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苏联-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罪犯家属沟通,记住一点,一定要光明正大的做,我们只是旁观者!”
人类人口基数这么大,一定会有人渣的出现,谢洛夫对于这一点绝对不会圣母,在谢洛夫心中,法律存在的意义就是惩恶扬善,震慑住犯罪分子,让他们犯罪的时候好好想想后果。
这次的集体枪决,至少在阿塞拜疆已经形不成什么震动了,一些人只是认为,这不过是里海虎最后的疯狂,马上就要滚蛋的人了,连在开会的时候批评一声的**都提不起来。
最多就是在私下里面说一下,谢洛夫和共青团之花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这也只是在底层员工中传一传,干部没有这么无聊,关心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这点事也扳不倒谢洛夫,何况现在谢洛夫不用搬,自己就会滚蛋。
就算是底层也不会传播时间太长了,作为内务部部长,谢洛夫想要一张结婚证还不是轻而易举,比后世那些**的都快,更重要的是,谢洛夫的证书是真的。其中大概花了五分钟时间,开证明、拍照、盖章、完事。
“以后两个人在一起,没有任何人说什么!”出了登记处的谢洛夫,扬了扬手中的结婚证,说道,“共青团那帮年轻人,以后只能在心里流泪了!”
“别扯淡了!”瓦莉娅拍了一下谢洛夫,笑道,“心里面偷着开心吧你!”
“我是明着面开心!”谢洛夫的心情,就有点像是岳不群干掉左冷禅那时候,摆个造型喊着,谁才是天下第一?是我!好像打错比喻了……
这个年代,苏联全国普遍实行了隆重、简朴的共青团式婚礼,其主要议程是:在婚礼的这天,先由新郎新娘双方的父母,向新人赠送圆面包和食盐,祝福新人白头偕老,生活富足美满。随后,请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战士或劳动模范,在婚礼上讲话和致辞,再由受人尊敬的证婚人向新人颁授结婚证书……
这可能是谢洛夫在阿塞拜疆办的最后一件大事了,瓦莉娅的父母是谢洛夫两人一起接过来的,谢洛夫还讲究点基本的礼貌。后来发现好像并没有什么用,最后决定出动杀手锏,四瓶伏特加上桌,成功的增进了谢洛夫和瓦莉娅父亲,瓦里索夫的感情。最后一个片段是瓦里索夫好像摇着头一副不屑的样子,似乎对谢洛夫的酒量不是很满意。
【我没有认为内务部可以有让高层顾忌的力量,只是认为内务部有着凌驾于其他部门之上的实力,太严肃的政治问题不要再书评区发,而且哥们你的排版真的跟我有一拼了。】
第三十八章 红色亲王()
“我这是何苦呢?”谢洛夫捂着有些疼痛的脑袋,瓦里索夫是不是刚从酒缸里面捞出来的,还是寒带地区的人天然就能喝酒?
从瓦里索夫来了之后,谢洛夫就罕有能保持清醒的时刻,所以就造成了谢洛夫第二个印象,瓦里索夫不但是从酒缸里面捞出来的,而且可能瓦莉娅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瓦里索夫可能连买酒钱都没有。
状态不好的时候,就连微小的事情就能扰乱人的情绪,从走廊回到办公室的谢洛夫,自己的听力好像比平时增加了很多倍,特别是有人说悄悄话,就好像蚊子不断的在谢洛夫耳边乱转一样。
“到底出了什么事情?你们几个吃苍蝇屎了?”心情很差的谢洛夫不耐烦的发泄着自己的无名之火。
可能也知道自己的头心情此时不美丽,战战兢兢的几个人,赶快把事情和盘托出。
“报社编辑攻击内务部人员?”谢洛夫眯起的眼睛散发着可怕的光芒,但只是一闪而逝,“怎么回事,这家伙是刚放出来的?还是以前被处理过?造谣分子有特别条例对待,还用我教吗?”
“头,那个编辑应该是和内务部一些成员有些矛盾!你先看看报纸!”旁边一个人马上递给了谢洛夫一份报纸,谢洛夫接过来一目十行的看着,随手一撇。
谢洛夫真想大喝一声,世界上果然有不怕死的人。总有些人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仿佛世界少了他会缺少光彩一样,一般情况下,人长到五六岁上学之后,就会扭转过来这种观念,但也不能排除一些脑残一直生活在幻想中。
头是不是又要杀人了?在谢洛夫愣神的时候,几个人一动不动,眼神中却已经有了交流,正在推算着这个人还能活多长时间!
“这人开的地图炮够大的啊,就算和几个内务部工作的人有矛盾,却敢在报社攻击整个内务部,联系这家报纸!”谢洛夫想了半天,还是决定不能意气用事,虽然这种臭狗屎很不招人待见,但却不能因为厌恶就枪毙人,不过也是时候焦作人了,苏联还没有哪个部门单独敢和内务部作对的。
“通知宣传部,勒令这家报社道歉,同时对社长一定要记大过处分!但对这名编辑不要小题大做!”谢洛夫淡淡的说道,“这个人很讨厌内务部的人对不对,让报社收回分配给他的房子,同时在内务部人员的居住区空出来一间房,我也不欺负他,既然他讨厌内务部,我就让他天天看见内务部的人!告诉部里的其他同志,一定要没事在这个人面前多走走!把照片认好了!”
谢洛夫虽然没有杀人,但是听见这种处理意见的几个人却冷汗淋漓,他们知道,谢洛夫对这个连名字都记住的编辑这么处理,基本上堵死了这个人的所有出路,因为他受到处分的社长肯定没事就找他麻烦,从私生活来讲,这个人处在内务部的居住区里面,基本上算是和以前的生活告别了。而且由于内务部工作的特殊性,对于这种宣传机关的人向来没有好感,隔三差五的盘查是少不了。
“头就是不杀人也是一样可怕!”等谢洛夫从走廊消失之后,一个人才后怕的说道。
“我都快离职了,这么多事好吗?”谢洛夫合上电挂,国事访问?有国际客人,那你没事来阿塞拜疆来干什么?莫斯科装不下你是吧?实在不行,乌克兰的基辅、白俄罗斯的明斯克,要知名度有知名度、要文化内涵有文化内涵。跑到这里来干什么?
“穆罕默德·伊德里斯·达乌德?他是谁?”谢洛夫印象中没有这个名字的信息,但是这股浓重中东味道的名字,让谢洛夫要多腻歪有多腻歪。
“头、资料已经从莫斯科传过来了!”斯托科维奇手上拿着目标人的资料,谢洛夫点头示意,斯托科维奇念道,“穆罕默德·伊德里斯·达乌德,二一年在法国上中学,二九年回国,在外达乌德亲王交部任职,后入喀布尔军事学院学习,三一年毕业后,在陆军任职。三三年在东省司令部任职,后任布格哈拉省省长兼驻军司令,三五年晋升为中将,任坎大哈和法拉省省长兼驻军司令。三九年任喀布尔中央军团司令兼军事院校院长。五一年任驻瑞士和比利时大使,不久回国,任中央军团司令。今年九月月出任阿富汗首相!”
“好了,原来是他!我知道了!”听了莫斯科传过来的资料,谢洛夫终于想起来达乌德是谁了,应该就是阿富汗那个红色亲王,这个人在外交上阿富汗在平衡其与东西方的关系中,坚持偏向苏联的政策,以求保证国家的安全和取得更多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他的主张获得左翼人士的支持,特别在年轻知识分子和武装部队年轻军官中得到支持,而且苏联对他的政治主张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因此,达乌德享有红色亲王之称。
“这就不奇怪了,看来我还得站好最后一班岗!什么时候来!”谢洛夫问道。
“时间应该在十一月底,头,要不要现在准备一下!”斯托科维奇问道。
谢洛夫算了一下时间,还有不到一个月,距离自己滚蛋还有两个月多一点,其实他还真想见识一下这个红色亲王,毕竟这个年代阿富汗受到苏联的影响比较大,国家也算安定,和谢洛夫前世的时候完全没有可比性。而且谢洛夫要是没记错的话,达乌德应该是会清除阿富汗的宗教势力。
达乌德上台后,对政治、社会和经济进行了某些改革,如实施土地改革、解除传统习俗对妇女的束缚、实行税收改革等措施,虽然步伐不大,却已触犯了阿富汗王室、部落头人、宗教集团、封建地主、大商人等传统势力得利益。
“这个红色亲王,不会是来苏联寻求支持来了吧?”谢洛夫恶意满满的想到。
第三十九章 秩序()
既然是访问,苏联肯定会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给别人,面子工程嘛!这种行为虽然虚伪,却在全球通用,如果苏联领导人去美国访问,美国肯定不会安排苏联领导人去贫民区参观,输人不输阵,更何况打自己的脸。
“我很奇怪啊,书记!达乌德首相来阿塞拜疆干什么?”谢洛夫疑问道,“阿富汗要建立石油化工业?他们自己好像不产油吧!”
“没准是过来传教的!”谢米恰斯内头也不抬的打趣道。
“是时候安排一场交通意外了!”谢洛夫马上接口道,谢米恰斯内手中钢笔一顿,抬起头摇头苦笑道,“我是开玩笑的!”谢米恰斯内其实不太了解谢洛夫为什么这么仇恨宗教,不过这是谢洛夫自己的事情,谢米恰斯内也说不了什么。
“既然客人来要,我们就不要关心目的了,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谢米恰斯内熟练地转着笔花,吩咐道,“达乌德首相的路线比较倾向于我们,这对我们苏联周边的安全局势起到很大的作用,目前祖国和帝国主义在欧洲对峙的力度明显增强,最好要保证其他方向的安定!”
谢米恰斯内倒是侃侃而谈,一副为了大局的样子。但是在谢洛夫的脑海中,配合着后世的记忆,除了有点憋不住笑之外,他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保证其他方向的安定?美苏在欧洲对峙力度最强,倒是没出现什么冲突。安定的其他方向,东边和中国边界冲突,中亚方向和阿富汗打起来,中东阿拉伯小弟纷纷倒戈,说好的安定呢?
阿富汗虽然是一个小国,但是达乌德来到阿塞拜疆仍然得到了尊重,阿塞拜疆第一书记谢米恰斯内和第二书记亚库波夫悉数到场,当火车缓缓驶入站内,乐队奏起有些跑调的阿富汗歌曲,可能是国歌吧?
反正谢洛夫不知道,就算前世他再闲,也不能知道这种国家的国歌是什么旋律?除了中国的义勇军进行曲之外,他也仅仅知道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还有德国的德意志高于一切,就连闻名世界的马赛曲,如果谢洛夫不是亲耳听到,光凭回忆根本想不起来。
达乌德身材高大,光头,倒是有点袁世凯的意思,最让谢洛夫印象深刻的就是,脸上比较明显的鹰钩鼻子,配合锐利的眼睛,给谢洛夫一种枭雄的感觉。
第一书记谢米恰斯内和第二书记亚库波夫,相继和达乌德握手,无非就是欢迎、客气这类的话,谢洛夫头一次发现,其实就算是普通人眼中的大人物,说话也并不高明多少。
估计他也挺烦的!看着达乌德和谢米恰斯内两人分别握手,后面还有各种书记主席,就连谢洛夫后面,还有工业部、农业部、铁路局这些机构的头头!谢洛夫感叹,这世界谁都不容易。
“我是阿塞拜疆内务部部长谢洛夫,阁下在阿塞拜疆期间,你的安全由我们来负责!”谢洛夫首先敬了一个礼,公示公办的说道。
“那就麻烦你了,谢洛夫同志!”达乌德的口语有些别扭,却也让谢洛夫吃了一惊。谢洛夫就佩服人家能办到你办不倒的事情。估计自己要到意大利的话,应该是离不开翻译了。
等到达乌德走了过去,谢洛夫才回过神来,不知道内务部有没有办法,让一个不会外语的人,短时间就能掌握一种语言。其实谢米恰斯内知道,还真有一种办法,不过谢洛夫肯定不会去尝试,玩不好精神崩溃也不是没有例子。
达乌德来到阿塞拜疆得到了内务部队的全程保护,要说内务部最不缺什么,那就是特工,至少谢洛夫不在内务部随行人员的提醒下,根本看不出来一个带着安全帽、脸上覆盖一层灰尘的焊机工,竟然是内务部人员假扮的,达乌德自然也看不出来,至于他周围几个阿富汗的安保人员就不一定了。
这已经是第四天了,和其他部门的一些领导不同,谢洛夫几乎是随时出现在达乌德身边,如果达乌德在苏联访问的时候,要是被阿富汗国内的一些政敌干掉了,苏联丢人就丢大了,作为内务部部长谢洛夫肯定难辞其咎,这可比谢洛夫枪毙上千人还要严重得多。不管你承认不承认,社会发展到现在,人和人只是口头平等、实际仍然是不平等的。
刚从一家矿场出来,四十四岁的达乌德,看着比自己岁数小很多的内务部部长问道,“这次我来到苏联最大的收获,就是看见苏联人不论是民族还是地位,都能毫无间隙的在一起工作,而且保持了良好的秩序!谢洛夫同志,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嘛?”达乌德的翻译说道。显然阿富汗国内的部族势力,竟然让达乌德处在困扰之中。
通过这几天,谢洛夫也明白,达乌德的俄语应该还不是很过关,处在能听懂,但是自己说就不行了的阶段,通过了解,达乌德好像法语和德语相当不错,这是因为达乌德曾经是阿富汗驻德国大使,他自己则在法国上学。俄语是近几年才开始接触的。
“达乌德首相,这个问题可太大了,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谢洛夫笑着回答道,“如果达乌德首相有时间的话,我们可以找一个地方坐下来,聊聊我们双方的一些问题,也许可以在对方那里找到我们的答案!”
“我本人非常愿意!”平心而论,达乌德首相刚坐上首相的位置不过两个月,刚刚在战胜了自己的叔父沙阿·马赫穆德·汗。这次来到苏联也冒了一点险,不过如果苏联之行有了收货,也许的风险倒是可以被忽略。
谢洛夫其实最想知道的是,一个人到底有多大的理想,才能做出背叛自己阶级,只为了国家发展的决定。要知道达乌德出身阿富汗王族,就算是干掉现在的国王,自己继承王位也不是不行。好像在这个时代,达乌德这种人还真不少。
第四十章 我爱好和平()
谢洛夫选的不是别的地方,就是当初头一次碰见阿厉克赛的文化宫,这并非什么睹物思人,什么纪念友情、纯粹就是谢洛夫来习惯了,平时也没有什么地方可去,除了最近几天和瓦莉娅一家人一起,平时公寓里面那台屏幕上,雪花点遍布的黑白电视机,实在让人没有观看的**。
“达乌德首相竟然还有自己的困惑?如果认为苏联已经解决了你面对的问题,倒是可以说出来,看看我能不能提出一点建议!”落座之后,谢洛夫毫无废话直奔主题的说道。
正常从地位来讲,谢洛夫根本没有资格和达乌德这个一国首相对等谈话,就算苏联的国际地位远超阿富汗,一个加盟共和国的内务部部长,和一个国家的首相地位仍然有差距。达乌德首相之所以坐在这里,是因为他已经模模糊糊的感觉到,苏联国内有了一只潜在的势力,大体上他已经感觉到这层势力的构成。
到了阿塞拜疆之后,他的感觉更加明显,不论是谢米恰斯内还是谢洛夫,似乎都和莫斯科那个年轻的强势领导有关系,而据他所知,这些人现在正在向赫鲁晓夫靠拢。
达乌德就像是和自己朋友在一起一样,随意的说道,“阿富汗部族势力很大,据我所知,苏联很多地方原来也有很重的部族势力,和教会的势力!你们是怎么解决这些顽固的力量的?”
谢洛夫一听,不但不觉得刺耳,还能感觉达乌德已经收敛着说话了。教会的势力?可能还有伊斯兰的势力吧?只是本身阿富汗也是一个伊斯兰国家,所以达乌德略了过去,只提了东正教教会的势力。
“很简答!”谢洛夫简明扼要的说道,“宗教把握着普通人民的思想领域,要想让人民真正的觉醒,一定要限制教士的权利,让人民脱离教士的桎梏!最极端的办法,就是一举将他们铲除,同时宣传教士的罪行,将教堂所积累的财富分给人民!”谢洛夫只是随口一说,因为他几乎可以肯定,达乌德根本办不到,就算只是限制住宗教在人民中的影响,都算他能力强大了。
果然,达乌德沉默了很久,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下去,就算他很喜欢苏联这种秩序和安全,也不敢再阿富汗贸然和宗教势力翻脸,所以换了一个问题,“如何让一个国家的不同族群团结起来?”
这可是一个大问题,据谢洛夫所知,二十一世纪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做到。现在的苏联同样没解决这个问题,只是达乌德看不见罢了。不过这不耽误谢洛夫对这种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万一真有用呢,还可以出口转内销把苏联的问题也解决了,装作想了一下,说道,“要想解决部族不和的矛盾,必须要有强大的力量镇住他们,确保他们自己不会打起来。达乌德首相,阿富汗的主体民族是普什图人对不对?”见到达乌德点头,谢洛夫接着说道,“阿富汗人部族众多,普什图人占据一半左右的人口,就连王族也是普什图人。所以这种力量只能在普什图人里面出现,现在的阿富汗军队不能担任这种角色!”
“哦?最强力的力量当然是军队,为什么军队不能扮演这种角色?”达乌德问道。
谢洛夫回答道,“既然是国家的军队,招募士兵的时候自然不能只招收普什图人,如果你这么做的话,全国的部族眼睛都盯着军队,一旦他们发现军队只有普什图人存在,肯定会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进行自保。我们要解决问题,而不是他们提前爆发出来!”
达乌德首相想了一下,示意谢洛夫继续,“所以必须要有一个部门来扮演这种角色!达乌德首相,你这几天应该见到内务部队的人了,请说出你的看法!”
“阿富汗需要一个内务部?谢洛夫?这是你的建议?”达乌德首相问道。
“准确的说,是需要一只构成简单不被其他势力所控制的准军事部队,他的职责专门负责处理国内的问题,他可以不是内务部的模式,却必须要有内务部队的组织力度!”谢洛夫一口气说完话,等着达乌德自己的决定。
我在镇压民主的问题路上真是越走越远呐!嘿嘿!谢洛夫心中嘲讽道,自己的建议要是真的被采纳,可能未来几十年,死在这支部队手中的人肯定是不会少了。这笔账都得算在谢洛夫的头上。不过想到后世阿富汗人的悲惨命运,他又一下理直气壮了,我救的人更多。
“反对的力量还是太多,本国的普什图人只占阿富汗人的一半!”达乌德首相还是有些迟疑。
“巴基斯坦不是还有你们的同胞么?如果可以弄回一些人,就更有把握。尤其是巴基斯坦那一侧的普什图人,其实更加容易掌握在手中,还免了本国之中错综复杂的隐藏势力!”谢洛夫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历史上会有很多雇佣军的出现了。存在既有道理,这些人没有根基,更加容易被控制。不过一旦做大,祸害也是无穷的。
达乌德首相可能需要一个外国人,站在旁观的角度上帮他看问题,谢洛夫恰好在这个时间出现,为达乌德首相提供了旁观者的视角,所以在文化宫这场谈话,进行了很长时间。
谢洛夫秉承着自己一贯的理念,那就是外国人不算人。出的主意一旦实行,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但那又怎么样?会比历史上的阿富汗更惨?
如果谢洛夫真的能爬到更高的位置,一定会阻止入侵阿富汗,这不是因为谢洛夫爱好和平,而是阿富汗实在太穷。苏联连军费都赚不会来。阿富汗要是有个超大型金矿之类的东西,谢洛夫第一个投票赞成进攻。
“至于你们和巴基斯坦的领土纠纷,现在巴基斯坦后面有美国人撑腰!凭借阿富汗自己的力量应该很难要回领土,英美不分家,美国人不会反过来推翻英国人的条约!鉴于你们和巴基斯坦都是伊斯兰国家,埃及等国也不好插手!但是巴基斯坦有敌人,你们可以在印巴出现危机的时候浑水摸鱼,当然了,这只是建议!我本人向来爱好和平的!”谢洛夫知道阿富汗一旦和印度一起进攻巴基斯坦,很可能会让中东那些国家非常反感。所以才说这只是一个建议。
第四十一章 视金钱如粪土()
两国之间的矛盾再次追溯到了大英帝国的身上,谢洛夫不禁暗叹不愧是老牌帝国主义,搅屎棍本性深入骨髓,不单单坑了欧洲,全世界到处都有英国挖的坑。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领土争端起源于杜兰线,杜兰线出台于1893年。在英国压力之下,阿富汗接待了以英属印度外务秘书杜兰首的代表团,阿富汗被迫接受了杜兰协定,同意了英俄关于阿富汗东部边界的安排和英国划定的阿南部边界。
当时英国向阿国王拉赫曼提交了以英文写成的杜兰协定,主要内容是划定阿富汗和英属印度之间的边界。拉赫曼被迫放弃了对斯瓦特、巴贾尔和奇特拉尔的主权要求,仅仅保拄了阿斯马尔。据此,数百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