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兵王传说-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士兵已一刀割破了第一个日军的脖子,匕首连闪,伴随着凄厉的惨叫声,几个日军伤兵倒在地面之上。
“换药了”
一个日本大夫推开门。
“啊!”下一刻,一柄锋利的匕首已刺入了他的胸膛之中
那些伤兵们一般杀起来并不费事,因为李学坤的部下大多穿着日军的军服,所以这些伤兵对他们的戒心不大,又都受了伤,杀起来也容易,费事的是那些日本护士和大夫,她们身体健康,一个个或是大声尖叫,或是反抗,有的甚至想找武器。
面对着这些如花似玉的女护士,李学坤不由眼神一寒,与部下手中匕首连挥,这些女人哪里是训练有素的侦察兵的对手,一个个倒在血泊之中。
李学坤的部下还算是人道,每次杀人,都只用一刀,从一楼到三楼,李学坤的士兵足足杀了半个小时,一个个浑身是血,四百来个伤兵和几十名大夫护士全都死在了他们的刀下。
这时,一个小护士跑了出来,看到浑身是血的李学坤,不由吓的大叫:“不要杀我!”
“你是中国人?”李学坤眉头一皱。
“我原来是医院的护士,日本人缺少护士,所以把我留了下来为他们照顾伤兵。”小护士颤声说道。
医院门口,突然传来一阵枪声,原来,有一队巡逻的日本兵到了医院门口,问门口假扮成日本兵的战士,有没有发现中国士兵,那两个战士根本不懂日语,自然露了马脚,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枪战。
“司令,我们被发现了,鬼子杀进来了。”门口的两个战士,一个阵亡,另一个手臂受伤,跑进了楼内。
“你们从后面走,后面有条通道,可以直接出去。”小护士突然说道。
“走!”李学坤现在没有别的办法,只好选择相信小护士的话。
小护士没有说谎,这医院的背后果然有一条通道。
“从这里就可以出去,一直通到北城门。”小护士说。
“为什么要帮我们?”李学坤问道。
“因为——我也是中国人。”小护士凄然一笑说道。
“嗯,这医院你也呆不了了,赶快找个地方躲起来,不要再为日本人做事了。”李学坤来不及多说,身后的枪声已越来越近,当下一行人从后面离开了医院,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日军第13师团司令部,佃勇三郎接到了医院遇袭的报告后,口瞪口呆,这群该死的支那人,竟然拿伤兵和医务人员开刀,这是在挑衅日内瓦公约!
“将军阁下,我希望军队在蚌埠城放假三天,士兵们可以做他们想做的事,以此来报复支那人愚蠢的行为!”佃勇三郎说道。
“我部在南京就地征粮的行为,在外界已引起很多不好的声音,据说,大本营有人用此事来攻击我,你还想再来一个蚌埠大屠杀吗?那样的话,我13师团将彻底名誉扫地!”荻洲立兵说道。
作为老牌军国主义份子,荻洲立兵何偿不想报复中国人,可是,这样一来,对他的影响太大了,他不想再弄出第二个南京大屠杀来,那样的话,他将无法向世人交待。
佃勇三郎一咬牙说道:“将军阁下,眼下,最要紧的是抓住这股支那人的小部队,只要抓到了他们,我们就可以将他们杀伤兵与医务人员的事大加宣传,到时人证物证俱在,舆论同情的声音,就会转移到我们一方,南京大屠杀的负面影响将会被削弱。”
“是的,现在,务必要抓住这股支那小部队,命令城中所有驻军出动,全力搜捕!”
“哈依!”
李学坤等十七人离开医院后就一直没有躲过日军的搜捕,一来他们的目标太大,二来,每个人都是浑身是血,太引人注意了。
一路的血战,枪声不绝,好在一行人都经过严格的训练,所以,每每在关键时刻离身而出,不过,就算如此,渐渐的,他们依旧被包围在了靠近北门的一处大院里。
“一定要离开大院儿,否则鬼子只要打两发榴弹,我们就全报销了。”李学坤与部下冲了出去,然而,四面都是鬼子,足足有上百人之多。
啪啪啪
枪声如爆炒豆子般响个不停,杨大力等六人都受了伤,好在伤的不重,还能坚持战斗。
“司令,我们被包围了,怎么办?”江峰大叫着。
“手雷开路,向北冲!”
“轰轰轰!”十几枚手雷扔了出去,一阵爆炸过后,李学坤如离弦之箭,冲在了最前头。
日军指挥官已发现了李学坤的企图,立即指挥士兵拦截,同时从两侧组成交叉火力,片刻之后,李学坤的前面已布满了日军。
“难道,今天冲不出去,要死在这儿了吗?”李学坤一咬牙,无论如何,也要冲出去!
“嗒嗒嗒!”
前方的鬼子突然四散而逃,一串速射武器的吼声不断的靠近着。远远看到,一队士兵冲了过来。
“是我们的人!给我打!”李学坤士气大振。两下夹击,顿时将四、五十个鬼子摞倒在地,余下的鬼子四散而逃。
“司令,我们来了!”李学坤一看,正是侦察队的第三小组和第四小组,这两个小组一直在城里负责接应,直到这时才与李学坤联系上。
“你是李司令吧。”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手持着双枪走了过来。
“是的,你是什么人?”李学坤眉头一皱,显然,这个人并不是自己的部下。
“我是新四军蚌埠地委书记徐光明,因感李司令杀敌义举,所以前来接应,正好遇到了李司令的部下,李司令,跟我走吧。”
“你是新四军的人?”李学坤心中有些激动,这是他进入这个时空以来,第一次看到党的人,感觉就如同见了亲人一样。
“是的,同是为国为民,难道李司令信不过我?”徐光明说道。
“怎么会信不过,徐先生,谢谢你能仗义援手,前面带路吧。”
“好,我们正好有条秘密通道,可以直接通到蚌埠城外面,跟我来吧。”徐光明说完,走在了前头。
一行人进入了一个偏僻的大院儿,徐光明打开了一口枯井的盖子,嘴里说道:“这口井连通城外,跟我来。”徐光明怕李学坤不相信他,第一个下了井。
众人依然下了井,见这井果然内有乾坤,有一条隧道直通外面,一直在隧道里走了半个时辰,徐光明向上一蹿,众人跟在他身后出了隧道,只见眼前是一片开丛林,距离徐州城大约有一公里左右,不过这片树林正好挡住视线,所以,在城门口根本看不到这里的情况。
“好了,李司令,你们安全了。”徐光明微微一笑说道。
李学坤向徐光明敬了一个军礼,口中说道:“徐书记,大恩不言谢,新四军的恩情我记在心里,以后用的着我李学坤的尽管开口,就此别过!”
“好,李司令,希望你们多杀几个鬼子,再见!”徐光明与李学坤等人告别,再一次下了地道。
望着徐光明消失的背,李学坤感慨万千,上一世,自己生在春风里,长在红旗下,对党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一世,又是党救了自己,自己一定不能做对不起党的事情。
“司令,想不到新四军还挺讲义气的,我们走吧。”杨明说道。
李学坤点了点头,炸了日军的军火库,又屠杀了医院,想来,日军一定暴跳如雷了吧,不知能不能打乱日军攻打淮河北岸的计划,能做的自己都做了,剩下的,只能尽人事而听天命了。
“走!云与赵大海他们汇合!”
一轮火红的太阳已爬上了天空,迎着火红的太阳,李学坤一行人大步而进,这一次,他们又将翻江捣海,大杀四方!
第四十章 徐州徐州()
由于李学坤部在背后挺了第13师团一刀,所以,第13师团不行不留下大量兵力巩固后方,原定于9日展开了淮北作战,整整晚了三天,而这三天,则为东北军第51军于学中部赢得了喘息时间,51军联合第7、第31军,同时向13师团发动了逆袭,彻底打乱了第13师团的部署。与此同时,张自忠的第59军也赶到了淮北,四个军围住第13师团一阵乱拳出击,打的13师团遍体临伤,只好放弃了进军淮北的方案,在淮南停了下来。
而原来的历史上,第51军虽然守住了淮北,但却也是损失惨重,数千热血儿郎血洒疆疆,在这个时空,由于李学坤的出现,51军却保留了元气,李学坤这只小小的蝴蝶,终于艰难的改变了一丝历史。
而此时李学坤的队伍,却离开了蚌埠,从山间小路绕道,渡过淮河,经51军防区,向徐州挺进,经过近十天的快速行军,终于来到了徐州城。
徐州城,当第五战区司令李长官与国民革命军副总参谋长白长官听到李学坤所部到来之后,心中很是高兴,两个人第一时间就招李学坤前来相见,他们要见识一下李学坤的风采。
徐州城,第五战区司令部,李学坤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在卫兵的带领下不断向前走着,一路上,不断有人向他敬着军礼,其中有一些人,甚至是与他平级的,这些人都知道李学坤来了,都很是尊重他,几个漂亮的女军官甚至在远处偷瞄着李学坤。
“真帅啊。”
“这才是真正的男人。”几个女军官侃侃而谈,嘻笑一团。
“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一个青年军官走了过来,正是李长官的参谋程思元。
程思元,1908年8月出生在广西宾阳。原来是宾阳农家子弟,上中学时候,听说北伐军李长官部招考文书,便背着一袋米赶去应考,结果以文笔优美考取第一名,在没有任何背景情况下被录取,从此投笔从戎,追随李长官鞍前马后,亲历许多大事件。1930年至1934年程思远任国民党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长官的秘书,由此和新桂系结下了不解之缘。1934年至1937年在罗马大学攻读研究生。1937年获得罗马大学政治学博士并回国投入抗日战争。
程思元是李长官的亲信,但同时对李学坤这样的抗日英雄也很敬佩,当下来到了李学坤的面前,与李学坤亲切的握手,并把李学坤接到了司令部李长官的办公室。
李长官的办公室,听说李学坤要来,李长官先是给白长官打了个电话,邀他前来共同认识一下这位后起之秀,同时,自己也换上了笔挺的一级上将军服。
随着脚步声的临近,李长官的心情有些兴奋起来,他是一个爱才之人,真的很想见识一下李学坤,这位能征善战的军官。
李学坤走到门前,也是深吸了一口气,就要见到李长官,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了,这是自己来到这个时空后,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名人,心中真的很忐忑不安。
李学坤深吸一口气,在门外朗声说道:“国民革命军苏皖挺进总队队长李学坤请求接见。”
“学坤啊,进来吧。”屋里传来和蔼的声音,李学坤以标准的军人步伐走进了李长官的办公室,他看到,办公室的沙发上,坐着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气宇不凡,上一世,李学坤看过一些电视剧,也看过一些资料,大概了解李长官的样子,心知左侧的这人必然是李长官。
办公室的作战地图前,也站着一个中年男子,看李学坤进来,也走了过来,这一走,李学坤才发现,这男子的腿腿竟然有些不好,一个名字突然闪电般出现在他的脑海之中,腿脚有些不好,与李长官又这么随意的,只能有一个人,那就是国军的军神白崇禧。
想不到竟色能见到这位传奇性的人物,李学坤的心情有些激动了起来。
桂系的两个灵魂人物,一个主政,一个主军,想不到,这两位大佬现在就站在自己的面前。
李学坤立即将向两人敬了一个军礼,口中说道:“职部李学坤向李长官、白长官报道!”
“好,真是人中俊杰!”李长官连连点头。
“你也没见过我,怎么知道我是谁呢?”白长官看着李学坤,面色凝重的说道。
“能与李长官如此亲密,又气度不凡的,除了白长官,还会有谁?”李学坤朗声说道。
“哈哈哈你小子还真会说话,我喜欢。”白长官哈哈大笑。
“来,坐吧。”李长官一指旁边的椅子。
李学坤想了想,还是坐了下去,目不斜视。
“你在淮南和安徽做的事我们早就知道了,克复全椒,光复滁州,最近听说你又在蚌埠大闹了一场,炸了鬼子的军火库,真是人才难得啊。”李长官微笑着说道。
“抗战以来,还没有一个国军将领能有你这样的战功,你就是孙悟空,钻进了牛魔王的肚子里!”李长官接着说道。
李学坤立即站了起来,口中说道:“学坤向以杀敌报国为己任,为国家民族利益,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坐下,坐下,别那么紧张。”李长官微微一笑,口中说道:“学坤啊,我和健生是真为你感到高兴,真是年轻有为啊,只是听说你屠了日本人的医院,军中有人对这一点倒是颇有微辞啊。”李长官话风一转。
“哼!有的人,自己不行,看别人干的好,就大放厥词!有能奈,他们去试试!我倒觉的,杀的好,杀的大快人心!日本人南京大屠杀时,怎么没有想到不能乱杀平民和非战斗人员?”白长官冷哼一声说道。
“学坤做事只求无愧于心,第13师团的鬼子参加过南京大屠杀,这帮东西,个个都该杀,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是照杀不误!”李学坤掷地有声的说道。
“说的好!”白长官点了点头,而李长官的目光中也透露出了赞许之意。
“学坤啊,如果我让你到第七军做师长,你意下如何?”李长官看着李学坤,意味深长的说道。
李学坤心中一动,李学坤现在不过是上校,而师长则是少将军衔,第七军是国军革命军的主力部队,到这样的部队做师长,位高权重,可问题是,第七军是桂系的看家部队,加入了第七军,就意味着加入了桂系,这倒要好好斟酌了。
李学坤想了想,桂系的实力还是过于羸弱,投到桂系后,蒋委员长就会视自己为叛徒,到时,前途反而受限制,所谓身靠大树好乘凉,没有蒋委员长的支持,自己以后将寸步难移,想到这儿,李学坤微微一笑,口中说道:“学坤何德何能,能到钢军(第七军称钢军)当师长,学坤资历不足,不足以胜此重任,所以,无法做这个师长。”
李长官与白长官对视了一眼,二人心中同时暗叹,心说,看来,桂系的庙小,容不下李学坤这尊大神啊,是啊,他是黄埔毕业,又是浙江奉化人,想来,在蒋委员长手下,早晚会得到重用,岂是一个小小的师长所能收买得了的?
虽然有些失望,但李长官与白长官心里却李学坤却更加的赞赏,此人头脑清晰,绝对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军人那么简单,假以时日,必非池中之物,再加上又是蒋委员长的嫡系,高升是早晚的事情。
“学坤品格高洁,不为官位所动,佩服,这样吧,学坤,第五战区即将展开大战,你部现在还没有任务,你想到哪里参战呢?”
李长官话里的意思很明白,即然不投靠我们,那么,也就别想保存实力了,哪里有仗打,你就到哪里去吧。
李学坤当然听明白了李长官的意思,他本来就是来打鬼子的,自然不会想着保存实力,不过即然李长官让自己选择,那自己就要到最危险的地方去。
想到这儿,李学坤说道:“滕县是日军进攻徐州的必经之路,我想到滕县去。”
“滕县啊。”李长官不由心中一动,暗中却是佩服李学坤,滕县可是兵要家地,是日本前进的必经之路,现在,滕县的守卫薄弱,只有川军王明章部数千人据守,如果李学坤前往滕县,倒正好解了王明章的急。
“真是年青可畏啊,我就喜欢我这样的年青人,好,你就去滕县帮助川县王明章师长守城,王师长年纪资历与官职在你之上,你此去滕县,尽量配何王师长做战。”
“学坤有个请求。”
“说。”
“我能不能有临机决断权?”
李长官心中一动,李学坤这样说,就是不想听王明章的指挥,这倒有些难办,想了想,李长官说道:“好,我就给你临机决断权,不过希望你能与王明章师长多多合作,不能擅自单独行动。”
“多谢李长官,学坤定不负所望。”李学坤点头说道。
李学坤与李白二长官又聊了一会儿,这才退了回来,望着李学坤远去的背影,李长官问道:“健生,你看此人如何?”
“真俊杰也!有他,是国家之福。”白长官赞许的说道。
“是啊,此人有你当年的风采,可惜此人不能为我所用,可惜,可惜啊。”
“哎,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现在,他能为国家出力,抵御外敌,这就比什么都强。”白长官说道。
“嗯,记住这个年青人吧,也许多年以后,整个民族,都将会记住他的名字!”
第四十一章 兵发滕县()
此时的滕县保卫战,已进行了半个月之久,1938年的二月初,日军从南北两路攻打徐州,其中,津浦南路的日军攻打淮河,本来势在必胜,但因为被李学坤打了一下子,所以延误了北上,而北段的日军由于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带着十万大军不战而退,致使日军长驱直入,短短时间内占领了大半个山东省,济南、兖州、泰安、邹县、济宁、青岛、蒙城全部陷于敌手,日军的前锋直逼滕县与临沂。
滕县、临沂是徐州的两个北大门,尤其是滕县,战略位置更为重要,它南距徐州一百多公里,扼守津沪铁路的咽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更成为双方争夺的战略要点。
进犯滕县的日军是矶谷廉介的第十师团第33旅团(旅团长濑谷启),下属两个联队,这两个联队配合默契,其中福荣真平大佐的63联队绕道城南沙河一带负责堵击增援部队,赤柴八重藏大佐的第10步兵联队的部队负责攻城。
如果滕县有失,那徐州将会门户大开,我国第五战区司令李长官坐镇徐州指挥,为粉碎敌军的阴谋,急调第二十二集团军邓锡侯部驰赴滕县,阻击南下的日军。守卫滕县的中国军队是四川的部队,总司令初为邓锡侯,不久改为孙震,下辖两个军:第四十一军(军长孙震兼)、第四十五军(军长邓锡侯兼)。
川军,向来以装备差,人员素质差而闻名,川军是乙种军的编制,即每军两个师,每师两个旅,每旅两个团,没有特种兵,主要武器是四川造的七九步枪、大刀、手榴弹和为数很少的土造轻重机枪、迫击炮,装备陈旧。
在川军来滕县之前,在晋东战场上同日军作战四十余天,损失惨重,伤亡过半,可是阎锡山却不给补给,川军一怒之下抢了阎锡山的军火库,弄的这个阎老西大为恼火,直骂这是一群土匪兵,坚决要求把川县调离自己的防区。
事实上,到了滕县保卫战之前,川军已无人接收,各个战区都不想要这支土匪军,此时的第五战区李长官部兵力奇缺,也不顾川军名声不好,把川军要到了第五战区,到滕县防守时川军全军团实际上只有八个团,总兵力不过两万人。川军司令部设在临城(今薛城),以第四十五军为一线部队,军部驻滕县,界河一线为前沿阵地;第四十一军为二线部队。
对于李长官能拉川军一把的行为,川军将士感恩戴德,立誓要在徐州会战打出个样来。
川军没有食言,第四十五军以滕县为据点,在界河东西的香城、九山、王福庄、金山一线占领阵地,构筑工事,阻击日军进犯,并于1月中旬、下旬主动出击,冒雪夜袭两下店的日军,杀伤了部分日军。
同时派小部队到兖州、邹县、曲阜之间开展游击战争,在小雪村、凫村成功地袭击了日军,击毙日军翻译官中岛荣吉以下的官兵40余人,缴获了武器弹药、军用地图、文件、作战资料等,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
不过,历史上的滕县保卫战川军打的确实很惨,滕县保卫战共打三天,守城部队自王明章以下3000官兵全部殉难。城内300多名重伤员得知消息后,宁死不落敌手,或与敌肉搏致死,或互以手榴弹自炸,全部壮烈牺牲。值得一提的是,“滕县保卫战”无一俘虏。当时整个战场尸横遍野,滕县城硝烟蔽空,一片焦土。据中方估计此役日军死伤2000余人。
可以说,滕县保卫战,川军打的是很英勇的,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斗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然而,川军所付出的代价却又是极为惨痛的,数千将士以身殉国,悲壮致极。
此时李学坤的部队已来到了滕县附近,李学坤不想滕县保卫战的悲壮历史重演,所以,他要尽一切可能挽求川军,挽求王明章,只是,他这只小蝴蝶,真的能掀起大的风浪,改变历史吗?
王明章,字之钟,四川省新都泰兴场人,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一军122师师长,七七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