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唐风云-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匹马扬尘而来,又载着那张精美的椅子绝尘而去。
少女满意地拍了拍手,然后又挥了挥,道:“本小姐现在不开心了,需要散散步了。”
她的这一句话就像是对之前的所有一切都作了终结,哪怕前面发生了再多,也再严重的事情,比如他们遇到了管阔,管阔还尝试对着她作出很不恭敬的事情。
管阔的所有想法都已经不作数。
管阔知道,现在自己的确不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至少现在不能做。
如同少女所说的那样,以他现在的局面,少女让他做她的护卫,那么他只能做她的护卫,至少是暂时的。
周围的吴人隐隐把他围在其中。
少女迈出左脚,然后又迈出右脚,白色的裙摆随着暮秋的风招摇。
她先是下意识地优雅地走了好几步,但是很快就蹦蹦跳跳起来,转了一圈,又转一圈,就像是在舞蹈。
秋风撩起她的长发,飘舞起来,柔柔的,轻轻的。
“啦啦啦啦啦……”她开始一脸幸福地哼歌,虽然并不知道她在唱什么东西,但是倒蛮好听的。
周围的吴人都开始随着她缓缓前行,但是又很自觉地让开许多路,让少女能够好好地欣赏美景。
管阔带着无迹,也在跟着往前走,他的确没有其他的选择。
只不过,那个老是被少女捉弄的“小安安”,进了人群之中,不见了。
然而他总是能够感觉到有那么一双目光一直在盯着自己。
他们漫无目的,就这样沿着河道一直往前,感受着越来越凉的温度。
看到他们的这些情景,管阔感觉有些不可思议,虽然这些人中高手如云,可是这里是在北唐和突兀人的交界处,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民族经常兵戎相见,能够来到这里的,都是只有双方的部队,就算有暗中的贸易往来,不少偷偷摸摸的商队也往往是九死一生,少女他们,来自那个遥远的南方国度,真的不害怕吗?
难道他们真的只是少女想要看看风景,感悟人生?
如果的确是那样子的话,那实在是太不可理喻了。
不对,是有钱有势就太任性了。
……
……
wxi7
第129章 疲惫不堪的陛下(上)()
今天的天气真的很好,关外也好,长安同样美好。
秋日朗照下的皇宫,有一种迷人的金贵光彩,整整一片庞大的皇城,都是精雕玉琢。
白云映衬着琼楼玉宇,无限荣光。
长安的一切,都很明晰、明媚。
这么明丽的色调,本来应该把所有的黯淡与阴影都迅速消融,只余下一片的美满。可是,在殿宇之内,却仿佛充斥着压抑的昏黑。
那个一身明黄色龙袍,整个北唐权势最大的男人,面色阴沉地坐在龙椅之上,眼中闪烁着暴虐、无奈、惊惧等数不清的负面情绪。
他的目光显得有些浑浊,精神萎靡,他已经显出老态了,而且是比起他的年龄要严重的老态,声色犬马磨损了他的身体、他的精神以及意志。
四周很静,大殿外,是北唐战斗力精锐的宫廷侍卫,大殿内,只有两名年过不惑的将领,而且是看一眼就能够看得出来品阶很高的那种。
那种压抑的沉静延续了很久。
随后,高高在龙椅之上的那个男人打破了那种沉静。
“没用的东西!”他粗重地呼出气,面部微微扭曲,本来无神的眸子中都是怒火,他的声音满带着极大的恨铁不成钢。
任何一个人听到他的这一句话、这些语气,都会自然而然地认为是一个望子成龙的父亲对自己下一代的怒其不争,但是下面的那两名将领却并没有那种想法。
虽然他们下意识地不去想那种感觉,可还是情不自禁地在内心深处认为这五个字恰恰说明了上面那一位的无能。
想过之后他们才后悔,才害怕,才谴责自己刚才那些不敬的心理。
龙椅上的那一位胸膛起伏着,又道:“朕煞费苦心让他跟着丘战神磨砺,看看他现在都学到了个什么成果。”
“兵权刚刚交到他的手里,坚如铁壁的北疆就开始颤抖起来,这么多年以来,他就连老战神的一根手指都比不上吗!?”到最后,他近乎咆哮道。
底下的一名将领暗中不经意地蹙了蹙眉头,禁不住道:“陛下,阿史那沁用兵险恶,晋王殿下的发挥其实并没有什么错误,只是……”
“只是什么!?”唐皇“砰”地一下锤向龙案,上面雕刻着精美花纹的金银器皿弹跳而起,“还不是那个不成器的家伙无能!?”
他的所有重话都会突然而然,只随自己的心意,哪怕是这两名已经追随他二十多年的老将,也是身体被惊得一震。
因为唐皇的这一声突然的再次咆哮,大殿内再一次陷入了一片死寂。
然而那两名将领还是要说话。
他们是北唐人,不管怎么说,北唐是他们的国,也是他们的家,不论自己的内心是什么感受,他们都不得不为北唐的命运而绞尽脑汁、鞠躬尽瘁。
“陛下,如果不是苏印叛国,晋王殿下对付阿史那沁会拥有更加强大的魄力,这一点,大家都没有想到。”
晋王李显岳的部署基本上都没有什么错误,这是事实,也许丘战神的确能够力挽狂澜,让阿史那沁转瞬间便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但是除了丘战神,换作任何一个人,都绝对不会比李显岳更好一点,说不定现在的长安都已经不稳了。
他们必须为李显岳正名,而不是让他就这样蒙受着名不副实的罪责。
在从前,有好多人就是这样蒙受冤屈,然后死无葬身之地,也有好多人就是在这个大殿之内,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当时都选择了袖手旁观,特别是某一个叫苏饷的家伙,多少个某某某不仅仅袖手旁观,甚至还推波助澜,间接造成了如今北唐的大难临头。
他们有的时候不禁在想,如果那个时候他们并没有眼睁睁地看着某种小人推波助澜,而是保一下苏饷,今天的大唐,会不会美好很多呢?
这个假设不成立,因为苏印已经叛国了。
现在,阿史那沁利用了苏印的叛国,给北唐北疆造成了非常大的危机,一切都岌岌可危。
看似晴天朗朗的暮秋,实际上满是阴云。
唐皇的愤怒以及惊惧是应该的,北唐很少面对过这么严峻的局面,至少在先帝他们,甚至管清和的那一段时间之内,都没有,只有这一位陛下的现在,出现了这样的危局。
他没有经验,以前北疆有丘战神顶着,南面的南吴也在南吴圣将失踪之后,和北唐保持着长久的和平,其他的地方有管清和顶着,他只需要躲在后宫做一个逍遥皇帝就行了,但是现在,丘战神留下一封密信,就去了南吴,而管清和,也已经在几个月前死了。
他觉得晋王李显岳担当不住那片北疆,但是他又何尝不是担当不住这一片锦绣北唐呢?
他自己当然不会有这种觉悟,只是觉得心慌,而北唐人也不敢有这种觉悟,只是觉得失望。
“苏印……”
当听到这两个字的时候,唐皇的声音显得有些低沉,也变得咬牙切齿起来,然后,他毫无节制地吼起来:“这个可耻的小人,朕念在他年纪轻轻,当时又在北疆血战,放过了他一条生路,朕如此器重他,一步一步让他成为了成武将军,这个混账东西竟然就是这么回报朕的!?”
“可恨!可恨!”
他一连说了两个“可恨”,每说一句,便捶出一下,绣着祥云的明黄色大袖飘起、落下、飘起、落下,如是两次。
他的痛恨真真切切,却和对李显岳的恨铁不成钢并不一样,那是非常刻骨铭心的仇恨。
两员大将沉默了。
所有人都知道,这两个“可恨”,正是陛下自己造成的。
陛下不仁,于是苏印不义。
人世间,冤冤相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如此,甚好。
唐皇就像是一个愤怒的少年一样失态地骂了好几句,然后似乎是身体太虚,被掏空了力量,无力地靠在龙椅之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香炉内,香烟袅袅升起,透过它们,大殿内金贵精致的景物显得有些虚幻并不真实,恍惚间若梦,若浮华。
wxi7
第130章 疲惫不堪的陛下(下)()
唐皇的目光望过去,呆呆地望了那些烟雾许久。
“陛下,一定要保重龙体。”一名将军道。
曾经有许多人说过同样的话,苏饷这么说,然后他就死了,李显岳也那么说,然后他就被扔到了北唐北疆。
唐皇摆了摆手,他的大袖无力地垂落着,那种明黄色,隐约黯淡了好几分。
阿史那沁大军压境之际,管清和刚刚才出了事情,陛下亲政,整个北唐都陷入了并不大的动荡之中,所以晋王李显岳只来得及,也只能够汇集十万精兵,而且增兵缓慢,甚至可以说已经到达李显岳身边的寥寥无几。
完全能够这样认为:管清和之死,就像是一个导火索,他死得太过突然,丘战神也走得太过突然,他们两位,就这样不负责任地把整个北唐随随便便地丢给了那位三分之一个人生都是在后宫声色犬马的陛下,于是,庞大的北唐虽然依旧在运转,却忽然之间有些紊乱。
在如此之下,阿史那沁发动的突然进攻,还有成武将军苏印的突然叛国,就像是迎头一击,把陛下弄得手忙脚乱,满目迷茫,把北唐弄得直接就产生了危机。
这一年发生的大事情太多,于是北唐混乱了。
人们或许并不会想到,管清和之死,可能对于北唐是祸非福,至少目前是这样的。
陛下面对那些压力所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责骂某人、咆哮、恨铁不成钢、怨恨……等等等等。
然而,真正的明君都是不会沉迷于其中太久的,因为一直在推来推去罪责,发泄自己的愤怒,对于事情的解决于事无补。
虽然,陛下看起来对于那些事情的发生付出了“努力”,似乎很累很累。
末了,他缓缓道:“你们要为君分忧。”
他的这一句话基本上是一个字一个字说出来的,真的很慢很慢,他的眼中终于稍微有了点光,或许这就叫希冀。
他对这偌大的北唐难以担起责任,所以他只好把希望放在别人的身上。
好在,大唐有许多真正的忠臣良将。
“陛下,”一名老将抱拳道,“末将已经根据您的旨意,调集了两万府兵,候在长安城外,需要您的下一道旨意。”
“去吧,”唐皇闭了闭眸子,叹了口气,挥了挥手,他真的对这些事情感觉特别累,觉得自己的身子几乎都要被压垮了,只要有人肯为他分担,他就会稍微好受一点,而且求之不得,“朕给你口谕,给你兵符,不需要别的了,带着那些男儿,去增援我那个不争气的皇子,还有,拨给你三千羽林,守住北疆,抵挡住北边的那些突兀人,就看你的了。”
紧接着,他又道:“你也去,命你为副将。”
说完这句话,他再一次靠在了龙椅之上,有气无力道:“朕太累了,需要休息一下。”
两名将领互视一眼,躬身往后退去。
大唐北疆刻不容缓,而这位皇帝陛下,也是再多也指望不上什么了。
……
……
似乎过去了很久,可是龙椅上的那个整个北唐权势最大的男人却感觉只有一瞬。
那个跟随了他好多年的老太监轻轻地扣了一下朱门,又轻轻地道:“陛下。”
没有任何的声音,只有那些恪于值守的侍卫一动不动地守在殿门外。
老太监却似乎很有耐心。
他已经记不太清自己跟随陛下多少年了,只是在小的时候,自己就已经是陛下的跟班了。
他了解陛下,陛下的胆子很小,所以耳朵很灵,哪怕现在陛下老了,身体虚弱了,耳朵却一直都很厉害,就算是睡着了,很轻微的声响,陛下也会察觉。
只不过,陛下除了有些胆小,做事情也没有积极性,而且因为身体越来越虚弱的缘故,变得特别容易累,稍微做一点事情,就一直不想动弹。
现在应该就是这样。
果然,很长时间之后,他才听到了陛下的声音。
“何事,说,没有什么紧要的就不要烦朕。”
他的声音显得有些有气无力的,但是因为他是皇帝,却隐隐中又有一种难以表达的气势。
“陛下,鸿胪寺卿方大人求见,说是有要紧事要告诉陛下。”
“方洪!”唐皇的眼中泛起一丝烦闷,随后语气不善道:“那个家伙能有什么要紧事,是突兀人提出什么威胁了还是畏兀人的也闹腾了?”
“好像都不是,”老太监恭恭敬敬地施礼,道,“老臣也不清楚,还是让方大人亲自说吧。”
唐皇面色不善地轻声说了几句什么,然后他也知道这一切都躲不掉,以前有管清和,现在只能他自己了,他挥了挥手,骂道:“王八蛋,朕稍微靠着休息一下都不行,让那个混账进来吧。”
老太监躬身而退,不久之后,鸿胪寺卿方洪的身影便出现在了朱门外。
老太监陪同在一侧,静静地等待着他。
他弓了弓身,正要施礼说求见陛下之类的话,才做了一半,便听到了一声明显中气不足的咆哮:“什么事,滚进来再说!”
方洪苦笑一声,然后迅速收敛了那副表情,缓缓而入,而那名老太监,也非常尽责地先他一步而前,既然方洪有事禀报,而现在陛下也不再能够休息,那么自己也就应该陪伴在君左右了。
陛下那萎靡不振以及恼怒的样子果然和方洪所想的一样,他瞄了一眼停留在陛下身旁的老太监,心中渐渐生出丝许的忐忑,可是他不得不去面对这些。
唐皇看着他的神色很不善,刚才的事情是因为北疆危急,时不我待,但是他现在的事情,在唐皇看来就是没事找事的打扰了。
方洪这一次终于能够完完全全地施礼,他道:“陛下,南吴人又开始闹腾了。”
他的这一句话,就像是一支箭射中了唐皇的心脏,瞬间就让对方的脸色变得特别难看。
甚至就连那一位立在旁边,神色一直都很安详,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忠诚的老太监,也面色微动起来。
wxi7
第131章 吴皇来信(上)()
不错,突兀人确实很烦人、很可怕,但是一直以来,北唐人最最忌惮,也最最放在眼里,当作真正的对手的,便是那个强大的南方国度吴国,如今突兀人已经够让北唐喝一壶的了,要是南吴那些个文能吴风楚韵,武能吴钩越剑的家伙们再掺上一脚,那整个北唐就将会真正的崩溃。
唐皇几乎都要急火攻心了,突兀人就已经让他焦头烂额,南吴人……又想怎样?
“那些虚伪的、衣冠楚楚的吴蛮到底想要做什么,他们要打仗?在我大唐危机时刻狠咬一口,也不怕别人笑话!”
他完全不会在意自己的随意揣度并且脱口而出会不会有什么不好,只不过他下意识地想到这种最最糟糕的情况,然后心中非常烦躁,而且微微有些冷汗溢出。
“不是……”方洪低了低身以表示自己的谦卑,期望自己的这种姿态能够缓解陛下的怒火,但是脑中一团乱麻的陛下根本就没有给他说下去的机会。
“他们要借钱?姬老贼以为这是在市井之中吗,朕的大唐就算国库充盈,也全都是朕的,是大唐的,岂容借予他们发展?他的这一想法难道不是很好笑吗?”
说到这里的时候,唐皇的脸上已经带上了几分冷笑,“如今突兀人凶残暴虐,北疆急需粮饷,他们南吴,休想!”
“也不是……”方洪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他就知道今天,不对,是这一段时间,这一个时节来见陛下绝对不是什么好主意,现在的陛下心急火燎,内心烦闷,思绪颇多,自己还什么都没有说呢,陛下便已经把诸多“罪名”强加到那个南吴皇帝的身上了,而且看这架势,自己还来不及说多少话,就会吃不了兜着走。
陛下就是这样,如今北疆告急,他仰仗几位将军的地方多着,便会收敛自己的暴脾气许多,而自己的鸿胪寺,便会有些难堪了,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南吴与北唐不开战事,全是鸿胪寺在对付着,自己的功劳也是不小啊!
“也不是?”唐皇恍然发觉自己费了这么多口舌,费了那么长的时间,居然还没有弄到重点,心中的火苗越来越旺,一拍龙案,道:“搞了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方洪,你的这个鸿胪寺卿是不想做了吗!?”
方洪欲哭无泪,心想我哪敢打断陛下您的话,但是不打断,又怎么说出来实情?
可是,除了先帝和丘战神,还有那个被抄斩的管清和,哪里有人敢说陛下的不是?他只能哑巴吃黄连,捏着鼻子跪下认罪道:“陛下息怒,臣知错。”
旁边的老太监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默默地为方洪受到的对待而感到不应该,但是在陛下发怒的时候,他也做不了太多,只能够轻声道:“陛下,消消气,您的身体最要紧。”
唐皇的怒火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是最后还是没有发作。
只要不是像苏饷那样不识时务恶意顶撞的,只要服软,他都可以不去计较,因为他虽然在很多人的眼里并不是一个好皇帝,却也同样不是一个傻皇帝。
他没有明说方洪错了,可是方洪知道陛下是让自己觉得自己错了,他也确实有这个意思,然而他的内心里面很清楚,特别是怒气渐渐减少了之后——方洪并没有错。
他不会承认自己对方洪的发怒有什么不对,因为他是陛下,他也无所谓自己有没有做错什么,还是因为他是陛下。
所以,他现在不想追究方洪了。
“快说。”他的声音虽然并没有什么内在的气势,反而有些无力,但是这两个字,声音却很大。
方洪暗自松了一口气,心想,自己毕竟追随了陛下这么多年,虽然陛下有些那么不可言说,可是好歹只要不触及对方的底线,对方还是并不会做出什么的。
苏饷要是愿意认个错,也不至于如此,李显岳要是认个错,也不至于被扔到北疆。
他有些哀伤地想到。
“陛下,”方洪看到龙椅之上的那个男人摆了摆手,知道自己继续跪着便会显得矫情,反而会增添陛下的反感,于是便站起了身来,道,“吴国使臣有重要的事情要与我大唐协商。”
“协商?”唐皇挑了挑眉,随后有些嘲讽地道:“他们也会用这一个词,而不是咄咄逼人?”
方洪的脸色略显尴尬,虽然不是有意的,但是他还是难以置信陛下的这一句话竟然会忽然有些幽默。
他自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块精美的布帛,然后往前托着,低下了头来。
唐皇皱了皱眉头,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吴国皇帝写给陛下您的书信。”方洪恭恭敬敬道。
“姬老贼给朕写书信,必定没安好心。”唐皇的脸色变得有些阴沉,同时他摆了摆手。
旁边的老太监会意,缓步走下高高的装饰着祥云与龙纹的台阶,来到方洪的面前,同样小心翼翼地接过那块布帛,呈给了唐皇。
唐皇却是有些粗暴地接了过来,然后展开。
他的眸光有些浑浊,大殿内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些昏暗,或许是因为北唐局势的阴霾,于是,他眯着眼睛,一个字一个字有些艰难地辨识。
不久后,他笑了。
那当然还是冷笑。
“姬老贼竟然称呼朕为‘兄’,还‘敬上’,那些自论说着雅言雅语的虚伪南吴人还可真是千古不变,一路货色,满口的仁义道德,实际上一肚子坏水,就想什么时候咬上朕的大唐一口。”
北唐的陛下果然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节制,殿门外的侍卫们还在,虽然他们的忠心完全可以信任,但是,就这么把吴皇给他的信的内容说出来,实在不是一件很正确的事情。
政治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你来我往,战争结束之后,还要广结盟友,有利可图的时候,上位者会无所不用其极。所有人都知道唐皇与吴皇非常不合,甚至可以说是厌恶,但是哪怕是在自己人的面前,表露出自己对吴皇的真实态度,也是不理智的行为。
wxi7
第132章 吴皇来信(下)()
然而,他无所谓,因为现在的北唐他最大,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和他抗衡,哪怕可以劝谏他的人都已经不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只有三个人才能够让他限制自己的言行,一个是先帝,因为那是他的父亲,还有一个是丘镜山,因为他发自真心地喜欢丘镜山,只要丘镜山在,他就可以天天在后宫睡安稳觉,不需要担心什么南吴突兀畏兀人之类的,最后一个是管清和,还是他发自真心地喜欢管清和,只要有管清和在,他可以什么都不用干,只要背负着北唐皇帝这个名号就行了,所以,当那个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