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残寇-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恋爱,至于感情什么的,还不都是处(杵)出来的嘛?
周晓峰表现的相当淡定。
“就这么办吧。”
第三十四章 合流()
更新时间:2012…11…22
这是皆大欢喜!
周晓峰如愿以偿,按照设想的那样得到了华人的支持,甚至还有额外的惊喜。而黎叔也是得偿所愿,他得到了想要的前途,从此能继承祖父三代的事业,更是为安儿姐妹找到了良配,月前的那场误会变成了姻缘,不能不说是天意。
从龙首义功臣加上国丈爷的身份,不啻是给黎叔上了双保险。何况凭着祖祖辈辈经营海上建立起来的关系网,黎叔还能为周晓峰拉拢数股华人势力,替他打开在南洋的局面。
“好叫龙头知道,我红旗帮已有三百年历史了。。。”
即便周晓峰已经应了亲事,黎叔也不好把他当晚辈叫,之前叫后生,周小哥,现在拜了大哥,定下了名分,那自然就不能再那样叫他了。至于叫王爷、王上之类的,他也学不来黄秀才那般能拉下老脸来。
既然打定了主意要把手里的势力拱手相让,那还是按照帮里的规矩,叫龙头大爷好了,只是周晓峰自度年轻,当不起未来岳父一声大爷。
虽然此大爷非彼大爷,周晓峰却是怎么听怎么别扭。他三十来岁年纪现在二十郎当的样子,让别人叫他大爷,而黎叔五十多岁却要叫二爷,未免太过诡异了。
在潜意识里,他也不愿意和黎叔同辈相称,否则和安儿、宝儿两姐妹在一起总会有罪恶感,类似于干爹干(这好像还是多音字来着)女儿的尴尬。
“。。。南洋一带,现有红旗帮兄弟上万人,加上洗手不干的帮众,应该还有数万。”
在红旗帮二爷,现在的黎明黎三爷补充下,黎叔向周晓峰痛诉红旗帮血泪史。数十年前,红旗帮可是大名鼎鼎的南洋海盗执牛耳者,经历郑一,郑一嫂和张保仔三代经营,曾经独霸南海海面。在周晓峰的时空,大名鼎鼎的《加勒比海盗》中,太平洋海盗之王的原型,便是那位郑一嫂。
在明末清初,广东一带就有著名的郑、石、马、徐四姓疍家贼横行珠江口。到康熙收复台湾,郑成功余部残兵也流向珠江口为盗,疍家贼便由明末四姓逐渐演变为红、黄、蓝、白、黑、紫六六旗。
而郑一,乃是十八世纪末期崛起的红旗帮首领。郑一其人,出身于疍民,世代海上为寇,他胸怀大志,一直致力于把各股疍家贼统一成一个以他为盟主的海盗大联盟。
他的老婆郑一嫂精明能干,加之还有养子兼娈童张保仔协助,红旗帮被经营得蒸蒸日上。无奈天意弄人,在这个海盗大联盟好不容易结成之时的1807年,郑一却于一场强台风中坠海身亡,年仅四十二岁。
因为郑一特别的取向和夫妻三人的混乱关系,郑一之死引发了许多猜测,而且作为同性恋,郑一年过四十却无后。郑一死后,红旗帮便面临或内讧或被其他旗兼并的严重危机。
在张保仔的帮助下,郑一嫂勉力当上了红旗帮的首领。取得合法领导地位的郑一嫂,马上通过加强舰队的组织纪律性来树立她的权威。
为此,她颁布了一系列严厉的法令:但凡胆敢擅自专权或是违背上级命令者,立斩不赦;任何窃取公共财物或是在乡民中偷盗者,以死罪论处;任何人不得私自藏匿未经交验的战利品。其他犯规者也会受到严惩,如开小差或是未经许可擅自缺到者,将受到割耳之刑,尔后便在本股弟兄面前示众;如强奸女票者,将被处死。。。。
在郑一嫂的经营下,红旗帮发展到拥有大小船只五六百艘,部众三四万人。红旗帮装备之精良跟大清水师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不仅屡败官军,甚至取得重创葡澳舰队(其中有美国雇佣兵)且把澳门围困得几近断粮的辉煌战绩。面对英国舰船在中国的水域内横冲直闯,郑一嫂还在1809年痛击了广州内河的英国船只,俘获一艘英舰,斩杀数十英国士兵,令英军震惊。
郑一嫂的崛起,也给了张保仔上位的机会。
张保仔十五岁便被郑一掳走沦为疍家贼,因为他长相俊美,年少聪敏,深得郑一喜爱。名义上,张保仔是郑氏夫妇养子,实际上却是郑一的娈童,暗地里还私通郑石氏。他很快在红旗帮出人头地,以刚强干练跻身于红旗帮核心领导层。
郑一死后,张保仔继续襄助“郑一嫂”,廓清了群龙无首的混沌局面,并把疍家贼的事业推向鼎盛期,而他在郑一嫂的许可下得以独自领军,成为新一代红旗帮首领。
全盛时期达到部属七八万人,大小船1000多艘。大船装有大炮,备有短刀、长矛等,小船装有旋转炮,横行于南中国海域,当时清朝水师、葡萄牙、英军组成的联军都拿红旗帮无可奈何,因而此时名义上的首领郑一嫂被洋人称为“太平洋海贼王”。
后来,因郑一嫂不肯嫁给黑旗帮老大郭婆带而引发各派冲突。同时,清朝政府采取了“怀柔政策”,黑旗帮作为六旗联盟的第二大帮投降,大大削减了郑一嫂和张保仔的力量。
外有强敌,内有家贼,迫不得已之下,红旗帮也接受了招安。嘉庆十五年1810年四月,张保仔投诚,并授“守备’之职,戴红顶花翎。张保仔向清政府交出船270多艘,大炮1200门,刀、矛等兵器7000多件,部众16000多人,余部五万余人溃散。
招安后,张保仔、郑一嫂被满清赐婚结为合法夫妻,张保仔被封三品武将,后升从二品副将,郑一嫂则授诰命夫人,育有二子(这说明不是郑石氏不能生养,只能怪郑一不出工不出力,把块好地撂荒了)。
当了官的张保仔调转枪口瞄准了往日的兄弟,带着官军横扫疍家贼,杀了个尸山血海,六旗联盟随之风流云散,而他自己因为出身问题,被满清官场所蔑视,当到副将就再也没有升官。
道光二年1822年,张保仔病死于福建副将任上。两年后,郑石氏携子回南海县定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五月,石氏逝世,随后,她的命妇衔就被满清朝廷追夺,贬为平民。
反复数十载,终不过是一场空!
至于红旗帮被打散的余部万数万人,则大多散落南洋,远离满清的势力范围。然而藕断丝连,南中国海一带仍然是中国海盗的地盘。甚至在鸦片战争中还有这些海盗余孽的身影,只是因为他们势力单薄,对英国鬼子没有太大威胁罢了。
数十年来,红旗帮余部散居南洋各地,上岸的上岸,经商的经商,打渔的打渔,逐渐融入到了南洋华人社会,再也没有一个强力人物能够再度统一各旗势力了。
历史上,蔡牵,张保仔已经是中国海盗最后的辉煌。因为周晓峰这个变数的出现,山地人,红旗帮余部,南洋华人,这三股将要在历史的浪潮中沦为沉渣的力量,竟然奇迹般拧合在了一起。
一群为中原正统王朝所不容的远古遗族,一帮早已溃散即将湮灭的海盗,还有数百万散布于南洋各地的‘天朝弃民’,如同一股股溪流,在改变了原来流向后,即将朝着一个方向,合流成一条大河,奔涌向前。
而命运的轮盘,也稍稍偏离了它本来的轨道。
。。。。。。
“两位都是前辈,往后倚重之处,万望不要推辞。”
人投之以桃,我当报之以李!
周晓峰虽然是个走私头子出身,但他首先还是个生意人。人家让他来当董事长,这总经理和副总的位置总要给人留下的,甚至,股份还不能太少。
“有钱大家赚”,这才是王道。
人,地,财,他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周氏集团的架子,已经可以搭起来了,周晓峰内心欢喜不已。
“时来运转,这就风生水起了,哇哈哈。。。”
第三十五章 歃血为盟()
更新时间:2012…11…25
“红旗帮举旗了!”
“听说推举出了新洪门大哥。。。”
“各家各户当家的准备去南社了。”
“三月初三要祭龙王吗?”
“会盟!那是要和土人会盟了!”
“。。。。。。”
巴拉望岛上聚居于北部沿海的汉人、疍民被各种消息牵动着,议论纷纷。随着周大师传道讲课的继续,方圆百里的岛上华人都已经听到了他的名字,而他的主张,也被聚集而来的听众口口相传到更远的地方。
不过几日,各个村寨就已经遍传关于周晓峰的各种传闻。随着故事传播,版本各有不同。有说周晓峰能上天入地,飞来飞去的,有说他刀枪不入,金刚不败的,更有人猜测周晓峰是神仙下凡,或者是大能转世,要不就是修成了金刚罗汉正果,有不坏金身。
反正古人迷信,无法理解的事情,往往就能往神仙鬼怪上面扯,如是,谣言越传越玄乎。
在汉人与疍民组成的二三十个村落,三四万渔民和农民中,以前红旗帮余部骨干为核心的天地会分支,算得上是所有这些“海外弃民”的依靠。正是红旗帮的悍勇,令两族华人团结在一起,扛住了十数万山地人的攻击。也因为红旗帮的传统,让他们能够获得打渔种地之外的额外收获。红旗帮的支持,就相当于取得了合岛上数万华人的支持。
而有熊氏十八部的首领也带着亲信应邀而来,随着双方商谈的深入,各项细节讨论得更加完备,闻讯而来的族人也越来越多。
双方的会盟,已经水到渠成了。
。。。
当夜,泰泰湾沿岸响起了万千人的歌声。
疍民的渔歌,山地人的山歌,还有阿哥阿妹们唱着情歌,为客人们唱起酒歌,各汉人乡寨和山地人部落从未有过如此融洽的场面。
海边营火点点,与天上的繁星交相辉映。
周晓峰走出堂屋,听到两岸对唱,望着歌声最嘹亮的那片张望了一会儿,向身后的黎明问道:“他们在唱什么?”
“回龙头,这都是渔民们世代相传的船谣,唱的是在海上讨生活的艰险、苦难还有收获的快乐,也有赞颂海上神灵,纪念祖先的。”
“哦,你们两边语言不通,竟然也能放歌对唱吗?”周晓峰轻声又问了一句。他静静地倾听着这数百上千人的对唱,歌声似乎含有无限地豪迈,又隐隐含着不尽地哀伤和忧愁,只是……其中也自有一种激昂,令人荡气回肠。
“是啊,虽然语言不通,平日里在海上也能对歌,毕竟,如果没有什么大的冲突,我们也愿意和山地人友好相处。”
。。。。。。
咸丰二年三月初三,南社。
泰泰湾两岸,两族营地之间,大批的篝火堆还在冒着袅袅青烟,木柴多已被烧的发白了。汉人和疍民们利用余烬热着早饭,而山地人也烤熟了自带的肉干、鱼片。
有熊氏首领们早已被告知两族今日即将结盟,他们也把这个消息通知给了各个部落。双方在海湾的两岸聚集起来。大家趁着这个热闹尽情喝酒,敞开吃肉,哄笑声不时响起,一派喜气洋洋。
虽然双方的隔膜依然存在,但在周晓峰和双方首领的约束下,往日的积怨被放到了一边。大家品尝着热腾腾的饭菜,吃饱喝足后,便耐心等待着那个重大时刻的到来。
细节都已经谈妥了,红旗帮将改名红旗军,由精壮渔民以及部分有熊氏渔民组成将近五千人的水军。而有熊氏也将接纳两千余汉人、疍民加入有熊军、龙鳞军、虎咆军以及霸王军组建成一万两千人的陆军。
黄世仁黄秀才作为岛上唯一取得有功名的知识分子,加上黎明等数十名读书识字的汉人,他们将成为两军的智囊团,负责出谋划策之外,他们还要为两族战士开蒙,并担任起文书工作。
“开始吧!”
锣鼓喧天中,穿戴上了一身神器,如同金甲神人般的周晓峰和同样身着盛装的周博与黎叔同事登上临时搭建的高台。看到下面都准备的差不多了,他向黎叔点点头,后者高呼道:
“兹当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谨选吉日,诹良辰,设龙祖之灵位,虔伸祭奠,当三光之照,共矢至诚。伏愿豪杰同心,雷雨拟经纶之盛;英雄合志,光辉如璧玉之圆。。。上三牲!”
会盟仪式正式开始,一队武士端过来牛心、羊头、猪头各一对,恭恭敬敬地摆放在立有“华夏始祖太昊上帝伏羲氏”、“华夏始祖黄帝轩辕氏”、“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三块牌位的供桌前。
“华夏子孙祭拜始祖灵位!”
不论汉人、疍民还是有熊氏族民,面对始祖牌位,一个个都显得万分虔诚,跟着周晓峰叩首跪拜。
“世衰道微,正英雄建业之秋;水秀山清,本豪杰立功之地。古帝王乌牛白马,告天地而起义桃园,破黄巾而三分鼎足。继起者或据瓦岗而立寨,或镇梁山以称雄。贤豪之崛起,不一而足。有清以来,我天地会招募英豪,反清复明,仰慕前贤,追随骥足。。。
“龙历九八五二年三月初三日,在龙祖灵位前,英雄聚会,豪杰同心,义声震河岳,仁德扇华夏,所厚望也。。。献凤凰!”
黄秀才这篇祭文做得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倒也颇有些功底。那边厢早有从人抱来一对大公鸡送上高台,周晓峰抽出一把银刀,将雄鸡割了喉,热腾腾的鸡血流入一大口陶罐,再兑入烈酒。
周晓峰将血酒倒入陶碗中,由黎叔、周博二人递给排列于阶下的一百多名村寨首领与部落头人。
“英雄本是天生子,风虎云龙统弟兄。点得貔貅百万兵,扫平胡凶镇乾坤。识时务者乃为俊杰,知世道者才是英雄。方今两族会盟,奉立元首,建斾出师,登坛拜将,兴起龙虎之兄弟,裁成仁义之英豪。。。。。。龙祖在上,鉴证今日之盟,从今往后,永不相负,如有违背,天雷亟之。饮血酒!”
“从今往后,永不相负!”
“干!”
。。。。。。
“。。。吾等继祖宗遗志,合为龙祖正脉。今有周公讳晓峰者,天授其才,英明神武。。。当称龙首。众男女,拜见龙首!”
“拜见龙首!”
“拜见龙首!”
“。。。”
“平身!”
作为天地会红旗帮龙头大哥兼有熊氏十八部落之王,确实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称呼,经过几个读书人和首领们私底下讨论通过,最终将这个称呼定为:龙首。
这个称号似乎别扭了一点,不过既然在上万人面前提出了这个名号,周晓峰也只能接受了既成事实。
“树旗!”
几面鲜红色大旗被抬了过来。
最大一面是王旗,依照原来有熊军的图样,只是稍有变化,红底,金色太阳纹样图案,中心绘有团龙,金边垂穗。
其后是几面军旗:红底,金色太阳纹样图案,团龙,边上绘有一行金色大字,分别为红旗军、龙鳞军、虎咆军、霸王军。
“授周诺为有熊军统领,黎景辉为红旗军统领、黎明为龙鳞军统领,周博为虎咆军统领,周迈为霸王军统领,以下众将,为各营将军,周戈,周陆,周能。。。。此令,五军大元帅,周!”
“授旗!”
。。。。。。
“礼毕!”
一场会盟结束,巴拉望岛各族一盘散沙的局面宣告终结。
当周晓峰带着众将一路走过各族营地,他受到了热烈的欢呼。甚至,有受封建迷信中毒已深的老头老太太居然向着他磕头跪拜,口称“拜见神仙!”“龙王爷!”
真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见到哪个神仙或者是伪神仙就烧香朝拜,这也算是中国人的传统了。
各行各业都有神,四方土地都是仙。
神仙是百姓寄托各种愿望的工具,有什么样的愿望,中国人就能创造出什么样的神仙。就连烧火煮饭都有灶神爷管着。
相比西方只信上帝一位,中国人的信仰简直太复杂了,真正的多神崇拜。在中国,谁都有可能成神。蠢到死的关羽成了战神,有时还跑兼职做财神。
想当初这厮大意失荆州,败在后生晚辈陆羽手里,落荒而逃,一根绳子绊倒就成了阶下囚,落得个死无全尸,实在当不上一个神字。三国乱战,都是为了各自的地盘和利益,也谈不上一个“义”字,当初要是老曹没有横刀夺爱忤了他的意,他到底是投曹还是投汉,未可知也。
至于保佑发财,那更是个笑话,人老曹给了他高薪显爵,居然挂冠而去,跳槽回了濒临破产倒闭的刘氏企业。虽然刘记后来勉强挂牌上市,也没有逃过被恶意并购的下场,亏大发了。
还有那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算是外国人吧,跑到中国拿了暂住证,申领了绿卡,几番整容,竟然成了雍容华贵的妇人。
人家教派在发源地印度早已式微,一个落魄的老外在中国却混到了和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等等大佬平起平坐。
想佛教初传时,观音的形象还是一个印度男人,到了中国,历经千百年变化后,红头阿三如今成了白里透红,与众不同的丰腴美熟妇,也不知是为了取悦佛祖,还是为了媚惑众生?
扯远了,扯远了!有点猥琐,这不能怪俺啊!
。。。。。。
“老人家快快请起!”
龙首就是龙首,怎么给叫成了龙王爷呢,那不是个妖仙嘛?
周晓峰故作镇定,安然享受着百姓膜拜,心底却不以为然。他需要的不是愚昧的民众,而是忠诚勇敢的将士。
“封建迷信害死人啊。”
要改造灵魂,必是一项艰难无比的工程。
第三十六章 情挑()
更新时间:2012…11…26
咸丰二年三月初三。
巴拉望岛华人与当地土著共同推举周晓峰为盟主,称龙首。是日,两族同庆,杀猪宰牛大宴宾客。
入夜,热闹了几天的南社洋溢着一股喜悦的气息,通红的篝火在大屋场周边熊熊燃烧,不时溅起点点火花,映照着天上漫天繁星。沿路插上了火把,将通往海边各处的道路也照得通亮。
大屋场中摆起了流水席,数百上千两族民众按照村寨与部落列队而来,围着酒席团团而坐,而没有挤进筵席的来客则在村口与海滨点起一堆堆篝火,饮酒放歌。
“大海咸水深又深,龙王点将在龙宫,虾兵虾将骑海马,刺鲂藤牌做头阵。”
“大海咸水思又思,海龟背脊八卦书,龙虾威武当元帅,奇门遁甲做军师。”
“大海咸水浪又浪,鲨鱼海上称霸王,红瓜披挂黄金甲,身穿银袍带鱼郎。”
。。。
“大海咸水浪涛涛先锋出阵是马头国公身上生翅膀跳鱼步步向前跑。”
“妹妹海边唱渔歌,哥哥山上对山歌。”
“唱戏唱来一半假,山歌歌来句句真。”
“入山看到藤缠树,出山看到树缠藤,树死藤生缠到死,藤死树生死也缠。”
。。。
歌潮如海,引来阵阵叫好声。
男人们大腕喝酒,大块吃肉,帮厨的女人们则来回上着菜。水煮鳄鱼干,清蒸石斑鱼,蛇羹,腊肉,野鸡,兔肉,鹿血汤,炖牛筋。。。。。。山珍海味,水陆杂陈,全席足有十几大碗。
这些食材有些是南社和周边村寨的存货,有些是山里人带来的礼物,还有几天里打来的鲜货。这么多人放开了大嚼,光是南社支应,那早就吃光了。
主菜之后,还有本地特色的椰汁煮木薯、椰汁煮饭,蕉叶包饭,瓦罐烧饭供大家品尝。
一罐一罐的酒坛就摆在桌上,既有主人家摆出的米酒,地瓜烧酒,也有山里带来的野果酒,任人随意饮用。
大家吃的热闹,喝得痛快,也有人端着托盘将水酒、肉食、米饭送往村外,不管是喝酒的还是跑腿的,人人脸上都荡漾着兴奋的神色。
大屋场上首坐着周晓峰,他一身华丽武装,脖子上还戴着几个花环,这种茉*莉*花的花色洁白、香味浓郁,令人熏然欲醉。
献花的佳人此刻便站在他身后,一边是黎安儿姐妹,另一边则是有熊氏派来专门侍候他的两名少女,一个叫做泰雅,另一个叫丹雅,也是一对姐妹花。姐妹俩名字倒也雅致,容貌也算得上乘,颇有人如其名之感。难得的是,她们没有画花脸,牙齿也没有特意涂黑。
两对姐妹固然语言不通,在没有了解对方情况的时候,她们选择了观望和沉默,只是殷勤地为他布菜,不多会,他面前就堆成一座小山。
“女人啊!”
周晓峰安然享受着这份殷勤带来的惬意。
“这就是万恶的旧社会呐,嘿嘿嘿。。。”
安儿和宝儿一个大方一个娇憨,泰雅和丹雅一个奔放一个妩媚,各具神采,在众人的惊艳目光注视下含羞带涩,愈发显得不可方物。
姑娘们间的较量,从见面时便已经开始,表面平静,地下暗流涌动。
“这样痛快的日子,以后常有。。。待诸位建功立业,我为大家庆功!”
“。。。将来要过上人人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的生活,都能享受天伦之乐。”
“。。。。。。”
“。。。诸君努力!大家喝酒吃菜,吃饱喝足,不醉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