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疆图-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斗仍在持续着,处处是厮杀声,呐喊声,惨叫声,战鼓声。
第二百七十四章:身先士卒()
宋军一直进攻了两个时辰,仍然没有攻下太原城,在后方观战的赵匡胤不由皱紧了眉头。
曹彬观望着战局,也很是担忧,对赵匡胤说道:“陛下,我军气力已乏,应该替换上阵了。”
赵匡胤点点头,传令下去,后面还没参加战斗的五万宋军,就地吃些干粮,喝些清水,三柱香时间之后,立即进攻。
后方的宋兵吃喝完毕,精神已足。三声炮响之后,五万宋兵呐喊着冲向太原城。
后方的宋兵很快攻到太原城下,前方的宋兵暂时向后撤退休息。前方的宋兵挽扶着受伤的战友,向后撤退一千步,原地休息。
医护兵连忙赶来救治伤员,包扎伤口。受伤太重的,抬到大后方的军营中养伤,受伤较轻还有战斗力的,只做简单的包扎,仍然留在战场准备战斗。
后方到处是受伤士兵的呻吟和惨呼声,有的断腿,有的断臂,还有的肚子被剖开,肠子流了出来,惨状不一。
没有受伤或者受伤较轻的士兵,回到后方之后,已经疲惫不堪,躺在地上,喘喘直喘,还有的倒头大睡。
熙谨并没有受伤,虽然他也疲惫不堪,直想倒在地上美美睡上一觉,但责任心使他不能休息,他帮着救治伤员,检点自己的部属,发现他所带来的一百名部下,竟然折损过半,阵亡了二十多人,受重伤被抬下去的二十多人。还有五十多人,其中还有十多个受轻伤的,完好无损的只有二十个不到。胡枫和侯小仙朱大同都受了轻伤,幸不致命,还能战斗。沈玫和熙谨都没有受伤。
奔流儿和十多个牛头集的骑兵,被暂时编入窦江涛的部下,第一次攻城时,窦江涛没参与,在第二轮攻城战士之中,所以现在窦江涛和奔流儿等易州厢军,已经冲进了战阵之中。
熙谨看到战友伤亡惨重,不由心中悲痛,心情沉重压抑之极。
在曹彬和潘美的指挥之下,有将领负责组织救治伤员,有将领负责送来食物和清水为士兵补充体力,还有将领统计伤亡人数,重新整理队伍。
曹彬带领将士,救治伤员。潘美带领将士整理队伍。另有将领派人送来食物和清水。
撤回来的宋兵吃过食物和清水,或坐或躺在地上休息,恢复体力,观望着前方的战场。
第二轮攻城的宋兵,早已养足力气,此时如猛出柙,人人奋勇争先,攻打着太原城。太原城上的汉军虽然疲惫不堪,但忍着饥饿和干渴,坚持着战斗。
宋军虽然凶猛,仍然攻不下太原城。
撤退到后方的宋兵,在休息了一个时辰之后,接到命令,全体投入战斗。后方的这支宋军,原来的五万人,经过上午那一场恶战,还有战斗力的已经不足三万人,而第二轮攻城的五万宋军,已经伤亡了一万人,两支宋兵加起来共有七万人左右,一起攻打太原城。
赵匡胤和文武大臣的身边,只留有几千精兵护卫。
熙谨和战友们又投入了新一轮的战斗之中。
惨烈的战斗持续着,从早晨到中午,又从中午到日落黄昏,双方将士的死伤都十分惨重,但宋军仍然攻不下太原城。
太原城上的汉军就像一块弹簧,压力越大,反弹力便越强,五万宋军攻打时,汉军已经难以支撑,处于劣势,但当七万大军一起攻打时,汉军虽然还是处在劣势,但却仍然能苦苦支撑着,不使宋军破城而入。
宋军利用云梯和轻便的登城梯,也曾经多次攀上了城墙,都因为冲上去的人数太少,被城上的汉军围而歼之。
宋军在攻城的过程中,不但伤亡了数万战士,而且损失了无数的云梯和登城梯以及其他的攻城器具。
熙谨和沈玫胡枫以及战友们,在攻城之时,手持盾牌,冒着城上射下来的箭雨,冲到了城墙之下。这时,前面的一队宋兵,正沿着一张登城梯,向城墙上攀登。城上的汉军用乱枪戳死了最上面的一个宋军,又用铁叉把登城梯猛力一推,登城梯倾倒下来,最上面的几个宋兵惨叫着摔下来,下面的几个宋兵也被摔伤。
熙谨同仇敌忾,看到宋兵的战友受伤,激起他的愤怒,他转头对胡枫说道:“胡哥,咱们上!”转头对沈玫说道:“沈兄,你在下面掩护我们。”
胡枫点点头,一言不发,快步上前去扶登城梯,熙谨和别的战友连忙上前帮忙,众人一起把登城梯立在城墙上,他们担心若是立的太高,会被敌人用铁叉把登城梯推下来,所以梯头并没搭在墙头上,没露出顶部,汉军便无法用铁叉推开登云梯。
侯小仙和朱大同并没有攀登梯子,两人都手持盾牌,挡在沈玫面前,沈玫搭上弓箭,蓄劲而发。
熙谨搭好登城梯,手持盾牌,第一个冲了上去,沿阶而上。胡枫随后而上。
城上的汉军从城墙上向熙谨射箭,都被盾牌挡住,熙谨很快便爬到了梯子的顶部,这个距离,汉军的长枪已经可以刺到熙谨了,虽然有盾牌遮拦,但长枪用汉军直接使劲,劲道比箭要强劲许多,熙谨用盾牌挡着刺下来的长枪,但却无法向上继续攀登了。
沈玫早就蓄势待发,待熙谨爬上梯子顶部之后,立即放箭,一箭正中一个持枪下刺的汉军的咽喉,那汉军惨叫一声,身子从城墙上摔落下去。沈玫连发三箭,射死三个持刺的汉军,众汉军不敢再刺,连忙用盾牌护体,向沈玫放箭。沈玫面前有两面盾牌掩护,汉军稀落的箭簇并不能伤到沈玫。
熙谨上方没有了汉军的威胁,连忙又向上攀爬,他的盾牌在前,刚一露出墙头,城内的汉军便乱刺捅来,刺在盾牌之上。
熙谨顾不上危险,大喝一声,伸出左手在墙头上一拉,身子猛地向上一跳,双脚便站到墙垛上。他的双脚还没落地,身子已经暴露在汉军面前,登时汉军的乱枪刺来,捅向他的双脚,眼看就要在他腿上刺出几个血洞。
第二百七十五章:跌落城下()
熙谨忽然凌空翻了个跟头,不但避开了刺来的乱枪,而且稳稳落在城墙之内。熙谨身在半空之时,手中的钢刀便猛地向前砍去,砍中一个汉军,那汉军受伤连忙后退,熙谨的双脚便落在了地上。
熙谨双脚一落地,立即一手持盾,一手持刀,一阵乱劈乱砍,几个汉军一时不敢上前,但此时宋兵只有熙谨一个人跳了上来,后面的宋兵还没跟上,汉军人数势众,并不惧怕熙谨,待熙谨胡乱砍了几刀,几个汉军便围攻过来,刀枪齐发,攻向熙谨。
熙谨以一敌一,也许还能战胜一个汉军,但几个汉军一起攻来,他立时险象环生,他不敢攻敌,只能用盾牌护体,边战边退。
胡枫随后跟上来,刚一露头,两个汉军长枪刺去,胡枫无奈,只好又缩回头去。
熙谨被几个汉军围攻,他的刀短,敌人的枪长,长枪乱刺之下,他伤不到敌人,而敌人的长枪却可以伤他。他眼见胡枫被逼退回去,心中一急,便乱了章法,钢刀被敌人的一杆长枪撞掉,失去了兵器,只有一面盾牌,他只能用盾牌连连挡住敌人刺来的长枪。
一个身材高大强壮的汉军,双手持着一个长枪,对着熙谨一阵乱刺乱捅,想把熙谨刺死,但几次都被熙谨灵活的避开。
这个高大汉军被激怒了,忽然大吼一声,抛开手中的长枪,俯身从地上拾起一面盾牌,大吼道:“宋狗你别跑,有种咱俩撞一个!”
高大汉军嘶吼着,双手持着盾牌,借用身体的力量,忽然猛地向熙谨冲撞过来,劲道凶猛。
熙谨大惊,他可不敢跟那高大汉军相撞,连忙向后一退,但他的脚下被地上的一具尸体一绊,差点摔倒,好不容易稳住步伐,那个高大汉军的盾牌已经冲到他的面前,正与他的盾牌撞个正着。
那高大汉军的力量比熙谨大了许多,又是迅猛冲闯而来,力道非同小可,这一撞之下,把熙谨差点撞倒,跌跌撞撞的向后退了几步,退到了城墙边沿,立足不稳。
另有两个汉军正要用长枪刺向熙谨,那高大的汉军大吼道:“都不许插手,这条宋狗是老子的!”
那两个汉军不敢违抗高大汉军,连忙又去枪刺正要再次露头的胡枫。
高大汉军向后撤了两步,又嘶吼一声,盾牌在前,向熙谨冲撞过来,熙谨的背后便是及腰高的城墙垛,若是被高大汉军撞中,被墙垛一挤,只怕要吐血而亡,被夹成肉饼了。
熙谨大惊,来不及多想,连忙伸手一按墙垛,身子跳到城墙之上。那高大汉军猛力撞击过来,没撞上熙谨,收势不及,撞在墙垛上,熙谨只感到脚下的墙垛一阵颤动。
熙谨站在墙头上,向下一望,只见外侧便是高达五丈有余的城墙,若是摔了下去,必死无疑了。
熙谨心头一寒,连忙向内一跳,想要落到城墙之内。这时,那高大汉军又是嘶吼一声,盾牌在前,向熙谨撞了过来。
熙谨的双脚还没落地,身体悬空之时,高大汉军已经撞了过来,这一次撞个正着,盾牌撞盾牌,只听一声大震,熙谨手中的盾牌脱手而飞,他的身子被巨大的劲力撞得直飞出去,越过墙跺,向城外飞去。
旁边的汉军齐声为战友的力气大声喝彩,汉军的士气大振。
熙谨被撞飞,身子向城外落去,这一刻他的意识竟然无比的清晰,他身子飞在空中,仍能看到城头上飘扬的汉国旗帜,和汉军狂笑的嘴脸,能看到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汉宋两国士兵在交战,能看到胡枫等战友还在登城梯上苦苦攀登,还能看到沈玫和侯小仙朱大同望着他的悲痛表情。
看到战友们那悲伤的表情,他知道战友们认为他这次要牺牲了,他身下是高达五丈的高空,从这个高度摔下去,必死无疑,便是不死,也要终身残废,生不如死。
熙谨心中忽然升起一丝苦涩,同时也有一种解脱的轻松,在这一刻,他十五年来的种种经历,如电光石火般涌上心头,那般快速,又那般清晰,所有所有的一切恩仇,都将离开而去了。
随着身体落地的一声怦然大震,熙谨眼前一片漆黑,失去了意识,陷入无穷无尽的黑暗之中。
惨烈的战斗仍在持续着,从早晨一直战到天黑时分,宋军仍没打下太原城。
赵匡胤骑在马上,在后方督战,他以为今天便可以攻下太原城,没想到折损了无数的将士,仍然没有攻下太原城,不由眉头紧锁,脸色沉凝。
曹彬看看天色,奏道:“天色已晚,我军已经十分疲惫,斗志已弱,不如今日暂且收兵,明日再作计较。”
赵匡胤点点头,无奈地说道:“收兵吧。”
潘美道:“陛下,牺牲的将士的遗体,如何处理?”
赵匡胤沉吟一下,说道:“派人去和汉军交涉,双方各自带回牺牲的将士尸体。若是汉军不肯,咱们便继续攻城。”
潘美道:“陛下,现在已是三月,天气渐暖,那些尸体应该早些处理,不然容易引发瘟疫,对我军不利。”
另一大臣说道:“陛下,微臣已经查探过周围的地形,西南方向,有一片山谷,谷中有许多天然大坑,可把尸体投入坑中,以土掩入,防止瘟疫蔓延。”
赵匡胤:“那便如此吧。传令下去,鸣金收金。”
皇命传达,宋军鸣金收兵,早已经疲惫不堪毫无斗志的宋军,连忙撤退,退到安全线之后,开始休息整队。
汉军也不来追赶,只是加强防守,坚守城池。
宋使骑马赶到南城门楼下,与汉军交涉,要求各自打扫战场,带回牺牲的将士,在此期间,不得攻击对方。汉军同意。
宋军遂派出大批士兵,赶到太原城下,抬回自己牺牲的战友,检查是否还有活命之人。
太原城周围,到处是散乱的尸体,城墙下面,更是堆积着如山的尸体。这些尸体之中,多数是攻城的宋兵,守城汉军的极少,守城汉军的尸体多数都在城墙之上。
为了不引起正面冲突,或是防备宋兵趁机攻城,汉军暂且按兵不动,严守城池。宋军先来打扫战场。宋军牺牲的将士数万之多,直用了一个时辰,宋军才把全部牺牲将士的尸体搬运完毕,只留下汉军的尸体。
待宋兵退去,汉军才从城楼上放下器具,把牺牲将士的尸体运回城中,自去处理。
第二百七十六章:作战计划()
赵匡胤率领大军,回到中军大帐。众将领跟随皇帝,进入帐营之中。有部属送来饭菜,赵匡胤毫无食欲,眉头紧皱,怔怔地瞧着面前的食物发呆。
众臣虽然腹中饥饿,但看到皇上不动著,他们也不敢吃饭,都愀然不乐,帐中的气氛压抑而沉重。
这时,李继勋从帐外走了进来,满脸羞愧,跪倒在地,说道:“陛下,都是微臣无能,没能一举攻下太原,求陛下降罪,微臣罪该万死。”
赵匡胤叹了口气,说道:“朕御驾亲征,便是打不下来,也是朕的责任,不关你的事。朕恕你无罪,你起来吧。”
李继勋谢恩之后,站起身子,坐到旁边的椅子上。
赵匡胤道:“我军伤亡人数多少,统计出来了吗?”
李继勋道:“已经统计出来,我军进攻南城的十万兵马,重伤失去再战能力的,有一万多人,轻伤者不计其数,牺牲的将士……约有两万多人。”
赵匡胤的脸色一紧,说道:“折损了将近一半?”
李继勋垂首说道:“是。”
赵匡胤道:“另外三个城门的统计结果报来了吗?”
李继勋道:“刚刚呈报上来,三个城门的十万将士,差不多也是折损过半,伤亡了三四万人,轻伤者不计其数。”
赵匡胤仰天长叹一声,说道:“朕率二十万大军,亲自攻打太原,想不到只是今日一战,便折损了将近十万兵马,明日如何再战?”
李继勋道:“陛下不必气馁,我军虽然伤亡很重,太原城内的守军,也必然折损不少,他们只有五万兵马,便是只折损了一万多,也不过还有三四万,我军至少还有十二万人可以战斗,仍是以四打一,人数远远超过汉军。待明日,我军再去攻城,必然可以攻打下来。”
赵匡胤叹了口气,没有说话。
曹彬在旁边说道:“李将军,汉军踞城而守,居高临下,我军以下攻上,处于不利地位,运用人海战术,只会增加伤亡人数,未必便能攻下城池。”
李继勋拂然不悦,说道:“曹将军,照你这么说,打不下来,难道便不打了吗?陛下御驾亲征,你要陛下空手而回吗?”
曹彬道:“下官不是这个意思,还请李将军勿怒。”
李继勋的官职其实没有曹彬的官职高,见曹彬如此说,便也不再讽刺顶撞,放缓语气,说道:“那依曹将军之意,应该如何?”
曹彬道:“太原城池虽小,但却易守难攻,依下官之意,此事欲速则不达,宜徐徐图之。”
李继勋皱眉头说道:“徐徐图之?那要等到什么时侯?”
曹彬没答李继勋,转头对赵匡胤说道:“陛下,太原城以往的战事,唐李光弼据太原作困兽斗,凭城临阵,以两万老弱,据安禄山十万雄兵。十数年前,陛下也曾跟随柴世宗伐太原,以十万雄兵,仍没打下太原,最终无功而返,所以说,我军若是硬攻,很难攻下太原,不如把太原城围困起来,待城内粮草继绝,自然会出城投降,我军便可不战而胜。”
李继勋道:“曹将军,你还忘了说一件事,西晋末年刘琨守太原,以少胜多,达九年之年,难道说,你要陛下在这太原城下,等待九年之久吗?”
曹彬说道:“何用九年之久,只要我大军把守住太原的四城城门,不许汉军出入,不用三个月,城内的粮草必然用尽。到那时,就算刘继元不肯投降,城中的士兵和百姓为求活命,也会推翻刘继元,打开城门。”
潘美一直沉默着,此时说道:“曹将军所言极是,下官昨晚出使汉国,进入太原城,发现城中百姓人人自危,显然百姓并没有长久防守的信心,被我军包围时日一久,再加上城内粮食断绝,百姓必然慌乱,刘继元的皇位难保。再加上有郭无为兄在城内做为内应,伺机而动,也许不必等到三个月,郭兄便会发动政变,推翻刘继元,迎接我军进城。”
赵匡胤说道:“曹爱卿和潘美卿所言都有道理,可是你们忘了一点。朕已经接到辽国上京的飞鸽传书传来的线报,辽军的五万军马已经出发,还有十五万大军随时出发。若是辽军到了,我们虽然不惧辽军,但到那时背腹受敌,更难应付。去年就是如此,虽然兵临太原城下,只因辽国大军赶到,我军不得不撤军,难不成今年又要重演?”
曹彬道:“陛下,今年不同去年,去年我军准备不足,才被辽军突袭而来,今年只要我军做好充足的准备,把辽军拒在太原城外,断了汉军的后援,不使他们合兵一处,便可以把太原围而歼之,只要抢下太原,辽军自然不战而退,便是要战,我军以太原为据点,辽军也占不到便宜了。”
赵匡胤道:“曹爱卿,如何才把辽军拒在太原城外?”
曹彬道:“辽军前来援汉,只有经过两个地方,辽国大军才能靠近太原,我军只要派出两路人马,守住这两个地方,辽军便无法通过。第一路兵马,抢占石岭关,截断辽国从云州南下的援军,石岭关乃是辽军从云州通向太原的必经之路,辽军若是南下,必然要抢占这个军事领地,我军可抢先一步,占据这个要地,把辽军拒于岭外。第二路兵马,抢占娘子关,截断辽军西出定州,由东路经娘子关援汉的通道,又可以占据太原东部沿山的战略要地,造成闭门灭汉之势。”
赵匡胤大喜,说道:“曹爱卿果然用兵如神,就依你之言,把石岭关和娘子关先抢过来,占住地盘。你看派谁去打?”
曹彬道:“这两个关口,现在虽然还是汉军把守,但兵微将寡,很容易便可抢过来,最重要是抢过来之后,能守住那里,以阻辽军。现在党进兄正在镇守东部城门,可以使党进兄把攻城之责,交给副将,党进兄亲自去镇守娘子关。东门距离这里较近,便是有了变故,我军也可以及时支援。”
赵匡胤道:“北部呢?”
曹彬道:“现在攻打北城门的是何继筠将军,何将军英勇善战,尤其擅长防守,朕下可以派何将军前去攻打石岭关,镇守在那里,以阻断辽军南下。若是陛下许可,微臣愿意代替何将军镇守北城门。”
赵匡胤道:“北城门距离这里最近,声援较慢,曹爱卿不辞辛苦,那就更好了。就依爱卿之言,依计行事。”
当下,君臣又商议了一些细节,赵匡胤传下调令,众将依令而行。
李继勋今日攻城没有成功,算是打了败仗,虽然皇帝没有责怪他,他自己却感到羞愧,又看到曹彬受到皇帝器重,心中颇不是滋味,怔怔地望着桌上的一杯酒水发怔,这时,旁边的一个将领碰了一下桌子,那杯中的水荡漾起来。
李继勋望着荡漾的酒水,忽然心中有一个注意,连忙对赵匡胤说道:“陛下,微臣有一计,可以尽快攻下太原城。”
第二百七十七章:水淹之计()
赵匡胤抬眼望向李继勋:“李爱卿,你有何妙计?”
李继勋道:“水淹太原城。”
赵匡胤很感兴趣:“噢,如何水淹太原城?”
赵继勋道:“以汾河之水,浇而灌之。陛下,这汾河从西北而来,绕着太原城流向东南,沿着太原城的西部蜿蜒而流。太原城的西部地势偏高,只要我们阻断河水南流,河水满溢之后,自然会向地势低的地方流淌,我们再加入引导,挖掘数条河道,把河水引向太原城,待河水满溢之后,一旦开闸,其势汹涌无比,必能水淹太原城。太原城一淹,我军再要攻城,易如反掌。这样一来,即可以减少我军将士的伤亡,又可以在辽军赶来之前,攻下太原。”
曹彬脸色大变,连忙说道:“陛下,万万不可!”
赵匡胤皱眉说道:“曹爱卿,有何不可?”
曹彬道:“水淹太原城,遭殃的是城内数十万百姓啊!我宋军乃是仁义之师,这等绝门灭户之法,生灵涂炭,千万不可施实。”
李继勋大怒:“曹将军,死的又不是我宋国的百姓,你心疼什么?汉国的百姓遭殃,你来可怜,我宋国死了数万将士,你难道不心疼吗?”
曹彬不理李继勋,继续向赵匡胤说道:“陛下,我们身为军人,无论是杀死敌人,或是被敌人杀死,那是死得其所,谁也说不出什么,可若是牵涉到无辜百姓,便有伤天理。比如今日,我们攻城之时,杀死多少汉国士兵,都是应当如此,可要屠杀一个手无寸铁的百姓,便是不仁之师,受人唾骂,就算陛下得到太原城和整个汉国,也会失去这里的民心。”
赵匡胤听闻此言,皱眉不语,沉吟不决。
李继勋越发大怒,指着曹彬喝道:“曹彬,你是在骂我不仁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