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战之还我河山-第2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000人的守备营,在刘浪的设想中,还这是个骨架。一旦真若是日寇由陕入川,在外征战的独立团主力无法回返的话,守备营将会扩大编制,由营变成团,兵力可膨胀至4000人以上。而尚在广元乡间不断被培养出来的民兵护卫队,就是最佳的后备兵源。
刘浪甚至已经将目光透过兵源有限的广元,看向了整个川北,广袤的川北,才能源源不断给独立团输送足够的兵源。
当然了,以刘浪现在的地位,一个小小的上校团长,想控制整个川北,那无疑是痴人说梦。别说军政部的目光会投向这里,他那位四川王堂叔刘湘那里,他也通不过。
四川目前是姓刘,但也不完全姓刘,四川省不像山西老汉的山西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四川省的统治是由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军阀集团说了算的,刘湘只不过是他们的带头大哥而已。
刘浪还需要等待,等待着一个合适的契机,将整个川北都纳入独立团的控制范围。
。。。。。。。。。。。。。。
PS:前两日出差宜昌三峡大学,因为事务繁忙,导致两天没有码字,存稿已用光,只能昨日请假一天没有更新,今日返回家中,继续正常更新,望书友们勿怪。
第888章 规划新镇()
? 当然了,这只是后话。
刘浪现在面临的是另外一个不得不要考虑的最现实的问题。
不光是独立团基地武备是不允许被窥探的机密,位于独立团要塞基地后山的几大科研所才是独立团最珍贵的所在。
无论是被视为机密绝不会在淞沪大战前示人的“暴风”火箭弹还是已经可以进入实弹射击的仿巴祖卡火箭筒,或是正在提纯阶段的青霉素,可都是在这里被研制出来的。
后山这块区域,别说非独立团人员,就是独立团自己人,也仅有少数几人才能有资格进入
秘密想要被长久保持,那只能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但随着独立团的人员编制日趋变得庞大,以及华美公司3000员工以及近万家属的搬迁,要打交道的人员越来越庞杂。
再加上这次小洋妞儿的造访,吃完饭之后还要专门开车回到二十公里外的广元县城休息。然后还要第二天还要再开车跑来看厂址现场工作,实在是太不方便了。华美公司上万人也要有居住的地方,生产和居住必须要分开。
而且这还不是重点,重要的是独立团上次的“非诚勿扰”举办的还算成功,经过数次接触,穿上军装英武不凡的独立团中级军官们没让刘浪失望,把那帮读过书多少有点儿英雄情结的大小姐们迷的不要不要的。
以向前和凌洪为代表的三十三个中尉上尉军官,基本都没跑,半年时间下来,定亲了三十三对。吴县长和詹司令的闺女都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
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个实质性问题,想成亲就得去娶亲,但军官们的家大都不在本地,娶了老婆也不能把老婆丢娘家继续生活吧!
这若是在后世,恐怕岳父岳母巴不得,女儿出嫁还在家中当自己的宝贝还能顺便赚半个儿子回来。但在这个时代可不成,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就必须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出嫁了还长期呆在娘家会被人笑话的。
这和父母爱不爱闺女无关,而是习惯和风俗不同罢了。
团副张儒浩也一直颇为头疼这个问题。基地的军事管理条例已定,非军事人员一律不得入内久住,但把新婚妻子就这样丢到千里数千里之外的父母家中,不近人情不说,数十位独立团中坚集体请假数月,也是个极为头疼的事儿。
刘浪在用过晚饭送走小洋妞儿一行后,当着团副和参谋长的面终于现场拍板,以未来共和国的模式,中尉级军官以上家属,可以随军。这种随军的观点虽然很新颖,但却是让两个上校集体眼前一亮,只要独立团要塞基地存在,这些家属的安全就没有问题,这种模式很适合现在的独立团。
当然了,和共和国管理模式一样,家属可不能住到军营中。
而是在距离独立团基地数公里之外,寻找一处开阔可建房屋之地,建设一处聚集地。刘浪规划中的人群,不光是独立团的军官家属,华美公司技术人员家属,工人家属以及给华美公司提供各类物资的经商人员,都可以入住其中。
换句话说,刘浪打算在这里新建一个小镇,不仅可以住人,还将拥有医疗卫生学校教育等等所有的配套设施,所有的房屋,皆有华商集团建筑分公司负责建造,投资自然是由独立团后勤部来负责了。
因为考虑到小镇建成以后人员鱼龙混杂安全等因素,军官家属们所居住的位置为单独一片区域,整个镇子的安全亦将会由一个加强型的步兵排以及肖风华的保卫部门专门派出人员来负责。
规划的很不错,但浪团座要求的是但凡是在独立团工作的全部科研人员以及中尉以上级军官,每人一套房子。还有青龙机械厂、被服厂等等独立团属下配套企业的高级技术员和技术工人以及有杰出贡献者,每人也会奖励一套房子。
那意思是就算家属不来,那也算是独立团给这类人的福利待遇,至少在休假的时候不用再住集体宿舍,每个人有个单独的空间。
但根据现在科研人员和独立团中尉军官以上者的人数,已经高达150人,再加上各厂的技术人员,没有400也有300,那意味着,光是免费入住的,就得300来栋房子。
看着刘团座纸上谈兵规划的宏伟蓝图,张儒浩和唐永明两人不由相视苦笑。
刘浪刚才已经说得很清楚,他们也明白,能有这样一个小镇是不错,即解决了这一批即将新婚的军官家属居住问题,还能让来独立团的客人有地方住,也还能带动这一带的经济发展给老百姓们搞点儿福利,可以说是一举数得的美事。
可是,你在纸上说说容易,但若是挪到现实中呢?
先不说建这数百栋免费提供的房子需要多少钱,就是这数百栋房子需要的地盘,不知道这山里能不能有?再加上华美公司那些人,还有什么商业区对平整土地的需求,刘团座这恐怕得把山炸平了才放得下。
等把山炸平了,房子再建好,恐怕,那帮军官们的娃娃都上学堂了。
终究刘团座还是年轻了些啊!可能打仗和做生意厉害,但在民生方面还是差了少许。
张儒浩轻咳一声,准备用稍微委婉一点儿的方法提示刘团座,这纸上谈兵是行不通的,适当的缩小居住区,或者干脆就把那处也当成一个外部军营来设计,先解决了军官家属们居住问题才是迫在眉睫的事儿。
“嘿嘿,我知道团副和参谋长你们二位在犯嘀咕,觉得我想的是不是太梦幻根本实现不了?恐怕连这样的地都找不到。”刘浪却是轻轻一笑先发话了。“不过,我说的是一套可不是你们二位想的一栋,每人一栋小别墅我刘浪可是真提供不了,但一套两室两厅的房子还是没问题的。”
“这。。。。。。”两个只听说过东厢西厢正屋侧室的民国高材生显然是没听说过这个什么两室两厅的新名词。
等到刘浪在纸上画出一个简陋但却清晰的建筑物,两个人才恍然大悟,看向刘浪的眼神真是无法不惊佩。
这个设计,实在是太天才了,用不了多大的地盘,就能将几百家都给装下,而且很集中更方便管理和保障安全。
其实,刘浪不过是画了个未来最普通不过的单元楼,一个单元五层十户,一栋楼两个单元,就是二十户,占地不过半亩,加上中间留存的空地,十栋楼200户也不过十亩地就搞定。
“你们看,这商业区,其实上面楼层住人,下面一楼做为门面以做商业之用,像这样建设下来,不过数百亩地就能解决小镇的建设问题。再说了,谁说楼房不能建在山上的?如果平地不够,咱们就依山而建,依着并不很陡峭的山体平整出平地,然后一层层往上建,这样在居住的同时还能享受鸟语花香,岂不快哉?”刘浪继续对着两个已经有些发呆的两位同僚侃侃而谈。
川东最大的城市山城可不就是这样建的?刘浪可是去过未来的山城数次,沿着长江和嘉陵江两条大江建设的大都市城内包裹着无数的小山,根本没有多少平地的山城容纳了足足一千多万人口。
“好是好,可是,这个投资可不小啊!我团现在军费开销巨大,恐怕承担这样一个能居住上万人口的小镇还是有点儿困难。”唐永明心中默算了一下小镇数以百栋楼房的成本,心里有点儿发虚。
“嘿嘿,参谋长这就有所不知了,知道什么叫人流量不?”刘浪轻笑道。
“请团座示下。”唐永明摇摇头。
“商业最喜追逐利润,而让他们追逐利润的源泉就是人流量。这也是人口越密集的城市,商业才越发达的原因,比如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我们只要把这个新镇的人口给聚集起来,就会有商业资本源源不断的注入。。。。。”
原来,在刘浪的计划里,不光是独立团所属包括军官以及那些科研人员家属、华美公司人员家属、甚至周边的农民,不想在山间继续居住,也可以搬入镇子,只是不能自建房屋,必须全部入住独立团规划并建造的房子,只不过需要交纳一定的房屋使用费。
当然,那个使用费对于荷包已经逐渐鼓起来的周边农民们来说,绝对是交得起的,就算交不起,也没关系,每年交纳,分五年补齐即可。
也就是说,除去独立团免费提供房屋的那一类人群,华美公司人员和其他人员都得交纳一定的现金才能获得房屋的居住权,不过费用都是在他们承担得起的范围之内。
除了以上几类人员,从外地来此的人员,比如那帮来做生意的,那可就得老老实实交钱了,价格是当地人的十倍以上。为此,刘浪还专门规划了一片商业区,既方便管理又让人们方便了许多,衣食住行全部都可找得到。
换句话说,刘浪正是打的这帮生意人的主意,想在此地做生意,那就得买房交钱。只要这部分门面房都售卖出去,看着刘团座规划的按平方米卖钱的价格,两个国军上校只龇牙,这是真特娘的贵啊!尤其是对于这样一个穷乡僻壤来说。
如果按照这价格把商业用的门面卖完,别说往里面贴钱了,两个都是读过不少算学的国军上校在心里这么一盘算,特娘的还能挣不少钱回来。
只是,这山里的房子会有人买吗?或者说,一个人脑袋坏了有可能,但绝不可能商人们脑袋都坏了吧!
第889章 民国版房地产买卖()
? 没经历过未来房地产经济大膨胀时代的两个国军上校实在是太小看“房地产商”的能量了。
只要盖起了房子,千万别说这里是什么穷乡僻壤,穷乡僻壤的代名词往往就是山清水秀。池塘里游着的大白鹅都能被他们说成天鹅,你敢说它们不是?懂不懂生物进化论?远古的时候,大白鹅就是被你老祖先抓着驯化的天鹅好不好?
想要开发房地产的刘团座只用了两天,就让这两位知道了什么叫广告,什么又叫商人逐利。
刘团座仅仅只是先对那三十几个抓耳挠腮天天做梦把老婆娶回家的属下透露了一下团部准备在距离独立团八里地的位置新建一个居住人口达一万人以上小镇的信息。而分给他们的房子就在这个即将新建的小镇上。
并允许这些家伙们请假去跟各自老丈人商量婚期,反正新房在几个月后就交给你们了,娶老婆的事儿还得你们自己努力。
一帮不是很懂商业但对娶老婆却很上心的军官们骑上自行车就往各自老丈人家狂奔,马上有房子了,老婆可以娶到手了,这对他们来说可是个大事。
至于说房子是什么样的,爱兵如子的某团座甚至还专门请未来的“中国居里夫人”苏小妞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带领着她麾下的团队帮忙,按照他的构想画了一张小镇的规划图以及楼房和两室两厅的房屋设计图。
虽然苏小妞对刘团座打扰她的研究很是不满,但当听说这房子也有她一套,届时她可以在那里休假时,还是喜滋滋地承担了这个对于她来说画复杂机械图都算手到擒来的小任务。
当然了,面对刘团座调侃意味儿十足的什么可以在这里结婚生子的玩笑,已经由十六岁青涩少女变成十八岁大家闺秀的苏小妞虽然并没有回应,但脸上慢慢弥漫出的沱红还是稍稍暴露了一些少女心思。
而那位给她当副组长打下手的钱同学还在一旁傻笑着看刘浪调侃自个儿未来媳妇儿。科学家们令人捉急的爱情智商啊!刘浪都有种忍不住当这位未来科学大家爱情导师的冲动,虽然他现在还在焦头烂额中。纪中校和小洋妞儿两人处的不错,但悲剧的是两个人都不怎么搭理某团座,搞得某团座心里也有点儿小忐忑,可别因为这就变成了百合,那他咋整?
军官们带着复印的图纸兴冲冲地去向各自老丈人汇报,虽然不是独栋,但有总比没有强,而且大家伙儿住一块儿,他们要是要出征,那互相也有个照应。反正军官们是觉得团座这个设计非常之好。
军官们只是觉得自己终于有个窝可以娶老婆了。但对于他们那些不是老板就是名流嗅觉极其敏锐的老丈人们来说,那新颖的楼房套路和一万人聚集的人流量可就赤果果的显示着一样东西……………钱。
一万常住人口的人流量是什么涵义?广元县城的常住人口在这个时期也不过2万人左右。也就是说,刘团座主导建设的这座新镇,将相当于半个广元县城。
没有人会怀疑这个小镇住不到一万人,美资企业华美兵工厂大张旗鼓的搬迁他们早就知道了,随着厂子从太原搬迁而来的数千工人和家属的数量早就超过了一万人。
再加上几乎不怎么要钱就可以给周围村民们提供房子,那又是几百上千的人口。还有独立团的各级军官和家属。。。。。
经商数十年的半百老头儿们几乎不用拨拉算盘珠子,光用心算就能算出这个新镇未来的人口数量。
半个县城的人口消费会带来的商业利润尚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他们从自家瓜娃子未来女婿带来的图纸中嗅到了另外一种气息。
是的,他们那帮只会打仗的瓜娃子毛脚女婿不懂,不代表已经经历半生沉浮的他们不懂。
刘团座,在试探他们的态度。
否则,瓜娃子毛脚女婿带来的只会是消息,而不是连规划图都给带回来了。
于是,三十三家商人和名流在最短的时间内聚集独立团团部,甚至比他们骑着自行车归来的女婿们跑得还要快些。
而他们的唯一诉求,就是要在这个新镇购买房子,在只有一张图纸连个土坑都没挖的时候。
不过,这还不是让张儒浩和唐永明两位高才生最惊讶的。
最惊讶的是,在三十三家现在已经成为独立团军属的士绅们表态甚至每家先预交了二百大洋定金后,没过三天,前来独立团后勤部成立的“曙光”新镇建设筹备处洽谈的广元县城商户高达六十余家。
衣食住行商家之齐全令二位国军上校目瞪口呆。他们,确定在这山沟沟里能卖得出他们的产品?
尤其是当广元县城最大也是最受欢迎的怡红楼老鸨抹着胭脂擦着口红扭着水桶腰很“羞涩”的来到筹备处,要求要在被命名为曙光的新镇上占有一席之地时,两位上校彻底服了。
但很显然的,两个颇为正统的军人当即严词拒绝了老鸨的“无理要求”,哪怕这位随身带着一箱子数量高达3000的银洋也不成。简直是笑话,军官家属和技术人员家属可都在呢?你一个妓院青楼跑这儿来做生意,是要砸场子引起家庭矛盾的嘛!传出去独立团可要成为川省一个大笑话了。
被拒绝的老鸨子也不是等闲之人,硬是顶着哨兵顶着脑袋的枪口半步不退缩,最终等到刘团座从训练场上训练归来。
出乎所有人意外的,刘团座一口答应了怡红楼的入驻。虽然另外二位上校脸上涌出不满,但其他听到这个消息的士兵们却是喜上眉梢,团座实在是太贴心了。
不过,这还不是最令人惊爆眼球的。
而是浪团座不仅是见钱眼开,命令筹备处收下怡红楼那位脱脂抹粉屁股大得如同磨盘大小的老板的3000银洋定金,还邀请这位入内亲自单独与其洽谈。
这。。。。。。
纪长官已经是万中无一的极品美女了,再加上肤白腿长充满异国风情的小洋妞儿劳拉,听说还有美艳的柳记者以及苟得富那位陕西美女大姐对团座也是虎视眈眈。
可是,团座长官竟然把这位赵二狗营长喜欢的类型给“拽”进屋了。
团座长官的口味儿啊!在场诸人无不想抽根烟镇定一下下。那个画面太美,不敢想。
足足过了一袋烟的功夫,怡红楼老板才扭动着水桶腰肢“春风满面”的从房间出来,临走时冲着笑盈盈送出门来的刘团座飞的那几记媚眼,简直,让人不忍直视。
任谁都看得出这位老鸨眼光中对团座长官的服帖。尼玛,这么短时间就能搞定欢场浮沉如许多年的老妓子?几个军官对团座的某项能力不由是无比钦佩。
显然,他们都想得有些太多了。浪团座虽然浪,但绝不会这般浪。那边还有两个女人对他横鼻子竖眼呢!哪怕他现在还是很“霸气”的懒得搭理她们。
可能,任何一个从刘团座听到了新的赚钱路子的商人都会佩服刘团座的吧!阅经人事的怡红楼老板恐怕也不例外。
除了她之外,恐怕谁也不知道,短短的二十分钟发生过什么,刘浪欢迎她来投资,也可以使用怡红楼品牌,但不允许用她习惯的青楼卖笑的经营模式。而是让她用大上海舞厅的模式,台上歌女唱歌还有舞女跳舞,下面客人喝着低度酒观看,想唱的甚至自己都可以上去高歌一曲。
换句话说,刘浪结合了西方酒吧和目前大上海的夜场舞厅模式给这个打算购买一整栋楼投资的青楼老板提供了一种新的娱乐经营方式。不过不允许经营任何大烟以及她们所习惯的皮肉生意。
虽然不是自己的老本行,但阅历丰富的青楼老板敏锐的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如果能按照这个模式经营好了,恐怕收益不一定会比青楼要小。
当然了,后世火爆无比的酒吧和KTV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人们要的,只是紧张工作之后的一种放松,精神上远比肉体上更需求。
刘团座这脑袋究竟是啷个长的?怎么就有如此多的花招呢?知道浪团座就这样卖给了怡红楼一栋楼给精力旺盛的男人们多了一个休闲去处同时还不引起家庭矛盾的诸人对浪团座简直不要太佩服。
仅仅一周之后,独立团新镇筹备处就收到了广元全县大大小小近百商户交上来的近三万银洋定金。
独立团诸位巨头已经相当满意这个结果了,相对于数十万银洋的投入虽然还是杯水车薪,但至少已经卖出不少,加上其他人收取的一定费用,至少亏不了太多不是?
但是,随着商人们将消息向更远的地方传递,产生了连刘浪都没预想不到的情况。
第890章 炒房团都出来了()
? “房子建在山上,随时可以亲近自然。”
“二十栋小别墅堆成的高楼,你看过吗?”
“天下第一团保护下的新镇,别说再无土匪盗贼小偷之烦忧,就算小鬼子来,也只能碰得头破血流。”
。。。。。。。
虽然没有什么固定格式的广告语,但此类宣传小镇房子的消息在整个川北传播开来,甚至传到了蓉城。
就连刘浪也收到了刘湘打来的电话:“听说,你啷个要建个新镇?还是把房子建在山上,而且要建成楼房把二十户放在一起?这个想法要得,给老子留一栋嘛!”
“可以,只是。”
“只是啥子?”
“一套房子400银洋,一栋8000银洋,我给您打个八五折?真不能再低了。。。。。。”
“滚蛋,你个瓜娃子,找老子要钱,你信不信,老子只要说在你那儿有房子,你那个地方的房子能被抢光?还找老子要钱,老子不找你要钱都是好的,就这么定了,山上清静点儿的地方给老子留一栋,你幺妈有时候或许会过去住几天。”刘湘说完直接挂了电话。
刘浪龇着牙乐了半天。
虽然一通电话就让他赔了一栋房子出去,但刘浪知道,他这位位高权重的堂叔还真不是讹诈。四川省主席在广元这个小镇拥有房产的消息一旦放出去,那帮权贵们不跟风来买房才叫出了鬼。
这就叫名人效应。
显然,刘湘这是明着不好帮他,但暗地里在给刘浪的新镇计划推波助澜,帮着这个羽翼越来越丰满的侄子扩大影响力。
当然了,刘主席这个电话可不是光帮忙。刘浪从自家堂叔这通电话里最少听出了几个意思,那才是真正让刘浪喜笑颜开的理由。
一是,你得好好跟着我干,我绝不会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