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疆图-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云岚沉默了许久,才说道:“我助你,但我不是为了你,也不是为了皇姑的身份,我是为了全城的百姓,和整个汉国的江山。”
刘继元展颜一笑,说道:“无论你是为了谁,只要你肯助我,我就高兴了。妹妹,我知道你一直想手握兵权,上阵杀敌,现在正是你发挥才能的好机会。马峰老将军的年龄已经渐老,汉国的将领之中,后继无人,妹妹恰逢其时,等打败宋军之后,我便劝马峰退休在家赋闲,把这汉国的兵马大权,交给妹妹你掌管,你我兄妹二人,一起稳固汉国江山。”
云岚虽然对刘继元的阴毒有些齿冷,但事已此至,也无可奈何,除非袖手不管,任刘继元自生自灭,但那样遭殃的将是汉国的百姓,她又与心何忍?而且她一直梦想着能指挥千军万马,上阵杀敌,现在刘继元承诺,让她当兵马大元帅,虽然还没实现,但想想就有些心动。
云岚便不再说话,保持着沉默。
刘继元知道云岚已经意动,也不再说此事,转过别的话题。
众人向西城赶路,半个时辰之后,已经来到西城门。
此时,天色已经露出光亮,晨曦初现。
第三百零一章:水能覆舟()
西城门守城的将领闻报皇上和皇姑前来巡查,连忙率领部将下城迎接。
刘继元和云岚熙让杨延昭等人,在守城将领的陪同下,上了城楼,向远处眺望过去。
云岚和熙让杨延昭三人,昨晚只是在宋营的外围,观望宋军在城北的军营,已经感到宋军的营帐密密麻麻,连绵不断,此时站在城上向外眺望,目之所及,几乎全是宋营的营帐,由于天亮,那些连天的营帐的灯火已经熄灭,看起来另有一番惊心动魄之处。
最让他们惊心的,是宋军的营帐之外更远的地方,距离太原城约有十里远近的地方,远远可以看到三条汪洋的河水,远远延伸而来。原来的汾河距离太原城至少有二十多里远近,而且那边的地势较高,就算是站在太原城楼上,也看不到河水,现在能看到河水,正是因为宋军挖掘河道,把河水引导过来,越来越近。
虽然太原城楼距离河道有十里之遥,但这时太阳已经缓缓升起,在城楼上远远望过去,虽然看不真切,但也可以看到,挖掘河道的民夫已经开始工作,远远望去,密密麻麻,不知有几万民工正在工作,按这些数量的民工,只怕用不到半个月,便可以把河水引到太原城下。
太原城西城有三个城门,每个城门之间,相距约有三里远近,那宋兵指使民夫,挖掘了三条河道,每条河道,正对着一个城门而来,显然是想把河水引到城门,用水灌城。
相距十里,看不真切每条河道的宽度,但估量之下,每条河道的宽度都在十丈以上。民夫挖掘河道,把河道底下的泥土,堆垒在河道的两边,更加深了河道的深度。
云岚和熙让杨延昭三人,看到这番情形,都心中惊凛,默然无语。
刘继元更是眉头紧皱,显得一愁莫展。
过了许久,云岚才说道:“皇兄,宋军只要西城挖掘了河道,南城挖掘了吗?”
刘继元道:“南城也挖掘了,但是南城距离汾河较远了一些,而且因为赵匡胤就驻扎在南城,宋军也可能是担心河水倒灌,会危及到他们的皇帝,所以宋军只在南城,挖掘了一条河道,对着南城的西门而来。妹妹,你可还要去看看?”
云岚摇摇头:“不必了。皇兄,咱们回宫吧。”
刘继元点点头,下令起驾回宫。众人走上城楼,上了战马,沿着街道而行。
此时,太原城的百姓也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但宋兵包围了城池,太原城的百姓人人自危,民不聊生,无心生计,所以街道之人,行人寥寥,门市零落,看起来很是萧条。
那些百姓见了皇帝的仪仗队,不但并不热情,反而显得很是惧怕,远远避开,有些避让不及的,便跪在路上,不敢抬头,等仪仗队走过之后,才敢起身。
云岚见到了几次这种情况,不禁有些奇怪,转头问道:“皇兄,咱们的百姓,怎么好像很惧怕咱们?”
刘继元苦笑道:“他们不但惧怕咱们,还很痛恨咱们。”
云岚奇道:“这是为何?”
刘继元道:“还不是为了粮食。为了储备足够的粮食,供应守城的士兵,我下令全城的百姓,把家中的粮食都贡献出来,若有隐藏不交者,重重惩罚,这些百姓心中不愿,所以痛恨咱们。”
云岚眉头一皱,停下战马,转头望着刘继元,正色说道:“皇兄,有些话我一定要说。现在国家的存亡,太原城的存亡,不只是守城将士的责任,也是满城百姓的责任,你强征他们的粮食,不顾他们的饥饿和生死,他们自然对咱们背心离德,不跟咱们一条心,不愿意和太原城共存亡,同荣辱。说不定不等宋军攻城,他们便在城内造反,打开城门,迎接宋军进城,如此一来,祸患比起宋军和洪水,更为可怕。”
刘继元皱眉说道:“你说的这些,我不是不懂,只不过,城内的粮食有限,若是不强征百姓的粮食,我们的将士便会饿肚子,不到一个月,军中粮库的粮食便要吃光了,战士饿着肚子,还怎么打仗?”
云岚道:“那也不能为了填饱战士的肚子,便要去抢了百姓的口粮。皇兄,我们皇室和军队是舟,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皇兄,值此国家存亡之际,我们应该和城里的百姓同甘共苦,军民一心,才能抵御宋军,共同渡过这个难关。”
刘继元沉吟不语。
熙让在旁边说道:“陛下,岚妹所言极有道理,失了民心,便会失去国家,我大辽的军队也救不了你们汉国。”
刘继元见辽使说话了,不得不说道:“那依韩将军之意,应当如何?”
熙让淡淡一笑:“我只是一个外人,贵国之事,自有陛下和公主定夺。”转头对云岚一笑,说道:“想必岗妹已经有了主意。”
刘继元转头望向云岚,说道:“妹妹,你说,该当如何?”
云岚道:“皇兄,我们应当告示全城的百姓,不再强征他们的粮食,已经征收的,如数退还给他们,没有征收的,不再征收,另外,我们还应该在城中各处设立粥铺,救济饥民,这样才能温暖他们已经寒了的心。”
刘继元苦笑道:“妹妹,你说的倒是轻松,不但要把征收的退回去,还要开仓放粮,救济饥民,如此一来,咱们粮库中的粮食,只怕支持不了半个月。”
云岚道:“皇兄,走一步,算一步,宋军引导的洪水,不过十天,便要水淹太原城,迫在眉睫,正是需要百姓的时侯。”
刘继元道:“洪水来了,这些百姓能做什么?”
云岚道:“他们能做的太多了。皇兄,我且问你,洪水来了,你可有应对之策?”
刘继元摇摇头,说道:“我也是前天才得知宋军挖掘河道,还没想到应对之策。”
云岚道:“若是你相信小妹,就让小妹帮你出谋划策,你看如何?”
刘继元点头道:“我当然相信妹妹,却不知你有何计策?”
云岚道:“皇兄,你看小妹的吧。”
云岚说完,忽然一提马缰,纵马出了仪仗队,来到队伍的最前面,又跳下马来,向前走了几步,对着不远处的一些百姓大喊道:“太原城的各位百姓,你们可认得我是谁?”
第三百零二章:激励士气()
云岚在太原城之时,时常出入皇宫,在太原城中游玩,城中百姓,倒有大半认识这位公主。云岚英姿飒爽,虽然说不上爱民如子,但对百姓却很是亲切,从来没有仗势凌人之事,而且时常帮助他们,所以城内的百姓,对这位公主还是很敬爱的。几个月年,听闻公主为了请求辽国支援汉国,前去辽国和亲,太原城的百姓都甚是感动,还曾夹道欢迎,挥泪送别,又听闻公主被土匪拦劫,生死不明,很多百姓还很伤心。
这次云岚活着回来,百姓们并不知道,就算有百姓看到云岚,但由于云岚被皇室的仪仗队保护着,所以他们不敢上前,而且因为对皇帝的憎恨,使得他们对云岚也有了警惕之意,所以一路行来,并没有人向云岚问侯。
这时云岚越众而出,离开了仪仗队,那些百姓胆子大了许多,慢慢围凑上来。
一个百姓喊道:“我们当然认得你,你是皇姑。”
云岚笑道:“不错,是我,我刘云岚又活着回来啦,你们欢迎我吗?”
那些百姓看到云岚笑容可掬,态度亲切,对她的亲近之意又多了几分,都围拢上来。
为首的一个中年百姓说道:“皇姑,您能活着回来,真是太好了,我们还以为再也见不到您了。”
云岚笑道:“阎王老子不收我,他说,你们汉国的百姓还想着你,舍不得你死,你就回去再多活几年吧。”
另一个老百姓说道:“皇姑长命百岁,阎王老爷收不了你。”
中年百姓忧愁地说道:“皇姑,宋军已经把太原城围起来了,咱们太原城随时都有被攻破的危险,您怎么又回来了,那不是太危险啦。”
云岚脸色坚毅,说道:“大叔,谁说咱们太原城会被攻破,我回来就是要跟你们一起并肩作战,把宋军打跑的。”
中年百姓说道:“宋军有百万大军,咱们哪里打得过他们?依小的说,皇姑你还是赶紧离开吧,咱们是走不了,要不然也早走啦。”
云岚道:“只要我活着一天,宋军就休想打进太原城,我誓与太原城共存亡!我也希望你们能跟我一起打宋军。”
一个年轻百姓,忽然冷笑道:“皇姑,你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皇宫中粮食充兄,您吃得饱,喝得足,想怎么说都行,我们的肚子早就饿扁了,不用等宋军打进来,我们早就饿死啦,阎王老子不收你皇姑,却要收我们这帮饿死鬼。”
仪仗队中的一个宫中侍卫,在不远处听那百姓说话难听,正要上前喝骂,被刘继元伸手拦住。
刘继元端坐在马上,冷眼旁观,即不发怒,也不阻拦。
云岚早就料到会有人这般嘲讽她,她并不动怒,态度诚恳地说道:“各位百姓,我皇兄刚刚下令,不再征收百姓的粮食,已经征收的,会如数退还,公告今日便会传达各处。”
那些百姓听到这话,都是一怔,有些不敢相信。
那年轻百姓更不相信:“有这等好事?”
云岚一笑,说道:“皇兄有令,不但把征收的粮食退还给大家,而且还会在城中各处,设立粥铺,救济饥民。大家还不快谢谢皇上!”
众百姓又惊又喜,连忙向刘继元的方向跪倒谢恩。
刘继元心中虽然不舍得粮食,颇有点恼怒云岚擅作主张,但云岚却并不居功,而是把功劳都推给他这位皇帝,处处照顾他的面子和尊严,他眼看到众百姓纷纷跪下向他谢恩,态度诚挚,显然是发生内心,这是他自当皇帝以来,从来没得过的礼遇,不由心中对云岚的行为甚是感动。
刘继元纵马上前,越众而出,骑在马上,说道:“各位都是朕的子民,朕爱民如子,不必跪着了,都起身吧。”
众百姓又谢恩之后,这才站起身,仍然围着云岚谈话。
云岚站在一家商铺门前的台阶上,稍微高出众人一些,脸色凝重,说道:“各位乡亲,现在宋国侵略者就在太原城外,他们侵略我们的国家,吞并我们的土地,杀害我们的国民,现在,他们又要水淹我们的城池,准备把我们太原城中的数十万百姓淹死,乡亲们,我们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众志成城,打跑宋国的侵略者,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太原城,保护我们大汉国!”
云岚的话,得到阵阵激烈的掌声,越来越多的百姓聚拢而来,听着云岚的演讲,有人热泪盈眶,有人悲愤莫名,还有人擦拳磨掌。
那个中年百姓大声说道:“皇姑您说的太好了,可是宋军要水淹咱们太原城,咱们要如何应对?”
云岚说道:“宋军所挖的三条河道,对着咱们西城的三座城门,咱们便在城门之处,沿着大街,同样挖掘三条深坑,由西向东,惯穿全城,把河水引导入深坑之中,如此一来,咱们太原城便不会被水淹没。”
中年百姓说道:“皇姑这个办法,只能解一时之急,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患,汾河之水,源源而来,若是只进不出,我太原城很快便会水满为患。”
云岚道:“当然要有进有出,我们把河水,从西城引到东城,再在东城挖掘河道,让河水从东城流出去。大家都知道,东城地势低平,不会蓄水,如此一来,汾河的水,只是在我们太原城流淌而过,并不会造成大的水患。”
众百姓听云岚说得浅显易懂,而且这个办法的确不错,都很松了口气,齐声称赞皇姑的聪明才智,为民分忧。
云岚又说道:“虽然在街道上挖掘河道,会给大家造成出行不便,但这只是暂时的,只要打退宋军,我们再填平河道,恢复原状。另外,挖掘河道的土程很大,咱们的将士还要坚守城门,严防宋国的突袭,所以不能抽调出太多的兵力,挖掘河道的重责,就要有劳各位乡亲们了,到时侯,只要还有劳动力的人,无论老弱,无论妇孺,都一起行动。大家说,好不好?”
众百姓此时对云岚已经极为信服,比起对皇帝更加信任,当下齐声答应,声势震天。
云岚看到已经激励起百姓的士气,心中也很是满意,便又说了几句,在百姓的夹道欢送之下,与刘继元熙让杨延昭等人,一起回到皇宫。
第三百零三章:应对之策()
此时正是早朝时间,文武大臣正在大殿等待着皇帝,值日太监告诉众大臣,皇帝去西城巡视,还没回宫,令众臣在此等侯。众大臣只得在朝堂上等待着。
刘继元没有回内宫,带着云岚熙让杨延昭三人,径直向朝堂上走来。众臣看到皇帝进来,连忙跪倒行礼。
自有值日太监端过龙袍,侍候刘继元换上龙袍,坐上龙椅。
云岚一进入大殿,便看到了郭无为站在群臣之首,心中不由升腾起怒火,双目紧盯着郭无为。
郭无为早得到党忠的汇报,得知云岚活着回来了,虽然有些惊诧,却也没放在心上,料她一个女孩子,兴不起什么风浪,而且她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劫匪之事,与他郭无为有关,所以他脸上波澜不动,若无其事。
众臣看到云岚活着回来,多数都又惊又喜,纷纷上前行礼,叩问公主殿下金安。
云岚一边前进,一边一一还礼,走到郭无为面前时,双目盯着郭无为,冷笑道:“郭司空,本公主活着回来,让你失望了吧?”
郭无为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说道:“殿下平安归来,微臣十分欢喜,哪里会失望呢?微臣恭喜殿下,祝殿下凤体安泰,千岁千岁千千岁。”
刘继元端坐在龙椅上,担心云岚这时便与郭无为撕破脸,不好收场,连忙说道:“妹妹,咱们开始议事了。”
云岚虽然恨极了郭无为,但也清楚现在不是跟郭无为翻脸的时侯,又瞪了一眼郭无为,低声说道:“你少得意,咱们的帐慢慢算!”
云岚说完,不再瞧看郭无为,带着熙让和杨延昭,站在群臣的最前面。
刘继元坐在龙椅上,先向下面的熙让拱了拱手,对一个太监说道:“快给大辽上使赐座。”
那太监连忙搬来一张椅子,放在台阶之下的旁边,请熙让就坐。能在朝堂之上赐座,也只有上国使者才有这份荣耀,郭无为和马峰杨继业这等重臣,在朝堂之上,尚不能座,便是公主殿下,也只会站着的份。
熙让也不客气,坐在椅子上。
众臣见熙让年纪轻轻,却是辽国使者,都不由有些惊诧。
刘继元对群臣说道:“各位爱卿,这位是辽国使者韩德让韩将军!韩将军奉大辽皇帝之命,前来支援我汉国,共御宋国。诸位爱卿快快见过韩将军。”
众臣连忙向熙让拱手有礼。熙让也不起身,端坐在椅上,拱手向众臣还礼。
郭无为望着熙让,淡淡说道:“不知韩将军此次前来,带来了多少兵马?”
熙让已经知道郭无为的身份,心中憎恶,不愿与他罗索,只是淡淡说道:“只有在下一人。”
众臣本指望着辽国率领千军万马前来解围,此时听说只有一个使者前来,都不由十分失望,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刘继元说道:“诸位爱卿,韩将军此次孤身前来,只是先来通知我们不要惊慌。辽国二十万大军,随后即到。辽国大军由北院大王耶律屋质大人亲自统帅,南院宰相耶律沙大人为前锋,韩将军率领五千骑兵,率先赶来,已经会合了我国杨继业将军的部队,驻守在石岭关以北,随时可以突破宋军的防线,前来解我太原城之围。”
郭无为道:“陛下,非是微臣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石岭关易守难攻,宋军据关而守,只怕便是辽国铁骑,也不容易突破宋军的防线吧。”
众臣皆是赞成郭无为之言,纷纷表示担忧。
熙让忽然站起身来,朗声说道:“各位大人不必担心,我大辽北院大王用兵如神,小小的石岭关算得什么?只待我大军一起,自然势如破竹,直逼太原城下,把宋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众臣听闻熙让之言,又生起了几分希望。
郭无为暗中冷笑一声,说道:“韩将军,却不知北院大王,何时才能率军赶到石岭关?”
熙让道:“半月之内,必能赶到。”
郭无为道:“宋军已经在挖掘河道,引汾河之水,淹我太原城,十日之内,便要水漫太原,我们如何能支持到半个月?”
还没待熙让说话,云岚抢先说道:“这个就不劳郭司空关心了,我们已经有办法,可以化解宋军的水攻之计,只要化解了宋军的水攻之计,宋军便无法攻破太原城,只待辽国大军一到,宋军只能败退。”
郭无为道:“不知殿下有何妙计能化解宋军的水攻之计?”
云岚盯着郭无为,说道:“便是说给你听也无妨,也不怕你去告诉你的朋友。”
郭无为的脸色一沉,本想发作,但转念一想,又隐忍下来。
云岚也不再看郭无为,面对众臣,缓缓说道:“宋军引汾河之水,自西灌来,我们便在城中挖掘数条河道,打开城门,把河水引向东城的的低处,如此一来,河水只是在城中流过,对我城内造不成太大的破坏。”
众臣听了,多数都纷纷赞扬好计,只有郭无为嘴角含着冷笑,意似不屑此计。
一个将军也皱眉头说道:“殿下此计虽好,只是挖掘数条自西至东的河道,极为消耗人力物力,我们的将士还要驻守城墙,只怕分不出人手来挖掘河道。”
云岚道:“我们的将士不够用,还有太原城的数十万百姓可以帮助我们。我刚才已经和百姓们谈过了,他们都愿意协我们挖掘河道。数十万百姓一起动手,不过一周时间,便可以把河道挖好,宋军所引的河水,还要十日才到,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
众臣更是大喜,赞扬公主的妙计和料敌机先。
郭无为的脸色渐渐凝重下来,这才知道,以前小瞧了这位公主,想不到公主竟然想得如此周到,刚刚进城,已经收卖了城内百姓的人心。
那将军思惟也很是慎密,想了想,又说道:“殿下,您的计策当然极为高明,不过,还有一点,若是我们打开城门,引水入城,放水出城,那宋军也可以从水中乘船进攻,如此一来,我们不是开门揖贼了吗?”
众臣听将军一说,这才想到了这一点,脸色都变了,都觉得公主这个计策,原来也说不上有多高明了。
第三百零四章:引蛇出洞()
云岚却微微一笑,说道:“这有何难,只要我们在各个城门之下,立起几根巨柱,巨柱之间,再用铁索缠绕固定,水流可以从巨柱之间经过,宋军的船支却不能通过,被巨柱和铁索所阻。在巨柱的前后的水中,再倒插一些尖锐之物和暗器机关,可以在水底戳刺宋军的船支。另外,我们再安排几支水军,乘着战船,在城门口阻击敌人。如此一来,城楼之上的守城将士,用弓箭和弓弩,远距离射击敌人的战船,使敌人不得靠近,若是宋军真的靠近,还没到城门口,便会被巨柱和铁索以及水底的暗器机关所阻,我们的水军再守着城门口,近距离阻击敌人。在上下夹攻之下,宋军要想从水中突破我军的防线,千难万难。”
众人听了之后,这才真正对公主佩服起来,连声赞叹公主的妙计。郭无为也是暗暗心惊,没想到没杀死这位公主,活着回来之后,却变得智慧而凌厉起来了。
云岚本来就喜欢行军步阵之事,在皇宫之时,便时常读些兵书,后来在代州休养这段时期,跟着杨继业又学习了很多军事知识,再加上她本身的聪明才智,此时的军事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一般的将领,便是比起杨继业和马峰,也不遑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