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疆图-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匡胤等人,在距离太原城一里之外的地方,停了下来,再向前行,便有被汉军弩箭射中的危险,所以不能再前进了。

    赵匡胤停下脚步,观望着不远处的战场。自有持盾侍卫在前面架起了盾阵。

第三百一十八章:宽慰君王() 
此时,挖掘的河道,虽然在汉军的阻挠下,推进缓慢,但三天之中,也推进了二三百步。由于汉军的阻挠,工程每天只能向前推进百步左右,还要付出无数民夫和士兵的性命。

    这时,三条河道之中,已经战船林立,旗帜招展,只等河水进了太原城,战船便顺流而下,直攻太原。

    赵匡胤观望了一会前方的战场,又转动身子,缓缓观望着挖掘而成的河道。河道之中的有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战船,还有很多民夫在打造着新的战船。

    战船上的旗帜上,绣着宋字大旗,迎风招展。

    再望眼远望,数万名军士和民夫,在阳光下劳作着,忙碌着。

    这等景象,十分壮观。

    赵匡胤却忽然脸色黯淡,意兴萧索,不发一言,转身向回走。

    众臣心中惊讶,却也不敢多问,只好跟随在后,回到大本营。

    赵匡胤也不理会众人,径直回到寝宫的帐篷之中,众臣只得各自散去,去忙自己的事。

    只有潘美没走,他在赵匡胤寝宫之外,来回踱步,等了约有一柱香时间,便走到帐外,对当值的郭文斌说道:“文斌,请你禀报陛下,就说我要求见陛下。”

    郭文斌有些为难,说道:“潘大人,我看陛下心情不好,若是没有重要之事,就让陛下一个人静静吧。”

    潘美道:“我知道陛下为什么心情不好,让我劝劝陛下。”

    郭文斌道:“那好,我去禀报陛下,就是不知陛下会不会召开您。”

    郭文斌转身入内,不一会儿,又走了出来,笑道:“潘大人,陛下召您进去。陛下还说了,也只有您潘大人和曹大人来了,他才会见你们,别的大人就不必见了。”

    潘美微微一笑,走入帐内。

    赵匡胤正坐在寝室之中,脸色黯然,眉宇间隐隐含有忧愁之色。

    潘美走进来,在帐门处恭敬地行礼:“微臣叩见陛下。”

    赵匡胤道:“仲询,不必多礼,过来坐吧。”

    这些年来,赵匡胤虽然做了皇帝,对于自己以前的那些老部下,仍然待之甚厚,他虽然把一些人杯酒释了兵权,但并没进行迫害,反而更为优待。他还保留了一些人的兵权,这些保留兵权之人,其中就有潘美。这也是因为潘美性情谨慎,从来没把自己当成开国功臣,不像石信守等人以功臣自视,忘乎所以,大肆敛财。

    潘美的军功卓著,但从不持居自傲,而且对功名利禄看得甚淡,治军虽然不像曹彬那样严谨,但比曹彬的性格更为冲淡平和,所以赵匡胤对潘美甚为优厚。

    赵匡胤待以前的那些老部下,有别人在场时,以君臣待之,在只有少数人或者单独相处时,仍然像以前的那帮老朋友,直呼其名,甚至称为兄弟,这一来是他笼络人心的手段,二来也是个性使然,天性如此。

    潘美听赵匡胤称呼他的名,虽然心中感动,却仍保持着谨慎还不失亲近的态度,说道:“谢陛下。”

    潘美走到赵匡胤的下首,在一张椅子上坐下来,望了望赵匡胤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您是否心情不好?”

    赵匡胤深深吸了口气,说道:“看这河道推进的速度,明天一早,便可以直灌太原城了,胜利在即,我这心里,反而很是难受。”

    潘美说道:“陛下之所以心里难受,是因为担心伤及太原城的百姓。”

    赵匡胤点点头,说道:“不错,这汾河之水,灌入太原城中,只怕太原城的百姓,死伤无数,浮尸遍城。我当初答应引导河水,水淹太原城,原只想为一个后备计划,其实是想等着郭无为能在里面打开城门,接应我军进城,但没想到郭无为被汉主所杀,我们里应外合的计划失败了,只能使用水淹太原这个计划了。而且现在河道已经挖掘到太原城下,骑虎难下,不得不行了。但一想到要伤及城里的百姓,我这心里,就闷得慌。”

    潘美道:“陛下仁慈。”

    赵匡胤苦笑道:“若是别时,夸我仁慈,倒也罢了,现在马上要水淹太原,伤害数十万平民百姓,再说我仁慈,倒像是讽刺我了。”

    潘美连忙说道:“微臣不敢……”

    赵匡胤摆摆手:“你不必紧张,我不是责怪你,只是打个比喻。”

    潘美这才放心,说道:“陛下,您虽然不忍心伤及平民百姓,但就像您所说的,如今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陛下御驾亲征,数十万将士上下一心,前来征服汉地,统一华夏,势不能空手而归,就从撤军。而且契丹大军,随时都有可能突破石岭关和娘子关的防线,逼近太原城,我们也不能再拖下去,只有尽快攻下太原,踞城而守,才能打退辽军,不然,若是在平地作战,辽军善于骑战,我军很难占到上风。”

    赵匡胤叹道:“这些道理,我自然知道,也明白这太原城是非打不可的,可就是这心里难受,感觉自己太过残暴……”

    潘美连忙说道:“陛下千万不可妄自菲薄,陛下英明神武,仁慈关爱,岂能与残暴沾上边儿。陛下即没有下令坑杀过降卒,又没有下令屠城,至于水淹太原,也只是无奈之策。陛下为帝,比起汉高刘邦和唐朝太宗,先不论武功,仁慈一面,已经远超他们,更不用说比秦皇汉武了。”

    赵匡胤点点头,说道:“我前些年冲锋陷阵,攻城掠城,心肠倒也不曾软过,只不过这两年,可能年岁渐长,已经老了,这心肠倒是有些软了。”

    潘美说道:“陛下正当盛年,哪里老了?陛下,水淹太原,虽然会伤及到一些百姓,但只要攻下太原之后,陛下下令,不再骚扰百姓,令太原城休养生息,再多加协助恢复生产,数年之后,太原城的百姓自然会安居乐业,那时,他们已经是我大宋子民,人人称赞陛下的仁德,没有人会再提及陛下曾经水淹过太原。”

    赵匡胤苦笑道:“这些话虽然有些牵强,但也只能如此安慰自己了。仲询,谢谢你来宽慰我。”

    潘美笑道:“其实陛下什么道理都晓得,不用微臣宽慰。”脸色一整,说道:“陛下,大战在即,还请您暂时抛开杂念,专心指挥攻打太原城。”

    赵匡胤的脸色缓缓沉了下来,面色凝重,又恢复君主的威严,缓缓说道:“吩咐下去,全军准备,明天一早,即进攻太原城!”

第三百一十九章:全民皆兵() 
第二天一早,赵匡胤即下令宋军的水军将士驾驶战船,分别从河道之中,向太原城的西城三个城门,一起进攻。

    此时,三河道已经推进到太原城门下,宋军在西城的两边,修建高高的河堤,防止河水外流,河流汹涌而来,向太原城门奔腾而去,涌入太原城内。

    太原城上的汉军,为了不使河水一直浸泡城墙,也打开了城门,放河水流入城内。宋军便驾着战船,从河道中向太原城内冲杀。

    太原城的三道城门之中,早就布下了机关陷阱,每个城门内都有几道高高的石柱,虽然河流可以从中间淌过,但大型战船却进不去,小型战船虽然可以进入,但还没等进入,就被埋伏在城内的汉军,或用弓箭射杀,或用火箭烧船,或用钩镰枪把小型战船钩拉到河岸上,分别击杀。有些战船还没进城,便被水中的尖锐之物刺破船底,船上的宋兵被淹死。

    太原城的城门之中,宋汉两军用战船在水中厮杀,异常惨烈。

    为了分散汉军的兵力,宋军不但在平坦之地,也展开了攻城之战,用云梯和木梯试图冲上城墙,城下的宋兵向城上的汉军射击,而且赵匡胤下令,宋兵在各处城外的守兵,一起进攻太原城,声势之大,比起第一天攻城,更为壮观。

    汉军一边派兵紧守城门,一边派兵在各种城墙抵御宋军的进攻。

    宋汉两军,经过一个多月的对峙,终于爆发了第二次太原城攻守之战。这次的战争,不但比第一次更为凶猛惨烈,而且又加入了水军交锋,大大增加了汉军守城的难度。

    汉军本来在第一次守城之时,兵力和布防已经是勉强应付,现在又增加了水战,汉军的兵力更是捉襟见肘,应对困难。

    原本太原城的百姓,对于守城并不很关心,但自从云岚回到太原之后,百姓对云岚十分信任,更被云岚激励起士气,在战斗打响之前,很多百姓自发的来找云岚,表示愿意与汉军一起并肩作战。

    云岚被百姓的热情感动,吩咐下去,把百姓们组织起来,由有战斗经验的士兵带领百姓作战,无论年轻还是年老,无论妇人还是孩童,全民皆兵,共御宋军。

    这些老百姓在士兵的带领下,经过几天的草草培训,便上了战场,他们没有兵器,就把家里的各式各样的武器拿来,有的是菜刀,有的是铁叉,还有打猎的弓箭。

    这些百姓被派到城墙各处,和汉军一起守城,虽然战斗力不强,但士气振奋,而且居高临下,能给宋军造成一定的压力,所以这次的宋汉之战,汉军的正规军虽然不过三五万人,但城内的百姓已经是全民皆兵,能战斗的几乎都来了,至少有十多万百姓参与了战斗,数量几乎超过了宋军。

    由于城内百姓的加入,汉军的踞守更加牢固,宋军从天明攻打到晚上,仍然没有进入城内。

    刘继元在侍卫的保护下,坐镇在太原城西门的城楼上,一切的军事指挥,还是以马峰为主帅。

    云岚为副主帅,带着四个女兵,在城墙上到处奔走指挥。

    杨延昭率领一队精兵,被云岚安排在西城的北城楼,抵御宋军。

    熙让和耶律斜轸是辽国人,也参与了战斗,他们没有指挥汉军的权力,便被云岚安排协助杨延昭守城。

    马峰身为主帅,和刘继元镇守西城的中间的城楼,杨延昭和熙让耶律斜轸,镇守西城的北城门,另有一个汉军将领,镇守西城的南城门。

    云岚做为副帅,可以机动行事,率领一支军队,在各处支援,一旦有地方战局吃紧,她便率兵前往,支援战斗。

    战斗打了一天一夜,十分惨烈,宋汉双方的死伤都极为惨重。东南北三处的宋军,虽然只是分散汉军的兵力,主要依靠进攻西城门的宋国水军能冲进城内,所以并没全力进攻,但也是死伤无数,折损了很多将士。

    西城的战斗尤其惨烈,宋军的大型战船,被摧毁了数十艘,有些战船是被烧毁,有些战船是被水底的尖锐之物刺穿,河入灌入船舱,坠入水下。小型战船更是损失无数。

    最后,宋军被摧毁的大大小小的战船,堵塞在城门外,反而阻塞了宋军进攻的水路,无法前进。

    河水汹涌而来,从西城灌入城内,从三条挖掘的濠沟之中,向东城奔流而去,出了东城门,向城外奔流。但东城门外,宋军已经修建了高高的堤坝,阻住了水流,河水向东流不动了,又倒灌回城内。

    汾河水奔流不息地从西城门而入,被东城门外的堤坝阻住,只能窝在太原城内。

    很快,城中挖掘的三条大濠沟,已经水满为患,渐渐漫过了濠沟,越过濠沟的高堤,开始到处奔流,凡是低凹之处,皆是水满为患了。

    很多居民的房屋,被浸泡在河水之中,老弱病残之人,只得抛弃家园,聚集在高处。

    河水之中,到处飘浮着各式各样的物品,和失足被淹死的尸体。哭泣声,痛骂声,此起彼伏,不一而足。

    赵匡胤站在距离太原城一里之外,亲自督战,他原来还有些怜悯城内的百姓,但远远望去,只见城墙上,到处是百姓在抗抵宋军,不由大为震怒,抛弃了那一点怜悯之心,下令猛烈进攻,无论汉国的将士还是百姓,一律格杀勿论,不必留情。

    战斗一直持续到天黑时分,宋军仍然没有攻破城门,而且死伤惨重。赵匡胤虽然震怒,但担忧天黑之后,攻城的难度增加,只得下令收兵,明日再战。

    宋军下令撤军。

    赵匡胤命令检点伤亡的将士数目,半夜时分,收到各处传来的战况。东城由于城下被水淹没,后来无法进攻,所以伤亡最小,只有数百名将士。南城伤亡了数千将士,北城同样伤亡了数千将士,西城的伤亡最大,接近一万名将士,而且两个高级将领在攻城时牺牲了,一个是横州团练使王廷义,一个是殿前都虞侯石汉卿,其他的中低层军官,伤亡不计其数。

    赵匡胤大为震怒,令将士今晚好好休息,养足精神,明天一早,再攻打太原城。

第三百二十章:攻守之战() 
宋军撤军之后,云岚却顾不上休息,她连忙带领部下,前往各处慰问伤亡情况,检查各处的防备状况,安抚受伤战士,处理牺牲将士的后事。她匆匆安排好战事布防之后,又亲自到城里,指挥百姓如何自救,安抚无家可处的百姓。看到水中飘浮的尸体,听到百姓悲愤的哭泣,云岚的心都揪在一起。

    云岚一直忙到天色凌晨时分,顾不上休息一会,又连忙回到城楼,继续主持战斗。

    宋军的进攻,比昨天更加凶猛,河水不停歇地浇灌进城内,宋军也源源不断地进攻而来。

    太原城被水淹,百姓死伤无数,反倒更激起他们对宋军的痛恨,军民一心,齐心协力,抵御着宋军的进攻。

    第二天的进攻,宋国仍然没有攻下太原城,仍然折损了无数的将士。

    赵匡胤发了狠,命令第三天继续进攻。

    云岚仍然顾不上休息一会,匆匆赶到各处慰问将士和百姓,又忙到凌晨时分,仍然回到城楼,率兵抵御宋军的第三次进攻。

    宋军第三天的进攻,已经失去了锐气,不如前两天凶猛。但汉国的军民,已经两天没有好好休息,体力和精神都疲惫到极点,所以防守也不如前两天的牢固,但宋军仍然打不进来。

    第三天黄昏时分,赵匡胤看到还没攻打下来,虽然气恨,但无奈只得下令退军。

    宋军一连攻打了三日,仍然没有攻下太原城,不由都失去了斗志,便是军中的将领,也失去了攻下城池的信心。

    赵匡胤坐在中军帐中,听完部下汇报上来的伤亡情况,三日以来,共牺牲了两万将士,受伤的不计其数,不由眉头紧皱,沉默不语。

    文武官员也都默然无语。

    潘美沉吟了一会,说道:“陛下,依微臣所见,我军近日不宜再行强攻。”

    赵匡胤皱眉道:“难道就不打了吗?”

    潘美道:“陛下,不是不打,而是再延迟数日。这三日之战,虽然汉军死伤无数,我军的牺牲也非同小可,而且将士们的斗志已经不如前两天的振奋,就算明天再去攻打,只怕仍难以成功。现在大水源源不绝地灌入太原城内,太原城内的积水很深,相信用不了多久,整个太原城便会被水淹没,到那时,我军便可以不战而胜。”

    赵匡胤道:“你的意思是说,咱们不打了,等着太原城被水淹没?”

    潘美道:“正是如此。河水从西而来,灌入太原城后,向东流去,我军只要把东城外的堤坝加高加固,不使河水东流,太原城内的河水无处流淌,只能积在城内,时日一久,太原城便会被水淹没,无论是百姓还是士兵,就算不被淹死,也失去的反抗能力,到那时,我军便可乘船而入,收复太原城。”

    从官员纷纷赞同潘美之计。

    赵匡胤点点头,说道:“潘爱卿所言有理,既然如此,那就传令下去,我军按兵不动,休养生息,同时加紧打造船只,增高堤坝。”

    正在这时,忽然有一个将领进来禀报:“启禀陛下,汉国岚州刺史赵文度前来投降。”

    赵匡胤笑道:“岚州刺史赵文度?还算他识时务,宣他进来吧。”

    那将领转身而去。

    众臣皆赞吾皇英明神武,汉国的战领纷纷前来投降。

    很快,赵文度带了两个随从,在宋国将领的押送下,快步而来。

    赵文度跪倒在赵匡胤的面前,说道:“罪臣赵文度,参见大宋国天下,愿宋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匡胤道:“你能来投降,很好,你起来吧。”

    “谢宋皇。”

    赵文度惶恐地站起身子,又说道:“罪臣早已仰慕大宋天子的圣威,一直想来投诚,只是罪臣曾经跟随汉主,与宋国为敌,罪臣担心会被陛下惩罚,所以迟迟不敢前来,今天罪臣终于鼓起勇气,前来投诚,愿意领受大宋天子的任何惩罚。”

    赵匡胤道:“以前你我各为其主,朕不怪你,既然你来投诚,朕十分欢迎。待打下太原之后,朕许你仍领岚州之境,你看如何?”

    赵文度大喜,连忙再次跪倒拜谢:“微臣谢过吾皇。”

    赵匡胤道:“赵爱卿,你前来投朕,部下还有多少兵马?”

    赵文度又有些惶恐不安,说道:“微臣原有五千兵马,一个月前,被汉主抽调了三千兵马,前来防守太原城,还有两千兵马,不过,有五百兵马不识时务,不肯跟随微臣投降,已经离开岚州,不知去向,所以,微臣的部下只有一千五百兵马,仍在岚州驻守,只等陛下前去接管岚州。”

    赵匡胤道:“人各有志,既然那五百兵马不肯前来,也就随他们去吧。爱卿,你虽然只有一千多兵马,但也足以证明你的忠心,你先下去休息吧。”

    赵文度又谢过皇帝,被人领了下去。

    赵匡胤转头对赵赞说道:“你把赵文度的那一千兵马,收编到你的帐下,把他们分开统治,免得他们怀有异心,假意投降,只要把他们分开,便兴不起风波。”

    赵赞应命。

    潘美说道:“陛下,岚州在汉国的西北境,和辽国的云州接境,虽然地势偏僻,但却也算是军事重地,现在赵文度已经投降我大宋,依微臣以见,我军应该派人前去接管那里,免得被辽军从那里突袭而来。”

    赵匡胤道:“辽国要南下太原,最近的两条路是北方的石岭关和东方的娘子关,他们要取道岚州,岂不要拖慢行军速度?”

    潘美道:“那耶律屋质用兵奇诡,就算取道岚州会慢上一些,但也不能不防辽军会从那里南下。而且赵方度刚才所言,有五百汉军并不肯向我国投降,这五百汉军,虽然数量不多,但他们不肯投降,必然会对我军不利,也应该派兵前去歼灭,以绝后患。”

    赵匡胤点点头,对赵赞说道:“你派人率领五千兵马,前去接管岚州,严加防范,免得辽军从那里南下。”

    赵赞再次领命。

    君臣又商议了一会,看看天色不早,众人很是疲惫,便自各回营休息。第二天,赵匡胤不再令人进攻,只是按兵不动,等着太原城被水淹之后,再去收拾取城。

第三百二十一章:燃眉之急() 
第二天一早,又是一夜未眠的云岚,早早站在城楼上,准备迎接宋军的第三次攻城,但放眼望去,只见宋军的战船按兵不动,军帐中也没有攻城的迹象。云岚和马峰等人商议,猜测宋军连续两天攻城没有成功,已经暂时打消进攻的念头,想待太原城被水淹没之后再来拾个便宜。

    既然宋军不再攻城,众人都稍微松了口气。

    马峰看着双眼红肿,面容憔悴的云岚,劝说云岚回去休息一下。城里已经水满为患,云岚哪能休息?她让马峰主持守城的战事,自己带着一批官员和士兵,前往城内救援水灾。

    太原城并不是建在平坦之处,而是北方和西方地势较高,东方地势较低,所以汾河水从西方流向城内,向东方直灌而去。东城门已经被淹没在水中,最深的地方,几达一丈之深。南城门也有积水,但还不算太深。河流虽然自西城而入,但都是在西城的三条濠沟中流淌,直到过了三五里之后,才流淌不动,向西倒灌而回,而且西城的地势较高,太原城中,只有西部的河水最浅,深的地方也不过没到膝盖,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河水。所以,城中的居民,大多数都逃难聚到西部来了。

    云岚带着一批士兵和官员,指挥安抚灾民,救济百姓,疏通河道,忙得焦头烂额。太原城中,更是一片狼籍,放眼望去,只见水中飘浮着无数的尸体和杂物,很多房屋已经被水淹没,只有屋顶还露在水面。

    无数的士兵和百姓,驾驶着小船,在水中救助落水之人,或者打捞尸体。城中到处是哭喊声,求救声,水流声,摇橹声,乱成一团,像是世界末日的来临。

    云岚不顾脏乱,亲自下到水中,和士兵一起救助灾民,亲力亲为,忙碌异常。众百姓和军士虽然悲痛惊惶,但看到皇姑如此爱民亲民,也心中稍安,对云岚感激不尽。

    但太原城中,方圆数十里,至少有一半的城池已经淹在水中,就算云岚三头六臂,又能救得几人?太原城的百姓和士兵多数还要防守城墙,留在城中的居民,多数是妇孺老弱,便是有少数健壮百姓和军士,也是杯水车薪,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