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残寇-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早期简直如出一辙。

    太平军在进南京之前,也曾称得上是军纪严明,士气高涨,深得贫苦百姓拥戴。但是天京定都之后,上层迅速腐化,争权夺利,其堕落比之满清有过之而无不及。

    诸王大兴土木,广纳妻妾,而下层战士就是夫妻都不得团聚,单身汉更是莫想要成家了。洪天王高高在上、锦衣玉食,普通军民则仅仅能填饱肚子,太平军战士甚至还要饿着肚子在前线拼命来保卫‘革命胜利果实’。

    太平天国上下等级的严苛,并不比满清宽松多少,太平军对人性的无视和剥夺甚至有些陷入了偏执与疯狂了。所谓的人人平等,不过是一句空口号而已。

    太平军仇富,凡是地主富户不分良莠一概洗劫砍头,杀人如草芥。大军过境必定要夺占私产,百姓不能保留财物,家产一律充公。在政治上又是顺昌逆亡,对‘敌人’残暴,又不敬祖宗,全盘否定传统礼教,对读书人抱仇视态度。更令人无法认同的是盲目的亲洋,信奉不伦不类的上帝与教义不说,还把白毛猩猩一律当成‘洋兄弟’,这就让周晓峰更加不能接受了。

    这是一次在政治上、文化上、经济上完全彻底的叛逆!他们拿着神经,哦,圣经的只言片语当金玉良言,盲动莽撞,就像被关在玻璃盒子里的无头苍蝇,毫无头绪,想要寻找到一条出路,却又只知道乱飞乱撞,结果必然就是头破血流。

    虽然双方都是以推翻满清为目的,周晓峰却不会与太平军走到一起,在共同目标没有实现之前他,也不想撕破脸。如此一来,那就只能礼送他们出境了。

    在我的地盘上胡闹就是不行,出了湖南,不管你们怎么去折腾,爱咋咋地。

    。。。。。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鱼上钩() 
更新时间:2013…01…21

    。。。。。

    离了荷叶塘,快马不过半日光景就已经追上了车队后部。看着延绵数里,行进了上千里依然精神抖擞的部下,周晓峰的得意与自豪洋溢在了脸上。

    “你看,前面就是我的士卒,如此威武雄壮之师,我只需五千人,就可以击破洪杨十万大军。”

    “哼,狂妄!想必前段时间传闻在骑田岭破贼就是你的手笔吧,可知破山贼易,破反贼难。别以为取得了小小胜绩你就是常胜将军了。十万长毛,就是十万头猪,你五千人也抓不过来,更何况这两年来长毛大小百数十战,不是南粤新兵所能相敌。”

    周晓峰就知道对方不会相信:我要的就是你不信。

    “如此,我们打个赌如何?以你的才能,以长沙府的兵勇,你觉得可以击破太平军吗?”

    “不能!八旗、绿营早已不堪用,民团营勇守城尚且不足,开城出击更是妄想。”

    “击溃呢?”

    “这。。。。。还是不能!”

    “那就只能守城喽?足下之才,看来还真是只可谋一域,不可谋全局。那么,以长沙城内的民力粮草,你可以守多久?”

    “要是由左某主事,坚持个三年五载都不是问题。”

    左宗棠再度受辱,一张老脸涨得通红,几乎是喊了出来以证明自己的才能。

    见对方步步入套,周晓峰赶紧把口子系上:

    “左老哥,如果我凭借最多五千兵勇,一个月时间内击破长毛,肃平湖湘全境,还三湘四水百万生民一片安宁,你怎么说?”

    “不可能!此事绝无可能!”

    “那你敢不敢打这个赌,如果我办到了,你为我义务干十年。要是我办不到,我往后替你牵马执辔,端茶倒水,凡事任凭你吩咐,凭我湘中周家嫡支长孙的身份,没辱没你吧。这个赌,你是敢打,还是不敢?”

    周晓峰内心得意,把偶像都挤兑到了墙角,真有成就感呐。看来早些年参加校园辩论赛,功底也不比个举人差了。只是这临门一脚,他还真怕对方就此拂袖而去,那可就前功尽弃了。

    倔驴子果然就是倔驴子,意气用事正是此辈的弱点。左宗棠虽然犹豫了一下下,却终于还是说出了周晓峰期待了半日的那句话:

    “有何不敢,左老子跟你赌了!”

    上钩啦!

    钓到这么一条大鱼,即便骑田岭剿匪从满清朝廷捞不到半点好处,这一个月的辛苦也都值得了。

    周晓峰喜出望外,赶紧在马上与左宗棠击掌为誓。他神色间那掩饰不住的得意,让对方怎么都有一种上当了的感觉。

    “糟糕!万一这纨绔子要是真把事办成了,我岂不是要屈居人下?”

    不过下一刻,周晓峰的行动就打消了他的不快。

    “老左,这匹马以后归你了!”

    军马健壮,在满清这个军备废弛的时代,军械腾贵。一匹调教、训练得法的军马动辄要几百上千两银子,而周晓峰送他的这匹马虽然好像是随意送出的,其实早就经过了千挑万选,只有上等好马才有可能成为近卫们的坐骑。

    他胯下这匹马神骏非凡,马鞍挽具都做工精细,还配饰以金丝银线,镶嵌了宝石,漂亮的紧。虽然比不上周晓峰那匹骚包的白马,也算是一等一的坐骑了,至少值得数千两银子,没有万贯家财,决计置办不起。

    左宗棠的家境并不宽裕,要不也用不着自己躬耕田亩之间了。他想不到初次见面就受人如此厚礼,显见对方的赏识出自真心实意。

    即便是着了人家的道,对方一个月内真的破敌之后最终要帮周某人做十年苦力,估计往后也影响不到前程,不管事成与不成,自己都吃不了亏。万一他竟然真的成就了事业,创造一月破长毛的奇迹,建此不世之功,如此人物,自己追随于他也不算辱没了,多少还能挣些军功成就功名呢。

    再说,救万民于水火,可不是万家生佛的功德嘛?

    “这周家子好阔绰的手笔,气度倒是不凡!我倒要看看,这人到底是不是虚夸海口。”

    左宗棠放下了之前那种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架子,向周晓峰稍稍拱了拱手,淡然谢道:

    “如此,这匹马我就收下了!”

    那语气,仿佛收下这份重量是多么给面子似的。这人确实太傲太桀骜,一个谢字,始终难以从他嘴里出来,能够行礼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

    队伍出了湘乡地界,前面就是千年不变蜿蜒流淌的涟水河。

    这条河是资江支流,水路与洞庭湖相通,乃是宝庆府双峰涟源一带通往外地的物资运输通道,坐船可直达益阳长沙等地。

    丘陵地带道路不畅,在河道一侧岩石陡峭之处,不时有人工开凿的小道,平日里逆流行船便由纤夫拉往上游。一路之上,到处有成行的桃李柳树,这是纤夫们为夏日躲阴栽下的。

    而沿路也有茶棚饭馆,做的都是河上船工和苦力们的生意,这些地方甚至能为这些四处奔波求生的下苦力们提供体贴周到的‘服务’。那些土娼只要一升米,就能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蛇有蛇道,鼠有鼠路,在生存压力下,众生纷纭。

    。。。。。

    因为九十月间已是枯水季节,河滩露了出来,倒是方便了队伍行程。难以通行的地段,走河道就能减轻通行的压力。

    沿着涟水河上溯,经白马湖,过谷水,在白鹭洲渡过涟水支流孙水河,在犁头嘴歇息半日,又行了两个时辰,前头已是贤童镇老街了。

    乡关在望!

    这是周晓峰这一支族人迁出老屋场居住了几代人的地方,往西再行一日,便是此行的最终目的地大熊山,那是周氏生发之地,祖屋家庙所在。后世早已毁于动乱的大屋场,现在却是人丁兴旺的。

    站在河堤上,看着往日熟悉而又显得陌生的河流、山川、田野与民宅,周晓峰心中有着无尽的怀念与感慨。

    那横着几条破旧小船的老渡口,是少年时代嬉水玩耍的地方,那堤上的一行垂柳,曾经在闲暇时与朋友在树荫下垂钓,远处的乌石峰,往年踏青秋游常去,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山上莲花庵里的钟声,是否还天天清晨如时敲响?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生于斯,长于斯,这是生我养我的热土,怎不令我朝思暮想,魂牵梦绕,念念在兹?

    近乡情怯,游子再度归来,乡音未改,以往熟悉的面孔却再也无处寻找,魂牵梦绕的家人,只怕今生无缘得见。

    河水潺潺,杨柳依依,青砖绿瓦,炊烟袅袅,但闻乡音入耳,就连鸡鸣狗吠之声,听上去也是如此的熟悉,亲切而温暖。

    周晓峰身处其间,记忆如同潮水涌上心头,不由得悲从中来,忍不住伏地大恸,悌然而泪下。

    “久别了,我的故乡!我回来了,娄底,我的家!”

    。。。。。。

    第二更送到!

    品书第一天,求收藏、红票、捧场各种支持,多谢各方兄弟! 

第一百一十六章 游子归() 
更新时间:2013…01…22

    “娄底,我回来了!你的孩子回来了,我回家了!”

    跨越数千里,相隔百多年,回到故乡怀抱,家园依旧,物是人非,怎不令人唏嘘喟叹?

    。。。。。

    娄底,湖湘之脏腑,湘中鱼米乡。秦在此置湘南县,唐属潭州,宋建新化,元设宝庆路,明清两朝称宝庆府。

    这一带原为各族杂居之地,相传先民是盘古后裔,发源于三苗、九黎。这里是蚩尤故乡,楚熊神山所在,这里自古民风彪悍,人杰地灵,山川秀丽。

    山美,水美,人更美。

    。。。。。

    “糯米团子—杯子糕—雪花丸子—油榨粑!…”

    “新化五大碗,闻着香,吃着爽,快来尝一尝!”

    “官爷要住店不?”

    “劲道牛肉面。。。。。老火靓汤好味道!”

    “。。。。。”

    “好兵哥,来我家里吃饭撒!”

    车队进入贤童镇,引起了这座千年古镇老乡们的围观。因为前队早已过来打点好食宿安排,大家也知道这些态度和气的兵勇后面还有大队人马,近日就要到此驻扎,跑街伙计老板娘们早有了计较。

    此时见这么多人的队伍秩序井然,不像是痞子兵,他们便扯开了嗓子招揽生意,那卖糯米团子的,叫卖起来更是象唱歌一般,听着就想要尝一口。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这里的妹纸火辣,这里的堂客们更是性情爽快,开店的婆娘们直接就扯着战士往店里拉。那份热情,让人好像回了家。

    。。。。。

    “民夫放假十天,工钱照算,士兵轮流出营。。。。。切记三大*律七项注意,任何人不得扰乱地方,侵犯民居,违令者,斩!”

    周晓峰只是敲了敲警钟,不过辛苦了这么久,也放松了管束让他们恢复恢复精气神,又发下了饷银赏钱。得空的士兵夫子们就分开到了街上放松一把,来了这么多客,镇上顿时四处是饭菜香。

    这里的炒菜小吃,都是传承了数百上千年的手艺,喷香扑鼻,真是闻着就让人流足口水啊!

    行走在青石板铺设的老街上,听着熟悉的乡音俚语,周晓峰恍然在梦中。

    这就是老街,那条传说中的南北货行路,吃住一条街。

    独自坐在沿河的百花楼上,周晓峰只给自己点了碗面,到这里吃面,吃的不仅是口味,更重要的是心情,是回忆。当年他生意失败归乡,也是在这里,吃了一碗面,当时内牛满面,那是辣的。

    窗外,脚下,蜿蜒的涟水河脉脉流淌,古河道边的垂柳随风摆动,和风扑面而来,清爽而宜人。

    最美是家乡,家乡,始终是最温暖的地方。

    。。。。。

    “老客,您的牛肉面来了。。。。。多谢多谢,您慢用!”

    见来客气质出俗,又说的一口本地话,店伙计格外的热忱,当然了,周晓峰随手丢给他的那几钱碎银子打赏,更令他喜笑颜开。

    热乎乎的牛肉面,红汤白线,腾腾的热气勾人馋虫,尝上一口,荡气回肠。

    ‘咝咝!…’

    还是那么辣!

    “伙计,快给瓢凉水来!”

    “少爷,水来了。”

    在楼下的刘永福赶紧上去,手里早提了一壶凉茶。

    “这小子,可真是聪明伶俐啊!”

    。。。。。

    出贤童镇往西行一百余里,有一座方圆百里大山,此山名叫大熊山,乡民又称之为‘神山’。这里险峰如林,古木参天,风景壮观而美丽。

    史载,“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熊湘”,即湘中大熊山。南宋《方舆胜揽》亦称“山川熊山,己昔黄帝登熊山,意其此也”。山上至今尚有“轩辕黄帝游此山”的碑记。

    民间传说,黄帝南巡,有大熊引导他登此山,故名大熊山。这里还是蚩尤故里,苗瑶百越各族的发祥地。

    这里群山逶迤,山体雄伟,地形险峻,最高的九龙峰与了望台遥相耸立。数十座高峰组成了宏大的山体,横亘湘中,连绵百里,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一座座山峰上,素日云雾绕绕,景象万千,如同人间仙境。

    山间溪流潺潺,风光秀丽,飞瀑层叠多姿多彩,这里林海茫茫,数百年的银杏、连香树、金钱柳、罗柏、红豆杉、金丝楠木和枫树随处可见,森林中常有云豹、野猪、山羊、山鸡、锦鸡等野物出没。

    孟春时节,这里的望春花、杜鹃花满山吐香。仲夏时令,四处金针红妍,百合垂铃。到了金秋十月,又是山菊花漫山遍野。即便入冬大雪封山,这里白兰送旧,红梅迎新,傲霜斗雪,蔚为壮观。

    九十月间,大熊山正是满山红枫,层林尽染,令人心醉神迷。

    这大熊山乃是湘中福地,得山水天然形胜。相传蚩尤战败后,九黎族部落一路败退,最后便是落脚聚居于此。

    在大熊山主峰九龙峰山顶有一池,名曰九龙池。池水色如重墨,其深不可测,其水清凉彻骨。池中长年有九股清泉从地底冒出,涌砂喷珠,川流不息,九龙池由此而得名。

    这里山势形胜,云蒸霞蔚,九龙出水,延绵不绝,在风水学上,正是一块万年吉地,更是一处感悟自然、修身养性的至尊圣境。

    相传黄帝登熊山,将灵毓葱笼的九龙峰点化成九条青龙,沿九股清泉游入可通五湖四海的九龙池。九条青龙游入资水,被梅山油溪石竹湾的风光灵气所吸引,高兴得在水中游、云中飞、洞中舞,久久不愿离去,一住就是几千年。

    这不过是后人附会的美丽传说罢了,事实上,更接近真相的,恐怕是黄帝害怕蚩尤余部继续反抗,要斩草除根,所以率军一直追杀到此。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蚩尤后人才会继续迁移,向西,向东,向南,足迹遍及太平洋和印度洋。

    。。。。。。

    ******

    资料片:悲情明湘王。

    朱柏,1371-1399,明太祖第十二子,齿序第十一子,母妃胡氏,洪武四年八月初三日(1371年9月12日)生,洪武十一年(1378)正月初一日封湘王。十八年(1385)十二月就藩荆州。

    湘王从小就享有美名。解缙在《湘献王神道碑文》中说:“惟王幼而美异,长而通明,温恭粹徳”,从一个侧面说明朱柏从小知书达理,深得宠爱。

    朱柏与其他诸王就藩前,朱元璋在辞别的时候曾赐给每位藩王一条玉带。佩上玉带后,朱元璋让诸位藩王转过身来,看看背后腰带上的装饰品。其他诸王都回过身来背对朱元璋,唯独朱柏没有转身,只是将腰带转到前面给朱元璋看。朱元璋问他为何如此,朱柏回答说:“君父不可背也”,朱柏此举深得朱元璋欢心。

    清查某某《罪惟录》评论此事说:“迹王柏‘君父不可背’—语,紫虚子(朱柏道号)读书解事也。”终朱柏一生,虽享年只有28岁,但他文武双修,能诗善画,留下诸多佳话。

    朱柏生性好学,酷好读书,潜心学问,志在经国。“性嗜学,读书毎至夜分”,朱柏精通儒道之学,“平居于儒书外,尤善道家言”。朱柏专门建了一座景元阁,招纳文人学士,编辑图书,注释群经,校勘古籍。有诗赞道“景元阁上晨开座,注罢儒经注道经”

    朱柏能作诗文,亦善绘画书法。所作“诗歌丰腴,清丽飘飘,有出尘之想,其文亦灿然理顺,造次輙成。”朱柏还擅长书法与绘画,“书法遒劲”,由于书艺精湛,其父朱元璋每有诗作,都会让朱柏来书写。

    朱柏对军事也颇有研究,平素喜欢谈论军事,其“论古兵制、前事成败,出人意表”。朱柏对兵器很有研究,会使用各类兵器,“善弓矢刀槊,驰马若飞。”

    朱柏参与过三次平叛,其一是打击湖南常德“降兵”,其二是平定五开蛮起事,其三是平定古州蛮起事。朱柏的军事指挥才能在打击常德的元人降兵战事中,得到充分印证。

    这支“鞑兵”在湖南常德起事后,向北进发,试图通过荆州一路向北,打回塞内老家。当他们到达江南公安县境内的虎渡河时,朱柏果断决定出兵,打击敌人的锐气。朱柏遣将率兵一路穷追,最后大败敌兵,终获全胜。由于朱柏指挥有方,深得朱元璋的赏识。

    朱柏信奉道教,并给自己取了一个道号叫“紫虚子”,并四处寻访道教名士。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柏在荆州城西门修建太晖观。太晖观设有主体殿阁五座,偏殿、左右殿俱备,规模宏伟,殿宇高大。殿内雕梁画栋,熠熠生辉,故有“小金顶”、“赛武当”之称。时人赞曰:“遍数琳宫,独此雄甲荆楚。”

    建文元年(1399)四月十三日(5月18日),有人告发朱柏谋发,诏命其赴京师询问,朱柏**而死,时年二十九岁,谥曰戾王。无子嗣,封藩被削除。永乐初改谥为献,置祠官守其园。

    建文帝认定朱柏犯有谋逆大罪,只是因两起案子的供词中涉及朱柏,朝廷事实上并没有抓到朱柏谋逆的任何实质性的罪证。从历史文献的记载来看,朱柏的谋逆罪其实只是建文帝的一个政治阴谋,并非真有其事。

    。。。。。

    朱柏在建文初削藩运动中,无罪而被逼自杀,这一点明清两朝已有定论。

    1399年,建文帝以破坏金融罪——私印钞票,对湘王朱柏下手了,其实那个时代的钞票本来就没有什么计划可言,乱印最多的就是建文帝本人。这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随后朝廷就派使臣至湘王封地去抓人,他们以为这次会像以往一样顺利,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湘王朱柏不愧是朱元璋的子孙,甚有骨气,他在得知有人要来抓他的消息后,笑着对自己的手下说:“我亲眼看到很多在太祖手下获罪的大臣都不愿受辱,自杀而死,我是高皇帝的儿子,怎么能够为了求一条活路而被狱吏侮辱!”

    他没有开门迎接使臣,而是把老婆孩子都召集起来,紧闭宫门,**而死。 

第一百一十七章 报名入山() 
更新时间:2013…01…23

    。。。。。

    四百五十余年前,朱明集团第二任董事长朱允炆开始了一场谋夺股权的战争。

    朱明集团在第一任董事长朱洪武的领导下,一众股东与高管们艰苦创业,从一家籍籍无名的小字号逐渐发展成为超级巨无霸,齐心合力打垮了当时称霸全球的跨国巨头蒙元集团,成功上市。

    经过了三十余年的发展,朱明集团拥有管理团队数万人,雇员上百万,直接资产价值数亿两白银,名下的地产以及无形资产更是无法估量。

    老东家顾及到家业太大,临死前将家产分割成数十份,其中最大的一份因为第一顺位继承人早逝,由其子也就是第三代第一顺位继承人朱允炆继承。

    这位少东家上位后,在几名高管的撺掇下,急于集中股权以便于集团公司的控制,不择手段地发动了一场恶意并购战。

    当时的朱明集团除了董事长朱允炆外,还有数十位董事,这些董事有些是创业时期就立下了功劳的长辈,有些是董事长本人的堂兄弟。因为董事会成员太多,股权分散,他一时难以控制全局。

    急于求成的朱允炆便纵容甚至指使一干手下制造了多位董事侵占公司财物的证据,其后就开始着手执行强制没收分散股份的计划。‘被犯罪’名单中就包括了燕京分公司执行董事朱棣,荆州分公司执行董事朱柏。

    1399年,朱允炆以伪造有价票据罪通知朱柏接受集团董事会,也就是他一个人的审查,随这份通知而来的还有当地驻军及武警官兵的严阵以待。

    因为‘证据确凿’、‘无处上诉’,没有任何话语权的朱柏面对亲侄子咄咄逼人的架势,他没有反抗,也没有控诉,很干脆地自杀了,随他而去的还有他的所有财产继承人。

    很自然地,朱柏名下的股权转移到了朱允炆名下。

    后世都说这位朱少董事长为人宽厚仁慈,可是他夺占他人资产的手段,实在是过分了些。

    荆门分公司易主,股权更名,原股权持有人全部人道毁灭。所幸的是,当时朱柏还有一位新纳的侧室周氏,珠胎暗结,已经怀胎半载。

    真是天不绝人,总算留了一线生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