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朝原来是这样-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宋朝官兵。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杨业率部出发后,王侁就在陈家谷口等待其消息。可是等了半天,却没有任何消息。王侁便派人到高处瞭望,还是没发现动静。他估算了一下,觉得杨业要是打败仗,那应该早就退回来了,到现在还未回来,肯定是把辽军打败了。一想到这里,王侁心里琢磨:我可不能让杨业把功劳给抢了。于是他马上召集所部,不必在谷口埋伏了,咱们抄小路去追击敌人。

    潘美一听,这怎么行,你王侁要是跑了,辽军打到这里,我怎么扛得住?他想制止王侁,可是王侁不理他,自个儿走了。有人会问,潘美不是总司令吗,怎么王侁不听他的呢?原来王侁这个监军,他就是代表天子监督前线将领的,有皇帝老儿撑腰,不把总司令放在眼里。潘美大惊,想想这里不安全了,也顾不得杨业的嘱咐,下令军队撤退。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宋军失利的一个原因,无论是曹彬或是潘美,作为前线统帅,他们并没有一言九鼎的真实权力,反倒处处受制于部将,这样一支军队,哪有凝聚力呢?

    话说杨业望着空『荡』『荡』的陈家谷,他用力捶胸,脸上充满悲恸的神情。他不是为自己悲,而是为所剩无几的部下感到悲痛。此时老将军手下只剩下百余人,他对众人道:“你们各自都有父母子女,不要跟我一起死,你们都快走吧。”这些士兵长期追随杨业,乐为其用,如今大难临头,岂有丢下将军自己逃命的道理呢?大家都流着泪,表示要与将军一起血战到底。

    这时契丹人已经追了上来,这是最后的战斗了。尽管所有人已筋疲力尽,但老将军一声令下,大家都投入到契丹的白刃战中。“无敌”杨业果然神勇惊人,只见他大刀挥舞,砍倒了百十名契丹人,同时身上受了数十处伤,血流不停。打着打着,杨业的士卒已经死伤殆尽,只剩下他的儿子杨延玉与岳州刺史王贵等几个人。王贵也是一员勇将,箭术极好,他连续『射』杀数十名辽军,最后箭矢用完了,便赤手空拳,又杀了不少敌人,最后力竭被杀。杨延玉也是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在父亲身旁。

    杨业再也没有气力了,这时,他心爱的坐骑撒腿便跑,冲破辽军的包围圈,一头冲到深林之中。这匹马很通人『性』,可是它也伤得极重,跑不动了,只得找了个树丛,藏了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契丹将领耶律希达一眼望见马背上的战袍,引弓上箭,瞄准便『射』。杨业不幸中箭,翻身落马。契丹人一拥而上,把失去知觉的杨业生擒活捉了。

    对于杨业,契丹人十分熟悉。他以前是北汉将领,而北汉是契丹的保护国。就说契丹统帅耶律斜轸吧,在七年前(公元979年)辽国援救北汉时,耶律斜轸与杨业(当是叫刘继业)是属于同一阵线,一起抵抗宋军的入侵。

    然而有一个事实,即便在北汉时,杨业似乎也是属于反对与契丹结盟的。据《辽史》所记,耶律斜轸在俘获杨业时曾说过这样的话:“汝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由此可见,杨业在民族立场上,始终是反对契丹人入主中原,占据中国故土的。

    作为一代名将,杨业文化水平比较低,什么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他不太懂,也没这兴趣。但是他忠诚、勇敢、会打仗、有谋略。他在军事上的本领,应该是长期作战中总结、学习来的。杨业有点类似于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既作战勇敢,同时也很会带兵,因为能与士兵打成一片,同甘苦、共患难。

    杨业武艺相当高强,身体强健。他归顺大宋帝国时,已经五十多岁,驻守在雁门关一带,这里冬天十分寒冷,一般人都得穿毡裘御寒。他却不怕冷,经常夹一件棉衣,『露』天坐着讲习军事,旁边也没有火炉。站在一旁的侍者都快冻趴下了,他却一点寒意也没有。可以说,他天生就是打仗的料。他与李广一样,军中政令十分简单,但士兵乐于为其效命,这点从他最后的战斗中可以看出来。

    契丹是游牧民族,崇尚英雄,而杨业是个令人敬重的英雄,故而契丹人对他好生照顾。可是杨业却已下了必死的决心,他叹息道:“皇上厚遇我,我本期待以捍卫边关杀敌立功以报答皇恩,只是为『奸』臣为嫉,『逼』我赴死。如今王师败绩,我有何颜面苟且偷生呢?”于是他绝食三日,吐血而亡。

    这次惨败的消息与杨业『自杀』殉国的噩耗传到开封城后,宋太宗大为痛心。监军王侁被除官,发配金州;潘美被降三级留用;追授杨业为太尉兼大同军节度使。皇帝这么做,一方面是表彰杨业的功勋,另一方面也是树立一个忠勇的榜样。杨家将的故事,后来广为流传,成为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经典传奇。这既是百姓对杨门忠烈的景仰与传颂,也有官方宣传的痕迹。

    在著名历史小说《杨家将》中,塑造了杨氏家族四代忠烈的人物形象,小说里面当然有虚构,那么历史上除了杨业外,还真的存在其他杨家将吗?答案是肯定的。杨业死后,他的五个儿子均被朝廷录用,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杨延昭,也就是小说人物中的杨六郎。

    在杨业的数个儿子中,杨延昭的『性』格与父亲最像。杨业曾说:“此儿类我。”确实如此。杨延昭尝追随父亲参加雍熙三年的北伐,后来镇守大宋北疆,颇多战功。宋真宗也称赞他“治兵护塞有父风”,堪称杨家将第二代的出『色』人物。

    杨家将第三代的代表人物是杨文广,他是杨延昭的儿子。他的才华曾得到北宋名臣范仲淹的赏识,后来追随狄青南征。考虑到杨文广是名将之后,宋英宗多次提拔他,官至定州路副总管、步兵都虞侯。与祖父、父亲一样,杨文广也是精忠报国,因公忘私。

    可以说,杨氏家族为大宋帝国的边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几代人抗击外敌的英勇事迹,得以在民间广为流传,后来逐渐演变为小说《杨家将》,其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遂成为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17章 诸神之战:耶律休哥与李继隆()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宋朝是一个比较弱的王朝,总是挨人家的打。其实在北宋初期,大宋帝国还是挺强大的,宋太祖、宋太宗两任皇帝在对外战争上都积极进取。雍熙北伐失利后,大宋帝国的国策才由进攻转为防守。

    曹彬被打败了。杨业死了。可战争还没完。

    宋太宗显然打错了算盘,孤儿寡母不可欺也,萧太后是可怕的对手。辽国的复仇,很快如疾风暴雨般袭来。

    时间仍然是雍熙三年,这一年的年底,攻守格局发生逆转。萧太后英姿飒爽,检阅南征部队,并任命耶律休哥为先锋都统,挥师南下。

    耶律休哥诡计多端,《孙子兵法》里的那些军事原则,他是烂熟于胸,而且运用自如。他知道镇守雄州的贺令图,乃是宋军中最坚决的主战派,积极鼓吹收复燕云十六州。可是贺令图有勇无谋,头脑简单,又贪功好事,耶律休哥便想了一个计策:诈降。他派间谍潜入雄州,对贺令图说:“我获罪于契丹,愿归附大宋。”怎么归附呢?耶律休哥说,贺令图得率一支军队前来接应才行。贺令图心想,要是耶律休哥投降,那可是大功一件啊,他都没有细想,便率一支骑兵去接应。岂料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骑兵被杀得片甲不留,而贺令图自己成为耶律休哥的阶下之囚。

    搞定贺令图后,耶律休哥又在望都打败宋军。时任瀛州都部署的刘廷让大怒,率数万人马出战,扬言要踏平幽州。可是战争不是靠吹牛打得赢的,耶律休哥是实干家,他抢在刘廷让之前,占领了各个重要的战略据点,进『逼』瀛州。刘廷让自恃兵精马壮,与耶律休哥在君子馆(河北河间北)一带相持。可是两大因素导致宋军大败:其一,辽国萧太后率领主力赶到,投入战斗,形成绝对优势,包围刘廷让兵团;其二,寒『潮』骤至,天寒地冻,宋军的弓弩无法使用,武器优势发挥不出来。

    朝廷急令沧州都部署李继隆救援刘廷让,可是李继隆发现解围并不现实,遂退守乐寿。在这种情况下,刘廷让只得全力突围,除了极少数人得以生还之外,他麾下的数万人马全军覆没。战后,宋太宗把战败责任归于李继隆,没有追究刘廷让。可是在追究李继隆时,又发现他的做法并无不妥,最后也取消调查。就这样,这场大败仗,最后居然无人负责。

    在一年之内,宋军连续遭遇惨败,将领受责却很轻,由是可见宋朝的军事制度有着巨大的缺陷。这几次惨败后,“边将莫敢有议取燕云者矣”。

    此时,大宋帝国北疆已是岌岌可危了。由于精锐丧失殆尽,整个边界线上的戍卒加起来不满万人,地方『政府』紧急之下,把根本没训练过的百姓编入队伍。可是这些民兵确实没有战斗力,契丹骑兵一路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辽军接连攻下邢州、深州,而后攻破束城、文安,尽杀其丁壮,俘其老幼。

    这下子可把太宗皇帝给气疯了,他咆哮了——朕要大发兵攻契丹!

    可是兵在哪里?

    帝国人这么多,还怕没兵吗?太宗皇帝派使者到河南、河北征兵,抓壮丁充数,八个男丁征一人。此令一出,可急坏了宰相李昉,他急忙写了一折奏章道:“河南百姓不同于边关百姓,只知农桑,不知战斗。如此大规模征兵,人心动摇,不少人逃到山林落草为寇。不仅如此,农作之事也大受影响。”

    说真的,能征善战的士兵多葬身于北疆,还能指望这些乌合之众吗?皇帝不得不收回成命,继续对辽国保持守势。

    雍熙北伐的惨败,让太宗皇帝对“雍熙”这个年号不满意了,公元988年,他改元为“端拱元年”。

    与大宋帝国相比,辽国积极进取。辽圣宗又一次御驾亲征,当然,大家要注意一点,这里打着辽圣宗的旗号,其实真实指挥全局的人,都是铁娘子萧太后。

    辽军南下,势如破竹,宋军屡战屡败,契丹兵锋直指长城口(河北徐水北)。萧太后亲自压阵,契丹人发起『潮』水般的进攻,宋军抵挡不住。辽将耶律斜轸向守城官兵招降,但遭到拒绝。宋军突围南窜,萧太后派韩德让追击,全歼宋军。之后,契丹人拔满城、下祁州、破新乐,一直杀到唐河北。

    遥控战局的太宗皇帝从帝都发来指示:坚持清野,勿要出战。此时大宋皇帝也没有作战到底的底气了。

    皇帝的诏令,按理说是违抗不得的。但定州监军袁继忠却慷慨陈辞道:“敌寇已近在眼前,我城中驻屯重兵却不迎战,眼睁睁看着敌人长驱直入,那么要军队干什么!我当身先士卒,与敌人决一死战。”此话一出,可把几个前来传旨的太监给吓坏了,忙举着诏书,叫众人不要违诏。

    这时只听得一人声如洪钟道:“阃外之事,将帅得专。”什么意思呢?中国自春秋战国始,就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传统,阃外就是门外,皇城之外,战场上形势变化多端,将领要审时度势,就算皇帝的命令,也不一定要服从。说这话的人是谁呢?正是都部署李继隆。李继隆继续说:“前年我在河间之战时撤军,之所以苟且偷生,就是想要有机会报效国家。”

    李继隆说的河间之战,就是两年前的君子馆之战。当时宋军刘廷让兵团被耶律休哥包围,李继隆担任救援任务,可是他认为毫无胜算,遂撤军而去,导致刘廷让兵团全军覆没。这件事令皇帝震怒,下令调查李继隆,但后来不了了之。李继隆坚持认为自己没错,为国家保留下一支精锐部队。可是,很多人却认为,他之所以没受追究,是因为一个特殊的关系:皇帝是他的妹夫!

    我们且来说说李继隆这个人。

    他出生于将门之家,父亲李处耘是宋初名将,平定湖荆的主要将领。他的妹妹嫁给赵光义,后来成为明德皇后。李继隆从军后,剿过匪,从征过南唐,后来又参加灭北汉的战争。在与辽国的漫长战争中,他有不错的表现。雍熙北伐后,曹彬、潘美等将领作战不力,退居二线,李继隆逐渐成为边关最重要的将领之一。

    李继隆被认为是宋代最杰出的将领之一,可是他在君子馆之役中不战而撤,这成为其军事生涯的一个难以洗刷的污点。如今契丹再度兵临城下,皇帝下诏坚壁清野,李继隆若再度成为缩头乌龟,恐怕永远被人耻笑了。因此,他坚决支持袁继忠的主张,迎击契丹。在李继隆军中,有一支相当精锐的骑兵,称为静塞骑兵。这支骑兵的家属原先都居易州,然而在契丹的进攻下,易州失陷,他们的妻儿子女都被俘虏。现在终于有了复仇的机会,静塞骑兵们个个义愤填膺,摩拳擦掌。

    正所谓众志成城,李继隆率领这支英勇的军队,抵抗辽师进攻。在战斗中,李继隆、袁继忠身先士卒,静塞骑兵一马当先,勇不可当。辽军遭遇到南侵以来的第一场败仗,全线溃败,被宋军一路追击到曹河。

    李继隆的反击,令辽军伤亡不轻,遂撤回南京,宋军乘势收复易州、满城等失地。最寒冷的冬天过去了,转眼间迎来了新的一年。

    端拱二年(989),契丹大军再度来袭,辽圣宗依然御驾亲征。易州再次被围,驻守满城的宋军急急来援,然而被辽军铁林军(重甲骑兵)击退,损失惨重,仅指挥使便有五人被生擒。易州城孤立无援,刺史刘墀只得举白旗投降。然而守城将士不肯投降,向南突围。这次突围没有成功,被追上来的契丹骑兵一网打尽。

    可以说,在宋辽交锋中,大宋帝国已是渐落下风了。

    当时大宋帝国在北疆设有一兵营,称为“威虏军”,该兵营在选址上是非常不理想的,置于平原上,周围无险可守,驻军数千人。辽国不断派兵袭扰交通线,令威虏军的粮食运输出现大麻烦了。

    对耶律休哥来说,要击破威虏军并不是问题,但他并不发动进攻。为什么呢?他是要放长线钓大鱼,把威虏军当作诱饵,宋帝国不可能置之不顾。

    果不其然,宋太宗很快下达诏令,由定州都都署李继隆统率镇、定两州兵力,押送数千车军粮,前往威虏军处。耶律休哥闻讯大喜,亲率精锐骑兵数万人,准备半途袭击李继隆的押粮部队。只要吃掉李继隆这支部队,威虏军没粮食只能举手投降,那么大宋北疆的防御势必全线崩溃。耶律休哥心思缜密,计划部署井井有条,就等着李继隆掉到陷阱里了。

    可是,这位契丹名将百密一疏,而正是这一疏忽,毁了他“战神”的不败金身。

    李继隆的部队还未到,先来了一支巡逻队。这支巡逻队有一千多人,有步兵也有骑兵,头头名叫尹继伦,他的官衔是北面缘边都巡检,就是负责在边界巡逻的。尹继伦巡逻时,突然望见远处有大量敌军,人数众多。当时所有人都吓了一大跳,敌人要是猛地扑过来,那么区区一千人的部队,恐怕要全军覆没了。可是令尹继伦感到奇怪的是,契丹骑兵却没有动,似乎根本没发现他们。巡逻队的士兵们都喘了一大口气,好险啊。尹继伦越想越不对劲,按理说,我这一千号人马也不少,怎么契丹人个个像瞎子一样,视而不见呢?其中必然有诈。

    尹继伦的判断是对的。耶律休哥确实发现了这支巡逻队,可是他并不攻击。消灭这一千人的小部队,耶律休哥一点兴趣也没有,他的目标是宋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李继隆部。现在发起攻击,打草惊蛇,因小失大。他本来想,这支宋军小分队一定暗自侥幸死里逃生,辽军数万人马向前开进,他们也不敢折回去汇报敌情。

    可是,我们不能不说,这次耶律休哥真的要栽跟头了。

    因为他猜错了。

    尹继伦把部下召来开会,商量要怎么办。他分析说:“契丹人故意放过我们,一定是要袭击运粮队。我们现在就是案板上的鱼肉,契丹人若偷袭成功,回过头来就会把我们都生擒;若他们偷袭失败,也会拿我们开刀出气解恨。不管怎么样,到时我等都必死无疑。”

    听到尹大人这么一说,大家都觉得有道理,可是要怎么办呢?尹继伦继续说道:“于今之计,我们只能走一步险棋了。敌人的注意力都放在前方的李继隆军,后防肯定很薄弱。我们跟在他们后面,出其不意袭击其后。若是力战而胜,大家都立大功;若是打败了,我等也不失为忠义之辈。这总比任人宰割,稀里糊涂成为刀下之鬼要好吧。”

    看来尹继伦的口才着实不错,把大家说得热血沸腾,激愤从命。要跟踪辽军并不难,这支巡逻队本来就是搞侦察的,况且敌人数万人马行动,不可能没动静。入夜时分,尹继伦率这一千名兄弟,手『操』短兵刃,一路跟踪了数十里,来到了唐州徐河。耶律休哥为了抢夺先机,契丹人一晚上行军,没有睡觉。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屁股后面还跟有一小股宋军,同时一夜不睡。

    天『色』未亮,此时契丹大军距离李继隆只有四五里的距离。耶律休哥吩咐下来,先吃饭,吃完饭后天也差不多要亮了,到时便可对李继隆发起总攻。就在辽军吃饭之际,尹继伦把手下一千人排成行阵,出其不意地猛攻辽军的后方,并斩杀一员大将。辽人一下子被打蒙了,不晓得宋军来了多少人,阵脚大『乱』。

    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支敢死队冲进敌营后,就直找耶律休哥的身影。当时耶律休哥也正在吃饭,一见宋军杀来,把小刀、筷子一扔便走。可就在此时,几名敢死队员已经冲上来,在短兵交战中,耶律休哥手臂受伤,而且还伤得不轻,但他毕竟功夫过人,跳上一匹战马,跑了。

    尹继伦的这次进攻,把辽军计划全盘打『乱』了,不仅未能先发制人,偷袭李继隆军,反倒被李继隆发现了。这时辽兵营兵戈交错,喊杀声震天,李继隆能不发现吗?此时不冲锋,更待何时?李继隆果断下令,全体士兵集合,杀向辽军。耶律休哥真是阴沟里翻船,被尹继伦这一折腾,整个军队『乱』了套,此时李继隆的精兵又杀过来,辽军大骇,不战自溃,翻身跃马夺路便逃。这一逃没关系,马踩人,人也踩人,被踩踏而死者不计其数。这时真是恐慌到了极点,以耶律休哥的声望与统御力,在这里也派不上用场了。

    一场精心准备的偷袭战,就这样泡汤了,耶律休哥不由得仰天长叹,天佑大宋,有什么办法呢?只得全线撤退。想全身而退那么容易吗?要知道李继隆可不是平庸之辈,岂能放过打击契丹的良机呢?他纵马大追,直追到徐河,过了河后又追十来里,俘敌无数。这一战,宋军大败耶律休哥,让辽军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场战役的胜利,首先归功于尹继伦,战后他被皇帝提拔为长州刺史,同样照样负责边关巡检任务。尹继伦长期巡逻,风吹日晒的,长得比较黑,契丹人送给他一个绰号,叫“黑面大王”,他们还相互告诫说:“可千万别遇到黑面大王啊。”在尚武的契丹人眼中,尹继伦以一千人的微弱兵力,偷袭数万辽军,那真是勇士中的勇士,英雄中的英雄啊。当然,我们也得肯定李继隆的表现,他能当机立断,把握战机的能力是相当强的,若是他优柔寡断,晚片刻发起进攻,尹继伦这支小分队说不定就被消灭了,那到时鹿死谁手,就难以预料了。

    被视为战神的耶律休哥生平第一次败得这么惨,这对契丹也是一大心理打击。萧太后心里也明白,此时契丹并没有打败大宋的实力。连年的战争,对于宋、辽两国都吃不消,虽然谁也没有主动提出议和,但战争实际上告一段落了。从这一年(公元989年)一直到宋太宗去世(公元997年),宋辽之间没有再出现大规模的战事。

    北方战争的压力减轻了,可是在帝国西南,一场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却悄悄酝酿着。

第18章 盛世危机:王小波 李顺起义() 
淳化四年(993),太宗皇帝的统治已进入第十七个年头,帝国看上去风平浪静,谁也没有预见到,一场大风浪就要到来了。

    之所以没人预料得到,是因为风浪来临之前,仅仅只是微波『荡』漾罢了。这一年二月的某天,西南的一座名为青城的小县城,气氛与往日不同。一大群人聚在一起,手上挥舞着菜刀锄头棍棒,聚精会神地听着台上一个人的演说,当那人说到“吾疾贫富不均,今与汝均之”时,台下这些人热情之火焰被点燃了,个个热血沸腾。

    他们是要干什么呢?造反!

    在台上喊出“均贫富”口号的这个人,叫王小波,是青城县人,他为什么要造反,其他人为什么要跟着他造反呢?这就说来话长了。

    青城县位于四川,在大宋帝国统治之前,属于后蜀。我们前面说过,当年宋军平定后蜀时,在这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蜀地人民奋起反抗,在全师雄的领导下,与宋军浴血奋战,但最后失败了(请参阅前文)。武装反抗失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