战争的胜负,不但关乎你的两位妹妹的皇后之位,更关乎大辽的国运。当今圣上英明神武,大辽在圣上的统领之下,国富民强,蒸蒸日上,而耶律喜隐暴虐无道,他若是做了皇帝,又是一个辽穆宗在世,用不了多久,大辽就会四分五裂,民不聊生。几年前,令尊我和父亲他们为什么联合起来,推翻穆宗皇帝的统治,拥护当今圣上,还不是为了让大辽有一位明君,大姐,你就算不为大辽着想,不为你三妹着想,也要为令尊的清誉着想。”

    萧胡辇终于被劝动了,说道:“隆运,你不用再说了,我知道错了,可是,我就算想帮你,也无能为力啊。现在观音女和隆绪在这里,二妹肯定不会再放他们离开。”

    熙让道:“只要大姐真心帮我,我们就可以想办法把两位殿下悄悄带走。”

    萧胡辇道:“怎么带走?”

    熙让道:“二姐并不知道大姐已有离心,我们只要不惊动二姐,大姐亲自带着两位殿下,借口要把两位殿下藏到更隐蔽的地方,一路之上,谁敢来盘查您?”

    萧胡辇点点头:“这倒是个办法。你们来了多久人?”

    熙让道:“十个人。”

    萧胡辇道:“好,我让我的两个亲队,备一辆马车,我带着两个外甥坐在车厢里,你和你们的人,就充当我的守卫,我们一起离开这里,只要不遇到二妹和太平王,没有人会来盘问我。”

    萧胡辇说完之后,走到帐篷门口,把自己从王府带来的两个亲兵唤来,吩咐他们备好马车。两个亲兵应命去准备马车。

    萧胡辇支开两个亲兵之后,又和熙让商量了一些细节,熙让准备去通知休哥和斜轸,跟随萧胡辇的马车一起离开。

    熙让刚走到帐篷门口,还没揭开帐门,帐门忽然揭开,从外边跳进来一个小孩子,嘻嘻笑道:“大姨娘,观音女和隆绪在哪里呢?”

    这小孩子年约六七岁,正是耶律喜隐和萧道临的儿子耶律留礼寿。

    萧胡辇和熙让看到留礼寿,都吃了一惊。

第五百章:小王爷留礼寿() 
留礼寿年龄和观音女相仿,比耶律隆绪大一岁,三人虽是姨表兄弟,但按耶律家的辈份,留礼寿比二人的辈份要长了一辈,在耶律喜隐没有叛乱之前,三人时常在一起玩耍。萧道临鼓动大姐把观音女和隆绪骗到越龙山来,又担心自己的儿子被别人骗去做为要胁,所以先派人把留礼寿接到了越龙山。留礼寿对于大人们打仗的事并不了解,听说观音女和隆绪也在自己这边的阵营,就过来找他们玩耍,进了帐篷之中。

    留礼寿是见过熙让的,但并没知道熙让是父母的敌人,所以只是淡淡看了熙让一眼,便不再理会他,转眼看到观音女和隆绪,笑着跑了过去,要和他们玩耍。

    萧胡辇望着留礼寿,很是为难,望向熙让。

    熙让先是一惊,随即一喜,低声对萧胡辇道:“这位小王爷来的正好,咱们把他献给皇上,以其人之道,还使其人之身,让耶律喜隐投降。”

    萧胡辇一惊:“隆运,这千万不可,留礼寿还是小孩子……”

    熙让道:“是耶律喜隐和二姐不仁在先,咱们不义在后。再说了,咱们只是要胁耶律喜隐投降,又不会伤害留礼寿。”

    萧胡辇沉吟不语。

    这时,帐篷外边响起了萧胡辇亲兵的禀报声:“启禀皇太妃,车马已经备好。”

    萧胡辇道:“知道了。”

    熙让道:“大姐,别犹豫了,赶紧走吧。”

    熙让说到这里,不待萧胡辇说话,快步走到正和观音女玩耍的留礼寿的身后,忽然伸手捂住留礼寿的嘴巴,把留礼寿按在桌上,迅速把留礼寿绑缚起来,又用布堵住了留礼寿的嘴巴。留礼寿无法挣扎,被熙让制住。

    观音女和耶律隆绪都有不忍之色,隆绪道:“隆运叔叔,请你不要伤害留礼寿。”

    熙让道:“你们放心,我不会伤害他,只是防止他叫喊,若是他惊动了别人,咱们就走不成了,你们以后就见不到你们的母后了。”

    观音女和耶律隆绪这才放心。

    萧胡辇见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只得熙让做主。熙让用一条毛毡把留礼寿包裹住,拦腰抱起,走出帐篷。帐篷外边停着一辆马车,熙让把留礼寿放在马车之中。

    萧胡辇带着观音女和耶律隆绪也进了马车。

    熙让快步找到不远处的休哥和耶律斜轸等人,简略的说了经过,众人想不到如此顺利,都又惊又喜,跟着熙让来到马车旁边,充当马车的卫士,保护着马车,向军营外边行去。

    他们不敢向两阵对峙的方向行走,怕引起叛军的疑心,又按原来的进来的路线进去,向叛军的后方行驶。一路之上,果然没有叛军前来盘查,很顺利的出了军营。

    出了叛军的军营,众人仍然不敢大意。熙让派休哥带了一个士兵,先行一步,找到藏在山谷中的马匹,抢先去禀报皇上,请皇上派人前来接应,他们这些人保护着马车,随后赶来。

    休哥二人先行一步,熙让等人保护着马车,不久之后,也来到了藏马的地方,找到了自己的马匹,现在他们都骑着马,而且已经远离了叛军的军营,不用再怕叛军起疑心,便快马加鞭,向皇家军的军营奔行。

    这时,正是一夜中最黑暗的时刻,无星无月无风,众人奔行了数里,已经可以远远看到皇家军军营的营火。

    就在这时,后面马蹄声响传来。

    熙让回头一望,只见无数的火把正在向这边移动,显然是叛军已经发现了萧胡辇和三个孩子失踪,派人前来追赶。熙让等人虽然没有点燃火把赶路,但军队之中有擅长追踪之士,跟踪蹄印,依然追赶而来。

    熙让见形踪已经暴露,也不再顾虑,令人加快速度。他见马车耽搁速度,便让萧胡辇弃了马车,他和几个大人各自抱了一个孩子,萧胡辇自己骑了马。众人一起向前奔行。

    后面的叛军已经听到了前面方的马蹄声,紧咬住追赶不放。熙让等人快马加鞭,始终和后面的叛军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叛军追赶不上。

    此时,斜刺里又冲来一队兵马,向熙让等人包抄而来。两支兵马,紧紧咬住熙让等人,向前追赶。

    熙让大急,若是两股追兵合夹而来,他们就逃不成了。

    就在这时,皇家军的方向,奔驰而来一支兵马,火把通明,蹄声得得。

    熙让大喜,大喝道:“咱们的援军来了,大伙儿加把劲。”

    众人精神大振,快马加鞭,向皇家军的援军奔行而去。后面的两支叛军仍然紧追不放。

    不过两柱香的时间,熙让等人和皇家军迎在一起。只见皇家军中前面两匹马上,分别端坐着耶律贤和萧燕燕,旁边是耶律休哥和几员大将。

    耶律贤和萧燕燕看到熙让果然把一对儿子救了回来,心中大喜,跳下马来,把两个孩子紧紧抱住。

    在皇上和皇后和殿下团聚的时侯,休哥等将军率领大军,在前面布下了阵势,准备迎战追军。

    萧燕燕一边紧紧抱住一对儿子,一边转头对熙让感激地说道:“隆运,谢谢你把我的孩子救回来。”

    熙让道:“这是我的职责。燕姐,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还有大姐的功劳。”

    萧燕燕向旁边的萧胡辇望去。

    萧胡辇自从见到萧燕燕之后,一直不敢上前,脸色羞愧,显得有些惶恐,这时,她见萧燕燕望向她,她有些手足无措,慢慢走过来,垂下头去,不敢看妹妹的眼神,低声道:“燕燕,大姐对不起你……”

    萧燕燕上前握住萧胡辇的手,真诚而坦荡地说道:“大姐,你能带孩子回来,什么都不必说了,你还是我的好大姐。”

    萧胡辇见萧燕燕并不责怪她,心中宽慰的同时,更是惭愧。。

    熙让笑道:“陛下,燕姐,这次咱们不但救回了两位殿下,还有意外之喜。”

    耶律贤道:“什么意外之喜?”

    熙让向后招了招手,喊道:“阿山,把小王爷带过来。”

    一个士兵快步而来,把一个用毛毡包裹的物体扔在地上,仍然把毛毡打开,露出一个被绑缚的孩子。

    耶律贤看到那孩子的相貌,又惊又喜:“啊,这是耶律喜隐的儿子留礼寿!”

第五百零一章:平息叛乱() 
熙让笑道:“皇上,现在耶律喜隐的儿子落在咱们手中,咱们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迫他投降。”

    耶律贤先是一喜,随即皱下眉头,说道:“这样做,未免胜之不武。耶律喜隐用我的两个孩子威胁我,我们骂他卑鄙无耻,现在咱们这样做,不是和他一样了吗?”

    熙让道:“是他耶律喜隐用卑鄙手段在先,咱们只是原样奉还而已。”

    耶律贤皱着眉头,犹豫不决。

    萧燕燕忽然说道:“陛下,隆运说的对,咱们只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是他耶律喜隐先用卑鄙手段,怪不得咱们原样还击。更何况,再这样打下去,我大辽的百万健儿,就要在这场战争之中,伤亡殒尽,到时侯国力薄弱,宋国再来侵我辽国,我辽国还怎么抵抗?陛下,为了大辽的基业,为了早日结束这场战争,用些不光彩的手段,行光明正大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耶律贤心中其实也想这样做,只不过他是皇上,此时身边有不少将领,若是他率先提出此计,或者别人提出时不反对一下,显得他太过凉薄,有违他清明圣君的清誉,他只是做做样子,收卖一下人心。

    此时见皇后也同意这个计策,旁边的将领纷纷请求用这个办法。

    耶律贤正好顺水推舟,说道:“好吧,既然各位爱卿都同意此计,咱们就这样办了。以后若是有人骂起,就骂我耶律贤好了。”

    这时,一个士兵匆匆而来,禀报道:“禀报圣上,太平王请圣上到阵前说话。”

    原来叛军的追兵已到,两支追兵合而成一,逼近而来。皇家军的军队已经摆好了阵形,准备和叛军交战。耶律喜隐和萧道临亲自率兵来追,看到皇家军兵马众多,又是人质在对方手中,不敢轻易叫阵,只请耶律贤到阵前面谈。

    耶律贤率领萧燕燕和熙让等将领,催马来到阵前。萧胡辇自觉愧对二妹,避而不见,被侍卫护送着和两位小殿下回转皇家军营。

    耶律喜隐看到耶律贤向阵前行来,他催马而上,指着耶律贤大骂:“耶律贤,你个卑鄙无耻的小子,快还我的儿子!”

    耶律贤笑道:“叔叔,你怎么好意思骂我卑鄙无耻?是你先用我的孩子威胁我的,我只是向你学习而已。”

    耶律喜隐无言以对,只好说道:“你到底要怎样?”

    耶律贤道:“我的条件和你一样,只要你束手就擒,我便不伤你的儿子,而且不伤你的性命。”

    耶律喜隐道:“你这反复无常的小人,我怎么信你?”

    耶律喜隐道:“现在当着我大辽众将士的面,我耶律贤可以向天发誓,只要你以后不再谋反,我保你们父子长命百岁。但若以后再敢叛乱,那就不要怪我不遵守诺言。”

    耶律喜隐微一沉吟,微声和萧道临商议了几句,然后高声说道:“耶律贤,我给你一天的时间考虑,你也要给我一天的时间,我要和诸位将士商议一下,才能决定。”

    耶律贤刚要说话,熙让在旁边说道:“陛下,夜长梦多,不可答应他,要他现在就扔下兵器投降。”

    耶律贤点点头,对耶律喜隐大声道:“你要想保住你儿子的性命,必须现在就向我投降,马上扔掉兵器。”

    耶律喜隐怒道:“我给你一天的时间考虑,你为何……”

    熙让从旁边的士兵手中,接过被绑缚着的留礼寿,把留礼寿横放在马鞍上,一手持着短刀,一手按住留礼寿的脖子,大喝道:“少废话,耶律喜隐,你再不扔掉兵器,我便手起刀落,要你儿子人头落地。”

    耶律喜隐脸色大变,连忙喊道:“韩公子,请手下留情!”

    耶律喜隐一向瞧不起熙让,不是直呼其名,就是骂其汉狗,现在忧惧儿子被杀,改口称其为韩公子。

    熙让道:“我数三声,你不扔掉兵器束手就擒,我便下手了。一……”

    耶律喜隐无奈,对耶律贤道:“皇上,我若投降,我手下的将士如何处置?”

    耶律贤道:“他们都是大辽的健儿,都是朕的将士,只要你投降了,我对他们概不追究,爵位和官职俸禄保持不变。”

    熙让喊道:“二……”

    耶律喜隐转头对萧道临道:“夫人,咱们认命吧!”

    耶律喜隐说到这里,不待萧道临回答,便扔下手中的兵器。

    萧道临无奈,只好暗叹一声,也扔掉了兵器。

    后面的叛军将士,看到太平王夫妇都束手就擒,而且皇上保证不追究他们,便纷纷扔下手中的兵器,束手就擒。辽国发生过无数次的叛乱,只要有一方败了,另一方承诺不再追究,便真的不会再追究,不像中原王朝那般不讲信用,所以这些叛军也不担心会被秋后算帐,纷纷束手就擒。

    耶律贤大喜,令人只绑缚了太平王夫妻二人,把叛军的几位重要将领召到面前,好言抚慰,令他们各自率军回到自己的驻地,一切照常。

    叛军撤退之后,耶律贤也率军回转上京,令人把太平王夫妇和儿子留礼寿在一处院子中软禁起来,果然不伤他们全家的性命,仍有丫环佣人照顾生活起居。

    这一次叛乱,双方共投入了数十万大军,伤亡了二三十万将士,将近辽国兵力的三分之一,令辽国元气大伤,只得暂时休兵生息,不敢轻易发起战争。

    熙让本想向辽帝借兵,攻打宋国,但看到辽国的这次内乱,对辽国的兵力消耗极大,就算开口借兵攻宋,辽帝也必然不肯,只好暂时按下这个念头,专门帮着辽帝恢复国力,准备待辽兵再次强盛的时侯,再攻打宋国恢复大周的江山。

    萧燕燕被大姐萧胡辇背叛一次,表面上宽宏大量,不再追究萧胡辇的罪责,但却找了个借口,给了萧胡辇一块封地,把萧胡辇移出京城,送到大漠之外的不毛之地,名为封赏,实为发配。

    萧胡辇知道三妹这是在惩罚自己,但也没有怨言,便离开京城,带着家将前往寒冷荒僻的边疆。

第五百零二章:风云再起() 
时光荏苒,匆匆三年过去,时间到了宋太平兴国三年,即公元九七八年。

    赵匡义继承帝位已经是三个年头,这三年来,赵匡义继续皇兄赵匡胤先南后北的统一布置,把南方的各个小国相继吞并,划入大宋疆图之内,大宋的版图更加辽阔,国力更为强盛,赵匡义的平定北汉之心再次燃起。

    这一日,赵匡义召集群臣,与众臣廷议,商议攻打北汉的事宜。

    宰相左仆射薛居正禀道:启禀陛下,当年周世宗、我宋太祖,多次讨伐北汉,北汉一凭太原城壁垒森严,兵将鸷悍,以逸待劳,二凭契丹援救,内呼外应,周宋之军,多是劳而无功,不能得逞。况且北汉地薄人贫,得到它增加不了多少国土,留着它也不能造不成多少祸害,请吾皇不要复世宗、太祖之辙。

    几位大臣纷纷附和,赞成薛居正的提议。

    赵匡义心中不悦,不满地瞄了薛居正一眼,又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曹彬,说道:“曹爱卿,你跟随世宗和太祖皆亲征,你说说,我国何以不能克下汉国?”

    曹彬说道:“世宗时,世宗染病,史彦超又败于石岭关,我军人情惊忧,士气低落,只能班师回国。我朝太祖时,顿兵甘草地,会岁暑雨,军士多染病疾,也只得中止进攻,班师回国。”

    赵匡义道:“今我欲北征,爱卿以为如何?”

    曹彬知道赵匡义的心意,微一沉吟,说道:“现在我国在圣上的治理下,国富民强,已经超越世宗和太祖许多,以国家兵甲之精锐,剪太原之孤垒,如摧枯拉朽,定能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赵匡义大喜:“既然曹爱卿都如此说了,朕若不平定北汉,岂不有愧于先帝。各位爱卿回去之后,早做布署,明年元旦一过,我军便挥师北进,平定北汉。”

    众臣见皇帝主意已定,而且曹彬说的更有道理,做为三朝元老,亲历战争者,曹彬更有发言权,众臣也不敢再有异议。

    曹彬又道:“陛下,前几次我军攻打太原,皆是因辽军援救而失败,这次我们要吸取教训,制定肃清外围,先阻辽援,后取太原的方略,必可一取成功,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