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疆图-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癞子挺枪再刺,向摇摇欲坠的郭文斌的心窝刺去,郭文斌再也无力躲闪,眼看这一剑就要刺入他的心窝。
就在这时,忽然一支羽箭飞来,正中二癞子的手腕,二癞子疼痛之下,刺势慢了一慢。郭文斌看到救兵到了,又奋神勇,忽然伸手,抓住长枪用力一扯,把长枪夺了回来,护在赵匡胤前面,他用枪拄在地上支撑着摇摇欲倒的身体。
随即,一队官兵高举火把,呐喊着冲了过来。为首的将领骑一匹健马,正是射箭之人,此人正是石守信。
石守信虽然被赵匡胤释去兵权,但仍保留了侍卫马步军都指指军的军职,虽说实权不在,但还有自己的一队亲兵。事发之地距离他的府邸很近,他正在府上安睡,忽然接报,有人在街头行凶,而且人数众多,好像还有宫中侍卫参与其中。石守信大惊,一来赵匡胤即位八年,汴梁城内从来没发生过大型械斗之事,二来他素知赵匡胤喜欢微服出访,既然有宫中侍卫参与,难保皇帝不在其中,若是皇上出事,他难辞其绺。石守信立即带了一队兵马赶来,恰恰解了赵匡胤郭文斌之围。
夜色之中,石守信虽然没看到瘫软在地的赵匡胤,却依稀认出了赵匡胤的贴身侍卫郭文斌,眼看有人要刺杀郭文斌,来不及多想,立即射出一箭。石守信是武将出身,以前弓马娴熟,现在虽然生疏许多,但功力还在,这一箭正中二癞子的胳膊。
郭文斌认出石守信,立即大喊道:“石大人快来护驾!”
石守信一听皇上果然遇刺,大惊失色,立即下令众官兵把数名刺客团团包围,他自己则匆匆策马赶来,翻身下马,只看到郭文斌满身浴血挺身而立,皇上则瘫坐在地,不知生死如何。石守信这一惊非同小可,立即跪在赵匡胤面前,颤声说道:“陛下,陛下?”
赵匡胤意识已经半昏迷状态,只是无意识的嗯了一声,并不回答。
第七十七章:开封府尹()
郭文斌在旁说道:“石大人,皇上中了剧毒,你快派人找辆马车,护送皇上回宫。”
石守信一招手,吩咐两个亲兵转身跑开,去找马车。
石守信道:“文斌,这是怎么回事?”
郭文斌一指被官兵团团围住的二癞子等人,说道:“这帮妖人竟敢刺杀皇上,石大人快把他们擒下,留下活口,审出他们是受何人指使!”
此时二癞子和六七个刺客都被官兵围住,这队官兵至少有上百人,火把通明,兵器耀目,军容整齐,只等着石守信一声令下,就可把刺客乱刃分尸或者活捉擒拿。
二癞子和几个刺客眼看被包围,反而十分镇定。
二癞子忽然笑了笑,大声说道:“赵天子命大,我等已尽力了,兄弟们,咱们上路吧!”
几个刺客默不作声,各自举起刀枪。
石守信以为刺客要反抗,他一摆手,喝道:“拿下——”
石守信的话还没落,众官兵正要进攻的时侯,二癞子和几个刺客突然出手,但却并不是向官兵进攻,而是相互进攻自己人,一对一刺杀,全都刺入同伙的心窝,一击致命,只不过霎时之间,六七个刺客全都倒地身亡。
石守信和众官兵想不到刺客竟然忽然自杀,全都怔住了。
郭文斌眼看众刺客如此惨烈悲壮的自杀,不由心中暗叹一声,不知对这帮刺客是佩服,还是憎恨。现在刺客已死,危险已除,郭文斌的精神一松懈,忽然就跌倒在地,昏死过去。
石守信不明所以,只得下令众官兵保护着皇帝,待马车一到,立即把昏迷的赵匡胤和郭文斌护送到皇宫。
赵匡胤之母杜太后眼见儿子昏迷不醒,心急如焚,一边宣太医紧急医治,一边派人到朝堂告知众大臣。
赵匡胤和郭文斌各自由太医医治。赵匡胤受的外伤不重,主要是毒性发作,太医不知所中何毒,不敢胡乱用药,只能先慢慢祛除皇上的体内毒性,再慢慢调理,十分难为,但幸好医治尚算及时,皇宫之中奇药异珍取之不尽,皇上虽然昏迷不醒,但至少性命暂时保住了。
郭文斌所中刀枪之伤甚重,失血过多,几次差点死去,但一来太医医术高明,二来郭文斌体质超强,虽然几次命危,但总算稳定下来,不至丧命。
赵匡胤被送到宫中不久,就是早朝时间。众大臣听得皇上遇刺,都大惊失色,惶恐之极,一齐聚在后宫之外,等待皇上安危的消息。
赵匡义时任开封府尹,主持京城,早朝之时听到皇兄遇刺,又惊又怒,连忙进入后宫探看病情。别的大臣没有皇帝宣召,不得进入后宫,赵匡义是皇弟不在此例,所以他得以随意出入后宫。
赵匡义赶到养心殿时,母后杜太后与皇嫂宋皇后正心急如焚,垂泪不止。赵匡义赶到后,杜太后拉住赵匡义的手恸哭,赵匡义温言安慰,说皇兄不会有事的,请母后与皇嫂放心。
赵匡胤的大儿子早亡。次子赵德昭是孝惠皇后贺氏所生,已经长大成人,封为燕懿王,兼贵州防御使,居住在宫外的王府,此时正在外地巡视,所以并没在宫中。三儿子也已经早逝。四儿子赵德芳只有八九岁,是孝章皇后宋皇后所生,现正陪在宋皇后身旁。
赵匡义正在安慰母后和皇嫂,这时,太医从内室走出,告诉赵匡义,皇上现在神智稍清,宣皇弟入内。赵匡义连忙向内室走去。
赵匡胤躺在榻上,脸色惨白暗淡,双目无神。
赵匡义连忙上前问安,然后询问遇刺经过。
赵匡胤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然后又虚弱地说道:“匡义,你身为开封府尹,在京城之中竟然藏有这么一股势力,你却不知情,这是你的失职!”
赵匡义大惊,连忙跪倒在地:“皇兄,是愚弟失职,我一定把那帮妖人连根拔起,千刀万剐,为皇兄报仇!”
赵匡胤道:“别的人杀了也就杀了,不过,那个韩通的女儿……”
赵匡义道:“皇兄放心,此人是罪魁祸首,我会把她留在最后,好好折磨她之后再杀!”
赵匡胤沉默了一会,才说:“我虽有负于她,但她对我有深仇大深,留着总是祸害。擒到之后,也不要折磨她,直接杀了吧。”
赵匡义道:“遵命!皇兄,您好生休养,我这就去办。”
赵匡义辞别皇兄,赶到自己的开封府衙。
赵匡义到了府衙,立即召来段宗璋。段宗璋已经听闻风声,又静静听了赵匡义转述一次,然后亲自带人赶去查办。
赵匡义在府衙又安排了一些事务,然后回到家中,派人把夫人符金锭请到静室之中。
赵匡义的大夫人早亡多年,符金锭是赵匡义的第二位夫人,为人聪慧淑贤,赵匡义虽然还有几位王妃,但对符金锭最为宠爱。此次皇上遇刺,领头之人却是符金锭的外甥女,按道理还应该叫他赵匡义“姨丈”这使赵匡义十分为难,也隐隐感到恐惧,若是符金锭也参于其中,那可就麻烦了,所以他要亲自审问符金锭。
符金锭进门之后,关切地问道:“王爷,听说皇上遇袭,现在伤势如何?”
赵匡义道:“已无大碍,只需静养即可。”
符金锭松了口气:“皇上洪福齐天,自有天佑。王爷,臣妾现在要不要进宫去探望皇上?”
赵匡义道:“你先等等再去,我先问你一件事。”
符金锭道:“请王爷吩咐。”
赵匡义道:“夫人,我且问你,韩通的两个女儿,你可知道现在何处?”
符金锭一惊,她并不知道云枫云岚姐妹还活在世上,说道:“她们不是随着姐姐一家,被王彦升杀害了吗?”
赵匡义盯着符金锭,说道:“在清理尸首的时侯,并没发现她们两个女孩儿。”
符金锭又惊又喜:“难道说,我两个外甥女还活在世上?王爷,你是不是有她们的消息?”
赵匡义不答反问,说道:“你真的没见过她们?”
符金锭道:“臣妾如何敢欺瞒王爷?”
赵匡义道:“你的亲戚之中,有没有人见过她们?”
符金锭摇摇头:“臣妾的亲戚之中,从来没人谈起过。王爷,您为何忽然问起这件事?”
第七十八章:计划失败()
赵匡义从符金锭的表情中,相信符金锭的确并不知情,他也不愿再生事端,所以说道:“没什么,只是忽然想起,随口一问罢了。”
符金锭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刺杀皇上的竟然是她的外甥女,说道:“王爷,如果没找到枫儿和岚儿的尸体,那她们可能还活在世上,如果王爷知道她们的消息,还请告诉臣妾。”
赵匡义道:“我知道了,好了,你先进宫去探望皇兄吧,好好安慰母后和皇嫂。”
符金锭离开之后,赵匡义陷入沉思之中。
天黑之后,段宗璋赶到赵匡义府中,向赵匡义汇报查案的结果。
段宗璋紧皱眉头,说道:“大人,此案颇为难办!”
赵匡义道:“有什么难办的,没有抓住活口吗?”
段宗璋道:“据卑职调查,参与行刺的大约有三十余人,逃跑了几人,被官兵当场格杀了十人,眼看不能逃跑,当场畏罪自杀了八人,只抓了三个活口。”
赵匡义道:“那就严刑审问这三人,审出谁是主谋!”
段宗璋道:“难就难在这里,那三个人被抓之后,为防他们自杀,一直绑住他们的手脚,严刑拷打,可是,就在不久之前,他们忽然全部毒发身亡,没有一人活着。”
赵匡义倒抽了口冷气:“看来这帮人早就预先服下了毒药,就是怕受不住酷刑,把同伙招出来。难道就没别的线索吗?那些逃脱的,没有抓到吗?”
段宗璋道:“命令下达之时,城门已经打开,只怕那几个逃脱者,已经出城而去,亡命天涯,而且当时夜色昏暗,场面混乱,参战士兵并没看清那些妖人的相貌,就算画像抓捕,也无从画起。”
赵匡义道:“那个叫张妖儿的,是怎么混入官兵队伍之中的?”
段宗璋道:“那个张妖儿,外号叫二癞子,原是街上的一个小混混,三年前护城府衙扩招士兵,被他混了进来,此人手腕圆滑,被他混成了一个小队头,参与行刺的那几个士兵,都是被他招进队伍的。这些人都没有家属,无从查起。我已经撤了他的长官的职,关进大牢,严刑拷打,不过,我认为他的长官也并不知情,这条线索没用。这帮妖人为了这次刺杀,已经处心积虑多年了。”
赵匡义皱着眉头,说道:“这是我大宋开国以来,从没有过的行刺皇上的大案,又是发生在我的署地京城,如果破不了此案,别说皇兄不会再重用于我,就是天下之人,也会嘲笑我的无能。”
段宗璋道:“大人,这伙人计划周密,组织严明,参与筹划此案的,肯定不止这三十多人,也不会全部逃出城外。此案不是不可以破,只不过时间不能太过紧迫。”
赵匡义道:“你要多久才能破案?”
段宗璋道:“这个时间不好确定,但卑职肯定能破案。依卑职之见,现在刚刚案发,对方肯定采取紧急措施,就算我们怎么追查,都很难查到蛛丝蚂迹,甚至会把对方逼得暗中逃离京城,再也无从查起,但只要时间一久,我们的追查松懈下来,对方就以为我们没有线索,不了了之,他们才会麻痹大意,便会给我们可乘之机。”
赵匡义点点头:“你所言有理,那就令人大张旗鼓的追查几天,然后松懈下来,但暗中加派人手,到处打探消息,一有消息,立即全力缉拿凶犯!”
段宗璋拱手道:“遵命!”
云枫躺坐在床上,额头上缠着纱布,纱布中有血迹泌出,显然被撞伤了额头。她已经清醒过来,脸色显得懊悔自责,怔怔望着上方。
云枫懊悔地说道:“都我太过轻敌,一时大意,被赵匡胤逃了!”
楚三娘坐在床前,轻声安慰:“这次刺杀不成,下次还有机会,就让他多活几天也无妨。你好好休养身子,等好起来咱们再动手。”
云枫道:“赵匡胤现在已经是惊弓之鸟,以后再难有机会了。”
楚三娘道:“放心,只要我们耐心等待,总会有机会的!”
这时,外边有人敲门。
楚三娘道:“进来。”
三彪子走了进来,看着云枫问道:“枫姑娘没大碍吧?”
楚三娘道:“没大碍,只是撞伤了额头,很快就能好起来。外边情况怎么样?”
三彪子:“官兵正在全城搜查,风声很紧,不过您放心,参加行动活着的兄弟都已经出城了,没参加行动的兄弟也知道严防消息泄露,官兵追查不到咱们的。”
云枫问道:“这次损失了多少兄弟?”
三彪子看了一眼楚三娘,楚三娘点点头,三彪子才脸色沉痛地说:“损失了二十八个兄弟,二癞子也死了……”
云枫双目一闭,自责而悲痛地说:“这二十八位兄弟都是因为我的失误才牺牲的,我对不起他们……”
楚三娘脸色冷厉,道:“这笔债,咱们迟早要找赵家皇帝讨回来!”
当下,云枫在家中静静养伤,和楚三娘筹划着下一次的刺杀计划。段宗璋在京城遍布密探,暗中查访刺杀皇帝的这一股地下势力。
京城之中,好像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的风平浪静,繁荣昌盛,但两股力量却在暗中较量,平静的汴梁城中暗潮涌动,山雨欲来。
天色还没亮,熙让便轻轻起床,穿上一身轻装,拿起放在床边的长剑,走出房间,径向演武场走去。
熙让自被韩匡嗣收在帐下,已经两个多月。韩匡嗣感念熙让把儿子从宋国护送之恩,所以虽然因为熙让年龄尚小并没赏赐他什么官职,但对他却很是关照,收为近身亲兵,就住在留守府内。留守府内的亲兵有一个单独的院子,别的亲兵都是三五人一个房间,除了军官,只有熙让一个人独立一个房间。
做为留守府的近身亲兵,不但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反而比的士兵更为辛苦。亲兵不但要保卫留守府和留守大人的安全,还要跟随留守大人上战场,在枪林箭雨之中保护大人,所以操练更为刻苦。
第七十九章:钦差大人()
熙让虽受到留守大人的特殊关照,亲兵队长也对熙让礼让三分,并不督促他的训练,但熙让身负国仇家恨,发誓要打回宋国抢回大周江山,所以自我要求严格,他在别的士兵还没起床之前,就早早赶到演武场去练习武力,晚上回来,别人都已睡下,他还在熟读兵书,希望有朝一日能纵横沙场,指挥千军万马。
熙让赶到演武场,练了一套剑法。留守大人的亲兵之中,有不少武艺高超之士,有人擅长剑术,有人擅长刀术,有人擅长枪术,有人擅长箭术,各有所长。熙让虚心讨教,他原有武功基础,又天纵奇材,无论学习什么都比别人要快,众人都愿意教他,所以熙让在留守虽然只有短短两个月时间,身手已经大有长进,比起多数亲兵都要厉害一些,并没辱没“留守大人亲兵”这个职务。
熙让练完一套剑术,天色还没大亮,众亲兵这才赶来,一起做早操训练。留守府的士兵有百多人,但近身士兵只有二三十人,都是从军中千挑万选的精壮勇士,其中各族壮士都有,但留守大人是汉人,所以还是汉人最多,契丹人次之,别的族人也有。
熙让与众亲兵一起操练,全都累得大汗淋淋,但人人精神更为振奋。此时天色已经大亮,留守府中的佣人仆妇也早已经起床做事,府中热闹起来。
就在这时,两名当值的亲兵快步跑了过来,脸色兴奋地喊道:“兄弟们,兄弟们,上京有钦差大人来了!”
众亲兵一听,都停下操劳,纷纷围了上来。
熙让最为关心,抢上两步,拉着一个亲兵的问道:“钦差大人带来了什么圣旨?”
那亲兵道:“还不清楚,我听小郑子说,钦差大人昨晚在城北二十里的驿站休息,今天一早就会赶来咱们留守府,宣读皇上旨意。大人已经得到线报,正准备到府外迎接钦差大人。”
众亲兵正加兴奋,纷纷擦拳磨拳,欲与宋国决战。
自从一个月前,留守大人韩匡嗣的儿子韩德让被宋国杀害之后,韩匡嗣就派人到上京向朝廷请愿,欲与宋国决战。从燕京到上京,快马加鞭,不消十日便到,但请战的消息如泥牛入海,再无声息。韩匡嗣一个月内,连派三批人马赶向上京请愿,仍然毫无消息传回,已经有两个月了,此时忽然上京有钦差赶来,众人都以为是皇上恩准了与宋国的战斗,所以派钦差大人前来宣读圣旨。
一旦与宋国交战,留守大人为报杀子之仇,必然会亲自上战场杀敌,他们这些亲兵当然也要保卫在大人身侧,上战场杀敌,所以人人精神振奋,欲杀宋人为韩德让报仇。
熙让等得最为焦急,他一直等待着与宋国交战的这一天,所以听到钦差赶来的消息,也来不及回房换下汗衣,当下快步向前面的大殿走去,要听听钦差大人的圣旨如何。
留守府衙就在留守府的前面,前面是办公署堂,后面是留守大人的府院。熙让脚步匆匆,从留守府前院,直接进入府衙的后院,听得大殿之中有人声语言,他知道留守大人已经迎到了钦差大人,接进了留守府衙大殿之中。
他径向大殿走去,走到殿外,见殿外的院子中有不少值日的亲兵在巡视防守,另有十多个跟随钦差来的随从,韩匡嗣与钦差大人已经进了大殿。
众亲兵都认识熙让,见他赶来,也不以为意。熙让来到大殿门外,刚要进去,被一个亲兵拦下,那亲兵向他身上衣服努努嘴,他才注意到自己的衣衫被汗水打湿,如此被钦差大人见到,那可是失礼之罪。熙让不是不懂礼数之人,他自己不怕钦差,但也不能这样进去大殿,丢了留守大人的颜面。
熙让不再进入大殿,当下站在门侧,只在门外向里面观看。
只见大殿之上,一位钦差大臣正在宣读圣旨。韩匡胤与几个部下跪倒在地,恭听圣意。
这钦差大臣是辽国南院的南院知事女里。
现在辽国的皇帝亲管最高兵权,下设北、南枢密院,北院主管契丹族与北方部落民族的军防事务,南院主管汉族和南方一些民族的军防事务。辽国虽是契丹族为大族,但燕云十六州多数是汉人,汉人在辽国所占比例,几乎已经超过契丹族人数,汉军的人数也很庞大,所以辽国“以汉制汉、分院治之”,专门用南院管理南方和汉人事务。
此时的南院大王是南枢密使高勋,高勋是汉人,为了便于统治,下属的官员各族都有,这个女里即不是契丹族,也不是汉族,而是一个少数民族逸其氏族人。辽国的官方语言是辽语和辽文,但辽国任用汉官多年,加强学习汉族文化,所以汉语和汉文在辽国官员之中大为通行,几乎是人人皆通,朝廷派女里来做钦差大臣,向汉人韩匡嗣宣读圣旨,并非异事。
这女里年约四十多岁,身材瘦小,相貌颇为丑陋,却带着几分傲慢之色,站在大殿之上,双手捧着圣旨,正在宣读:“……我大辽与宋国争战多年,劳民伤财甚大,现在和平期间,正宜调养生息,强壮国力之时,尔等不得大动干戈,再挑事端,若是私自起兵生事,定当重罚。大辽天顺皇帝圣旨,钦此!”
这圣旨之意,乃是不许韩匡嗣发动战争,措词严厉苛刻之极。
韩匡嗣和几个部下跪倒垂首听在耳中,胸中只感到阵阵悲愤,却又不敢发言,只能待女里宣读完毕。
门外的熙让更为愤恨,他几次要跨进大殿,把那圣旨夺在手中,撕个粉碎,但他也不敢轻易妄动,免得给留守大人惹来祸端,但已经气得身子颤抖,脸色煞白。
女里读完圣旨之后,说道:“韩大人,领旨吧。”
韩匡嗣不敢多言,忍着满腔悲愤,跪着上前领了圣旨,又谢了龙恩。
韩匡嗣领了圣旨之后,才站起身来,部下也都站起身子。
守城使周刚性子最为火暴,他与韩德让年龄相若,关系最好,韩德让被宋兵所杀,周刚一直忍着一口气,要为韩德让报仇,等了两个月,等到的却是皇上不许进攻的命令,刚才在宣读圣旨之时,他不敢造次,现在圣旨读完,他第一个按捺不住,跳起身来,对着女里说道:“钦差大人,宋国一再侵袭我大辽境地,又杀害留守大人的爱子,这等深仇大恨,奇耻大辱,如若不报,岂不令宋人小瞧了我大辽?”
女里翻了翻白眼,冷冷地瞧了周刚一眼,冷冷说道:“这是圣上的旨意,你敢不遵?”
第八十章:蜡丸密信()
周刚还要说话,被韩匡嗣用眼神制止,周刚忍了一肚子火,本想再争,但见大人阻拦,他也不再多说,哼了一声,转身走了出去。
韩匡嗣心中郁闷,但对钦差又不能失了礼节,说道:“请大人息怒,是小将管教不严,待会定会好好责罚于他。”
女里叹了口气,说道:“不必责罚他了,我也知道他们的心情。韩大人,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