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残寇-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各位乡亲父老,得了巡抚张亮基大人的钧令,我周家特在安化境内募兵五百……”

    一个湘籍粤勇站在布告栏前大声解释着,诸多百姓围在布告旁边,议论纷纷。

    “每个月二两银子的饷银呢?兄弟,我们一起去啊,总好过在街上游手好闲。”

    “听说还有一石米的贴补呢,要是能当军官,一人当兵养十个人都有余。”

    。。。。。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还是算了吧。”

    “免了,兵头喝兵血,别提多狠了。每个月能拿到二两才怪。再说了,入了营,子子孙孙都要当兵了,没出息。”

    那念布告的士兵听了这话,连忙正色说道:

    “这位兄弟你这可错了,我们都是湘人,本乡本土说来都是弟兄,周家一直也从没做过亏心事,待遇没的说,更绝不会有克扣之事。”

    “大家知道阳山关大捷吧,就是我们跟着周家五爷打胜的,我们湘军啊,进来的个个都是好汉,出息的都是英雄。一人当兵,全家不愁,入营就发十两银子安家费,从古至今哪里有这样优厚的条件,说起来还是周家仁义啊。”

    “是啊,是啊,周家确实是累世行善积德的大善人家啊,投他家不会错的。”

    近日阳山关大捷被写成了评书,送到各地茶馆酒肆中去宣讲。各地的老百姓,对阳山关大捷可是街知巷闻了,都把这是湖南人自己的功劳。

    招兵处的兵士都选的伶牙俐齿者,加上还有人在人群中做托,陆陆续续的,就有些年轻后生投了军。

    。。。。。

    这一日,安化县招兵点来了个人,他推着一车核桃,看到那布告,听到所说的待遇,便放下车子,奔着招兵点而去。

    “几位兵大哥,早就听说周家仁义,我许某人信得过,你们收了我吧。”

    领头的军官看这人甚是高大健壮,长得黑塔一般威武,登时也喜欢上了。

    “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叫许大力。”

    “好,许大力,我就看看你到底有多大的力气。”

    这黑汉四周看了看,看到城门口有个石磨盘,怕是有三五百斤重,他阔步走了过去,双手抓住边缘,大喝一声:

    “起!”

    那磨盘举在汉子的头顶,脸不红腿不颤,还在路上走了一圈方才放在原处。

    “真是好神力,你这兵我周家收了!”

    。。。。。 

第一百二十三章 梅山蛮() 
更新时间:2013…01…29

    “壮士,你怎么想起来当兵啦?”

    “我早想当兵了,天生一副好力气,扛得起公牛,打得死野猪,有个外号叫‘蛮牛’的,这些年走街串巷贩卖山货非我所愿,还是当兵是条出路。。。。。大哥你们还要人吗?我们峒民个打个都是响当当的勇士,寨里还有相好的兄弟,要是收,我这就回去拉他们过来。”

    “梅山蛮呀?”

    新化、安化一带,向为汉蛮杂居之地,自古称“梅山蛮”。

    相传,这里的居民乃盘古氏后裔。春秋战国时称“荆蛮”,汉称“长沙蛮”,隋称“莫徭”,唐代以后称为“梅山蛮”。

    这一带多深山密林、幽谷深涧和山洞,几乎与外界隔绝。“梅山蛮”长期居住山林,勇猛顽强。他们不害怕猛兽的凶狠,也不惧怕官府的残暴。

    北宋以前的历代统治者都想用武力征服他们,但都没能成功。北宋太宗在平定南唐之后,派兵进攻梅山,俘斩峒民数千,激起峒民的反抗。次年,梅山峒民在左甲首领扶汉阳率领下,攻打北宋边界。宋太宗令客省使翟守素调潭州兵镇压,俘斩峒民两万,仍未使“梅山蛮”屈服。

    宋仁宗时开始改变对“梅山蛮”的政策,庆历年间,潭州知州刘元瑜派人入梅山,招抚峒民四百余人。后有益阳知县张颉向朝廷建议开拓经营梅山,取消不准峒民耕种与益阳接界之地的禁约。宋神宗时,湖南转运副使范子奇奏请朝廷,对“梅山蛮”“宜臣属而郡县之”。主张对“梅山蛮”“使为士民,口授其田,略为贷助,使业其生,建邑置吏,使知有政”。

    宋神宗采纳臣下的意见,决定对“梅山蛮“实行怀柔政策,派专使进山言和。

    熙宁五年(1072年),潭州知州潘夙、湖南转运副使蔡煜等受命和平解决梅山问题。他们又委托武冈县尹郭祥正等,分别与梅山各峒首领磋商,终于取得大部分首领的默许。六年,梅山正式归附北宋中央王朝。

    北宋在梅山筑二邑,上梅山筑一邑,命名“新化”,取“王化之新地”之意;下梅山筑一邑,命名“安化”,取“人安德化”之意。

    这便是新化与安化两地的来历,地名一直沿用到后世。因为汉苗瑶等族杂居,民风向来彪悍,习武尚武,多有人从事护院押货这等类似于雇佣兵的行当。

    这倒是不错的兵源,军官暗喜。

    “蛮牛,你拉一个功夫和你差不多的过来赏你一斤肉,你要是拉一棚人马就让你当棚目,一哨就让你当哨长!”

    还有这样的好事?

    “好来!我这就回去!”

    许大力大喜,他将核桃车都留在了招兵点,一阵风就跑了。

    因为周家在湘中名声确实不错,做生意向来童叟无欺,灾年常有救济乡民之举,还与各峒关系交好,并不因汉苗瑶不同族而有所歧视。

    在安化新化一带竖起招兵旗,很快就有许多汉民、峒民来投。两三日间就有各峒扶、苏、向、兰、青、赵、卜、许、陈、邹、刘、罗等姓峒民数百人应募。

    过了几日,来投军的人越来越多,大多是山民与贫苦农家子,他们每日山里打猎,土里刨食,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两银子。

    每个月二两的饷,一石米的粮食补贴,还有每天三餐饱饭,已是想都想象不到的丰厚待遇了。而且一旦合格入伍,马上就发给五两银子一石米的安家费,当真诱人。入选的壮丁拿着粮米一回家宣传,安化一地立刻就有数千人要投军。

    这天,周武俊正在让新兵排队入营呢,后面浩浩荡荡来了一队峒民,他们推开前面那些人,为首那人嚷嚷道:

    “军爷,我们报名来了。”

    周武俊看了他一眼,眉毛一扫,呵斥道:

    “都到后面排队去。”

    “排队?”

    那大汉说道:

    “军爷,县里招兵的把总答应我的,招满一哨民勇就让做哨长的,我带了寨子里一百多条汉子来报名,往后大小也是个官了,排队还是免了吧。”

    “不守军纪的,要你入营何用?”

    周武俊鄙夷的看了看他:

    “就你这群新兵蛋*子,也敢在本千总面前喧哗?军营重地,哪个再敢闹腾大板子伺候!”

    听到要打板子,老实本分的峒民不敢随意乱动了,老老实实地排起了队。周武俊看着满意,叫过一位文书,吩咐道:

    “胥先生,他们单独排一队,辛苦你给他们登记吧。”

    这位文书先生正是胥致远,他收了周家的聘书和定金,安排妥当子女,这才上路来到贤童镇湘军大营,做了一名书记。

    每个月五两银子加一石禄米的聘金,不仅解决了他的生计,更是让他一家六口生生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为此,他真心感激周家的深恩厚泽,做事相当尽心,深得同僚夸赞。

    这涟水大营建在涟水河东面一处高台上,名曰高车,面积有数千亩,东面还有一条数丈宽的高车河。这里地势平坦,地形险要,三面环水,只有一处与外界相通的道路。

    除了习练陆战,这里还能训练水战,只要把守住陆路通道和码头,外人无法窥视,修得如同一座城堡般坚固。

    湘中各族四处招兵买马,东到湘潭,西到麻阳,南到永州,北到益阳,到处撒银子发粮。数日内便招募了近万民壮,其中光是梅山一带新化、安化两地就有三千多峒民入募,此外还招揽了不少读书人。

    湖湘之地人才辈出,象胥致远这样落魄困顿的读书人不在少数。因为开出的条件高,心动的不在少数。

    只是各地远近不同,人流还在源源而来。好在周家现在财大气粗,从广东运粮运钱银过来的车队没有阻碍,钱粮足用,便是再来几万人也支应得起。

    。。。。

    “杀敌!杀敌!杀杀杀!”

    肃杀的校场,略显混乱的队伍。

    一队队新征来的民勇,穿着藏青色的大布军服,双手握着长枪,一步一步往前迈进。在广东过来的‘老兵’带领下,倒也初步有了些模样。

    看着不到十天,大营就有了鼎盛气象,周晓峰暗暗点头。

    “精气神倒是不错,以这样的兵想要在一个月内破敌,却是痴心妄想了。”

    左宗棠这几天一直在观察,每天粤勇的操练,街市上军士的行事,无论纪律还是待人的态度,与绿营与八旗的风气确有不同。有朝气,有进取心,但就此还不足以解长沙之围。

    “你我的约定,可只有不到二十天了。”

    周晓峰却是早有计划,心里笃定。

    “季高兄,你还是等着老老实实给我做幕僚吧。”

    骑田岭大捷之后,快马飞报广州,自叶名琛、柏贵以下都是欢欣鼓舞,对粤勇更加关照有加。而为了周晓峰的安全与自己的前程,潘仕成早就安排后续人马出发了。

    借着剿匪之威,宵小遁走,路上没有阻碍,又不用运粮,速度比车队行速快。估算时日,后面大队三五天之内也就跟上来了。

    “五千人马,足可破长毛。”

    。。。。。

    *****

    第一更送到! 

第一百二十四章 传檄() 
更新时间:2013…01…29

    。。。。。

    “起床,起床,一刻钟集合不到,每人二十大板。”

    如狼似虎的军官们吹着哨子提着短棍,疾步冲向一排排临时营房的各个宿舍,咣的一脚把房门踹开,军营里顿时喧闹起来:

    “半夜三更集合,真是要命啊。”

    “二两的饷,那么好拿的嘛?”

    “兔崽子们,还磨磨蹭蹭的等老子抽啊。”

    士兵们闹哄哄的,从营房里涌出来,一个个衣冠不整,骂骂咧咧。几千人就赶鸭子一样被赶到了校场上。

    九千余人,这是周晓峰来到宝庆后招兵十天来的成果,大部分是本地的农民,有些是溃散后收容的各地民团兵勇。至于那些绿营兵那是一个也不能要了,免得一个兵油子带坏了一哨人。

    这些新兵,加上从广东带过来的战士和民夫,接近一万两千人,差不多一个师了。

    “安静,安静!不许交头接耳,一个个排好队,前后左右对齐,听好了,立正!…。”

    军官们扯着嗓子大喊,当初在黄埔大营,更远的在巴拉望岛训练营,这些老兵就已经经历了这样的状况。如今媳妇熬成婆,也轮到他们为不知道章法的新兵们立规矩了。

    集合用了近小半个小时,下面还是有小声的嗡嗡声。

    “招兵的时候就跟你们说好了,每月二两的饷银加一石米的补贴,那就是一份买命钱。入了军营,你们的命就不是自个的啦!”

    周晓峰的话,顿时又引起一阵喧哗。

    “住口,再敢喧哗,重打五十大板!”

    台下的铁桥三一声大喝,他是习武之人,中气十足,一声佛门的狮子吼压住了全场。

    周晓峰接着说道:

    “弟兄们自己想想,每月二两银子一石米,每天三餐管饱,一年四身衣服,每年花在你们身上的都快要一百两银子了,你们有谁觉得自己的命,贵过百两银子的,有谁一年能挣一百两银子的?”

    是啊,山民不用说了,靠打猎能否吃饱都是个问题。至于种地的农民,有谁一辈子见过一百两银子的么?辛苦到死,能攒到一百两银子的家业么?

    有这么些银子,要是经商可以开间不错的铺面,要是种地可以买十几亩水田,不说是地主,怎么都算个富农了。

    这样简单的道理,谁都想得明白,当下下面就有山民问:

    “大。。。。大人,这每月二两银子一石米的粮饷,真能按时足量的发么?”

    “能!”

    周晓峰的回答很干脆,他算过账,一个兵预算一百两,养十万兵一年也就是一千万,即便不计满清的饷,自己也可以征税,做生意还有进项,再不济可以动用存银和金矿就都有了。

    “我以周家和十六*大族的声誉作保,不仅粮饷按时足量拨发,凡是受伤的,战殁的,都有补助。凡是杀敌受伤战死的,人残了发三百两银子,人死了发五百两。临阵逃脱的,那就不用说了,杀无赦!”

    我的个乖乖,我这条小命居然能抵五百两银子?!那岂不是全家老少一辈子都不用发愁啦?这个兵,硬是当得值!

    底下的人陷入了石化中,被幸福的喜悦冲击着,一时都有些反应不过来。

    周晓峰顿了顿,看看大家都鸦雀无声,就接着说道:

    “我把丑话都说在前头,不想死怕吃苦要走的,现在来得及。”

    “不走的话,便是铁了心要当兵了,那往后就要听军令,今天迟到的士兵自己去执法官那里领板子,念在初犯,每人十记板子,记住了,是男人,就别喊疼!”

    “不疼!不疼!老婆孩子能吃上饱饭,打死我都不喊疼。”

    台上台下笑声一片。

    笑场了。

    。。。。。

    “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向后转,齐步走……”

    接下这两日来,新兵训练明显效率高了许多,就是冲着那份抚恤,大家也得卯足了劲操练。现在才刚刚成军,自己这要是混上个军官,以后自己家人岂不是可以过得更加滋润?

    乱世人命贱如草,再也找不到比这里更好的出路了。士兵们不再需要人用棍子板子鞭促,人一旦有了动力和热情,那是高墙都堵不住。

    这日凌晨,象前几日一样,军官们把士兵都叫到了校场上集合,大声宣布道:

    “今天还是二十里拉练,不完成不许吃早饭。这次的目标,狮子山,出发!”

    周晓峰与铁桥三等人体力最好,跑在了最前面,然后是南洋和广东过来的老兵和山民,农民出身的士兵在腿脚上明显不如,但胜在耐力好,能吃苦,不紧不慢地跟着。

    大队人马蜿蜒着行向狮子山方向。

    周晓峰一路爬上山顶,只听到山下叫苦声不迭,队伍稀稀拉拉,而军官们则在对着士兵们大喊。

    “我的娘哎,这条路都有几十年没人走了?”

    “跑啊,跑啊,快点跑,别偷懒啊。”

    “早点跑完早吃饭,好肉好早点去晚了可就没了。”

    想到那流着油的肉片,大碗的白米饭,士兵们一个个都又有了力气,相互扶持着登顶再往回跑。倒也没有人想过要偷奸耍滑半道折回去的。

    往日湘中的农人到益阳一带打短工,一个月辛苦的酬劳就是一担谷,百多斤的大灰箩挑肩上一天要走百把里,顶多也就是两歇,这二十里路算得什么。

    折腾了一早上,到了辰时末刻,全部队伍才回营吃饭。

    晨跑,队列操练,半夜集合,加上充足的营养,旺盛的士气。。。。。半个月时间不到,涟水大营已经进入了状态,人数也达到了一万五千多人。

    而这个时候,粤勇第二批人马近五千人已经抵达湘乡地界,是时候践约了。

    “这次我打算以粤军为主力,湘军为后援,合计一万五千人,北上解围。”

    湘军事实上还不可用,不过是壮声色而已,战场对决,靠的还是粤勇。对此,周文山,周文宣和周文远等人都有异议,就是左宗棠都不看好。

    “即便你兵精枪快,双方实力依旧悬殊,长毛可是有八万人马,大半打仗见过血,一对十,太冒险了。”

    “对付一群脚都没有洗干净的农民,五千精兵足可破十万,你们把心放在肚子里吧。”

    别说一对十了,以正规军队对付农民,还有跨时代的武器和战术,一对百夸张了,一对二十绝不在话下。

    。。。。。

    咸丰二年十月,由左宗棠起草,周晓峰修改定稿,周文宣、周文远与周义成等人署名,以湘军的名义发布了后世著名的《讨粤匪檄》。

    “。。。。。粤匪播乱数省,荼毒生灵。。。。其众信奉邪说,不尊儒教,不敬祖宗。。。。中国数千年诗书典章,扫荡一尽。此乃千古以来名教之奇祸,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也。。。。。凡读书识字者,安可袖手而坐,不思一为之所与。。。。。走卒贩夫之徒,亦当奋起共击之。。。。。”

    “。。。。诛灭发匪,还天下太平!”

    在这篇数百字的檄文里,竟无一字提到‘大清’二字。要是不知道的,只当是乡下豪绅不知礼数,要是知道内情的,只怕就要揣测周家的用心了。

    而此时,本在湘南的苏三娘也正赶往长沙。

    。。。。。

    *****

    第二更鸟,求支持! 

第一百二十五章 风云起() 
更新时间:2013…01…30

    。。。。。

    “爱妻玉娘如面,自宜章一别,已有半月,当日欢会,日夜难忘。卿英姿飒爽,风华绝代,正周某良配,幸何如也。。。。近日整备军伍,湘勇气势已成,后继两广兵马粮草接续而来,不久将与洪杨见于长沙城下。。。。望吾妻勿要涉足此凶险之地,免有断肠之痛。另附有书信一封转与洪杨等人,令其速离湘境,勿扰我湘民,则我不行追剿。。。。。不然,必令全师无所归,痛悔莫及。”

    “天国乃是虚妄,满清亦难久存。。。。。待某廓清宇内,还天下太平,当与卿游历四方,携手百年,共享人生之乐,此平生所愿耳。。。。夫晓峰白。”

    苏三娘打马前行,回想爱郎信中赤露露的表白,忆起那晚的疯狂,不由得两鬓飞红,心中甘甜如蜜。想到他的雄心壮志,又生起仰慕之情,这样霸气的男人,才是真英雄啊。

    “这臭家伙,真霸道!好嚣张!”

    想到他将要与洪天王战场相见,免不了一场激烈厮杀,心中又阵阵焦虑。手掌手心都是肉,一边是有了百年之约夫妻情分的男人,一边是追随了数年的太平军兄弟,两边都舍不得,夹在中间不好做人呐。

    “军帅,等等我们!”

    苏三娘赶路跑得快,马又好,可让亲卫女兵们累坏了。

    。。。。。

    广州黄埔大营,因为前锋营的一场大捷,粤勇威名盛传两广,各地民壮来投军的更加踊跃了,甚至许多福建人都渡海南下。因为福建地瘠民贫,有名的八山一水一分田,闽人又彪悍,自来有外出当‘雇佣兵’的传统,大营新兵中,福建佬两成有余,和广西佬平分秋色。

    如今粤勇名声大振,连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都不怎么管他到底招了多少兵勇多少民夫了。立下了偌大功劳,团练肯定还是要扩编的。人多了,反而是好事,各位大佬正好可以往里面塞人,以后立下更大功劳还好分润不是嘛。

    反正两广富庶,商绅捐助又多,几万人马还是不愁养不起吗?更何况,相传那周义成家中豪富,新近从南洋归国的周家长孙还有首富之名,不趁机捞油水,还要等什么时候?

    而此时的黄埔大营中军帐内,团练总办大臣潘仕成却是忐忑难安。他已经收到从湘乡发回来的鸽书,知道周晓峰已经准备和洪杨主力大军开战了。

    “这可如何是好?!”

    半个多月前,接到黎老三与周义成发回来的捷报,潘仕成即刻便安排了会办邓安邦与营千总周诺、李文彪、孙振川等人带了四千余人马北上支援。

    他一生前程都系在了周某人身上,可出不得半点差池,上次幸好只是些山贼,下次遇上的要是长毛,千八百人哪里济得甚事?

    原想两拨加起来有了五千兵马,虽然进取不足,自保有余了,几千杆火枪也不是烧火棍,周晓峰的安全是有保证的。哪里晓得这小祖宗要凭借这点人马去和进十万长毛火拼来,那不是要了亲命了?

    “这位爷可万万不能有事啊。”

    “来人,速速叫来存帮办,靳云亭、佟忠义、孙占彪、何勇,彭浩等几位千总大堂议事。”

    两天后,第三拨人马向北出发了,这次精锐尽出,有五千余人马。军队加上随后出发的民夫运输队长达十数里,真个浩浩荡荡,送行的人上至两广总督叶名琛,下至贩夫走卒之流,好不热闹。上上下下都期盼着两广子弟能扬威于省外,光宗耀祖。

    送行的队伍中,还有三个腆着大肚子的少妇,她们翘首北望,眼中带着担忧与自豪:我家男人的军队,真是威武雄壮啊,一定要打胜仗,一定!

    再次出兵后,大营中只剩下了几千新兵,数万民夫。而主事的只有潘仕成、黄世仁、王怀忠和何勇、彭浩等几员将领。人少了,平日喧闹的营房都安静了许多。

    “秀才公,麻烦你跑一趟香港,殿下手底下人手不足,枪械弹药更是短缺,你让鲁宾。哈里斯与赫尔曼。汉斯等人加急订购一批军械。”

    议事厅内都周晓峰的亲信之人,潘仕成说话就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